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阴门

景岳全书 【 明?张介宾】

阴器纵痿

凡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精气虚冷,或以七情劳倦,损伤生阳之气,多致此证。亦有湿热炽盛,以致宗筋弛纵,而为痿弱者。譬以暑热之极,则诸物绵萎。经云壮火食气,亦此谓也。然有火无火,脉证可别,但火衰者十居七八,而火盛者仅有之耳。

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盖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此宗筋为精血之孔道,而精血实宗筋之化源。若以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水谷气血之海,必有所亏,气血亏而阳道斯不振矣。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及女子不月者,即此之谓。

凡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经曰恐伤肾,即此谓也。故凡遇大惊卒恐,能令人遗失小便,即伤肾之验。又或于阳旺之时,忽有惊恐,则阳道立痿,亦其验也。

命门火衰,精气虚寒而阳痿者,宜右归丸、赞育丹、石刻安肾丸之类主之。若火不甚衰,而止因血气薄弱者,宜左归丸、斑龙丸、全鹿丸之类主之。

凡思虑惊恐,以致肾亏损而阳道痿者,必须培养心脾,使胃气渐充,则冲任始振,而元阳可复也,宜七福饮、归脾汤之类主之。然必大释怀抱,以舒神气,庶能奏效,否则徒资药力无益也。其有忧思恐惧太过者,每多损抑阳气,若不益火,终无生意,宜七福饮加桂、附、枸杞之类主之。

凡肝肾湿热,以致宗筋弛纵者,亦为阳痿。治宜清火以坚肾,然必有火证火脉,内外相符者,方是其证。宜滋阴八味丸,或丹溪大补阴丸、虎潜丸之类主之。如火之甚者,滋肾丸、大补丸之类皆可用。

疝论

疝气病者,凡小腹睾丸为肿为痛,止作无时者,皆是也。但疝证不一,如《内经》所谓狐疝者,以其出入不常也;有言(疒颓)疝者,以其顽肿不仁也;有冲疝者,以其自少腹上冲而痛也;有厥疝者,以结气在阴而气逆为疝也,有疝瘕者,以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也;有六经风疝者,如四时刺逆从论所言者是也;有小肠疝者,如邪气脏腑病形篇所言者是也。凡此七者,总皆疝之为义。然疝之为病,不独男子有之,而妇人亦有之。经曰: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又曰:厥阴所谓(疒颓)疝,妇人少腹肿也。至若冲疝瘕之属,亦皆男妇之所同病者。然惟睾丸之病独在男子,而他则均当详察也。观张子和曰:夫遗溺闭癃,阴痿脬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病也。若血涸不月,月罢腰膝上热,足躄,嗌干癃闭,少腹有块。或定或移,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病也。但女子不谓七疝而谓之瘕。若年少而得之,不计男子妇人,皆无子。此说诚非谬也。然今人但言男子之疝,而全不知妇人之疝,殊失之矣。

疝气所属,本非一经。如《内经》所云: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督脉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又曰: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又曰:三阳为病发寒热,其传为(疒颓)疝。又曰: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又曰: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又如心肝脾肺肾五疝之脉,各有所辨。此《素问》言诸经之疝也。又经筋等篇言足阳明之筋,病(疒贵)疝腹筋急;足太阴之筋,病阴器纽痛,下引脐,两胁痛;足厥阴之筋,病阴器不用等义,此《灵枢》言诸经之疝也。自张子和云:疝有七,前人论者甚多,其非《灵枢》、《素问》、《铜人》之言,予皆不取。乃引《灵枢》之论曰:足厥阴之筋,聚于阴器,故阳明与太阴之筋,皆会于阴器。惟厥阴主筋,故为疝者,必本之厥阴。此子和之意,以疝为筋病,而筋主于肝,故为疝必厥阴,似亦有理,而实则不然。观《内经》诸论之如前者,谓非《灵》、《素》之言,而子和皆可不取乎?且筋虽主于厥阴,然散见诸经,即为诸经之筋矣。若病在诸经,固可因筋而废经乎?矧如厥论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合也。又痿论曰: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此亦可以不取乎?然则小腹前阴之经,则厥阴、少阴、太阴、阳明、少阳、太阳,以至冲、任、督脉,皆有所涉。今考《铜人经》治疝之法,则诸经皆有俞穴。若谓止属厥阴,则诸经皆废矣。即子和亦历指诸经之穴,谓诸穴虽亦治疝,然终非受疝之地,此何说也?自后丹溪遂因子和之言,谓经有七疝,寒、水、筋、血、气、狐、(疒颓)也,专主肝经,与肾经绝无相干。再至戴原礼,又因丹溪之说,云疝本属厥阴之一经。余尝见俗说小肠、膀胱下部气者,皆妄言也。呜呼!此等议论,皆后学臆见,果堪信乎?果堪法乎?医失真传,类多如此。故非《灵》、《素》、《铜人》之言,余诚不敢取也。

