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汲古堂集 | 何白 | 二十八卷。明何白撰。何白,字无咎,号丹丘,东瓯 (今浙江温州)人。约为万历至崇祯年间人。何白幼时为郡小史,龙膺为郡司理,异其才,集诸名士,赋诗以醮之,为延誉于海内,遂有盛名。著有 《汲古堂集》。是集凡二十八卷。载诗二十二卷,包括:乐府一百三十七首,五言古诗二百八十四首,七言古诗二百零五首,五言律诗二百一十六首,七言律诗三百七十四首,七言排律十首,五言截句四十六首,七言截句一百九十二首。后附杂著六卷,文一百一十首。集前有李维桢、陈继儒两 《序》。其诗宗尚七子,声调浏亮,但锤炼不足,尝露出模拟痕迹。由金璋校阅,董登瀛校刊,现有清乾隆二十九年 (1764年)刊本行世。 |
嵇中散集 | 嵇康 | 诗文别集。嵇康作。原本散佚,现存刊本以明嘉靖四年(1525)黄省曾仿宋刻本为最早,凡10卷,包括诗1卷,文9卷。另有明薛应旂刻1卷本,张燮刻6卷本,张溥刻1卷本等。近人鲁迅根据明代吴宽丛书堂钞本辑校,题《嵇康集》,凡10卷,另有序跋及《逸文考》、《著录考》等,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卷,1956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单行本。近人戴明扬据明黄省曾仿宋本参诸别本校注,题《嵇康集校注》,并收有大量有关嵇康生平事迹及评论材料,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嵇康(224—263),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早孤,有奇才,博洽多闻,做过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为竹林七贤之一。为曹操孙曹林女婿,政治上被认属曹魏集团,遭司马氏集团杀害。本集存诗50多首,其中四言诗20多首,著名者为其《幽愤诗》,作于入狱遭杀之前,叙述了他托好老庄、淡泊寡俗的志向与高远的性格,感情充沛,风格峻切,甚为感人。《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19首也多为人称举。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嵘《诗品》等对其诗都有很高的评价。而其散文成就又高于诗歌。集中论说文存9篇,以《养生论》、《难自然好学论》、《声无哀乐论》、《管蔡论》,《明胆论》最为重要。“思想新颖,往往与古时旧说反对。”(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其书信今存2篇,以《与山巨源绝交书》为人推重。另有《圣贤高士传》,记自混沌之世至作者当时的隐士高人原119人,存52人之传、5人之赞。再有《琴赋》。全集所收诗文在魏晋文学中占重要地位,后世历被高评和师法。 |
积斋集 | 程端学 | 元代诗文别集。5卷。程端学撰。《积斋集》久已亡佚不传,原本卷数也难于考定。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程端学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积斋集》5卷。卷首无序言。卷1为诗赋(顺序是:赋、五七言古诗、五七言律诗、五六七言绝句),卷2—3为序,卷4为记、跋,卷5为表、碑、铭、说、祝文、祭文、行实、墓志铭。他的诗有南宋江湖派遗风,他的文章往往以理胜而不以辞胜,无雕章绘句之弊,但也缺乏必要的想象力。《四库全书总目》在评《积斋集》时,是把程端学其人与其文结合起来谈的,说是由于程端学“人品端谨,学术亦醇,故其文结构缜密,颇有闳深肃括之风”。这个评价要高于程端学的实际成就。 |
