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运甓漫稿 | 李昌祺 | 明代诗词别集。李昌祺(名祯,以字行)著。7卷。初刻于正统年间。原题“河南左布政使庐陵李祯著,江西吉安府知府江浦张瑄校,江西吉安府儒学教授郑纲编”。集前有正统元年(1436)陈循序,正统三年李时勉序。其集皆古近体诗及诗余。今存有此刻本。另外,还有《四库全书》本。其诗受到大多数诗论家推崇,陈循序称其“本之以理,充之以气,故(其诗)雅淡清丽,宏伟新奇,无不该备,不必远较于古,就今而论,千百之中不过数辈。”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亦谓其诗“务谢朝华,力启夕秀,取材结体,颇与段柯古相似”。《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其诗“一变绮靡纤巧之习,而以流丽出之,故别饶鲜润,迥异庸芜。”陈田《明诗纪事》同样指出:其诗“色新意古,诸体并工,在永乐诗家中,独标一格。当时选二十八士进学文渊阁,有才如此,不与其列。操鉴衡者,能辞其咎乎。”也有少数诗论家略有异议,如郑瑗《井观琐言》认为其诗“浮艳太逞,不类庄人雅士所为”。看法不免迂腐。今观其集,确有不少清丽华赡之作,丽而不腻、不俗。在当时诗坛可算是一位佼佼者。 |
在轩集 | 黄公绍 | 宋代诗文别集。黄公绍著。1卷。黄公绍入元不仕,曾取胡安国“心要在腔子里”之语,名所居曰“在轩”,因以名集。然此集所载,仅文39篇,词28首。其文多为寺庙所作榜文。《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当由文集散佚,零散篇什,为释子所收,故此集已不能反映黄公绍作品全貌。然黄公绍别无全集。曾作《古今韵会》,有名于世,亦不传。其诗无传。清人厉鹗《宋诗纪事》录其《西湖棹歌》10首,即出自此集,作为诗余,原题作《端午竞渡棹歌》。其词多短倜,写节令风物,语言清新,有民歌风味,《全宋词》略有增补,共收其词30首。有《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又曾编入《元诗选》二集(只收入《端午竞渡棹歌》10首)。 |
则堂集 | 家铉翁 | 诗文别集。全名《则堂先生文集》,又名《则堂文集》、《瀛洲集》。六卷。宋家铉翁撰。元吴师道《吴正传先生文集》卷一七有《家则堂诗卷后题》,未云见其集。其集之刊行时间或较晚。其集,《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谓一部六册,完全。《箓竹堂书目》卷三著录,谓六册。《国史经籍志》卷五著录,谓十六卷,明《内阁藏书目录》卷三同。《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著录,谓十八卷。知其集明末清初犹存。清修《四库全书》时,其集不见,乃自《永乐大典》辑出,编为六卷:卷一至卷四收制、记、序、说、书后、跋、箴、赞、偈、疏、祭文等各体文共八十四篇;卷五至卷六收四言诗二首、五古六首、七古三十三首、五绝一首、七绝四十六首、七律九首、词三首、骚体二首。有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1848)东武刘氏嘉荫堂抄本、清知白斋抄本(缺第五、第六卷)、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彊村丛书》有《则堂诗馀》一卷。 |
湛然居士集 | 耶律楚材 | 元代诗文别集。14卷。耶律楚材撰。《四库全书》曾据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清人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录有《湛然居士集》35卷,但这种35卷本今未见。现存《湛然居士集》都是14卷本。本集卷首有元太宗六年(1234)行秀(万松老人)序,元太宗五年王邻序,太宗五年孟攀鳞序。集中诗文没有按体裁类编,主要收入的是诗,卷8、卷13、卷14中杂有少量的文章。卷末有元太宗五年李微后序。据各序,可知《湛然居士集》最初编成于元太宗窝阔台五年,共收入诗文500余篇,编为9卷,是由当时的中书省都事宗仲亨辑录的,此9卷就是14卷本中的前9卷。后5卷是此后补入的,所收的诗文是写于公元1233—1236年之间。写于太宗八年(1236)以后的作品今已不存。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了谢方点校的《湛然居士集》,这个点校本据《四部丛刊》影印本为底本,以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渐西村舍刊本参校,并附有王国维所撰《耶律楚材年谱》等传记资料,是目前比较完备的本子。 |
