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火车集 | 老舍 | 短篇小说集。老舍著。桂林上海杂志公司1939年8月初版。收短篇小说9篇。其中《“火”车》描写一列客车因军人强带的鞭炮起火而造成60余人死亡的惨剧;《我这一辈子》描写“我”从当裱糊匠到当巡警、巡长、缉私队长的经历和所见的人间不平;《杀狗》描写日本侵略者为一条狗被杀而到处捕人、杀人和老武师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的故事;《东西》描写留日学生鹿书香和留英学生郝鸣凤合作为日本侵略者效命的丑态;《浴奴》描写一个妇女为在前线牺牲的丈夫复仇而杀死日本人的故事;《人同此心》描写不愿当亡国奴的王文义等3个大学生留在城中打击敌人,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一封家信》描写范先生在北平沦陷后外出谋事,天天盼望家信,但收到家信后却被敌机炸死。另外2篇是《兔》和《一块猪肝》。 |
蛤藻集 | 老舍 | 小说集。老舍著。1936年11月由开明书店初版,共收入《老字号》、《断魂枪》、《且说屋里》等6个短篇和1个中篇,都写成于青岛。作品大都描写了旧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灰暗的角落,反映了由于封建经济长期受到帝国主义资本经济侵略的破坏,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意识都起了剧烈的变化,人们在无情历史面前的无能为力和精神上所受到的沉重创伤。有的小说还揭露了汉奸卖国贼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和丑恶的灵魂。作者善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和生活氛围的渲染,从中闪现出时代变动的投影。文笔轻松幽默,写来酣畅淋漓,讽刺处泼辣恣肆,描画精细深刻。 |
老舍小说集外集 | 老舍 | 短篇小说集。曾广灿、吴怀斌编。北京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收录了老舍生前未入集的短篇小说14篇和长篇小说残篇《蜕》和《民主世界》。书前有胡絜青的《前言》和编者的《编选者的话》 |
贫血集 | 老舍 | 短篇小说集。1944年3月文聿出版社第1版。现收入《老舍文集》第9卷、《老舍小说全集》第11卷。内有《小序》。收入《恋》《小木头人》《不成问题的问题》《八太爷》《一筒炮台烟》5篇。书名“贫血”是因为作者在抗战时期患有严重的贫血症。 |
樱海集 | 老舍 | 现代小说集。老舍著。上海人间书屋1935年8月初版。内收《序》1篇,《上任》、《牺牲》、《柳屯的》、《末一块钱》、《老年的浪漫》、《毛毛虫》、《善人》、《邻居们》、《阳光》等短篇小说9篇及中篇小说《月牙儿》1篇。其中《上任》描写一出“以匪治匪”的闹剧。当了多年土匪的尤老二被当局任命为稽查长,负责维持社会治安。但刚一上任,“匪”便以贺喜为名上门索取钱财,并要求帮助窝藏武器。结果,他“拿不了匪,倒叫匪拿了”,于是只好辞职。《善人》以漫画式的笔法,表现了一个洋奴的浅薄和虚伪。“洋味”十足的穆女士喜欢分别给女仆起个“自由”、“博爱”美名以示文明,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却又百般残忍地奴役下人。中篇小说《月牙儿》是作者的一篇名作。小说记述了母女两代如何迫于生计,先后走上卖淫的悲惨道路。本集所收的作品,“在风格上有一些变动”,“这里的幽默成分,与以前的作品相较,少得多了”;文字则“老实了一些,细腻了一些”(老舍《樱海集·序》)。 |