晦庵集 | 朱熹 | 又名《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诗文别集。宋朱熹著。《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晦庵集》一百卷,《紫阳年谱》三卷。《文献通考》卷二四○著录同。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王遂搜辑遗文为续集,刊而序之,然序中未言卷数。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黄镛《晦庵别集序》云:建通守余师鲁“搜访先生遗文,又得十卷,以为别集”。建宁府建安书院咸淳元年刻《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一百卷,《目录》二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此本今存有宋刻、元明递修本,藏北京图书馆等处。又有明嘉靖潘璜等刻本,今存。《四库全书》以康熙年间臧眉锡、蔡方炳刻本为底本收入。正集仍为一百卷,然续集为五卷,别集为七卷。正集卷一至卷一○为诗;卷一一至卷二三为封事、奏札、奏状、申请、辞免等;卷二四至卷六四为书、札子;卷六五至卷七四为杂著;卷七五至卷一○○为序、记、跋、墓志铭、行状、公移等。续集五卷为书。别集七卷分别为书三卷,诗、题跋一卷,杂著一卷,公移二卷。光绪年间,贺瑞麟亦以臧眉锡、蔡方炳本为底本,并参校他本,将此集收入《西京清麓丛书》,名为《朱子大全文集》,正集一百卷,续集五卷,别集七卷,末附有文集正讹一卷,文集记疑一卷,正讹记疑补遗一卷。此外通行者尚有《四部丛刊》本(据明嘉靖本影印)与《四部备要》(据明胡氏刻本排印)本。此二本正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续集、别集之分卷与臧眉锡、蔡方炳本不同,某些篇章之分合与文字亦稍有出入,然所收文章之篇目及顺序则基本相同。 |
会昌一品集 | 李德裕 | 文集。一名《李文饶文集》,又名《李卫公文集》。唐李德裕(787—850)撰。20卷,别集10卷,外集4卷。德裕字文饶,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子。以荫补校书郎,迁监察御史。武宗时,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以功兼太尉,封卫国公。任相期间,恰值处理回鹘、黠戛斯等降附、册封等事宜,选用将帅,军中书诏等,莫不独决,其他诸相无预。宣宗时,贬崖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少力学,善为文,虽居显位,手不释卷,平生著述甚多,今存《次柳氏旧闻》及此集。是集成编于唐代,从事郑亚为序,汇诗文于一帙,宋代以蜀本流传。收诗120余首。其文状、表、论、书等360篇,约13万字。语言雅正,说理明晰,其中所收“代刘沔与回鹘宰相书白”、“安抚回鹘制”、“赐嗢没斯等诏”、“幽州纪圣功碑”、“异域归忠传序”、“奏回鹘事宜状”、“论讨袭回鹘状”、“赐可汗敕书”、“嗢没斯特勒等状”、“赐黠戛斯可汗书(与纥扢斯可汗书)”、“黠戛斯朝贡图”(王会图)序等等,详细叙述回鹘、黠戛斯等与唐交往及其内部一些状况,是了解唐代回鹘、黠戛斯等族历史的珍贵资料。是集《四部丛刊》影印常熟瞿氏藏明刊本,题《李卫公文集》。重印时又据《全唐文》、《唐文拾遗》、《全唐诗》、《唐书百家全集》诸书订正错简,录补缺文附于后,题为《李文饶文集。》。 |
篁墩集 | 程敏政 | 明代诗文别集。程敏政(字克勤)著。其集之所以名篁墩,《四库全书》馆臣有过考证:“考新安有黄墩,为晋新安太守黄积所居,子孙世宅于此,故以黄为名。自罗愿《新安志》、《朱子文集》所载皆同。敏政乃称黄本篁字,因黄巢而改,遂称曰篁墩,为之作记,且以自号。其说杜撰无稽,然名从主人,实为古义。今亦仍其旧称焉。”程敏政的著述首刻于徽州,由他的门人摘录其稿而成,题名为《篁墩程先生文粹》,仅有25卷,论者以为未尽其选。正德二年(1507)徽州知府何歆和休宁知县张九逵、王锴从其子程埙处得其全稿而锓梓之,凡93卷,并有拾遗1卷。集前有何歆、李东阳序,末有门人李汛后序。《四库全书》收录本即以此刻本为底本。