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曲江集 | 张九龄 | 二十卷。唐张九龄撰。张九龄名又作张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广东韶关)人,景龙进士,诗人,政治家,官至唐大臣。为官廉洁,且风度潇洒,对事敏感,他不避权要,直言上书,劝姚崇应该用人唯贤而不以私情。其诗除少量应制之作外,尽为五言。其五古多兴寄之作,诗风朴质遒劲,善于抒情,情意深长,韵味隽永。在开元诗坛影响很大。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一)中评张九龄的诗云:“唐初五言古诗渐趋于律,风格未进,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诗品乃醇。”王维把他看作哲人典范。僧皎然评其诗曰:“诗歌据上游”(《唐诗纪事》卷一五)。明人胡震亨明确提出:“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曲江集》全称《曲江张先生文集》,是一部相当丰富、完整的诗文集。其中诗、赋共五卷,敕、书十一卷,碑、铭四卷,诗二百一十三首,赋六篇。张九龄的诗多发自胸臆,情意真切,没有雕饰,这与唐代早期李峤、沈、宋的诗风大不相同,可是他的清新的诗风,最初未被人所赏识,如张说虽着重文才,却指责张九龄文章缺少富艳的藻饰。这正是张九龄高出诸人之处。“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唐音癸签》卷九)明人胡震亨对张九龄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影响给予了确切的评价。有明万历十二年 (1584)《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十二卷本,附录一卷,清雍正十年(1732)张世纲校刊十二卷本,附伪托张九龄著 《千秋金鉴录》五卷和附录一卷。 |
曲阜集 | 曾肇 | 宋代诗文别集。4卷。曾肇著。曾肇《行状》载:所著有《曲阜集》40卷,《外集》10卷,《奏议》12卷,《元祐外制集》12卷,《庚辰外制集》3卷,《内制集》5卷等。杨时所作曾肇的《神道碑》中说:有《奏议》12卷,《西掖集》12卷,《内制》50卷,《外制》30卷,与《行状》不同。明永乐十年(1412)其后裔曾刊行《奏议》。清康熙中,裔孙曾俨等取所存奏议,加上诏、制、碑、表等逸篇,编成《曲阜集》,前3卷诗文,后1卷附录。奏议如《乞复转对》、《宣仁皇后受册》、《百官上寿》、《救韩维》、《缴王规外任》等篇并存集中,为史所称述。制诰亦渊懿温纯,尔雅典则,得训词之体。此本收入《四库全书》。另有明曾思孔刻本,胡思敬作校记,列入《豫章丛书》,亦分4卷,卷1、2为奏议23篇,卷3为诏、制、表、启32篇,卷4为碑、记、序、墓志铭、祭文、论10篇,诗16首。另有《曲阜集补》,清陆心源辑,收入《群书校补》之中。 |
秋堂集 | 柴望 | 诗文别集。南宋人柴望撰。二卷。望字仲山,号秋堂,江山(今浙江金华)人。嘉定间为太学上舍,除中书特奏名。淳祐六年,元旦日蚀,因上所著《丙丁龟鉴》下狱,寻放归。景炎二年,荐授迪功郎国史馆编校。宋亡不仕。与从弟随亨、元亨、元彪号“柴氏四隐。”工诗。著有《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诸篇,皆佚。此集收诗凡五十三首,词十阕,文五篇。其诗词大都感时咏物,抚景伤情,黍离麦秀寓痛至深。有《四库全书》本,《宋人集》(甲编)本,增补遣,附录各一卷。 |
