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海忠介公全集 | 海瑞 | 12卷。海瑞文集 |
海忠介公集 | 海瑞 | 6卷。《丘海二公文集合编》本。 |
峤雅 | 邝露 | 诗文别集。上、下两卷。明邝露撰。邝集初刊于明思宗崇祯(1628—1644)间,分体编辑,从乐府始,依次为五古、七古、五排、五律、七律,独缺五、七言绝句,可见并非完本。集前有阮大铖序,正文乃邝露亲自手书开雕,极精美。入清后,有雪海堂精刊本。此编补入许多作者晚期作品。清高宗乾隆(1736—1795)初年,邝氏族人邝天辅重镌此书,误将部分书页倒置,成为有严重缺陷之本。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邝氏裔孙邝廷瑶重刊此编。并加笺注,如张维屏所言,“题有根据,必考其由来;诗有运用,必为征所自出”(张序),十分详尽,并改正了邝天辅本的错谬,分为十二卷,前十一卷为诗,第十二卷为文。鉴于明末清初粤中有两部《峤雅》,一为邝氏诗文集,一为区怀瑞所辑粤人诗,为避免相犯,廷瑶将此编更名为《雪海堂集》,刊行时名为《海雪集笺》,绮错堂藏板,有咸丰(1851—1861)间刻本。 |
海桑集 | 陈谟 | 明代诗文别集。陈谟(号海桑)著。是集为其外甥、门人杨士奇编,裔孙德文录。现存的明刊本计10卷,诗2卷,文8卷。目录后有“后学宜山李资深、儋耳郭九皋校正”、“后学长乐曾一卿同校”两条。前有永乐七年(1409)晏璧序。后附德文辑先生通传一卷。清康熙十九年(1680),有其裔孙陈邦祥的重修本,仍为10卷,诗5卷,文5卷。四库收录本即以此为底本。《四库全书总目》曾责备此本编辑的疏误:“《灵山寺》诗以五言长律入古体,《悼刘生》诗以七言拗律入古体,而《崆峒云居》诗又以古体入律诗,士奇未必舛误如此,殆邦祥又有所窜乱欤。”其实,将邦祥本与明刊本相较,这些诗的编排正相同,似是人们对诗体认识有差异,并不一定就是舛误。晏璧集序曾说,其“弱冠侍教先生时,翰林承旨宋公,学士潘公、祭酒许公阅其文评之曰:‘汤盘禹鼎,器之古也;太羹玄酒,味之正也。’”陈谟创作的特点是文体简洁,诗格春容,杨士奇开创台阁之体,其渊源实出于此。 |
海陵集 | 周麟之 | 二十三卷。《外集》一卷。宋周麟之撰。周麟之,字茂振,海陵 (今江苏泰州市) 人,一说江宁 (江苏南京) 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为武进尉。绍兴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试,合格,除左修职郎。历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直学士院,翰林学士等职。累官至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著有《海陵集》。此集共二十三卷。据集前有周必大序称,“其子准裒遗稿得二十三卷。”可知是集为周准所编。集中前二卷除《槛泉赋》外皆为诗,卷三至卷五奏议、札子、奏状,卷六至卷十为表,笺启,卷十一、十二为内制,卷十三卷至二十为外制,卷二十一、二十二为各体杂文,卷二十三为碑铭。周必大序称,其久官于朝,“故其诗文因事而作者少,集中内外制词居其半。”但集中赠答唱和之作寥寥无几,奏议之类亦多不关国家大政。其文章堂皇、娴雅,犹有北宋馆阁遗风,而非南渡诸人可比。另有《外集》一卷,其中使金诸诗及中原民谣十章,疑是后人掇拾附之。此集除有《四库全书》本外,还有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海陵丛刻》本等存世。 |