疝气之病,有寒证亦有热证。然必因先受寒湿,或犯生冷,以致邪聚阴分,此其肇端之始,则未有不因寒湿而致然者。及其病郁既久,则郁而成热者有之。或以阳脏之人,火因邪聚,而湿热相资者,亦有之。故在《内经》言疝,则寒热皆有所论。如曰: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曰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疒颓)癃疝也;曰肝脾得之寒湿,与疝同法;曰太阳、太阴、阳明之胜复,皆有疝气,是皆言疝之寒也。又如曰脾风传肾,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曰足厥阴之筋,病阴器不用,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是皆言疝之热也。此《内经》之言寒言热,未尝偏废者如此。观丹溪曰:自《素问》而下,皆以为寒,盖寒主收引,经络得寒,则引而不行,所以作痛者。然亦有踢冰涉水,终身不病此者,无热在内故也。大抵此证始于湿热在经,郁而至久,又得寒气外束,不得疏散,所以作痛。若只作寒,恐末为备。此丹溪之论如此。故其治多从火,而倍用山栀、黄蘗之属。余则不能无言也。观《内经》之言疝者如前,原非只作寒论,第言寒者,较多于热,亦自疝家之正,理不可易也。矧疝以寒邪入经,所以为痛,及其久也方为郁热,使其始不受寒,何由致疝?此寒为本而热为标也。若谓始于湿热在经,又得邪气外束,所以作痛,则反以热为本而寒为标矣,岂其然乎?至若踢冰涉水,终身不病者,此虽有贵贱之分,久暂之异,然必以阳气内实,而寒不能犯者有之。若谓无热在内,故寒自不入,又岂其然乎?此致病之因,有不得不辨也。是以《内经》之论,凡至切至当者,胡可弗遵?后世之谈其多凿多偏者,安庸尽信?再若治此之法,固不可必其为寒,又不可必其为热。但治初受之邪,必当以温经散寒,行气除湿为主。切不可早用寒凉,致留邪气,则遗害非浅。及其久也,则有始终以寒者,有因寒郁热者,有元阳受伤而虚陷日甚者。但当察其形气病因,而因病制方。若果有热证、热脉,显然外见者,方可治以寒凉。如无热证可据,而执云大抵疝由湿热,则无者生之,有者甚之矣。此习俗之通弊,又不可不鉴也。

论治

凡治疝之法,当察所由。此虽以受寒受湿,因而成疝,然或以色欲,或以劳损,或以郁怒,或以饮食酒湿之后,不知戒慎,致受寒邪,则以阴求阴,流结于冲任血气之海,而下归阴分,遂成诸疝。故其为病,则有遇寒而发者;有郁久成热,遇热而发者;有郁则气逆,遇郁怒而发者;有湿因寒滞。遇湿而发者;有疲极则伤筋,遇劳苦而发者;有虚邪在少阴厥阴,遇色欲而发者;有饮食之湿在阳明、太阴,遇酒酪而发者。至其久也,则正气陷而不举,邪气留而不去,而为(疒颓)为木,难于愈矣。故治此者,必当因其所因,辨而治之,则无不随手可愈。若茫然混然,徒执一偏之见而至老不寤者,即与之谈,终无益也。

治疝必先治气,故病名亦曰疝气,非无谓也。盖寒有寒气,热有热气,湿有湿气,逆有逆气。气在阳分则有气中之气,气在阴分则有血中之气。凡气实者必须破气,气虚者必须补气。故治疝者,必于诸证之中,俱当兼用气药。如疝之暴痛,或痛甚者,必以气逆,宜先用荔香散;气实多滞者,宜宝鉴川楝散,或天台乌药散。非有实邪而寒胜者,宜暖肝煎主之。

寒疝最能作痛,多因触冒寒邪,或犯生冷所致。凡喜暖恶寒,脉弦细,鼻尖手足多冷,大小便无热之类,皆是也。寒微者,宜荔香散、暖肝煎、肾气丸、神应散、丁香楝实丸之类主之。寒甚者,宜医林四神丸、《百一选方》十补丸、壶卢巴丸、沉香桂附丸之类主之。一法以五积散加盐炒吴茱萸、小茴香各一钱,姜五片,葱白五寸同煎,空心热服,大治气痛不可忍。

热疝大能作痛。凡火邪聚于阴分而为痛者,必有热证、热脉,或大便秘结,或小水热闭不通,或为胀为满,而烦热喜冷者是也。宜大分清饮,或茵陈饮加茴香、川楝子之类,或以加味通心饮、葵子汤之类主之。又有肾本不虚而肝经湿热火旺,茎中作痛,筋急缩,或痛或痒,或肿或挺纵不收,白物如精,随溺而下者,此筋疝也。宜龙胆泻肝汤主之。

湿疝多为重坠胀满,然亦有痛者,宜以前寒热证参而治之。有不痛而久坠不愈者,是即(疒颓)疝之属。单宜治湿理气,以加味五苓散,或《局方》守效丸,或苍朮散,或三层茴香丸之属主之。一云,凡治(疒颓)疝,非断房事厚味,不能取效。

疝病遇酒而发者,多因湿热,当先去其湿。湿而热者,大分清饮加茴香、川楝之属。湿兼寒者,宜加味五苓散主之,或以葛花解酲汤加减用之。

血结少腹间者,是为血疝。但察其非气非食,小腹鞕而有形,大便秘结而黑,小水利者,必血积血疝之属,宜桃仁膏,或桃仁煎,或玉烛散之类下之。

疝遇色欲而发者,是必阴虚之属。若阴虚兼动相火者,宜以六味地黄汤加黄蘗、知母、山栀、茴香、川楝之类主之。若阴虚无火,或兼有寒而痛精虚者,宜理阴煎,或八味地黄汤加茴香、枸杞之类,或用暖肝煎主之。

疝久者必多虚证。或以元气本虚而偶患者,或不耐劳苦而微劳即发者,当以脉证辨之。凡治虚疝,当察其虚在阴分,或在阳分。阴分者,轻则暖肝煎、八味地黄汤;甚则理阴煎、补阴益气煎之类酌而用之。若阳虚者,宜温胃饮、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之类主之。若阳虚至甚者,必用桂、附、椒、姜,或以六味回阳饮之类主之。若虚中挟滞者,宜以前法为主,而加以疏导之药,如川楝子、茴香、枳实、山楂、栀子之属,酌其宜而佐用之。

疝有邪实当下者,详张子和论中。

按子和七疝之治,虽各有不同,然无非用下,则不能无偏,故刘宗厚、徐用诚皆疑而议之,亦谓其太过耳,非谓尽不可用也。再观丹溪之法,则曰治疝大不宜下,是又相左之甚矣。余因考子和治案,如治蔡参军因坐湿地,疝痛不堪,用导水丸下之而愈。又治一人因疟渴过饮浆水病疝,医进姜、附,为燥热所壅,以致阴囊重坠,大如升斗,乃先以导水丸、后用猪肤散大下之而愈。又如一夫病卒疝,赤肿大痛,数日不止,诸药如石投水,遂以导水丸、次以通经散大下之而愈。若此类者岂皆不可下乎?故但宜酌其虚实缓急,如或为邪热所闭、或以少年暴疾、或以肿硬赤痛之极者,则如导水丸、三花神佑丸、禹功散之类皆所当用。盖邪盛而急,势不可当,有非行气利水等剂所能及者,则不得不攻。此子和之法,亦自有必不可废者,是不可不察也。

