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孙宗伯集 | 孙继皋 | 诗文集。 明孙继皋(1550—1610)撰。十卷。继皋字以德,号柏潭,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第一。官礼部侍郎,卒赠礼部尚书。论救诸谴谪言官,无所避讳。陈太后梓宫发引,神宗称疾不送,遣官代行,继上疏极谏,忤旨。及三殿灾,遂致仕去。此集约万历末成书,收入《四库全书》,清咸丰兵焚版毁,光绪间重新排印。约二十九万字。卷首有作者画像,后附徐宏基等五人赞,《四库全书》总目、明史传、行状等。共收各体文五百余篇,诗四百六十首。末有其八世孙祖绳撰《先公伯公集十卷会蒙》。继诗文雍容恬雅,风格近台阁派。有《四库全书》(题名《宗伯集》)本,光绪十六年(1892)鼎元堂本。 |
宗玄集 | 吴筠 | 唐代诗文别集。吴筠撰。吴筠弟子曾私谥他为宗玄先生。《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吴筠集》10卷。现存为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3卷,附录《元纲论》1卷。《内丹九章经》1卷。前有权德舆序。共载诗赋论119篇。鲍氏跋说:“世无别本。”《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其《总目》说:“卷末所附《元纲论》三篇,自属筠作。至《内丹九章经》,核之以序,伪妄显然。” |
宗忠简集 | 宗泽 | 宋代诗文别集。8卷。宗泽撰。其集初由楼昉编于嘉定十四年(1221),但《直斋书录解题》未著录。可见宋末其书已颇罕见。明崇祯间熊人霖据旧本重刊;清初义乌知县王庭曾重为编定成8卷。其卷1至卷6收录作者的札子、状、疏、表、记、铭、书、赋、诗、杂著等各体作品,卷7为曾懋撰作者遗事及王庭曾题跋等,卷8为附录,皆后人所撰诰敕铭记之类。卷首有楼昉及明代方孝孺序。作者是北宋后期坚决主张抗金的爱国将领,文如其人,其诗文也往往显露出清正刚直、恳切感人的特点。曾懋《忠简公遗事》说:“其为文不事雕琢,浑然天成,丰约中度。”就其现存的17首诗来看,也大都表现出忧时忧国的品格,即使是消闲之诗,行间也时时可闻金戈铁马之声。如五言绝句《盘豆铺南李翁园》:“李翁卧亭午,春深掩柴扉。忽闻风雨响,疑是勤王兵。” |
宗子相集 | 宗臣 | 十五卷。明宗臣撰。宗臣,字子相,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九年 (1550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吏部文选司、福建参政。官至提学副使。著有《宗子相集》。宗臣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后七子”之一。其诗跌宕俊逸,颇能取法青莲,而意境未深,间伤浅俗。其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日官场丑态有所揭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集初刻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年),由门人林聘中、黄中等人校刊。凡八卷。其中,诗四卷,文四卷。前有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樊献科序。是为闽本。是集乃万历年间,由林聘中、黄中等人重新编辑、校刻,凡十五卷,篇目有所增益。此本前有欧大任撰《宗子相传》,王世贞撰《子相墓志》和《宗子相祠碑》及王世懋、张养性等人祭文。《宗子相集》尚有十二卷本,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书林郑氏云竹斋、万历四十年(1612年)范济宇均按十二卷本翻刻。此外,《宗子相集》还有明天华阁刊刻的二十五卷本存世。 |
