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一百七十四

翰林院检讨朱彞尊撰

春秋【七】

刘氏【实】春秋条例

隋志十一卷

左氏牒例

唐志二十卷

晋书刘实字子眞平原高唐人泰始初少府咸宁中转尚书元康九年策拜司空怀帝即位授太尉自少及老笃学不倦尤精三传辩正公羊以为卫辄不应辞以王父命祭仲失为臣之节举此二端以明臣子之体遂行於世又传春秋条例二十卷

春秋公羊达义【唐志达作违】

七录三卷

集解春秋序

隋志一卷

泛氏【毓】春秋释疑

晋书泛毓字稚春济北卢人武帝召补南阳王文学秘书郎太傅参军并不就於时青土隐逸之士刘兆徐苗等皆务教授惟毓不蓄门人清净自守时有好古慕德者谘询亦倾怀开诱以三隅示之合三传为之解注撰春秋释疑肉刑论凡所述造七万余言

刘氏【兆】春秋公羊谷梁传解诂

隋志十二卷

春秋三家集解

唐志十一卷

春秋左氏全综

春秋调人

晋书刘兆字延世济南东平人博学洽闻温笃善诱从受业者数千人武帝时五辟公府三徵博士皆不就濳心着述不出门庭数十年以春秋一经而三家殊涂诸儒是非之议纷然互为讐敌乃思三家之异合而通之周礼有调人之官作春秋调人七万余言皆论其首尾使大义无乖时有不合者举其长短以通之又为春秋左氏解名曰全综公羊谷梁解诂皆纳经传中朱书以别之

王氏【接】公羊春秋注

晋书王接字祖游河东猗氏人永宁初举秀才除中郎接学虽博通特精礼传尝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起於文为俭通经为长任城何休训释甚详而黜周王鲁大体乖硋且志通公羊而往往还为公羊疾病接乃更注公羊春秋多有新义

王氏【愆期】注春秋公羊经传

隋志十三卷【唐志十二卷】

晋书接长子愆期流寓江南缘父本意更注公羊陆德明曰愆期字门子河东人东晋散骑常侍辰阳伯

公羊难答论

七录二卷【唐志一卷】

隋书晋车骑将军庾翼问王愆期答

王氏【长文】春秋三传

华阳国志王长文字德儁广汉郪人察孝廉不就後拜蜀郡太守以为春秋三传传经不同每生讼议乃据经摭传着春秋三传十二篇

张氏【靖】谷梁传注

隋志十卷

隋书晋堂邑太守

江氏【熙】公羊谷梁二传评

唐志三卷

徐氏【乾】春秋谷梁传注

七录十三卷

陆德明曰乾字文祚东莞人东晋给事中

孔氏【衍】春秋谷梁传【唐志作训注】

隋志十四卷【唐志十三卷】

春秋公羊传集解

七录十四卷

晋书孔衍字舒元鲁国人孔子二十二世孙中兴初补中书郎领太子中庶子出为广陵郡

程氏【阙】春秋经传集注【隋志作春秋谷梁传】

唐志十六卷

胡氏【讷】春秋谷梁传集解

七录十卷

春秋三传评

隋志十卷

春秋集三师难

七录三卷

春秋集三传经解

七录十卷【唐志十一卷】

刘氏【瑶】谷梁传注

范氏【甯】春秋谷梁传集解

隋志十二卷

晋书甯字武子解褐为余杭令迁临淮太守徵拜中书侍郎补豫章太守甯以春秋谷梁氏未有善释遂沈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既而徐邈复为之注世亦称之

甯自序曰昔周道衰陵乾纲絶纽礼坏乐崩彞伦攸斁弑逆簒盗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是以妖灾因衅而作民俗染化而迁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缩川岳为之崩竭鬼神为之疵厉故父子之恩缺则小弁之刺作君臣之礼废则桑扈之讽兴夫妇之道絶则谷风之篇奏骨肉之亲离则角弓之怨彰君子之路塞则白驹之诗赋天垂象见吉凶圣作训纪成败欲人君戒愼厥行增修德政盖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履霜坚氷所由者渐四夷交侵华戎同贯幽王以暴虐见祸平王以微弱东迁征伐不由天子之命号令出自权臣之门故两观表而臣礼亡朱干设而君权丧下陵上替僭逼理极天下板荡王道尽矣孔子观沧海之横流廼喟然而叹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言文王之道丧兴之者在己於是就太师而正雅颂因鲁史而修春秋列黍离於国风齐王德於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羣后也於时则接乎隐公故因兹以托始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幽变举得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着劝诫拯颓纲以继三五鼓芳风以扇游尘一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德之所助虽贱必伸义之所抑虽贵必屈故附世匿非者无所逃其罪濳德独运者无所隐其名信不易之宏规百王之通典也先王之道既弘麟感化而来因应事备而终篇故絶笔於斯年成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於春秋春秋之传有三而为经之旨一臧否不同褒贬殊致盖九流分而微言隐异端作而大义乖左氏以鬻拳兵谏为爱君文公纳币为用礼谷梁以卫辄拒父为尊祖不纳子纠为内恶公羊以祭仲废君为行权妾母称夫人为合正以兵谏为爱君是人主可得而胁也以纳币为用礼是居丧可得而婚也以拒父为尊祖是为子可得而叛也以不纳子纠为内恶是仇讐可得而容也以废君为行权是神器可得而闚也以妾母为夫人是嫡庶可得而齐也若此之类伤教害义不可强通者也凡传以通经为主经以必当为理夫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而从乎既不俱当则固容俱失若至言幽絶择善靡从庸得不并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乎虽我之所是理未全当安可以得当之难而自絶於希通哉而汉兴以来瓌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准裁靡定故有父子异同之论石渠分争之说废兴由於好恶盛衰继之辨讷斯盖非通方之至理诚君子之所叹息也左氏艶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辨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深於其道者也故君子之於春秋没身而已矣升平之末岁次大梁先君北藩囘轸顿驾於吴乃帅门生故吏我兄弟子侄妍讲六籍次及三传左氏则有服杜之注公羊则有何严之训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传文义违反斯害也已於是乃商畧名例敷陈疑滞博示诸儒同异之说昊天不吊泰山其颓匍匐墓次死亡无日日月逾迈跂及视息乃与二三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业未及终严霜夏坠从弟凋落二子泯没天实丧予何痛如之今撰诸子之言各记其姓名名曰春秋谷梁集解王通曰范甯有志於春秋徵圣经而诘衆传

