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于清端公政书 | 于成龙 | 清于成龙著,蔡方炳、诸匡鼎辑,八卷,康熙二十二年(1683)刊印,“清端”为著者卒后之谥号。本书辑著者于广西、四川、浙江、湖北、两江、安徽、直隶等地历任诸职时所作之禀谕、奏议、檄文、书信等各类政牍文书230余篇。全书依任职地分卷。卷一辑“罗城书”,内有条陈引盐利弊议等四篇;“合州书”,内有请复祀典详等五篇;“武昌书”,内有申徐道台请释无辜详、清理保甲谕等34篇及附录二篇。卷二、三、四辑“黄州书”,内有请禁健讼条议、晓谕止杀、禁止株连告谕、严戢衙蠹檄、简讼省刑檄等110篇;“八闽书”,内有上康亲王求罢䥷夫启等6篇。卷五辑“畿辅书”,内有请禁讦告以正名义疏、弭盗条约、严饬佐贰擅理词讼檄等44篇。卷六、七辑“两江书”,内有革秋审陋规檄、清理狱禁通行檄、弭盗安民条约等30篇。卷八辑“吟咏书”,为著者所作诗文。另附首集、外集、续集,内载于清端公传、御赐碑文等。全书所辑内容丰富,有关狱讼、法制者颇多。 |
夷白斋稿 | 陈基 | 元代诗文别集。35卷,外集1卷。陈基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善本主要是数种明清抄本,另有明弘治八年(1495)张习刻本,题为《夷白集》12卷,不全。“夷白斋”是陈基宅邸中书斋之名。本集为陈基的朋友戴良所编。卷1为赋、乐府、卷2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卷3—4为五言古诗,卷5为七言古诗,卷6为杂言古诗、五言律诗,卷7—10为七言律诗,卷11为长律、联句、五七言绝句、骚,卷12为颂、铭、箴、赞、杂著,卷13—22为序,卷23—31为记,卷32为题跋,卷33为碑、墓志铭、墓表,卷34为传,卷35为祭文。在目录之后,有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戴良序。序中说,《夷白斋稿》收陈基诗文454篇,“良既访之先生,尽得其稿而编次之”。《夷白斋稿外集》也署“金华戴良编”,未分卷,一般著录为1卷,也有个别版本析为2卷,收陈基诗文100余篇。本集未见元刊本传世,但戴良原编的旧貌仍存。 |
一山文集 | 李延兴 | 诗文集。元李继本撰。九卷。继本名延兴,以字行,东安(今属湖南)人。占籍北平。登至正丁酉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人明未仕。卒年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以后。是集为其子方曙、方眗与其孙伸相继编次而成。最终成书于明景泰间,由明人黎公颖校字正舛。集中收诗赋二百又七首,序、记、传、书、说等文八十六篇。诗多游历山水之作,多数以写景为主,兼书内心观感,很少道及元明之交战乱生活,内容较空泛。其文以序、记为主。有《四库全书》本与《湖北先正遗书》本。 |
张载集 | 张载 | 宋代诗文别集。张载著。中华书局编校,并于1978年出版。此书以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沈自彰凤翔府《张子全书》官刻本的清初翻刻本为底本,用郿县本、朱轼本、《正谊堂丛书》本及《张子抄释》等互校,同时以《古逸丛书》本《周易系辞精义》参校。其内容首先把朱熹注《西铭》归入《正蒙》并删去朱注,列为第1;其次据历代著录改称《易说》为《横渠易说》,列为第2;《经学理窟》列为第3;《张子语录》3卷及《后录》2卷列为第4,因该部分系以南宋吴坚刻《张子语录》为底本,故将此本所无的《张子抄释》之最后7条附在《语录》卷末;《全书》的《文集》部分连《杂诗》在内仅存10篇,编校者据南宋吕祖谦《宋文鉴》补入4篇,改称《文集佚存》,列为第5;最后附入旧有的《性理拾遗》、《近思录拾遗》。此外,书前有张岱年撰《关於张载的思想和著作》,书后附录有《行状》、史传及各本序文。到目前为止,在张载别集的诸本中,这是最完整的本子。 |
