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元部汇考二
宋武帝受晋禅,即皇帝位。改晋元熙二年为永初元年。〈共三年〉
按《宋书·武帝本纪》: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即皇帝位。诏曰:夫世代迭兴,承天统极。虽遭遇异途,因革殊事,若乃功济区宇,道振生民,兴废所阶,异世一揆。朕以寡薄,属当艰运,籍否终之期,因士民之力,用获拯溺,匡世拨乱,安国宁民,业未半古,功参曩烈。晋氏以多难仍遘,历运已移,钦若前王,宪章令轨,用集大命于朕躬。惟德匪嗣,辞不获申,遂祗顺三灵,飨兹景祚,燔柴于南郊,受终于文祖。猥当与能之期,爰集乐推之运,嘉祚肇开,隆庆惟始,思俾休嘉,惠兹兆庶。其大赦天下。改晋元熙二年为永初元年。赐民爵二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逋租宿债勿复收。其有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洗除,与之更始。长徒之身,特加原遣。亡官失爵,禁锢夺劳,一依旧准。永初三年五月,少帝即位,改明年为景平元年。〈共二年〉按《宋书·少帝本纪》:永初三年五月癸亥,即皇帝位。明年春正月己亥朔,大赦,改元为景平元年。
少帝景平二年八月,文帝即位。改为元嘉元年。〈共三十年〉按《宋书·文帝本纪》:景平二年八月丁酉,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景平二年为元嘉元年。文帝元嘉三十年四月,孝武帝即位。改明年为孝建元年。〈共三年〉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元嘉三十年四月己巳,即皇帝位。孝建元年春正月己亥朔,改元,大赦天下。
孝武帝孝建四年,改为大明元年。〈共八年〉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大明元年春正月辛亥朔,改元,大赦天下。赐高年、孤疾粟帛各有差。
大明八年闰五月,前废帝即位。改明年为永光元年。〈七月〉
按《宋书·前废帝本纪》:大明八年闰五月庚申,即皇帝位。永光元年春正月乙未朔,〈缺二字〉大赦天下。按《南史·宋前废帝本纪》:景和元年春正月乙未朔,大赦,改元为永光。
前废帝永光元年八月,改为景和元年。〈一年〉
按《宋书·前废帝本纪》:永光元年秋八月,改元为景和元年。
景和元年十二月,明帝即位。改为泰始元年。〈共七年〉按《宋书·明帝本纪》: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丙寅,上即皇帝位。诏曰:高祖武皇帝德洞四瀛,化绵九服。太祖文
皇帝以大明定基;世祖孝武皇帝以下武宁乱。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所以业固盛汉,声益隆周。子业凶嚚自天,忍悖成性,神器殆于驭索,景祚危于缀旒。朕假寐凝忧,泣血待旦,虑大宋之基,于焉而泯,武、文之业,将坠于渊。赖七庙之灵,藉八百之庆,巨猾斯殄,鸿沴时褰。皇纲绝而复纽,天纬缺而更张。猥以寡薄,属承乾统,上缉三光之重,俯顾庶民之艰。业业兢兢,若履冰谷,思与亿兆,同此维新。可大赦天下,改景和元年为泰始元年。
明帝泰始八年,改为泰豫元年。〈一年〉
按《宋书·明帝本纪》:泰豫元年春正月甲寅朔,上有疾不朝会。以疾患未痊,故改元。
泰豫元年四月,后废帝即位。改明年为元徽元年。〈共五年〉
按《宋书·后废帝本纪》:泰豫元年四月庚子,即皇帝位。元徽元年春正月戊寅,改元大赦。
后废帝元徽五年七月,顺帝即位。改为升明元年。〈共三年〉
按《宋书·顺帝本纪》:元徽五年七月壬辰,即皇帝位。升明元年,改元,大赦天下,赐文武位二等。