秋声集 | 卫宗武 | 又称《卫宗武诗》。诗文别集。六卷。宋卫宗武撰。其集,有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张之翰序,即刊行于此时。《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三册。《箓竹堂书目》卷三同。《国史经籍志》卷五著录,谓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著录,谓十卷。知其集明末清初犹存。清修《四库全书》时,已不见其集,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六卷:卷一收五古一百十二首,卷二收七古三十八首,卷三收五律八十首及五言排律一首,卷四收五绝十一首、七绝六十三首、词十一首;卷五至卷六,收序五篇、记三篇、墓志铭二篇、塔铭一篇、杂著十二篇。有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今人栾贵明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五古一首、七古一首、五律一首、题跋一篇,收入《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宋元人诗集八十二种》有《秋声诗集》四卷,《彊村丛书》有《秋声诗馀》一卷。 |
四六标准 | 李刘 | 诗集。南宋李刘(约1225年前后在世)撰。四十卷。刘字云甫,号梅亭,崇仁(今属江西)人。嘉定进士,曾游湖南、蜀中,仕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宝章阁待制。有《诗文类稿》、《续稿》、《梅亭四六》等,皆佚。此集系刘初年及在湖南蜀中所作。门人罗逢吉编成,题名“标准”,系弟子尊师之词。凡七十一目,一千○九十六首。内容涉及论时政、仕宦迁除、吉凶庆吊诸多方面。作者以流丽稳妥为宗,隶事亲切,措词明畅,别具一格。今本有明孙云翼之注,颇为芜杂,然亦有足备考证者。有《四库全书》本,又《四部丛刊续编》本,题为《梅亭先生四六标准》。 |
秋涧集 | 王恽 | 诗文别集。元王恽著。其长子王公孺辑编。一百卷。全称《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首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车玺序、王恽小像。全书前七十七卷皆为各体诗、文,包括颂赋一卷、乐府(词、曲)四卷。后二十三卷中,包括《承华事略》二卷,乃裕宗在东宫时所撰进,裕宗深重其书,令诸皇孙传观;《中堂事纪》三卷,载中统元年(1260)九月在燕京随中书省官赴开平会议至明年九月复回燕京之时,于时政记录极详,可补史缺;《乌台笔补》十卷,系任监察御史时所辑御史台故事;《玉堂嘉话》八卷,乃追忆在翰林时期之见闻,谈论文章得失、典制沿革等。《四库全书总目》谓:“恽文章源出元好问,故其波澜意度,皆不失前人矩矱。诗篇笔力坚浑,亦能嗣响其师。论事诸作,有关时政者,尤为疏畅详明,了如指掌。史称恽有才干,殆非虚语,不止词藻之工也。”清顾嗣立评曰:“秋涧诗,才气横溢,欲驰骋唐宋大家间;然所存过多,颇少持择,必痛加芟削,则精彩愈见。”(《元诗选》)有明弘治刊本(《四部丛刊》影印)、《四库全书》所收两淮马裕家藏本、清康熙《中州名贤文表内集》本(题《王文定公秋涧集六卷》)。《元诗选》初集录其诗二百零四首。 |
丘文庄公集 | 邱濬 | 诗文集,十卷,明邱濬撰。丘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其实不下于他的诗篇。其散文取材广泛,反映现实,文笔恣肆疏隽,议论深闳,颇受后世文士推崇。 |
清正存稿 | 徐鹿卿 | 亦名《宋宗伯徐清正公存稿》。诗文别集。宋徐鹿卿著。六卷,附录一卷。明万历中其十二世孙徐鉴巡按福建时于《家乘》中搜辑刊行。清修《四库全书》时,用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卷首有十三世孙徐即登《清正存稿原序》。《豫章丛书》本一至六卷所载诗文与附录一卷所载之年谱、诰诏、史志,与四库本同。只第六卷多收词十二首。且有校勘记二卷,一卷为民国宛平刘家立校,一卷为民国胡思敬覆校。清倪灿、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亦载徐鹿卿《清正集》六卷、附录一卷。 |
