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鱼鳞图册之内容

鱼鳞图者,最简单言之,田地之图也。所以图田形之方圆丈尺四至及主名,编列字号,汇订而成册,则名鱼鳞图册(简称鱼鳞册)。清代亦简称鳞册,亦有简称鱼鳞者 。凡田分区段,各有四至,内开某人现业。每县则以四境为界,乡都如之,各有大四至。内计为田若干,自一亩至万亩,自一里以至百“里”(《镇江府志》原文末一里字作“亩”疑作里字为合),各以邻界挨次而往,造成一图。或官或民,或高或汙,或埂或瘠,或山或荡,逐鄙细注,而业主之姓名随之。年月卖买,则年有开注。由是一县之田土、山乡、水乡、陆乡、洲田、与沿河有水利常稔之田,其间道路之所占几何,皆按图可见 。其绘制之次序:先度田形之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四至,最后则编类为册。

二 鱼鳞图册与黄册之关系

按明代版籍,有册有图,册为黄册,图为鱼鳞。黄册以户为主,详具各户人丁事产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之数——四柱式。而鱼鳞图册以土田为主,凡土地之性质诸如原阪、坟衍、下隰、沃瘠、沙卤之别毕具。鱼鳞册以为之经,所以质土田之讼者也;黄册以为之纬,所以定赋役之法者也。 故按图以稽荒熟,为某人现业,则田土不可隐;按册以稽某家某户占田若干,坐落某处,则税不可逋。又凡质卖田土,则每年有开注。户虽变迁不一,田则一定不移。是之谓以田为母,以户为子。子依乎母,而的的可据。纵欲于田土转移过割之际,为诡寄埋没之举,以图逃避税粮,而不可得。此鱼鳞图册之制然也。

三 鱼鳞图册名称之由来

计有三说:

一、以其比次若鱼鳞状得称。如上引《武进县志·额赋》所载:“田地以丘相挨,如鱼鳞之相比。”又如傅维麟纂《明书》所谓:“如鱼鳞相比,次汇为册,曰鱼鳞图册。” 又《学庵类稿》亦谓:“以其比次若鱼鳞然而名也” ,云云。

二、以所绘若鱼鳞得称。如《实录》《国朝典汇》及《皇明大事记》云:“以图所绘,状若鱼鳞然,故号曰鱼鳞图册。” 而《明史稿》及《明史》及《钦定续文献通考》亦谓“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三、以排列先后之序常得变动得称。如《靖江县志》云:“靖江之田赋与他县略异,他县赋有恒数,则田有恒额……靖江之赋,定于五万三千六百,而田有涨坝,时多时寡,不逾年而辄易,则科赋之轻重因焉……故他邑册称‘铁板’,靖册独称‘鱼鳞’,鱼鳞者,参时势而先后次之,非一成不易之则也……” 又下节所引王祎记元均役之法,谓鱼鳞册亦名“流水册”。意即近于今日活叶(Loose Leaves)之装订。

以上三说,本可并存不悖,故汇举之。

又考万历刊行《会典》“兵部”所载:“弘治十六年题准次年该造格眼军册,除有现在编军鱼鳞、类姓等册查算外,果有册籍不存,开具户籍都图里分申呈上司,取册查算” ,则是军册亦有鱼鳞之称也。

四 鱼鳞图册之来源

考宋朱熹绍熙元年(1190)晓示“经界差甲头榜”(漳州)已有:“打量纽算,置立土封桩,标界至,分方造账,画鱼鳞图、 基部……” 等语。又《宋史》嘉定十年(1217)婺州举行经界。初,嘉定八年“赵惥夫知婺州,尝行经界,整有伦绪……魏豹文代……为守,行之益力。于是向之上户析为贫下之户,实田隐为逃绝之田者,粲然可考,凡结甲册、户产簿、丁口簿、鱼鳞图,类姓簿,二十三万九千有奇,创库匮以藏之,历三年而后上其事于朝” 。可见鱼鳞册在南宋已甚通行。

王祎记元至正十年(1350)肃政廉访使董守悫均役之法云:“……其以田之图相次而疏其号,各亩税粮之数,与得业之人于下者,曰‘流水’,亦曰‘鱼鳞’……” 清袁栋《书隐丛说》亦载:“元至正二年知州刘辉核正余姚田亩,画田之形,计其多寡,以定其赋,谓之流水不越之部;又画图,谓之鱼鳞才次之图;其各都田亩,则又有所谓兜部者焉;至于分其等第,以备科差,则又有所谓鼠尾册者焉,计其凡六千五百二十余帙,纲举毕张如指诸掌……谓之鱼鳞册” ,皆可见元时亦有所谓鱼鳞图册。