阴疮

凡治此之法,若肿痛内外俱溃者,宜芍药蒺藜煎为最佳,或四物汤加栀子、丹皮、胆草、荆芥,或用加味逍遥散。

若湿痒者,宜芍药蒺藜煎,或归脾汤加柴、栀、丹皮。

淋濇者,宜龙胆泻肝汤加白朮、丹皮。

淋濇而火盛痛胀者,宜大分清饮,或抽薪饮。

肿而坠毒者,补中益气汤加山栀、丹皮。

可洗者,用百草煎。

可傅者,宜螵蛸散、完疮散。

下疳

下疳一证,本肝肾湿热证也。若无外因而病者,不过去其湿热或滋真阴。湿热既清,其疮自愈,无足虑也。惟感触淫毒而患者,毒有浅深,则病有微甚,皆宜用百草熏洗,外以螵蛸散敷之,则轻者自愈。若湿热甚而为肿为痛者,宜用芍药蒺藜煎兼而治之。如毒甚者,必用萆薢汤亦可。

若感触淫邪,毒自少阴直入精宫者,不易愈,即治如前法。然不见便毒广疮发出,而后下疳始愈。既见疮毒,即当于本证条下条法治之。

便毒

便毒论,治如薛氏之法,固已详矣。然又惟交感不洁,遭淫毒而患者,为最多。每每先起下疳,下疳未已,便毒继之,此湿热秽毒之为患也。凡初起肿痛,尚未成脓,而元气尚强者,速宜先去其毒,惟会脓散或牡蛎散为最善。若已成脓,则或针或蚀,惟速去其脓,随因证调补,使速收口为善。

若初起一核,其痛微,其肿漫者,此有二证,一以邪轻,一以元气虚弱,毒深而然。若邪轻者,只用会通膏加麝香贴之,无有不散,或降痈散亦可。若元气虚弱而毒深者,既不肯散,又不早溃,愈久必愈甚,最为可畏。及其溃后,多不能收,轻则为瘘,重则殒命,此惟大补元气,方不致害。

若焮肿痛甚,脓已将成,势不能消,宜用降痈散留头围之,则势可敛、痛可解、脓可速成而溃也。

石室秘箓 【 清?陈士铎】

强阳不倒

强阳不倒,此虚火炎上,而肺金之气,不能下行故尔。若用黄蘗、知母二味煎汤饮之,立时消散。然而自倒之后,终岁经年,不能重振,亦自苦也。方用元参、麦冬各三两,肉桂三分,水煎服即倒。此方妙在元参以泻肾中浮游之火;尤妙肉桂三分,引其入宅,而招致其沸越之火,同气相求,火自回合。况麦冬又助肺金之气清肃下行以生肾水,水足,火自息矣。

痿阳不振

至于痿而不振者,乃过于琢削,日泄其肾中之水,而肾中之火,亦日消亡。盖水去而火亦去,必然之理。如一家人口,厨下无水,又何以煮爨而生烟?必汲其泉源,而后取其薪炭,可以钻燧取火,以煮饮食,否则空铛安爨也。方用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远志、巴戟天、杜仲、肉苁蓉各一钱,人参、枸杞子各三钱,茯神、肉桂各二钱,白朮五钱,水煎服,一剂起,二剂强,三剂妙。老人倍加。此方用热药于补水之中,则火起而不愁炎烧之祸,自然煮汤可饮,煮米可餐,断不致焦釜沸干,或虞爆碎也。

阳倒不举,方用熟地一斤,黄芪二斤,巴戟天、当归各六两,肉桂、柏子仁去油,覆盆子、麦冬各三两,白朮八两,各为末,蜜为丸,每日白滚汤送下一两,自然阳旺不倒矣。

狐疝

男子与女子之治,原无分别,然而亦有殊处。男子与妇人殊者,疝病,阳强不倒、痿而不举。然而疝病与妇人异者,止狐疝不同耳,余俱相同。狐疝者,日间缩在囊之上,夜间垂在囊之下也。此乃寒湿,又感阴阳不正之气,乘于交感之际,或在神道之旁,或在风湿之际,感而成之也。方用杜若五钱,捣汁,以凉水浣之,取汁一碗,加沙参一两,肉桂、桂枝、小茴香、橘核各一钱,水煎服。一服即伸出,二服即消,三服全愈。


固真汤 【 《东垣十书》,下同】   治阴汗湿痒,正月内定此方。

升麻  柴胡  羌活各一钱  炙甘草  泽泻各一钱半  草龙胆炒  知母炒  黄蘗各二钱

右剉如麻豆大,水三盏,煎至一盏,稍热空心服,以美膳压之。

升阳除湿汤  治两外肾冷,两髀枢阴汗,前阴痿弱,阴囊湿痒,臊气。

泽泻  升麻各一钱半  红花少许  生甘草  黄蘗酒制,各二钱  草龙胆  当归梢  羌活  麻黄根  柴胡  汉防己  白茯苓各一钱  五味子二十粒

右水三大盏,煎至一盏,稍热服,食前。忌酒、湿面、房事。

龙胆泻肝汤  治阴部时复湿痒及臊臭。

柴胡梢  泽泻各一钱  车前子  木通各五分  当归梢  龙胆草  生地黄各三分

右(口父)咀,水三大盏,煎至一盏,空心稍热服,更以美膳压之。

温肾汤  治前证,二月定此方。

麻黄  柴胡梢各六分  泽泻二钱  防风根  苍朮各一钱半  白朮  猪苓  升麻  白茯苓  黄蘗酒炒,各一钱

右件分作二服,每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稍热服,食前。天晴明服之,候一时辰许,方食。