海壑吟稿 | 赵完璧 | 明代诗文别集。赵完璧(字全卿,号云壑,晚号海壑)著。初由赵慎修,于万历十年(1582)刊刻行世,凡11卷。其中诗5卷,文5卷,第1卷为目录,入之卷数,盖从唐以前例。此本上有顾尔行、王象坤批点。集前有王三锡序。《四库全书》即以此刻本为底本收录。四库馆臣评其人与其诗说:其“集中《北司狱中》七言律二首序云,嘉靖甲寅(三十三年,1554)秋曹檄捕豪校,某因获罪东湖翁,劾执坐死,赖元老科台之力,仅复瓦全云云。东湖著。陆炳号也。时炳为锦衣卫都督,与严嵩表里为奸,其势张甚。完璧以指挥末秩,能与之抗。其狱中与杨继盛倡和诸诗,有‘辛苦不妨淹日月,授书喜有汉良臣’等句。继盛死西市,完璧作《杨烈妇词》以哀之,有小雅怨诽之遗,可谓志节之士矣。其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绝无叫嚣怒张之态,亦与有明末造矫激取名者有殊。徒以名位未高,史不立传,遂几于湮没不彰,仅赖此集之存,犹得略见其始末,亦足见正直之气有不得销蚀者矣。” |
还山遗稿 | 杨奂 | 元代诗文别集。2卷。杨奂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杨奂著有《还山集》60卷(此从《元史》本传,元好问撰杨奂神道碑称为120卷),但原本早已不传。本集是明嘉靖初年宋廷佑所辑。宋廷佑除从各种文献中广辑杨奂遗文,还得到一部杨奂诗的残抄本,于是汇集为两卷本文集,称为“遗稿”。本集卷首有《还山遗稿考岁略》1篇。卷上收入文十几篇,题名3则,个别篇章缺失较多;卷下收入诗42首。卷末有附录1卷,收入有元好问撰《杨府君(杨振)墓碑铭》、赵复撰《程夫人墓碑》、元好问撰《杨公(杨奂)神道碑》、《杨紫阳文集序》等有关杨奂家世、生平等方面的资料。最后有宋廷佑题诗2首。杨奂的诗文,影响较大的,除《录汴梁宫人语》19首及《汴故宫记》之外,还有元宪宗二年(1252)所写的《东游记》。 |
果堂集 | 沈彤 | 诗文别集。清沈彤(1688—1752)撰。十二卷。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后收入《果堂全集》。又《四库全书》本。阮元收入《皇清经解》者仅1卷,只收关于经义诸条。沈彤(1688—1752),字冠云,清吴江(今江苏)人。师事何焯,而淹贯群籍,精于考据,实出何焯上。当时全祖望、惠栋,都极叹服。著有《周官禄田考》、《三经小义》等。本书12卷,以阐发经义为主,如《周官颁田异同说》、《五沟异同说》、《井田军赋说》、《释周官地征》等篇,《四库提要》称其“皆援据典核,考证精密”。又如《释骨》1篇,《四库全书总目》单独收入子部医家存目,《提要》称其“考证皆极精核,非惟正名物之舛,并可以纠针砭之谬。”后来学者如孙星衍作《释人》,任大椿作《释缯》,洪亮吉作《释舟》等,都导源于沈氏《释骨》。沈氏治学,不存门户之见,既长于名物训诂,也不废宋人理学,本书《述先师仪封张公训》一篇,可以窥见其志趣。沈氏平生于礼学用力最勤,曾与修《三礼》,因而本书中关于《周官》典制、《仪礼》丧服的考证,最为精到。总之,本书对古代典章制度、名物训诂及医学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国琛集 | 唐枢 | 二卷。明唐枢撰。唐枢,字惟镇,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进士,授刑部主事,以疏请明正妖贼李福达罪被斥为民,隆庆初复官。年少就学于湛若水,并深受王守仁 “良知”影响,后深造实践,称一庵先生。著有《易修墨守》。《国琛集》取国家以人为宝之意,以罗明初至嘉靖人物,大体分为圣人、君子、善人、有恒四类,但体例很不分明,所记人物不按时代分出先后次序,也不尽按类分别,错出杂陈,上自宰辅,下至隶卒均人各一小传,寥寥数语,很不详明,而且传后之论断,也不能定出谁是圣人、君子,谁是善人、有恒。书前有王畿序和唐枢自序。 |
