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楠

○答东洋近出古书问

中国之通日本始于秦。《迁史》言:始皇遣徐市(即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又徐市尝称,海中有三神山,其后实至日本。今纪伊国有徐福祠,熊野山有徐福墓,此其证也。日本之通中国,始于后汉。范书言:建武中元,委奴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所谓委奴者,亦即日本。近时筑前人掘土,得汉委奴国王印,此其证也。徐福东渡时,赍书与否,盖不可考。彼国史称,有典坟,殆因中土有此名,而附会之,未有人见其书也。欧阳公日本刀歌云: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此亦好古想像之词耳。

据源光囗方大日本史应神十六年,征王仁于百济,始有论语千字文。此钟繇千文继体七年、十年,百济遣五经博士段扬尔,又遣汉安茂,始有五经。(日本纪以《礼》《乐》《书》《论语》《孝经》为五经)《古语拾遗》曰:上古之事,口耳相传而已,自王仁来,人始识字。按日本通百济,其时当中国南北朝之季,而陈寿志有亲魏倭王之敕,北史云:其后并受中国爵命。江左历晋宋齐梁朝聘不绝,则是中国汉以后,频与日本往来,而未有一书出海,考之彼国史而可知也。隋炀帝时,日本遣大礼小野妹子(隋书云苏因高即其人)来聘。妹子归奏曰:臣之还,隋书授臣以书,臣船经百济,百济逼臣夺书。此为中国书东流之始。自后遣唐之使,相望于道,又频遣留学生来唐,由是其国书籍渐富。然彼史无艺文志,无由考知其书目,及诸书存佚聚散之由。至《宋书》称:日本僧{大周}然献郑注《孝经》,又{大周}然述其本国之书,内有《文馆词林》。宋人不知其名,误馆为校,事见宋朝《类苑》,引杨亿《谈苑》意。

中国经五代之乱,书多散亡,转有藉日本以流传者矣。然日本自保元平治而后,武门争权,源平二氏,日寻战斗,区宇云扰,书多毁于兵燹。其时赖以绵一线之传者,惟僧人耳。越九百余年,德川氏兴,而文治复盛,学校书库之设,遍于各藩。昌平学,足利学,枫山官库,伊势林崎,文库其藏书尤夥者也。一时学士大夫,渐摩风气,无不知贵重古本,如狩谷氏求古楼、小岛宝素堂、福井氏崇兰馆、新见氏赐卢文库、曲直濑氏怀仙楼、山田氏九折堂、增岛氏竹荫书屋、涩江氏容安书院、高氏温古堂、多纪氏三松斋、伊泽氏酌源堂、海保氏传经庐、松氏石经山房、奈须氏久昌院,皆海外铮铮有声者。

近世书目家,前有藤佐世之《日本现在书目》,又有今人森立之之《经籍访古志》,足以资考证。立之云:彼国所传古钞本,具存隋唐之旧,为宋元人所不能睹者,盖不下数十百种。至于宋元板及朝鲜刊本,为明以来诸家所未睹者,尤指不胜屈,一一能征其言,颇非夸诞。然其书散在各方,艰于搜采。而明治维新以后,西学兴而汉籍替,世禄废而学士贫,将不能保其所有,其流落归于撕灭者,翘足可待也!光绪三年,番禺何公使日本,访搜佚书无所获,然日人知中国之求之也,乃稍稍出其所有,以闻于世。今星使遵义黎公复搜之,未一年间,不胫而至者殆及二十种。则将来之续有所获益,未可限量矣。

☆徐继

○瀛环志略自序

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大块有形,非可以意为伸缩也。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道光癸卯,因公驻厦门,晤米利坚人雅裨理,西国多闻之士也,能作闽语,携有地图册子,绘刻极细,苦不识其字,因钩摹十余幅,就雅裨理询译之,粗知各国之名,然匆卒不能详也。明年再至厦门郡,司马霍君蓉生购得地图二册,一大二尺余,一尺许,较雅裨理册子尤为详密,并觅得泰西人汉字杂书数种,余复搜求得若干种,其书俚不文,淹雅者不能入目。余则荟萃采择,得片纸亦存录勿弃。每晤泰西人辄披册子考证之,于域外诸国地形时势,稍稍得其涯略。乃依图立说,采诸书之可信者,衍之为篇,久之积成卷帙。每得一书,或有新闻,辄窜改增补,稿凡数十易。自癸卯至今,五阅寒暑,公事之余,惟以此为消遣,未尝一日辍也。陈慈圃方伯,鹿春如观察见之,以为可存,为之删订其舛误,分为十卷。同人索观者多,怂恿付梓,乃名之曰:《瀛环志略》。而记其缘起如此。

○附瀛环志略凡例

一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其原图河道脉络细如毛发,山岭城邑,大小毕备,既不能尽译其名,而汉字笔画繁多,亦非分寸之地所能注写,故河道仅画其最著者,山岭仅画其大势,城邑仅标其国都,其余一概从略。