伊滨集 | 王沂 | 元代诗文别集。24卷。王沂撰。王沂文集久佚无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题名王沂《伊滨集》的诗文若干篇,重编为《伊滨集》24卷。卷1为赋、四言诗、五言古诗,卷2—3为五言古诗,卷4—5为七言古诗,卷6为五言律诗,卷7—8为七言律诗,卷9为七言律诗、五言排律,卷10为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五言绝句,卷11为七言绝句,卷12为七言绝句、词,卷13为诏、辞、设问、序,卷14—16为序,卷17为序、说,卷18—20为记,卷21为记、题跋,卷22为题跋、文、赞、铭、碑,卷23为碑、墓志,卷24为行状、哀辞、祭文。王沂历跻馆阁,屡掌文学之职,庙堂著作多出其手。他与文坛名流傅若金、许有壬、周伯琦、陈旅过从密切,他的诗文风格也与许有壬等人大致相近。在元末社会动乱中,他写过较深刻地反映现实的作品。从作品内容和实际看,王沂在元代文坛都有一席位置。由于《伊滨集》很早失传,致使王沂及其作品长期被忽视。 |
养吾斋集 | 刘将孙 | 三十二卷。元刘将孙撰。将孙字尚友。生卒年不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父刘辰翁的文名擅于宋末,将孙濡染家学,颇习父风。吴澄为作集序,谓其:“浩瀚演迤,自成为尚友之文,如苏询之有苏轼。曾以立序则谓渊源所自,淹贯古今。又说碑志诸文虽伤于繁富,字句亦间涉钩棘。序事婉曲,善言情款,具有其父所短,也未尝不具有其父所长。”原集本四十卷。已散佚。今存《四库全书》本(自《永乐大典》辑出)、清乾隆翰林院抄本(藏于北京图书馆)。 |
养蒙集 | 张伯淳 | 元代诗文别集。10卷。张伯淳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江总督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顺三年(1332)虞集序、泰定三年(1326)邓文原序、《谥文》、至正六年(1346)张采题识。据邓文原序,张伯淳“不喜以藻翰自名,殁后无成稿”,由他的儿子河东宣慰副使张采和长孙张炯访求遗逸,编次为10卷。卷1为册、诏、制、表,卷2为序,卷3为记,卷4为碑铭,卷5为铭、赞、箴、说、题跋、卷6为祭文、疏,卷7为古诗,卷8为绝句、五言律诗,卷9为七言律诗,卷10为词。张伯淳的文章颇受重视,邓文原在《养蒙集序》中说其为文“耻尚钩棘,而春容纡徐”。《四库全书总目》不赞成此说,指出张伯淳之文与此“不甚相似”,但认为“其文源出韩愈,多谨严峭健,得立言之体”;张伯淳的诗却被评作“鄙拙殊甚,古体尤劣”。他的集中有《题鲜于伯机所藏黄庭经》一诗,比较古健,但这首诗是赵孟頫所作,被误收入《养蒙集》中。顾嗣立、王士禛都曾对张伯淳诗提出过尖锐的批评。本集刊本久佚,靠辗转传抄流传到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底本残缺颇甚,虽经清人厉鹗校正,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
仰节堂集 | 曹于汴 | 诗文集。 明曹于汴撰。十四卷。于汴字自梁,安邑(今山西运城)人。万历进士。以推官征授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熹宗立迁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力扶善惩恶,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尝从高攀龙、冯从吾讲学。有《共发编》等。此为天启四、五年间(1624—1625)刊本。约十二万三千字。卷首有高攀龙、冯从吾序。于汴尝为东林党人冯从吾作《理学文鹄》序,亦从高(攀龙)、冯二人东林讲学。其诗文亦在理学、举业之间。倍受高、冯二人推崇。高序谓“其文足以定群嚣,明学术。诗足以畅天机,流性蕴”。冯序则称其“非沾沾以文章名家”。有天启刊本,康熙重刊本,《四库全书》本。 |
