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经义考>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二百二十八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孝经【七】

宋氏【濓】孝经新说

一卷

未见

朱氏【子】孝经旁注

一卷

未见

孙氏【蕡】孝经集善

一卷

未见

宋濓序曰孝经一也而有古今文之异者盖遭秦火之後出於汉初顔芝之子贞者为今文凡十八章而郑?为之注至武帝时得於鲁恭王所坏孔子屋壁者为古文凡二十二章而孔安国为之注後世诸儒各骋己见尊古文者则谓孔传既出孔壁语甚详正无俟商?揆於郑注云泥致隔必行孔废郑於义为允况郑?未尝有注而依仿托之者乎尊今文者则谓刘向以顔芝本参校古文省除繁惑而定为今文无有不善为之传者纵曰非?所作而义旨实敷畅若夫古文并安国之注其亡已久世儒欲崇古学妄撰孔传又伪为闺门一章文气凡鄙不合经典将何所取徵哉二者之论虽莫之有定然皆并存於时各相传授自唐?宗注用今文於是今文盛行而古文几至废絶宋司马温公始专主古文撰为指解上之且悯流俗信伪疑真谆谆见於言辞之间以予观之古今文之所异者特辞语微有不同稽其文义初无絶相远者其所甚异惟闺门一章耳诸儒於经之大指未见有所发挥而独齗齗然致其纷纭若此抑亦末矣自伊洛之学兴子朱子实起而继之於是因衡山胡氏玉山汪氏之疑而就古文考定分为经传去其衍文及不合经旨者千载是非遂定於一元室之初吴文正公出於临川又以今文为正颇遵刋误章目重加订定而为之训解其旨益明而无遗憾矣东广孙君蕡读而悦之因增以诸家所注名曰孝经集善而其大义则以朱子及吴公为之宗蕡通经而能文辞采择既精而又发以已意其书当可传诵故予为疏历代所尚之异同序於篇端蕡字仲衍洪武壬寅乡贡进士今为织染局使云

叶氏【瓒】孝经衍义

广信府志叶瓒字赞玉贵谿人元末为月泉书院山长太祖取婺州被召欲用之以疾辞着孝经衍义

何氏【初】孝经解

一卷

黄虞稷曰初字原明常山人洪武中与修书传会选後官开化教谕

孙氏【吾与】孝经注解

一卷

未见

黄虞稷曰洪武初吾与为太常博士命授静宁侯叶昇孝经因为直说以训之

吴氏【从敬】古文孝经集义

一卷

广信府志吴从敬贵谿人洪武初以荐授晋府长史

方氏【孝孺】孝经诫俗

一卷

晏氏【璧】孝经刋误

一卷

未见

曹氏【端】孝经述解

一卷

未见

端自序略曰性有五常而仁为首仁统万善而孝为先盖仁者孝所由生而孝者仁所由行者也是故君子莫大乎尽性尽性莫大乎为仁为仁莫大乎能孝

刘氏【实】孝经集解

一卷

未见

薛氏【瑄】定次孝经古今文

二卷

未见

费氏【希冉】孝经解

二卷

未见

杨氏【守陈】孝经私抄

八卷

未见

陈氏【选】孝经注

一卷

未见

俞汝言曰选字士贤临海人天顺庚辰进士历官左布政使卒谥恭敏

应氏【纲】孝经刋误集注

一卷

未见

黄虞稷曰纲字恒道永康人成化中贡士归德训导

周氏【木】考定古今孝经节文【文或作次】

一卷

未见

朱鸿曰松江周木以漆书韦编时有灭絶错简阙文殆或不免於是考古文今文合为新考定孝经一书不分章第传释似亦可观但以闺门章第内严父严兄之下擅补犹君长也四字非阙文之史矣

陆元辅曰周木常熟人成化乙未进士

晏氏【铎】增注孝经

一卷

未见

潘氏【府】孝经正误

一卷

未见

朱鸿曰上虞潘府疑孝经与中庸文体相类首章孔子极言孝道之大以告曾子其下十二章皆推明首章未尽之旨断非孔子先自作经又自作传以释之也因作孝经正误效中庸章第其序次亦多牵强缪泳曰潘府字孔修上虞人成化丁未进士历官太常卿