一此书专详域外,葱岭之东,外兴安岭之南,五印度之北,一切回蒙各部,皆我国家候尉所治,朝鲜虽斗入东海,亦无异亲藩,胥神州之扶翊,不应阑入此书。谨绘一图于卷首,明拱极朝宗之义,而不敢赘一辞。

一南洋诸岛国,苇杭闽粤,五印度近连两藏,汉以后,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此古今一大变局。故于此两地,言之较详。至诸岛国自两汉时,即通中国,历代史籍,不无纪载,然地名国号,展转淆讹,方向远近,亦言人人殊,莫可究诘,转不如近时闽粤人游南洋者所纪录为可据。此书于南洋诸岛国,皆依据近人杂书,而略附其沿革于后。五印度现为英吉利属部,皆依据泰西人书。其历代沿革,过于烦琐,且半涉释典,仅于篇中略叙数语,以归简净。

一西域诸部迄南之波斯天方诸国,泰西人绘有分图,其葱岭之西,里海之东,波斯爱乌罕之北,俄罗斯之南,泰西人绘为一图,总名为达尔给斯丹(斯丹一作士丹,西域言国主也《元史》讹为算端又作算滩)乃古时康居大夏大宛大月氐奄蔡诸国。历代变更沿革,乱如棼丝,近世士大夫从军西域者,亦多所撰述。今止就见于官书者,约略言之,不敢涉考据之藩篱,其亦聊以藏拙云尔。

一日本越南暹罗缅甸诸国,历代史籍言之甚详,今止就其现在国势士俗立传,而略附其沿革于后。至欧罗巴阿非利加亚墨利加诸国,从前不见史籍,今皆溯其立国之始,以至今日。其古时名国如巴庇伦波斯希腊犹太罗马厄日多非尼西亚之类,皆别为一传,附于今本国之后,庶几界画分明,不涉牵混。

一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人杂书,有刻本有钞本,并月报新闻纸之类,约数十种,其文理大半俚俗不通,而事实则多有可据。诸说闲有不同,择其近是者从之,亦有晤泰西人时得之口述者,凑合而敷衍成文,期于成片段而已。取材既杂,不复注其出于某书也。

一泰西人如利玛窦艾儒略南怀仁之属,皆久居京师,通习汉文,故其所著之书,文理颇为明顺,然夸诞诡谲之说,亦已不少。近泰西人无深于汉文者,故其书多俚俗不文,而其叙各国兴衰事迹,则确凿可据。乃知彼之文,转不如此之朴也。

一外国地名最难辨识,十人译之而十异,一人译之而前后或异。盖外国同音者无两字,而中国则同音者或数十字。外国有两字合音,三字合音,而中国无此种字。故以汉字书番语,其不能吻合者,本居十之七八,而泰西人学汉字者,皆居粤东,粤东土语本非汉文正音,展转淆讹,遂至不可辨识。一波斯也,而或译为白西,转而为包社,巴社讹而为高奢。余尝令泰西人口述之,则曰百尔,设又令其笔书之,则曰比耳西。今将译音异名注于各国之下,庶阅者易于辨认,然亦不能遍及也。

一泰西人于汉字正音,不能细分,斯也士也,是也实也,西也苏也,混为一音,而刺与拉无论矣。土也都也,度也杜也,多也突也,混为一音,而撒与萨无论矣。故所译地名人名,言人人殊。

一泰西各国,语音本不相同,此书地名有英吉利所译者,有葡萄牙所译者。英人所译字数简,而语音不全,葡人所译,语音虽备,而一地名至八九字,诘屈不能合吻。如花旗之首国。英人译之曰,缅,葡人译之曰卖内。今姑用以纪事。无由知其孰为是非也。

一地名中,亚字在首者,皆读为阿,在尾者多读为讶,加字多读为嘎,亦有读为家者,内字皆读平声,音近尼,疴字读如诃。

一各国正名,如瑞国当作瑞典,讠国当作讠马,西班牙当作以西把尼亚,葡萄牙当作波尔都噶亚,然一经更改,阅者猝不知为何国。故一切仍其旧称。

一外国地名人名,少者一字,多者至八九字,绝无文义可循,数名连写,阅者无由读断。今将地名人名,悉行钩出,间加圈点,以醒眉目。明知非著书之体,姑取其便于披阅耳。

☆姚椿

○国朝文录自序

自孔孟没,而文与道歧。汉唐以来,离合参半。至宋朱子出,而始举道与文而一之。其读《唐志》之文详哉有味乎其言之也。有元逮明,大旨不甚相悖。国朝儒者斟酌乎文与道之间,其言曰:以韩欧之文,达程朱之理,可谓正矣。

而或者曰:是不可合,合且两伤焉。呜呼!岂是真不可合,与抑未深究乎本末轻重之说也?国初诸家,沿明季绪余,尚未有以尽变。中叶以来,文事大兴,然其途亦遂歧出矣。综而论之,要不可谓非一代之盛轨也。夫朱子毕生研究文字,其用功由致知格物入,而又以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是岂不足乎文者?而其言如此,亦可思其故矣。夫形而下者谓之器。今也以游艺而先乎据德依仁,以文学而驾乎孝弟谨信,是尚得谓知要者乎?又其甚者,驳杂以为博,诋讠其以为能,而文之事,益荡然矣。蒙窃惑焉!

