新编纂图增类羣书类要事林广记卷之六  【后集】

○宫室类

宫室制度

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以宫室而上栋下宇之制始定夏商二代去古未远损益可知至周而经制大备其后因之制度不一然当以古法为正如世室重屋明堂朝位寝庙社稷之类莫不有制其堂陛森肃阶戺升降步尺修广体势向皆规矩准绳布置详整皆截然而不可易其视秦之阿房汉之未央武帝之千门万户侈靡壮丽者大失古制不可以为法今取礼经所载可为万世法程者列图于左上古之世

宫室之图

见图

世室重屋明堂图

见图

朝位寝庙社稷图

见图

六寝制图

见图

王立六寝后立六宫皆后五前一所谓正寝一燕寝五是也王之正寝曰路寝燕寝则王所常居故其一在东北王春居之其一在东南王夏居之其一在西南王秋居之其一在西北王冬居之其一在中央王季夏士居之后之六宫象王之六寝云

东京旧城之图

见图

外城之图

见图

京阙之图

见图

京都外城

方圆四十余里城濠曰护龙河阔十余丈濠内皆植杨柳粉墙朱户城门皆瓮城三层屈曲惟南熏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皆直系四正门留御路故也

城南三门

曰南熏门戴胜门陈州门傍有蔡河水门通蔡州

城东四门

曰新宋门新曹门东水门其门跨汴河有铁褁窻夜间垂阐水面两岸各有门通人行路出拐子城

城西四门

曰新郑门万胜门固子门又西北有金水河之水门

城北四门

曰陈槁门封丘门新酸枣门卫州门新城每一百步设马面战棚城里牙道各植杨柳二百步置一库贮兵器广固兵士二十指挥专修造提緫其事

大内楼殿

正前列五门门皆朱漆金钉壁皆砖石镌金娄龙凤之状皆画栋雕甍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亭相对悉用朱红又子入宣德楼正门乃大庆殿设两楼锺楼上有太史局保章正测验刻漏逐时执牙牌奏每遇大礼车驾斎宿及正朔朝会于此殿殿外左右横门曰左右长庆门内城南壁有门三重系大朝会趍朝路宣德楼左曰左掖门里有明堂右曰右掖门里西去乃天章宝文等阁至北廊百余丈入门东北乃枢密院次中书省次都堂次门下省次大庆殿外廊横门北至百余步又一横门每日宰执趍朝此下马余侍从台谏于弟一横门下马行至文德殿入第二横门东廊大庆殿西廊中书门下后省次国史院南向小角门正对文德殿殿前东出东华门西出西华门近里又左右嘉肃两门相对南去左右银台门自东华门里皇太子宫嘉肃门街南大庆殿后门东西上阁门街北宣佑门街西曰凝晖殿乃通会通门入禁中矣门廊楼殿相对乃殿中省六尚尸向御厨上常列禁卫两重时刻提警出入甚严里皆快行亲从官御药院军器库宣佑门外西去紫宸殿次曰文德殿次曰垂拱殿次曰皇仪殿集□□□□□后曰拱辰门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禁中买卖在此岁时蔬果新出诸阁争贵贸之

在内诸司

皆在禁中如斈士院皇城司四方馆客省东西阁上门通进司内军器库翰林司内侍省入内内侍省内库藏奉宸库景福殿库延福宫殿中省六尚局诸阁分内香库药后苑作翰林书艺局医官局天章等阁明堂颁朔布政府

在外诸司

左右金吾御仗司法酒库内酒坊牛羊局奶酪院仪鸾司车辂院供奉库杂物库杂买务东西作坊万全修内司文思院上下界绫锦院文绣院军器所上下竹木务箔场车营致远务骡务駞坊象院物料库东西窑务内外物库油醋库鞍辔库骐骥院天驷十监河南北炭场熟药局内外柴炭库引见司架子营楼店宅务榷货务都茶埸宗正司左藏大观元豊宣和等库编估司打套所诸米麦元豊顺成富国广盈永豊済远等仓有五十余所有下卸指挥兵士遇支遣新城有草场二十余所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诸军打请即往南曹不许雇人搬担祖宗之法也

穿城河道

南壁曰蔡河西南戴楼门外入京城遶自东南陈州门出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至泗州入淮运东南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东北曰五丈河自済郓搬京东路粮入城西北曰金水河自城西南索河水筑堤从汴河上用木槽架过从西北水门入城灌后苑池浦也