清献集 | 赵抃 | 北宋赵抃(1008—1084)撰。十卷。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景祐进士。曾官殿中侍御史、益州路转运史,参知政事。因刚直敢言,不避权贵,被称为“铁面御史”。后加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以宽为诒。拜资政殿学士。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罢职。卒赠太子少师,谥清献。此本依嘉定旧本重刊,卷首有陈仁玉序。含诗五卷,奏议五卷。计收诗近五百首。其文多关时政,如劾陈执中、王洪辰等疏。宋庠、范镇等亦见其劾章。足见其伉直敢言,不愧铁面。其诗多咏物颂景,皆轻便瞻艳,谐婉多姿,颇富诗情。王士祯《居易录》尝举其《暖风》、《芳草》、《杜鹃》、《寒食》等诗,称“掩卷读之,岂复知铁面者所为。”有明成化中阎铎刊本,嘉靖元年(1522)刻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
清献集 | 杜范 | 南宋杜范(1181—1244)撰。二十卷。范字成已(一作成之),黄岩(今属浙江)人。嘉定进士,端平元年,改授军器监丞。及为御史,以言事忤时相,去职。淳祐中官至右丞相。卒,谥清献。有《古律诗歌词》、《杂文》、《奏稿》等。此集原为三十二卷,今仅存二十卷。收诗一百九十一首,文百五十五篇。文以奏札为多。所论多有关国计民生。诗以酬赠之作为多,亦有写景抒怀之篇。风格质朴。有《四库全书》本。 |
清江贝先生集 | 贝琼 | 诗文集。明人贝琼撰。四十卷。琼字廷臣; 一名阙,字廷琚,崇德(今并入浙江桐乡)人。元末客游江浙间,张士诚据吴,累征不就。明初召修《元史》,官至中都国子监助教。是书分诗、文二集。文集三十卷,包括《海昌集》,《云间集》,《两峰集》,《金陵集》,《中都稿》、《归田稿》等。卷首有徐一夔《序》云:“其文驰骤奇崛,如长风驾涛,银山铁壁,澎湃叠至。”诗集十卷,收各体诗约八百余首。其诗风格平易,多为写景记事之作。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其诗“爽豁类汪广洋,整丽似刘基,圆秀胜林鸿,清空近袁凯,风华亚高启,朗净过张羽,繁缛愈孙蕡,足以领袖一时”。有明洪武刻本,《四部丛刊》据此本影印。又有明万历中刻三卷本,系据《皇明文衡》、《文章辨体》等所载汇辑而成。又有清康熙己亥(1719)桐乡金氏刻本。 |
清惠集 | 刘麟 | 十二卷。明刘麟撰。刘麟字元瑞,一字子振,号南坦,上元 (今江苏南京)人。弘治九年 (1496)进士,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曾寓居湖州,与吴婉、施侃、孙一无、龙霓结苕溪社、号为 “苕溪五隐。”累官至工部尚书,谥号清惠。著有《刘清惠集》。本集为刘麟曾孙所编,万历三十四年(1606)由湖州知府陈幼学刊刻行世。共十二卷,包括诗二卷,奏疏、杂文九卷,附录一卷,附录也算入卷帙内;集前有朱凤翔序。序称“其文出入秦、汉,诗则骎骎韦、杜”,似有过誉之嫌;而称“其标格高入云霄,胸中无一毫芥蒂,故所发皆盎然天趣,读之足消鄙吝,”则较为实际。王世祯 《艺苑卮言》评其诗说:“刘元瑞诗,如闽人强作齐语,多不辨”。陈田 《明诗纪事》说,其 “所著兴趣天然,颇似击壤一派。”今观其集,其诗的确有些情趣,但精警不足,有的诗味甚少。刘麟的诗文集尚有抄本传世;一为明抄本,题名为《刘清惠集》,不分卷,十行,二十字,绿格; 一为清抄本,题名为《坦上翁集》 (亦不分卷)。 |
