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昭明太子集 | 萧统 | 六卷。梁昭明太子萧统撰。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 (今江苏武进) 人。曾编 《文选》三十卷,裒集秦汉以来诗文甚富,为总集之祖,对后代文学影响较大。自己也擅诗文,有《昭明太子集》。据《南史》本传,统有文集二十卷。此二十卷本至隋唐时犹存,而《宋史·艺文志》著录仅止五卷,《文献通考》更不著录,说明宋末已散佚。今本系明人据类书采掇而成,有明嘉靖间杨慎等核定辽府宝训堂刊五卷本、明叶绍泰刊六卷本,又有明汪士贤辑《汉魏诸家集》所收五卷本、明人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所收五卷本、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所收一卷本。张溥本自张燮本出。《四库全书》用明人叶绍泰刊本凡诗赋一卷,杂文五卷。《四部丛刊》影印明杨慎等校刊五卷本,凡赋一卷,诗一卷,杂文三卷。《四部备要》据五卷本排印。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出版陈宏天等标点本,以《四部备要》本为底本,末附近人胡寄懋撰《昭明太子年谱》。有四库全书本。 |
盈川集 | 杨炯 | 十卷。《附录》一卷。唐杨炯 (650—695)撰。杨炯,弘农华阳 (今属陕西省)人,文学家,诗人,官至盈川县县令。为官严酷,自负清高。幼年聪明好学,显庆四年(659),应神童举及第,待制弘文馆。诗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 “初唐四杰”。著有《盈川集》。其文学主张见于所著《王勃集序》,在序中杨炯批评了唐高宗龙翔初年以来“争相许微”,“竞为雕刻,”“骨气却尽,刚健不闻” 的绮靡文风,而提倡“宏博”的文风。从而揭开了唐诗革新的序幕。杨炯所作赋、序、碑、铭等文章,皆用骈体、排宕恣肆。其诗擅长五律,写边塞题材较有特色。传作品未能尽脱齐梁文风。《盈川集》为唐代诗文别集。此集主要内容,诗文合编为十卷,附录一卷。此为明万历中龙游童佩从诗书中搜集、诠次编成,并以本传及赠答之文、评论之语,列为附录一卷,皇甫访作序。凡赋八首、诗三十四首、杂文三十九首。今人徐明霞点校的《杨炯集》,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是较常见的版本。 |
魏文帝集 | 曹丕 | 三国魏曹丕撰。曹丕,即魏文帝,字子桓,沛郡谯(今安徽亳县)人。建安二十五年代汉即帝位。曹丕在政治上继承曹操,利用吴蜀的矛盾和互相攻伐,使魏获得暂时安定。对于发展农业生产,也比较重视,所以郭沫若说他是“一位旧式明君的典型”。曹丕在文学上也是曹操的继承人。他的诗歌,形式多取材于乐府,与曹操相同;内容偏重抒情,写得缠绵悱恻,深婉动人,则与曹操有别。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而且完整的七言诗,《与朝歌令吴质书》、《与吴质书》是文笔优美的抒情散文,《典论·论文》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奠基的作用。因此,曹丕是建安时期有影响的文学家。《隋书·经籍志》载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现今流传的《魏文帝集》是后人辑录的,收辞赋散文约30篇,诗歌约40首。有明张燮所编《七十二家集》本,张溥所辑刻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近人丁福保所辑《汉魏六朝名家集》本等。世传《魏文帝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二卷本,《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六卷本。 |
烛湖集 | 孙应时 |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孙应时著。作者曾手编其作品为50卷。因年久多有散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所收集的作品,编为文13卷、诗7卷。后附其父孙介、其兄孙应求等的诗及作者父子的传略2卷。观其诗文,大抵以应酬之作为主。文风平实。诗歌偶有清新之笔,如《黄岩溪》:“杜鹃声里谷幽幽,绿水平溪日夜流。花落空山人不到,一川烟雨起春愁。”《望建康诸山》怀古伤今:“白沙城上望金陵,满眼风烟草树青。山色千年围故国,江流万里赴沧溟。惊心采石瓜州渡,搔首长干白下亭。一笑书生强多事,萧萧飞雁落寒汀。”景色凄凉,欲说还休,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堪称佳作。 |
