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天马山房遗稿 | 朱淛 | 明代诗文别集。朱淛(字必东,一号损岩)著。为朱淛之甥张秉铎编辑,隆庆间梓刻印行。凡8卷。前有隆庆三年(1569)朱得之序。四库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与其人说:“其诗文不事铅华,独抒怀抱。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诗无俗韵,诵之想见其人,盖泽畔行吟,沉沦没世,而未尝有一穷郁怨尤之语,是为难也。至家居三十余年、于民生国计,切切不忘。集中所载南洋水利之议、山寇海寇之防,皆指陈利病,斟酌时宜,委曲以告当时,不以罢黜而漠视,抑又难矣。”《兰陔诗话》评其诗说:“损岩与马师山同批逆鳞,幸得不死,归隐天马。自谓罢官之岁,适与靖节相符,园中多种菊,每开时,必作数诗以纪岁月。其诗舂容和粹,无穷愁牢骚语。虽不规抚柴桑,其兴趣正自相同。”(《四库全书总目》卷172) |
陶学士集 | 陶安 | 二十卷。明陶安 (1315—1371)撰。陶安,字主散,安徽当涂人。元至正四年 (1344)举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朱元璋置翰林院,首召陶安为学士,并亲制门帖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赐之。洪武元年 (1368)命为知制诰,兼修国史,官至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著有《辞达集》、《知新近稿》、《黄岗寓稿》、《鹤沙小记》、《江行杂咏》等。后合为《陶学士集》二十卷。此书分体编次,收所作词、赋共为十卷;其文亦为十卷,而送人之序引居其半。人人以得其赠言为荣,故求之者多,可见其文名之盛;同时安还以儒臣司著作,于郊社、宋朝典礼,皆有奏议。如明初分祭南北郊,及四代各一庙之制,皆定于安,刑律亦安所裁定。然集中均不载此类之文,殆以朝廷公牍,同署者并非一人,故不复列入私集。世人言祝寿之序,自归有光始入集。考此集已有二篇,则此种作法非自归有光始也。陶安声价亚于宋濂,然学术深醇,其词皆平正典实,有先正遗风。一代开国之初,应运而生者,其气象固终不侔。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
陶山集 | 陆佃 | 诗文别集。 北宋陆佃(1042—1102)撰。十六卷。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之祖。熙宁进士,官授蔡州推官,郓州教授,国子监直讲等,徽宗时为尚书右丞,未几出知亳州。佃少从王安石学经,为政不以新法为是。有集二十卷,原本不传已久,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复辑成是集,厘为十六卷。有诗三卷,收七言古诗、律诗、五言律诗、绝句等二百二十四首;文十三卷,收札子、状、议、表、策、经解、制文、序、跋、记、书等,凡百二十二篇。其文论新法与王安石相左,故虽为师生,而政见相敌。诗以七言律诗见长。《试院夜雨思秦叔仲呈道》:“秋声秋色总无聊,千里相思鬓欲凋。独绕曲廊花院闭,夜深灯火雨萧萧”,有唐人风韵,方回《瀛奎律髓》称其格与胡宿同。其孙陆游诗鸣千古,也学有渊源。有《丛书集成初编》据《武英殿聚珍版书》本排印本,《清芬堂丛书》本。另《四库全书》本作十四卷。《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补一篇。 |
陶庵全集 | 黄淳耀 | 明代诗文别集。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著。为黄淳耀门人陆元辅所编,初由张懿实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刊刻,有《陶庵文集》7卷、诗集8卷、《吾师录》1卷。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又在张刻本基础上重修,增加《谷帘学吟》1卷。乾隆二十六年(1761),陶应鲲又对康熙刻本进行了增益、修订,计有文集7卷、文补遗1卷、诗集8卷、诗补遗1卷、《吾师录》1卷、《自监录》4卷,共计22卷。