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唐 赵嘏《闻笛》

人类没有发明文字以前,早就会说话,尤其会唱歌。终年辛苦的工人,当他们胼手胝足地搬运笨重的木头或石子的时候,他们自然地会哼出“吭唷”、“吭唷”的声音。在较大规模的场合里,做工头的人,以洪亮的嗓子唱出一两句,其余的工人自动地跟着唱和。彼起此落,一步紧接一步。虽然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会弄到汗流浃背,但是,经过一段最简单的唱和后,他们的精神似乎很舒畅,步伐似乎很轻松。相反的,假如他们老是低着头,闷着气,继续不断地苦干,他们的工作效率,很可能会减低一半。

同样的,在山上砍柴、采桑、采茶的农村男女,在荒草茫茫、白杨萧萧的环境里工作,心情多少是不佳。为振奋精神,加强工作情绪起见,他们偶尔会引吭高歌。不料这种由衷的原始歌曲,引起散处山上同伴的共鸣,彼唱彼和,不停不歇。这样一来,大家壮了胆量,不怕森林里的毒蛇猛兽;同时也抖擞了精神,借工作的机会,找到异性的安慰。

其实,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早就知道音乐的重要。在孔门的六艺里,音乐和体育两科的总和,比较后代的只重读本,写作和数学的三科制度大得多。现代医学家教人延年益寿的办法,最重要的是放松你的神经,而放松神经的关键,主要的是靠音乐。假如你自己懂得玩一两种乐器,那是再好不过;不然,听听收音机、电唱机,也可以忘怀得失。最后,当你既不会演奏,又没有收音机、电唱机的设备的时候,你不妨在傍晚洗澡的时候,鼓足气力,乱唱一场,把一天来所受的冤屈闷气,随着歌声全部吐出来。

音乐不但是调剂身心最有效的手段,而且是结交朋友最良好的办法。普通社会上所谓朋友,多数是虚伪的,表面上称兄道弟,背后往往会飞短流长,听了使人颇不舒服。音乐则不然。它是人类的纯正的心声,圣洁的灵魂。社会上可以有许多虚伪的礼节,但你怎样也找不到虚伪的音乐。真正懂得音乐的人,他的心灵永远是愉快的,生活永远是充实的。

我们青年人不能整天用功,因为这不但有害身体,而且使精神得不到放松的机会。在这当儿,我们希望音乐界的朋友,牺牲一些时间和精神,起来领导。无论音乐也好,声乐也好,只要有关于健康的文娱,我们因该予以热烈的支持。

的确,有的时候千言万语,远不如演奏一首曲,高唱一首歌。在皓月当空的深夜,“长笛一声人倚楼”,这是多么美妙的景象。在清风和煦的薄暮,当你从野餐会整装归来的时候,忽听隔岸的歌声,回头一看,见不到半个影子,“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像这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主要的是得力于音乐。

因此,除学校课程外,我们要特别注重音乐,琴书并重,松紧兼施,相信在音乐的美化净化下,我们每个公民的人格将更见高尚,生活更有意义。

1959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