杼山集 | 皎然 | 诗文集,十卷。唐皎然撰。皎然,字清昼,人称昼公、昼上人,湖州 (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本姓谢,南朝诗人谢灵运十世孙。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颜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韵海镜源》,皎然亦与其事,因而声名大著。著有《诗式》、《诗议》、《唐皎然诗集》、《画上人集》、《号呶子》等。是书又名 《昼上人集》。因皎然居杼山,故亦名《杼山集》。凡十卷。据《新唐书·艺文志》载,“贞元中,集贤御书院取其集以藏之,刺史于頔为序。”于頔序称“贞元九年,余分刺吴兴之明年,集贤殿御书院有命征其文集,余遂口而编之。得诗笔五百四十六首,分为十卷,约于延阁书府。上人以余尝书述论前代之诗,遂托余以集序,辞不获已,略志其变。”《郡斋读书志》亦著录此书为十卷,并记“德宗诏录本,纳集贤院,集前有于頔序并赠《昼上人诗》。”此集卷数与《新唐书·艺文志》所载相同,亦存頔序,应为原集旧本。前有赞宁所作传,盖自《高僧传》录入。末有《集外诗》,则毛晋所补辑。集末还附载杂文数篇,但非其所长。皎然之诗多写山水,禅理及送别、酬唱等,情调闲适,风格清淡俊丽,为韦应物所推重。在唐代诗僧中成就较高。此书有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所录旧抄本,《四部丛刊》据江安傅增湘双鉴楼藏影宋精抄本影印本,及《四库全书》本。 |
庄简集 | 李光 | 宋代诗文别集。李光著。《宋史·艺文志》著录其《前后集》30卷,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卷5著录《李庄简集》26卷,此外钱溥《秘阁书目》、叶盛《竹堂书目》也都载有此书8册,可见明初其书尚存。后即散佚,原篇目多寡即无从查考。清代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搜采其诗425首,词13首、文265篇,重编为18卷。前7卷为诗词、后11卷为文。宋代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称赏其《越州双雁道中》绝句“清绝可爱”,而《予得罪南迁朝廷枢密院准备差遣张君送伴凡八十日予嘉其勤于其行也作诗送之》则“婉而有深意”。《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诗乃志谐音雅,婉丽多姿,大抵多托兴深长”,不独以上所举2诗。至于其文章,奏议札子等“剀切指陈”、“疾恶如风”,其简札之作“乃皆醇实和平,绝无幽忧牢落之意”。 |
王侍中集 | 王粲 | 别集名。一名《王仲宣集》,东汉王粲(字仲宣,官侍中)作。王集最初无刻本。《隋书·经籍志》著录“后汉侍中王粲集十一卷”,至唐代为10卷,宋代只存8卷,均早佚。现存最早者为明人搜集整理之辑本,其中又以张溥之《王侍中集》最为完备。全书不分卷,计收《大暑赋》、《游海赋》、《浮淮赋》、《闲邪赋》、《出妇赋》、《思友赋》、《登楼赋》等25篇,以及书、檄、文、论、颂等21篇和《七哀诗》、《从军诗》、《咏史诗》等若干首诗歌。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对张本又有所订补。 |
陈记室集 | 陈琳 | 别集。东汉陈琳作。记室集最早编刊者不详,《隋书·经籍志》载有《后汉丞相军谋掾陈琳集》三卷,早佚。此集为明人张溥所辑,存《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全书1卷,著录诗文辞赋凡26篇。其中赋13篇,较完整者有《武军赋》、《神武赋》、《止欲赋》、《神女赋》、《大暑赋》、《迷迭赋》、《玛瑙勒赋》、《柳赋》及《鹦鹉赋》等,文10篇,诗3首。卷前有辑集者“题辞”,述陈琳生平大要,及其诗文辞赋优劣。其云:“孔璋(陈琳字)赋诗,非时所推,《武军》之赋,久乃见许于葛稚川,今亦不全,他赋绝无空群之目。诗则《饮马》、《游览》诸篇,稍见寄托,然在建安诸子中篇最寥寂……彼所出尘,惟章表书记。”孔璋赋,以《止欲赋》、《武军赋》两篇成就较为突出。前者于思求“逸女”中深寄兴托,明其志趣;后者极力颂扬主上的武功伟业,文辞优美,一气呵成,笔力遒劲,代表了陈赋的总体风格。前人多不推重其赋,于今观之,似失之偏颇。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陈记室集》。 |
