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柔肠一寸愁千缕 | 庐隐 | 《柔肠一寸愁千缕》是民国才女庐隐的一部散文随笔集。 庐隐的创作生涯很短,但其思辩才识相当健全,文学创作体悟非常,在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涉猎也相当广泛和深入。她提出了妇女独立获取人生价值的必要,也提出了文学对历史进步应起推动作用及革命之于文学的重要性等看法。 文如其人,《柔肠一寸愁千缕》展现出她的豪爽、朴实、倔强和她的独特的温柔。她无掩盖地暴露她的思想感情,她无顾虑地摊开矛盾、爱憎。从她作品中,可以寻到她“游戏人间”的踪迹,可以看到是怎样“玩火”,可以听出一个挣扎在时代车轮辗轧下的女性的怨诉与哀吟。 |
王左丞集 | 王僧孺 | 诗文集。南朝梁人王僧孺(465—522)撰。一卷。僧孺,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梁文学家。历仕齐、梁二代。南齐任左常侍,太学博士,尚书仆射。入梁出为南海太守,迁尚书左丞领著作,兼御史中丞等职。幼贫,依母鬻纱布谋生。既长,好学,常为人抄书以养母,写毕即能成诵。曾以文学游学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博览群籍,学识渊博,好收聚典籍,藏书至万余卷,大多为异本,与沈约、任昉为当时三大藏书家。其诗丽逸,多用新典,以富博称著于世。著有《十八州谱》、《百家谱集》、《东南谱集》、《东宫新记》和《雨台弹事》等,七百余卷。有文集三十卷,已散佚。今集为明张溥辑刊,收赋、表、牋、启、教、书、序、碑、墓志铭、传、诔、祭文、佛事文等二十八篇,乐府和诗近四十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清吴汝纶评选本。 |
最留恋的一个地方 | 邹韬奋 | 文集,本书精选了邹韬奋的经典作品,主要包括他对少年学习生活的回忆、流亡欧洲时的所见所感等。邹韬奋的文字朴实自然、贴近生活,他写的通讯和评论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特色,以犀利之笔伸张正义、针砭时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
国语问题 | 刘半农 | 本书是一本杂文集,收录刘半农杂文22篇。主要是谈一些国语问题,如“她字问题”、“汉语字声”、“中国民歌”等,还有为一些著作写序、写题记等。 |
老实说了吧 | 刘半农 |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刘半农有着“江阴才子”“文坛魁首”的美誉。致力于语言学研究之余,他的散文随笔触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对社会不良风气的批判,也有对青年未来方向的指引,还有他自己对文学、艺术、人生、国家等的看法和审视。“清淡时有如微云淡月,浓重时有如狂风急雨”,刘半农寓清新朴实的文笔、举重若轻的态度于见微知著的社会洞察和文学艺术的审美、批判当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龙榆生学术论文集 | 龙榆生 | 本书收录龙榆生学术论文44篇。其中31篇已见于《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以下简称《论文集》),本次收录皆据论文原始出处予以重新校订。另据各类期刊及手稿,增补论文13篇,两者裒为一集。以论文发表时间(讲义以刊印时间、未刊手稿以写作时间)先后为序,以观龙氏治学之全貌。 《论文集》仅收词学论文,本编则包含诗学、词学、曲学、文章学、文献学和歌词学等各学科领域论文,展现了龙榆生先生更为广阔的学术天地。其中既有《诗教复兴论》、《读词随笔》、《古籍的标点和校勘》等已刊论文,也有如《稼轩先生年谱》、《最近二十五年之词坛概况》、《词曲概说》等稀见文献,还有珍贵的未刊手稿,如《骈文杂话》和《介绍文学遗产的方式问题》。此外,如《填词与选调》一文本已收入《论文集》,本编根据相关文献考证出作者撰有另一篇同题论文,两者若加以比较,可以发现其中有趣而特殊的学术意义及价值,故而增入。 |
龙榆生杂著 | 龙榆生 | 龙榆生杂著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词集题跋为主,包括历年所撰序跋、附记、题识等文字;第二部分为散见于杂志报纸上的各类文章,即散文与杂文。此部分文章,按写作时间先后排序,大致可分为四类:一自述,二怀人,三时论,四游记及其它。第三部分为科普读物,如《蚕宝宝的故事》等。 |