桂隐文集 | 刘诜 | 别集名。元代刘诜作。此集为其门人罗如篪所编,前有虞集、欧阳玄二序,收入《四库全书》,采用明嘉靖间刘诜族孙刘志孔所刊本,共有文4卷、诗4卷。据欧阳玄所作墓志,称其有古文、诸体诗、骈俪书札各若干卷,今集中不载骈俪书札,疑重刻时已有所散佚。罗如篪跋称先梓其诗有14卷,而今本只有4卷,当是编次者所合并。而文集中首载赋13篇,其《兰亭赋》怀古抒情,名动一时。其余则为记、序、志铭、墓表、祭文、书札、杂著等。欧阳玄称刘文根柢六经,属餍子史,躏跞百家,液古融今,自执其鞲,未尝露其儁杰廉悍、踔厉风发之状。又谓刘诜文温柔敦厚似欧,明辨雄雋似苏。清人评刘诜为文宗旨主于自出机轴,而不以摹拟字句为古。 |
龟溪集 | 沈与求 | 宋代诗文别集。12卷。沈与求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本集。卷1—3为古今体诗及词,卷4—12依次为内制、表、奏状、札子、启、碑记、赞、铭、赋、疏、祝文、策题、行状、墓志铭、祭文、青词等各体文章。本书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沈子木刊本,《四部丛刊续编》曾据以影印收入,流传较广。卷首依次有沈子木、李彦颖、张叔椿序,卷末附有张元济跋及其校勘记。沈子木在序文中称沈与求“翰藻道劲娴雅”,《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其奏议切直,“不可不谓之伟论也。至其制诰诸篇,典雅舂容,亦具有唐人轨度,又不徒以奏议见长矣。”本集全名为《沈忠敏公龟溪集》。 |
龟山集 | 杨时 | 北宋哲学家杨时文集。时号龟山,故名。共四十二卷,其中书、奏、表、札、讲义、经解、史论、启、记、序、跋各一卷,语录四卷,答问二卷,辩二卷,杂著一卷,书七卷,诗五卷,志铭八卷,状述一卷,哀辞、祭文一卷。理学思想以二程(颢、颐)为宗。注重六经的研究,认为“六经中自有妙理”(《龟山集》卷十一),不从六经中求道,则“学愈博而道愈远”(同上书,卷二)。尤其推崇《中庸》一书,说“《中庸》之书,盖圣学之渊源,入德之大方也”(同上书,卷四《中庸义·序》)。其根据《中庸》“已发”、“未发”之意加以发挥而提出“存天理,去胜心”主张;又据《中庸》“诚”之意阐发二程“格物致知”说,认为“学始于致知,终于知至而止焉。致知在格物,物固不可穷胜也,反身而诚,则举天下之物在我矣”(转引自《宋元学案·龟山学案·语录》)。强调为学过程要以“诚”来贯穿。发挥二程“理一分殊”说,把儒家伦理观念“仁”和“义”对等于理一和分殊,以说明纲常伦理道德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强调内心涵养功夫,认为“至道之归,固非笔舌能尽也。要以身体之心验之,雍容自尽,燕闲静一之中,默而识之,兼忘于书言意象之表,则庶乎其至矣”(《寄翁好德》,引自《宋元子案·龟山学案》)。在上钦宗皇帝奏表中,攻击王安石“新学”为“功利之学”,并力请罢王安石配享。还提出了积极抗金、反对割地议和等政治主张。此集是研究杨时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有明万历年间林熙春刊本、清《四库全书》本等。 |
龟巢稿 | 谢应芳 | 元代诗文别集。谢应芳撰。《四库全书》曾据编修汪如藻家藏本编入别集类。《龟巢稿》版本较多,而且卷数也不一致,有17卷、15卷、20卷、10卷等版本,另有选本《龟巢摘稿》3卷。以17卷本较常见,《四库全书》底本也是17卷本。17卷本卷首有张绅序。卷1为赋,卷2—5为诗(未类编),卷6为记,卷7为启,卷8为启、札、状、笺、表,卷9为序,卷10为疏,卷11为书,卷12为词,卷13为行状、志、铭、赞、箴,卷14为题跋、传、说、论、辨、文、杂著,卷15为祭文、哀辞,卷16—17又为诗。《四库全书总目》认为本集“编次颇为无绪,疑后人传写乱其旧第。抑或本为前集十二卷,后集五卷,一则先诗而后文,一则先文而后诗,传写误并为一集,故参错如是也。”但20卷本编次则较为合理。20卷本卷首为明洪武十二年(1379)余诠序,卢熊序。卷1为赋,卷2—10为诗,卷11为词,卷12为书,卷13为疏,卷14为序,卷15为记,卷16—17为启,卷18为题跋、说、杂著,卷19为行状、铭、赞、箴,卷20为祭文。近人傅增湘认为,20卷本可能是清初人重编之本。谢应芳的诗洁雅可诵,他的文章则多为应酬之作,缺乏特色。 |