魏武帝集 | 曹操 | 《魏武帝集》是三国魏武帝曹操的诗文集,又称《曹操集》。《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魏书》说:“(太祖曹操)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可见于戎马倥偬之中,仍然勤于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传世者有19种之多,《魏武帝集》30卷不过是其中一种。《隋书·经籍志》著录 《魏武帝集》26卷,并注:“梁三十卷,录一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十卷,亡。”两《唐志》亦著录《魏武帝集》30卷,《宋史·艺文志》则不载,说明唐以前有不同本子流传,至宋已散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辑《魏武帝集》1卷,收入诗文百余篇。 |
忠介烬余集 | 周顺昌 | 诗文集。明周顺昌撰。三卷。顺昌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文选司郎中。任推官时曾逮税监高寀之爪牙问罪,后因斥责魏忠贤被捕。吴中因此民变。入京后下狱,受酷刑死。崇祯初追谥忠介。顺昌被捕时,著作颇多,仓猝间为友人投火灭迹。后其子茂兰遇片纸只字必抄录之,至其孙靖,复从戚友家搜录成集。故名“烬余”。是集一万八千余字。含纪事公移一卷,尺牍一卷,杂文及诗一卷。顺昌为官,敢惩治贪官污吏,因而得罪权贵,被迫害致死。其文亦反映其为官清廉,有敢与强权争斗气概。虽当时并不以文章见长,然其隐忧国事,忠愤激发之气,时时流露于槠墨间,为时人所赞。有《四库全书》本,《乾坤正气集》本,作《周忠介公烬余集》。 |
庄渠遗书 | 魏校 | 文集。明魏校撰。十六卷。校字子才,昆山(今属江苏)人。其先祖本姓李,居苏州葑门之庄渠,因自号庄渠。弘治进士。曾官南京刑部主事、郎中、兵部郎、广东提学副使,太常寺卿。致仕卒。谥恭简。有《周礼沿革传》、《春秋经世》、《官职会通》等。是集约二十万三千字。含奏疏、讲义各一卷,书二卷,说、序各一卷,谱牒二卷,公移二卷,拾遗六卷。是集文律谨严,不失雅正,考据亦具有根柢。其御礼、问经义诸条多精确。然《四库全书总目》 亦指摘其《郊祀论》有误,称其“欲行周礼于后世,其说颇为迂阔。”有《四库全书》本。另有《庄渠先生遗书》、《六子书》(于孔兼辑)、《正谊堂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分别收其文集、书、选集等。以《庄渠先生遗书》所含为最多(全集十六卷)。 |
拙轩集 | 王寂 | 诗文别集。金王寂著。“拙轩”乃作者斋名,因以名集。元好问《中州集》卷二《王都运寂小传》称寂“著有《拙轩集》传于世”。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予以著录。原本久佚,今本乃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四库全书总目·拙轩集》提要云:“好问所选寂诗仅七首及附见《姚孝锡传》后一首,其他亦失佚不见。惟《永乐大典》所载寂诗文尚多,虽如好问所摘《留别郭熙民》诗诸联及蒋一葵《长安客话》所纪《卢植墓》诗逸句,皆未见全篇,亦不能尽免于脱缺,而各体具存,可以得其什七矣。”馆臣因厘此书为六卷,分体编排,卷一为赋及五、七言古诗,卷二为五、六、七言律诗,卷三为五、六、七言绝句,卷四为词,卷五、六为表、牒、记、序、帖、启、书后、行状、墓志、哀词等各体文章。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自《永乐大典》残卷中补辑得《咏西湖》等三诗,但栾氏所撰《王寂小传》,误以寂为“元大德二年进士”,当据《中州集》订正为“金天德三年”。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武英殿聚珍版书》、《清芬堂丛书》、《励志斋丛书》、《丛书集成初编》诸本及《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本(附《补遗》一卷)。 |
