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人没有不懒的 | 梁实秋 | 一代生活家梁实秋的掏心窝子话,慌张不安时值得细细品读的生活哲学。 一份送给现代人的休息提案。 如果厌倦了匆忙奔跑,就停下来感受生活。 本书选取55篇梁实秋的趣味散文,从普通的小事、或喜或忧的心境、偶尔的诗和远方中探寻生活的乐趣,是一代生活家梁实秋颇具智慧和哲学的生活秘诀。 在当下普遍匆忙和焦躁的状态下,让生活慢下来、简单点儿,显得尤为必要。梁实秋先生曾经在《懒》一文中直言“人没有不懒的”,但在紧绷的生活状态下,我们却偶尔需要这种“懒一懒”的松弛感,从中积攒继续前行的力量,更好地出发。 |
中书集 | 朱湘 | 朱湘著。1934年10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列为创作文库第13种。收《北海纪游》、《咬菜根》、《说自我》等散文22篇。《中书集》是诗人的杂文评论集,在作者1933年12月投水后,由他的友人赵景深编辑后出版。 |
李叔同讲演集 | 李叔同 | 本书为弘一大师李叔同佛学演讲集。弘一大师(李叔同)是我国近代文学家、艺术家、佛学大师。本书所收讲演内容包括:人生之最后、改过实验谈、授三归依大意、放生与杀生之果报等。 |
花弄影集 | 周瘦鹃 | 《花弄影集》为周瘦鹃先生随笔集,包括“湖山胜处看梅花”“石公山畔此勾留”“羊城屐印”“静安八景”“灯话”“苏州盆景一席谈”等文章。文笔圆熟,有识有趣。文章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文笔清丽,行文晓畅,娓娓道来,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
新景与旧谊 | 沈从文 | 《新景与旧谊》本集为新编,共收录散文作品14篇,具体为《天安门前》《北京有许多博物馆,同时又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新湘行记》等。 |
平屋杂文 | 夏丏尊 | 散文集。夏丐尊著。上海开明书店1935年12月出版。收作者三十年代的作品。《怯弱者》写街头一青年因腐化堕落而惨死,对目击者的麻木精神予以谴责。《白马湖之冬》记作者创办上虞春晖中学时的生活情趣。《猫》借怀念一只家猫抒发家道中落的哀伤和对亲人的悼念。《命相家》写中学教师沦为江湖术士的坎坷命运。《整理好了的箱子》记抗战搬家的一场虚惊,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钢铁假山》写“一二八”战役后作者在立达学园废墟上捡得一块日军炸弹的碎片,把它当作“惨痛历史的证物”,抒发爱国情怀。作者多取个人日常琐事,但在貌似平淡朴实的文字中散发出浓郁的情致,给人深远的遐想。构思曲折精巧,描述多用白描手法,颇见艺术功力。 |
行云集 | 周瘦鹃 | 《行云集》为周瘦鹃先生随笔集,包括“新西湖”“秋栖霞”“万古飞不去的燕子”“南湖的颂歌”“双洞江南第一奇”“雪窦山之春”等文章。文笔圆熟,有识有趣。文章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具,文笔清丽,行文晓畅,娓娓道来,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
迎头经 | 瞿秋白 | 瞿秋白作品精选,瞿秋白是近代少有的才子,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的文章文笔清丽,写景记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挚的感情,代表了散文新的风格,具有时代性、文艺性、政论性的特性,为中国以后的报告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品。 |
非梦集 | 沈从文 | 文集,作者沈从文,《非梦集》本集为新编,共收录散文作品10篇,具体为《昆明冬景》《记蔡威廉女士》《云南看云》《绿魇》《黑魇》《白魇》等。 |
心守一事去生活 | 梁实秋 | 散文集,梁实秋撰,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幸福才会生长;心自由,生活就自由,到哪都有快乐。贪婪使人混沌,混沌使人无力。最好的日子,是用心在一事一人,简单即快乐,少却有力量。像梁实秋一样雅致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平淡,自由,快乐。养鱼种花,读书写字,听戏喝茶,旅行观光等等,这些日常的轻微小事,透露出梁实秋先生知足自娱、豁达俊逸的心境;看得见其随缘简单的心怀和优游自得的人生境界。 |