庾子山集 | 庾信 | 十六卷。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倪璠字鲁玉。浙江钱塘 (今杭州)人。康熙四十四 (1705)年举人。官内阁中书舍人。见闻博洽,好为骈体文,又长于史学。著有《神州古史考》、《方兴通志文》及《补辽金元三史艺文志》。此编以吴兆宜所笺《庾开府集》合众手以成。乃详考诸史,作年谱冠于集首。又旁采博收,重为注释。其中如《小园赋》前一段本属散文,而璠以为用古韵。未免失之穿凿。《汉书·艺文志》别“栩阳”赋五篇,自是人姓名。《而信哀江南赋》乃云栩阳亭有《离别之赋》。唐山夫人《安世房中歌》桂华二字,自属篇名。“冯冯翼翼,承天之则”二句,乃下章之首;而信《皇帝云门舞歌》乃云“清野桂冯冯”。皆显然舛误。璠依违其词,不加驳正,亦失之附会。然比核史传,实较吴本为详。集末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伯母东平郡夫人李氏墓志铭并考核年月,证以《文苑英华》,知为杨炯之文误入信集。辨证亦颇精审。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四部备要》本等。 |
杨忠愍集 | 杨继盛 | 三卷。《附录》一卷,明杨继盛(1516—1555) 撰。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属河北省)人。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进士。历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贬官。后复起为刑部员外郎改兵部武选司,劾权相严嵩十大罪状,下狱受酷刑,被杀。明穆宗即位后,追赠太常少卿,谥忠愍。著有 《杨忠愍集》。继盛以经济气节自负,不屑于文字,后人重其品行,掇拾其遗稿编为《杨忠愍集》凡三卷。最早为隆庆三年 (1509年)王世贞刻本,后明有蒋如苹刻本、孙克弘刻本、林士雅刻本;清则有康熙十二年 (1673年) 杨聪福刻本、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朱永辉刻本,康熙三十七年 (1698年) 章钰敬一斋刻本以及胡范刻本。这些刻本卷帙有两种;一种是正集三卷,附录一卷;一种是将附录也计入在内共四卷,其内容亦相同,均为奏疏一卷,杂文一卷,诗一卷,附录则是行状碑记。今观是集,其文如其人,以质朴见称,披肝沥胆,刚直不阿。其临刑之前所作《遗嘱》虽成于仓促之间,却洋洋数千言,质朴感人。其对诗词虽非所留意,却也时有清新之作。有清康熙年间刻本存世。 |
杨忠介集 | 杨爵 | 诗文集。明杨爵(1493—1549)撰。十三卷,附录五卷。爵字伯珍,号斛山,以学行名,富平(今属陕西)人。嘉靖进士。授行人,擢御史。以母老乞归。服阕起故官。时郭勋用事,岁频旱,帝日夕建斋醮,不理朝事,爵上疏极谏,帝震怒。下诏狱,前后历八年始还。卒谥忠介。有《周易辨录》。是集有十二万二千余字。正文含奏议、序碑记、传、书、家书、语录、祭文志铭杂著各一卷,诗六卷。附录五卷为后人所编。其奏议如《狱中谏书》据理直谏,词极剀切。《处困记》则感人肺腑。家书二十五则,谆谆以忠孝教其子孙,未有一言及私。其诗如《再进酒歌》,《征饮行》等,大抵能直抒胸臆,朴实平易,不事雕绘。有《四库全书》本。 |