《四库全书》即以乾隆刻本为底本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说:“淳耀湛深经术,刻意学古。所作科举之文,精深纯粹,一扫明季剽摹谲怪之习。而平日力敦古义,尤能以躬行实践为务,毅然不为荣利所挠。如《吾师》、《自监》诸录,皆其早年所订论学之语,趋向极其醇正,而平易可近,绝无党同伐异之风,足以见其所得之远。文章和平温厚,矩矱先民。诗亦浑雅天成,绝无懦响,于王、李、钟、谭余派去之惟恐若浼,可谓矫然拔俗,卒之致命成仁,垂芳百世,卓然不愧其生平,可以知立言之有本矣。”其实,黄淳耀一些诗文的文学色彩颇浓。 |
唐愚士诗 | 唐之淳 | 诗文集。明唐之淳(1350—1401)撰。四卷。之淳字愚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建文初拜翰林侍读,与方孝孺同领修书事,寻卒。有《萍居稿》、《文断》等。是集约成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约四万七千余字。正文含诗文四卷。文含记等,诗含古诗等。此集诗文相间而总题曰诗,体例不合。集中作品亦未经简汰,金砾并存。其诗气格质实,无元季纤秾之习。其塞外诸作,记山川物产,颇具史料价值。《会稽怀古》诗一卷,凡五言古诗三十首,乃其少作,题下各有小序,仿阮阅、曾极、张尧同之例。所作如《舜庙》、《禹庙》等能不沿袭旧例而有己见。其文则思路敏捷,方孝孺尝极推之。有《四库全书》本。 |
汤子遗书 | 汤斌 | 清初学者汤斌所撰杂著。斌之学源出孙奇逢,治程朱理学,也不废陆王之说,虽以宋儒为主,亦不废汉唐儒者之所长。主张“身体力行” ,以正心诚意,讲求实用为本。尝谓: “圣贤义理,载于五经四书,而其要在于吾身,若舍目前各人进修之实,不以改过迁善为务,纵将注疏大全辨析毫厘,与己终无干涉。” 又说:“夫所谓道者,六经、四书之旨,体验于心,躬行而有得之谓也。非经书之外,更有不传之道学也。故离经书而言道,此异端之所谓道也; 外身心而言经,此俗儒之所谓经也。” (《重修苏州府儒学碑记》) 是书为其门人王廷灿所辑,复为编类,皆汤氏语录、诗赋、杂文、奏议等作,共10卷,末附年谱、誌状1卷。有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王氏树德堂刻本及同治九年(1870年)睢州汤氏宗祠重刻本,《正谊堂全书》题为《汤潜菴集》。 |
檀园集 | 李流芳 | 明代诗文别集。李流芳(字长蘅)著。为李流芳自编。有崇祯年间刻本,凡12卷。前有崇祯二年(1629)谢三宾序。序略云:“予为嘉靖之三年,始谋刻四家文集。于时长蘅已病卧檀园,予躬致药饵,登床握手。长蘅好强起,尽出所著作,手自芟纂,得诗六卷,序记杂文四卷,画册题跋二卷,合十二卷,题曰《檀园集》,授其侄宜之以应予之请,遂刻自《檀园集》始。明年正月长蘅没,予哭其家,为经纪其丧。已而刻成,因为之序。”《四库全书》即以此刻本著录。钱谦益《列朝诗集》评其人说:“长蘅性好佳山水,中岁于西湖尤数。诗酒笔墨,淋漓挥洒。山僧榜人,相与款曲软语,间持绢素请乞,忻然应之。”“书法规抚东坡,画出入元人,尤好吴仲圭。其于诗,信笔输写,天真烂然。其持择在斜川、香山之间。”“晚尤逊志古人,草书杜、白、刘、苏诸家诗,至数十巨册,故于诗律益细。”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评其诗说:“嘉定四君子中,以檀园为上,虽渐染习气,而风骨自高,不能掩其真性灵也。”其文亦清新飘逸,风格雅淡。 |
泰泉集 | 黄佐 | 十卷。明黄佐 (1490—1566)撰。黄佐,字才伯,号泰泉,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佐学以程、朱为宗,惟理气之说,独持一论。学者称“泰泉先生”。及其他著述凡二百六十余卷。生平著作宏富,有《泰泉集》、《乐典》。佐文章衔华佩实,足以雄视一时,其诗谈吐冲和,颇见研练,古体微伤堆砌,律体与七言断句极得唐人格意。《泰泉集》初由黄佐门人李时行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刊刻,其稿乃黄佐官南京国子监祭酒时自定。凡十卷,前有屠应峻、林云同、薛应旂序。此外,万历年间,其嗣子在中、在素、在宏又重新编辑刊刻行世,署名《黄文裕公泰泉先生集》,凡六十卷。此集前载隆庆五年(1571年)制诰文,以及张璧、陈绍儒二序,后有其门人欧大任跋。现有明万历年间刻本及 《四库全书》本存世。 |
