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2

生活在现代的人不一定就是现代人,可能还是个过去式,很远的过去。

583

解放前报上常可看到“民主在哭泣”的话,现在,民主是经常被考验。

584

中国不是走出中世纪,而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585

尽管封建是那样顽梗,但一百多年来没有完全不被溶解的封建固体,只是溶解的先后和程度不一。

586

最可怕的是旧的伦理道德转化为新的政治道德。

587

应世哲学有实用价值,不一定是自己的信仰。

588

“行无愧怍心常坦,身处艰难气若虹。”这副对联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陈独秀在狱中,刘海粟探监,携宣纸笔墨请陈写的,颇能反映陈独秀当时的心怀。

589

反洋教斗争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掩盖了愚昧。

590

禁宰耕牛,老农不忍食死亡耕牛的肉,是农业文化的分泌。

591

人在改造环境、塑造建筑,改造了的环境和塑造的建筑又在改造人、塑造人。

592

十年来的反思打开了开放改革之路,但不是一切反思都准确,也需要一点反思的反思,或者叫反反思。

593

官僚主义是随同传统的官僚政治而来,这个传统膨胀得吓人,一是官僚的数字按人口比例也是超越古今中外的,二是官僚主义已膨胀到了无孔不入。

594

没有反对的声音,就不可能有完善的思想内容。

595

反思不是复旧,但渣滓常伴随反思而来,要由反反思澄清。

596

明史中大嚷大轰的分歧与对抗,都是文明史远景的补充。

597

不了解国情可怕,被国情俘虏更可怕。

598

乞丐与贫困是同义语,产生乞丐却不是贫困,而是社会有了剩余;卖淫也不是产生于卖,而是有了买者。

599

反思不是翻烧饼。

600

大学生受许多老师的熏陶,他们有多种选择。研究生归一个指导教师包办,如果导师不是循循善诱,一味照自己的模式塑造,未必能青出于蓝,可能仍是蓝,也可能由青变蓝。

601

没有十字路就没有自己的路,自己的路是从十字路口走出来的。

602

捏造罪名只能得逞于一时,夸大错误却是长期的迷惑。

603

当这里走向极端而受到惩罚的时候,那里却在困心衡虑中接受教训而获得了挽救,这是世界范围的两种历史反思,由不同一性中产生了同一性。

604

布哈林在将被死神召唤之前,写了《致未来代党的领导》遗书,他相信下一代不会同他那一代是同一种心态。

605

动物园里的老虎会失去虎性,因为它的饲养员是人,不是大自然。

606

谣言常伴随名声的翅膀起飞,“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607

从旧的束缚中发出的反弹力是惊人的,但“反”的作用是有限度的,最终要回到和发挥自身的弹力上来。

608

反思是新旧生活递嬗的动力。

609

“车到山头总有路”,“路到尽头便挖洞”。前一句展示希望,后一句表示意志,人生是希望和意志的融合。

610

瞬息中有永恒,艺术家、政治家捕捉的瞬息就是永恒。

611

信息在流动,谁抓住它就抓住了科学,抓住了财富。

612

屏幕上的世界是渺小的,也是广大的;是虚幻的,也是真实的。它是广大与渺小、真实与虚幻奇妙的结合。

613

“日本人虽然打进来,占了上海,可伊没本事把上海搬到日本去。”黄金荣说出这样一句话,所以他没有落水当汉奸。

614

当权者往往喜欢听一个声音,真理却来自多种声音,至少要有反对者的声音。

615

“左”的思维抛弃了传统,医治“左”的创伤有回归,回归是扬弃中的保留。

616

知识在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怎样提出问题需要更富裕的知识。

617

有物质文化,有观念文化,物质文化也有心灵的颤动,这是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泾渭。

618

现在有许多事不是知(理论)的问题而是行的问题,为什么不能起而行,或者行而不通?似乎还是“知易行难”的古训。

619

从十六世纪后期中国就有走出中世纪的现象。然而走不出,直到别人的大炮打来才被轰出中世纪。

620

地狱之门砸开了,严凤英从地狱里被引进天堂之路,她又在施展才艺的盛年死于天堂里的地狱(看电视连续剧《严凤英》想起)。

621

一个刊物提出要当代史学家回答十题,其中一题是“您认为不学历史的最大害处”,我是这样回答的:“不学历史一样吃饭,学了历史饭可能吃得好一点。”这样写,人们会觉得滑稽,乃改为:“缺乏历史知识的行为是盲目的,盲目性给个人与社会都会带来损害。”

622

什么叫知识分子?应该说他们是站起来思考着的人。

623

智慧与权力两者不可得兼,宁舍权力而取智慧,因为权力是临时的,智慧是永恒的。

624

说假话的人说真话也没有人听,说真话的人谎言也可乱真。

625

历史的阶段性是历史的转折,不应是历史的分割。

626

“龙的传人”是神话,是歌唱,不是历史。

627

“在一台凶恶的机器面前,我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这台机器大概借助于中世纪的方法,攫取了巨大的权力,炮制着有组织的主张,厚颜无耻地在采取行动。”(布哈林《致未来一代党的领导》)时代已经走出了中世纪,可是比中世纪还狠毒的权力又回到了当代的一些权力者手里。