程敏政学问渊博,但思想也有偏激之处;诗文创作繁富,但率易之处也不少。四库馆臣曾作过较具体的分析:“敏政学问淹通,著作具有根柢,非游谈无根者比,特以生于朱子之乡,又自称为程子之裔,故于汉儒、宋儒判如冰炭,于蜀党、洛党亦争若寇雠。门户之见既深,徇其私心,遂往往伤于偏驳。如奏考正祀典,欲黜郑康成祀于其乡,作《苏氏梼杌》,以锻炼苏轼,复伊川九世之雠,至今为通人所诟厉。其文格亦颇颓唐,不出当时风气。诗歌多至数千篇,尤多率易,求其警策者殊稀。然明之中叶,士大夫侈谈性命,其病日流于空疏,敏政独以雄才博学,挺出一时。集中征引故实,恃其淹博,不加详检,舛误者固多,其考证精当者亦时有可取,要为一时之硕学,未可尽以芜杂废也。”(《四库全书总目》卷171) |
黄御史集 | 黄滔 | 唐代诗文别集。黄滔撰。黄滔曾官监察御史里行。《新唐书·艺文志》载《黄滔集》15卷,又曾编闽人诗为《泉山秀句集》30卷。2书早已散佚,宋人书目也不见著录。到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才由其八世孙黄公度辑成10卷,题为《东家编略》。淳熙三年(1176),黄公度之子永丰县令黄沃又加裒集,杨万里作序,曾时杰、曾晞说雕版印制,这是《黄滔集》的第一个本子。稍后,庆元二年(1196)又刻于邵州,洪迈作序。明代,则有正德八年(1513)本、万历本、天启本、崇祯本。《四库全书》据崇祯本收录,《总目》记为10卷,附录1卷;实际则是8卷,附录1卷。1至4卷赋和诗,5至8卷文,有洪迈序和谢谔序,书后附录《唐昭宗实录》及有关黄滔的评介资料。由于其卷数与《总目》不合,人们怀疑崇祯时有两种刻本,一为10卷,一为8卷。清光绪十年(1884),福山王祖源又将影抄宋庆元本残卷补以崇祯本,交其子王懿荣刻于北京,这是黄滔集最晚的刊本。 |
皇甫司勋集 | 皇甫汸 | 明代诗文别集。皇甫汸(字子循,号百泉)著。皇甫著述甚丰,诗文有《政学》、《还山》、《奉使》、《寓黄》、《家居》、《南都》、《禅柄》、《澶州》、《栝州》、《南中》、《山居》、《副京》、《来凫》、《司勋》、《北征》、《南署》、《赴京》、《浩歌亭》、《安雅斋》诸集。直到晚年手自删削,编成《皇甫司勋集》,凡60卷。其中赋1卷,诗32卷,杂文27卷。现存有万历间刻本,前有万历二年(1574)他自己写的《集原》,并有范惟一、顾存仁、刘凤诸人序。《四库全书》即以万历刻本为底本加以著录。其《集原》(即自序)曾自述其诗,始为关洛之音,一变为楚音,又一变为江左之音,又一变为燕赵之音。又一变为蜀音。并缕举其师友渊源甚详,可见其转益多师。四库馆臣评其诗说:“今统观所作,古体源出三谢,近体源出中唐,虽乏深湛之思,而雅饬雍容,风标自异。在明中叶不失为第二流人。冯时可《雨航杂录》云:‘皇甫百泉与王弇州(世贞)名相埒,时人谓百泉如齐鲁,变可至道,弇州如秦楚,强遂称王。’王士祯《香祖笔记》以时可所评为确论云”(《四库全书总目》卷172)。陈田《明诗纪事》认为:“子循五律,清裁雅调,自是一时之俊。五古亦是当家,至模范魏、晋,熔铸齐、梁,于子安(其兄皇甫涍)稍逊一筹。”两家所言,较允当地说明了皇甫汸的创作成就。 |
皇甫少玄集 | 皇甫涍 | 明代诗文别集。皇甫涍(字子安)著。凡26卷。集前有嘉靖二十八年(1549)皇甫冲序、嘉靖二十九年皇甫汸序、嘉靖三十年皇甫濂序。集中有赋1卷、诗19卷、文6卷。另有外集10卷,是皇甫涍死后,其子皇甫枢编辑。集中有诗8卷,赋及杂文2卷。集前有嘉靖四十五年皇甫汸序、黄姬水序、王稚登序、皇甫枢序。今存嘉靖年间刻本,还有《四库全书》本。四库馆臣对皇甫涍的诗文观以及创作上的特点作了如下分析:“古文非涍所刻意,亦不擅场。其诗则宪章汉魏,取材六朝,古体多于近体,五言多于七言。其持论,谓王、宋反元习之靡,而不能不病于声,李、何矫一时之弊,而不能不泥其迹。可谓笃论。盖涍与黄省曾为中表兄弟,早年袭其绪论,亦宗法北地之学,及其造诣既深,乃觉摹拟之失,故其论如此。然其鉴李、何之弊,则云诗可无用少陵,取法迪功,则云诗可无用近体,又云七言易弱,恐降格为钱刘,亦类惩羹吹齑者矣。王世贞《艺苑卮言》尝谓其如轻缣短幅,不堪裁剪,陈子龙《明诗选》亦谓其纵横荡逸之致,岂非以取径太狭,故窘于边幅欤。要其婉丽之词,绵邈之神,以骖驾昌谷、苏门,固无愧色也。”(《四库全书总目》卷172) |