续轩渠集 | 洪希文 | 元代诗文别集。10卷。洪希文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清洪氏揖石山房刻本(附洪焱祖《古庭摘稿》1卷)等版本。卷首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蔡宗兖序,洪希文自序。据洪希文自序,本集原有各体诗及词500余首,始作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是时他正馆于游洋方氏家中,由方氏之子结集抄录。据蔡宗兖序,蔡宗兖曾在原本基础上删去135首诗,只刊行了435首,并编为10卷。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5—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六七言绝句,卷8为七言绝句,卷9为词,卷10为杂著。洪希文之父洪岩虎著有《轩渠集》,所以洪希文把自己的集子题作《续轩渠集》。《轩渠集》早已蠹烂不存,仅在《续轩渠集》卷末附收洪岩虎诗3首,并收有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聱翁《再题轩渠集后》,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阿鲁威《轩渠集序》两文。 |
徐孝穆集笺注 | 徐陵 | 六卷。南朝陈徐陵 (507—583)撰。清吴兆宜 (约1672前后在世)笺注。徐陵字孝穆,东海郯 (今山东郯城)人,徐摛子。八岁能文,十三岁通老庄,其诗文与庾信齐名,号 “徐庾体”。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据《陈书·徐陵传》:“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指广泛流传于南、北朝),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新旧 《唐书》著录有《徐陵集》三十卷,但唐代已散佚不存。北宋《崇文总目》著录《徐陵文集》二卷。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徐孝穆集》一卷,并注:“本传称其文丧乱散失,存者三十卷,今唯诗五十余篇。”《宋史·艺文志》著录《徐陵诗》一卷。此本系后人据《艺文类聚》、《文苑英华》等书所辑,有明人屠隆评点本 《徐孝穆集》十卷 (与 《庾子山集》十六卷合刊),共赋、诗一卷,文九卷。又有明人张溥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徐仆射集》二卷,卷一赋、招、策文、玺书、表、移文、檄,卷二启、书、序、碑、颂、铭、哀策文、墓志、文、乐府、诗。清人吴兆宜笺注本即用屠隆本为底本,卷次略加合并。吴兆宜曾注《玉台新咏》、《才调集》,又注 《徐孝穆集》等。唯有徐、庚二集刊版行世,其余仅抄本流传。徐集六卷中吴兆宜只完成了前五卷,后徐文炳续笺第六卷,名曰《备考》,附载吴注本六卷之末。吴注是徐集迄今惟一的注本,虽捃拾字句,不甚考订史传。然笺释词藻、亦颇足备稽考,故至今与所笺庚集并传。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 (据吴注原刻本校刊)。 |
学古绪言 | 娄坚 | 诗文集。 明人娄坚撰。二十五卷。娄坚字子柔,嘉定(今属上海)人,一说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隆庆、万历间贡生。少从归有光游。工书法。与唐时升、程嘉燧、李流芳号“嘉定四先生”。诗颇清新。是集近二十万字。其文颇得有光之传,而能融会师说,以成一家之言。《四库总目提要》称:“其文沿溯八家而不剿袭其面貌。和平安雅,能以真朴胜人。”王士祯亦极赞其文,尝称其《长庆集序》,“以为真古文。”有《四库全书》本。 |