圭斋集 | 欧阳玄 | 诗文别集。十五卷,附录一卷。元欧阳玄撰。此集前有揭傒斯序,称玄有《诗流》三卷、《鈆中》十卷、《驱烟》十五卷、《强学》十卷、《述真》三卷,其门人王师模所编。《四库提要补正》引沈涛《十经斋文集》所载《圭斋集》跋语,辨揭序非为欧阳玄集所作甚详,序中所谓“欧阳先生”当别为一人,而玄之后裔铭、镛见《揭文安公集》中有《欧阳先生集序》,以为必是序其先人之文,而置于卷首,《四库全书总目》又仍其误。明宋濂序则谓原集一百馀册,皆毁于战乱,只存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至至正十七年丁酉(1357)七年之作二十四卷,其孙佑持编录。《四库全书》所收之本计诗赋四卷、文十一卷、附录一卷,题“宗孙铭、镛编集”,与佑持所编已不同。有明英宗天顺五年辛巳(1461)、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彭时两跋及刘釪跋。据釪跋,铭字光器,镛字光乐,去玄五世。集中作品并非全是辛卯至丁酉七年中所作,开卷第一篇《天马赋》即系登进士第时作,可知为掇拾残稿,随其所得编入。此集有元刊本,明太祖洪武(1368—1398)年间刊本,成化七年辛卯刘釪校刊本,湖南刊本,明孝宗弘治(1488—1505)重刊本,清高宗乾隆(1736—1795)年间刊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唐玄宗文集 | 李隆基 | 唐玄宗李隆基文集,据《全唐文》整理,共930篇。其中制212、诏357、敕154、诰13、批64、册文51、书29;有关宰相张说15、宰相张九龄57、玄元皇帝(老子)13、道士李含光20篇。其中有《禁弋猎诏》、《禁采捕诏》、《禁弋猎采捕诏》是让动物能更好的繁衍生息;而有《禁屠杀鸡犬诏》、《禁屠杀马牛驴诏》,不晓得老百姓能吃什么。 |
圭塘小稿 | 许有壬 | 诗文别集。十三卷,别集二卷,续集一卷,附录一卷。元许有壬撰。此集为有壬所自辑,元顺帝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其弟有孚抄录并作序。有壬尚有《至正集》,殁后散亡,而有孚所携此本独存,于是重加编次,得诗文二百四十三首,厘为十三卷。又辑以前寄有孚诗文八十五篇、缑献可所收《文过集》及林虑记游诗文九十三篇为《别集》二卷,从倚尖野人家所得有壬残编断简为《外集》一卷,有孚重新作序,题“屠维作噩二月”,即明太祖洪武二年己酉(1369),已是元亡之后。许氏子孙世藏其书,明宣宗宣德(1426—1435)间,遗失《外集》,明宪宗成化五年己丑(1469),其五世孙南康知府许容始校正刊行,而以家乘载志文、祭文及有孚等唱和之作编为《续集》一卷,附于书末。其后《至正集》复出,清四库馆臣以两者相校核,虽大略相同,但也互有出入,如此集所载记、序、碑中,有的为《至正集》所无。此集有明成化刊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十二年(1933)河南官书局刊《三怡堂丛书》本。又《述古堂书目》著录有十八卷本。 |