扬子云集 | 扬雄 | 六卷。汉扬雄(前53—18)撰。扬雄,字子云,名扬雄或作扬雄。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其生平详见《方言》条。著有《琴清英》、《训纂篇》、《方言佚文》、《扬子法言》等。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藉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有扬雄集五卷。原本宋时已佚。宋人愈乃从《汉书》、《古文苑》等书中辑其文四十篇,编次为五卷。明万历间郑朴复加辑录,增益篇章,分为六卷。清代修纂《四库全书》即用此本。卷首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九月郑朴序。全书分为六卷,卷一为《法言》;卷二为《太玄经》;卷三为《方言》;卷四为《上书》,收《谏不受单于朝书》、《答刘歆书》、《答茂陵郭威》、《答谭桓》、《剧秦美新》,又收《解难》、《解嘲》;卷五为赋、颂,赋收《甘泉赋》、《长杨赋》、《羽猎赋》、《河东赋》、《蜀都赋》、《太玄赋》及《反骚》等;卷六为箴、诔、连珠,纪、记等,箴收十二州牧箴和十九官箴,诔只《元后诔》一篇,连珠亦仅一篇。纪、记有《蜀王本纪》、《蜀记》及《琴清英》等。阙文篇目附于书后,如《训纂》、《家谍》、《绣补灵节龙骨铭诗三章》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题为《扬侍郎集》(扬雄仕汉为黄门侍郎),不收《太玄》、《法言》、《方言》,而收其文五十八篇。扬雄是汉赋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作赋以司马相如为法式,故其《长杨》、《甘泉》等诸赋,在气度与格局上皆有追攀、模仿《上林》、《子虚》的倾向。长于模仿而缺乏创造,这正是扬雄赋即此书的缺点。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
燕石集 | 宋褧 | 元代诗文别集。15卷。宋褧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的善本主要有数种清抄本,如宋宾王校本、徐时栋校本、方兰荪校本等。本集的宋宾王校本卷首有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中书省牒文,至顺元年(1330)欧阳玄序,至正六年苏天爵序,至正六年许有壬序,吕思诚序,至正七年危素后序。署宋(宋褧之侄)编次,危素校正。卷1为古赋、四言诗,卷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杂诗、古乐府,卷5为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卷6—7为七言律诗,卷8—9为七言绝句,卷10为六言绝句、词,卷11为表、上梁文、祝文,卷12为记、序,卷13为杂著、祭文,卷14为碑志,卷15为行状、传、跋。卷末有1卷附录,收有有关宋褧生平的资料:谥议、墓志、祭文、挽诗等。附录之后是明洪武四年(1371)何之权跋,洪武十一年吕荧跋。宋褧的诗长于讽谕,力学卢仝、李贺。《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宋褧“词藻焕发,时患才多,句或不检,韵成牵缀”。然而总目又说:“如斯之类,大抵富赡之过,贪多务得,遂不能刮垢磨光。然武库之兵,利钝互陈,论其大体,足为一家,固不以字句累之矣。”宋褧的文不如诗,以洁净温润为长。 |
颜鲁公集 | 颜真卿 | 诗文别集。三十卷,其中诗一卷。唐颜真卿撰。按鲁公行状,其佐吉州时有《庐陵集》,刺杭州时有《临川集》,刺湖州时有《吴兴集》。但这些集子,历经五代战乱,全部亡逸。北宋时,吴兴沈侯采掇遗逸,辑编为十五卷,刘敞为之序。此为最早的辑本。后宋敏求广加采录,重编为十五卷,目次已非沈氏之旧。南宋宁宗嘉定(1208—1224)间,留元刚以其所得宋敏求残本十二卷,益以拾遗一卷,又撰《年谱》一卷,并附行状、碑传为一卷,仍合十五卷之数。以上诸本皆已不见。今所传通行本为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锡山安国据吴郡都穆重编十五卷本重梓的《颜鲁公文集》十五卷。