虚斋集 | 蔡清 | 五卷。明蔡清 (1453—1508)撰。蔡清字介夫,号虚斋,福建晋江人。少从朱玭学,以善《易经》出名。成化二十年 (1484)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因忤宸濠,乞致仕,起南京国子监祭酒,命刚下而卒,昭谥文庄。著有《易经蒙引》(已著录)《四书蒙引》、《蔡文庄集》。此集为葛志贞所辑,于正德十六年 (1521)刊刻行世,共五卷;集前有林俊序。林俊序评其诗文特点说:“虚斋平生精力尽用之易、四书蒙之间,梓学宫而行天下矣。至其经义,趣深理到,论策诸作,畅达疏爽,诗文别出体格,掖人心而系教名,卒泽于仁义道德粹如也。”蔡清的文章淳厚朴直,言之有物,语言质朴,不追求华丽词藻,是那些雕章刻镂之流所无法比拟的。《虚斋集》另有蔡清族孙蔡廷魁刻本,此本有补遗、附录,增为八卷,但所增不过手简墨迹,无关轻重,而且将史乘传赞之作也一概附入,尤多冗滥,反不及原本持择有要。 |
须溪集 | 刘辰翁 | 宋代诗文别集。刘辰翁撰。刘辰翁字会孟,庐陵(江西吉安)人,须溪是他居住的地名。《须溪集》原本200卷,但传本颇稀,明代已很少见。清代初期,仅能见到《须溪记钞》8卷及《须溪四景诗集》4卷,前一种是文集,但所收篇什寥寥。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有《须溪集略》4卷,也是很简略的辑本。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采辑出刘辰翁诗文,重新编次为《须溪集》10卷。卷1—5为记,卷6为序、题跋、说、赋,卷7为墓志铭,杂篇、古近体诗,其中有五古2首,七古5首,五律5首,七律9首,五绝1首,六绝2首,七绝7首。本集的卷8—10为词。据《四库全书总目》,上述10卷本已将《须溪记钞》中的篇什包括在内。刘辰翁的作品,以词最有特色,其词作承继辛派遗风,与张炎、周密等宋代遗民的词作风格有明显区别。其词另有《须溪词》辑本行世。本书除《四库全书》本之外,尚有《豫章丛书》本等较常见的版本。但《豫章丛书》本《须溪集》仅为7卷,不包括3卷词,但附有民国魏元旷撰《校勘记》、胡思敬撰《续记》各1卷。《四库全书》编者对刘辰翁提出了批评,认为:“所作诗文,亦专以奇怪磊落为宗,务在艰涩其词,甚或至于不可句读。”但无论怎么说,在宋代遗民中刘辰翁都是相当有影响的文学家。 |
旴江集 | 李觏 | 三十七卷。《年谱》一卷。《外集》三卷。宋李觏(1009—1059)撰。李觏,字泰伯,建昌军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皇祐初 (1060),因其俊辩能文,由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升直讲。嘉祐中(1060),为国子监奏,后召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人称“旴江先生”。李觏文格次于欧阳修、曾巩,对经学有很高的造诣,其文反对浮靡流宕,注重实用,主张羽翼六经,不拘泥于古人。他虽不以诗名,但其诗也别有风致。《湘山野录》载觏在望海亭席上作“山鸟不知红粉乐,一声拍板便惊飞”句,把一同饮酒而闻官妓唱歌才一开口,便越墙攀树而逃的陈烈的形象描写得维妙维肖。所著《旴江文集》三十七卷,前有《年谱》一卷,后有制诰、荐章之类为《外集》三卷。有《四库全书》本。另有《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载《四部丛刊(初次印本、二次印本、缩印二次印本·集部》。 |
熊峰集 | 石珤 | 明代诗文别集。石珤(字邦彦)著。其集初由皇甫汸删编为4卷,今仍有传本行世,但《四库全书》编者当时并未见此刻本。清康熙九年(1670)孙光为蒿城知县,得别集、遗稿于其家,为其合而重刊之,后又闻梁清标家有其全稿,乃购得续刊之,故此本卷1至卷4为诗,卷5、卷6为文,卷7至卷9又为诗,卷10又为文,共计10卷。《四库全书》收录本正以此刻本为底本。珤出李东阳之门,东阳每称后进可托以柄斯文者,惟珤一人。所以,《四库全书总目》评其诗文说:“珤诗文皆平正通达,具有茶陵之体,故东阳特许之。当北地、信阳骎骎代兴之日,而珤独坚守师说,屡典文衡,皆力斥浮夸,使粹然一出于正。虽才学皆逊东阳,而湜湜持正,不趋时好,亦可谓坚立之士矣。”其实,他的诗作颇能自成一体,清音亮节,较有工力,连以苛评著称的王世贞也说,其“诗如披沙拣金,时时见宝”(《艺苑卮言》)。 |