按《南史·宋顺帝本纪》:升明元年秋七月壬辰,皇帝即位,大赦,改元徽五年为升明元年。
南齐
高帝受宋禅,即皇帝位,改宋升明三年为建元元年。〈共四年〉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上即皇帝位于南郊,设坛柴燎告天。礼毕,大驾还宫,临太极前殿。诏曰:五德更绍,帝迹所以代昌;三正迭隆,王度所以改耀。世有质文,时或因革,其资元膺历,经道振民,固以异术同揆,殊流共贯者矣。朕以寡昧,属值艰季,推肆勤之诚,藉乐治之数,贤能悉心,士民致力,用获拯溺龛暴,一匡天下。业未参古,功殆侔昔。宋氏以陵夷有徵,历数攸及,思弘乐推,永鉴崇替,爰集天禄于朕躬。惟志菲薄,辞弗获昭,遂钦崇天人,式由景命,祗月正于文祖,升禋鬯于上帝。猥以寡德,光宅四海,纂革代之踪,托王公之上,若涉渊水,罔知所济。宝祚初启,洪庆惟新,思俾利泽,宣被亿兆,可大赦天下。改升明三年为建元元年。赐人爵二级,文武进位二等,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逋租宿债勿复收。有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洗除先注,与之更始。长徙敕系之囚,特皆原遣。亡官失爵,禁锢夺劳,一依旧典。
建元四年三月,武帝即位。改明年为永明元年。〈共十一年〉按《南齐书·武帝本纪》:建元四年三月,壬戌,上即位。永明元年春,正月,辛亥,大赦,改元。
武帝永明十一年,郁林王即位。改明年为隆昌元年。〈一年〉
按《南齐书·郁林王本纪》:永明十一年,即位。隆昌元年春正月丁未,改元,大赦。
郁林王隆昌元年,海陵王即位。改为延兴元年。
按《南齐书·海陵王本纪》:隆昌元年,郁林王废,尚书令西昌侯鸾议立昭文为帝。延兴元年秋,七月,丁酉,即皇帝位。诏曰:太祖高皇帝英谋光大,受命作齐;世祖武皇帝宏猷冠世,继晖下武;世宗文皇帝清明懿铄,四海宅心:并德漏下泉,功昭上象,声教所覃,无思不洽。洪基式固,景祚方融,而天步多阻,运钟否剥。嗣君昏忍,暴戾滋多,弃侮天经,悖灭人纪。朝野重足,遐迩侧视,民怨神恫,宗祧如缀。赖忠谟肃举,霄汉廓清,俾三后之业,绝而更纽,七百之庆,危而复安。猥以冲人,入纂乾绪,载怀驭朽,若坠诸渊,思与黎元,共绥戬福。大赦,改元。文武赐位二等。
海陵王延兴元年冬十月,明帝即位。改为建武元年。〈共四年〉
按《南齐书·明帝本纪》:太后令废海陵王,以上入纂。建武元年冬,十月,癸亥,即皇帝位。诏曰:皇齐受终建极,握镜临宸,神武重辉,钦明懿铄,七百攸长,磐石斯固。而王度中蹇,天阶荐阻,嗣命多违,蕃舋孔棘,宏图景历,将坠诸渊。宣德皇后远鉴崇替,宪章旧典,畴咨台揆,允定灵策,用集宝命于予一人。猥以虚薄,缵承大业,仰系鸿丕,顾临兆民,永怀先构,若履春冰,寅忧夕惕,罔识攸济,思与万国播此惟新。大赦天下,改元。宿卫身普转一阶,其馀文武,赐位二等。逋租宿责,换负官物,在建武元年以前,悉原除。劫贼馀口在台府者,可悉原放。负舋流徙,并还本乡。
明帝建武五年,改为永泰元年。〈一年〉
按《南齐书·明帝本纪》:永泰元年夏,四月,甲寅,改元,赦三署囚系原除各有差。文武赐位二等。
永泰元年七月,东昏侯即位。改明年为永元元年。〈共三年〉
按《南齐书·东昏侯本纪》:永泰元年七月,己酉,即位。永元元年春,正月,戊寅,大赦,改元。
东昏侯永元三年三月,和帝即位。改为中兴元年。〈共二年〉
按《南齐书·和帝本纪》:中兴元年春,三月,乙巳,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文武赐位二等;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谷,人五斛。即永元三年也。
梁
武帝受齐禅,即皇帝位。改齐中兴二年为天监元年。〈共十八年〉