补肝汤  治前证。

黄芪七分  人参  白茯苓  葛根各三分  甘草炙  苍朮各五分  猪苓  升麻各四分  知母  柴胡  羌活  陈皮  归身  黄蘗炒  防风  泽泻  神曲末  连翘各二分  水二大盏,煎一盏,稍热,空心、食前服。忌酒、湿面。

清震汤  治前证,十二月定此方。

羌活  酒黄蘗各一钱  升麻  柴胡  苍朮  黄芩各五分  防风  猪苓  麻黄根各三分  藁本  甘草炙  当归身各二分  红花一分  泽泻四分  水二盏,煎一盏,临卧服。忌同前。

大蒜丸  治阴汗湿痒。

大蒜不拘多少

右煨,剥去皮,烂研,同淡豆豉末,搜丸如梧子大,朱朱为衣,每服三十丸,枣子灯心煎汤送下。

阴汗湿痒方

炉甘石二钱半  真蛤粉一钱二分半

右为粉,扑敷。

蟠葱散 【 《和剂》】   治男子妇人脾胃虚冷,攻筑心腹,胁肋刺痛,胷膈痞闷,背膊连项拘急疼痛,不思饮食,时或呕逆,霍乱转筋,腹冷泄泻,膀胱气刺小肠及外肾肿痛;及治妇人血气攻刺,症瘕块硬,带下赤白,或发寒热,胎前产后,恶血不止,脐腹疼痛,一切虚冷。

延胡索三两  苍朮泔浸一宿  甘草炙,各半斤  白茯苓  蓬朮  三棱煨  青皮各六两  丁皮  缩砂仁  槟榔各四两  肉桂  干姜炮,各二两

右捣罗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连根葱白一茎,煎七分,空心、食前稍热服。

又方  治阴忽疼痛。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苦楝子  怀香子  没药各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热酒调服。

铜绿散 【 《医学入门》,下同】   治男女阴湿疮,虫蚀疮。

五倍子五钱  白矾一钱  乳香  铜绿各五分  轻粉二分半

右为末,先以药水洗,后掺之。

蝉蜕散  治脬囊忽肿,多因坐卧湿地,或为虫蚁吹着。

蝉蜕半两

右用水一碗,煎汤洗,再温再洗,仍与五苓散合三疝汤加灯心煎服。

泻肝清热汤 【 《疮疡全书》,下同】   治肝经湿热,流毒膀胱经,生肾囊痈。

龙胆草酒拌炒  当归梢  车前子炒  泽泻  生地  芍药  黄连  黄蘗  知母  淡竹叶  木通  防风各一钱  甘草梢五分

右作一剂,水二碗,煎八分,食前服。

乌金散  治前证腐坏,用此敷之。

麸不拘多少,烧存性  紫苏叶

右为细末,香油调搽,干掺亦可。

加味小柴胡汤  治前证溃烂,饮食少思,日晡发热。

柴胡  人参  黄芩  川芎  白朮  黄芪  当归  甘草  黄蘗  知母各一钱  半夏  白芍各五分

右水煎服。

掺药  治前证。

轻粉  孩儿茶各二钱  红绒灰一钱五分  飞丹  鸡内金烧存性  炉甘石煅,各一钱  冰片三分  真珠五分  麝香二分

右为极细末,掺疮上。

清湿泻肝汤  治肿毒疳疮。

升麻  羌活  柴胡  知母  黄蘗  泽泻  青皮  川芎  生地  苍朮  木通  龙胆  生甘草

右(口父)咀,水煎服。热加黄芩,小便不利加车前子,虚加人参。

又方  治气弱无力,茎根下生疮,脓水不止。

人参  黄芪  当归  柴胡  升麻  甘草梢  黄蘗  知母  红花  白芍  黄芩  龙胆草

右(口父)咀,水煎服。

防风羌活汤  治下疳。

防风  羌活  荆芥  独活  制黄芪  牛蒡子  山栀  甘草  木通  苍朮  车前子  天花粉

右(口父)咀,水煎服。

洗方  治下疳。

冬青叶四五十片  甘草  黄蘗  防风

右(口父)咀,煎汤洗之。

掺药  治下疳。

孩儿茶  轻粉  黄蘗  冰片  橄榄核烧,各一钱

右为末,掺之。

又方  治内外蛀疳疮,并小便一切疳疾。

苍朮  黄蘗  滑石各二钱  秦艽一钱

右(口父)咀,水煎服。如小便濇滞疼痛,加甘草节、蒲黄。

又方  治前证。

黄芪  白蒺藜  羌活  白附子各二钱

右末之,用猪腰子一副,竹刀切破,入药在内,线扎定,白酒煮熟,空心服之。

隔纸膏  治小便疳疮大烂者。

面粉  白蜡各一两  黄蜡八钱  冰片一钱  先用麻油三两,火上熬化二蜡,随下面粉,次下冰片,为隔纸膏贴之,五日后痛即止,肉即生矣。

茯苓补心汤  治一切妬精阴疮。

白茯苓  干葛  前胡  桔梗  甘草  陈皮  白芍  紫苏  人参  半夏  当归  熟地  川芎  枳壳

右(口父)咀,姜三片,枣肉二枚,灯心二十茎,水二钟,煎服。

补心养胃汤  治前证。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朮  黄连  当归  生地  青皮  白芍  槟榔  乌药  远志  滑石  山栀  车前子  延胡索  川芎