尽言集 | 刘安世 | 奏议集。宋刘安世著。十三卷。《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及《宋史·艺文志》皆著录十三卷。安世原有《尽言集》、《元城集》二集,前者收录谏章,后者为文集。《元城集》唯《宋史·艺文志》著录,题《刘安世文集》,久已失传。《尽言集》则因淳熙五年(1178)括苍守梁安世所刻而流布后世。括苍本久无著录,今唯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清南海孔氏岳雪楼影宋抄本。明有隆庆五年(1571)张佳胤、王叔杲刻本。今通行有《四库全书》本,著录山东巡抚采进本,据《四库全书总目》称即隆庆本。《四部丛刊续编》亦据隆庆本影印。卷首有明隆庆五年石星、张应福二序,十三卷均为奏议,末附淳熙五年梁安世跋。 |
浣川集 | 戴栩 | 诗文别集。南宋戴栩(约1224年前后在世)撰。十卷。栩字文子(或作立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叶适弟子,嘉定元年(1208)进士,为太学博士,迁秘书郎,出知临江军,不赴。后复起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著述颇丰。有《五经说》、《诸子辨论》、《东都要略》等。此集系据《永乐大典》辑出,收诗凡百余首,词一阕,文百一篇。诗以五、七言律诗为多。其文多为应酬之作,亦有论政之篇。诗风近四灵诗派,但又注重词句锻炼,刻苦求工。有《四库全书》本,《敬乡楼丛书》本,增补遗一卷。 |
洹词 | 崔铣 | 十二卷。明崔铣 (1478—1541)撰。崔铣字仲凫,一字子钟,亦字后渠,河南安阳 (一作乐安)人。弘治十八年 (1505)进士,授编修,见刘瑾长揖不拜,出为南吏部主事,刘瑾败,召充内庭,明世宗即位,擢国子监祭酒后,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谥号文敏。著有 《读易余言》(已著录)、《文苑春秋》、《晦庵文钞续集》等,此集之所以题为 《洹词》,是因为崔铣家居安阳,境内有洹水之故。凡十二卷,其中,一卷、二卷为 《馆集》,三卷为 《退集》,四卷为 《雍集》,五卷至十卷为《休集》,十一卷、十二卷为《三仕集》。各集均按时间顺序编排,不分体裁,杂著、笔记亦参错于其间。崔铣力排王守仁的学说,认为不应该舍良能而谈良知。故持论行己、一归笃实。其所作的 《政议· 十篇》,准今酌古,无儒生迂阔之辞;《他若漫记十条》,可以补宋史之未备;《讹传·两则》,可以靖明代之浮言。由此可见,崔铣虽不以文章著名,但其文章却可流传于世而毫不逊色。有副都御史黄登齐藏本。 |
环谷集 | 汪克宽 | 诗文别集。八卷。元汪克宽撰。汪克宽(1304—1372),字德辅,一字仲裕,祁门(今属安徽)人。曾从胡炳文、吴仲迁等人学。元泰定帝泰定三年丙寅(1326),中江浙乡试。次年会试,论《春秋》与主司之见不合,被黜,南归,弃科举业,聚徒讲学,尽力于经学,笃志著述。以所居山谷环绕,称为环谷,人称环谷先生。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召至京师,与修《元史》,书成,将授官,以老疾辞。洪武五年卒,年六十九。汪以理学名世,当时推为史局布衣第一人,其学以朱熹为宗。其文持论谨严,词意明达,无支离迂怪之病;诗留存极少,而其中七言古诗数首,造语新警,颇近温庭筠、李贺之格。其集系清圣祖康熙(1662—1722)初其裔孙汪宗豫所辑,前列行状、年谱、墓表,又有孙枝蔚序,称《祁门三汪先生集》,系与其孙之集合为一编,因时代各异,四库馆臣分别著录。此集有清康熙中刊本,收入《四库全书》。 |