按《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设坛柴燎,告类于天。礼毕,临太极前殿。诏曰:五精递袭,皇王所以受命;四海乐推,殷、周所以改物。虽禅代相舛,遭会异时,而微明迭用,其流远矣。莫不振民育德,光被黎元。朕以寡闇,命不先后,宁济之功,属当期运,乘此时来,因心万物,遂振厥弛维,大造区夏,永言前踪,义均惭德。齐氏以代终有徵,历数云改,钦若前载,集大命于朕躬。顾惟菲德,辞不获命,寅畏上灵,用膺景业。执禋柴之礼,当与能之祚,继迹百王,君临四海,若涉大川,罔知攸济。洪基初兆,万品权舆,思俾庆泽,覃被率土。可大赦天下。改齐中兴二年为天监元年。赐民爵二级;文武加位二等;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逋布、口钱、宿债勿复收。其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洗除前注,与之更始。
天监十九年,改为普通元年。〈共七年〉
按《梁书·武帝本纪》:普通元年春正月乙亥朔,改元,大赦天下。赐文武劳位,孝悌力田爵一级,尤贫之家,勿收常调,鳏寡孤独,并加赡恤。
普通八年,改为大通元年。〈共二年〉
按《梁书·武帝本纪》:大通元年三月辛未,舆驾幸同泰寺舍身。甲戌,还宫,赦天下,改元。
大通三年,改为中大通元年。〈共六年〉
按《梁书·武帝本纪》:中大通元年九月癸巳,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因舍身,公卿以下,以钱一亿万奉赎。冬十月己酉,舆驾还宫,大赦,改元。
中大通七年,改为大同元年。〈共十一年〉
按《梁书·武帝本纪》:大同元年春正月戊申朔,改元,大赦天下。
大同十二年,改为中大同元年。〈一年〉
按《梁书·武帝本纪》:夏四月丙戌,于同泰
寺解讲,设法会。大赦,改元。孝悌力田为父后者赐爵一级,赉宿卫文武各有差。
中大同二年,改为太清元年。〈共三年〉
按《梁书·武帝本纪》:太清元年三月庚子,幸同泰寺,设无遮大会,舍身,公卿等以钱一亿万奉赎。夏四月丁亥,舆驾还宫,大赦天下,改元,孝悌力田为父后者赐爵一级,在朝群臣宿卫文武并加颁赉。
太清三年五月,简文帝即位。改明年为大宝元年。〈共三年〉
按《梁书·简文帝本纪》:太清三年五月辛巳,即皇帝位。大宝元年春正月辛亥朔,诏曰:盖天下者,至公之神器,在昔三五,不获已而临莅之。故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轩冕之华,傥来之一物。太祖文皇帝含光大之量,启西伯之基。高祖武皇帝道洽二仪,智周万物。属齐季荐瘥,彝伦剥丧,同气离入苑之祸,元首怀无厌之欲,乃当乐推之运,因亿兆之心,承彼掎角,雪兹雠耻。事非为己,义实从民。故功成勿居,卑宫菲食,大慈之业普熏,汾阳之诏屡下。于玆四纪,无得而称。朕以寡昧,哀茕孔棘,生灵已尽,志不图全,僶俛视阴,企承鸿绪。悬旌履薄,未足云喻。痛甚愈迟,谅闇弥切。方当元默在躬,栖心事外。即王道未直,天步犹艰,式凭宰辅,以弘庶政。履端建号,仰惟旧章。可大赦天下,改太清四年为大宝元年。
元帝承圣元年十一月,即皇帝位。于江陵诏改太清六年为承圣元年。〈共三年〉
按《梁书·元帝本纪》:太清三年,侯景陷没京师,世祖徵兵于湘州。大宝三年,世祖犹称太清六年。三月,王僧辩等平侯景。承圣元年冬十一月丙子,世祖即皇帝位于江陵。诏曰:夫树之以君,司牧黔首。帝尧之心,岂贵黄屋,诚弗获已而临莅之。朕皇祖太祖文皇帝积德岐、梁,化行江、汉,道映在田,具瞻斯属。皇考高祖武皇帝明并日月,功格区宇,应天从民,惟睿作圣。太宗简文皇帝地侔启、诵,方符文、景。彊寇凭陵,时难孔棘。朕大拯横流,克复宗社。群公卿士、百辟庶僚,咸以皇灵眷命,归运斯及,天命不可以久淹,宸极不可以久旷。粤若前载,宪章令范,畏天之威,算隆宝历,用集神器于予一人。昔虞、夏、商、周,年无嘉号,汉、魏、晋、宋,因循以久。朕虽云拨乱,且非创业,思得上系宗祧,下惠亿兆。可改太清六年为承圣元年。逋租宿责,并许弘贷;孝子义孙,可悉赐爵;长徒锁士,特加原宥;禁锢夺劳,一皆旷荡。