湛渊集 | 白珽 | 诗文别集。一卷。元白珽著。白珽诗与仇远齐名,人称“仇、白”,戴表元称他为“穷书生”,月泉吟社第十八名唐楚友即白珽寓名。成化《杭州府志》载《湛渊集》八卷,《文渊阁书目》尚著录,后佚。此一卷本为清高宗乾隆(1736—1795)时杭州沈崧町所辑,凡赋二篇、诗六十三首、文六篇,冠以戴表元序,附以宋濂所作墓志。因系散佚之后重辑,大略只存什一。其中又不免间杂伪作,如《杭州府志》所载《三月八日过西马塍》一首,中四句全与月泉吟社诗同,而诗中又以“塍”字与“晴”、“声”、“名”字同押,这显然据明《洪武正韵》,当非白珽所作。集中《游后湖赋》又载方回《桐江续集》中。此集有《四库全书》本,《武林往哲遗著》本,《知不足斋丛书本》作三卷。八千卷楼有抄本,题作《湛渊遗稿》三卷、补遗一卷。 |
云溪居士集 | 华镇 | 三十卷。宋华镇(约1094年前后在世)撰。华镇,字安仁,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元丰二年(1079),进士及第,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其学术大抵以王安石为宗,且与蔡京、章惇等赠答往来,但其介然自重,其人品尚可取。楼觿在集序中称其诗文“精深典赡,遒丽逸发”。其诗文确实才气丰蔚,词条畅达,虽不足与欧、曾、黄、苏比短长,而在元丰、元祐之际,也可自成一家。其平生著作颇丰,原集本有一百多卷,大多佚失。仅存《云溪居士集》三十卷,卷一为赋,卷二至卷十三为古今体诗,卷十四至卷二十七为论、书、启、札子、表、策问,卷二十八为记,卷二十九为铭、序、引、题后、墓志、说、传,卷三十为祭文。是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 |
湛园集 | 姜宸英 | 文集。清姜宸英(1628—1699)撰。八卷。宸英字西溟,号湛园,慈溪(今属浙江)人。康熙进士,曾官翰林院编修,又为《明史》纂修官,分纂《刑法志》。后因科场案牵连, 死于狱中。著有《西溟文抄》、《苇间诗集》、 《湛园未定稿》等。此集初自编未定稿,黄叔琳删定,十万余字。分序,记、书,论,传、墓志,墓表,题辞,说、题跋等七大类,收《江防总论》、《海防总论》、《白鹿洞讲堂图记》诸文凡三百余篇。其文宏肆雅健,有雄迈之气,宗杜甫而参之于苏轼,有北宋人风格。其诗格调高昂,颇有寄托。作者积渐勤学,所为文字不苟随人高下,近世作者未有能过之者,与朱彝尊、严绳孙, 号江南三布衣。有 《四库全书》本,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民国十九年(1930)刊全集三十三卷本。 |
龙湖文集 | 张治 | 十五卷。明张治撰。张治,字文邦,湖南茶陵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第一。累官南京吏部尚书。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太子太保。卒谥文隐,改谥文毅,又改谥文肃。其人明史无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曾摘其《夜过洞庭》诗云,“晓发吴阊门,夕渡广陵沚。日暮江帆迟,洞庭三百里。微风淡无波,明月照天水,隐隐见君山,钟声翠微里。”君山本属楚地,而非吴地,此是张治诗误。该集有文十卷,诗五卷,乃丰城雷礼与治婿彭宜所编刊。版久漫漶。雍正丙午(1726),宜之从曾孙思眷得旧刻校正,属其子维新重刊于浙江。《四库全书》存目即据雍正刻本著录。此刻本今存。其近体诗较优,但新意不多,其他诗体无甚特色。其文也较平淡。四库编者认为:“其诗文则未能自为一家。”该集四库已存目。 |
张氏拙轩集 | 张侃 | 宋代诗文别集。6卷。张侃著。由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以诗歌创作为主。《四库全书总目》谓其“志趣萧散,浮沉末僚,所与游者,如赵师秀、周文璞辈,皆吟诗自适、恬静不争之士。所作格律,亦多清隽园转,时有闲淡之致”。其诗实具“四灵”之风。如《游石笋》:“偶成石笋游,山色浸云表。两轮天地阔,一览江湖小。渴饮金沙泉,饥餐翠松苗。邺公何许人,遥想好风标。”虽有豪言渗杂其间,终嫌气格不足。四灵派诗,往往如此。 |