计自幼岁,眈好文词,茫乎未知大道之归也。其后奉袂硕师,饫熟余论,有以知前修之不苟,而向所采获,复恐有所散失,辄取而类之,汰其繁芜,去其复冗,其意以正大为宗,其辞以雅洁为主,间小有出入,要必于理无甚悖者,然后辑焉。愚鄙之识,岂谓足以知诸君子之大且全而永其传。顾或任其放轶,亦非述信好古与夫不贤者识其小之意也。于是合并为书,凡八十二卷。窃以为后之君子,苟欲观历代之会通,综一朝之典要,而求前古圣贤之遗意焉,其亦将流览于斯。

☆华蘅芳

○微积溯源序

《微积溯源》八卷,前四卷为微分术,后四卷为积分术,乃算学中最深之事也。余既与西士傅兰雅译毕《代数术》二十五卷,更思求其进境,故又与傅君译此书焉。先是咸丰年间,海宁李壬叔曾与西士伟烈亚力译出《代微积拾级》一书,流播海内。余素与壬叔善,得读其书,粗明微积二术之梗概。所以又译此书者,盖欲补其所略也。书中代数之式甚繁,校算不易,则刘君省庵之力居多。今刻工已竣矣,故序之曰:

吾以为古时之算法,惟有加减而已。其乘与除,乃因加减之不胜其繁,故更立二术以使之简易也。开方之法,又所以济除法之穷者也。盖算学中自有加减乘除开方五法,而一切浅近易明之数,无不可通者矣。惟人之心思智虑,日出不穷,往往以能人之所不能者为快,遇有窒碍难通之处,辄思立法以济其穷。故有减其所不可减,而正负之名,不得不立矣,除其所不受除,而寄母通分之法,又不得不立矣。代数中种种记号之法,皆出于不得已而立者也。每立一法,必能使繁者为简,难者为易,迟者为速,疏者为密,而算学之境界,藉此得更进一层。如是屡进不已,而所立之法,于是乎日多矣。

微分积分者,盖及因乘除开方之不胜其繁,且有窒碍难通之处,故更立此二术,使之简易而速,以得极密之数者也。试观圆径求周真数求对数等事,虽无微分积分,亦未尝不可求。惟须乘除开方数十百次,其难有不可言喻者,不如用微积之法,理明而数捷也。然则谓加减乘除开方代数之外,更有二术焉,一曰微分,一曰积分可也。其积分术为微分之还原,犹之开平方为自乘之还原,除法为乘之还原,减法为加之还原也。然加与乘其原无不可还,而微分之原,有可还有不可还,是犹算式中有不可开之方耳。又何怪焉。如必曰加减乘除开方,已足供吾之用矣,何必更究其精,是舍舟车之便利,而必欲负重远行也,其用力多而成功少,固不待智者而辨矣。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八日序。

○代数术序

《代数术》二十五卷,余与西士傅兰雅所译也。傅君本精于此学,余亦粗明算法。故傅君口述之,余笔记之。一日数千言,不厌其艰苦,凡两月而脱稿。缮写付梓,经年告成,爰展阅一过,而序之曰:

数之名始于一而终于九,故至十则进其位,而仍以自一至九之数名之。至百则又进其位,而仍以自一至九之数名之。如是以至千万亿兆,其例一也。夫古人造数之时,所以必以十纪之者,诚以数之多可至无穷,若每数各与一名,则吾之名必有穷时,且纷而无序,将不可记忆,不如极之于九而以十进其位,则举手而示,屈指而记,虽愚鲁者皆能之。故可便于民生日用,传之数千百年,至今不变也。观夫市廛贸易之区,百货罗列,精粗美恶贵贱之不同,则其数殊焉。多寡长短大小轻重之不同,则数其又殊焉。凡欲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必握算而计之。其所斤斤计较者,莫非数也。设有人言吾能用他法以代其数,夫谁能信之?良以其乘除加减,不过举手之劳,顷刻而得,无有奥邃难明之理在其间,本无藉乎代也。惟是数理幽深,最耐探索,畴人演算,务阐精微,于是乎设题愈难,布算愈繁,甚至经旬累月,不能毕一数。且其所求之数,往往杂揉隐匿于各数之内,而其理亦纡远而不易明。若每事必设一题,每题必立一术,枝枝节节而为之,术之多将不可胜纪,而仍不足以穷数理之变,则不如任数理之万变,而我立一通法以驭之,此中法之天元,西法之代数所由作也。