承圣四年九月,敬帝即位。改为绍泰元年。〈一年〉按《梁书·敬帝本纪》:承圣三年十一月,江陵陷。四年七月辛丑,王僧辩纳贞阳侯萧渊明,自采石济江。甲辰,入于京师,以帝为皇太子。九月甲辰,司空陈霸先举义,袭杀王僧辩,黜萧渊明。丙午,帝即皇帝位。绍泰元年冬十月己巳,诏曰:王室不造,婴罹祸衅,西都失守,朝廷沦覆,先帝梓宫,播越非所,王基倾弛,率土罔戴。朕以荒幼,仍属艰难,泣血枕戈,志复雠逆。大耻未雪,夙宵鲠愤。群公卿尹,勉以大义,越登寡闇,嗣奉洪业。顾惟夙心,念不至此。庶仰凭元灵,傍资将相,克清元恶,谢冤陵寝。今坠命载新,宗祊更祀,庆流亿兆,岂予一人。可改承圣四年为绍泰元年,大赦天下,内外文武赐位一等。以贞阳侯渊明为司徒,封建安郡公,食邑三千户。壬子,以司空陈霸先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徐二州刺史司空如故。
敬帝绍泰二年,改为太平元年。〈共二年〉
按《梁书·敬帝本纪》:太平元年九月壬寅,改元大赦,孝悌力田赐爵一级,殊才异行所在奏闻,饥难流移勒归本土。
陈
武帝受梁禅,即皇帝位。改梁太平二年为永定元年。〈共三年〉
按《陈书·武帝本纪》:永定元年冬十月乙亥,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柴燎告天。礼毕,舆驾还宫,临太极前殿。诏曰:五德更运,帝王所以御天,三正相因,夏、殷所以宰世,虽色分辞翰,时异文质,揖让征伐,迄用参差,而育德振民,义归一揆。朕以寡昧,时属艰危,国步屡屯,天维三绝,肆勤先后,拯厥横流,藉将帅之功,兼猛士之力,一匡天下,再造黔黎。梁氏以天禄永终,历数攸在,遵与能之典,集大命于朕躬。顾惟非德,辞不获亮,式从天眷,俯协民心,受终文祖,升禋上帝,继迹百王,君临万宇,若涉川水,罔知攸济。宝业初建,皇祚惟新,思俾惠泽,覃被亿兆。可大赦天下,改梁太平二年为永定元年。赐民爵二级,文武二等。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逋租宿债,皆勿复收。其犯乡里清议赃污淫盗者,皆洗除先注,与之更始。长徒敕系,特皆原之。亡官失爵,禁锢夺劳,一依旧典。
永定三年六月,文帝即位。改明年为天嘉元年。〈共六年〉按《陈书·文帝本纪》:永定三年六月甲寅,即皇帝位。天嘉元年春正月癸丑,诏曰:朕以寡昧,嗣纂洪业,哀茕在疚,治道弗昭,仰惟前德,幽显遐畅,恭己不言,庶几无改。虽宏图懋轨,日月方弘,而清庙廓然,圣灵浸远,感寻永往,瞻言罔极。今四象运周,三元告献,中外胥洎,玉帛骏奔,思覃遗泽,播之亿兆。其大赦天下。改永定四年为天嘉元年。鳏寡孤独不能自存立者,赐谷人五斛。孝悌力田殊行异等,加爵一级。
文帝天嘉七年,改为天康元年。〈一年〉
按《陈书·文帝本纪》:天康元年二月丙午,诏曰:朕以寡德,纂承洪绪,日昃劬劳,思弘景业,而政道多昧,黎庶未康,兼沴患淹时,亢阳累月,百姓何咎,实由朕躬,念兹在兹,痛如疾首。可大赦天下,改天嘉七年为天康元年。
天康元年四月,废帝即位。改明年为光大元年。〈共二年〉按《陈书·废帝本纪》:天康元年四月癸酉,即皇帝位。光大元年春正月乙亥,诏曰:昔昊天成命,降集宝图,二
后重光,九区咸又。闵余冲薄,王道未昭,荷兹神器,如涉灵海,庶亲贤并建,牧伯惟良,天下雍熙,缅同刑措。今三元改历,万国充庭,清庙无追,具僚斯在,言瞻宁位,感触崩心。思播遗恩,俾覃黎献。可大赦天下。改天康二年为光大元年。孝悌力田赐爵一级。
废帝光大三年春正月,宣帝即位。改为太建元年。〈共十四年〉