张燕公集 | 张说 | 二十五卷。唐张说撰。张说字连济,又一字说之,号燕许大手笔,原籍河东(山西永济),后迁居洛阳。文学家、学者,官至唐大臣。张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三十年。于唐玄宗朝倡导开馆置学士,广引知名之士以辅佑王化。建议招募壮士以充宿卫。著有 《张燕公集》。其为文精壮,尤长于碑志。朝廷凡有大作,多出自张说、苏颋之手。孙逖在为其所作挽词中称许“海内文章伯,朝端礼乐英。”其诗法精妙,风格朴实遒劲。《张燕公集》又名 《张说之集》为唐代诗文别集。第一卷诗赋、二至十卷为诗,十一卷之后为文,集后附孙毓修补造。《四库全书总目》说:“《唐书·艺文志》载其集三十卷,今所传本止二十五卷。然自宋以后,诸家著录并同,则其五卷之佚久矣。”1930年发现的影宋蜀刻本三十卷《张说之集》是现存最早的宋刻本。 |
张忠敏公遗集 | 张国维 | 诗文集。明张国维撰。十卷,首一卷,附六卷。国维字九一,号玉笥,东阳(今属浙江)人。天启进士。崇祯间累擢右佥都御史,鲁王监国,进少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上,寻还守东阳,以势不可支,赴水死。卒谥忠敏。有《吴中水利书》。此集清咸丰七年(1857)成书。约十八万字。首卷为林鹗序及明史稿本传等。后附年谱。收诗文百余篇。附录有陈子龙、夏完淳等撰《幸存录纪事》等与作者有关诗文百余篇,为研究作者之有用史料。国维为明末著名清官贤臣,其诗文字不甚修饰却自然动人。治河有功,所记皆其经历,并非纸上谈兵,为能诗能文的实干水利专家。有清咸丰本,光绪五年(1879)本。 |
张庄僖文集 | 张永明 | 文集。 明张永明(1499—1566)撰。五卷。永明字钟诚。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擢南京刑科给事中。连劾张瓒、严嵩等。官至左都御史。永明素清谨,以整饬纲纪为己任。卒谥庄僖。是集约六万四千字。含疏四卷,家训、语录、志铭、杂著一卷。其文多涉时政大事,如《劾严嵩交通郭勋》等,以平实朴实,不尚雕琢见长。有《四库全书》本。 |
长兴集 | 沈括 | 十九卷。宋沈括(1031—1095)撰。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仁宗嘉祐进士。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神宗初,提举司天监,改制浑仪、景表,编《奉元历》。参与王安石变法,曾察访两浙,推行青苗、农田水利等法。熙宁九年(1076)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元丰三年,任鄜延路(今陕西延安)经略安抚使。五年,因给事中徐禧失陷永乐,连累被贬。晚年居润州,病卒于梦溪园。沈括博文强记,将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于天文、算数、音律、医卜之术、方志皆有发明考证,洞悉源流。而当时不甚以文章著名。但其学有根底,所作亦宏赡淹雅,具有典则。其四六表启,尤凝重不佻,有古文人之遗范。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括集四十一卷,惜流传既久,篇帙脱佚。此书卷一至卷十二,卷三十一,卷三十三至卷四十一皆缺佚,故仅存十九卷。其著作除《长兴集》十九卷外,尚有 《梦溪笔谈》三十卷、《良方》并传于世。此集有 《 《四库全书》本,《沈氏三先生文集》和 《四部丛刊》诸本。 |
张文贞集 | 张玉书 | 十二卷。清张玉书撰。张玉书字素贞。江苏丹徒人。清初古文家。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著有《张文贞集》。此集前有储大文序,不分卷帙,亦无目录。其善写格纸版心皆有松荫堂字。盖其家藏钞本编辑未成。首为赋二篇,次为颂三篇,表三篇,笺六篇,疏二十篇,议一篇,书一篇,考一篇,说一篇,序二十八篇,跋一篇,记九篇,纪事十篇,传一篇,赞二篇,策问十二篇,纪功碑二篇,墓碑六篇,神道碑四篇,墓志铭三十二篇。大抵皆雍容典雅。其所纪亦足与史传相参。纪顺治间乐章及钱粮户口三篇,皆足资掌故。其他如《赐游玉泉山记》、《赐游化育沟后苑记》、《赐游喀喇河后苑记》、《赐游热河后苑记》,皆足具史料价值。其余碑志,亦多清初将相事迹,可备考核。惟募疏、祭文之属,收载太滥。恐其后人遇稿即录,未加选择,转为全集之累。故悉删除,而惟其录其赋、颂以下诸篇,分为十二卷。此集有乾隆五十七年(1792)松阴堂刊本、光绪二十七年 (1901) 活字印本。 |