清閟阁集 | 倪瓒 | 诗文别集。十二卷,诗八卷。元倪瓒撰。倪氏诗集初为明英宗天顺(1457—1464)年间蹇曦所编刻。蹇曦自识云,其曾祖与倪瓒交好,元顺帝至正(1335—1340)间与王彝斋、张鹤溪等齐名,交谊最洽,题咏最多,因之彝斋季子藏有《霎林集》。天顺间,彝斋后人将《雲林集》重加编辑,蹇曦得而览之,惧屡抄愈讹,因而刊刻行世,名为《雲林诗集》,分为六卷、附录一卷。此编刻于天顺四年(1460),今仍传世,已收入《四部丛刊》。明神宗万历(1573—1620)间,瓒八世孙倪珵在蹇氏刻本基础上重刊。万历二十八年(1600),倪珵又刊《清閟阁遗稿》十五卷,包括倪氏之诗文。万历四十三年,潘是仁辑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收上述六卷本。明思宗崇祯十一年(1638),毛晋刻《元人十种诗》,收倪瓒集,在六卷本基础上增“集外诗”一卷。此《清閟阁集》乃清曹培廉于清圣祖康熙五十二年(1713)编刻本。培廉在《清閟阁遗稿》基础上,重新编定,并加增补,分十二卷。卷一为四言诗、五言古诗,卷二为五言古诗,卷三为五言律诗、五言、六言绝句,卷四为七言古诗,卷五、卷六为七言律诗,卷七、卷八为七言绝句,卷九为词、赞、题跋,卷一○为杂著、尺牍,卷一一、卷一二为外纪。外纪上列遗事、传铭、赠答、吊挽之作,下专载诸家品题诗画语。有清康熙曹氏城书室刻本。清德宗光绪二十一年(1895),盛宣怀刊《常州先哲遗书》从曹培廉刻本刊出。 |
青阳集 | 余阙 | 元代诗文别集。余阙撰。《青阳集》是元人诗文集中流传较广的一种,有4卷、5卷、6卷、9卷等几种版本。《四库全书》曾据编修励守谦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是4卷本。目前可见到的主要版本,是5卷本、9卷本两种。9卷本卷数虽多,但内容却略少于5卷本,而且编次较混乱。现存的9卷本《青阳集》(或题为《青阳山房集》)是由门人郭奎辑刊、后学张毅补遗,明正统十年(1445)由沅陵县丞高诚汇刊。黄丕烈认为,高诚汇刊本在诸本中最善。5卷本中清嘉庆八年(1803)张祥云校刊的最晚出,编次也较合理。正统十年高诚刊本主要内容是:卷首有正统十年高谷序,王汝玉撰《青阳先生文集附录序》,程国儒序,李祁序,附有程文撰《青阳山房记》。卷1为诗,卷2为碑,卷3为记,卷4为序,卷5为书,卷6为铭,卷7为墓表,卷8为杂著。卷1—8为门人郭奎辑。卷9为张毅续辑,收诗14首,文8篇。一些晚出的《青阳集》都在卷末附录有关资料,如《元史》本传、宋濂撰《余忠宣公传》、元至正十八年(1358)贾伯良撰《余忠宣公死节记》等。正统十年所刊9卷本《青阳山房集》曾被收入《四部丛刊续编》。清嘉庆八年张祥云校刊5卷本《青阳山房集》,卷首有张祥云序。卷1为诗,卷2为策、表、书,卷3为序,卷4为记,卷5为杂著,卷末也有1卷附录。 |
青溪漫稿 | 倪岳 | 明代诗文别集。倪岳(字舜咨)著。倪岳是倪谦之子,谦谥文僖,岳谥文毅,父子俱得谥,自倪氏始。其集24卷。岳稿旧为其嗣子中书舍人霦所藏,正德年间熊桂刻于徽州。此刻本目录后有夹行注云:“文毅倪公《青溪漫稿》诗文七十八卷,《讲章奏议》二十一卷,南畿提学莆田黄公刊行二十四卷。”看来,24卷本是个选本,凡赋、诗、诗余、致语9卷,经筵讲章1卷,奏议4卷,颂表赞箴铭1卷,记1卷,序3卷,书说题跋策问1卷,碑及神道碑1卷,墓表志铭2卷,传、哀辞、诔、祭文1卷。前有李东阳序。《四库全书》著录本也是24卷本。李序评其集说:“诸疏亦尝考古义,稽故典,极陈利害,辞严理正,深得古人告君之体。至词赋碑表序记著述赋咏之作,长篇大章,泉涌山出,情兴逸发,事理兼备。”显然是过誉之辞。其实,倪岳的诗文成就不如其父倪谦。 |