《四库全书》所收即此本,《四部丛刊》亦据以影印。《四库全书》本又增安氏本未收的诗文作品增入《补遗》卷内。后来的不少版本即源自此本,如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刘思诚翻安氏本,万历二十四年颜胤祚重刻本等。其中颜胤祚本多脱漏舛误,尽失其旧。颜集遗佚颇多,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6)有《文忠集拾遗》四卷,专收其佚文。今搜集最备之本,当属清宣宗道光(1821—1850)间黄本骥刊《颜鲁公集》,总题三十卷,内多附有关鲁公的资料,道光二十五年(1845)黄氏三长物斋有刊本,后收入《三长物斋丛书》。此本包括《颜鲁公集》十二卷、《外集》八卷、《书评》十卷、《补遗》一卷。《四部备要》据以排印。 |
巽斋文集 | 欧阳守道 | 文别集。南宋欧阳守道撰。二十七卷。守道初名巽,字公叔,一字迂文,人称巽斋先生,吉州(今江西吉安)人。少孤力学,以德行为乡郡儒宗。淳祐进士, 授雩都主簿。以丁忧归,后累迁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说书。此集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约十五万余字。收文凡二百五十九篇。其文多阐释儒学,尤深究前代治化兴废存亡之因。 论辩何为慎独、中庸、忠恕等,持论咸有根柢。有《四库全书》本。 |
巽隐集 | 程本立 | 明代诗文别集。程本立(字原道,号巽隐)著。有嘉靖元年(1522)吴德翼刻本,题“赐进士嘉兴吴昂编辑,同郡庠生马淮校正”。前有云南布政使司左参议古闽后学林庭昂序。共4卷,卷1、2为诗,卷3、4为文,附录为状略。此刻本《四库全书》馆臣原未见,故说“岁久皆散佚”。其实,这刻本今仍存。万历元年(1573)濮阳棐得遗稿于其裔孙九泽,嘱训导李诗校刊,再次刻印,也是4卷。前面除林序、濮序外,还有弘治十八年(1525)李廷梧序。《四库全书》本即以此刻本为底本。程本立诗文颇受推重。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说:“建文诸臣,文莫过方希直(孝孺),诗莫过程原道。希直之文,取法昌黎,下亦不失为苏子瞻。原道之诗,刻意杜陵,下亦不失为陈简斋也。”《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本立文章典雅,诗亦深稳朴健,颇近唐音。不但节义为足重,即以词采而论,位置于明初作者之间,亦无愧色。”陈田《明诗纪事》评论说:“明初槜李诗人,首推清江(贝琼),次及巽隐。巽隐诗格浑气遒,七律尤对仗整齐,固当与嶙峋大节,并留天地。” |
雅堂文集 | 连横 | 近代文集。4卷。连横著。初版本未见。1964年12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重新编印。该集成稿于清末民初。共收文104篇。其中卷1收论说18篇、序跋31篇。卷2收传状12篇、墓志6篇、杂记17篇、哀祭7篇、书启7篇。卷3收笔记4篇。卷4收笔记2篇。其论说文几乎全是考证、诠释、论辩性的文章,学术性很强。序跋、传状、杂记文记叙生动,感情真挚,文学色彩甚为浓厚。笔记文大都记载台湾风土民情及历史掌故,颇具台湾地方文献价值。据其子连震东所藏《雅堂文集》抄本及其他若干手稿整理而成。有1987年台湾大通书局印行《台湾文献史料丛刊》本,收入第八辑。另《雅堂先生文集》、《雅堂先生余集》,有台湾文海出版社印行《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本。 |
