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王文成全书[标点本] | 王守仁 | 三十八卷。明王守仁 (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字,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 (1499)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兵部,因忤刘瑾,杖阙下,谪贵州龙场驿丞,起为南刑部主事,累官至南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号文成。著有《阳明乡约法》(已著录)、《阳明全书》。阳明著述本各自成书。于隆庆六年(1572)谢廷杰合梓以传,书前有徐阶序。共三十八卷,首编语录三卷为 《传习录》。次文录五卷,皆杂文。别录十卷,为奏疏、公移之类。外集七卷,为诗与杂文。续编六卷,则是文录所遗漏,又搜辑编刊的。集后又附以年谱五卷,世德记二卷,也是钱德洪与王畿等编纂。王守仁虽然是一位大儒,但他的诗文创作均有功力,其初从李、何唱和,逐渐形成其诗调俊爽自然的风格。其诗感情较为浓郁,兴寄较为深长,擅于水到渠成地以结句点明主题。如《登阅江楼》中 “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不仅清雅而且颇多联想。其文亦写得畅达俊爽。如后世所传诵的《瘗旅文》,是他谪居龙场驿丞之时为客死异乡的陌生人所写的祭文。文意凄凉,催人泪下,颇有些艺术魅力。本集在明代末期版本佚失,以后有多种选本流行于世,但都缺略,不及此本完备。此本为标点本,本站也有四库本,可以搜索查找! |
敝箧集 | 袁宏道 | 桃源友弟江盈科进之譔 世之称诗者必曰唐称唐诗者必曰初曰盛唯中即不然曰诗何必唐又何必初与盛要以出 自性灵者为真诗尔夫性灵窍于心寓于境境所偶触心能摄之心所欲吐腕能运之心能摄境即蝼蚁蜂虿皆足寄兴不必瞧鸠驺虞矣腕能运心即谐词 谑语皆足观感不必法言庄什矣叺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是之谓真诗而何必唐又何必初与盛之为沾沾盖中郎尝与予方舟泛蠡泽适案 |
高皇帝御制文集 | 朱元璋 | 朱元璋《高皇帝御制文集》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御制文集。又名《明太祖文集》。诗文别集。明朱元璋著。二十卷。朱元璋为明代开国君主,庙号太祖。本集初刻于洪武七年(1374),终明之世曾数次重刊,卷帙也不尽一致,但以二十卷本较流行,各本一般均有洪武七年刘基及郭传序,宋濂跋(或称后序)。明姚士观编。士观,曾官巡按、直录督学、御史等职。其所编此文集凡20卷,分诏、制、诰、书、勅命、策问、勅问、论、乐章、乐歌、文、碑、记、序、说、杂著、祭文、诗等类排列。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
鲒埼亭集 | 全祖望 | 文章别集。清全祖望作。祖望故乡浙江鄞县有鲒埼亭,故名。九十八卷,包括文集三十八卷,《经史问答》十卷,外编五十卷。祖望学问渊博,经史诗文皆所擅长。生平服膺黄宗羲。宗羲留意南明史实,祖望亦广搜其遗闻佚事,续加纂述。集内所载明末诸公碑表,详尽核实,足补《明史》之缺。文集38卷为全祖望亲手编次,卷1为颂,卷2、卷3为赋,卷4为语,卷5为辞,卷6至卷24为碑铭,卷25、卷26为行状,卷27、卷28为传,卷29为论,卷30为记,卷31、卷32为序,卷33为议,卷34为简帖,卷35为杂著,卷36至卷38为题跋,共收文380篇。 |