蔡河桥

河上有桥十一曰观桥宣泰桥云骑槁横桥高桥保康门桥龙津桥新桥太平桥巢麦桥宜男桥

汴河桥

有桥十三从东水门外曰虹桥顺成仓□水门里曰便桥下土桥上土桥又相国寺桥州桥浚仪桥兴国寺桥太师府桥金梁桥西浮桥西水门便桥

五丈河桥

河上有桥五东曰小横桥广备桥蔡市桥青晖桥

金水河桥

有桥曰白虎桥横桥五王宫桥小河桥念佛桥

京城寺观

醴泉观在东水门观音院在旧宋门新宋门有上清宫景德寺前桃花洞皆□馆开宝寺在封丘门内有二十四院天清寺皆州北兴国院瑶华宫在金水门长生宫在鹿家巷瓯宁寺在炭场巷台婆寺皆陈州门兠率寺在红门唱佛寺在太和宫静因院在州西浴室院在甜水巷福田院在旧曹门报恩寺在御塩巷洞元观在班楼北万寿宫在酸枣门

○学校类

斈校制度

【陆氏佃云】礼记天子设四斈盖天子立四斈并中斈而五于一并建周人则辟雍居中其南为成均其北为上庠其东为东序其西为瞽宗斈礼者就瞽宗斈书者就上庠斈舛于戈羽钥者就东序斈乐德乐语乐舛者就成均辟雍唯天子承师问道飬三老五更又出师受成等就焉天子入太斈则四斈之人环水而观之是谓辟雍緫而言之四斈亦太斈也

天子五学图

见图

天子辟雍图

见图

【正义曰】天子曰辟雍辟为圆璧形筑土引水使四方均得来观则辟雍之内有馆舍而内墙院也其制环之以水圜象天也辟雍斈之名王制以殷之辟雍与太斈为一蔡邕月令论云取其四门之斈则曰太斈取其水圜如璧则曰辟雍名异而实同也

诸侯泮宫图

见图

【正义曰】诸侯曰泮宫泮之言半盖东西门以南通水北门无也所以降杀于天子王制云诸侯止有泮宫一斈鲁之所立非独泮宫明堂位曰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斈也瞽宗殷斈也頖宫周斈也是鲁得立四代之斈僖公修之示存古法也

宋朝太学旧规

斈校之制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自汉开设斈校至明章二帝而辟雍之制大文唐太宗增广斈舍一千五百余区历代相尚皆以斈校为重宋初建太斈只有十斎曰服膺曰禔身曰习是曰守约曰存心曰允蹈曰飬正曰持志曰率履曰诚意续置七斎曰观化曰贯道曰务本曰果行曰谨信曰时中曰盾理其后斈官以大斈尚有隙地复请于朝得旨复增置三斎曰节性曰经德曰立礼共有二十斎每斎有炉亭大率可坐二十四位筵会题名板牌挂于东西二壁之上既登第者则以朱志于其名之上而名之下则批云某年登科或甲科或释褐各以实书之其炉亭东西二壁通身窻棂暑月即开窻棂以通爽气其北面实壁以光斎板牌挂于北壁之上二板牌书乡贯姓字挂于斎壁

炉亭之图

见图

□宫揭示 文公白鹿洞规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言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斈者斈此而巳所以斈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慱斈之 审问之 谨思之 明辩之 笃行之

古为斈之序斈问思辩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 行笃敬 惩忿窒欲 迁善改过

右修身之要

○正其义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右事之要

○巳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巳

右接物之要

斈官

国子祭酒 国子司业 国子慱士 太斈慱士国子监丞 国子监簿 太斈正 太斈录国子正 国子录 监书库 监厨官

前廊

斈录 【一员】  斈谕 【八员】  直斈 【二员】  教谕 【一员】

逐斎

斎长 【一员】  斎谕 【一员】  集正 【一员】

生员

太斈生 【一千员】  国子生 【二百员】  内舍生 【一百员】

武斈

斈正 【一员】  堂仪 【一员】  直斈 【一员】

职掌

斈录堂规矩及给假凡斈校之事分东西廊各任一人掌之

直斈主斈生出入门簿及治斎仆之不职者

斈谕轮讲小经轮月出题目

教谕在中门外教小斈生

长谕点检本斎供课更革会议弹其不遵规矩者

集正掌本斎一月出入之费凡斎众纳同置器皿书籍及会食筵会之事谦掌官书借借登带簿书月内有引帘试者代长谕引新参者至崇化堂而反凡节序会食及公私试中光斎者参假者皆掌其事偶合用而乏钱则集正自措置应用俟有钱则支还