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 | 佚名 | 中国古人推崇“知史可以明今”,《圣经》也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都告诉我们明白和借鉴历史的重要性。唐朝时,福音就进入中华大地,千数百年的基督宗教传播史给今天该教在中国的传播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明末清初天主教以“耶稣会”为中心在中国的传教实践,在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对话方面作了许多有意义的开创性的探索,有许多重大的创造和建树,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就是这样一本珍贵的著作,它汇集了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的信徒们所写的传教护教作品等60册原始资料以及当时一些学者的反教资料,其中许多是从法国国家图书关和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所收集的资料,有不少是海内外仅有的珍本、孤本,对研究明末清楚天主教与中国文化、哲学、宗教的交涉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职官分纪 | 孙逢吉 | 类书。北宋孙逢吉撰。50卷。逢吉字彦同,富春(治今浙江富阳)人。博学多闻,习于典故。以咸平中杨侃所编《职林》断自五代,不及本朝,乃集数百种史籍中有关史料,提要钩玄,本《职林》而增广之,于元祐间汇为此编,前有元祐七年(1092)秦观序。其例每官先列《周官》典章,次叙历代制度沿革、名姓故事,凡官职之古今异制不相沿袭者,俱分目编次。记述条理,门目清楚,体例精审。所采皆当时旧文,引征详博,具载元丰新制,可补他史之遗漏,对研究北宋神、哲以前官制沿革和仕林掌故颇具参考价值。是书向以钞本流行,1987年中华书局以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底本缩印,并增编目录,颇便检索。 |
韵府群玉 | 阴时夫 | 类书。二十卷。宋末元初阴时夫撰,其兄阴中夫注。草创于其父阴竹野,撰有凡例九条。初成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续成于延祐元年(1314年)。 阴时夫,名幼遇,时遇,字行,别字劲弦。生卒年未详。七岁登宋宝祐九经童科,入元不仕。中夫名幼达,以字行,别字复春。与弟同登九经童科。奉新(今属江西)人。 唐宋类书,多分门类以隶事。称为“类书”,亦由于此。以类隶事之书,往往有标目,如《初学记》“事对”,即为标目形式;经《白氏六帖事类集》、《孔氏六帖》至《海录碎事》,所引之书,皆摘取其中关键词语为标目。然仅知标目,难以知其见于何部何门;且不切举子试诗赋押韵之用。唐大历中,颜真卿撰《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依《切韵》,起东字,脚皆列古篆。宋袁毂仿《韵海镜源》撰《韵类题选》一百卷,以韵为序,每一目之下,有赋题,故以“题选”为名;“韵类”即以韵为类。其后如张孟《押韵》、杨咨《歌诗押韵》、范镇《国史对韵》、钱讽《史韵》、王敦诗《书林韵会》、王若《选腴》等,多依韵隶事,以备举子试诗赋押韵之用。以上以韵类事之书,当为阴氏兄弟所本。此书取金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一百零七部中上声韵部加以合并,由三十韵省为二十九韵,成一百零六韵,并以此为序,以标目末字分隶于各韵之下。标目之下注明所在之句及出处。 |
元和姓纂 | 林宝 | 《元和姓纂》18卷,唐人林宝撰。本书用206韵,排比诸姓,各记其得姓由来和诸家谱系,关于唐人世系更为详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林宝)《唐书》无传,其名见于《艺文志》,诸家书目所载并同,惟《唐会要》称王涯撰,盖以涯曾作序而讹。……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于《世本》、《风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不传于今者,赖其征引,亦皆班班可见。郑樵作《氏族略》,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该博也。但宝以二十句而成书,援引间有伪谬。且当矜尚门第之时,各据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颠倒时代,悖谬显然,其他可知。洪迈《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盖有由也。然于唐人世系则详且核矣。”宋邵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40卷(有《守山阁丛书本》),其体例与《元和姓纂》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特为精核”,亦可参考。 |