槐野先生存笥稿 | 王维桢 | 二十卷。明王维桢撰。王维桢,字允宁,号槐野,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家居,地震遇难。著有《王氏存笥稿》。是集为王维桢诗文别集,凡二十卷。为其挚友余姚孙升所编。据《千顷堂书目》载“维桢存笥稿二十卷,又全集四十二卷。”今全集未见传本,惟此集存。集中前十六卷为杂文,后四卷为古今体诗。其诗学杜尚有一定的功力,而以五律尤高,时有清新之作;其亦能文。胡应麟甚至认为,其文远胜于诗。除此本外,还有嘉靖三十六年(1557)闽刻本,嘉靖三十七年吴刻本,嘉靖四十年的建宁刻本均为二十卷,万历三十四年(1606)黄升、王九叙刻本《槐野先生存笥稿》凡三十八卷,后附录一卷,崇祯十二年 (1639)李嗣京、邓承藩刻本,《王允宁先生存笥稿》凡四十二卷,附录一卷。 |
淮海集 | 秦观 | 诗文别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宋秦观撰。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作者自编诗文集十卷,名为《淮海闲居文集》,其中收诗一百一十二首,已佚;后又自编《逆旅集》,亦已佚。现存四十卷本《淮海集》只有题为《淮海先生闲居集》之宋刻残本,不知何人所编。有人疑此为秦集最早之编成刻本。附有《后集》之《淮海集》有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高邮军学原刻本、光宗绍熙三年(1192)永嘉谢雩重修本,包括《正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后世刻本多由此出,如明黄瓒曾刻于山东、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张綖刻于鄂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胡民表刻于高邮。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李之藻再刻于高邮。《四部丛刊》据张綖刻本缩印,《四库全书》亦据张綖本采录。然此本实为残本,勉凑四十卷之数,有些卷次仅二页。清宣宗道光十七年(1837),王敬之以李之藻本为底本加以重编,编为《淮海集》十七卷、《后集》二卷、《词》一卷。此本文字经过校订,辑出许多佚诗佚文。对《淮海集》中与他人重复互见之诗文。加以考证注明,前后集互相重出之诗加以删除。此编常见者有王氏原刊本与民国年间中华书局所编《四部备要》本。 |
怀星堂集 | 祝允明 | 三十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后博览群书,文章有奇气。弘治五年 (1492) 中举,以后久试不第。正德十年(1515)授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正德十四年(1519)因病辞官,回归故里。著有《苏材小纂》(已著录)、《怀星堂集》、《祝子罪知录》等。此集为万历三十九年(1611)陈以闻所刻,共三十卷;卷一、卷二为骚赋,卷三为乐府,卷四为古调,卷五为歌行,卷六至卷八为近体诗,卷九为古体诗、箴铭,卷十、十一为论议,卷十二、十三为书牍,卷十四为碑版,卷十五至二十为传,卷二十一至二十九为纪叙,卷三十为外教。祝允明以书法闻名于世,其诗文亦较有特点,顾璘《国宝新编》称:“允明学务师古,吐词命意,迥绝俗界。效齐、梁月露之体,高者凌徐庾,下亦不失皮、陆。”虽有些过誉,但亦说明其诗颇受人们的关注。不仅诗的取材丰富,而且语言华美,下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体。其文也潇洒自如,不甚倚门傍户,自成一家。 |
华阳集 | 王珪 | 北宋王珪(1019—1085)撰。四十卷,一作六十卷、附录十卷。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后徙舒(今属安徽)。庆历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掌朝凡十六年,无所建树。其集原本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成编为六十卷,又附录十卷,清内府刊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时,将“其中青词、密词、默词、醮词、齐文、道场文、功德疏,及教坊致语之类,均非文章正轨,谨禀承圣训,既加删削,重编为四十卷。”