右(口父)咀,水煎服。

内补托里流气饮  治前证。

茯苓  泽泻  猪苓  紫苏  山栀  甘草节  黄连  白朮  川芎  当归  生地  白蒺藜  白芍  人参  黄芪  木通  青皮  香附子  苦参

右(口父)咀,水煎服。

水黄膏  治前证。

黄连二两,水二碗,文武火煎至一碗,滤去滓,再重汤慢火煎至一酒杯  加冰片三分  麝香三分  轻粉五分  硫黄末一钱

右俱研末,以黄连汁调和,用鹅毛润患处,立效。

一抹散  治前证。

黄连末  鹿角灰  鸡内金灰各一钱  红绒灰  孩儿茶各七分  珍珠末  冰片  轻粉各五分  麝香三分

右为细末,干掺患处。

洗方  治阴蚀(上匿下虫)疮。

川椒五分  蛇床子半斤  白矾三钱  桃枝  柳枝各七枝  蕲艾  苦参各一两

右用米泔水五六碗,煎滚去滓,乘热熏洗之。

又方  治前证。

雄黄一钱  硫黄五分  木鳖子一枚,去壳剉片  桃仁五粒  艾五钱  入前药在内,作条放在马桶熏之,其虫即死。

麻黄汤  治阴肿或疮或烂。

麻黄  黄连  蛇床子各五钱  蕲艾三钱  乌梅三枚  大戟  防风  白矾各八钱

右剉,煎汤熏洗;再用孩儿茶一钱,轻粉、冰片、杏仁灰各五分,为末掺之。

黄芩汤  治妬精阴疮。

当归  黄芩  川芎  大黄  白矾各二钱  黄连三钱

右剉,水五碗煎,熏洗;洗后敷雄黄、硫黄、轻粉末。

又方  治阴烂。

孩儿茶  鸡内金各一钱  轻粉五分  冰片三分

右为细末,干掺上。

又方  治阴疮,与男子妬精疮略同。

黄丹  枯矾  萹蓄  藁本各一两  硫黄五钱  蛇蜕一条,烧灰

龙胆汤  治左右便毒。

龙胆草一钱  木鳖子三枚  大黄三钱  桃仁  红花  当归须各等分  (艹舌)蒌一枚

右(口父)咀,水酒各一碗,煎八分,去滓,夜露一宿,次早,空心温服,行利十余次。

荆防败毒散  治前证

穿山甲  甘草  红花  羌活  当归  金银花  天花粉  赤芍  防风  生地黄  木通  枳壳  川芎  乌药各一钱  槐花末,二钱  牛膝五钱

右,水煎服。

败毒流气饮  治小肠流注。

紫苏  桔梗  枳壳  甘草  香附  防风  川芎  羌活  独活  白芷  白芍  槟榔  茴香  泽泻  延胡索

右(口父)咀,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空心服。

清心流气饮  治前证。

白朮  茯苓  猪苓  泽泻  麦冬  青皮  防风  柴胡  羌活  赤芍  香附  生地黄  川芎  紫苏  甘草

右(口父)咀,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滑石、木通。

乳香散 【 《儒门事亲》】   治下疳。

乳香  没药  轻粉  黄丹  龙骨  乌鲗骨  黄连  黄芩  铜绿各等分  麝香少许

右为细末,先以温浆水洗过,掺疳疮上。

疳蚀散  治同上。

虾蟆  木香  硫黄  铁精等分

右,五月五日为末,入麝香少许,掺敷患处。

青木香丸 【 《医学入门》】   治寒疝及膀胱疝气肿气。

破故纸  荜澄茄  槟榔各二两  青木香一两  黑丑头末三两

右为末,水丸梧子大,空心,盐汤下五十丸。

又方

青木香丸二百粒  螌蝥七个

右同炒,令微香,以磁器盖之,候冷去蝥,每五十丸,茴香酒吞下。盖疝属肝,故借蝥以治风。

当归四逆汤 【 《医学纲目》】   治寒疝,脐下冷痛。

当归一钱二分  附子  肉桂  茴香各一钱  白芍药  柴胡各九分  延胡索  川楝子  茯苓各七分  泽泻五分

右剉,作一贴,水煎,空心服。

羊肉汤 【 《金匮要略》】   治寒疝脐腹胀痛,手不敢近。

羊肉一斤  生姜五两  当归三两

右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三服。

葱白散 【 《三因方》】   治寒冷气,入膀胱作痛。

川芎  当归  枳壳  厚朴  蓬朮  三棱  肉桂  干姜  人参  神鞠  麦芽  青皮  茴香  木香  熟地黄  白芍药  赤茯苓  川楝肉各五分

右剉,作一贴,葱白二茎,盐一匙,煎服。

四神丸 【 《丹溪心法》】   治冷疝胀痛。

吴茱萸一半酒浸,一半酢浸,焙干  荜澄茄  青木香各五钱  大香附一两

右为末,糊丸梧子大,盐汤下七八十丸。

秘传茱萸内消丸 【 《直指方》】   治疝气及阴(疒贵)偏大,或生疮出黄水。

吴茱萸半酒半酢,浸一宿,焙干  山茱萸  肉桂  马蔺花酢浸,焙  木香  黑丑头末  茴香盐炒  延胡索炒  川楝肉  青皮  陈皮并去白  海藻洗去咸,焙  桃仁炒  白蒺藜炒,各五钱

右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盐汤或温酒下五七十丸。

牡矾丹 【 《医学入门》,下同】   治阴囊生疮出水,其痒甚苦,搔之无足,后必痛。

牡蛎粉  黄丹各二两  枯白矾四两

右为末,遇夜用手捏药于痒处擦之,连擦三四次,自然平复。

加减柴苓汤  治诸疝因湿热肿痛出水。

柴胡  泽泻各一钱  半夏  赤茯苓  荔枝核  白朮  猪苓  山楂  栀子各七分

右剉,作一贴,水煎服。无荔核则代以橘核。

神圣代针散 【 《医学正传》】   治血积疝痛,及诸疝刺痛,服之神效。

乳香  没药并去油,研  当归  白芷  川芎  芫青制,各一钱

右为末,每服一字,甚者五分,先点好茶一盏,次掺药末在茶上,不得吹搅,立地细细呷之。

荡疝丸 【 《古今医鉴》】   治气疝。

蓬朮  木香各四钱  黑丑头末  破故纸炒  茴香炒  川楝子炒,各一两  青皮  陈皮各三钱

右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五七十丸。

气疝饮 【 《医学入门》】   治气疝。

黄连以吴茱萸煎水浸,炒,二钱  甘草三分  人参  白朮各一钱  白芍药  陈皮各七分

右剉,作一贴,姜三片,水煎服。

三茱丸 【 《丹溪心法》】   治气疝肿痛。

山茱萸  吴茱萸  食茱萸各二两  川楝一两  破故纸炒,一两七钱  螌蝥十四个,同炒赤,去蝥  黑丑头末炒一两  青盐  青皮  茴香炒,各三钱

右为末,酢面糊和丸梧子大,先嚼桃仁十五粒,以温酒或盐汤下三五十九。

聚香饮子 【 《医学入门》】   治七情所伤,遂成疝气。

乳香另研  沉香  白檀香  木香  藿香叶  丁香各八分  延胡索  姜黄  乌药  桔梗  桂心  甘草各四分

右剉,作一贴,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二香丸 【 《丹溪心法》】   治狐疝上下出入作痛,或疝痛作则腹内块痛止,疝痛止则腹内块痛复作。

