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汉书》      

【题解】

这篇文章选自《汉书·高帝纪》。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为了广延人才,在高帝十一年颁布了求贤令。这篇文章语气委婉,它除了邀请人才辅助汉室外,还要求各地诸侯和官吏向中央举荐贤人。这篇文章体现了刘邦唯贤是举、求贤若渴的心情。

【原文】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1],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2]。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3],勿遣。

【注释】

[1]酂(zàn)侯:指萧何。

[2]署:题写。行:事迹。义:通“仪”,相貌。

[3]癃(lónɡ):身体衰弱,病情沉重。

【翻译】

听说行王道的没有能超过周文王的,做霸主的没有能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是依靠贤人的辅佐才成就了功业。如今谈起天下贤人的智慧和才能,难道只有古人才特有吗?应当忧虑的只在于做人君的不去和他们交往,贤士们又怎能被进用呢?现在我靠上天的佑助以及贤士大夫们的辅佐平定了天下,把天下统一成了一家。我想要使国家能得到长治久安,使宗庙的香火不断,世世代代都能得到奉祀。贤士们已和我一起平定了天下,却不跟我一起享受太平,能行吗?贤士大夫们有愿意跟从我治理天下的,我能使他们显贵。因此布告天下,使大家明白我的意思。这诏书由御史大夫周昌下传给相国,相国酂侯萧何将它下达给诸侯王,御史中丞将它下达给各郡的郡守。那些确实可称为具有才德的士人,地方官一定要亲自去劝说,并为他驾车,送到京师相国府,登记被举荐者的品行、容貌和年龄。地方上有贤才而郡守不荐举的,发现后就免除他的官职。年老有病的,不必遣送。

【解读】

本篇发挥了诏文简练明了的特点,结构短小精悍,虽然笔意委婉,但高帝的求贤之心一览无余。此外,本文的语言有迂回曲折的特点,这也增添了本文的跌宕之势,如末段中的“御史大夫昌下相国”一句,抑扬顿挫且往复回荡,增添了文章的雄浑之势。清代学者林云铭认为本文的境界“雄而细”,比《大风歌》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史知识】

汉高祖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刘邦爱惜人才,且善于用人。樊哙、灌婴、周勃等人是刘邦的同乡,又骁勇善战,刘邦就任用他们为将军,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杀敌无数,为汉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对张良、陈平、韩信等人的重用,充分体现了刘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特点。张良是刘邦的智囊,鸿门宴脱险、经营巴蜀、联合诸侯等策略,都出自张良之手,所以刘邦夸他“运筹策帷幄中”。陈平机智灵活,刘邦在荥阳和白登山被围时,多亏陈平献计才得以脱险;后来诸吕独揽朝政,陈平联合周勃消灭诸吕,保住了刘家的江山。韩信用兵如神,被称为“兵家之仙”,他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又平定魏、代、赵、燕、齐国,最后逼得项羽乌江自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