太仓稊米集 | 周紫芝 | 宋代诗文别集。70卷。周紫芝撰 。其中乐府及诗40卷,辞赋、铭、颂、赞3卷,各体文27卷。卷首有唐文若、陈天麟序及作者自序。书名取自黄庭坚书告其甥所说“文章直是太仓一稊米耳”,含有自谦之意。周氏曾说:“作诗先言格律,然后及句法”(陈天麟序)。唐文若序称其诗文“清新伟丽,自成一家”;陈天麟也说他“为文章不让古作者,其诗清丽典雅,虽梅圣俞当避路,在山谷、后山派中亦为小宗矣。”事实上,其诗并无江西诗派的枯涩生硬之弊。其词早年学晏几道,后学李之仪,终能一扫秾丽之风,自成一格。但是其集中有不少为秦桧父子贺寿的诗作以及为秦桧歌功颂德的诗文,均为谄媚权奸之作,故颇为后人所讥。此集始由陈天麟在宋代乾道年间刊行。《宋百家诗存》辑入周紫芝诗1卷,《两宋名贤小集》辑入其作2卷、均题为《太仓稊米集》。本集传世的善本,均为明清两代的抄本。 |
台湾诗荟杂文钞 | 连横 | 不分卷,集自连横在日据台湾时期所编「台湾诗荟」杂志;因所集各篇章间有「叙言」或「跋语」皆出诸原刊编者(署名雅棠)手笔,即着于连氏编。「诗荟」创刊于民国十三年二月,讫翌年十二月停刊,计出二十二期。其发刊旨趣,在于提倡故国诗文,鼓舞民族精神;所刊文字,主要为诗词,并亦有文。其文之部,除已另见本丛刊各书者外,因集为「杂文钞」。集钞之文,分文钞(以当时人所作属之)、文存(录存前人之遗作)、传记、遗著、杂录、诗话、尺牍、纪事八类;内有郑克塽「先王父基志」、叶山高行「延平庆诞碑记」以及陈凤昌「记李文魁」、「记萧瑞芳」诸文,均为重要史料。至「尺牍」为作者、读者与编者之通讯,「纪事」记当年全台各诗社之动态,由此可知当年台湾文运蓬勃之概况。至「诗荟」所刊诗篇,将另与停刊后未刊续稿及余稿(由作者哲嗣震东先生所提供)选入第二八○种「台湾诗钞」中。 |
孙可之集 | 孙樵 | 唐文别集。孙樵撰。孙樵字可之。一作《孙樵集》。据孙樵自序说:“所著文及碑碣书檄传记铭志得二百余篇,丛其可观者三十五篇,编成十卷,藏诸箧笥,以贻子孙。”《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通志》等均著录为3卷,题名为《经纬集》。《直斋书录解题》作10卷,35篇,与自序所记相同。传世的是10卷本,3卷本不见流传。今存宋代版本有南宋初刻本《孙可之文集》,10卷;明正德十二年(1517)震泽王鏊刊本,题名《孙可之集》,为现通行本的祖本,明天启五年(1625)问青堂刻本即以此为据,再参校《文苑英华》等书纠正其误。《四部丛刊》即据问青堂本影印。后来,毛晋汲古阁刻《三唐人集》,也以正德本为蓝本。《四库全书》即据毛晋汲古阁本著录。清代有同治六年(1867)平步青刊本和嘉庆三年(1798)孙冯翼问经草堂刻巾箱本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据蜀刻本影印,线装1册。 |
苏学士集 | 苏舜钦 | 宋代诗文别集。16卷。苏舜钦著。据欧阳修《序》称:“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为十五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其有《沧浪集》15卷。此书现为16卷,卷1至5收古体诗96首,卷6至8收格律诗114首。卷9、卷10为书14篇,卷11上书疏状9篇,卷12启表12篇,卷13收记序杂文16篇,卷14、卷15为志铭14篇,卷16为行状、哀辞、祭文5篇。苏舜钦的诗感情奔放,往往借助于自然景物,抒写胸中的磊落不平。前期诗歌有较强的政论性,如《庆州败》、《吴越大旱》等。《宋史·苏舜钦传》称“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如“远岭抱淮随曲折,乱云行野乍晴阴”(《寿阳闲望有感》);“老松偃蹇若傲世,飞泉喷薄如避人”(《越州云门寺》),更是借艺术形象表现自己的秉性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理解。有的小诗写得恬静清丽,历来为人称道,如《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苏氏散文多言辞犀利,议论激烈。前期多为战斗性颇强的政论文,后期散文以寄情山水较多,如《沧浪亭记》等散文名篇。有清康熙刊本、《四部丛刊》本、《四库全书》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了沈文倬的校点本,题为《苏舜钦集》。 |