代数之术,其已知未知之数,皆代之以字,而乘除加减,各有记号以为区别,可如题之曲折以相赴。迨夫层累已明,阶级已见,乃以所代之数入之,而所求之数出焉。故可以省布算之工,而心亦较逸,以其可不藉思索而得也。虽然,代数之术诚简矣,诚便矣,试问工此术者,遂能不病其繁乎,则又不能也。夫人之用心,日进而不已,苟不至昏盹迷乱,必不肯中辍。故始则因繁而求简,及其既简也,必更进焉而复遇其繁。虽迭代数十次,其能免哉!由是知代数之意,乃为数学中钩深索隐之用,非为浅近之算法而设也。若米盐零杂之事,而概欲以代数施之,未有不为市侩所笑者也。至于代数天元之异同优劣,读此书者,自能知之,无待余言也。同治十二年十月二十日序。

○象数一原跋

右《象数一原》七卷,为项梅侣先生未竟之稿,戴鄂士先生补成之。其原委详见原书序跋中。乌程徐庄愍公曾嘱张君南坪刻之苏州。未及印行,忽遇庚申之乱,庄愍殉难,南坪入湖州省母,亦被贼害。不特刊成书板,已付劫灰,即底本亦不知流落谁何之手。后为南汇张啸山先生所得,藏诸箧中,几二十年。先生晚年为黄漱兰学使延主南菁讲席。余弟若侍函丈,先生语之曰:“吾有项氏遗书一种,将以赠汝兄。”无何先生辞讲席,归老于松江之钱园,以是书寄余。其手札云:“此《象数一原》,系前得之白下者,盖是南坪所藏。吾年老,嗣孙尚稚,久留无所用,即以寄赠。项氏此书未见刻本,能谋欹劂,亦不朽盛业也。”余受书作函谢之。不数月间,先生已归道山矣。

噫!余在金陵时,与先生朝夕聚处,及来沪上,亦数数相见,并不知其藏有是书。及至垂迈之年,始肯启箧出之,则其郑重也可知。余既心仪项戴之学,又感先生临殁授书之意,深恐珍惜秘匿,或翻至湮没也。赵静涵表弟有《高斋汇刻》之举,遂怂恿付诸手民。而仁和高白叔孝廉,重其为乡先辈遗著,又举百金以助。阅一岁,书甫成。先生有知,其亦可无憾也已。光绪十四年六月十一日,跋于沪上之格致书院。

☆何秋涛

○俄罗斯进呈书籍记(书目附)

大清受天命有九有,薄海内外,罔不臣服。西北有俄罗斯国,地荒远,负北冰海,南邻蒙古及诸回部。慕我朝德化,岁时使其国秀颖子弟,来都城学满汉文字,诵习经史诸书,国家厚给廪糈,精选文学之官以教习之。岁满则归其本国,复使其他子弟来代,谓之换班。盖我圣朝声教远讫,渐仁摩义,举凡遐荒远徼,莫不欲使之习道德,而敦诗书,斯诚亘古以来未有之盛举也!

二百年来,其国渐被风化,文事益盛。国人以本国文字纂集成书,不下数十百种。然限于疆域,传至中国者绝少。其国民各分种族,曰萨刺瓦族,曰力丁族,曰芬族,曰日耳曼人,曰犹太散民,皆重希腊教门,亦天主教别派也。曰鞑鞑里族,游牧于国南鄙,奉回教,即西域回部种类,曰甲才族,亦游牧于国东南鄙,奉佛教,即中国蒙古之别部也。初蒙古土尔扈特部与准噶尔构衅,北依俄罗斯。俄罗斯以额济勒河地处之,乃明季时事也。至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其河东户口十余万人至伊犁归附。其河西户口尚居俄罗斯,皆习佛教。道光二十五年,俄罗斯国王表言,《丹珠尔经》乃佛教所重,而本国无之,奏求颁赐。上命发雍和宫藏本八百余册赐之。越数月,其国王因肄业换班学生进京,乃尽缮俄罗斯所有书籍来献,凡三百五十七号,每号为一帙,装饰甚华,有书有图。惟通体皆俄罗斯字,人不尽识。当事者议发还之。或曰:“斯乃所以为报也,却之转拂远人之情。则奏请收存于理藩院,以俟暇日将翻译焉。”于是军机处存注档册,例须先译书名,乃得其三百五十七号之书目。好事者争相传录,余亦得而┢焉。考其中言彼国史事、地理、武备、算法之书十之五,医药、种树之书十之二,字学、训解之书十之二。其天主教书,与夫诗文等类,仅十之一而已。此其中足备掌故考核者多矣。置之典属,掌之枢廷,将来取次译之,于边防军政,大有裨益,其所系岂浅鲜哉!昔大西洋利玛窦等,以明万历时入中国,献所著各书,当时称为盛事。不知西洋距中国绝远,利玛窦等自进所为书,与其国王无与也。至如艾儒略之《职方外纪》,南怀仁之《坤舆图说》,皆入中国后所编纂,类多张大彼教,夸诧诞谩之词,不足为据。今俄罗斯渐被文德,沦浃已久,其国王自献书籍至三百余种之多,皆确实而有征。既远胜艾南诸书之荒陋,又其慕德恭顺之怀,迥逾寻常,尤为自古所未有。夫岂明代利玛窦等进书之事,所可比拟于万一哉!余谓此千古稀逢之盛会也,不可以不记。因次其书目于左,以告来者。