杨维桢集 | 杨维桢 | 诗文集,十一卷。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东维子等。元会稽诸暨(今属浙江)人,泰定四年(1327)李黼榜进士,任天台尹,历钱清场盐司令、提举杭州四务,转建德总管府推官。升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未赴任。遇兵乱,避地富春山、钱塘、姑苏。曾拒张士诚之招,具书告以顺逆成败之理。达识丞相纳贿不已,上书讽之,由是见忤。后徙居松江府(今属上海市)。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诏遗逸之士纂修礼乐书,维桢在选中。他以“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辞之。次年,朝廷复遣有司敦促上道。赴京师百日而肺疾作,乞骸骨,抵家卒,时年七十五岁(一作七十六岁),葬华亭县修竹乡干山(天马山)。杨维桢是元朝文章巨公之一,其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著有《铁崖古乐府》、《春秋合题著说》、《丽则遗音》、《东维子文集》等。今据《四部丛刊》初编影印鸣野山房钞本整理。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参校。 |
俨山集 | 陆深 | 诗文集。明陆深(1477—1544)撰。一百卷。深,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上海人。弘治进士。曾官太常卿兼侍读、詹事府詹事。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以文章有名于世。善书,仿李邕、赵孟頫体。平生著述甚多。有《南迁日记》、《蜀都杂钞》、《书辑》、《玉堂漫笔》等。其集由其子陆揖编辑,于嘉靖二十五年至嘉靖三十年(1546—1551)陆续刊刻行世。陆揖先发其所藏稿,编成《俨山文集》100卷,外集40卷,后又搜散佚随笔札录,编成续集10卷。文集前有徐阶、费寀序,末有文徵明后序。 |
俨山续集 | 陆深 | 诗文集。明陆深(1477—1544)撰。十卷。陆深有《俨山集》已著录。此集为其子楫所编。约五万字。含诗等七卷,序二卷,记、书等一卷。唐锦尝为之序,陆师道为之跋。深素以文章名世,虽当正嘉七子盛行之时,而独以和平典雅为宗,与七子相异。有《四库全书》本(附《俨山集》后)。《盛明百家诗后编》亦收有其诗一卷,题名为《陆文裕公集》。 |
俨山外集[四库本] | 陆深 | 文言小说丛书。明陆深撰。三十四卷。有明嘉靖陆楫刊本。此集包括《传疑录》二卷、《河汾燕间录》二卷、 《春风堂随笔》一卷、 《知命录》一卷、《金台纪闻》二卷、 《愿丰堂漫书》一卷、 《溪山余话》一卷、《玉堂漫笔》三卷、 《停骖录》一卷、《续停骖录》三卷、《豫章漫抄》四卷、 《中和堂随笔》二卷、《史通会要》三卷、《春雨堂杂钞》一卷、 《同异抄》二卷、《蜀都杂抄》一卷、《古奇器录》一卷、 《书辑》三卷、 《南巡日录》一卷、《大驾北还录》一卷、《淮封日记》一卷、《南迁日记》一卷、《科场条贯》一卷、《平北录》一卷。其中《史通会要》摭刘知几《史通》之精华,概括排纂,分门别类,而采诸家之论以佐之,为史学著作。 《同异录》采择古人嘉言,撮其大略,分“典常”、“论述”上下二篇,进呈皇帝作治理国家的参考。 《书辑》论书法艺术。其他各集都是订证经典,综述见闻,杂论事理,大部分具有史料价值,也有一些传闻异事,具有小说的色彩。此书各集还分别被辑入广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丛书集成、纪录汇编、续说郛、古今说部丛书、五朝小说等笔记小说丛书。 |
陆子余集 | 陆粲 | 诗文集。 明人陆粲(1494—1551)撰。八卷。粲字子余。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进士。曾官工科给事中、贵州都镇驿丞、永新知县,善治盗。以念母乞归。母没,未终丧卒。有《左传附注》、《春秋胡氏传辨疑》等。是集八万三千余字。粲从师于王鏊,颇受其推崇。卷首有吕光洵序,嘉靖四十三年(1564)周复俊序。卷一至卷七为文,卷八为诗。卷末有附录一卷。有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即据以收入。 |