性善堂稿 | 度正 | 诗文别集。南宋度正撰。十五卷。正字周卿,合州(今四川合川)人。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官国子监丞,累迁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致仕卒。著有《周子年谱》、《夷白斋诗话》等。原有集十五卷,曹彦约为之序,自明以来久佚。今本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以类排纂,仍析为十五卷,以还其旧。卷一,五言古诗二十一首,卷二,七言古诗十五首,卷三,五言律诗二十三首、七言律诗四十首,卷四,七律二十二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绝句三十四首。卷五以下收表、戕、状、奏疏、剳子、书、启、序、记、颂、铭等百余首。其文质实,指陈利弊明晰剀切,“诗品虽不甚高,而词意畅达,颇与朱子格律相近”( 《四库全书总目》)。有《四库全书》本。 |
遗山集 | 元好问 | 诗文集,40卷,附录1卷,金元好问撰。好问才雄而学赡,工诗、词、散文,尤以诗的成就为高,是金代唯一的杰出诗人。他论诗,主张以北人刚健质朴之风,救南人绮靡轻浮之习。主张表现真性情,反对虚伪矫饰;主张创造,反对模拟因袭。金元两代,谈艺者奉其为大宗。好问生当金元交替之际,亲身经历了金朝遭受蒙古族侵略、蹂躏的现实。他的诗比较忠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状,突出地表现了他反战争、反侵略的情绪。尤其是他的“丧乱诗”,多以悲愤的笔触反映兵火战乱中人民的沉重灾难,风格沉雄,意境阔远,它们对社会生活和情感的概括力,在杜甫以后是少有的。同时,又善于在丰繁的生活素材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件、细节入诗,反映生活,表达感情,朴实无华,真切动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郝经《遗山先生墓志铭》说他“挟幽并之气,高视一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好问诗“无宋南渡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流派生拗粗犷之失”。是书有《四部丛刊》本。又有海丰吴氏《九金人集》本40卷、附录一卷、初载一卷、年谱四卷、新乐府五卷、《续夷坚志》四卷。其中诗歌部分,清人施国祁有笺注本。 |
谢叠山全集校注 | 谢枋得 | 谢枋得原著诗文六十四卷,由于生逢异代,感语战乱,身后萧条,文触忌讳,所存无儿。经后人多方采辑。仅得《谢叠山文集》五卷。其卷一至四为书序记启铭疏,卷五为诗。明清两代,刻本转多,今尚存十多种。此次由熊飞(已故)、漆身起、黄顺强重新整理,以清嘉庆间谢蕴德堂本作底本,用明代嘉靖黄齐贤本与日本万延二年《巽世大耀文编》中《谢叠山文钞》等版本参校,胪列校记。校勘精善,如发见嘉庆本为避忌讳,将“夷狄不可为诸夏之主”九字改为“圣神乃可为天下之主”。诗文均加简注与说明,力求考证写作时间与所涉及人物与史实。且增编卷六卷七。卷六收有谢枋得传记、行实与年谱,以及时人与谢枋得交往的诗文、后代凭吊诗文、历代刻本序跋选。卷七收入谢枋得佚诗以及所评二十六首诗与评语,语皆精湛,可窥其诗学见解之一斑。搜罗既广,校注亦勤。寒暑五载,始克成书。此书列入《江西文献丛书》之二,是迄今为止谢枋得最为详备的文集。 |
学余堂文集 | 施闰章 | 《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卷。《诗集》五十卷。《外集》二卷。清施闰章撰。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又号蠖斋;宣城 (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康熙时举“博学鸿词”,官至侍读。授刑部主事,因试高等,充山东学政,取士有“冰鉴”之誉。迁江西参议,分守湖西,有异绩,人呼为 “施佛子”。