诗词作六卷,有诸体诗二百四十六首,帖子词、宫词、歌词百六十四首。文三十四卷,奏状三十三篇,札子三十六篇,表百七十一篇,内制文七百二十七篇,外制文二百十一篇,册文、祝文、祭文等七十八篇,问、议、序、启二十三篇,神道碑七篇,志铭、墓记三十二篇,凡一千三百一十篇。其文宏侈瑰丽,多台阁之体。其诗以富丽为主,讲究摛藻敷华,精思锻炼,细润熨贴。《明堂庆成》、《上元应制》诸篇,工丽独绝。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四库全书》本作六十卷,附录十卷。今人栾贵明据残存《永乐大典》与乾隆《聚珍版书》本互校,又辑得十六条。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
华阳集 | 张纲 | 宋人张纲(1083—1166)撰。四十卷。纲字彦正,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一作金坛人)。大观政和间试舍法三中首选。除太学正,迁博士,累官给事中。初与蔡京、王黼不合,南渡后与秦桧不合,致仕。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终于彦知政事。其座右铭曰:“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天下”。自号华阳老人,谥文定。此编系其嗣子坚搜辑编成,以其自号名集。凡文三十三卷,诗五卷,词一卷,后附行状一卷。总八百五十九篇。纲每成一文,都人辄传播,经建炎兵燹,十不余一。又以秦桧柄国,惧为所忌,绝意著述有年,故斯集所存,实为不足。《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诗文典雅丽则”。冠洪迈、于文熙二序。有《四库全书》本。 |
华阳集 | 顾况 | 唐人顾况(725?—814?)撰。三卷,附补遗一卷。况字逋翁,晚自号悲翁、华阳山人,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至德进士,曾为校书郎,转著作郎。因诗中讽嘲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后隐居茅山,自号华阴真逸。原集二十卷,已佚。明万历间辑所佚成书,收诗、赋二卷,文一卷,另附补遗一卷。其诗重内容,不以文采华丽求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皆为讽刺劝戒之作,《彩枝词》为学民歌之作,色彩甚浓。《公子行》、《行路难》等作品艺术风格奇特,为李贺诗风之先声。有《四库全书》本,道光中浙江黄山庄刊本。 |
花溪集 | 沈梦麟 | 元代诗文别集。3卷。沈梦麟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花溪在湖州府城东南70里,一名花城,沈梦麟一生大半时间隐居于此,所以就以它来作为诗文集的名字。主要版本有《枕碧楼丛书》本。卷首有明弘治六年(1493)彭韶序。据彭韶序,本集为沈梦麟后裔沈清所编。但卷端署:邑人陆珩编;郡人吴琼校正。卷1为赋、记、序、赞、古乐府。卷2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为五七言近体,还有8则补遗的作品。卷末有沈溥跋,弘治九年李恩仁跋、弘治十年后序(未署名)等。据李恩仁跋,本集为沈梦麟之孙沈来瑞“命子锓梓以传”。可见《花溪集》在明代曾数次刊行。《枕碧楼丛书》本《花溪集》是据日本旧抄本刊行,最后附有清宣统二年(1910)沈家本所作校记,宣统二年沈家本所作跋语,是比较精审的本子。 |
