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诸葛亮      

【题解】

公元228年,曹魏与东吴在石亭交战,结果曹魏大败。诸葛亮趁此机会向后主刘禅上表,请求北伐。因为此前诸葛亮已经上过一次表,所以这次上呈刘禅的表,后人称为《后出师表》。此文分析了蜀汉和魏国的敌我态势,然后提出了北伐的六大理由,表达了自己鞠躬尽瘁、誓死忠心汉室的决心。

【原文】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1],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2],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3],危于祁连[4],逼于黎阳[5],几败北山[6],殆死潼关[7],然后伪定一时尔。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8],四越巢湖不成[9]。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10]。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11],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12]。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13],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14],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15],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注释】

[1]良、平:指汉高祖刘邦手下著名谋士张良、陈平。

[2]刘繇(yóu):东汉末任扬州刺史。王朗:东汉末为会稽郡太守。

[3]乌巢:地名,今河南延津东南。

[4]祁连:指祁连山。

[5]黎阳:地名,在今河南浚县东。曹操曾在这里征伐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屡战不下。

[6]北山: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运米经过北山的时候,被赵云袭击,损失惨重。

[7]殆死潼关:曹操在潼关与马超交战,大败,被马超追赶,几乎丧命。

[8]昌霸:东海昌霸。建安五年,他背叛曹操,依附刘备,曹操屡攻不克。

[9]巢湖:曹操曾多次从巢湖进攻孙权,都无功而返。

[10]夏侯:曹魏大将夏侯渊。他留守汉中时,为刘备大将黄忠所杀。

[11]曲、屯: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12](cónɡ)、叟、青羌:都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13]败军于楚:指建安十三年,刘备兵败古楚地当阳长坂事。

[14]东连吴越:指建安十六年,刘备联合江东孙吴共击曹操事。

[15]秭(zǐ)归:地在今湖北。章武二年(222)刘备在这里被吴军击败。蹉(cuō)跌:失足跌倒。

【翻译】

先帝考虑到汉室和篡汉的奸贼不能同时存在,帝王的事业不能偏安于一州之地,所以临终时托付我讨伐奸贼,凭先帝的英明,揣度我的才干,原本就知道我率兵讨贼,是我的才能薄弱而敌人强大啊。但是不去征伐,帝王的事业也会毁灭,与其坐等灭亡,何不去讨伐他们呢?所以把这事托付给我而不再犹豫。我自受命的那天起,就每日睡眠不安,吃饭也没有味道,思虑着要北伐中原,应该先平定南方。所以五月率兵渡过泸水,深入草木不生的荒凉地带,两天只吃一顿饭。我并非不知自我爱惜,但思虑到王业不能偏安于蜀地,所以冒着艰难险阻来奉行先帝的遗愿,而议论朝政的人却说这并非上计。如今曹贼正在西方疲于奔命,又忙着应付东方的战事,兵法说打击敌人就要趁他疲劳的时候,而现在应该正是前去打击的时候。现在我把讨贼的事恭敬地陈述如下:

汉高帝的英明可与日月相比,周围的谋臣智略深远,但仍然是经历艰险、身受创伤、度过危难之后才得到平安。如今陛下不及高帝,身边的谋臣比不上张良、陈平,而想用长久与敌对峙的策略取得胜利,坐着不动就平定天下,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的第一点。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在那里空谈安危之道,言说计策谋略,动不动就引用圣人的话,大家肚子里满是疑问,众多的难题郁积在胸中,今年不作战,明年不出征,结果使孙策没有任何干扰地强大起来,吞并了江东土地,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二点。

曹操的智谋心计超越常人。他在用兵方面,能与古代的孙膑、吴起相提并论,然而还曾被困于南阳,遇险于乌巢,遭受危难于祁连,在黎阳受到逼迫,几乎战败于北山,差点丧命在潼关,然后才取得了暂时的安定。何况是像我这样才疏学浅,而想要不冒危难就能安定天下,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曾五次攻打昌霸而不能取胜,四次越过巢湖攻打孙吴而未能成功。任用李服,李服却图谋害他;委任夏侯渊,夏侯渊却落得个战败身亡。先帝经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尚且有这些失误,何况我才能低下,又怎能保证一定会胜利呢?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四点。

自从我来到汉中,已经一年了,其间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人,还有曲长、屯将七十余人,这些都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猛将;还丧失了、叟、青羌的散骑、武骑一千多人。这些都是几十年间从四方召集来的精锐,不是益州一州所能有的。如果再经过几年,就会减损三分之二了,到那时还拿什么来对付敌人呢?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五点。

如今人民穷困,士兵疲惫,而战事却不能停止。战事不能停止,那么坐着等待敌人的进攻和主动出击,在劳务和费用上其实是相等的。如果不趁早策划去攻打敌人,想用一州的地方跟贼人长久对峙,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六点。

最难预料的是战事。过去先帝在楚地战败,那时候,曹操高兴地拍手,说是天下已经平定了。可是后来先帝东面联合孙吴,西面攻取了巴蜀,举兵北伐,斩了夏侯渊的头,这是曹操没有预料到的;而当汉室大业的复兴眼看就要成功的时候,又有了孙吴的背弃盟约,关羽的战败身死,先帝在秭归的挫败,曹丕的篡汉称帝。一切事情就是这样,难以预料。我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功或是失败,顺利还是困难,就绝不是我的聪明所能够预见的了。

【解读】

如果说诸葛亮上《前出师表》是为了开导后主,借此消除他的后顾之忧,那么上《后出师表》则是为了力排众议以实现讨贼的目的,所以前后两篇表在语言风格上大不相同:《前出师表》语辞委婉,主要是以情取胜;《后出师表》则是对事理进行层层分析,并假意说有六个“未解”的疑惑来回击众人对北伐的非议。本文注重实效,所以文辞质朴无华,而文章处处料敌机先,深谋远虑,诸葛亮不愧为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文史知识】

诸葛亮开诚布公

成语“开诚布公”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文中评价诸葛亮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