雪山集 | 王质 | 诗文别集。南宋王质撰。十六卷。质有《雪山词》已著录。是集阮《序》称:听其论古,如读郦道元《水经注》,名山支川,贯串周匝,无有间断。其集原四十卷,久佚,清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掇拾排次,厘为十六卷,凡岁月可稽者,附考于题下。卷一至十一为文,有奏议、表、论、序、题跋、记、书、启、铭、传诸体凡一百一十篇;卷十二至十五为诗,有赋、雅四首,古体诗五言十一首;七言三十五首;律诗五言七十三首,七言七十二首;五言排律一首,五言绝句四首;卷十六为词,凡七十五首。另删除青词一体,文七篇,未收。质学博而才瞻,故奏札诸篇,详明剀切,语词精妙,论理高瞻。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武英殿聚珍版书》、《湖北先正遗书》本。另今人栾贵明据现存《永乐大典》辑得清四库馆臣漏弃者一十二条,见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
雪坡文集 | 姚勉 | 诗文别集。宋姚勉(号雪坡)著,从子姚龙起编。五十卷。封事笺表七卷,讲义二卷,赋一卷,诗十一卷,杂文二十八卷,词一卷。篇首有方逢辰、文及翁序。传世有清佚名影宋本《姚舍人集》,藏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曾以《永乐大典》校补,名《雪坡文集》。胡思敬《豫章丛书》本据四库本校刊,附《补遗》一卷,补诗一首,文四篇;《校勘记》一卷,《校勘续记》一卷,《校勘后记》一卷;正讹拾遗,较为可取,名《雪坡舍人集》。 |
雪窗集 | 孙梦观 | 宋文别集。2卷。孙梦观著。集后附录志赞诔文1卷。全书分奏议和故事两部分。“故事者,征引古书于前,而附列议论于后,更番进御,因事纳规。盖当时体制如是也。”(《四库全书总目》)如以“司马光谓众言纷纷乃朝廷好事,王安石谓公议为流俗”为题目,前引典籍,后加评论,否定了王安石的观点,认为君主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提出“愿陛下恢宽容之量,以开众正之路”。又如以“吕蒙正尝言都城外不数里饥寒死者甚众”为题,提出“西土创残,北难方炽,尤当念民命之莫保湖湘,念民瘼之良苦”的议论。其奏议亦能以激昂的情感,对种种政治弊端,提出批评和建议。 |
学易集 | 刘跂 | 诗文别集。北宋刘跂撰。八卷。跂字斯立,斋号学易,东光(今属河北)人。挚之子。元丰二年进士,曾知彭泽、管城、蕲水,政和末以朝奉郎卒。有集二十卷,原本世久不传,清人自《永乐大典》中辑缀成编,诗四卷,有赋一首;古诗五言四十六首, 七言十首;五言律诗四十五首,排律三首;七言律诗三十四首;绝句五言十八首,七言六十三首,凡二百二十首。 文四卷, 有表、策问、启、书、序、记、碑、赞、题跋、墓志铭、行状、祭文等八十七篇。其所作古文,简劲有法度,吕祖谦奉敕修《宋文鉴》,多取其文。诗则多作黄庭坚体。《遣怀》:“此身为客几东西,万物须于一马齐。山色不随春草绿,边声长伴夜鸟啼。宦海碌碌凭谁记,簿领纷纷为底迷。犹喜官轻无局事,不妨酣寝过晨鸡。”常怀忧怨, 语多悲愤。 吕本中《紫微诗话》推其隶事之工, 为北宋末一卓然作者。有《四库全书》、《畿辅丛书》、《清芬堂丛书》及《丛书集成初编》排印《武英殿聚珍版书》本。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四库辑本别集拾遗》中,有《学易集》拾遗五条。 |
羽庭集 | 刘仁本 | 元代诗文别集。6卷。刘仁本撰。刘仁本诗文集久已散佚,仅《永乐大典》各卷收入了刘仁本《亦玄集》、《羽庭诗集》之中的作品。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重辑出刘仁本诗文若干篇,编为6卷,统名为《羽庭诗集》。卷首有宋无逸序,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刘仁本自序。刘仁本自序应为《亦玄集》而作。另外,贡师泰、朱右等人都为《羽庭集》写过序,但未收入《四库全书》本《羽庭集》。卷1为四言诗、五七言古诗,卷2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3为七言律诗,卷4为七言律诗,五七言排律、五七言绝句,卷5为序,卷6为记、题跋、传。总的来说,刘仁本的诗比文成就大,而诗又以七言为工。他学问淹雅,所作清隽绝俗,不染尘氛。由于其集久佚,一直未受到应有的评价。他在四明时与廼贤、盛熙明唱和颇多,当时元朝国运已衰,他却能以风雅为尚,似乎决然不为时事耽忧。他的记、序诸篇所涉及的内容多有史传所不载,亦可以补史阙。 |