子史精华 | 张廷玉 | 吴士玉等奉清圣祖之命而编纂。始于康熙末年,至雍正五年(1727)成书。四部之中,子史最为浩博,也最为芜杂。此书采集子书和史书的名言隽句,按类编次,所以叫做《子史精华》。这部书共160卷,是为供采掇辞章者使用的工具书。全书分30类,280子目,体例与《北堂书钞》、《白孔六帖》相近,但采摭更为繁富。内容以摘引古籍中的史传和诸子为主,兼及稗官野史,而不及儒家经籍。凡子、史两部图书中的“名言隽句”,都分条钞录,句下注明出处,以备查检。具体地说,280个子目,每个子目都以大字摘要,用双行小字注明出处,排列引文。的确做到了“大书以标其精要,分注以详其首尾,元元本本,条理秩然,繁简得中,剪裁有法”。吴士玉等纂辑此书的目的,在于供一般士人查找辞章和典故,在清代影响较大。当时士人多用此书检寻和采撷典故、辞藻以写文章或应试。所以清人评价此书说:“守兹一帙,可以富拟百城”。但这书与许多类书一样,也有它的缺点。它的主要缺点就是征引材料只注出书名而不注明篇名卷数,查对原文仍很不便。引文也往往有所增删,引用时更须注意核对原文 |
韵府拾遗 | 张廷玉 | 一百一十二卷。清张廷玉等奉敕编撰。康熙五十五年,清圣祖康熙皇帝因《佩文韵府》收字词有遗,复命翰林院检讨张廷玉等“搜奇抉秘”,补其缺漏。康熙五十九年,续辑而成《韵府拾遗》。编排体例仍如《佩文韵府》。收《佩文韵府》未收之字与词。分“补藻”及“补注”。“补藻”是指其新增的文句典故。“补注”是指前编虽然已载,而所注并不完备,本书又补充注释的部分。本书收罗赅备,体例详明。旧本不标卷数,与《佩文韵府》同,后以一韵为一卷,把篇页多者又分六子卷,凡一百一十二卷。有康熙五十九年内府刊本、《四库全书》本。 |
渊鉴类函 | 张英 | 此书为清圣祖敕撰,张英、王士禛等编纂。凡450卷,计分45部,有2500余小类。其扩充明人俞安期《唐类函》,博采《太平御览》、《玉海》、《山堂考索》、《天中记》等书,广收宋、元、明各代的文章事迹,远有所稽,近有所考,源流本末,一一灿然,以供文人驱遣故实词藻之用。45部顺序为:天、岁时、地、帝王、后妃、储宫、帝戚、设官、封爵、政术、礼仪、乐、文学、武功、边塞、人、释教、道、灵异、方术、巧艺、京邑、州郡、居处、产业、火、珍宝、布帛、仪饰、服饰、器物、舟、车、食物、王谷、药、菜蔬、果、花、草、木、鸟、兽、鳞介、虫豸。每部又分若干子目,每项子目著录5类内容:释名、总论、沿革、缘起;典故;对偶;摘句;诗文。如子目不具备这5项内容,则付阙如。每一类内容都分为“原”、“增”两部分,分别表示《唐类函》所辑唐人类书与清人编此书时所续增。《渊鉴类函》集搜采、分部、序类、剪裁之功。”计其所载,实倍于《御览》。……与《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皆亘古所无之巨制,不输宋三四大书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但因成书于众手,也有不少引文上的讹误疏漏。《渊鉴类函》成书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有内府刊本、1887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1985年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同文书局本等。 |
骈字类编 | 张廷玉 | 类书,清张廷玉等编。康熙五十八年(1719)敕撰,雍正四年(1726)告成。1984年北京市中国书店据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影印出版。《骈字类编》凡240卷,计分12门:天地、时令、山水、居处、珍宝、数目、方隅、采色、器物、草木、鸟兽、虫鱼;补遗一门曰人事。其中数目、方隅、采色等类,为以前类书所无。该书只收双音词,不收单音和多音词;只收实词,不收虚词;实词中“不甚雅驯”者亦不收录。其性质与《佩文韵府》相近,为作诗文是查检词汇、典故之用,但体例殊异,一改以韵系字的通法为以类分,“俾与《佩文韵府》,一‘齐尾字’,一‘齐首字’,互为经纬,相辅而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每一门目下,由骈字中的第一字加以统摄,共用标首字1604个。每条所引,以经史子集为次,韵文只收诗赋,不涉词曲。而引书必著其篇名,引诗文必著其原题,或一题而数首者,必著其为第几首,编排颇为精密。例如“人事门”中“赐”字标首的“赐衣”条,列《礼记》、《后汉书·丁鸿传》、钱起《送边补阙东归省觐诗》、卢纶《送盐铁裴判官入蜀诗》有关“赐衣”的出处。该书的缺点为词头数目有限,又囿于体例,所收词汇大为减少,且有滥入之嫌。 |