木香  香附子各三两  山楂肉二两  三棱  蓬朮并酢煮  神鞠  姜黄  南星各一两  黄连与吴茱萸同炒  萝卜子  桃仁  栀子仁  橘核炒,各五钱

右为末,姜汁浸蒸,饼丸梧子大,白汤下五七十丸。

天台乌药散 【 《东垣十书》】   治小肠气。

川楝子十个,以巴豆十四粒,同麸炒黑色,去豆麸  乌药  木香  茴香炒  良姜  青皮各五钱  槟榔三钱

右为细末,每一钱温酒调下;痛甚,炒姜热酒下。

救命通心散 【 《医学纲目》】   治小肠气痛。

川乌一两,以青盐一钱。酒一盏,浸一宿,去皮尖焙  川楝子肉一两,以巴豆肉二十一粒,同炒黑,去豆  茴香五钱  石燕一对,火煅酢淬  土狗五枚  芥子一钱六分

右为末,每三钱,入羊石子内,湿纸裹煨熟,夜半时,好酒半斤,入盐细嚼石子,以酒咽下,不得作声。小便大利,其病即去。

去铃丸 【 《医学入门》】   大治小肠疝气。

茴香一斤,以生姜一斤取自然汁,浸一宿,约姜汁尽入茴香,然后入青盐二两同炒赤,取出焙燥

右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温酒米饮任下。此药全实脾胃,且有盐能引入下部,有姜汁专一发散而无疏导之害,服之累效。

加味通心饮 【 《得效方》】   治小肠疝气热痛,小便不通。

瞿麦  木通  栀子  黄芩  连翘  枳壳  川楝子  甘草各一钱

右剉,作一贴,灯心三十茎,车前草五叶,同煎服。

蠲痛丸 【 《直指方》】   治小肠膀胱气痛。

延胡索一两  川楝子肉  茴香炒,各五钱  白丑头末炒  当归  良姜  青皮  木香  乌药各二钱半  全蝎焙七个

右为末,姜汁浸,蒸饼和丸梧子大,烧绵灰调酒,送下三五十丸。

消疝丸 【 《集略》】   治小肠疝气。

苍朮一斤,泔浸,切片  川椒微炒  白茯苓  茴香炒,各四两  葱白一斤,切,盐一两同炒黄,去葱

右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空心温酒下五七十丸。

立效散 【 《资生方》】   治小肠气痛。

全蝎七个  缩砂三七枚  茴香一钱

右为末,分三贴,热酒调下,空心,即效。

茱萸内消丸 【 《医学入门》】   治膀胱肾虚结成寒疝,偏坠引痛,及小肠奔豚痃癖等证。

山茱萸  吴茱萸  川楝子  马蔺花  茴香  青皮  陈皮  山药  肉桂各二两  木香一两

右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

杨氏麝香丸 【 《直指方》】   能寻诸处痛。凡膀胱气,胁下痛,最难治,此药主之。

木香  胡椒各一两  全蝎炒  巴豆各四钱  麝香一钱

右为末,蒸饼和丸麻子大,朱砂为衣,熟水下五十丸。

金铃散 【 《直指方》】   治膀胱小肠气肿痛。

大川楝肉三十枚,切片,以巴豆肉三十粒作片同炒焦,去巴豆  茴香炒,与川楝肉等分  木香一钱半

右为末,每二钱,水酒各半,煎葱白汤调下,空心。

三疝汤 【 《集成》】   治膀胱气肿痛。

车前子二钱四分  茴香一钱六分  沙参八分  葱白一钱二分

右剉,作一贴,水煎服。

橘核散 【 《丹溪心法》】   治四种(疒贵)疝,久者用橘核丸,新者用橘核散。

橘核一钱半  桃仁十五枚  栀子仁一钱  川乌炮  吴茱萸各五分

右各炒为粗末,作一贴,水煎服。《入门》曰:按橘核单止痛,乌头散寒郁,山栀除湿热,又引乌头速下,不令胃中停留,用之甚捷。

三白散 【 《得效方》】   治膀胱气蕴热,阴囊肿胀,大小便不通。

白丑头末一两  桑白皮  白朮炒  木通  陈皮各二钱半

右为末,每服二钱,姜汤或葱白汤调下。

四味茴香散 【 《医学入门》】   治囊茎抽痛不可忍,俗名小肠气

乌药酒浸一宿,焙  良姜  茴香  青皮各一两

右为末,每二钱,发时,热酒调下。

金铃子丸 【 《澹寮》】   治疝气偏坠,痛不可忍。

川楝子肉五两,剉作五分:一用螌蝥十个,同炒,去螌蝥;二用茴香三钱,盐半钱同炒,去盐留茴香;三用黑丑三钱,同炒,去黑丑;四用破故纸三钱,同炒,留故纸;五用萝卜子一钱,同炒,去萝卜子

右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温酒下三五十九。

茱萸内消丸 【 《得效方》】   治阴(疒贵)偏大,肾囊肿胀,或生疮疡,时出黄水。

川楝肉一两半  大腹皮  五味子  延胡索  海藻各一两二钱半  木香七钱  桔梗  青皮  山茱萸各一两  川乌炮  吴茱萸  食茱萸  茴香  桂心  桃仁各五钱