怯步集 | 沈从文 | 文集,作者沈从文,《怯步集》本集为新编,共收录散文作品13篇,具体为《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流光》《市集》《狂人书简》《怯步者笔记》等。沈从文自称为“大都市中的乡下人”。正是由于这种“乡下人”的性情、爱憎和哀乐,使得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式样,从众多的形象文字中自然区别开来。这个湘西之子,以他对故土无比眷恋的情怀,向人们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个明丽幽远而又动魄揪心的传奇故事。在他的记叙湘西的散文中,浸透着一种“乡土抒情诗”的气氛,朴素,清新而又神秘,带一份淡淡的孤独与哀愁,实在是现代文苑中难得的佳作。 如果说,这些记叙抒情的散文是悠长的箫管,那么集中的另一些随笔文字,便是若断若续的美丽的弦歌。 |
明道先生文集 | 程颢 | 诗文集,宋程颢撰。五卷64题,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时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与弟程颐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因长期在洛阳讲学,故其学说称为“洛学”。初步建立了以“天理”“理”为本体的理学体系,将“理”视作万事万物的本原。为学以“识仁”为主,著有《识仁篇》《定性书》。他和弟颐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后人将两人的著作合编为《二程全书》。卷一 铭诗 卷二 奏、疏、表 卷三 书、记、祭文、行状 卷四 墓志铭 卷五 杂文。 |
中年 | 俞平伯 | 一般提起俞平伯,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红学”,都知道他是研究《红楼梦》名世的。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俞先生就以诗歌与散文蜚声文坛,是新文学早期著名的诗人作家。本书收录了俞先生一生创作的散文精华,看看这位红学大家作为散文家的另一面,也别有风采。 本书共分七辑,收录了俞平伯经典散文62篇。这对于喜欢散文,尤其是喜欢俞平伯散文的朋友是不可多得的个人散文精华集录。 |
我们这些流浪的中国人 | 梁实秋 |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情,我们也都一样“流浪”在世界各地,孤独过,迷茫过,苦过累过,但是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相同的感情——对故国故乡的眷恋,在这种感情的慰藉下,再多的颠沛流离,都是对人生的献礼。 本书辑选梁实秋论中国人,写中国事,念中国情的散文杂文,文中或戏谑幽默,或讽刺针砭,或优雅温和,其实都体现了他对中国的一种拳拳之意。 |
不淡定的中国人 | 梁实秋 | 淡定是什么?不争,不抢,不浮,不躁,是内心到行为上的从容与平和。纵观过去到现在的中国人的行为,往往是不淡定,比如,处处可见的插队,中国式过马路,暴发户式的炫耀,无时无刻的迟到……这些不淡定,深深地烙印在很多中国人身上,成为一种独特的国民性征。梁实秋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这种种不淡定的表现,用浅幽默、淡批判的文笔将之描述出来,犹如一面镜子,足以让我们每个人对镜自省。说国民性,不必如鲁迅和柏杨一样下笔太狠太损,其实,不淡定才是最恰当的定义。 |
落叶 | 徐志摩 | 散文集。徐志摩著。1926年6月北新书局出版。收《落叶》、《青年运动》、《话》、《政治生活与王家三阿嫂》、《海滩上种花》等8篇散文。书前有《序》。书中8篇文章,其中有3篇是讲演稿。作者对于这第一本散文集,自谦地说:“我印这本书,多少不免踌躇。这样几篇杂凑的东西,值得留成书吗?”(《序》)作者认为,只有《落叶》一篇,多少有点分量,或许值得留存,其他几篇,“不是质地太杂,就是笔法太乱或是太松”。《落叶》中的散文,杂谈性的文字较多,充满着理想和激情。这些写于刚回国后的作品,表示了徐志摩的政治理想: 中国建成一个欧美式的社会。在《落叶》这篇讲演中,他说:“我们要盼望一个伟大的事实出现,人们要守候一个馨香的婴儿出世”。