宋景濂未刻集 | 宋濂 | 二卷。明宋濂(1310—1381)撰。宋濂集重刻于嘉靖中,行世甚久。此本乃清顺治十二年(1655)宋濂裔孙实颖得文征明家所藏旧稿以示金坛蒋超,超择其中今本未载者得三十八篇,编为此集,以补其遗。并以韩叔阳刻本重勘,其中跋何道夫所著《宣抚郑公墓铬》等十一篇皆今本所已载,超盖检之未审。其余二十七篇则实属佚文。推究当日之意,大概因元代功臣诸颂及志铭诸篇大抵作于元,至明不免有所讳。或以尊崇二氏,不免过当,嫌于耽溺异学而隐之。观杨士奇《东里集》、倪谦《文僖集》并用杨杰《无为集》例,凡为二氏而作者,皆别为卷帙,附缀末简,不散入各体之中。则正德、嘉靖以前士大夫之持论,可大略睹之。然古来操觚之士,如韩愈之于高闲、文畅,持论始终严谨,固其正。其余若苏、黄诸集,不入学派者勿论。至于胡寅、真德秀,皆讲学家所谓大儒,致堂、西山二集,此类正复不少。盖文章一道,随事而言,与训诂经义,排纂语录,其例小殊。宋儒尚不能拘,则濂作释、老之文,何必欲灭其迹。四库已存目。 |
苏平仲集 | 苏伯衡 |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
苏门集 | 高叔嗣 | 明代诗文别集,高叔嗣(字子业,号苏门山人)著。初刻于嘉靖十六年(1537)。以后又多次翻刻,有嘉靖三十七年王纬刻本,嘉靖四十二年张正俭刻本,万历四十一年(1613)马之骏刻本。这些刻本,均为8卷。其中诗4卷,卷1为《考功稿》,卷2为《读书园稿》,卷3为《晋阳稿》,卷4为《入楚稿》及《轶稿》;文4卷,皆为杂著。四库著录的也是8卷本。《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说:“其诗初受知于李梦阳,然摆脱窠臼,自抒性情,乃迥与梦阳异调。王世贞《艺苑卮言》曰:‘高子业诗如空山鼓琴,沉思忽往,木叶脱尽,石气自清。又如卫洗马言愁,憔悴婉笃,令人心折。’王世懋《艺圃撷余》亦曰:‘诗有必不能废者,虽众体未备,而独擅一家之长,如孟浩然,洮洮易尽,止以五言隽永,千载并称王孟。我明其徐昌谷、高子业乎。二君诗有不同,而皆巧于用短。徐以高韵胜,有蝉蜕轩举之风,高以深情胜,有深闺愁妇之态。更千百年,李何有时兴废,二君必无绝响。’世贞、世懋谈诗颇有异同,而品题叔嗣,则两相符契,盖论至当则无以易也。至其杂文4卷,特附缀以行,陈束原序言其诗优于文,抑亦确论矣。”高叔嗣的诗作在前七子影响甚大的情况下,确能独具一格。 |
宋布衣集 | 宋登春 | 诗文集。明宋登春撰。三卷。登春字应元,新河(今属河北)人。少能诗善画,年二十余即弃家远游。足迹几遍天下。晚依其兄子居江陵(今属湖北)之天鹅池。因自号鹅池生。与徐学谟、邢侗友善。后学谟致仕归,登春访之吴中。买舟浮钱塘,跃入江水以死。其诗本名《鹅池集》,文名《燕石集》,学谟尝刻之荆州。此集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王培益合诗集、文集而刊,近三万字。其文章简质,论诗先性情而后文词,故其诗平易自然,而颇乏深意。《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文可匹卢柟《蠛蠓集》,而奇古之趣胜之。朱彝尊将其诗以贾岛、李洞为比。有《四库全书》本,《畿辅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嵩山集 | 晁公遡 | 宋代诗文别集。54卷。晁公遡撰。本集原刊行于乾道四年(1168),皆为作者守眉州之前的作品。据师璿序称:“尝窥公所谓《抱经堂稿》者,以甲乙分第,汗牛马而充栋宇,傅甫之所得殆管中之豹。”因而此集当非作者全集。其书卷1为赋5篇,卷2至卷14为古今体诗452首;以下诸卷为表、笺、状、青词、启、乐语、文、柬、札子、书、序、记、杂著、传、墓志等各体文章,其中启10卷、柬5卷、札子11卷。卷首载师璿序。序称其文章“雄深雅健,钜丽俊杰”。《四库全书总目》亦称:“王士祯尝评其诗,谓在无咎、叔用之下。盖体格稍卑,无复前人笔力,因由一时风气使然,而挥洒自如,亦尚能不受羁束。至其文章,劲气直达,颇有崟崎历落之致。以视景迂、鸡肋诸集,犹为不失典型焉。”北京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均藏有本集的清抄本。 |