童氏【品】重定孝经传注

一卷

未见

王氏【守仁】孝经大义

一卷

未见

余氏【本】孝经集注

三卷

姓谱本字子华郢人正德辛未进士授翰林编修出为广东提学副使官终南京通政

郎氏【瑛】订正孝经

一卷

未见

汪氏【宇】孝经考误集解

一卷

未见

朱鸿曰祁门汪宇孝经考误集解亦效中庸章第次序固为可观但其传皆随文训解惟释字义未悟夫子作经大旨

蔡氏【烈】孝经定本

一卷

未见

陈氏【深】孝经解诂

未见

余氏【息】孝经刋误说

未见

柯氏【迁之】考定孝经古文

未见

褚氏【相】孝经本文说

未见

陈氏【晓】孝经问对

未见

余氏【时英】孝经集义

未见

黄虞稷曰字景淳婺源人浙江布政使一龙之父从学於邹守益

时英自序曰昔者夫子与羣弟子论求仁者不一而足而於论语首篇直以孝弟为为仁之本孟子七篇所撰无非仁义要其实总归於事亲从兄大学以孝者所以事君为治国平天下之要中庸亦以为政在於修身而归之亲亲为大由是而观则知四书固道德之藴奥若孝经一书又所以立其本而养正焉者也英自童而习之既长而益释其义见其理博而条分言近而旨远服之靡敢失焉然考其中似犹有增加离析及多参差之语不可以思最後有得於朱文公先生刋误一书为之分经分传及上下诸家传注互有发明於是始知先儒读书之精先有得我心於数十百载之上者辄不自量竟将先儒诸说之已成者蒐而辑之其大纲一宗文公刋误及余氏本再序章次为定内之细释则收诸家传注畧为櫽括名之曰集义藏之家塾以训子弟然予每念之往昔事二先人日能尽其欢爱勉加只慎则推之今日所以接人与物者往往亦由此出而严威俨恪一有未除则病根亦种种着见此其一源千派不可诬者今欲即我所能以达吾之所未能而亲已不在矣乌乎痛哉後之为子弟者其尚体余之意以读是经则知孝为百行之首而竭力於因严致敬因亲致爱二者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於以尽天经地义之懿笃始终之义以安其亲则一孝既立百行自开庶有以行仁义施於政而达诸天下岂徒为口耳之习也夫

赵镗後序曰予童子时初入家塾先君授以孝经一帙俾塾师授之章句而口诵之时漫不知省也及长稍知问学取而心维之始悟是书关涉世教与大学相表里然大学自二程表章之後朱子为之注释今与诸书并列於学官不知此书何以独阙如也盖尝沈?反覆而窃疑之夫圣人吐辞为经立言为训无枝辞无蔓说今详经文首统论孝之终始中分论孝之散殊而总结之於末文势脉络与大学同固无俟於旁引曲证也而乃参之於诗书之文析之为闲断之语遂使圣言洁静精微之全体不获见於後世乃若传文则其语尤多可疑如所释至德要道严父配天之类甚非圣经之本旨拟之大学十传其醇疵疎密又何其天渊悬隔也岂秦火之後汉儒掇拾煨烬而傅会以成之者与久怀此疑又恐其无从考证而不免於妄言之罪也及读中秘书偶得朱子孝经刋误一编不觉跃然曰此足以破千古之疑而孔曾当时问答之藴昭昭乎若发蒙矣甚哉朱子之有功於圣门也然窃闻朱子於刋误之外更欲掇取他书别为外传以发此经之旨而乃竟不果焉使至今读者不能无为山一篑之叹予近举以质诸谢君文谷文谷即出见田公乃翁寒塘先生所着集义示予曰此不足为孝经外传耶予受而读之宏纲大要一以刋误为宗间出已见为之更定大义以附於後中间注释则取诸家传注而折衷之亦如诸书之集注然乃知朱子之所未为者先生固已为之真可谓上继其志而庶几於外传之作者矣然则朱子固有功於孔门而先生不有功於朱子哉镗不敏童而习之至白首而其疑始释又得藉是以自逭妄言之罪讵非先生之功哉然先生之自叙也戚然有感於亲之不在镗之情与先生无以异者故因文谷之授简也特详着其说於後而因重有感焉

经义考卷二百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