佩文韵府 | 张英 | 《佩文韵府》于康熙十三年(1674)开始编纂,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完成,耗时三十七年。是一部分韵编排的辞书。由张英等奉命编纂。“佩文”是清帝书斋名。该书分韵隶事。分韵隶事始于唐颜真卿的《韵镜源》,但该书已失传。元时作者颇多,而流传下来的有阴幼遇的《韵府群玉》,凌稚隆的《五车瑞韵》。《佩文韵府》以这两书书作为蓝本,作了较大的增补。《正集》及《拾遗》共二百十二卷。收入一万零二百五十七字,分一百零六韵,注明音训。词语按最下一字分韵排列,注明出处,不作解释。所引资料十分丰富。但引文错误较多。它主要是供在科举制度下作诗文辞赋时修饰词藻、采选典故之用。是韵文写作的参考书,作为韵书来讲,影响较为深远。 |
御定分类字锦 | 佚名 | 六十四卷。康熙六十一年官撰。清圣祖康熙皇帝御定。本书采集古籍中成语,裁为骈偶,分类编辑而成的。每类之中,以二字,三字,四字为顺序。每条之下,又详引原书。类书全用对句的形式,始于隋朝杜公瞻的《编珠》。但《编珠》在《隋志》、《唐志》中都不载。至《宋志》始有著录。而宋人却无有引用。至康熙时才有高士奇家刊本。此本体例详明,为作文赋诗之用,十分方便。《四库全书总目》称曰:“至于累牍连篇,集为巨帙,无一字一句之不工,则自古以来,未有逾于此编者矣。” 有康熙六十一年刊本、《四库全书》本。 |
喻林 | 徐元太 | 类书。一百二十卷,一本八十卷。摘抄本《喻林一叶》,二十四卷。明徐元太撰。成书于万历中。徐元太字汝贤,宣城(今属安徽)人。嘉靖年间进士,累迁吏部主事,顺天府尹等。官至刑部尚书。徐元太阅读经、史、子、集及释、道诸书、把书中的譬语喻言,随手抄录,历经二十余年之功方类编成书。取“汇喻为林”之意,故名曰:《喻林》。全书分造化、人事、君道、君述、德行、文章、学业、政治、性理、物宜等十个门类。每门又分若干子目,一共五百八十余类。譬喻是一种修辞格,文献中最为常见。《诗·大雅·抑》即有“取譬不远”之句。《淮南子·要略》谓:“已知大略而不知譬喻,则无以推明事。”战国时合纵连横,纵横家最善此道。然自古未有人将此类材料汇为一书者。作者取经史子集以及道佛诸书凡涉譬喻之语,加以编次,历二十年而成。此书“汇喻为林”,以类相从,历代所无,为类书创例。《子史精华》言语部有比喻门,当受此书影响。全书分十门,五百八十四类。即:造化门二十二类,人事门二百七十一类,君道门五十四类,臣术门三十七类,德行门三十一类,文章门三十五类,学业门二十四类,政治门五十七类,性理门二十七门,物宜门二十六类。其中人事门达五十八卷,几及全书之半。其类目自出心裁,与其他类书不一。如造化门有天道、形气、流行、生克、消息、有无、倚状、相须、相禅、至大、至神、至虚等类;人事门有言行、好恶、争让、毁誉、忧乐、智慧、婚媾、藏修等类。佛经譬喻最多,故所引之书,独多佛经。 |
玉海 | 王应麟 | 类书。南宋王应麟编。二百卷。附《辞学指归》四卷,及作者作《诗考》、《诗地理考》等十三种。本书分天文、律宪、地理、帝系、圣制、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等二十一部,部下又分二百四十余子目。采书引文必注书目,制作更改,详记月日。此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南宋进士考试,最重博学宏词科,南宋的通儒硕士,多自此科出,王应麟即博学多识的著名学者。此书之作,即为博学宏词科应用而设。故辑录古今诗词文粹、历史故事、巨典鸿章、诸子百家、成语典故等而成此书,以备应试之用。其所录故实,“皆吉祥善事,与他类书体例迥殊”。“所引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诸实录、国史、日历,尤多后来史志所未详。其贯串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评未毕全当,但为南宋一部有特色的类书则是事实。 |