按《陈书·宣帝本纪》:太建元年春正月甲午,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诏曰:夫圣人受命,王者中兴,并由懿德,方作元后。高祖武皇帝揖拜尧图,经纶禹迹,配天之业,光辰象而利贞,格地之功,侔川岳而长远。世祖文皇帝体上圣之资,当下武之运,筑宫示俭,所务唯德,定鼎初基,厥谋斯在。朕以寡薄,才非圣贤,夙荷前规,方传景祚。虽复亲承训诲,志守藩维,咏季子之高风,思城阳之远托,自元储绍国,正位君临,无道非几,伫闻刑措。岂图王室不造,频谋乱阶,天步艰难,将倾宝历,仰惟嘉命,爰集朕躬。我心贞确,坚誓苍昊,而群辟启请,相諠渭桥,文母尊严,悬心长乐,对扬玺绂,非止殷汤之三辞,履涉春冬,何但代王之五让。今便肃奉天策,钦承介圭。若据沧溟,愈增兢业。思所以云行雨施,品物咸亨,当与黔黎,普同斯庆。可改光大三年为太建元年。大赦天下。
宣帝太建十四年正月,后主即位。改明年为至德元年。〈共四年〉
按《陈书·后主本纪》:太建十四年正月丁巳,即皇帝位。至德元年春正月壬寅,诏曰:朕以寡薄,嗣守鸿基,哀茕切虑,疹恙缠织,训俗少方,临下靡算,惧甚践冰,慄同驭朽。而四气易流,三光遄至,缨绂列陛,玉帛充庭,具物匪新,节序疑旧,缅思前德,永慕昔辰,对轩闼而哽心,顾扆筵而慄气。思所以仰遵遗构,俯励薄躬,陶铸九流,休息百姓,用弘宽简,取叶阳和。可大赦天下,改太建十五年为至德元年。
后主至德五年,改为祯明元年。〈共三年〉
按《陈书·后主本纪》:祯明元年正月戊寅,诏曰:柏皇、大庭,鼓淳和于曩日,姬王、嬴后,被浇风于末载,刑书已铸,善化匪融,礼义既乖,奸宄斯作。何其淳朴不反,浮华竞扇者欤。朕居中御物,纳隍在眷,频恢天网,屡绝三边,元元黔庶,终罹五辟。盖乃康哉寡薄,抑焉法令滋章。是用当宁弗怡,矜此向隅之意。今三元具序,万国朝辰,灵芝献于始阳,膏露凝于聿岁,从春施令,仰乾布德,思与九有,惟新七政。可大赦天下,改至德五年为祯明元年。
北魏
道武帝即代王位建元,为登国元年。〈共十年〉
按《魏书·道武帝本纪》:登国元年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会于牛川。
登国十一年秋七月,道武帝始建天子旌旄。改元为皇始元年。〈共二年〉
按《魏书·道武帝本纪》:皇始元年秋七月,左司马许谦上书劝进尊号,帝始建天子旌旗,出入警跸,于是改元。
皇始三年,改为天兴元年。〈共六年〉
按《魏书·道武帝本纪》:天兴元年十二月己丑,帝临天文殿,太尉、司徒进玺绶,百官咸称万岁。大赦,改年。
天兴七年,改为天赐元年。〈共六年〉
按《魏书·道武帝本纪》:天赐元年冬十月辛巳,大赦,改元。
天赐六年冬十月,明元帝即皇帝位。改为永兴元年。〈共五年〉
按《魏书·明元帝本纪》:天赐六年冬十月,壬申,即皇帝位,大赦,改年为永兴元年。
明元帝永兴六年,改为神瑞元年。〈共二年〉
按《魏书·明元帝本纪》:神瑞元年春正月辛酉,以祯瑞频集,大赦,改元。
神瑞三年,改为泰常元年。〈共八年〉
按《魏书·明元帝本纪》:泰常元年夏四月壬子,大赦,改元。
泰常八年十月,太武帝即位。改明年为始光元年。〈共四年〉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泰常八年十月壬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始光元年。〈改元月日不载〉
太武帝始光五年,改为神麚元年。〈共四年〉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神麚元年二月,改元。
神麚五年,改为延和元年。〈共三年〉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延和元年春正月丙午,谒于太庙,大赦,改元。
延和四年,改为太延元年。〈共五年〉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太延元年春正月甲申,大赦,改年。