五 明代攒造鱼鳞图册之经过

《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年二月戊子载:“浙江布政使司及直隶苏州等府县进鱼鳞图册。先是上命户部核实天下田土,而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往往以田产诡托亲邻田仆“(愚按:明初均工夫役法,计田出夫。其后役法亦以人丁事产为轻重之等差,故富户以田产零星附于亲邻佃仆之户,以图避去重差。详拙著《明代田赋史考略》第一部第十章“役法中”),谓之铁脚诡寄(愚按:亦简称“铁脚诡”,见沈文《初政记》。“铁”亦作“贴”,见《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诡”亦作“鬼”,见《天下郡国利病书》),久之相习成风,乡里欺州县,州县欺府,奸弊百出,名为通天诡寄(或简称通天诡),而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上闻之,遣国子生武淳等往各处,随其税粮多寡,定为几区[愚按:明谭希思《明大政纂要》卷八(浙江巡抚采进本)作:“定为九区”,“九”想系“几”之误],每区设粮长四人,使集里甲耆民,躬履田亩以量度之,图其田之方圆,次书其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四至,编汇为册,其法甚备,以图所绘,状若鱼鳞然,故号‘鱼鳞图册’” 。

然后出之史籍,于年代上之记载,辄有出入,今试辨别之:

一,洪武二年说。吴侃《在是集》云:“洪武二年(1369)遣国子生武淳等集区中耆民履亩丈量,书主名及四至,次汇为册,名鱼鳞册” 。又柴绍炳《考古类编》亦载:“于是又令所在履亩丈量(洪武二年),图其田之方圆、曲直、美恶、宽狭若丈尺,书主名及田四至,如鱼鳞相比,次汇为册,谓之鱼鳞册” 。由上引两条,虽未能遽即断定鱼鳞图册即于同年完成,然至少亦得鱼鳞册之攒造,实昉自是年之丈量,又《国朝典汇》关于鱼鳞册之纪事一条,亦是列在洪武元年之后,六年之前 。则二年之说,似非毫无所据。

二,十三年说。沈文《圣君初政记》载:“先是洪武十三年户部核实天下土田,惟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往往以田产诡托亲邻田仆,谓之贴脚诡;久之相沿成风,奸弊百出,谓之通天诡。上闻之,遣国子生武淳等往各处查定细底,编汇为册,其法甚备,谓之鱼鳞图册” 。是则以武淳等之往各处丈量,是在洪武十三年,而鱼鳞册之攒造亦由是始也。

三,二十年说。《正德会典》载:“洪武二十年令本部核实天下土地,其两浙等处富民多畏避徭役,诡寄田产。遣监生往丈量画图编号,悉书主名,为鱼鳞图册,以备查考” 。又嘉靖九年(1530),户部题核大学士桂萼清图议内有:“洪武二十年核实天下地土,其两浙等地富民,多畏避差役,诡寄田产。遣监生往丈量之,画图编号,悉书名为鱼鳞图册,以备查考” 等语,似亦系引《会典》。但均可见洪武二十年间曾令户部核实天下田土。然《明史稿》及《明史》谓武淳等之丈量亦在洪武二十年。疑为误录《实录》,以先是命户部核实田土之令与二十年之令混为一谈也 。

论断。遣国子生武淳等分赴各州县履亩丈量一条,除见上引《实录》原文外,以前历年《太祖实录》均未有载。意者《太祖实录》经三四次之修改 ,而致有所删漏,亦未可知。但其不在洪武二十年,则似无疑义。因但就《实录》原文观之,亦知派遣武淳等丈量之举,决非同年之事,盖势不能以一月余之工夫而丈量及制册以进也(按鱼鳞图册成于是年二月)。故愚以为武淳等之派遣,苟不在洪武二年,即在洪武十三年。然以洪武二年为多。盖二年之说,除见于《在是集》及《考古类编》以外,《国朝典汇》所载,亦明谓及即位乃遣武淳云云 。除作据当时《实录》纂成,当亦比较可靠。故二年之说,或亦较得真相;非若十三年一说之只见于沈文《初政记》而已。