湖山类稿 | 汪元量 | 诗词别集。一作《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宋汪元量撰。《湖山类稿》乃元量自编,其名亦自定。宋、元之际,有刘辰翁选本,所收作品止于汪南归之初。中华书局影印《永乐大典》所引汪氏诗,皆出《湖山类稿》,其中有入蜀诗,说明《湖山类稿》乃其全部诗作结集。与《永乐大典》修纂同时,明抄本《诗渊》的编辑者在书中大量引录元量作品,仅现存《诗渊》残本,即有诗二百多首、词三十首,皆题《宋汪元量水霎诗》。说明其时元量诗集以两种版本流行。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著录《湖山类稿》十三卷,其时或尚存。今此本与《诗渊》所引之《水霎诗》皆已早佚。今存刘辰翁选本《湖山类稿》五卷,前四卷收诗二百零三首,卷五为词,凡二十八首。另有《水雲集》,收诗二百四十六首,除去与《湖山类稿》重复的篇目,为一百七十七首;收词一首。二者通行本,为清鲍廷博刻本。又有清汪森藏抄本《湖山类稿》、《湖山外稿》。汪本前者多刘辰翁批点十二条,胜鲍本;后者即鲍本之《水雲集》,所不同者,后者已去其重复篇目。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增订湖山类稿》,在上述二本的基础上,新自《诗渊》、影印《永乐大典》等书辑得诗九十九首、词二十三首,溶于以上二本中,按时代先后,分别诗、词编次。五卷,前四卷为诗,第五卷为词。这是目前收录汪氏作品最为完备的本子。 |
荒政丛书 | 俞森 | 清俞森编。系宋代董煟、明代林希元、屠隆、周孔教、钟化明、刘世教及清代魏禧七家著述及俞森所撰《常平仓考》、《义仓考》、《社仓考》的汇刊本,计五卷。末附俞森撰《郧襄赈济事宜》及《捕蝗集要》。其中俞森撰《三考》详细地论述了积储对救荒的重要作用及利用仓储进行救灾的办法。 |
好古堂书目 | 姚际恒 | 无卷数。清姚际恒编。此为家藏书目,依四部编排,不附解题,前冠康熙五十四年(1715) 姚之骃(1696—1766,姚际恒侄) 序,后附《好古堂收藏宋元版本书目》。经部十二类:经总、易、书、诗、春秋、三礼、乐、四书、孝经、尔雅、小学、汇集;史部二十类:正史、编年、霸史、杂史、集古、时政、礼仪、传记、典故、职官、法令、食货、器用、虫鱼、地理、方物、名胜、川渎、谱系、簿录;子部十五类: 儒、道、墨、法、名、纵横、汇集、杂、小说、兵、天文、医、艺术、类、释;集部十类:志奏、策论、骚赋、四六、尺牍、别集、总集、诗文格评词曲、经史子集总、附缺书目。在类目设置上十分详备,并以集古、时政、方物、名胜等类目为前所未见的独创。有民国十八年 (1929) 南京中社影印国学图书馆所藏旧钞本。 |
湖山集 | 吴芾 | 诗文别集。宋吴芾著。芾集最早 为其子吴洪编辑,周必大为之序,称“《湖山集》 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 卷”;而宋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宋史 ·艺文志》则称“《湖山集》四十三卷,《别集》一 卷,《和陶诗》三卷,《附录》三卷”;朱熹《吴公神 道碑》、《宋史·吴芾传》又称“表奏五卷,诗文 三十卷”。然原本亡佚。此本乃四库馆臣从《永 乐大典》中辑出。十卷,除卷十末附文二篇外, 余均为诗。卷一为《和陶诗》,卷二、三为五古, 卷四为七古,卷五为五律,卷六、七、八为七律, 卷九、一○为绝句,卷首有周必大《湖山集序》。 另有《台州丛书》本,乃道光间仙居王魏胜手录 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本,又经黄岩王舟瑶据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校补而成。有《补遗》一 卷,乃王舟瑶从《事文类聚》等书辑出吴芾散文 五篇。又有《仙居丛书》(第一集)本、《宋人集》 丁编本。前者除正集、补遗外,尚有附录一卷, 后者有辑补一卷。 |
壶山四六 | 方大琮 | 文别集。宋方大琮著。一卷。其书原不著撰人名氏,清修《四库全书》时,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订为方大琮撰。是集共收启札六十八篇。皆四六骈体。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