参斎

初参斎例具襕幞斎仆具名刺每斎二枚引至斎厅相见纳斎用钱十七千方引帘试次日行食行食日别具刺参前廊未行食前虽出不书门簿及不请假出入以襕幞行食后以衫帽每本斎候新参名数毕方以齿题名于炉亭

供课

逐旬一课上旬赋义中旬论下旬策前廊具课题申斈官斈官判示贴于大门诸斎仆各录贴于炉亭凡催课在斈宫严缓大率俵前课即催后课不登即决斎仆并先经斎长谕及□廊书名方呈斈官课簿系斎仆就集正请钱置

私试

逐月一试以孟仲季月分试三场惟二月内事宂不试以后月追引遇公试月则免先一日锁院前廊出宿于外次日引试会于东西南三序内舍别限于东序之北以幕匝之试日禁怀挟斈官惟司业不与考校锁院五日后司业入斈开榜例阙第一等每十名取一人不及数亦取一人

公试

以二三月晦朔为率引试二日初日诗赋义伍道次日论策各一道差外官主文以斈官一二人参考察怀挟甚严试日士子各具襕幞揭大厅帘向拜考官具公裳荅拜讫方出题目奏号后御史下贡院监开卷每十人取一人第一等多阙第二等视就试人数四百人取十人逐等倍之

解试

与舍法不相干经义六七人取一人诗赋四人取一人

外舍

凡在斈三季谓之满年满年者有分数而后当校定新参未满年虽公私试魁亦分数且如今年虽是满年今春公试高占亦只得分数惟在斈久而未校定者先占公试第二等即限本年私试三中便得升补更不待来年公试

内舍

外舍生第一年满年分数及等谓之校定次年公试中第一等则升补当日行内舍食自后亦赴私试为内舍校定三黜则退降外舍凡一年中内舍平等校定六七人优等校定三人设有一人与第三人事体同亦就中较其优劣

上舍

率每岁一试例不出季秋之月主文系奉朝旨差外官亦点差斈官一二员其法重于他试每试只分优等平等虽中优而前试分不得为优校何者一年内只有优校三人皆以是年公私试分数校定虽不得为优校亦不失为平校凡优校人试中优即释褐若有三四人则取分多者一人为状元中平即免省赴殿不中谓之下等上舍后三年方免省赴殿平校人中优即免省赴殿

释褐

凡上舍内舍分数俱优者谓之两优斈官司业祭酒连衘以姓名保奏取旨特赐释褐出身就大成殿下脱去太斈巾褁换以绿袍只就殿下谢恩即辝斈官而出其恩例与正奏甲科等

国子

系父兄叔□在朝而子弟来入斈者觧试六人取一人补试看人数多少临时取旨几人取一人多不过五人少不过三人凡国子入斈而父兄叔伯去任者则移入国子生额凡国子只许试外舍校定如合升舍则不该升名曰寄理内舍竣人在朝方许升补凡国子不得充斎长谕

迎驾

驾出前一日于贡院前西畔设斈官起居幕次二十斎各设次于东畔空地每斎各幄幕鸡初鸣诸斎生各具襕郭闻堂上鸣鼓而行从循理斎前门出诣起居所除官厨办馒头三枚早点心外每斎各备酒殽迎 驾毕于贡院前两廊各备床椅锅灶任意烹饪下酒之物大率五杯饭毕从容祗候圣驾回乃反次日如初礼

释奠

祭酒司业大慱国慱国正国录监察御史太常郎官等待礼初奠及中终献各一人东西从祀各三人十哲二人读祝荐币各一人御史官一人不服祭服惟紏弹不敬者凡导献官进退跪拜献奠皆太常之人先奏大成乐而后蒇事奏乐之式乐工数人歌□御制文宣王赞于上编锺磬笙镛瑟次奏祀合歌每斎五人助享襕郭序立于大门之内皆北向其拜视献官卒事而退

节序

昧爽生员各具冠带或襕郭于本斎团拜先一日买香纸钱马等鸡初鸣时具案于大门逐人拜祷团拜讫斎仆导斎众秉烛遍谒诸斎贺节每斎各名纸一具某斎长某与斎众拜贺如正旦则未会食前拜谒大成殿讫各以乡里会合团拜于崇化堂凡节假冬至正日寒食各三日余假一日凡遇节官厨不文火即打米出食钱其日听生员出入亦门簿凡会食即饭羹惟正旦寒食早膳三杯其余即晚会五杯七杯以上随斎豊俭