628

“新旧如环”,环者圆圈也,但它不是循环的圆圈,乃是新旧不断的起承转合的圆圈。

629

没有难度就不会有特色,更谈不上创新。

630

不要怕反对,反对得对,纠正了我的错误;反对得不对,别人将会反对他。

631

不为历史现象所迷惑,不为议论家捉弄,要有一双治史的眼睛。

632

曾国藩康有为等人都是从内心的分裂引向社会的分裂。

633

子孙与父祖的代沟在以往只是成长与衰退的生物现象,到了近代,子孙与父祖的代沟除了生物的现象之外,更多的是来自外界的刺激和文化的渗透,它会越过生物现象的年龄界限的。

634

那些西学原义和词语一旦打上“中国特色”的印记,就面目全非了。

635

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应是宏观中能具体,微观中有通识。

636

历史的回归终究是后人的重塑。

637

一流为多,多归于一。

638

民族矛盾掩盖新旧矛盾,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运动反映得最为突出,上海拆毁吴淞铁路及其他不少华洋冲突也类此。

639

近日“议价儿子”对计划生育的冲击,最是具体而微地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心态。

640

说儒学的惰性,是百数十年来新旧冲突中新派的通识,其实儒学有其理性的内容,特别是其修补功能,周期性的大动荡之后,都是有赖于儒学的安抚。

641

“矫枉过正”,是一种历史现象;“矫枉必须过正”,则是毛泽东的主观精神。

642

丁玲在八十年代写了两部回忆录,一本是写三十年代经历的《魍魉世界》,一本是反映六十年代生活的《风雪人间》,其实“风雪”之中、之后都有“魍魉”。

643

政治需要智慧,但又欢喜愚昧。

644

智慧启迪愚昧,不愚昧却常常被愚昧包围,“大跃进”是一例,“文革”又是一例。

645

舞台上正角之外有丑角,丑也是一种美。

646

人事的新旧更替,机构的新旧更替,并不与思想上的新旧交替同步。

647

四月一日为西方愚人节,这一天可以用任何谎言骗人,如牛细胞与番茄杂交成功之类。大跃进亩产一万斤、五万斤,却不是愚人节的愚。

648

要民主的混乱还是要专制的秩序,是辛亥革命后对袁世凯的选择。

649

洪秀全的思想事实上是以儒学为根基糅进基督教的内容(特别是仪式)而成,是近代新儒学的发端,其后是康有为用进化论改造的儒学,再后是“五四”以后的各家新儒家。这些新儒学,有的曾经在吸取西学中改造自己,也触动了对中国社会的改造;有的是在中西文化的比较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困惑中阐发了儒家和民族的传统精神,各有其社会效果。今天的新儒学是“五四”后各家新儒学的继续,是以反思的形式带着挽救思想危机的愿望出现的。曾经长期作为统治思想,有过深远影响的儒学,为了适应社会变革的新形势,对它进行新的注释,并唤起人们尊重那些不该失去的传统,这是社会思想转变和发展的必要补充。但新儒学不是现代化的改革和开放的精神支柱,而是现代化的改革和开放对儒学注射的现代意识;它不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超前,而是反思中浮现的思想回归,回归只是扬弃中的保留。

650

“学外国织帽子的方法,要织中国的帽子。”(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也要以外国的方法变中国的帽子。

651

工业经济、民主政治和民族主义是近代世界的三大潮流,中国在这三大潮流中载浮载沉。

652

清末因地方自治的掀起而有自治风潮,诸如反对调查户口、钉门牌之类,叫做“打新法”。“打新法”也是一种“民意”。

653

了解和掌握国情,主要是要认识和熟悉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风情),现在兴修的地方志,仍跳不出政治史的传统思绪,而没有把目光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去。

654

神圣的法宝不一定都神圣,罪恶的东西未必全是罪恶。

655

孙中山后来常以让位袁世凯为一大失误;清监国摄政王载沣在退位后的四十个春秋中,也常追悔罢了袁世凯的官没有把他除掉。正反两面都视袁为政敌,却都没有奈何他,是孙、沣的失误还是权力的牵制?

656

说教者的说教,他自己都相信吗?

657

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民主和科学是相辅而行的,科学是民主的基石,民主是科学的导体。

658

丑陋就是要曝光,使大家见其丑陋。所以官僚主义分子最怕见报,怕曝光。

659

近代中国,民主运动服从民族运动(反帝)是有阶段性的,民族运动服从民主运动是时代的持久要求。

660

儒学是抗拒腐败的,但儒学的官僚政治是不可抑制的腐化剂。

661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律例,没有环境保护,只顾吃下去,山会变秃,水族也会绝迹。

662

一户一村都有围子,万里长城是个大围子。

663

生物化石是由现在变为过去,返祖现象则是过去回到现在,它们却在巨大的时代间隔中对话。

664

不要把发当作头,要从头说起,不能从发说起,虽然头上必有发,但发可以脱落而飘散头外。

665

鸽子称和平鸽,典出《圣经》,早已成为世界意识,谁会说它是“西化”?