迪功集 | 徐祯卿 | 诗文集。明徐祯卿撰。六卷,其集版别较多,但本集系作者自定,所以精华尽在,流传较广。卷首有李梦阳序、顾璘序。卷一至卷四为诗,卷五、卷六为文。卷末一般附刊《谈艺录》一卷。祯卿字昌毂,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官国子监博士。少与唐寅、文征明、祝枝山号“吴中四才子”,登第后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并称“前七子。”收诗歌和散文等。该集收赋10篇:《反反骚赋》、《放言赋》、《丑女赋》、《述征赋》、《怀归赋》等。其赋多为抒怀言志之作。顾璘评介他的赋是“词旨沉郁,遂闯晋宋之藩。”是贴切之喻。是集为《四库全书》所收,另有明正德庚辰刊本、明嘉靖戊子刊本。 |
弇州山人四部稿 | 王世贞 | 诗文集。明王世贞作。世贞号弇州山人,故名。共三百八十一卷。明王世贞撰。明万历年刊刻。《弇州山人四部稿》分部(文体)编次,所谓四部是指赋部、诗部、文部、说部。其中《前稿》一百七十四卷,分列四部。《续稿》二百零七卷,则只有赋部、诗部、文部,而未录说部。本书卷帙之繁浩、篇幅之长大在古代别集中当列前茅。王世贞学识渊博,著述的内容也很丰富。其才气和作品很受当时人推崇。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攀龙殁,独操文柄二十年,声价出攀龙之上。 |
六朝文絜 | 许梿 | 文总集。清许梿评选。12卷,本书系清人对六朝骈文之一种选本。收赋、诏、敕、令、教、策问、表、疏、启、书、移文、序、论、铭、碑、诔、祭文等类骈文凡七十二篇。近十四万字。便利初学,偏重小品,篇幅不多,但基本能体现名家特色。选录自晋迄隋骈文,计作家三十六人,文七十二篇。因取刘勰“析词尚絜”之说,故名“六朝文絜”。所选多抒情写景名篇,篇幅短小,文辞精粹,便于初学,曾流行当时。有道光间许氏刻本、光绪间黎经诰笺注本。今有中华书局1962年据光绪本排印本。 |
全唐文 | 董诰 | 文总集。清人董浩、阮元等奉敕编。一千卷。此编汇辑唐、五代文章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作者三千又四十二人。清人俞樾以为“有唐一代文苑之美,毕萃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纂修工作始于嘉庆十三年(1808),成于嘉庆十九年。由董浩领衔,著名学者阮元、徐松等参与,专设“全唐文馆”,编校者达一百余人。编纂体例悉依《全唐诗》,次序为:首诸帝,次后妃、宗室诸王、公主(五代亦依此序次,十国主附五代后),次臣工、释道、闺秀。以清内府所藏旧钞《唐文》为蓝本,采辑《永乐大典》、《文苑英华》、《唐文粹》诸书并参校《四库全书》中唐人别集而成。体例仿《全唐诗》。 |
元文类 | 苏天爵 | 原名《国朝文类》。诗文总集。元苏天爵编选。七十卷。目录三卷。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所选诗文从元初(1279)至延祐(1314—1320),仅三四十年间,内涵至元诗文极盛之时,分四十三类,去取精严,具有体要,文苑英华,采撷略备于一帙。《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云:“所录诸作,自元初迄延祐,正元文极盛之日,而天爵妙解文章,工于鉴别,其去取又极精审,故与姚铉《唐文粹》、吕祖谦《宋文鉴》鼎立而三,莫能更续。 |
滋溪文稿 | 苏天爵 | 元代诗文别集。30卷。苏天爵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属河北)人。累官肃政廉访使、集贤侍讲学士、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等。其藏书之所名滋溪书堂,故名集。原稿三十七卷。诗七卷,文三十卷。诗稿七卷已佚。文稿三十卷为天爵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属掾高明、葛元哲所编。《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十一年(1351)赵汸序,祝蕃《湖广省参政苏公像赞》,商企翁《国子祭酒苏公画像赞》。目录之后有至顺元年(1330)马祖常跋,至正元年(1341)陈旅跋。卷1为词、赞、铭、诗(仅2首),卷2—4为记,卷5—6为序,卷7—21为碑志,卷22为行状,卷23为行状、传,卷24为制诰、祝文表笺、祭文、策问、书,卷25为杂著,卷26—27为章疏,卷28—30为题跋。 |
