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词有两个基本的东西: 一个是认识,一个是器官。认识,是经验的和知识的。经验是活的,包括一般的和个人人生的经验,而知识却是死的,把过去那些经验加以一番整理。认识就是了解,人必须先有活的经验和死的知识,然后才能了解。经验和知识这两个东西配合起来以后,就得凭天才来支配了。这两个东西总起来,就是人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的。在舞台读词上,要了解剧本,必须先有认识,认识剧本就是: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认识别人的东西。这里有可能,也有错误。所以有可能,是因为人总是人,人性都是共通的,虽然各人生活有些差别,原则总差不多。所以有错误,是因为我有我的个性,有我的限制,这些个性和限制不一定和别人一样,张三有张三的个性,李四有李四的个性,各人有各人的社会经验和基础,这使我们认识别人的时候有困难。所以,每一个演员都应该先是文学批评家,你如果不能了解作品,根本就没法认识。作家的生活和你不一样,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他的灵感,他的作品的东西,你都不知道,这些可能就是你了解上错误的原因。话剧是用活的语言写出来的作品,我们对于这种作品往往容易轻视,以为字既认识,句子也全能懂,没有什么困难。演员尤其容易蔑视剧本,他不愿意打进去,所以他容易失败。他只有对于通常的人的了解,而没有对于作家的独特的了解。作家一面是把人言亦言的东西表现出来,一面又把自己的个性放到作品里面去,这是文学的特征。当然,要叫两个人的精神和经验完全吻合是不可能的。我们要了解剧本,必先下苦心,然后再来表现,把一切认识寻一个最能接近作者的方式表现出来。剧作家是艺术家,我们是表现他的艺术的艺术家,他所用的工具是文字,我们用的工具就是自己。我们厉害的地方就是不借用任何别的东西来表现,观众也不必到别处去找,因为“我就是艺术”,我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艺术。

认识身外之物是容易的,认识自我最难。我本身就是目的物,反而难以认得清楚。演员最感困难的,就是这种自我认识。你得研究自己身体的高矮和肥瘦,你得把自己的鼻子眼睛打算进去,自己所有的好处要尽量的发扬,自己的弱处要尽量的补救。而读词更是格外重要。因为话剧是语言的艺术,一切全靠语言来表现。譬如电影,就不能算是语言的艺术,而是图画的艺术,图片的艺术。话剧是用人来当场表现的,重在说话,以语言为主体,话剧里的动作也只是语言的说明。你要把表现性格和故事的语言传达给观众,使他们完全领悟,这必须先有语言的训练。演员要训练自己,把每一句话都清清楚楚的传达到观众耳里,否则就会有一些重要的线索漏掉,使观众把握不住。所以,在认识这个精神条件之外,我们注意器官。

干戏的人对于自己的器官,必须要认识,保养,训练。业余剧团的朋友要认识自己的器官倒还容易,要保养和训练可就难了。我们先要认识自己的声音是发尖的,还是浑圆的。如果是发尖的,演悲剧就不适宜,演悲剧需要的是浑圆的厚而充实的声音。尖嗓子也许宜于演喜剧。假如你的声音还能够改,就要想法改,要训练。一般的业余剧人都靠天生的嗓子。职业剧团的演员却要时时加以训练,先认识自己的声音的本质,把中间坏的成分抹掉,训练那好的部分,把它发挥出来。业余剧人既然不能训练,只好不要太追求,尽量找天然的可能,使它跟戏配合。器官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说。一个是天生的本质,一个是操纵本质的认识。我们的声音,可以由于操纵而尖圆厚薄高低不同,在操纵之前,先要认识,根据对剧本的精神的认识来操纵自己的声音,这时候,器官变成了服务与你的,你的声音才能感人,否则你的声音只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剧本里面的,你就失败了。

一般的演员往往把高跟重分不清,重声可能很低,重不就是高。也许你的声音很高,像吵架那样,这种声音在本质上其实很轻,并不感动人。观众觉得有些戏看起来不够味,就是发音的关系。演员在台上拼命叫嚷,却没有力量。有些演员看到剧本里的惊叹号就大声嚷嚷,其实一个人感情爆发的时候,声音往往是惨痛,低沉,厚重,不一定全是高声叫喊。演员读词的声音必须变化有节,根据内心的情感起伏,高低轻重,恰到好处。