著有 《矩斋杂记》、《蠖集诗话》、《拟明史》、《青原志略补辑》。诗与山东莱阳宋琬齐名,号 “南施北宋”。王士祯选 《感旧》、《山木》二集,所录闰章诗最多。又取其五言近体八十二联,为 《摘句图》,见所撰《池北偶谈》中。施闰章尝语王士祯门人洪升曰:“尔师诗如华严楼阁,弹指即见。吾诗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就平地筑起。”王士祯亦记于《居易录》。平心而论,王士祯诗自然高妙,固非施闰章所及,一些吹捧语是不足为定评的。但他也确是当时文坛著名人物。施闰章所论,或亦微有所讽,寓规于颂。其 《蠖斋诗话》有曰:“诗如其人,不可不慎。浮华者浪子,叫号者粗人。窘瘠者浅。痴肥者俗。风云月露,铺张满眼,识者见之,直一页空纸。故曰君子以言有物。”观其持论,宗旨可见。其所作古文亦摹仿欧、曾,不失矩度。然视其诗品,稍逊于文。魏禧为作集序,乃置其诗而盛许其文,有一定道理,当然也有失全面。外集二卷。一为《砚材拾遗》,乃奉使广东时记所见端溪石品。一为 《试院冰渊》,则历年典试序文及条约。又有别集四卷。其二卷为 《蠖斋诗话》、二卷为 《矩斋杂记》。诗话别择未精,瑕瑜参半。杂记颇涉神怪、尤为小说家言。王士祯谓施闰章五言诗 “温柔敦厚,辞清句丽”。有乾隆四年(1739) 刊本、《四库全书》 本。 |
谢文庄公集 | 谢一夔 | 六卷。明谢一夔撰。一夔字大韶,又字襄虞。江西新建人。生卒不详。天顺四年 (1460)一甲第一人。授翰林修撰,升左春坊左谕德,进翰林院学士、礼部右侍郎、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此编首有嘉靖四十一年(1562)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邑人吴桂芳序文,集后附成化二十三年(1487)丰城李裕所作挽歌。其后似尚有脱叶,但无他本可校,只能存疑。集中策类、疏类一卷、序类二卷、记类一卷、杂著类一卷、古今体诗一卷,共六卷。为一夔卒后,曾孙收集其诗文于家塾刻之。《千顷堂书目》及何乔新所谓古源文集六卷者,即指此本。其诗工顺条畅,寓意深远。文宗欧阳修、苏轼,端丽瑰伟。一夔曾应朝廷之命为纂修官,修《英宗实录》。其据事直书,人所不敢言者亦见于文中。又奉命编纂《读通鉴纲目》。任礼部右侍郎时,制度仪文,多由其裁定。凡此足见其在朝时文章功业之盛。此集有明嘉靖刻本。 |
小山类稿 | 张岳 | 文集。明张岳撰。 二十卷。岳字维乔,惠安(今属福建)人。正德进士。初授行人,以疏谏南巡廷杖,调南京国子监学正。嘉靖初复原官,又以议礼忤张,继忤夏言,忤严嵩父子。官至刑部侍郎,掌都察院事。复出总督湖广、四川、贵州。卒谥襄惠。岳博览群书,工文章 经术湛深,不喜五守仁学。是集约十六万五千字。含奏议五卷,书五卷,序三卷,记文铭三卷,杂著二卷志论一卷,赋一卷。集中奏议皆据历官年月,次第编排,多涉经政之事,颇具史料价值。《草堂学》及诸书牍,则为岳理学之作,大都推阐切至,言之有物。有《四库全书》本 |
小鸣稿 | 朱诚泳 | 十卷。明朱诚泳撰。朱诚泳,号宾竹道人,明太祖五世孙。生年不详,弘治元年 (1488)袭封秦王。性孝友恭谨,尝铭冠服以自警,建正学书院,又旁建小学,择军校子弟之秀慧者延师教之,卒谥简。著有《小鸣稿》 十卷。此集为朱诚泳去世后,秦府纪善强晟所编,初刻于弘治十一年(1498),共十卷,卷一至卷八皆为诗,卷九为杂文,卷十为《恩赐胜览录》,乃弘治六年 (1493)他请朝命,养疾于风泉、温泉、汤泉时所作。嘉靖初,朱诚泳之孙定王朱维焯上表,诏送史馆,故其集又称 《经进小鸣稿》。朱诚泳工于诗。朱彝尊《诗话》曾记其十岁时母陈妃以唐诗教之,日记一首,嗣位后日赋一篇,三十年间从不间断。其诗作古体清浅而质朴,近体谐婉可诵,七绝尤为擅长,如《秋夜》中:“霁月满窗明似画,梧桐如雨下空庭。”《山行》中:“啼鸟无声僧入定,半岩风落紫藤花。”大都写得风骨戍削,往住有晚唐风韵。陈田《明诗纪事》亦称其 “诗色丽音婉,不愧日课一诗之目。” |