罗圭峰文集 | 罗玘 | 三十卷。 明罗玘撰。罗玘字景鸿,江西南城人。成化末年 (1487)领京闱乡试第一,次年举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谥号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著有《罗玘圭峰文集》。据周亮工《因树屋书影》称,罗玘的诗文集一刻于盱眙,再刻于南国子监,又有武进孙氏本,均已佚失。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嘉靖五年(1526)陈洪谟、余载仕刻本,题名为 《翰林罗玘圭峰先生文集》,陈洪谟自为之序,夏良胜为后序。到崇祯年间,其文集又出现两种刻本,一是崇祯七年(1634)盱江罗玘氏代文堂刻本,题名为《文肃公圭峰先生文集》,共三十七卷,附录一卷;另一是崇祯七年黄端伯、吴兆刻本,题名为《罗玘圭峰先生文集》,共三十卷,首一卷。该集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罗玘八世孙罗玘美才据黄端伯、吴兆刻本重新刻印而成。罗玘博学好古,为文务为奇奥。其文规抚韩愈,多抑掩其意,迂折其词,使人思之于言外。陈洪谟序称:“闻其为文,必呕心积虑,至扃户牖,或踞柘,隐度旬日,残逾岁时,神生境具,而后命笔。”稍有不甚满意之处,便反复修改。其文幽渺奥折,磊落嵚崎,尝有意作态,虽不及韩愈之文浑厚,但在明代人之中,亦是难能可贵。该集有 《四库全书》本。 |
圭峰集 | 卢琦 | 诗文别集。二卷。元卢琦撰。圭峰是卢琦所居地,因以为集名。抄本或作《圭斋集》,误。徐火勃《笔精》说:“《圭峰集》岁久弗传,近岁惠安庄户部徵甫蒐而梓之,误入萨天锡诗六十馀首。”二卷本为元陈诚中所编,明神宗万历(1573—1620)初,朱一龙、董应举作序并刊刻。此本刻在庄本之前,但已多窜入他人作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详举其篇目,计五古中窜入陈旅诗一首,五古、七古、七律中共窜入萨都剌诗三十二首;《提要》并指出,集中窜入萨都剌《溪行中秋玩月》一篇,原自序称“余乃萨氏子”云云,显然为萨氏诗,此集竟改题为《儒有萨氏子》,序末又删去“至元丁丑仲秋书”一句,直是作伪,不属误收,“盖编辑之时,务盈卷帙,以夸蒐采之富,故真赝混淆如此也”。此解释尚待商榷,疑有别因。集中又载赋三篇、记六篇、志铭二篇、祭文一篇、启三篇、杂著九篇,则确为卢琦所作无疑。四库馆臣删去诗之妄录者,并其文录为二卷,末有附录。故二卷本系重编本,不是原本。陆氏《藏书志》有旧抄本七卷,并载有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丙午(1366)孙伯延序。 |
归田类稿 | 张养浩 | 元代诗文别集。张养浩撰。张养浩文集版本较多,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卷数及具体篇目并不 一致。今存有元刊本《张文忠公文集》28卷,还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周永年刻本《归田类稿》20卷。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征集到明刻本《归田类稿》27卷(包括《三事忠告》在内)。《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明刻本“既多漏略,编次亦失伦类”,便以明刻本为底本,别采《永乐大典》中所载的张养浩诗文,“删其重复,补其遗阙”,重新编成《归田类稿》22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24卷,与辑本卷数不符)。另外,据孛术鲁翀为《归田类稿》所写的序,可知“其子引偕其妇翁吴肃彦清”曾“执公所辑《归田类稿》三十八卷征序”,而吴师道及张养浩自己为其文集作序时,又说本集为40卷(吴序称为《云庄集》)。