太延六年,改为太平真君元年。〈共十一年〉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太平真君元年六月丁丑,皇孙浚生,大赦,改年。
太平真君十二年,改为正平元年。〈共二年〉
按《魏书·太武帝本纪》:正平元年六月壬戌,改年。
正平二年冬十月,文成帝即位。改为兴安元年。〈共二年〉按《魏书·文成帝本纪》:正平二年十月戊申,即皇帝位于永安前殿,大赦,改年兴安。文成帝兴安三年,改为兴光元年。〈一年〉
按《魏书·文成帝本纪》:兴光元年秋七月庚子,皇子弘生。辛丑,大赦,改年。
兴光二年,改为太安元年。〈共五年〉
按《魏书·文成帝本纪》:太安元年六月壬戌,诏名皇子曰弘,曲赦京城,改年。
太安六年,改为和平元年。〈共六年〉
按《魏书·文成帝本纪》:和平元年春正月甲子朔,大赦,改元。
和平六年五月,献文帝即位。改明年为天安元年。〈一年〉按《魏书·献文帝本纪》:和平六年夏五月,即皇帝位。天安元年春正月己丑朔,大赦,改年。献文帝天安二年,改为皇兴元年。〈共五年〉
按《魏书·献文帝本纪》:皇兴元年秋八月戊申,皇子宏生,大赦,改年。
皇兴五年八月,孝文帝即位。改为延兴元年。〈共五年〉按《魏书·孝文帝本纪》:皇兴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大赦,改元延兴。孝文帝延兴六年,改为承明元年。〈一年〉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承明元年夏六月壬申,大赦,改年。
承明二年,改为太和元年。〈共二十三年〉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太和元年春正月乙酉朔,诏曰:朕夙承宝业,惧不堪荷,而天贶具臻,地瑞并应,风和气晼,天人交协。岂朕冲昧所能致哉。实赖神祗七庙降福之助。今三正告初,祗感交切,宜因阳始,协典革元,其改今号为太和元年。
太和二十三年夏四月,宣武帝即位。改明年为景明元年。〈共四年〉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太和二十三年夏四月丁巳,即皇帝位。景明元年春正月壬寅,车驾谒长陵。乙巳,大赦,改年。
宣武帝景明五年,改为正始元年。〈共四年〉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正始元年春正月丙寅,大赦,改元。
正始五年,改为永平元年。〈共四年〉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永平元年秋八月丁卯,大赦,改年。
永平五年,改为延昌元年。〈共四年〉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延昌元年夏四月乙酉,大赦,改年。
延昌四年春正月,孝明帝即位。改明年为熙平元年。〈共二年〉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延昌四年春正月丁巳,即皇帝位。熙平元年春正月戊辰朔,大赦,改年。
孝明帝熙平三年,改为神龟元年。〈共二年〉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神龟元年二月己酉,诏以神龟表瑞,大赦改年。
神龟三年,改为正光元年。〈共五年〉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正光元年秋七月辛卯,帝加元服,大赦,改年。
正光六年,改为孝昌元年。〈共三年〉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孝昌元年夏六月癸未,大赦,改年。
孝昌四年,改为武泰元年。〈一年〉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武泰元年春正月丙寅,大赦,改年。