崧庵集 | 李处权 | 宋诗别集。李处权撰。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40注其《送二十兄还镇江》诗称:李处权“有《崧庵集》,宣和间与陈叔易、朱希真以诗名”。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载其《崧庵集》10卷,其余诸家书目均未著录。其集久无传本,清代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其诗赋,编为6卷。作者自序说:“五十年间作古赋五、古诗三百、律诗一千二百、杂文二百、长短句一百,平生之力尽于此矣。”可见其作品散佚甚多。此集卷首载作者之弟李处全序及作者自序,书后附邵骥跋。李处全序谓作者“绍兴甲子而后,齿益高,家益贫,用心益苦,句法益老,始与少作不类”,正所谓覃思吟咏、老而愈工。《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五言清脱浏亮,略似张耒,七言爽健伉浪,可拟陈与义,在当时实一作手。” |
潜溪集 | 宋濂 | 文别集。明宋濂(号潜溪)著。八卷。本集所收,均为写于元末之文,原本系郑涣兄郑仲舒所辑,由郑涣增补编定。初刊于元至正年间,有陈旅序、至正十三年(1353)王祎序、欧阳玄序、至正十六年郑涣跋。另有明黄溥辑刊《潜溪集》十八卷,与本集内容不同,是宋濂一生著作的选本。据《宋学士文粹》郑济跋,《潜溪集》原本四十卷。但今见此集均只八卷,当为明人所删并。八卷。原刊本已不可见,今存明嘉靖十五年(1536)温秀校刊本。 |
文忠集 | 周必大 | 诗文别集。一作《周益公集》、《平园集》、《周益公大全集》、《庐陵周益国文忠公集》、《周益国文忠公集》。二百零四卷,另一本二百零六卷。宋周必大撰。必大晚年,在家乡吉州,尝刻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以详确称。必大卒,其子纶与曾三异、彭权夏、许凌、罗克宣遵刻欧集之例,订校其集,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刻于吉州,计《省斋文稿》四十卷、《平园续稿》四十卷、《省斋别稿》十卷、《词科旧稿》三卷、《掖垣类稿》七卷、《玉堂类稿》二十卷、《政府应制稿》一卷、《历官表奏》十二卷、《奏议》十二卷、《奉诏录》七卷、《承明集》十卷、《玉堂杂记》三卷、《二老堂诗话》二卷、《二老堂杂志》五卷、《玉蕊辨证》一卷、《乐府》一卷、《书稿》十五卷及《附录》五卷。今有残本。其《辛巳亲征录》一卷、《壬午龙飞录》一卷、《癸未日记》一卷、《闲居录》一卷、《丁亥遊山录》三卷、《庚寅奏事录》一卷、《壬辰南归录》一卷、《思陵录》二卷,以涉及时事未刊。此后不久,吉守郑子敬为补刻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的《周益公集》二百卷,即此书。《解题》并称有年谱一卷。今按,年谱乃其子周纶撰,开禧刻时当已有。《宋史·艺文志》著录时,缺《承事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周益公文集》五十二册,云缺。至清初,传益稀。清高宗乾隆(1736—1795)年间修《四库全书》,据鲍士恭家抄本著录,定名《文忠集》,合《思陵录》二卷为一卷,附录作四卷,共二百零四卷。吉人欧阳棨取《四库全书》本、彭邦畴校本、张观察抄本互勘,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年谱》一卷及《省斋文稿》至《承明集》前十一种共一百六十二卷,于文宗咸丰元年(1851),续刻馀三十八卷及附录五卷,共二百零六卷,复宋本之旧。 |