三峰集 | 郑道传 | 朝鲜王朝初期学者三峰郑道传的文集。14卷7册。木刻版。此书包括作者的诗、赋、词、乐章、杂文及《朝鲜经国典》、《经济文监》等几乎所有的著作。初刊本由曾孙文炯发行,可是已散失。1791年由规章阁增刊。此书为研究丽末鲜初历史以及研究朝鲜建国历史的重要资料。1961年国史编纂委员会以《南朝鲜史料丛书》第13卷出版发行。 |
秋瑾选集 | 秋瑾 | 秋瑾,原名闺瑾,字璿卿,号旦吾,别署鉴湖女侠;留学日本时易名瑾,字竞雄。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和英雄,她的文学作品也极具特色。其诗、词文词雄丽,音调高亢,颇有渐离击筑之风,一唱三叹,慷慨悲壮。其文多属政论性的杂文,说理透辟,笔带锋芒,富有鼓动性。其弹词则有自传色彩,形象地体现了她的胸怀抱负。本书精择善本,注释精当,对绝大部分篇章都有题解,说明写作年代、地点、历史背景、思想内容等,词语、典故的注释力求简明准确,书末附秋瑾年谱简编,可使读者更加了解秋瑾创作及其思想。 |
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 | 陈梦雷 | 《方舆汇编》是《古今图书集成》有关地理内容的资料汇编,分为4典。其中,《坤舆典》分为土、泥、石、砂、 汞、矾、黄、灰尘、水、冰、泉、温泉、井、舆图、建都、留都、关隘、市肆、陵寝、冢墓等20部,共140卷。《职方典》分为京畿、盛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省下分府,先汇考,次总论,有图志,然后按府逐一记述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山川、城池、关梁、公署、学校、赋役、风俗、祠庙、古迹、艺文、杂录、外编等项内容,共1544卷。《山川典》分为山部和水部,山部载大山、名山283座,水部载江河湖海等117个水体,共320卷。《边裔典》记载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它国家,共140卷。 |
郭沫若散文 | 郭沫若 | 文集,郭沫若撰,郭沫若一生涉足广泛、著作甚丰。他的散文气势浩荡,清丽、浪漫,富有艺术魅力。自传性构成了郭沫若散文明显的特征,是作者个性张扬的产物。他的感时型散文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咏物抒怀型作品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营造诗的意境。 |
创造宣言 | 陶行知 | 《创造宣言》是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人生主张的散文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博大而丰富的,《创造宣言》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教育宣言篇、斋夫杂谈篇和书信演讲篇。陶行知以其生动幽默的语言,阐述了他的教育观,在生活中懂得学习,理解教育。其《创造宣言》等入选中国中学语文课本。 |
游心太玄 | 徐复观 | 文集,徐复观著,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不小的哲学家——庄子,他好像整天是在山野里散步,观看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世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灵不正常的人,很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大天才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散步时速写下来的一些“戏画”,现在竟成为“画院的奇葩”。庄子文章里所写的那些奇特人物大概就是后来唐、宋画家画罗汉时心目中的范本。 |
宛陵集[标点本] | 梅尧臣 | 60卷,《附录》1卷,宋梅尧臣撰。其诗初为谢景初所辑,仅10卷。欧阳修得其遗稿增并之,亦止15卷。其增至59卷,未详何人所编。此本为明姜奇芳所刊,卷数与《通考》合,惟无外集。陈振孙谓《外集》多与《正集》复出,或后人删汰重复,故所录者止此耶。此集收赋19篇: 《红鹦鹉赋》、《述酿赋》、《灵鸟赋》、《鸤鸠赋》、《麈尾赋》、《针口鱼赋》、《凌宵花赋》、《灵鸟后赋》、《鱼琴赋》等。梅赋的特点是思想性较强,多为针对现实而作。该集有明正统己未宣城太守袁旭廷辅刊本、康熙丁卯梅氏刊本、康熙壬午震泽徐氏刊本、道光庚寅宣城令梁中孚刊本、宋绍兴十年宣城刊本、元刊本、清康熙中宋牧仲刊本、康熙己酉柯炌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等。 |