小亨集 | 杨弘道 | 元代诗文别集。6卷。杨弘道撰。《小亨集》原本15卷,今已不存。《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成6卷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己酉(1249)秋元好问序。据此序,可知15卷本《小亨集》编成于本年。元好问和杨弘道结识于金宣宗定兴末年,并且很推重他的诗。6卷本《小亨集》卷1为赋及四言、五言古诗,卷2为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五言长律,卷5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诗余,卷6为文。杨弘道擅诗名于金末,其《荒村谣》、《幽怀久不写》、《甘罗庙》都颇为人称道。赵秉文甚至将他的诗比作“金膏水碧,物外自然奇宝,景星丹凤,承平不时见之嘉瑞。”(元好问《小亨集序》)《荒村谣》正面描写了为战火摧残的中原农村。诗以“但恨诛求尽地底,官吏有时还到门”作结。深刻反映出普通百姓所受的劫难正是来自官府。与前期所作相比,时人曾批评他于金亡后北还故里以来所写的诗“澹不可读”(鲜于枢《困学斋杂录》)。 |
小畜集 | 王禹偁 | 诗文别集。宋王禹偁著。三十卷。禹偁尝自次其文,将名其集,以《易》筮之,遇《乾》之《小畜》,因以名集。《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著录《小畜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著录《小畜集》三十卷《外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二十卷。其集北宋已有刊本,然久佚。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历阳沈虞卿尝刻之黄州,后有三个主要传本:一是宋刻补抄本。宋刊配吕无党抄本,清道光元年(1821)黄丕烈购于书摊。《四部丛刊》初印时取经鉏堂抄本,二次印时即改用此本,并附张元济撰《札记》一卷,为今通行善本。二为明野竹斋抄本。从宋刻摹写,有岳西道人复初(其人姓氏不详)手跋,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库。三乃清平阳赵熟典刊本。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于爱月堂。此本与上明抄本缺文讹字大略相同,或即从之出,惟辗转传刊,讹字更多。《四库全书》盖亦源出此系,凡赋二卷,诗十一卷,文十七卷。卷首有王禹偁序,卷末有沈虞卿跋。另《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除《小畜集》三十卷附札记一卷外,尚有《小畜外集》十三卷。今四川大学编《全宋文》又辑佚文三十八篇,北京大学编《全宋诗》又辑佚诗三十六首及断句若干。 |
象山集 | 陆九渊 | 南宋陆持之编纂的陆九渊的著作集。28卷,《外集》4卷,另附《语录》4卷,共36卷,九渊号 “象山” ,故名。成书于开禧元年 (1205年) ,嘉定五年 (1212年) 由袁燮刊行。前28卷,皆书、表、奏、记、杂著、行状、墓志、墓碣等。《外集》 4卷皆程式之文。《语录》 4卷,本于集外别行,后重刻时乃附于集末,以成全书。集中的书信、杂著和语录互相发明,合而观之,更能清楚地反映出陆九渊的哲学观点。认为“天下有不易之理,是理有不穷之变,诚得其理则变之,不穷者皆理之”(《象山集》卷21) 。提倡心学,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千万世同此心此理” (同书卷22) 。认为 “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同上) 。九渊之学以悟为宗,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就能确然有得。此书是研究陆九渊理学思想体系的重要著作。《四库全书》收录。《四部丛刊》收录《象山先生全集》。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有《陆九渊集》。 |