这是政治性预言,这婴儿是指一次大的革命,他在盼望着一次法国式的大革命。徐志摩的理想终于幻灭了。《落叶》被称为徐志摩“浪漫期”的作品,在杂谈之中,充满了幻想和激情。同时,也表现了他思想的驳杂和幼稚。他不是思想家,却脱口而出地议论政治和时事; 他不是学者,却常常借题发挥讲艺术,讲外国作家。徐志摩曾引用他的友人的话说:“志摩感情之浮,使他不能为诗人; 思想之杂,使他不能为文人。”徐志摩承认,说这“真的辣入骨髓的看透了我”。但是必须看到,《落叶》真实地反映了20年代初徐志摩的思想,那种杂谈式的散文,虽则驳杂,读来却亲切有味,诗人的激情,流露在字里行间。这时的徐志摩,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还不够理解,他那不能实现的、不切实际的政治理想还没有破灭,一股激情还是相当感人的。《落叶》曾多次再版,后被陆小曼编入《徐志摩全集》,迟至1983年10月才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 |
咀华集 | 李健吾 | 评论集。刘西渭著。1936年12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30年代撰写的独具风格的、影响比较大的文学评论集。收文16篇,评论了10位作家的作品。小说方面有巴金的《爱情三部曲》、《神·鬼·人》,沈从文的《边城》,萧乾的《篱下集》,骞先艾的《城下集》,罗皑岚的《苦果》,林薇因的《九十九度中》;戏剧方面有曹禺的《雷雨》;散文方面有何其芳的《画梦录》,李广田的《画廊集》;诗歌方面有卞之琳的《鱼目集》。李健吾厌憎当时“不中肯然而充满学究气息的评论或者攻讦”,认为文学批评“也正是一种艺术”。他说:“批评的成就是自我的发见和价值的决定。发见自我就得周密,决定价值就得综合。一个批评家是学者和艺术家的化合,有颗创造的心灵运用死的知识。他的野心在扩大他的人格,增深他的认识,提高他的鉴赏,完成他的理论。”(《咀华集·跋》)他的文学批评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鉴赏,属于美学的批评,而不同于当时盛行的历史批评方法。例如他在评论茅盾、巴金的行文风格时说:“读茅盾先生的文章,我们像上山,沿路有的是瑰丽的奇景,然而脚底下也有的是绊脚的石子;读巴金先生的文章,我们像泛舟,顺流而下,有时连你收帆停驶的工夫也不给。”作者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他评论某一作家的作品,不仅能联系到社会人生,而且能联系到中国的、外国的许多作家和同一作家的另外的作品。他在评论沈从文时写道:“乔治桑是一个热情人,然而博爱为怀,不唯抒情,而且说教。沈从文先生是热情的,然而他不说教;是抒情的,然而更是诗的。”这里不仅有对沈从文小说的美学品味,而且有对沈从文与外国作家乔治桑的比较。李健吾在批评上对作家采取朋友似的对话态度,彼此之间有不同意见就进行磋商。《咀华集》中作为附录收入的5篇文章,就是评论《爱情三部曲》、《鱼目集》时与巴金、卞之琳所进行的讨论。 |
闲愁万种 | 胡兰成 | 胡兰成著。 收录十篇散文,十八篇诗作,二十八则书句,或记事,或言情,或抒志,可以当做是自传《今生今世》的续篇补记。最能见出民国一代才子胡兰成的文采风华。 两篇理论文章《民志篇》、《劫毁篇》,论述中国历史上民间起兵的传统和机缘。此一政见思想是胡兰成与汪精卫分手的重要因素,而胡兰成持之终身。 《日月并明》是胡兰成未完绝笔。文中申述史上是女人始创文明,其后男人把女人所发明的东西来说明其原故,做成了理论体系化的学问。此是胡兰成晚年独特的理论见解。 |
礼拜六的晚上 | 周瘦鹃 | 《礼拜六的晚上》这本书收录了我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周瘦鹃的散文,原发表于《上海画报》。本书书名取自书中收录的其中一篇散文名,该文《礼拜六的晚上》写“狼虎会”的一次夜宴,该会成员多为“礼拜六派”,因此文章的标题隐含双关。以吃喝为宗旨,个个以“狼吞虎咽”自诩。 |
花花草草 | 周瘦鹃 | 文集,周瘦鹃著。周瘦鹃先生于文学创作、翻译、编辑之外,精于园艺。其寄情花草盆景,赤诚痴心,积数十年之功栽植培育,于苏州悉心经营紫兰小筑。园艺之外,更写了大量园事花草等小品,文笔圆熟,有识有趣。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周瘦鹃陆续编订出版《花前琐记》、《花花草草》、《花前续记》、《花前新记》、《行云集》、《花弄影集》等小品文集,今萃为一编,以《花花草草》名之。 |