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中著录为张养浩“文忠集十八卷”。《四库全书》本《归田类稿》22卷是比较好的本子,卷首有元统三年(1335)孛术鲁种序,吴师道序,张养浩自序。卷1为经筵余旨、奏疏,卷2为上书、表、与人书,卷3为序,卷4—6为记,卷7为传、哀词、祭文,卷8为杂著,卷9为碑,卷10为神道碑,卷11—12为碑铭,卷13为表志,卷14为赋、拟雅诗,卷15—16为五言古诗,卷17为七言古诗,卷18为五言律诗,卷19—21为七言律诗,卷22为五、七言绝句。清乾隆五十五年刻本内容与《四库全书》本基本一致。但编排略有不同,是依据《四库全书》本编刊的。《归田类稿》收入的诗文,并不限于张养浩归田之后所作,而是于归田之后所类编的一生所写的主要诗文。他的《三事忠告》未编入《归田类稿》22卷或20卷本,他的散曲作品另编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今有传本。 |
归田稿 | 谢迁 | 八卷。明谢迁 (1449—1531)撰。谢迁字于乔,号木斋,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一年 (1475)进士第一,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迁在内阁之中与刘健同心辅政,秉节直谅,见事明敏,世人称之为贤相,谥文正。著有《归田稿》八卷。谢迁的诗文全稿毁于嘉靖年间的倭乱之中,此集是他致仕以后及再召时所作,自题为 《归田稿》。因授其子侄而得以保存。此集为康熙二十三年 (1684),由谢迁七世孙谢钟和又复加厘辑,刊刻行世;共八卷。但收录不全,如奏疏,集中所收集的多为晚年陈谢之作,而在朝时嘉谟谠论,均已无存,就连史书中所提到的 《请罢选妃嫔》、《禁约内宫》等奏疏亦不在集中,可见所遗漏之处颇为不少。另外,《明史·艺文志》中载 《归田稿》为十卷,不知据何本著录,今已无存,已无从考稽。其诗文不太出色,大抵词旨和平,惟惓倦寄江湖、魏阙之思,表达了一个老臣退而不忘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他的《早过山庄避暑次陶公韵》则述说了自己归隐生活的情趣。有人评论说:“木斋归田后,专事吟咏,有冲淡闲雅之趣。《山庄》一首,真得陶家情景。”其诗文台阁之气甚重。有 《四库全书》本。 |
广成集 | 杜光庭 | 十二卷。唐杜光庭(850—933)撰。杜光庭字圣宾,处州缙云 (今属浙江)人。性喜读书,好为辞章。懿宗设万言科选士,不中,入天台为道士。喜宗至蜀,召见,赐紫服,充麟德殿文章应制。王建建后蜀,为金紫光禄大夫,赐号广成先生,进户部侍郎。后主立,以为传真天师,崇真观大学士。后解官隐青城山白云溪,自号东瀛子。《宋史·艺文志》载杜光庭《广成集》一百卷,又 《壶中集》三卷。《通志·艺文略》作《光庭集》三十卷。此书共十二卷,集中所收仅表及斋醮文二体,文字虽工,却称不上文学价值。唯其中涉及人物史事,颇有史料价值。如在唐末时为王建作醮词,或称王建川主相公,或称司徒,或称蜀王,或称太师,考证史实,均相吻合,而史独失载其太师之号,又如王宗夔、王宗黯二人,皆王建养子,《十国春秋》载其莅官行事;此书中具体称王宗夔为汉州尚书,王宗黯为镇江军节度使,也可补《十国春秋》之阙。五代文史资料散佚缺略,因而集中所存,可从稽考补阙。此书版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皆十二卷;又有 《道藏》本,《四部丛刊》本,为十七卷。 |