柘轩集 | 凌云翰 | 元末明初诗文别集。凌云翰(宇彦 )著。据瞿佑《归田诗话》载,凌云翰因“坐贡举乏人,谪南荒以卒”。故所作诗文杂著,藏稿于家。至永乐中,其孙始编为4卷。现有多种清抄本传世,另附词1卷。收入《四库全书》者即以清抄本为底本。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云翰学于陈众仲(旅),故其诗华而不靡,驰骋而不离乎轨。此说有误。案,其集有宣德年间的王羽序云:“柘轩泛扫程门”,其师事对象为程以文,而非陈旅。但推重其诗,尚有识见。凌云翰在明初诗坛上的确卓然成家。四库馆臣也很同意朱彝尊对凌诗之评价:“至谓其五言如《陪祭作》、七言如《鬼猎图》,才情奔放,不可羁靮,直可搴郁离(刘基)之旗,麾青邱(高启)之垒,则评品颇当,于云翰非溢量也。” |
贞白遗稿 | 程通 | 十卷。附《显忠录》二卷。明程通撰。程通,字彦亨,斋名贞白。安徽绩溪人。生卒年未详。洪武十八年(1385)贡入太学。二十三年(1390)举应天(今江苏南京)乡试。时方遣诸王将兵,因以封建、策贡士于廷。程通所对称旨,擢第一。授辽府纪善,进左长史。朱棣继位,程通上书数千言,论战守大计。永乐初,锦衣卫都督纪纲发其事,诏械程通诣京师,与二子俱论死。事迹具《明史》本传。所著述凡百余卷,悉毁于官。后十年,其弟赴荆州,辽王以所图程通像及遗稿授之。嘉靖中,党禁渐弛,其从孙长等乃搜访佚篇,裒为六卷。附以辽王并同时诸人赠言及行状、小传等篇,别为四卷。天启中,其裔孙枢及子应阶又集前后建祠请谥之文,为显忠录二卷,附缀于末。即此本。初,程通以祖平久戍陈情乞赐还乡,人称其孝。及建文中,遭逢国难,上防御封事,而卒以是死,人称其忠。今陈情之表具在,而封事独有题无文。盖嘉靖中刻集时,犹有所讳而不敢存。封建二策,乃其受知于太祖,持议颇正。其他诗文,亦俱醇朴有法。虽所存无多,而大节凛然,有不仅以词章论者,固宜与方练诸集并传不朽。本书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
贞素斋集 | 舒頔 | 元代诗文别集。8卷,附录2卷。舒頔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数种清抄善本,又有1种清抄本,仅残存10卷,现藏安徽省图书馆。8卷本《贞素斋集》卷首有明洪武四年(1371)舒頔自序,《贞素斋自传》。在自序中,舒頔说:“虽居离乱中,艰难险阻千情万状,独于诗未尝忘情。”自传中进一步说自己“喜为文章,人求记述,则欣然命笔,未尝以事辞”,“又喜咏歌,或古风长律,取意而足,不蹈袭,不求奇,务在理胜”。足见舒頔对于写作是十分认真的。卷1为记,卷2为序,卷3为辨、碑、跋、文,卷4为传、赋、说、墓志铭等文体,卷5-6为古体诗,卷7为五七言近体(包括1首六言绝句),卷8为七言长律、词。附录卷1为《贞素斋铭》,《贞素斋记》等资料及明洪武十二年张梓撰《舒公行状》。附录卷2为舒远的《北庄遗稿》(卷首有8世孙舒孔昭写的题识)及舒逊的《可庵搜枯集》。舒頔在《贞素斋自传》中说:“三为教官,遭时抢攘,遂退处教授私塾,所居曰贞素斋。”因此,舒頔把文集题为《贞素斋集》。本集为舒頔后裔舒旭、舒孔昭辑刊于明嘉靖年间,由当时的绩溪知县赵春出资刻印。舒頔的诗以七言古体最为擅场,他的文章比较讲究法度,但成就不如诗。 |
郧溪集 | 郑獬 | 诗文别集。北宋郑獬(1022—1072)撰。二十八卷。獬字毅夫,安陆(今湖北云梦)人。皇祐进士。知制诰,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王安石恶之,以侍读学士出知杭州,徙青州。有集原五十卷,淳熙十三年(1186)秦焴尝序而刊之。久佚。此本乃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内裒辑编次,又以《宋文鉴》、《两宋名贤小集》所载分类补入。含制七卷,诏二卷,口宣一卷,表状等三卷,书、记、解等五卷,祝文一卷,墓志铭三卷,诗六卷。其文章宗旨源出韩愈,内容多涉时政。史称其文章豪伟峭整,议论剀切,精练民事。有《四库全书》本。另有《两宋名贤小集》本,收有《幻云居诗稿》一卷。载其诗二十五首,多即景抒怀之作。 |