永乐大典残卷 | 佚名 | 《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类书。因是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敕令大臣解缙、姚广孝等组织3000名文臣儒士,历时5年编纂而成,故名《永乐大典》。《永乐大典》辑入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图书8000余种,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戏剧、地理、医卜、农工技术及道教、佛教等各方面的著作。《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凡例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书面硬裱,以黄绢连脑包过。封面左上首签题《永乐大典》4字。其篇幅之大,搜罗之广,缮写之工整,装潢之精湛,为当时世界上所罕见的珍品,可惜书成后没有刻版付印。《永乐大典》是按韵目编纂的,辑入古籍时不许任意删节涂改,必须是按原书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篇或整段抄录。因此,保留了古书的原来面目,使宋元以前许多佚文秘典赖以保存流传。《永乐大典》有永乐正本一部,嘉靖副本一部,都是缮写本。正本藏于文渊阁,副本原存北京皇史宬,原本藏于南京,明亡时原本与副本皆毁。仅存的正本在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两次进入北京时焚烧劫掠,大部分被毁掉,一部分流散到国外。至今国内外仅存300余册,在国内的约有200余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该书进行多方搜集整理。1986年,中华书局将已征集到的显存《永乐大典》近800卷,缩印精装出版。 |
姓氏急就篇 | 王应麟 | 姓氏著作。南宋王应麟撰。2卷。此书仿史游《急就篇》体例,以姓氏诸字排纂成章,以便记诵。每句之下,各注其受氏之源与历代知名之士。其书文辞古雅,所据之书一一标出,甚为详密。又虽以记录姓氏为主,而罗列名物,组织典故,意义融贯,亦可为小学之资。《四库全书》收录,《玉海》浙江书局本附刻。 |
小字录 | 陈思 | 一卷。宋陈思(生卒年不详)撰。陈思,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理宗时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性情好古,旁收博证,用力甚勤。著有《宝刻丛编》,《海棠谱》,《书小史》,《书苑精华》,《两宋名贤小记》等。此书在陆龟蒙《小名录》的基础上,稍加推广,集史传所载小字,而辑成一编。明代沈宏正作《补录》并刊行之。鉴于陆龟蒙《小名录》编排丛杂无绪。所以,此书分条别类。先列历代帝王,自汉以后的诸臣则按朝代先后排列刊载。但亦有疏漏之处。如北周晋公宇文伊,小字萨保。见于本传,而此书漏略。有明沈弘正刊本。《四库全书》本。 |
小学绀珠 | 王应麟 | 十卷。宋王应麟撰。此书为便初学诵记而编。分门隶事,和其他类书,基本相同。但每门之中,以数为纲,以所统之目系于下,这是和其他类书都不一样的。以数目分隶故实,为类书别创一格。分天文、律历、器用等十七门。每门下皆以数词立目。如律历类下有:二气、四时、八正、十二月等子目;天文类下有:八弦、八极等子目;器用类下有:三蒸、八尊等子目。便于初学者记诵。但是,也有明显的体例芜杂、归属颇乱、序无层次,以及采摭未备,辨识不清的疏误。如:律历类:首序六律、六吕,以至度量权衡,次序四时、八正、二气、十二月之类,这是由律到历,而后面又序五音、六十四声、八十四调,其后又序七闰、八会之类。前后明显的失之条理。又如:五卜、三兆、四兆、九筮之类,《玉海》系之艺术,而此书收之于律历。因此,后来多有补其缺、正其误者。张九韶的《群书拾唾》,宫梦仁的《读书记数略》,虽然采掇编辑,较为明备,但实际上是以此书为蓝本的。有《玉海》后附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本、1965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7年中华书局本。 |