松隐文集 | 曹勋 | 诗文别集。四十卷,其中诗、赋二十二卷。宋曹勋撰。《宋史·艺文志》著录曹勋《松隐集》四十卷,据宋楼钥《松隐集序》,此本为勋子编成,宋时亦曾刊刻,但未见其传世。现在可知最早刊本,刻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四十卷。此本前有正统时大理寺洪益中所撰序,谓此集为曹勋十世孙曹参所藏,六册,四十卷。《四库全书》所收之《松隐文集》,系从抄本采抄,为残本,第十四卷全缺,故标为三十九卷。其实抄本亦有全璧传世,如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鲍廷博手写本,即四十卷,丁丙《善本书藏书志》亦标明藏有四十卷本(见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另有1920年刘承幹所刊《嘉业堂丛书》本,系据明正统刻本刊刻。文物出版社1982年影印了《嘉业堂丛书》,名《松隐集》。 |
松乡集 | 任士林 | 又名《松乡先生文集》。诗文集。元任士林(1253—1309)撰。十卷。士林字叔实,号松乡,浙江奉化人。至大初举为安定书院山长。诗文颇有法,得赵孟頫赏识。是集收各类文二百四十余篇,诗七十余首,疏表二十二章。文以墓志居多,大抵刻意摹仿韩愈,言辞古朴。诗追步唐人,并以振衰起废、冲破宋末腐气为己任,但其功底尚浅,犹未脱江湖派纤佻之窠。有《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十九年(1890)刻本较为通行。 |
松泉集 | 汪由敦 | 四十六卷。清汪由敦(1692—1758)撰。汪由敦,字师茗,号谨堂,原籍休宁 (今属安徽)人。居于钱塘 (今浙江杭州)。雍正二年(1724)进士。乾隆时累官至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卒谥文端。他善书法,工诗文。是清代诗文作家。著有《时晴斋法帖》和《松泉诗文集》四十六卷。是集为其子汪承霈所编,共四十六卷,包括诗集二十六卷,文集二十卷。诗集编年排列,起康熙四十七年 (1708),讫乾隆二十三年(1758),共有诗一千七百余首。文集以类相从,卷一为赋,卷二为颂,卷三为雅和乐章,卷四为议,卷五为表,卷六为策问,卷七为书、启,卷八至卷十为序,卷十一、卷十二为记,卷十三为赞、箴、铭、卷十四至卷十八为跋,卷十九为传状碑铭,卷二十为说和杂文。卷首有乾隆帝为本集所题诗等,并附钱惟城所作《汪由敦传》。文集前有刘纶乾隆二十三年(1758)序。汪由敦的文章典重有体,不失法度,只是生气不足,稿笔讲帏。有《四库全书》本。 |
松桂堂全集 | 彭孙遹 | 诗文别集。三十七卷,其中诗三十三卷。清彭孙遹撰。孙遹以诗词名家,清圣祖康熙间,举博学鸿儒,取为第一,生时即享大名,与诗坛领袖王士禛唱和,曾刊《彭王倡和集》。各种诗选、诗话亦多录其诗。 生前曾刊《南氵往集》三卷,收录康熙二年癸卯(1663)至五年丙午作品,录诗四百八十馀首。此集为孙遹游南粤三年之作。其手订全集,生前未能刊刻,授其子彭景曾。景曾家贫,后宦游又因挂累去官,一直未能刊刻,直至高宗乾隆八年(1743)方锓木问世。集前有钱陈群之序,详细叙述了,彭集问世过程。此集按年编纂,始于顺治十年(1653),迄于康熙三十八年。前三卷不编年,皆收应制之作,包括赋、乐章、省试及应制之诗。中间十一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至二十一卷皆未标明写作年代。乾隆八年刊刻此集时并附《南氵往集》三卷、《延露词》三卷,几乎包括了彭氏全部作品,但详检当时诗话及诗选本还有遗漏,仍可再辑。此《全集》收入《四库全书》,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有乾隆八年刻本传世。 |
四如集 | 黄仲元 | 文别集。宋元间黄仲元(号四如)著。五卷。前二卷,记三十余篇;卷三,序跋、说训四十余篇;卷四,墓志十余篇;卷五,为《拾遗》,书一篇。明宋濂《仲元集序》载:“其门人武夷詹清子类次六经四书讲义为六卷刊之,其子梓又分记序墓铭字训之属为五卷而刊之,……遗文流落尚多,其曾孙至又裒集为十卷。”然此本正文只四卷,似非黄梓所辑五卷,更非黄至所辑十卷,乃后人重为掇拾而成。有《四库全书》本。又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卷数与《四库全书》本同,但编次稍异;并增祭文五篇;另附事述、族谱、诸家跋识;名《莆阳黄仲元四如先生文稿》;据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黄文炳刻本影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