张子全书 | 张载 | 文别集。北宋张载著,明沈自彰编刻。共15卷(含附录1卷)。载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家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嘉祐进士。为云岩令。神宗间授崇文院校书,晚年任知太常礼院。为北宋理学家。全书分为《西铭》一卷,《正蒙》二卷,《经学理窟》五卷,《易说》三卷,《语录抄》与《文集抄》各一卷,《拾遗》一卷,及采宋元诸儒论张载及行状作为《附录》一卷。 |
千顷堂书目 | 黄虞稷 | 目录书。黄虞稷撰。本书成于清初,乾隆中修《四库全书》时收入史部目录类,但向无刊本。至民国二年(1913)乌程张均衡始以十万卷堂、汉唐斋两钞本互补,刻入《适园丛书》。黄虞稷(1629—1691),字俞邰,又字楮园,先世福建泉州人。其父居中,字明立,官南京国子监丞,遂居南京户部街,有千顷斋,藏书60000余卷。虞稷为居中次子,继承父业,复增益数千卷。明清之交,公私藏书散亡者不计其数,黄氏之书不但俨然无恙,而且续有增益。虞稷受到父亲影响,自小刻苦向学,绍承先绪,慎守父业,或借人藏本,稽其异同;或广加访求,收而聚之,岁增月益,家中藏书大为扩充。又孜孜不倦,在《千顷斋藏书目录》基础上编成《千顷堂书目》。 |
经义考 | 朱彝尊 | 目录书。共有300卷,朱彝尊撰。乾隆二十年(1755)两淮盐运使卢见曾续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浙江书局刊本,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初名为《经义存亡考》,后来改为《经义考》。是编统考历朝经义之目,首列御注、敕撰者,次以诸经分类,注明存佚、卷数、撰人姓名,并附原书序跋。又撰师承、刊石、镂版、著录各门,使经传原委一一可稽。全书统考历代经义之目,将诸经分为御注、敕撰、毖纬、拟经、承师、刊石、书壁、镂版、著录、通说、家学等二十五类,下列书名、撰著者、卷数,然后注明该书的存、阙、佚、未见状况,并将原书序跋及诸家论断一并收录,另附己见于后。 |
崇文总目 | 王尧臣 | 目录著作。王尧臣等撰。庆历元年(1041)仿《开元四部录》据4馆藏书修成,凡66卷,又叙录1卷。南宋绍兴以后,本书有详本与简本同时流传。详本即原本,简本则没有大小序与解题。朱彝尊《曝书亭全集》卷44与《四库全书总目》卷84皆以郑樵批评《崇文总目》文繁无用,绍兴中遂去其序释。实则简本为战乱后访求佚书而作,序释文繁,播诸民间,颇费寻阅,因仅录66卷之目,或注阙字,以便按籍而求。故《崇文总目》无序释,与郑樵初无关系。记录当时宫廷藏书。崇文,指当时宫廷藏书崇文院。共六十六卷,分四部四十五类,著录藏书三万零六百六十九卷。原每书均有解题,南宋时被删去。该书元初已无完本,明清只剩简目。清修《四库全书》时,据天一阁藏残钞本及《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 |
古穰集 | 李贤 | 诗文别集。明李贤(1408—1466)撰。三十卷。贤字原德。邓州(今河南邓县) 人。宣德进士。曾官文选郎中、吏部侍郎、翰林学士、华盖殿大学士。宪孝之世,名臣相望,多为贤所识拔。卒谥文达。尝奉勅编《明一统志》。有《古穰杂录》、《天顺日记》等。李贤子璋与婿程敏政编次。古穰县在邓州境内,而李为邓州人,因以名集。凡30卷,奏疏2卷,书1卷,记2卷,序3卷,说、题跋1卷,神道碑4卷,墓碑、碣1卷,墓表2卷,墓志2卷,行状、传1卷,祭文、铭、诔、赞、赋、哀辞1卷,古今体诗2卷等等 |