拙斋文集 | 林之奇 | 宋代诗文别集。20卷。林之奇撰。林之奇自号“拙斋”,因以名集。本集卷1至卷2为记闻,即《宋史》本传所谓《道山记闻》;卷3为诗;卷4至卷20为各体文章:表、奏议、札、书、启、史论、策问、记、序、箴、铭、行状、祭文及杂著。卷末附拾遗1卷(为宋、明刻本所无)。最后附有姚同为林之奇所作行实、吕祖谦写的祭文、李㯗所作的哀辞。后2种为《四库全书》本所刊落不载。林之奇是经学家,长于《尚书》。他的文章一般较明白畅达,不事钩棘,也没有沾染“语录”的粗鄙之气。《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其诗尤具有高韵,如《江月图》、《早春偶题》诸篇,置之苏、黄集中,不甚可辨也。”本集有宋刻本(残存2卷)、明刻本传世,《四库全书》即据影抄宋刻本编入。 |
徐文长集 | 徐渭 | 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人推崇。徐渭所著有《文长集》、《阙篇》、《樱桃馆集》三种,钟瑞先合刻,以成此集。又有商浚所刻,题曰《徐文长三集》,亦即此本。集前有陶望龄、袁宏道所作二传。宏道以为徐渭一扫近代芜秽之习。望龄称“文长负才性,惟不能谨防节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则说“文长讥评王、李,其执论迥绝时流,”其文类宋唐,诗杂入于唐中、晚。”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
紫山大全集 | 胡祗遹 | 元代诗文别集。26卷。胡祗遹撰。据刘赓《紫山大全集序》,胡祗遹“平生著《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诗文号《紫山集》者六十七卷”。但原本《紫山大全集》67卷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胡祗遹诗文若干篇,重编为《紫山大全集》26卷。卷首有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门生刘赓序。据刘序,可知在胡祗遹去世20年以后,他的儿子在彰德首刊本集,并行于世。卷1为赋、五言古诗,卷2—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卷8为序,卷9—11为记,卷12为书,卷13为论、说、议、喻,卷14为表、题、跋、铭,卷15—17为碑,卷18为墓志铭、行状,卷19为祭文、哀辞,卷20—23为杂著,卷24—26为语录。《四库全书总目》评述道:“今观其集,大抵学问出于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同时,《四库全书》编者也指出:“惟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这些意见都是比较准确恰当的。 |
紫微集 | 张嵲 | 诗文别集。又称《张巨山集》、《张紫微文集》、《张紫微先生集》、《张紫微集》。三十六卷。宋张嵲撰。《遂初堂书目》著录,不言卷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为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同。《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张紫微文集》一部十二册,卷一○复著录《张紫微集》一部三册,完全。后者为诗集,知嵲之诗集有单行本。《箓竹堂书目》卷三、卷四分别著录,同《文渊阁书目》,惟谓《张紫微文集》为十册。其集久佚,清高宗乾隆(1736—1795)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出,以其篇帙较富,编为三十六卷。计卷一至卷一○,收赋五首、四言诗二首、五古一百三十五首、七古二十二首、五律九十六首、五排四首、七律一百零一首、七排三首、七绝二百四十八首,卷一一至卷三六,收各体文七百零五篇,其中内外制四百十六篇。有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湖北先正遗书》本。今人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复自《永乐大典》残卷辑得诗一首、文一篇。 |