筠溪集 | 李弥逊 | 宋代诗文别集。24卷。李迩逊撰。卷1至卷3为奏议,卷4、卷5为外制,卷6为表、状,卷7为书、启,卷8至卷10为议古,卷11至卷20为诗,卷21为杂著、题跋,卷22为铭、赞、序、记,卷23为祭文,卷24为墓志铭、塔铭。卷首载楼钥序,卷末附乐府1卷,另附《筠溪李公家传》及作者之孙李珏跋各1篇。李珏跋称:“大父捐馆之日,先君尚幼,遗墨散失,旋传录于亲友家,所辑文稿仅有二十四卷,其间脱误居多。”楼钥序称李迩逊归隐西山16年,“不复有仕宦意,哦诗自娱,笔力愈伟”。朱熹对其《宿观妙堂诗》也甚为倾倒。李珏跋则盛赞其文章:“烟林云峤,幅巾杖屦,趣深理到,追轶风骚,意寄高远,经渊史薮,据古鉴今,乱阶治迹,贯穿敷陈。”本集除收入《四库全书》,还影印编进《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其上海图书馆所藏明抄本又题作《竹溪先生文集》(简称《竹溪集》),内容与《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相同。 |
雪楼集 | 程钜夫 | 元代诗文别集。30卷。程钜夫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元至正六年(1346)欧阳玄序,明洪武年间彭从吉序,至正十四年李好文序,《元史》本传,程世京(程钜夫诸孙)撰《雪楼年谱》。据诸序,可知今存30卷本《雪楼集》的编刊过程是:程钜夫去世后,由其子程大本辑录诗文,编为45卷文集,请揭傒斯校正,并缮写收藏于家。至正四年,由程世京执至京师,请欧阳玄、李好文写了序。至正十八年由海路携《雪楼集》南抵于福建,并由程世京、揭汯重编为30卷。至元二十三年刻于建阳,仅成前10卷,书肆就毁于战火。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全帙始获刊行。今存《雪楼集》30卷就源于洪武刊本。卷1—9均为《玉堂类稿》,所收主要为应制之作及朝廷典册,卷10为《奏议存稿》,卷11—13为记,卷14—15为序、引,卷16—22为碑铭,卷23为铭、箴、赞、说等,卷24为题跋,卷25为题跋、杂著,第26—30为诗,诗未按体裁类编,卷30最后是词。卷30附有1则识语,说明刊刻过程,并提到奉礼部勘合,取《雪楼集》“以补书府之阙”。卷末为附录,收有揭傒斯撰《程公行状》、危素撰《程公神道碑铭》、吴澂撰《晋锡堂记》、欧阳玄等人撰《程公小像赞》等一组有关资料。程钜夫的文章比较拘谨,那是因为受到题材及作者身份的限制,他的诗则不同,磊落俊伟,气格较高。以诗而论,近体诗比较浅显,但古诗多遒警之句,相当有特色。如《和陶诗》韵味的古雅,《奉饯学舟老先生之武陵》意境的沉着真挚,都能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程钜夫历仕诸朝,是元代的元老重臣之一,朝廷典册多出于其手。《雪楼集》是元代主要的诗文集之一,历来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 |
整庵存稿 | 罗钦顺 | 二十卷。明罗钦顺(1465—1547)撰。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江苏泰和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乞归养,刘瑾怒而夺职为民,刘瑾被诛后复起,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学者称整庵先生,谥文庄。著有 《整庵存稿》。是集共二十卷,为罗钦顺自定。罗钦顺之学以穷理格物为宗,力攻王守仁的良知之学。对于词章之事,罗钦顺并不感兴趣,谈艺家也很少论及他的诗作。其弟罗钦蔼作《仪训录》指出:“钦顺于应酬文字辞谢居多,下笔稿成,未尝自是。旧稿盈笥,晚年手自芟存,余悉焚去。谓二子曰,此等文字世间不少,慎勿出以示人,姑留自观可也。”其志趣由此可见。其文虽意境稍涉平衍,却典雅醇正,诗亦可观之。 |