郁洲遗稿 | 梁储 | 十卷。明梁储撰。梁储字叔厚,号厚斋,晚号郁洲,广东顺德人,成化十四年(1478)中进士第一,授编修,正德时累擢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康。著有《郁洲遗稿》。此集为梁储之子梁子挹所编,初名《郁洲集》,香山黄佐序。后来,梁储之孙官任中书舍人,从内阁又录其奏疏,补入集中,编为十卷,故名为《郁洲遗稿》。梁储历事三朝,济世救国之心颇为感人。集中收录其许多奏疏,如武宗自封镇国公,则上疏力阻。许给秦王关中闲田为牧地,则草敕时为危言以动听,又力请回銮疏,均表达了梁储拳拳的爱国之心,虽然修辞不够华美,而义存规谏,也可以说是古之遗直。集中诗文廖廖无几,体格亦不甚高。 |
潏水集 | 李复 | 宋代诗文别集。李复撰。李复号“潏水先生”,因以名集。《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此书为40卷。钱端礼于乾道九年(1173)闰正月所作的《书〈潏水集〉后》谓“其孙龟年、龟朋出遗集四十卷”,钱端礼原欲刊行,但不久奉祠而归,竟未如愿。直到淳熙十年(1183)十月,其孙钱象祖才在上饶郡任所刊行其书。本集原本散佚无存,以至后世谈论宋文者,竟不知其名氏。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始由《永乐大典》中辑其佚作,重编为16卷。其前8卷辑入奏疏、表、启、书牍、记、赋、辞、序、跋、说、铭、墓志铭及杂著等各体文章;后8卷为诗。卷末附钱端礼、钱象祖跋语及徐衡仲题诗。钱象祖跋称“其文章尔雅,其议论醇正”,而徐衡仲题诗也说:“潏水先生道可宗,清诗华藻亦云工。欲知派别从何出,具载邦君大集中。”试观其集中,文如《华阴遇雨记》、《竹声赋》等,描写景物绘声绘色、穷形尽相,而且意境幽深。其诗多酬唱应和及记游之作,但如《过方山峄》等诗,绘景写情亦颇有新意。 |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 乾隆 | 30卷,清高宗弘历撰,蒋溥等奉敕编。该书为作者早期所作诗文之合集,初刊于乾隆二年(1737)。其写作成书过程是,先有文钞本。雍正八年,即庚戌年(1730)作者原序说:“余生九年始读书,十有四岁学属文,今年二十矣。其间朝夕从事者四书五经、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鉴》等书,讲论至再至三。顾质鲁识昧,日取先圣贤所言者以内治其身心,又从身心所得者措之于文,均之有未逮也。日课论一篇,间以诗歌杂文,虽不敢为奇辞诡论,以自外于经传儒先之要旨,然古人所云文以载道者,内返窃深惭恧。每自思念受皇父深恩,时聆训诲至谆且详,又为之择贤师傅以受业解惑,切磋琢磨,从容于藏修息游之中,得以厌饫诗书之味。而穷理之未至,克己之未力,性情涵养之未醇,中夜以思惕然而惧。用是择取庚戌九月以前七年所作者十之三四,略次其先后,序、论、书、记、杂文、诗、赋,分为十有四卷,置于案头便于改正。且孔子不云乎:言顾行,行顾言。《书》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常取余所言者以自检所行,倘有不能自省克,以至于言行不相顾,能知而不能行,余愧不滋甚乎哉!”此编并未刊刻出版,可称为庚戌文钞本。可知这是作者青少年时作品选集,亦可见当年作者律己甚严,写作一丝不苟并精益求精之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