○附俄罗斯国进呈书籍总目第一号俄罗斯国汗制总例十五本。第二号俄罗斯国汗制续纂新例三本。第三号俄罗斯国各省州邑资学治理画一条例志一本。

第四号治国齐民志一本。第五号俄罗斯国性理齐治志一本。第六号俄罗斯国条例汇纂一本。第七号俄罗斯国防守丛林隘口推广条例一本。

第八号发明天地物理指南全书一本。第九号天地物理汇说一本。第十号释明凡物性理指南志五本。第十一号教习灵魄自知文一本。

第十二号论性文一本。第十三号灵魄不泯释文一本。第十四号魂化自持释文一本。第十五号俄罗斯国行效外国事务论二本。

第十六号各国汇史二本。第十七号资学古今寰海史三本。第十八号资学寰海世系史三本。第十九号寰海古今史汇纂十二本。

第二十号资学寰海各国史一本。第二十一号外国史汇纂一本。第二十二号寰海史通纂三本。第二十三号发明西洋各国通例三本。

第二十四号天下各国表文一本。第二十五号因时指订各国历代疆域地理图一本。第二十六号俄罗斯国音丕喇托尔在位时,发明西洋政事论二本。第二十七号窃占俄罗斯汗位记六本。

第二十八号开辟阿弥叶里喀新州地理志一本。第二十九号名媛汇史二本。第三十号名士图像一本。第三十一号名士表传一本。

第三十二号俄罗斯国史十三本。第三十三号又六本。第三十四号又五本。第三十五号初学必读俄罗斯史一本。

第三十六号初制资学国史一本。第三十七号俄罗斯史一本。第三十八号俄罗斯史汇一本。第三十九号又一本。

第四十号南方居民史三本。第四十一号南方都汪河驻史三本。第四十二号俄罗斯国汗史一本。第四十三号又二本。

第四十四号又二本。第四十五号俄罗斯国妃通鉴三本。第四十六号俄罗斯国妃史二本。第四十七号俄罗斯国妃自制志六本。

第四十八号俄罗斯国地理图一本。第四十九号俄罗斯国武备志三本。第五十号置兵出战书五本。第五十一号行师各国书三本。

第五十二号平定费阳梁地纪略一本。第五十三号武备志四本。第五十四号又二本。第五十五号征法啷锡战策一本。

第五十六号武备志一本。第五十七号又一本。第五十八号纪年志一本。第五十九号博罗抵脑战策一本。

第六十号那普哩勇犯界战策志二本。第六十一号平定空谷尔国方略二本。第六十二号又三本。第六十三号又二本。

第六十四号又三本。第六十五号寄舟师信函二本。第六十六号舟师记四本。第六十七号名士集传五本。

第六十八号统兵元帅传四本。第六十九号宰宰相元帅传二本。第七十号征法啷锡名帅传四本。第七十一号水师名帅传四本。

第七十二号俄罗斯国史十五本。第七十三号又三本。第七十四号又一本。第七十五号又一本。

第七十六号又四本。第七十七号俄罗斯国妃史六本。第七十八号又一本。第七十九号俄罗斯国大元帅传一本。

第八十号又一本。第八十一号又二本。第八十二号又三本。第八十三号武臣传三本。

第八十四号俄罗斯国言行记三本。第八十五号俄罗斯国征啷法锡言行记一本。第八十六号言行记四本。第八十七号俄罗斯大帅言行记一本。

第八十八号俄罗斯国汗践祚典礼一本。第八十九号各国地理志一本。第九十号各国资学诱掖地理汇书二本。第九十一号地理总志必读一本。

第九十二号地理总志汇纂一本。第九十三号古地理总志汇纂一本。第九十四号经行沿海记一本。第九十五号经行南洋记三本。

第九十六号经行四方记四本。第九十七号周行沿海四方记三本。第九十八号又一本。第九十九号经行地理图一本。

第一百号入海经行记一本。第一百一号北海经行记三本。第一百二号四次至北海记一本。第一百三号阿弥叶利喀州记一本。

第一百四号阿细亚州记七本。第一百五号发蒙周行天下四方记二本。第一百六号巡查南洋记三本。第一百七号经行沿海记一本。

第一百八号天下奇物志四本。第一百九号又二本。第一百十号天下地理人物图像记二本。第一百十一号殊方景物图览一本。

第一百十二号图集三本。第一百十三号空谷尔国志二本。第一百十四号奇物名人记传汇书八本。第一百十五号奇物鉴五本。

第一百十六号天下山水古迹图二本。第一百十七号格齐雅国景物图一本。第一百十八号什魏擦尔济雅国景物图一本。第一百十九号民生财产记一本。

第一百二十号天下地理鉴一本。第一百二十一号俄罗斯国地理志二本。第一百二十二号又一本。第一百二十三号童蒙必读俄罗斯地理志一本。

第一百二十四号俄罗斯国志二本。第一百二十五号俄罗斯国资治总记二本。第一百二十六号俄罗斯国各处方物志一本。第一百二十七号俄罗斯国各处民生志一本。