武泰元年夏四月,孝庄帝即位。改元建义九月又改为永安元年。〈共三年〉
按《魏书·孝庄帝本纪》:武泰元年夏四月戊戌,即帝位。车驾入宫,御太极殿,诏曰:太祖诞命应期,龙飞燕代,累世重光,载隆帝绪。冀欲阐兹洪业,永在无穷。岂图多难,遘兹百六,致使妖悖四起,内外竞侵,朝无恤政之臣,野多怨酷之士,实由女主专朝,致兹颠覆。孝明皇帝大情冲顺,深存隐忍,奄弃万国,众用疑焉。太原王荣,世抱忠孝,功格古今,赴义晋阳,大会河洛,乃推翼朕躬,应兹大命。德谢少康,道愧前绪,猥以眇身,君临万国,如涉渊海,罔知所济。可大赦天下,改武泰为建义元年。九月壬申,柱国大将军尔朱荣率骑七千讨葛荣于滏口,破擒之,馀众悉降。冀、定、沧、瀛、殷五州平。乙亥,以平葛荣,大赦天下,改为永安元年。
孝庄帝永安三年,尔朱世隆等奉长广王为主,改为建明元年。
按《魏书·孝庄帝本纪》:永安三年冬十月,尔朱世隆尔朱兆,共推太原太守、行并州刺史长广王晔为主,大赦所部,号年建明。
长广王建明二年二月,前废帝即位。改为普泰元年。〈一年〉
按《魏书·前废帝本纪》:庄帝崩,尔朱世隆等以长广王疏远,非人望所推,以王有过人之量,将谋废立。春二月己巳,长广王进至邙南,世隆等奉王东郭之外,行禅让之礼。王入自云龙门,升太极前殿,群臣拜贺。礼毕,登阊阖门,诏曰:朕以寡薄,抚临万邦,思与亿兆同兹庆泰,可大赦天下,以魏为大魏,改建明二年为普泰元年。
前废帝普泰元年十月,后废帝即位。改为中兴元年。〈共二年〉
按《魏书·后废帝本纪》:后废帝即位于信都,大赦,称中兴元年。
按《北史·魏废帝本纪》:普泰元年十月,勃海王高欢奉帝以主号令。中兴元年冬十月壬寅,皇帝即位于信都,大赦,改普泰元年为中兴。
后废帝中兴二年夏四月,出帝即位。改元太昌。十二月,改元永兴寻改为永熙元年。〈共三年〉
按《魏书·出帝本纪》:中兴二年夏四月戊子,即帝位。诏曰:否泰相沿,废兴互有,元天无所隐,精灵弗能谕。大魏统乾,德渐区宇,牢笼九服,磅礡三光。而上天降祸,运踵多难,礼乐崩沦,宪章漂没。赫赫宗周,剪为戎寇;肃肃清庙,将成茂草。大丞相渤海王忠存本朝,精贯白日,爰举义旗,志雪国耻。故广阿之军,貔虎夺气;邺下之师,金汤失险。桴鼓暂交,一朝荡灭,元凶授首,大憝斯擒。扬旂济河、扫清伊洛,士民安堵,不失旧章。社稷危而复安,洪基毁而还构。朕以托体宸极,猥当乐推,祗握宝图,承兹大业。得以眇身,托于王公之上,若涉渊水,罔识攸津。思与兆民同兹嘉庆,可大赦天下。改中兴二年为太昌元年。十二月丁亥,大赦天下,改太昌为永兴,以太宗号,寻改为永熙元年。
出帝永熙三年冬十月,孝静帝即位。改为天平元年。〈共四年〉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永熙三年冬十月丙寅,即位于城东,大赦天下,改永熙三年为天平元年。
孝静帝天平五年,改为元象元年。〈一年〉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元象元年春正月,有巨象自至砀郡陂中,南兖州获送于邺。丁卯,大赦,改元。
元象二年,改为兴和元年。〈共四年〉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兴和元年冬十有一月癸亥,以新宫成,大赦天下,改元。
兴和五年,改为武定元年。〈共八年〉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武定元年春正月壬戌朔,大赦天下,改元。
文帝即位于城西,号西魏,改元,为大统元年。〈共十七年〉按《北史·魏文帝本纪》:大统元年春正月戊申,皇帝即位于城西,大赦,改元。
大统十七年三月,废帝即位。改明年为元年。〈共三年〉按《北史·魏废帝本纪》:大统十七年三月,即皇帝位。元年。〈不建号〉
废帝三年正月,恭帝即位。改明年为元年。〈共四年〉
按《北史·魏恭帝本纪》:废帝三年正月,即皇帝位。改元。〈不建号〉