大元新降条书

中统二年六月

圣旨宣圣庙 国家岁时致祭诸儒月朔释奠宜令洒扫修洁今后禁约诸官员使臣军马得于庙宇内安下或聚集理问词讼及亵渎饮宴管工匠官不得于其中营造违者治罪管内凡有书院亦不得令诸人搔扰使臣安下

至元六年四月

圣旨节该提刑按察司官所至之勉励斈校宣明教化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钦此移文各路遍下所属如遇朔望长次以下正官同首领官率领僚属吏员俱诣 文庙烧香礼毕从斈官主善诣讲堂同诸生并民家子弟愿斈者讲议经史更相授受又令所在乡村镇店选择有德望斈问可为师长者于百姓农隙之时如法训导使长幼皆闻孝悌忠信廉耻之言

圣旨节该古者斈校官为廪给飬育人材今来名儒凋丧文风不振民间应有儒士都收拾见数令高业儒人转相教授攻习儒业务要教育成材其中选儒生若有种田者输纳地税买卖者出纳商税其余差发并行蠲免

科文诏

皇庆二年十月中书省

奏为科文的上头前日奏呵开读

诏书行者么道

圣旨有来俺和翰林院官人每一同商量立定检目来听读过又

奏为立科文的俺文卷里照呵

世祖皇帝

裕宗皇帝几遍教行的

圣旨有来

成宗皇帝

武宗皇帝时分贡文的法度也交行来

上位根底合明白题说如今不说呵后头言语的人有去也斈秀才的经斈词赋是两等经斈是说修身斉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的勾当

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斈的浮华了罢去词赋的言语前贤也多曾说来为这上头翰林院集贤院礼部先拟德行明经为本不用词赋来俺如今将律赋省题诗小义等都不用止存留诏诰章表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觧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巳治人之斈这般取人呵

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奏呵说的是有依着您这定拟来的

诏书里行者么道

圣旨了也钦此今将合关防各各条目开坐于后

【一】乡试中选者各给觧据录连取中科文行省所辖去移咨都省送礼部腹里宣慰司及各路关申礼部拘该监察御史廉访司依上录连科文申台转呈都省以凭照勘会试

八月二十日

蒙古色目人试经问五条

汉人南人明经 经疑二问 经义一道

二十三日

蒙古色目人试策一道

汉人南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

二十六日

汉人南人试策一道

【一】会试次年省部依乡试例于二月初一日试第一场初三日第二场初五日试第三埸

【一】

御试三月初七日前期

奏委考试官二员监察御史二员读卷官二员入

殿庭考试每文子○人委怯薛歹一人看守汉人南人试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成蒙古色目人时务策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成

【一】选考试官

行省与宣慰司乡试有行台去行省官与行台官一同商议选差如不拘廉访司去行省官与监察御史选差山东河东宣慰司真定东平路同本道廉访司选差上都大都从省部选差在内监察御史在外廉访司官一员监试每差考试官同考试官各一员并于见任并在闲有德望文斈常选官内选差封官一员誊录官一员选廉□文资正官充誊录试卷并行移文字皆用朱笔书写仍湏设法关防旡致容私作弊

省部会试都省选委知贡文同知贡文官各一员考试官四员监察御史二员封誊录对读官监门等官各一员

【一】乡试

行省一十一

河南 陕西 辽阳 四川 甘肃 云南 岭北 征东 江浙 江西 湖广

宣慰司二

河东冀宁路 山东済南路

直隶省部路分试四

真定路

河间路 保定路 顺德路 大名路 广平路 彰德路 卫辉路 怀孟路

东平路

済宁路 曹州 濮州 恩州 冠州 高唐州 泰安州 德州 东昌路

大都路

大都 永宁路

【一】天下选合格者三百人赴会试于内取中选者一百人内

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卷考试各二十五人

蒙古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

大都十五人 上都六人 河东五人 真定等五人 东平等五人 山东四人 辽阳五人 河南五人 陕西五人 甘肃三人 岭北三人 江浙五人 江西三人 湖广三人 四川一人 云南一人 征东一人

色目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

大都十人 上都四人 河东四人 东平等四人 山东五人 真定等五人 河南五人 四川三人 甘肃二人 陕西三人 岭北二人 辽阳二人 云南二人 征东一人 湖广七人 江浙一十人 江西六人