右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温酒下三五十丸。

马蔺花丸 【 《医学正传》】   治(疒贵)疝偏坠,及妇人阴(疒贵),小儿偏坠,无有不效。

橘核丸  加马蔺花一两  槟榔五钱

右服法,同橘核丸。

茴香安肾汤 【 《古今医鉴》下同】   治左边偏坠,丸如鸡鸭子大。

人参  白朮  白茯苓  茴香  破故纸  槟榔  乌药  香附童便制  缩砂  荔枝核各八分  黄蘗  泽泻各六分  木香  延胡索各四分  升麻  甘草各二分

右剉,作一贴,煎服。

加减香苓散  治偏坠气初起,壮热憎寒。乃发表分利药也,一服愈。

枳壳  陈皮  苍朮  麻黄  猪苓  香附子  泽泻  木通  滑石  三棱  蓬朮  车前子  川楝子  延胡索  甘草各七分

右剉,作一贴,入生姜三片,葱白二茎,水煎服。

川楝散 【 《直指方》】   治木肾外肾,胀大麻木痛硬,并奔豚疝气偏坠。

川楝子四十九个。先切七个,取肉,以茴香二钱半同炒并留,又切七个,以破故纸二钱半,同炒并留;又切七个,以黑丑二钱半,同炒并留;又切七个以盐一钱,同炒并留,又切七个,以螌蝥十四个,同炒去蝥;又切七个,以巴豆肉十四个,同炒去巴豆;又切七个,以萝卜子二钱半,同炒,去萝卜子。乃入下药  茴香炒  木香各五钱  辣桂二钱半

右为末,酒面糊和丸梧子大,空心盐酒下三五十九。瘀血木肾,以此方加延胡索五钱略炒剂之,以没药末,和温酒吞下。

九仙灵应散 【 《万病回春》】   治男子阴湿阳痿,每逢不举。

附子炮  蛇床子  紫梢花  石菖蒲  海螵蛸  远志  丁香  木鳖子各二钱  片脑一钱半

右为粗末,每五钱,水三碗,煎至一碗半,温洗湿处并阴囊,日二次,留水再温洗,多洗尤好。

加减内固丸 【 《医学入门》】   治命门火衰,肾寒阴痿,元阳虚惫。

巴戟  肉苁蓉  山茱萸  菟丝子各三两  破故纸二两半  钗石斛  胡卢巴各二两  茴香一两  附子五钱

右为末,蜜丸梧子大,温酒或盐汤下五七十丸。

十补丸 【 《丹溪心法》】   治寒疝阴冷,及小肠、膀胱奔豚等证。

附子  防风各一两,剉豆大  盐四两  黑豆一合,四味同炒,附子裂,去诸药,只用附子  胡卢巴  川楝肉  巴戟  肉桂  延胡索  破故纸炒  木香  荜澄茄  茴香炒,各一两

右为末,糯米粉酒打糊,和丸梧子大,朱砂为衣,酒下五七十丸。

吴茱萸汤 【 《医学正传》】   治厥疝上逆,阴冷囊寒。

川乌  细辛各七分半  吴茱萸五分  良姜  当归  干姜  肉桂各二分半

右剉,作一贴,水煎服。

清魂汤 【 《东垣十书》】   治外肾冷,前阴痿,阴囊湿痒。

柴胡  黄蘗酒炒  甘草生各一钱  升麻  泽泻各七分半  当归梢  羌活  麻黄根  草龙胆  防己  赤茯苓各五分  红花一分  五味子九粒

右剉,作一贴,水煎服。

回春散 【 《古今医鉴》下同】   治阴冷如神。

歌曰:一钱白矾八分丹黄丹也,二分胡椒细细研,焰硝一分共四味,好酢调和手内摊。男左女右合阴处,浑身是汗湿衣衫,此方用者如神效,不义之人不可传。

助阳散  治急阴冷。

干姜  牡蛎各一两

右为末,以烧酒调稠搽手上,用双手揉外肾,妇人揉两乳。

阴疮膏  治男女阴疮。

米粉酒一杯许  芍药  黄芩  牡蛎  附子  白芷各七钱半

右六味为(口父)咀,以不入水猪膏一斤,微火上煎,三上三下,候白芷黄膏成,绞滓去,内白粉和,取敷疮上。

活血驱风散 【 《直指方》,下同】   治肾脏风,囊下湿痒,脚生疮癣。

白蒺藜炒  当归  川芎  白芷  细辛  桃仁  半夏  槐角  白芍  五灵脂  甘草生,各六分  苍朮  杜仲  薏苡仁  桂皮  天麻  橘红  槟榔  厚朴  枳壳各二分