鹿洲初集 | 蓝鼎元 | 文集。清蓝鼎元撰。二十卷。鼎元字云锦,号玉霖,又号鹿洲,福建漳浦人。雍正时以拔贡生授广州府知县,康熙、雍正时文学家,以古文见长。著有《平台纪略》、《东征集》、《棉阳学准》等。此集为其友人旷敏本所编,初编定于雍正四年(1726)。雍正十年又合其续稿重加选编,整理为20卷。全书按文章体裁分卷,各体文章之间按年排列。所收作品起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止于雍正十年。故前有旷敏本序,序后又有旷敏本纪,各述其始末。全书约二十万字。 |
周元公集 | 周敦颐 | 诗文别集。北宋周敦颐撰。八卷。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任为分宁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有治绩。后为广东转运判官。晚年家庐山莲花峰下,名为莲溪,卒谥元公。此集马端临《经籍考》作七卷。本集一般题为《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简称为《濂溪集》,《四库全书》本简称为《周元公集》。 |
白孔六帖 | 白居易 | 又称《唐宋白孔六帖》、《白氏六帖》或简称《六帖》。类书。唐白居易编,宋孔传续编。一百卷。一千三百九十九子目。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已著录。孔传初名若古,字世文,孔子四十七代孙,兖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东北)人。居官累迁古朝议大夫、知州等,封仙源县开国男。著有《东家杂记》、《孔子编年》、《杉溪集》等。相传白居易置瓶“数千”,命诸生采摘唐前经籍中典故词语、诗文佳句,投入瓶中,后分门别类汇辑成书。三十卷,原名《经史类要》、《事类集要》。 |
永嘉八面锋 | 陈傅良 | 十三卷。不著撰人名氏。卷末有明宏治癸亥都穆跋,谓宋时常有刻刊,永嘉先生所作。又考当时陈傅良、叶适都称作永嘉先生。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但《宋史·陈傅良本传》所载,其撰有《诗解诂》、《周礼说》等,而未载此书。所以是否为陈傅良所撰,难以确证。观其第二卷中称:今之劝农,不必责于江浙,而当责于两淮,大江以北,黄茅白苇,荟蔚盈目。又称:太上皇朝隅官为民害,太上皇毅然罢之。第三卷称:国朝熙宁中。则书确为南宋作品。其书凡提纲八十八,每纲又各有子目。皆予拟程试答策之用,科举之书,非欲著书,故不署名。有《湖海楼丛书》本、明都穆刊本。《四库全书》本。 |
栾城集 | 苏辙 | 诗文别集。北宋苏辙(1039—1112)撰。四集九十六卷。辙有《诗集传》已著录。是编有正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正集为元祐以前之作有诗十六卷,赋一卷,辞诗、铭赞一卷,新论、策问各一卷,书、记各二卷,墓、表、铭、传、叙、祭文、祝文、青辞二卷,西掖告词六卷,北门诏书二卷,论时事十二卷。表状三卷,启事一卷。为元祐九年至崇德四年间之作,有诗四卷,杂文一卷,《孟子解》一卷,《历代论》五卷,《颖滨遗老传》二卷,册文、手诏、策题、札子、叙录、笏记、表状、表疏、青词、祝文、祭文、杂文、墓志、神道碑等十一卷。三集为崇宁五年至政和元年间之作,有诗四卷,诗、赋、铭、赞一卷,《策问论》一卷,《论语拾遗》一卷,《易说》、《洪范说》、《诗病五事》一卷,《书传灯录后》一卷,记一卷。《应诏集》为策论及应试之作。四集皆辙手定,自宋至今,未改其原貌。有《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四部丛刊》本。另有《四部备要》本,无《应诏集》十二卷;《三苏全集》本中正集作四十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