666

北方侠义,江南名士,明清间这种南北风尚的歧趋和士大夫心态的不平衡,是由地区经济生活的差异而来。

667

克强先生不是一个思想家和学者,但他的民主思想、军事思想、教育思想以及兴建实业的主张,均有足述者。尤其他以宽厚的品德,生前与死后都为人敬仰,自民国以来的军人中,只有朱老总可以与之媲美。

668

毛泽东该打倒的地方还没有打光,但他有永远打不倒的东西(一九八八年九月二十六日夜对研究生说的话)。

669

日本对煤和铁矿砂的需求应该受制于汉冶萍公司,相反,汉冶萍却以债台高筑受制于日本,经济乎?政治乎?

670

绅商(由商而绅、由绅而商)和乡绅是官与民的中介,前者多在市,后者多在乡;前者与工商业结缘,后者与宗法、地租联姻,从他们身上可以捕捉到中国近代社会的脉络。

671

谣言为什么会不胫而走,除了人们道听途说的习性外,也因为它有过这样和那样的影踪,所以小说的虚构会给人以真实感。

672

慈禧在朝内主政四十余年,李鸿章在朝外执政四十年,赫德以总税司干政五十年,构成了晚清的政治格局,而李鸿章则是朝内朝外、国内国外的纽带。

673

教育救国的时代过去了,应该是国救教育了。

674

包拯死去快一千年了,似乎他的时代还未过去,人们仍希望有现在的包拯(一九八八年十月九日参观包祠)。

675

没有官是无政府,可从古到今,人民都不太喜欢官,官是一种祸害。

676

不能用传统编织现在,要由现在编织现在,但传统是其基因。

677

被吸收、被消化的东西,也将改变吸收者和消化者(如儒学之吸收禅学)。

678

改造消极的东西为积极的东西,条件变了,积极又会回到消极。

679

就事物中的变与常的关系来说,转型期的变态比持久的常态更需要研究。但不懂得常也说明不了变。

680

许多人物的思想是这样,而行为又是那样。因此,就事论事很难获得真认识,要有心态分析。

681

人们计算长度随着世界范围的延伸而延伸,过去以围绕地球计算,现在开始了以地球—月球的来回计算(《来自脚绊裙的启示》,载《文汇读书周报》,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二日第四版)。

682

在实际生活中先有社会史(社会结构、社会现象的记载)而后有社会学,学科的形成却是先有社会学而后有社会史。

683

自己做错了是自己这一代的事,却要推到老祖宗身上去,又找到两千几百年前创立儒家学说的孔子身上去,因为事隔百代,尚有他们的社会基因。

684

不能再由孔夫子指挥今天,也不是用今天去改造孔夫子,应是从时代出发对孔夫子及其儒家予以取舍。这就是传统与现实的关系。

685

二十世纪的中国就是这样,讨厌资本主义,又摆脱不了资本主义;憧憬社会主义,又离不开民主主义,两者纠缠在一起。

686

社会学与社会史是现状与历史的关系。

687

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是从武器开始的,由武器推向训练、兵种和战术、战略,清末新军是近代化的关键,辛亥以后只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增损。直到原子武器和国防现代化的研求,军事上才又一次大的突破,从近代化跃向现代化。

688

在软卧车厢里的人,一直被服务员奉为长官,今天我第一次听到叫老师傅的声音,这个“老师傅”应作老司务,车厢里的社会在变(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八日沪广车上)。

689

改造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才有中国现代文化的特点。

690

有许多传统的习惯势力不是被改革运动摧毁,而是它们在改变和腐蚀改革运动。

691

曾经尊重朴素的阶级感情,是为了发挥人们的组织战斗作用,但掩盖了小生产的愚昧性。

692

由传统社会进入近代社会,必然是对传统的最大削弱,不是铲除。但传统老人总不愿被削弱。

693

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讲大同学,禁止生徒外传,说“思必出位,行必素位”。那么他的《大同书》是“出位”,而《戊戌奏稿》则是“素位”了。前者与后者当是思想家和实行家的差别。

694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它是在地缘和血缘及其生产关系中一步步形成起来的,由一个轴心缓慢地积聚而流动,但有其凝定性,没有凝定就不能成其为传统。它的凝定性大于流动性,所以对传统的改造往往不能依靠它自身的流动,需要新的或外来的冲击力。

695

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或者某一个文化类型,它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吸收和创新的道路。因为一切创新都不能抛弃原有基础,也需要吸收外来的新养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阳光下没有绝对的新鲜东西,所谓崭新的面目出现也只是包含着原有因素的最新发展。想砸烂一切传统文化建立新文化,是粗暴的,也是很难实现的。但是躺在传统文化的交椅上,不去吸收别国的东西,不但难以创新,还将导致自身的萎缩。在近代中国,不开放,不引进,就没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