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即道德”正见出道德的真实性,与对客观方面的适应,因时,因地,有广狭久暂之不同,可以说是道德目标的伸缩性,如昔日之忠君,现在则忠于社会;昔日的重爱家族今则重爱国家;其标的异,其质则同。曰忠曰爱,不但其本来意义坚实存在,即其为道德的质素何曾变更。于此更显见道德自律性的尊严。

这句颇不易解的话,与“知识即道德”之意并不冲突,精细寻思反见圆融。

人生伦理的永久基础,诚如黑格尔所主张:“既非纯从客观的法则中得来,亦非纯恃主观出动机便可决定,它是存在于群体间每个人的具体生活之中,一方受客观的法则的制裁,增益;一方挥发个人的本性。”两相融和,两相调剂,人群遂获得进化的机能。人生伦理的永久基础遂能稳定。在我与物(此物字须作广义解,不限于事件或物件)。融和调剂的境界里显示出道德的重要。

道德的自律性,由于个人对环境的决定,或环境必决定个人的行为思想,而给予以反射的意志。

因此,所谓道德绝非教条,亦非对付客观法则的义务,它是连结人类生活的粘合力,是人生伦理的永久基础。自初民社会有形成的组织后,人类的思想行为脱离不开道德的律令。不过这里所谓道德,不是格言、教规,不是义务,更不是限于某种字面的简单概念。话说回来,由于人群逐步进化,阐明了我与物的密切关系,如何使之发展、融合,应知怎样做去,怎样想去,方不背于人生伦理的常则,与昭示个人自觉与活动的普遍性。这其中的质素即是道德。自我约束与对物有自我的决定(那自然与反射意志有关),即是道德的自律性。

谈及此当然会牵连到多少问题,……人类如不向着人生伦理的常轨走;如不能自觉其活动的非普遍性,那就是将道德的自律性完全丧失,个人不足惜,而群体却受其扰乱,灾祸。由于知识先走入歧途,或失掉了自我的真实指导与约束力,或无反抗环境的意志,俱能生此恶果。——不是无其他原因,而指导制裁知与行的道德的自律性,却握住了人生伦理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