第一百二十八号俄罗斯国辨明志六本。第一百二十九号喀法喀斯所属各处志四本。第一百三十号俄罗斯都城志三本。第一百三十一号又一本。

第一百三十二号又三本。第一百三十三号莫斯廓瓦南都志一本。第一百三十四号莫斯廓瓦都城志二本。第一百三十五号擦尔色库叶都城记一本。

第一百三十六号驿站指程二本。第一百三十七号俄罗斯国志一本。第一百三十八号俄罗斯国时宪书一本。第一百三十九号古今钱法三本。

第一百四十号各国钱法异同一本。第一百四十一号叶瓦鲁巴州钱法一本。第一百四十二号俄罗斯国事功铸钱集成一本。第一百四十三号地丁全书二本。

第一百四十四号耕耘成法论二本。第一百四十五号地丁工作新编三本。第一百四十六号地丁工作成法一本。第一百四十七号地丁究源六本。

第一百四十八号耕牧论一本。第一百四十九号乡民耕种资学一本。第一百五十号又一本。第一百五十一号又一本。

第一百五十二号耕种总论二本。第一百五十三号月令集要一本。第一百五十四号地丁书四本。第一百五十五号耕耘论一本。

第一百五十六号种树论一本。第一百五十七号种花草论一本。第一百五十八号种菜论一本。第一百五十九号防守植本论一本。

第一百六十号山野养植树木发明一本。第一百六十一号花木园亭图一本。第一百六十二号建造楼台书一本。第一百六十三号村居器具造法二本。

第一百六十四号居家事务须知四本。第一百六十五号织染发明二本。第一百六十六号淘金新法发明一本。第一百六十七号各项工作发明二本。

第一百六十八号俄罗斯国工作器具记四本。第一百六十九号本草纲目二本。第一百七十号初学必读本草纲目一本。第一百七十一号又一本。

第一百七十二号禽兽集图一本。第一百七十三号又二本。第一百七十四号又一本。第一百七十五号本草损益二本。

第一百七十六号俄罗斯国植木记一本。第一百七十七号草木记二本。第一百七十八号又六本。第一百七十九号金石记一本。

第一百八十号发明土产金宝记二本。第一百八十一号金石总鉴三本。第一百八十二号土产辨明二本。第一百八十三号医法论一本。

第一百八十四号形体全录一本。第一百八十五号形体全录理解二本。第一百八十六号希噜尔吉医书二本。第一百八十七号医法新编四本。

第一百八十八号千金方一本。第一百八十九号疗病用药记一本。第一百九十号又一本。第一百九十一号本草备要一本。

第一百九十二号贴药尔撇医书十本。第一百九十三号内症记一本。第一百九十四号形体记二本。第一百九十五号对症用药记五本。

第一百九十六号又三本。第一百九十七号又一本。第一百九十八号慎诊病奇书一本。第一百九十九号小儿疾病辨明论一本。

第二百号发明凉水治病论一本。第二百一号医兽用药治明一本。第二百二号医病发解一本。第二百三号发明痔疮论一本。

第二百四号种牛痘法一本。第二百五号眼科二本。第二百六号魂病论一本。第二百七号延寿法一本。

第二百八号算法全书二本。第二百九号次学算法全书一本。第二百十号算法本源一本。第二百十一号次学算法本源一本。

第二百十二号算法数目一本。第二百十三号算法归除共一本。第二百十四号归入前号。第二百十五号阿勒喀布拉数书一本。

第二百十六号贴斐叶楞齐数书一本。第二百十七号贴斐叶楞齐数书发一本。第二百十八号又二本。第二百十九号又一本。

第二百二十号又一本。第二百二十一号又一本。第二百二十二号地势高下图一本。第二百二十三号陇亩分界书一本。

第二百二十四号日月星辰论一本。第二百二十五号阿斯托罗密雅书一本。第二百二十六号初学天地日月星辰论一本。第二百二十七号宿绘三十篇一本。

第二百二十八号气遇灵机二本。第二百二十九号天定地理一本。第二百三十号五行晰解一本。第二百三十一号天地性理习解二本。

第二百三十二号费依什喀书一本。第二百三十三号又一本。第二百三十四号风水工作器用晰解一本。第二百三十五号择地列阵建营图说一本。

第二百三十六号定准日出日入书一本。第二百三十七号用兵技艺谋略论一本。第二百三十八号军营修造晰解三本。第二百三十九号用兵技艺谋略论二本。

第二百四十号兵技论二本。第二百四十一号又一本。第二百四十二号战策一本。第二百四十三号坚垒论二本。

第二百四十四号炮兵法解二本。第二百四十五号阿尔塔列勒书一本。第二百四十六号行兵进退论一本。第一百四十七号行兵战守论二本。