青山集 | 赵文 | 八卷。元赵文(1239—1315)撰。文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破河州,与天祥相失,遁归故里。后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路儒学教授。著有《青山稿》。据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赵文有《青山集》三十一卷,但久已散佚,清初已无传本。此本系由《永乐大典》中辑出。共八卷。卷一、二为序,卷三、四为记,卷五为碑记、赞、跋、书后之属,卷六为墓志铭,卷七为古体诗,卷八为近体诗、词。今观其诗文,皆自抒胸臆,绝无粉饰。有《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四库珍本丛刊》本,另有清乾隆翰林院钞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清抄本,藏于南京图书馆。 |
青山集 | 郭祥正 | 三十卷。《续集》七卷。宋郭祥正(约1078前后在世》撰。郭祥正,字功父,自号醉吟先生,太平州当涂 (今安徽当涂县)人。生卒年不详。熙宁中举进士,知武冈县佥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官至汀州通判,摄守漳州,后弃官隐居于青山。祥正少有诗名,其诗好用仙佛语,但才气纵横,吐言天拔。梅尧臣见其诗曾叹曰:“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也!”陆游亦称“祥正少时诗句俊逸,前辈或许为李白后身”,足见其诗文风格极似李白。其“大手曾将元鼎调,龙沉鹤去事寥寥”、“平昔偏蒙爱小诗,如今吟就谁复知”(《奠王荆公坟》)等句,可见一斑。祥正著有《青山集》,晁公武《读书志》和陈振孙《书录解题》均有记载,而《续集》七卷则均无记载,不知何人编次,但其诗风格确出祥正,非后人依托。《青山集》三十卷,《续集》七卷有《四库全书》本,另有《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和《密韵楼景宋本七种》。 |
青崖集 | 魏初 | 元代诗文别集。5卷。魏初撰。据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魏初撰有《青崖集》10卷,但今已不存。现存5卷本《青崖集》,是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本集卷首无序。卷1为五、七言古诗及五、七言律诗,卷2为六言诗、七言绝句、赋,卷3为词、序、记,卷4为书、表,卷5为铭、神道碑,志铭等各体文章。他的诗格律坚苍,不失先民轨范。他的诗文多有可以补充元史缺失之处,如卷4所收奏议,所论都是当时要务。魏初之文叙事明白清楚,有诸元史所未涉及的史实。他的诗如《杭州大雪》,记至元二十年(1283)十二月七日钱塘罕遇的大雪;《观象诗》记至元十八年(1281)亲见大象的经过;《油井》言及石油的开采利用。都是可以证史之作,也说明魏初兴趣所在不止于应和酬答而已,这是他较突出的特点。当然,他的集中也不乏应酬之作,如挽诗较多,但总的来说他的确不属于“徒以文章贵”的应景文人。 |
勤斋集 | 萧㪺 | 元代诗文别集。8卷。萧㪺撰。萧㪺死后,诗文多散佚不存,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苏天爵搜辑遗作,得文80篇,诗260首,词26首,编为《勤斋集》15卷,刊刻于淮东。但原本《勤斋集》久已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萧㪺文42篇,诗261首,词4首,重编为《勤斋集》8卷。卷首有元顺帝至正四年张冲序,至正六年李黼序,刊行《勤斋文集》原牒文。卷1为序、记,卷2为说、铭、赞、状、书、墓志铭,卷3为墓志铭、神道碑铭、墓表,卷4为杂著,卷5为五言古诗、联句、七言古诗,卷6为五言律诗,卷7为五六言绝句,卷8为七言绝句、词。萧㪺是一代大儒,教人必自小学始。为文辞立意精深,言近旨远。他的文章虽然比较单调平淡,但能以质实简洁为特点。诗非所长,而陶冶性灵,绝去纤秾,也可以借此而反映出他的志趣。总而言之,萧㪺诗文是比较典型的醇儒之作,文学意味不足是其诗文的通病。 |