国语发音有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明白清楚,把字音送过去,如果你送不到,也许是四声不对,使观众听起来有疙瘩,不起美感。你必须做到句句富有美感,不能咬错一个音,要叫观众听起来舒服,叫台词在观众心上顺畅的划过去。第二个原则是防备自己母亲的语言 (地方的语言) 混入戏剧的语言,这是很容易发生的毛病,尤其在情感激动的时候,通常总是母亲的语言先出来,学得的语言后出来,也许还永远都不出来。演员最容易在这时候上当,上了当还不自觉。演员演戏的时候,要使人看起来以为他不自觉,其实他是自觉的。他要把剧本中所要的东西完全表现出来,把自己完全隐藏掉。第三个原则是一面征服自己,一面征服观众,征服自己也是为了征服观众。要做到这一步,必须注意声音与情感的配合。台词里面要有感情,把情感和台词一起送到观众那里去。字音是机械的,有情感,就有生命了,于是情感和台词就像烘云托月似的,一同送过去了。这才是艺术。这已经不是外形,而是把生命和感情都包括在内了。这时候,你可能故意把某几个字念得不清楚,因为这段表现是由你的生命感情中出来的,不是机械性的字句了。普通的人说话原来就不一定句句清楚,字句的真实到了最后全看情感的真实,不清楚在这时候反而是清楚了。上面所说的三个原则,一般演员并不会在第一、二两点上上当,倒是第三步容易叫人上当。

读台词的时候还有一个距离问题。在自己要说的一段话前面,别人说完话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有许多演员在这时候是停顿的。好的演员却不然,他们在别人说话的时候,酝酿自己的感情。在别人说完话以后,自己接上去的一段距离,也应当有研究。这是感情同生活的距离,尺寸并不一定。剧作者是不会把这个告诉你的,全靠你自己的了解去配合他,配合自己,先让他表现,然后再轮到你自己。每两个字间的距离要能配合,这段话的主要句子要着重,把重音和高音安排好,这是找语言距离的基础。也许,有五个字要连接起来读,速度甚至超过一个字的速度。这是生活,是内心和感情在驾驭着,这才是念词。

此外,念台词还得先决定性格。第一要知道这个人的性格和身份,而且要研究说话的内容。第二还要研究这个性格遇见这个环境,遇见对方的某种话,会起什么样的反应。大的片断像一个海,是有一个个波浪组织起来的,先是机械的,然后才是活的。这会决定你成功和失败的程度。念台词,最初属于字典,要认识台词中的每一个字,然后研究字和词的变化,最后根据生命,才是艺术的。

我们还得先认识自己的舞台,尤其在业余剧团里面特别困难,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自己的台。你应当先去试验一下,找一个朋友陪你去,请他们坐在后面的座位上,听听你的声音,能不能听清楚,就好像弹琴的人要先定一个音一样。你应该尽量挽救这种物质上的缺陷。

然后,你还得战胜你的对手,注意他的好处和缺陷,你在战胜自己以前,先得战胜你的对手。你要注意他的毛病,帮他的忙,提醒他,使他不出岔子,使他与你合作得好好的。演戏必须合作才能成功,单靠自己是没有用的。

至于嗓音方面,多演戏对声音会有帮助的,所谓熟能生巧。演惯了戏,至少上了舞台不会发慌,声音可以控制。一般的说来,刚出台的时候,应当稍稍等一会,等观众静下来,也让观众看看周围的环境,然后开口。开口所说的第一句话,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太轻。低的声音最好放在后面,因为你已经把观众带了进来,那时候你的声音低一点他们也听见了。这是一般原则,如果有些剧本或者导演安排好要一出场就说话的,当然不在此例。

念台词特别容易失败的是某些简单的单字,像“啊” “哼”……应当特别注意。那些字只是感情的符号,不要加重字的个别的单位,而要注意生命在这里的流露。

(载1947年9月号《中学生杂志》第191期)

* * *

[1] 这是李健吾在某个场合的讲话,由欧阳文彬记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