董胶西集 | 董仲舒 | 汉代文别集。1卷。董仲舒著。董仲舒曾为胶西王相,故称“黄胶西”。董仲舒为西汉大儒,著有《春秋繁露》17卷。文集2卷,今传本1卷,系后人所辑,明代张溥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明代汪士贤《汉魏诸名家集》本题作《董仲舒集》,1卷;清代汪灏则题作《董子文集》,亦1卷。此集仅收《士不遇赋》、《贤良对策》(1—3)、《乞种麦限田章》、《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高庙园灾对》、《雨雹对》、《郊祀对》、《山川颂》等8篇,附收《春秋阴阳》(70则)。其中“三策”(《贤良对策》3篇)、“三对”(即《高庙园灾对》、《南雹对》、《郊祀对》)具体阐发了他的“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把人事归结为“天意”;《春秋阴阳》则附会“天人感应”的“实例”,以实其论。《乞种麦限田章》以犀利之笔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对立:“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指出贫民“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致使贫民逃往山泽而为盗贼,因而提出“限田”、“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等政治主张,是该集中最有思想光辉的篇章。 |
东方大中集 | 东方朔 | 诗文集。西汉东方朔(前154—前93)撰,一卷。朔有《海内十洲记》已著录。文集久佚,明张溥辑本收骚、疏、书、序、论、设难、颂、铭、诗共九类,凡十五篇。本传附后。有的直言切谏,反对武帝修上林苑;有的劝帝王虚心纳谏,励精图治,表现出对国计民生的关心。亦有抒写才智之士怀才不遇的苦闷。其文亦庄亦谑,风格多变。如是上书天子,谏止上林苑堂堂正正,慷慨陈词;应诏上书则高自称誉,诙谐之至。所收长篇短章,均有风趣极佳者。表现方式,或采用主客问答、互相辩难,或因袭楚辞旧制、稍加改造。尤其是设辞类作品,气势浩大,感情充沛,辟阖自然。有清光绪五年(1879)信述堂刻本。 |
司马文园集 | 司马相如 | 一名《司马长卿集》。别集名。西汉司马相如作。《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汉文园令司马相如集一卷”,已散佚。后代辑本较多,以明人张溥所辑《司马文园集》最为完备。此集收存有《子虚赋》、《上林赋》、《哀秦二世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六篇,以及《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上书谏猎》等散文和诗歌二首。近人又辑有《司马长卿集》(二卷本),内容同张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诸本。 |
江行的晨暮 | 朱湘 | 朱湘是二十年代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清华四子)之一,是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除诗歌创作之外,朱湘的散文创作也取得了同样重要的成就。《江行的晨暮》精选了朱湘经典的散文作品和部分他与妻子、友人的书信。朱湘的文章以描写、叙事见长,多写自己的所见所闻,记述日常平凡的人与事;语言优美真切,直抒胸臆,充满诗意和画面感;他常用丰富的想象力来创作散文,谈古论今,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盎然的生趣,回味无穷。 |
红叶 | 孙伏园 | 孙伏园的散文以游记见长,《红叶》精选其经典散文作品,多为游记。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随文字游览长安古都、江南水乡等祖国秀丽山水,也能领略欧洲大陆上的美丽景致。孙伏园先生的散文文字优美,引人入胜。让读者随文字感受民国时期世界各地的风貌。这些篇目不仅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可作为写作的借鉴;也适合成人在工作之余在经典文学中畅游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