杨士勋曰魏晋以来注谷梁者有尹更始唐固麋信孔衍江熙程阐徐仙民徐乾刘瑶胡讷之等甯以传者虽多妄引三传辞理典据不足可观故与门徒商畧名例博士同异

晁说之曰谷梁晚出於汉因得监省左氏公羊之违畔而正之其精深远大者眞得子夏之所传与范甯又因诸儒而博辨之申谷梁之志也其於是非亦少公矣非若杜征南一切申传汲汲然不敢异同也王晢曰自汉崇学校三传迭兴以贾谊之才仲舒之文向歆之学犹溺於师说不能会通况其余哉其专穷师学以自成一家者则何氏杜氏范氏而已何氏则譸张瞽说杜氏则胶固传文其稍自觉悟者惟范氏尔

晁公武曰自汉魏以来谷梁注解有尹更始唐固麋信孔衍江熙等十数家而范甯皆以为肤浅於是帅其长子泰中子雍小子凯从弟邵及门生故吏商畧名例博采诸儒同异之说成其父汪之志尝谓三传之学谷梁所得最多诸家之解范甯之论最善陈振孙曰晋豫章太守顺阳范甯武子撰甯尝谓王何之罪深於桀纣着论以排之以春秋惟谷梁氏无善释故为之注解其序云升平之末先君税驾於吴帅门生故吏兄弟子侄研讲六籍三传盖甯父汪为徐兖二州北伐失利屏居吴郡时也汪没之後始成此书所集诸家之说皆记姓名其称何休曰及郑君释之者即所谓发墨守起废疾也称邵曰者甯从弟也称泰曰雍曰凯曰者其诸子也汪范晷之孙晷在良吏传自晷至泰五世皆显於时甯父子祖孙同训释经传行於後世可谓盛矣泰之子晔亦着後汉书以不轨诛死其家始亡

黄震曰杜预注左氏独主左氏何休注公羊独主公羊惟范甯不私於谷梁而公言三家之失

王应麟曰谷梁先有尹更始唐固麋信孔衍江熙段肃张靖等十余家范甯以为肤浅乃商畧名例为集解十二卷例一卷盖杜预屈经以申传何休引纬以汨经惟甯之学最善

家铉翁曰何休治公羊传外多生支节失公羊之本旨若范甯治谷梁能知谷梁之非视休为长

春秋谷梁传例

隋志一卷

京相氏【璠】春秋土地名

隋志三卷

隋书晋裴秀客

郦道元曰京相璠与裴司空彦季修晋舆地图作春秋地名

郑樵曰京相璠春秋土地名见於杜预地名谱桑钦水经注

孙氏【毓】春秋左氏传义注

隋志十八卷【唐志三十卷释文序录二十八卷】

春秋左氏传贾服异同畧

隋志五卷

徐氏【邈】春秋左氏传音

隋志三卷【唐志一卷】

春秋谷梁传注

隋志十二卷

答春秋谷梁义

隋志三卷

春秋谷梁传义

隋志十卷

晋书徐邈注谷梁传见重於时

荀氏【讷】春秋左氏传音

七录四卷

陆德明曰讷字世言新蔡人东晋尚书左民郎

李氏【轨】春秋左氏传音

隋志三卷

春秋公羊传音

七录一卷

方氏【范】春秋经例

隋志十二卷【唐志六卷】

殷氏【兴】春秋释滞

七录十卷

隋书晋尚书左丞殷兴撰

虞氏【溥】注春秋经传

晋书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郡察孝亷除郎中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注春秋经传

郭氏【瑀】春秋墨说

晋书郭瑀字元瑜敦煌人精通经义隐於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弟子着录千余人

干氏【宝】春秋左氏函传义【旧唐书作春秋义函传新唐书作春秋函传】

隋志十五卷【唐志十六卷】

春秋序论

隋志二卷【唐志一卷】

晋书宝为春秋左氏义外传

范氏【坚】春秋释难

七录三卷

高氏【龙】春秋公羊传注【新旧唐志龙作袭传注作传记】

七录十二卷

陆德明曰字文【阙】范阳人东晋河南太守

江氏【惇】春秋公羊传音

七录一卷

聂氏【熊】注谷梁春秋

晋书国子祭酒聂熊注谷梁春秋列於学官

黄氏【容】左传抄

华阳国志蜀郡太守巴西黄容好述作着左传抄数十年

薄氏【叔?】问谷梁义

隋志二卷【七录四卷】

经义考卷一百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