自鸣集 | 章甫 | 诗文别集。南宋章甫(约1182年前后在世)撰。六卷。甫(《贵耳集》作张甫),字冠之, 自号易足居士,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徙居真州。少从张孝祥学,豪放飘荡,不受拘覊,举秀才,与陆游、吕祖谦、韩元吉等相交游。有《孟子解义》。此集系从《永乐大典》辑出,收古今体诗凡二百余首。以酬赠之诗为多。所与酬赠者,有陆游、韩元吉、吕祖谦等,皆为当时俊杰。诗受杜甫与苏轼影响,格律虽稍近江湖一派,而骨力苍秀,亦具研练之功,自成杼轴。有《四库全书》本,《豫章丛书》本,增民国胡思敬撰校勘记一卷。 |
字溪集 | 阳枋 | 宋代诗文别集。12卷。阳枋著。作者是朱熹的信徒,书中大都为阐述理学的学术文章。《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所言皆明白笃实,不涉玄虚”,“孳孳力学,至老不衰,于紫阳学派之中,犹不离其宗旨”。此外,在与友人书信中,亦有对时政的见解。诗歌写得质朴无华,缺乏韵味,偶有少量可读的作品,如《咏江南景物》:“几千里地香稻绿,百亿条溪高柳青。簇簇人烟富鸡犬,太平原野喜初经。”描绘农村风光,生气盎然。 |
孙宗伯集 | 孙继皋 | 诗文集。 明孙继皋(1550—1610)撰。十卷。继皋字以德,号柏潭,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第一。官礼部侍郎,卒赠礼部尚书。论救诸谴谪言官,无所避讳。陈太后梓宫发引,神宗称疾不送,遣官代行,继上疏极谏,忤旨。及三殿灾,遂致仕去。此集约万历末成书,收入《四库全书》,清咸丰兵焚版毁,光绪间重新排印。约二十九万字。卷首有作者画像,后附徐宏基等五人赞,《四库全书》总目、明史传、行状等。共收各体文五百余篇,诗四百六十首。末有其八世孙祖绳撰《先公伯公集十卷会蒙》。继诗文雍容恬雅,风格近台阁派。有《四库全书》(题名《宗伯集》)本,光绪十六年(1892)鼎元堂本。 |
宗玄集 | 吴筠 | 唐代诗文别集。吴筠撰。吴筠弟子曾私谥他为宗玄先生。《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吴筠集》10卷。现存为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3卷,附录《元纲论》1卷。《内丹九章经》1卷。前有权德舆序。共载诗赋论119篇。鲍氏跋说:“世无别本。”《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其《总目》说:“卷末所附《元纲论》三篇,自属筠作。至《内丹九章经》,核之以序,伪妄显然。” |
宗忠简集 | 宗泽 | 宋代诗文别集。8卷。宗泽撰。其集初由楼昉编于嘉定十四年(1221),但《直斋书录解题》未著录。可见宋末其书已颇罕见。明崇祯间熊人霖据旧本重刊;清初义乌知县王庭曾重为编定成8卷。其卷1至卷6收录作者的札子、状、疏、表、记、铭、书、赋、诗、杂著等各体作品,卷7为曾懋撰作者遗事及王庭曾题跋等,卷8为附录,皆后人所撰诰敕铭记之类。卷首有楼昉及明代方孝孺序。作者是北宋后期坚决主张抗金的爱国将领,文如其人,其诗文也往往显露出清正刚直、恳切感人的特点。曾懋《忠简公遗事》说:“其为文不事雕琢,浑然天成,丰约中度。”就其现存的17首诗来看,也大都表现出忧时忧国的品格,即使是消闲之诗,行间也时时可闻金戈铁马之声。如五言绝句《盘豆铺南李翁园》:“李翁卧亭午,春深掩柴扉。忽闻风雨响,疑是勤王兵。” |
宗子相集 | 宗臣 | 十五卷。明宗臣撰。宗臣,字子相,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九年 (1550年)进士,历刑部主事、吏部文选司、福建参政。官至提学副使。著有《宗子相集》。宗臣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后七子”之一。其诗跌宕俊逸,颇能取法青莲,而意境未深,间伤浅俗。其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日官场丑态有所揭露,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集初刻于嘉靖三十九年 (1560年),由门人林聘中、黄中等人校刊。凡八卷。其中,诗四卷,文四卷。前有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樊献科序。是为闽本。是集乃万历年间,由林聘中、黄中等人重新编辑、校刻,凡十五卷,篇目有所增益。此本前有欧大任撰《宗子相传》,王世贞撰《子相墓志》和《宗子相祠碑》及王世懋、张养性等人祭文。《宗子相集》尚有十二卷本,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书林郑氏云竹斋、万历四十年(1612年)范济宇均按十二卷本翻刻。此外,《宗子相集》还有明天华阁刊刻的二十五卷本存世。 |