墙东类稿 | 陆文圭 | 元代诗文别集。20卷。陆文圭撰。原书久已亡佚不存,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陆文圭文300余篇,诗词600余首,重编为《墙东类稿》20卷。本集名为《墙东类稿》,显然是借用东汉王君公避世墙东之典,表示在乱世中隐于市井之意。卷首无序。卷1为经解、诏诰、表、笺,卷2为启,卷3为策问、策,卷4为策,卷5—6为序,卷7—8为记,卷9为传、碑、题跋,卷10为跋、铭、赞、文,卷11为说、赋,卷12—13为墓志铭,卷14为行状、家传、祭文,卷15为四言诗、五言古诗,卷16为七言古诗,卷17为五言律诗、五言长律,卷18为七言律诗,卷19为五、七言绝句,卷20为七言绝句、词。陆文圭的文名较著,但他的诗文都比较平淡,往往失于浅近,缺乏文彩。主要版本除《四库全书》本之外,尚有《常州先哲遗书》本。《常州先哲遗书》本《墙东类稿》在正文20卷之外,还有《补遗》1卷,是本集比较常见的版本。 |
强斋集 | 殷奎 | 明代诗文别集。殷奎(字孝章)著。殷奎门人余熂所编,诗文杂著凡9卷,又益以其交游赠答诗文暨行实墓志,共为10卷,请昆山儒学训导陈振祖为之序,未刊行而熂谢世。正统十三年(1448)龚诩于其孙援家得余熂的手录本,并遇王叔正捐金而刻成。龚诩在其后序中说明了校刻的始末。《四库全书总目》认为“集本刊于洪武十五年”,实误。看来,王刻本馆臣们并未寓目,《四库全书》收录本依据的似是抄本。殷奎诗文朴雅,《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元明之间,承先儒笃实之余风,乘开国浑朴之初运,宋末江湖积习,门户流波,湔除已尽。故发为文章,虽不以华美为工,而训辞尔雅,亦颇有经籍之光。如奎等者,在当时不以词翰名,而行矩言规,学有根底,要不失为儒者之言,视后来雕章绘句,乃有径庭之别矣。”《姑苏志》评其文说:“殷奎文章精审有法,尤深于性理。”陈田《明诗纪事》评其诗说:“孝章曾与顾阿瑛玉山雅集,西游览古诸作,情韵不匮,亦是琅琅雅音。” |
潜斋文集 | 何梦桂 | 宋代诗文别集。11卷。何梦桂著。卷末附《铁牛翁遗稿》1卷,是作者族孙何景福的诗赋作品。《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颇学白居易体,殊不擅长;文则颇援引证佐,有博辨自喜之意”。其诗词创作多抒发闲情逸致,其中隐含遗民的故国之思,情绪低沉。如〔喜迁莺〕一词,仿辛弃疾〔摸鱼儿〕的章法和语言,表达岁月如流,心灰意冷的悲哀。《夜坐有感》以夜深不寐,触景伤情的笔法写眷恋故国之情:“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洞龙睡熟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到夜深。”《铁牛翁遗稿》中颇有关心现实的作品,如《伤田家》:“缫车未歇取丝分,私债官逋夜打门。里正不慈胥吏酷,穷民空感半租恩。”就精神气质而言,却在何梦桂之上。本书曾收入《四库全书》,并有明刻本,明刻、清顺治十六年(1659)何令范重修本。此外,尚有4卷本的《潜斋文集》,未见刊本,仅有数种清抄善本行世。 |