嵇康集 | 嵇康 | 三国·魏嵇康撰,鲁迅辑校,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9月影印出版。嵇康(223—263),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人,是三国时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长于四言诗,风格清峻。鲁迅在1913年从明代吴宽丛书堂钞本钞出,用黄省曾等刻本以及诸书引文校勘“著其同异”,1924年校订完成。“中散遗文,世间已无更善于此者矣。”(鲁迅:《嵇康集》跋文) |
銮坡集 | 宋濂 | 诗文集,明正德间《宋学士文集》本,20卷,明初宋濂著,前有杨维桢、贝琼二序。包括翰苑前集10卷,翰苑后集10卷。所收诗文,大致都是他做翰林学士时所著。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属今浙江)人。《銮坡集》为《宋学士文集》的第一部分。《宋学士文集》(又名文宪集),为四库全书之一。 |
李兰台集 | 李尤 | 汉代文别集。1卷。李尤(字伯仁)著。 李尤在汉和帝时曾拜兰台令史,世称“李兰台”。此集亦名《李伯仁集》。《后汉书》本传称:“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有集5卷,后散佚。明代张溥辑其文,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李尤“少以文章显,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相如、扬雄之风。召诣东观,受诏作赋”(《后汉书》本传),是东汉辞赋家。集中收其赋《函谷关赋》、《平乐观赋》、《东观赋》、《德阳殿赋》、《辟雍赋》,皆小赋,颇工致,但缺乏《上林》、《长杨》的雄风。喜作铭文,故集中存其《函谷关铭》、《孟津铭》等铭文80多篇,“多体要之作”(张溥《李伯仁集》题辞)。其诗《九曲歌》仅残存七言二句:“年岁晚暮日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其他颂、诔、《哀典》诸作亡佚,故不在集中。 |
唐文选 | 佚名 | 唐文与唐诗对举,是一个外延较为宽泛的文章学概念,既包括散体文,也包括骈体文;既包括单篇文,也包括著作的文;既包括无韵文,也包括有韵文。唐文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本书精选唐文,并加以注释,对读者了解唐文面貌有很大帮助。 |
刘基集 | 刘基 | 诗文集,刘基所著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春秋明经》、《犁眉公集》,本各自为书,成化六年(1470)戴用、张僖等始将以上诸书并刘基之孙刘廌所辑《翊运录》合编为《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二十卷;《翊运录》所收为关于刘基的诏旨、制敕等,基于当时的尊君观念,被编为第一卷。嘉靖三十五年(1556)樊献科等重编《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将《覆瓿集》、《犁眉公集》中的诗文按体裁重编,将全书合并为十八卷。隆庆六年(1572),何镗等以樊献科本为底本,编为《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保存了诗文按体裁编次的特点,卷数则仍恢复为二十卷。其第一卷出于《翊运录》,卷二至卷四出于《郁离子》,卷五至卷十七为《覆瓿集》、《犁眉公集》的诗文,卷十八为《写情集》中的词,卷十九至卷二十为《春秋明经》。另有卷首一卷,收各本序引、刘基像赞、行状及神道碑铭。书中有些口语体资料,非常接近现代汉语。如卷一《诚意伯次子ト门使刘仲璟遇恩录》。今据《四部丛刊》影印隆庆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整理。以明初本《覆瓿集》、《犁眉公集》、成化本《诚意伯刘先生文集》、钱谦益《列朝诗集》等参校。底本漏收之作,辑为第二十一卷。 |