续轩渠集 | 洪希文 | 元代诗文别集。10卷。洪希文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苏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清洪氏揖石山房刻本(附洪焱祖《古庭摘稿》1卷)等版本。卷首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蔡宗兖序,洪希文自序。据洪希文自序,本集原有各体诗及词500余首,始作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是时他正馆于游洋方氏家中,由方氏之子结集抄录。据蔡宗兖序,蔡宗兖曾在原本基础上删去135首诗,只刊行了435首,并编为10卷。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5—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六七言绝句,卷8为七言绝句,卷9为词,卷10为杂著。洪希文之父洪岩虎著有《轩渠集》,所以洪希文把自己的集子题作《续轩渠集》。《轩渠集》早已蠹烂不存,仅在《续轩渠集》卷末附收洪岩虎诗3首,并收有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聱翁《再题轩渠集后》,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阿鲁威《轩渠集序》两文。 |
徐孝穆集笺注 | 徐陵 | 六卷。南朝陈徐陵 (507—583)撰。清吴兆宜 (约1672前后在世)笺注。徐陵字孝穆,东海郯 (今山东郯城)人,徐摛子。八岁能文,十三岁通老庄,其诗文与庾信齐名,号 “徐庾体”。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据《陈书·徐陵传》:“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指广泛流传于南、北朝),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新旧 《唐书》著录有《徐陵集》三十卷,但唐代已散佚不存。北宋《崇文总目》著录《徐陵文集》二卷。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徐孝穆集》一卷,并注:“本传称其文丧乱散失,存者三十卷,今唯诗五十余篇。”《宋史·艺文志》著录《徐陵诗》一卷。此本系后人据《艺文类聚》、《文苑英华》等书所辑,有明人屠隆评点本 《徐孝穆集》十卷 (与 《庾子山集》十六卷合刊),共赋、诗一卷,文九卷。又有明人张溥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徐仆射集》二卷,卷一赋、招、策文、玺书、表、移文、檄,卷二启、书、序、碑、颂、铭、哀策文、墓志、文、乐府、诗。清人吴兆宜笺注本即用屠隆本为底本,卷次略加合并。吴兆宜曾注《玉台新咏》、《才调集》,又注 《徐孝穆集》等。唯有徐、庚二集刊版行世,其余仅抄本流传。徐集六卷中吴兆宜只完成了前五卷,后徐文炳续笺第六卷,名曰《备考》,附载吴注本六卷之末。吴注是徐集迄今惟一的注本,虽捃拾字句,不甚考订史传。然笺释词藻、亦颇足备稽考,故至今与所笺庚集并传。有《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 (据吴注原刻本校刊)。 |
学古绪言 | 娄坚 | 诗文集。 明人娄坚撰。二十五卷。娄坚字子柔,嘉定(今属上海)人,一说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隆庆、万历间贡生。少从归有光游。工书法。与唐时升、程嘉燧、李流芳号“嘉定四先生”。诗颇清新。是集近二十万字。其文颇得有光之传,而能融会师说,以成一家之言。《四库总目提要》称:“其文沿溯八家而不剿袭其面貌。和平安雅,能以真朴胜人。”王士祯亦极赞其文,尝称其《长庆集序》,“以为真古文。”有《四库全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