知非堂稿 | 何中 | 元代诗文别集。何中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将《知非堂稿》6卷编入别集类,但这6卷全是诗。6卷本《知非堂稿》卷首有元至顺二年(1331)吴澂序,元延祐七年(1320)何中自序。自序中提到除《知非堂稿》之外,尚有《知非堂外稿》16卷。6卷本《知非堂稿》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及排律,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七言律诗及排律,卷6为七言绝句,但《四库全书总目》已指出:顾嗣立《元诗选》所选载《知非堂稿》为17卷,王士禛《居易录》中提到的《知非堂稿》为16卷,卷数均与6卷本不一致,或许是由于后人传写时曾合并其卷数。然而16卷、17卷的《知非堂稿》都未流传到今天,已难于判断它们与6卷本的关系。今存何中文集,尚有清道光、咸丰年间刊行的《何太虚文集》10卷,其中1—6卷全同于6卷本《知非堂稿》,另收有《知非堂外稿》4卷。此外还有11卷本《知非堂稿》行于世,今仅见有清抄本,卷首有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德民序、延祐七年何中自序、元统二年(1334)揭傒斯序。其中1—6卷也是诗,7—11卷是文。据以上情况可知6卷本《知非堂稿》是不全的本子。 |
震泽集 | 王鏊 | 明代诗文别集。王鏊(字济之)著。初刻于嘉靖间,署名《震泽先生集》,凡36卷。前有嘉靖十五年(1536)霍韬序。《四库全书》即以此为底本著录。万历年间,王氏三槐堂重新刻印,署名《王文恪公集》,并附《鹃音》1卷,《白社诗草》1卷。集前朱国桢序云:“《震泽先生集》年深漫漶,而先生之曾孙闻溪公(王禹声)清风伟节,异世同符,亦著有《鹃音》、《白社》二稿,存笥未刊。玄孙文学永熙、及经辈,合梓于家塾。”《广理学备考》收有《王守溪集》,为王集的选本。四库馆臣评其文说:“鏊以制义名一代,虽乡塾童稚,才能诵读八比,即无不知有王守溪者。然其古文亦湛深经术,典雅遒洁,有唐、宋遗风。盖有明盛时,虽为时文者亦必研索六籍,泛览百氏,以培其根柢,而穷其波澜。鏊困顿名场,老乃得遇,其泽于古者已深,故时文工而古文亦工也。”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评其诗文说:“文以修洁为工,规摹韩、王,颇有矩法。诗不专法唐人,在北宋梅圣俞(尧臣)、南宋范至能(成大)之间。”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其诗文的特点。 |
忠愍集 | 李若水 | 宋代诗文别集。李若水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为《李忠愍集》12卷,其“后二卷为附录”。《宋史·艺文志》作《李若水集》10卷,盖略其附录仅称其文。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卷5尚载《李若水集》12卷。后其书不传,惟《永乐大典》存其诗文。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中辑出其作品,编为3卷。卷1有札子5首、表7首、启5首、书4首、序1首、说3首、铭1首;卷2为古体诗58首;卷3为近体诗62首。后附录诰词及其子李淳跋。跋云“蜀中刊行其书时,秭归费守枢为先公作文集序”。今费序已佚。卷首有赵希齐庆元四年(1198)所作序。据《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称此书除自《永乐大典》辑出本,尚有影宋钞本。《直斋书录解题》称其“诗文虽不多,而诗有风度,文有气概。”《四库全书总目》亦称“其诗具有风度,而不失气格。其文亦光明磊落,肖似其人。” |
知稼翁集 | 黄公度 | 二卷。宋黄公度撰。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莆田 (今福建莆田)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坐贻书台官言时政,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过分水岭时,因题诗中有“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句,得罪秦桧,令通判肇庆府。桧死方召还,终考功员外郎。其诗文皆平易浅显,在南宋之初,未能凌驾诸家之上,但其词“气恬静而轩爽,无一丝腆涩龌龊之态。”著有 《汉书镌误》,已佚。《知稼翁集》二卷今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另有《莆阳知稼翁文集》十一卷《附录》一卷《校记》一卷见 《宋人集乙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