第二百四十八号管船官员事宜论一本。第二百四十九号慎守造用军器发明一本。第二百五十号战阵总论一本。第二百五十一号俄罗斯国兵丁各项衣服器械记三本。

第二百五十二号乐记一本。第二百五十三号乐理晰解一本。第二百五十四号传真古法全书一本。第二百五十五号俄罗斯字书一本。

第二百五十六号俄罗斯资学字书一本。第二百五十七号俄罗斯字式新书一本。第二百五十八号俄罗斯习字书一本。第二百五十九号初学俄罗斯字式一本。

第二百六十号俄罗斯字式发明一本。第二百六十一号又一本。第二百六十二号俄罗斯各种字式发明一本。第二百六十三号俄罗斯字式理解一本。

第二百六十四号俄罗斯各种字式发明一本。第二百六十五号户学须用俄罗斯字式一本。第二百六十六号俄罗斯字式新书一本。第二百六十七号俄罗斯国方言易学发明一本。

第二百六十八号俄罗斯国方言易学发明约编一本。第二百六十九号又一本。第二百七十号又一本。第二百七十一号又一本。

第二百七十二号俄罗斯国方言资学一本。第二百七十三号俄罗斯文理解一本。第二百七十四号又一本。第二百七十五号又二本。

第二百七十六号又三本。第二百七十七号又四本。第二百七十八号又一本。第二百七十九号诗一本。

第二百八十号西洋各国文风记二本。第二百八十一号文理新解一本。第二百八十二号俄罗斯国文风记一本。第二百八十三号古文风记一本。

第二百八十四号又一本。第二百八十五号斯拉费扬各部落风俗书一本。第二百八十六号俄罗斯方言晰解二本。第二百八十七号俄罗斯国文风记二本。

第二百八十八号俄罗斯国方言丛书六本。第二百八十九号德尔日费英氏文人编五本。第二百九十号底米忒里氏诗集一本。第二百九十一号柯里噜幅氏诗集一本。

第二百九十二号喀拉马星氏各家文人编九本。第二百九十三号又九本。第二百九十四号又二本。第二百九十五号又十二本。

第二百九十六号又二本。第二百九十七号又十二本。第二百九十八号又四本。第二百九十九号又三本。

第三百号又一本。第三百一号又一本。第三百二号又四本。第三百三号寄休致武弁传一本。

第三百四号俄罗斯名家丛文十六本。第三百五号俄罗斯论一本。第三百六号俄罗斯文人百家传二本。第三百七号各种文编五本。

第三百八号俄罗斯文编法选二本。第三百九号俄罗斯文编摘绎一本。第三百十号依里瓦达诗集二本。第三百十一号养幼编一本。

第三百十二号养幼发解二本。第三百十三号幼学四本。第三百十四号又二本。第三百十五号幼学各种文风集六本。

第三百十六号又二本。第三百十七号幼学十本。第三百十八号幼学故事四本。第三百十九号益幼全书七本。

第三百二十号归入前号。第三百二十一号幼艺必读一本。第三百二十二号幼学各国名士传十二本。第三百二十三号初学次序七本。

第三百二十四号归入前号。第三百二十五号发蒙各种图籍一本。第三百二十六号幼学故事二本。第三百二十七号类鉴十七本。

第三百二十八号又七本。第三百二十九号天下地理全图一本。第三百三十号又一本。第三百三十一号古地理图一本。

第三百三十二号俄罗斯国地理图一本。第三百三十三号天下东西地理图二本。第三百三十四号五州地理图一本。第三百三十五号额俄罗怕州地理图一本。

第三百三十六号邻国地理全图一本。第三百三十七号俄罗斯水陆地图一本。第三百三十八号天下土产图一本。第三百三十九号额俄罗怕州地理图一本。

第三百四十号丕叶忒尔布尔噶城等处图说二幅。第三百四十一号又一幅。第三百四十二号又二幅。第三百四十三号又二幅。

第三百四十四号又二幅。第三百四十五号又二幅。第三百四十六号又二幅。第三百四十七号丕叶忒尔布尔噶宫室图一幅。

第三百四十八号战图一幅。第三百四十九号又一幅。第三百五十号又一幅。第三百五十一号又一幅。

第三百五十二号又一幅。第三百五十三号舟师海战图一幅。第三百五十四号法啷锡兵丁渡河图一幅。第三百五十五号祝谢天主图一幅。

第三百五十六号天地仪器二具。第三百五十七号天地仪器释文一本。

☆王炳燮

○苏松水利考

苏松田赋甲于天下,以其地处膏腴,多水泽而利于灌溉也。然而偶值潦岁,即至田庐淹没。是得水之利,而亦受其害,此水利所以不可不讲也。苏松于古为扬州地。《禹贡》云:三江既入,震泽底定,此言水利之权舆也。震泽即今太湖。三江之说不一,就苏松而言,则不必远求,第言太湖下流之三江可也。东江娄江,故迹久湮,惟吴淞一江,尚仍其旧。则就今日而言,亦不必泥古三江,第言今日之水道可也。