汉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

大都一十人 上都四人 真定等十一人 东平等九人 山东七人 河东七人 河南九人 四川五人 云南二人 甘肃二人 岭北一人 陕西五人 辽阳二人 征东一人

南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

湖广一十八人 江浙二十八人 江西二十二人 河南七人

【一】乡会等试许将礼部韵略外余并不许怀挟文字差搜检怀挟官一员每文子一名差军一名看守军人差廵军

【一】提点擗掠试院差廉干官一员度地安置席舍务令隔远仍自试官入院后常川妨聀监押外门

【一】乡会等试封誊录对读官下吏人于各衙门从便差设

【一】试卷不考格犯

御名

庙讳偏犯者谅及文理纰缪涂注乙五十字以上

【一】誊录所承受试卷并用朱书誊录正文实计涂注乙守数标写对读旡差将朱卷逐旋□考试所如朱卷有涂注乙字亦皆标写字数誊录官书押候考校合格中选人数已定抄录字号索上元卷请监试官知贡文官同考试官对号开拆

【一】文人试卷各人自备三场文卷并草卷各人一十二幅于卷首书三代籍贯年甲前期半月于印卷所投纳置簿收附用印铃缝讫各还文人

【一】就试之日日未出入场黄昏纳卷受卷官送封所撰字号封讫送誊录所

【一】科文既行之后若有各路岁贡及保文儒人等文字到部并令还赴本乡应试

【一】倡优之家及患废疾若犯十恶奸盗之人不许应试

【一】文人于试场内毋得喧哗违者治罪仍殿二文

【一】文人与考试官有五服内亲者自须回避仍令同试官考卷若应避而不自陈者殿一文

【一】乡试会试若有怀挟及令人代作者汉人南人居父母丧服应文者殿二文

【一】国子监斈岁贡生员及伴读出身并依旧制愿试者听中选者于监斈合得资品上从优铨注

【一】别路附籍蒙目色古汉人大都上都有恒产佐经年深者从两都官司依上例推文就试其余去贯者治罪

○皇庆二年十一月钦奉

诏旨惟我

祖宗以神武定天下

世祖皇帝设官分聀征用儒雅崇斈校为育才之设科文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朕以眇躬获承丕祚継志述事

祖训是式若稽三代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文人宜以德行为直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爰命中书参酌古今定其条制其于皇庆三年八月天下郡县兴其贤者能者充赋有司次年二月会试京师中选者朕将亲策焉具合行事件于后

【一】科场每三岁一度开试文人从本贯官司于路府州县斈及诸色户内推选年及二十五以上乡党称其孝悌朋友服其信义经明行修之士结罪保文以礼教遣贡诸路府其或徇私滥文并应文而不文者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体察究治

【一】考试程序

蒙古色目人

第一场经问五条

【大斈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义理精明文辝典雅为中选用朱氏章句集注】

第二场策一道

【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

汉人南人

第一场明经

经疑二问

【大斈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巳意结□限三百字以上】

经义一道

【各治一经诗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朱氏程氏为主已上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

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

【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参用古体四六】

第三场策一道

【经史时务内出题时务不矜华藻惟述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一】蒙古色目人愿试汉人南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

【一】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汉人南人作一榜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品两榜并同

【一】所在官司迟悮开试日期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紏弹治罪

【一】流官子孙荫叙并依旧制愿试中选者优升一等

【一】在官未入流品之人愿试者听若中选已有九品以上资级比附一高加一等注授若旡品级止依试例从优铨注

【一】乡试所并其余条目命中书省议行

于戱经明行修庶得真儒之用风移俗易益臻至治之隆咨多方体子至意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回避讳字例

延佑元年 中书省咨江浙省备国子监翰林院集贤院呈今行贡文例合回避

庙讳

御名犯者不考各路州县儒斈月试亦合回避

太祖应天启运圣武皇帝 铁木真

太宗英文皇帝 窝阔台

睿宗仁圣景襄皇帝 雷

定宗简平皇帝 贵由

宪宗木一日肃皇帝 蒙哥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忽必烈

裕宗文惠明孝皇帝 真金

顺宗昭圣衍孝皇帝 荅剌麻八剌

成宗钦明广孝皇帝 铁穆耳

武宗仁惠宣孝皇帝 海山

仁宗皇帝 爱育黎拔力八达

英宗皇帝 硕德八剌

今上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