小辨斋偶存 | 顾允成 | 诗文集。明顾允成撰。八卷。允成字季时,无锡(今属江苏)人。宪成弟。万历进士。官礼部主事, 谪光州州判。曾上疏救海瑞。归田后与兄讲学东林,为东林党人。是集五万余字。含策、疏各一卷,说议等二卷,书二卷,文、诗各一卷。其中《救海瑞疏》、《争三王并封疏》等皆真气流溢,于当时颇有影响。《说议》等则为允成与其兄归田讲学东林之作,颇具史料价值。其诗仅收七十首,为《击壤集》派风格。有《四库全书》本,《常州先哲遗书第一集》本,作八卷,附录一卷。 |
萧茂挺文集 | 萧颖士 | 一卷。唐萧颖士撰。萧颖士字茂挺,唐代散文家、诗人。兰陵 (今山东苍山)人。四岁知为文,十岁补太学生。通百家谱系及书籀学。开元二十三年 (735)十九岁时进士及第,对策为第一。曾任金坛尉,桂州参军。天宝初年,补秘书正字,与韦述、裴耀卿、席豫等友善,名扬天下。曾奉使至赵、卫间搜集遗书,久留不报,被劾免。后召为集贤校理。后又被淮南节度使任为扬州功曹参军,客死汝南。萧颖士工于诗文,与李华齐名,世称 “萧李”。他们都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主张文学 “尊经”“载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又好奖掖后进,名声远噪海外,连日本学者都愿拜他为师。其著作有《梁萧史谱》、《游梁新集》等多种。此书原集十卷,但宋元版本自明以来未见著录,清代各藏书家所收,均为旧抄本一卷本。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记:“此本为后人抄撮而成,非复十卷之旧矣。”《四库全书》所收也是一种抄本,其总目说,《唐志》载颖士 《游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宋志》仅载 《文集》十卷,而 《游梁新集》已佚。此本前有曹溶名字二印,可能是曹氏所藏,仅有赋九篇,表五篇,牒一篇,序五篇,书五篇。史称其《与崔圆书》,今集中不载。《书录解题》所云柳并《序》,此本亦佚之。此集为后人抄撮《文苑英华》、《唐文粹》诸书而成,非复十卷之旧本。有旧抄本。 |
襄毅文集 | 韩雍 | 十五卷。明韩雍撰。韩雍,字永熙,江苏吴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除御史,擢广东副使,进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成化十一年(1475),以贪欲纵酒被劾落职。正德间,谥襄毅。事迹具《明史》本传。其诗作诗味不浓,无甚佳作。著有《苑洛集》。是集凡十五卷。明自正统以后,正德以前,金华、青田流风渐远,而茶陵、震泽犹未奋兴。数十年间,惟相沿台阁之体,渐就庸肤。韩雍当其时,虽威行两广,以武略雄一世,不屑以雕章绘句为工。而英多磊落之气,时时发见于文章。故虽未变体裁,而时饶风骨。其杂文亦高视阔步,气象迥殊。韩愈所谓独得雄直气者,殆于近之。朱彝尊《明诗集》但称韩雍有集而不著集名。所录韩雍诗一篇,又非佳作。其《赐游西苑记》、《日下旧闻》均不载。《静志居诗话》绝无一字及韩雍。殆未见其集。是集收入 《四库全书》。 |
襄陵文集 | 许翰 | 又名《襄陵集》。文别集。宋许翰著。十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襄陵集》二十四卷,《宋史·艺文志》著录《襄陵文集》二十二卷,均佚。此乃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与《历代名臣奏议》中辑出。卷一至四为制表等,卷六至八为论、状,卷九、一○为书跋祭文,卷一一、一二为墓志。翰尝自谓“作为歌诗,扬厉德业”(《谢元城刘待制举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启》),李纲亦称其“金石铿锵,诗句清也”(《祭许崧老文》),而今集中则无诗,则其诗已散佚殆尽。又《宋史·忠义传》称翰曾为陈东、欧阳澈“著哀词”,其文今尚见于《欧阳修撰集》卷七。集中失收,可据补。今传仅《四库全书》本。现存《永乐大典》录此集二十二条,其中有三条馆臣未收,见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