然《初政记》十三年户部核实天下土田一语,则似甚合情理。因十四年春正月太祖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 ,则十三年早一岁之预备工作,似为必需。又遣国子生往各处直定细底,似亦无甚可疑,盖明初制以监生供丈量之差也 。但若二年之说果真,则此时恐已无武淳其人在内,盖淳此时决不至仍为太学生耳 。

至如二十年户部核实天下土地之说,似亦为事实。如《明史·吕震传》:“洪武十九年以乡举入太学,时命太学生出稽邑壤地,以均贡赋,震承檄之两浙” 。可见十九年际又遭太学生出稽各郡县田土。故翌年仍继续其事,甚有可能。特别如《明史》等所谓仍遣武淳等,则恐为辗转传抄之误耳。

再以各国办理土地调查之经验证之。日本之土地台账,前后凡十一年始编成;朝鲜约八年余;至其他各国,亦大都经过十余年不等;法国所编定之土地登记册(cadastre),且以六十年(1793—1852)而始成功 。虽明代土地之调查,决不如近代各国调查之精密,然当时测量技术之窳陋,与各地交通之不便,则举行一次调查,似亦非短时间内所可蒇事。故愚以为二年遣国子生丈量之非,实为鱼鳞册攒造之开始(或早于此时亦未可知,参考下节),其后十三年以至二十年间之丈量,事似亦有之。至两浙及苏州等府县之鱼鳞册之完成,则在廿年二月。

又《续文献通考》 及《皇明泳化类编》 均载:“洪武二十年冬十二月鱼鳞册成。”今以《实录》考之,知十二月应作二月。

六 杂论

以上论断,均仅就《实录》与各书而考证其异同。然鱼鳞册之攒造,似更在洪武二年以前。按《明史·周祯传》:“端复初……元末为小吏,常遇春镇金华,召致幕下,未几辞去。太祖知其名,召为徽州府经历,令民自实田,汇为图籍,积弊尽刷” 。考太祖于元至正十七年(1357)七月克徽州,十八年十二月克婺州 。《常遇春传》:“十八年……从取婺州,转同佥枢密院事,守婺” 。则复初之为徽州经历,当在十九年际。此可见洪武纪元前七八年,徽州已有田土图籍矣。又洪武元年正月甲申诏遣周铸等一百六十四人往浙西核实田亩 ,似亦与鱼鳞册之编制有关。故倘若二年派国子生武淳等往各处丈量为果有之事,则又可由此推出元年之丈量成绩或不甚佳,或则尚未竟全功,故又有第二次派出之必要(按:周铸与武淳之奉诏,各书皆分条记载,周前武后,似非一事)。

又按《明史·陈修传》:“天下朝正官各造事迹之册,图画土地人民以进……自昆山余 始” 。考 洪武十七年正月晋吏部尚书,十八年四月罪诛 。是则田土图册(即鱼鳞图册也)之渐蔚为划一之制度,似在十七八年间已开其端,特至二十年而浙江及直隶等府县之图册始告完成,进呈户部,为一统之模范耳。

钱薇《均赋书与郡伯》中有云:“国初……奏置里甲自开公济始……议编轮徭,自崔庄敏公(按即崔铣)始……周文襄(按即周忱)巡抚东南……巡视阡陌,立丘段,造为鱼鳞图册……” 又《复邑令田赋书》亦云:“我国开国之初,委任尚书开济设立十甲以括户,太祖又督监生等沿丘履亩,以区别田地,其后周文襄公造为鱼鳞册,以备稽考,一代田赋,诚无遗算……” 自行文之语气观之,似有以周忱为鱼鳞图册之创定者之意,然自《实录》考之,知洪武二十年顷浙江苏州等府县之鱼鳞图册,确已造成。意者周文襄公巡抚江南时 ,对于昔日之鱼鳞图册,又加以一番整顿,故钱薇云然耳。

又自前第四节观之,宋代嘉定间之有鱼鳞册者为婺州(按即浙江之金华县),元代至正间之有鱼鳞册者亦在婺州及余姚。至明代之鱼鳞册又始成于两浙。此亦可注意者也。

附记:本篇材料之搜获,与见解之形成,多得助于吾友吴晗兄。谨书此以致谢意!

一九三三年七月廿五日于北平清华大学

(原载《地政月刊》第1卷第8期,193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