杨格非传教文选 | 杨格非 | 杨格非, 英国基督教新教伦敦会传教士。又名笃信。生于威尔士。曾在贝德福德神学院学习。1855年被按立为牧师。同年即清咸丰五年来中国。在上海从事传教活动。1860年获准进入太平天国占领的苏州和南京,企图以基督教义影响太平天国的政策。1861年到武汉开教,创立圣教书会。后深入湖北、四川、陕西、湖南诸省传教,设立福音堂百余所,被称为“华中宣教之父”。曾用中文翻译《新约》和部分《旧约》。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在汉口创办博学书院。曾获爱丁堡大学神学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对中国的期望》、《中国的呼声》等。 |
卢武阳集 | 卢思道 | 诗文集。隋卢思道撰。一卷。思道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先仕北齐,历官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入北周授议同三司,迁武阳太守,隋初官至散骑侍郎。曾从师邢子才。有诗才,北齐宣帝崩,当朝文士各献挽歌十首,选其善者而用之,唯思道入选八首,时人称为“八米卢郎”。诗《听蝉鸣篇》词意清切,庾信叹为美。作《孤鸿赋》以寄其情。诗工七言,所作乐府《从军行》有“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之句,为唐玄宗《自蜀回登勤政楼歌》所征引。其诗词意含蓄,而音响无滞为后人所崇尚。本传载有集三十卷。今传本为明张溥辑刊收:赋、檄、表、书、序、论、诔、祭、文等近十篇;乐府、诗约二十五首。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
王谏议集 | 王褒 | 汉代文别集。1卷。王褒著。王褒曾为谏议大夫,后世称为“王谏议”。《汉书·艺文志》著录“王褒赋十六篇”,《汉书》本传又称王褒曾作《中和》、《乐职》、《宣布诗》、《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及《洞箫颂》等。后多散逸。明代张溥辑其佚文,编为《王谏议集》,其中“赋”仅收《洞箫赋》,“骚”收《九怀》,“颂”收《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宫颂》,其他文章有《四子讲德论》、《移金马碧鸡文》、《僮约》、《责髯奴文》(《古文苑》黄香作,此从《艺文类聚》王褒作),书后附有《汉书》本传。王褒是汉宣帝时期的重要赋家,在赋史上与扬雄并称“渊云”(王褒字子渊,扬雄字子云)。其仅存的《洞箫赋》是纯粹的咏物赋,以善于描写声音见称,《文心雕龙·诠赋》说:“子渊《洞箫》,穷变于声貌”,对以后的咏物赋影响颇大。《僮约》一文,细致地描绘了奴隶的生活、劳动境况,且文笔谐放,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
鹄湾文草 | 谭元春 | 《鹄湾文草》是明末著名文人谭友夏之《谭友夏合集》中的文集部分,以明崇祯初年沈春泽刻本为底本。《鹄湾文草》是其创建的“竟陵体”的代表作之一,其文体杂书信、序、游记、墓志铭、文传等。“竟陵体”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
黄梨洲文集 | 黄宗羲 | 明清之际黄宗羲著。由近人陈乃乾据《南雷文案》、《南雷文定》、《南雷文约》、《南雷余集》分类重编,又据黄宗羲手写残稿校正而成。本书共分为:传状类、碑志类、哀祭类、赋类、序类、记类、书类、杂文类、寿序类等,共三百三十一篇。其中《明州香山寺志序》、《阿育王寺舍利记》、《读葬书问答》等篇,表现了无神论、反迷信的思想。《与陈乾初论学书》、《陈乾初先生墓志铭》等,保存了明代陈确的思想资料,也从中反映了黄宗羲自己坚持“天理人欲正相反”的观点。在几篇诗文集序里,提出了对时文和文学的见解。还有一部分内容颂扬了当时许多反清的忠臣义士。但对明末农民起义有诋毁之词。有1959年中华书局排印本。 |
刘子骏集 | 刘歆 | 诗文集。西汉刘歆撰。一卷。歆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刘向子,成帝时为黄门郎。河平中,受诏与父总校群书。向死,任中垒校尉。新莽时为国师,后谋诛王莽,事泄自杀。所撰《七略》为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为《汉书·艺文志》之蓝本。原集久佚,明张溥辑本收赋、书、议、奏、说等十二篇,附洪范五行传,本传列于后。赋以《遂初赋》为代表,是见摈放外任时所作。经历故晋之域,感今思古,叹往事而寄己意,最后归于“处幽潜德”、“抱奇内光”。文以《移太常博士书》和《与扬雄求方言书》成就最高。前者指斥不立古文经学者为“专己守残”,责让极其深切。后者向扬雄索取《方言》,始赞雄“澹雅之才”、“沈郁之思”,继以“知蓄积、善布施”之理劝其献书,委婉平和,曲尽其意。有清光绪五年(1879)信述堂刻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