右剉,作一贴,姜五片,枣二枚,水煎,入乳香未少许,空心服之。乳香以佐心气,使心肾相交也。

蒺藜散  治(疒贵)风上攻,耳鸣目眩,下注阴湿疮痒。

草乌水浸三日夜,逐日换水,取出,去皮晒干  白蒺藜炒,各五钱  白芷  白附子生  苍朮炒  荆芥穗各二钱半

右为末,米糊和丸梧子大,盐酒下三五十丸。

四生散 【 《局方》】   治肾脏风,脚下生疮癣,或两耳鸣痒。

白蒺藜  黄芪  独活  白附子各等分

右为末,每一钱,薄荷酒调下;或以猪腰批开入药末二钱,合定裹煨香熟,空心细嚼,以盐酒送下,即瘥。

乳香龙骨散 【 《东垣十书》】   治外肾湿痒淫烂。

龙骨  石膏生  五倍子各二钱半  白芨  乳香  黄丹各一钱二分半  麝香少许

右为末,先以苦参、大腹皮、紫苏叶煎汤,温洗后掺敷。

乌龙丸 【 《本事方》】   一名乌头丸,治肾脏风下注,生疮癣。

川乌  草乌各一两,以黑豆半升煮透软,去皮脐,切,晒干  大白附子  天麻  地龙各五钱

右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空心盐汤吞下三五十丸。

椒粉散 【 《东垣十书》】   治阴囊湿痒。

麻黄根二钱  黑狗脊即贯众  蛇床子各一钱  川椒  当归梢  猪苓各六分  螌蝥四枚  轻粉  红花各少许

右为末,干掺,避风冷。

茴香楝实丸 【 《丹溪心法》】   治男子七疝,妇人带下瘕聚,痛不可忍,皆任脉所主,治法同焉。

川楝子炒  茴香  山茱萸  吴茱萸  食茱萸  青皮  陈皮  马蔺花  芫花各一两

右为末,酢糊和丸梧子大,温酒下五十丸。

木香金铃丸 【 《古今医鉴》】   治诸般疝气,及外肾肿胀痛,一服立应。

乳香  没药  木香  附子炮  茴香盐炒  川楝肉  延胡索  全蝎炒  人参各等分

右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空心黄酒下百丸。

丁香楝实丸 【 《医学纲目》】   治男子七疝,女子瘕聚带下。

当归  附子炮  川楝肉  茴香各一两,并剉,好酒三升,煮酒尽为度,焙作细末,每末一两入  丁香  木香各二钱  全蝎十三个  延胡索一两

右并为末,与前药拌匀,酒糊和丸梧子大,空心,酒下百丸,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全蝎治风之圣药,川楝、茴香皆入小肠经,当归、延胡索和血止痛。疝气带下,皆积寒邪于小肠之间,故以附子佐之,丁香、木香为引导也。有人患疝痛三年,服此三剂良愈。

四炒川楝丸 【 《医学入门》,下同】   治一切疝气肿痛缩小,久服断根。

川楝肉一斤,作四分:一分用麸一合,螌蝥四十九枚,同炒;一分用麸一合,巴戟一两,同炒;一分用麸一合,巴豆四十九枚,同炒;一分用盐一两,茴香一合,同炒。并以麸黄色为度,拣去同炒药,只取川楝肉  再加木香、破故纸炒各一两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盐汤下,日三服。

五炒川楝丸  治诸疝。

川楝肉五两。将一两螌蝥三个,同炒;一两茴香三钱五分,同炒;一两黑?三钱,同炒;一两破故纸三钱,同炒,一两萝卜子一钱,同炒。拣去同炒药,只留茴香、破故纸、川楝肉为末  酒糊和丸梧子大,温酒下五十丸。

乌附通气汤  治新久疝病,四气七情疝,皆效。

乌药  香附子  当归  白芍药  山楂肉  橘皮各一钱  赤茯苓  泽泻各五分  猪苓  木香  甘草各三分  白朮七分

右剉,作一贴,水煎,空心服。

十味苍蘗散  通治湿热疝痛。

苍朮  黄蘗  香附子各一钱  青皮  延胡索  益智仁  桃仁各七分  茴香炒  附子炮  甘草各五分

右剉,作一贴,空心,水煎服。

神消散 【 《古今医鉴》】   治诸般疝气,外肾胀痛。

益智仁炒,七钱  山栀仁盐水炒黑  橘核炒  茴香盐水炒,各一两  荔枝核八钱  槟榔五钱  青皮油炒,三钱

右为末,每二钱,烧酒调,空心服;不饮酒,盐汤服。

浴毒汤  治小肠风,阴疮痒痛。

木通  藁本  枳壳  贯众  荆芥  甘松  薄荷  白芷

右剉碎,用药二两,水五升,入芒硝半两,煎至三升,去滓,热洗浴疮。

清心莲子饮  治悬痈势退,惟小便赤濇。

黄芩五钱  黄芪蜜炙  石莲肉去心  人参  赤茯苓各七钱半  车前子炒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  地骨皮  制甘草  每服一两,用水二钟,煎至八分,食前服。如发热,加柴胡、薄荷。

加味托里散  治悬痈不消不溃。

人参  黄芪盐水拌炒  当归酒拌  麦门冬  川芎  知母酒拌炒  黄蘗酒拌炒  芍药炒  柴胡  金银花  制甘草各一钱

右作一剂,用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加味十全大补汤  治悬痈溃而不敛,或发热,饮食少思。

人参  黄芪盐水拌炒  白朮炒  茯苓  川芎  熟地黄酒蒸  当归酒拌  白芍药炒,各一钱  肉桂  麦门冬  甘草炒  五味子捣炒,各五分

右作一剂,用水二钟,煎一钟,食前服。茎肿加青皮,热加黄芩、柴胡,日晡热加柴胡、地骨皮,小便赤加酒制知母、黄蘗,小便濇加车前子、山栀子俱炒。

肾脏风方  凡指缝白者,只一二服效。

黄芪一两  木通  甘草  黑牵牛各半两

右四味,细剉,用螌蝥七枚,去翅,同药炒焦黑,去螌蝥,余为末,蒸饼糊为丸如桐子大,空心盐汤下三十丸。

全蝎散  治肾脏风发疮痒。

全蝎三枚,焙  明硫黄二钱,研  生虢丹一钱  槟榔一大个,破开,用好黄丹一钱合内,湿纸裹煨  麝香少许,研  轻粉半钱

右为细末,研匀,磁盒收,每用少许,麻油调抹两掌,先以鼻嗅,男以两掌揜外肾,女以两掌揜两乳,各睡至醒,次日依前再用药,屡效。

牡蛎散  治阴囊两旁生疮,或阴湿出水,其痒甚苦,夜则抓之无足,后必自痛;或两腋汗,脚板心汗湿,无可奈何,此药主之。予亲得此证,受苦数十年,得此方,随用一二日,如法擦之,二十余年不发,实为神效。

牡蛎  黄丹炒,各二两  枯白矾四两

右为细末,遇夜睡时,用手捏药于阴痒处痛擦之;不一时,又搽之三四次,后顿减。次夜,再搽,虽大减,又搽,后自然平复。如腋汗亦有顿搽方。如脚汗,先搽,后装药于靴或鞋底上,脚板上涂药缠脚裹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