明季以来,言吴中水利者,以刘家河白茆河合吴淞江,为湖水入海之三大支,以当古之三江。盖太湖北受荆溪百渎,南受天目诸山之水,汇为巨浸。由吴江之十八港十七桥宝带桥,吴县之鲇鱼口大缺口胥口铜坑口,分流散入淀山阳城昆承庞山独墅九里三泖诸湖,淳涵蓄泄,以资灌溉,吴淞白茆刘河暨诸支港,分道达海。必下流通畅,斯引吸太湖,自无壅潦之虞,从前支流淤塞,吴中频有水患。自道光癸未以后,疏浚不止一次,然后来水患,仍未能免。己酉之灾,更甚于癸未。后虽屡次复浚,而一遇霪霖,低田辄被淹浸,其故何也?考明初夏尚书治水浙西时,吴淞阔一百五十丈。至隆庆间,海忠介公挑浚吴淞江,自黄渡至宋家桥长八十里,江面旧三十丈,增开十五丈。夫自夏公之时至隆庆,一百五十丈之江面,止存三十丈者,以刘河大开之后,水道分而为之递减也。然自海公增开,江面之阔四十五丈,后三十余年而又旋塞。万历年间,苏松道许公开浚吴淞,不数年而又塞,盖下流通潮之处,浊沙淤淀,日积一钱之厚,一岁之积,三尺有余,无怪乎挑浚之后,不数年而复淤塞也。推诸白茆刘河通潮处,莫不皆然。下流既塞,则疏泄不畅。所以一遇霖潦,便至成灾,亦其势然也。

又尝考之,白茆港刘家河暨七浦塘福山口,为苏州东北泄水之巨川。吴淞江暨大黄浦,又苏松南北交境泄水之大道。通潮之处,浊沙既易淤淀。今之黄浦腹处,适当上海东偏,频岁以来,淤涨数十丈,浦身渐狭,异域之人,贪踞地利,挑土填筑,方且未已,亦为害水道之一端。窃恐将来重烦疏浚,不独吴淞白茆刘河诸港而已也。必也相其夺水之地,大加开浚,以次施功,而又修圩岸以御横流,复板闸以防淤淀。使苏属之三十六浦,松属之八汇,皆得以时节宣旱潦,则苏松之民,可以长享水利,而无虑水潦为害矣。

○上李伯相论畿南水患书

永定河仅恃堤工,久失疏浚,以至受病日深,河身高仰。非得实心任事熟悉河务之人,精详测视,彻底施工,诚不足为一劳永逸之计。然畿南水患,不徒在永定一河也。盖水之为物,必有所蓄泄,斯不患其涨溢。假使各处淀泺,一一深通,各州县多有沟渠,虽遇暴水,下游不及宣泄,而水有所容,亦不至泛滥为害,纵泛滥亦不至害若今之甚也。昔陆清献宰灵寿,多开沟渠,人非议之。后值水发,独不为灾,是其已事。某向曾经过西淀,见淀水淤浅,多有占种茭芦芋栗等物。居民无知贪利,致沙停水浅,滩涨日多,恐各淀亦皆不免同此情形。似宜俟水势退落,周视各淀泺,择其淤浅尤关紧要处所,大加疏浚,以工代赈。目前救活饥民无算,而日后庶免垫溢之灾,当今要务,似无逾此。

至各州县离淀泺较远之区,亦宜及时多开沟渠,设立涵洞。平时蓄水以资灌溉,水多开放,有所宣泄,民间耕种,不至全恃天时。所谓收水之利,即可以免水之害,亦在人设诚致行之耳。夫子恫在抱,为民请命,不惜多方筹画为奠绥黎庶之谋,至诚感格,天心助顺,不独消弭灾,即意外非常之虑,亦当消遁于无形,是可为苍生庆幸者也。蒙谕勘视大悲院地基,昨往周视,其处前扼三汊河口,白河水绕出其西,东南有贾家沟,北有塌河淀,建城为守御计,似得形便。惟现在积水未消,西南干地,较西沽为多,而东北洼坑处所,水深有至丈余者,平地水亦深至三五尺不等。其下土肉坚疏厚薄何如?将来筑基圈建,是否合宜?均难悬揣。请俟水退后派员详细察视为妥。愚昧之见,未知是否,统候钧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