万姓统谱 | 凌迪知 | 一百四十六卷,附《氏族博考》十四卷。明凌迪知(生卒年不详)撰。凌迪知字稚哲,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著有《名世类苑》、《太史华句》、《两汉隽言》、《左国腴词》、《文选锦字》、《名公翰藻》等并行于世。本书又称《古今万姓统谱》,仿效林宝《元和姓纂》、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之体例。虽名为姓谱,而实际是合谱牒传记而成一书的人物小传。以古今姓氏分韵编辑排列。每韵之中,先列常见姓,之后依次排列。每姓注出宗族所出始。然后按时代不同分列人物。其内容,说明人物的经历、主要事迹、资料的出处等。所收人物自古至明代万历时止。古时候,族系本来掌握在官府。秦汉以后,才开始私人记录。保留下来的如林宝、郑名世等,其余多有散佚。本书收录是较为详备的。只是由于庞杂,相互矛盾的地方,也难以避免。至于辽、金、元三史姓氏,音译失真,舛讹之处亦甚多。然而此书取材广泛,尤其明代人物记述较详,可补史书之不足,对考证历史是很有益的。有明万历己卯原刊本、《四库全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 |
图书编 | 章潢 | 一百二十七卷。原名《论世编》,明章潢 (1527—1608)撰。章潢字本清,江西南昌人。喜好经史,主讲白鹿书院,授顺天府学训导。著有《周易象义》、《春秋窃义》等。章潢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始,辑录历代书籍中图谱及释文,至万历五年(1577)类编成帙。分经义一卷至十五卷;象纬历算十六卷至二十八卷;地理二十九卷至六十七卷;人道六十八卷至一百二十五卷。之外又有易象类一百二十六卷;学诗多识一百二十七卷。后两卷与图谱无关,有说无图,列于编末。本书体例简要,释文采摭浩博,条理分明。有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新建万尚烈等刊本、崇祯间金陵孙良富刻本、《四库全书》 本。 |
同姓名录 | 余寅 | 十二卷。录补一卷。明余寅(1519—1595)撰。余寅字君房,晚年改字僧杲。鄞县(今浙江奉化县)人。明万历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 《农丈人文集》二十卷,《乙未私志》、《吴越游稿》。周应宾录补一卷,另著有《九经考异》。自梁元帝著 《古今同姓名录》一卷之后,唐陆善经,元叶森,相继不断的增益。但其后渐渐散佚。唯《永乐大典》尚存。余寅上据经史,又采集了其他书籍。自古至元代,先编成了四卷。与明顾起元撰《说略》合印。全书从正史和其他史籍中辑列出相同姓名1608个,共有人物2750人,收录较为丰富,但未能将正史所载同姓名者全部收入。本书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刊本。 |
天中记 | 陈耀文 | 六十卷。明陈耀文撰。陈耀文字晦伯,确山(今属河南)人。明嘉清年间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知识博洽,学治有据。著有《经典稽疑》、《学林正就》等。陈耀文家居近天中山,所撰故名曰:《天中记》。世所通行本为五十卷,较为草略,可能为初刻未竟之本。明万历已酉定本为六十卷,并与《明史·艺文志》所记相同,这是作者的完整之作。此书援引繁富。共分七百九十六类,每类下又因事标目若干条。如卷四十五类,“豆”,类目之下有美种、异名、蕃殖、戎菽、不辨、凫雁食菽、民食饭菽、二七为族、绕明豆等五十三条。书中所引都一一注明由来,或在条前,或在条后。搜辑僻典遗文甚多,又间作考证。指出原书之讹文、误释,纠正历代类书之沿讹。精审多识,皆诸家所未备。例如: 《水经注》以苗茨堂为茅茨堂;《世说注》以钱唐为钱塘;《唐逸史》记孙思邈年代之舛错;《新唐书》记安禄山死日乖互。都为之抉摘其失。又如:《锦绣万花谷》以浮图泓为一行:《事文类聚》以刘溉为到溉等,也诸一辨证。但编次杂乱无序,分属也有不清楚的地方,不便查检。有时隆庆、万历间刊本,五十卷。明万历己酉三十七年定本,六十卷。《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四年闽侯林氏听雨山房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