你我 | 朱自清 | 散文集。朱自清著。列为“文学研究会创作丛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除《自序》外,收1924年8月至1934年秋所写散文29篇。分2辑。甲辑为随笔,12篇,系叙事、抒情、写景、说理之作。文章不落窠臼,变化跌宕,富于诗意。如《扬州的夏日》轻盈灵动,余韵悠然;《给亡妇》如怨如诉,深挚感人。乙辑为序跋与读书录,17篇,系为俞平伯的《燕知草》,夏丐尊、叶圣陶的《文心》,丰子恺的《子恺漫画》、朱光潜的《谈美》等所作的序跋,以及为孙福熙的《山野掇拾》、白采的《白采的诗》、叶圣陶的短篇小说、老舍的《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李健吾的《一个兵和他的老婆》、茅盾的《子夜》等所作的评论。 |
语文影及其他 | 朱自清 | 语文影及其他,收文18篇,前有作者自序。是朱自清生前亲手编定的最后一个集子,未及印行,几个月后,他就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建国初期,“朱自清全集编委会”曾将书名改为《语文影》,准备收入全集,但终于未能印行。1985年10月,交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书名仍用作者原来拟定的《语文影及其他》。分为“语文影”和“人生的一角”两辑。朱自清先生在这部杂文集里,主要谈论了日常用语的运用和日常伦理规范两个方面的问题,先生用流畅风趣的文笔,勾勒出这些生活现象所体现出的普通百姓的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读之令人会心一笑。 |
广陵集 | 王令 | 三十卷。《拾遗》一卷。宋王令(1032—1059)撰。王令初,字钦美,后改逢元,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王令才思奇异,其诗以韩愈为宗,而出入于卢仝、孟郊、李贺之间,词句磅礴,气势雄壮。刘克庄《后村诗话》曾称其《暑旱苦热》诗“骨力老苍,识度高远。”其诗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表现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广陵集》三十卷是其子王说所编,其中诗赋十八卷,文十二卷,《拾遗》一卷,并附有墓志铭、事状及交游投赠追思之作。今有善本《广陵先生文集》二十卷,《拾遗》一卷,《附录》一卷四册,为旧钞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广陵集》三十卷、《拾遗》一卷亦有《四库全书》 本。 |
灌园集 | 吕南公 | 宋代诗文别集。吕南公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此书为30卷。绍兴十二年(1142)符行中为本集所写的序称:“先生姓吕氏,讳南公,字次儒。其子郁亦有学问,能世其家,收拾先生遗稿编成三十卷。”但刊板久佚,故书亦不传,仅存抄本《吕次儒集》1卷,其内容只有《麻姑山诗》24首、《福山诗》1首以及《钱邓州不烧纸镪颂》、《义鹰志》、《龙母墓》3篇文章,当是后人由《宋文鉴》和《麻姑山志》抄撮而成。故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中搜辑荟萃,重编为《灌园集》20卷。前6卷为诗及仅存的两首词,其余各卷则收入议、论、序、记、书、启、传、颂、赞、铭、杂著、墓表、墓志、祭文等各体文章。《四库全书总目》称吕南公为文“覃精殚思以力追秦汉”,而符行中序也说“曾子固独爱重其文,谓麻姑秀气,世不乏人,岂虚言哉!”又说其“文章雄深浩渺,自成一家”。可见其文学成就以文为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