钱仲文集 | 钱起 | 十卷。唐钱起撰。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省)人。天宝九年(749)进士,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少年聪颖,博闻强识。据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说,当时丞相以下的公卿,到州郡任官或奉命出使,如果没有钱、郎二人作诗送行,就会被人鄙视。著有《钱仲文集》。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以作省试诗《湘灵鼓瑟》深得主考官李赞赏,其尾联“曲终不见人,江上数峰青”被视为“绝唱”。其诗具浑厚之气,体制新奇,多送别酬赠之作或抒写羁旅愁思。其诗工于五言,在技巧上趋向于雕琢纤细。其诗与郎士元齐名,人称“钱郎”。此集《唐志》作一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二卷,今本十卷,殆后人所分,其中凡古体诗皆题曰:“往体。”考陆龟蒙《松陵集》亦以古体为往体。为唐人诗集标目习惯。又集末《江行绝句》一百首,胡震亨《唐音统签》认为是钱珝之诗误入起集,有考辨甚详,然而旧本流传,相沿已久。且珝本是钱起之孙,即附录祖集之末,亦无不可。宋元旧刻已佚。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明活字本,十卷,分体编次五古、七古、五律、五言长律、七律,五绝,七绝。《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 。《四库全书》以内府藏本著录,题名 《钱仲文集》十卷。钱遵王《读书敏求记》和瞿镛《铁琴铜楼藏书目录》载有《钱考功诗集》十卷,旧抄本。《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著录诗一卷,《郡斋读书志》作二卷,《直斋书录解题》为十卷,并记:“蜀本作前后集十三卷。”黄丕烈士礼居藏有校旧抄本,与《韩君平诗集》共装一册,亦十卷,现藏北京图书馆。 |
钱塘集 | 韦骧 | 诗文别集。宋韦骧(籍钱塘)著。骧生前料理平生文稿,集成二十卷,藏于家。又有赋二十卷,行于世(《钱塘集》后附陈师锡《墓志铭》)。文集后佚末二卷,存十八卷。孝宗乾道中,其孙能定命工锓木于临汀郡庠(《钱塘集》后附能定题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十八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同。清修《四库全书》,得明吴宽家藏宋版《韦骧集》,又缺一、二、一七、一八卷。遂厘改目次,定为十四卷。卷一至卷七为古近体诗,卷八至卷一四为表、启、疏、奏、书等。陆心源所藏宋乾道刊本有十七、十八两卷,因以补录(载《群书校补》卷七○至卷七一)。所补《钱塘韦先生文集》卷一七为记、序、传、论、策问;卷一八为杂著、歌词。后附陈师锡所撰《墓志铭》、骧孙韦能定乾道四年(1168)刊成韦集后所撰题识。 |
谦斋文录 | 徐溥 | 四卷。明徐溥(1428—1499)撰。徐溥,字时用,号谦斋,江苏宜兴人。景泰五年 (1454)进士,由编修累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靖。事迹具《明史》本传。徐溥于孝宗时在内阁十二年,与刘健、谢迁等协心辅治,不立异同。然于事有不可者,侃侃力争,多所匡正。如谏止李华复官,执奏不撰三清乐章,因视朝渐晏,上疏抗论,并著谠直之节。孝宗时朝廷清暇,海内小康,论者谓徐溥等襄赞之力为多。今集中奏议尚存。其指事陈言,委曲恳至,具见老成忧国之忱。与隆、万后以讦激取名,嚣争立党者,词气迥殊。盖有明盛时,士大夫风气如是。至其他作,则颇多应俗之文,结体亦嫌平衍。盖当时台阁一派,皆以舂容和雅相高,流波渐染,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王鏊《震泽纪闻》曰:“徐溥在翰林,不以文学名。及在内阁,承刘吉恣威福,报私怨之后,一以安靖调和中外,海内宁平。行政不必出于己,惟其是;用人不必出于己,惟其贤。时称休休有大臣之度。是文章不如器量,当时已有公评。然有德之言,终与涂饰者异。是又不能以其器量重其文章。”本书四库已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