北齐
文宣帝受魏禅,即皇帝位。改魏武定八年为天保元年。〈共十年〉
按《北齐书·文宣帝本纪》:武定八年夏五月戊午,即皇帝位于南郊,升坛柴燎告天。事毕,还宫,御太极前殿。诏曰:无德而称,代刑以礼,不言而信,先春后秋。故知恻隐之化,天人一揆,弘宥之道,古今同风。朕以虚薄,功业无纪。昔先献武王值魏世不造,九鼎行出,乃驱御侯伯,大号燕、赵,拯厥颠坠,俾亡则存。文襄王外挺武功,内资明德,纂戎先业,辟土服远。年踰二纪,世历两都,狱讼有适,讴歌斯在。故魏帝俯遵历数,爰念褰裳,远取唐、虞,终同脱屣。实幽忧未已,志在阳城,而群公卿士,诚守愈切,遂属代终,居于民上,如涉深水,有眷终朝。始发晋阳,九尾呈瑞,外坛告天,赤雀效祉。惟尔文武不贰心之臣,股肱爪牙之将,左右先王,克隆大业,永言诚节,共斯休祉。思与亿兆,同始兹日,其大赦天下。改武定八年为天保元年。
天保十年十一月,废帝即位。改明年为乾明元年。〈一年〉按《北齐书·废帝本纪》:天保十年十一月癸卯,即皇帝位。乾明元年春正月癸丑朔,改元。
废帝乾明元年八月,孝昭帝即位。改为皇建元年。〈共二年〉
按《北齐书·孝昭帝本纪》:皇建元年八月壬午,皇帝即位于晋阳宣德殿,大赦,改乾明元年为皇建。
孝昭帝皇建二年十一月,武成帝即位。改为大宁元年。〈一年〉
按《北齐书·武成帝本纪》:大宁元年冬十一月癸丑,皇帝即位于南宫,大赦,改皇建二年为大宁。
武成帝大宁二年,改为河清元年。〈共四年〉
按《北齐书·武成帝本纪》:河清元年夏四月乙巳,青州刺史上言,今月庚寅河、济清。以河、济清,改大宁二年为河清,降罪人各有差。
河清四年夏四月,后主即位。改为天统元年。〈共五年〉按《北齐书·后主本纪》:河清四年,武成禅位于帝。天统元年夏四月景子,皇帝即位于晋阳宫,大赦,改河清
四年为天统。
后主天统六年,改为武平元年。〈共六年〉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武平元年春正月乙酉,改元。
武平七年,改为隆化元年。〈一年〉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武平七年十二月丁巳,大赦,改武平七年为隆化元年。
隆化二年春正月,幼主即位。改为承光元年。〈一年〉
按《北齐书·幼主本纪》:隆化二年春正月乙亥,即皇帝位,改元为承光元年。
北周
明帝称皇帝始建元,为武成元年。〈共二年〉
按《周书·明帝本纪》:武成元年八月己亥,改天王称皇帝,追尊文王为帝,大赦改元。按《崔猷传》:猷,字宣猷,世宗即位,徵拜御正中大夫。时依《周礼》称天王,又不建年号,猷以为世有浇淳,运有治乱,故帝王以之沿革,圣哲因时制宜。今天子称王,不足以威天下,请遵秦汉称皇帝,建年号。朝议从之。
武成二年夏四月,武帝即位。改明年为保定元年。〈共五年〉
按《周书·武帝本纪》:武成三年夏四月壬寅,即皇帝位。保定元年春正月戊申,诏曰:寒暑亟周,奄及徂岁。改元命始,国之典章。朕祗承宝图,宜遵故实。可改武成三年为保定元年。嘉号既新,惠泽宜布,文武百官,各增四级。
武帝保定六年,改为天和元年。〈共六年〉
按《周书·武帝本纪》:天和元年春正月癸未,大赦改元,百官普加四级。
天和七年,改为建德元年。〈共六年〉
按《周书·武帝本纪》:建德元年三月,大赦改元。按《晋荡公护传》:护自恃建立之功,久当权轴。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高祖以其暴慢,密与卫王直图之。天和七年三月十八日,护自同州还。帝御文安殿,见护讫,引护入含仁殿朝皇太后。斩之。十九日,诏曰:君亲无将,将而必诛。太师、大冢宰、晋公护,地寔宗亲,义兼家国。爰初草创,同济艰难,遂任总朝权,寄深国命。不能竭其诚效,罄以心力,尽事君之节,申送往之情。朕兄故略阳公,英风秀远,神机颖悟,地居圣裔,礼归当璧。遗训在耳,忍害先加。永寻摧割,贯切骨髓。世宗明皇帝聪明神武,〈缺二字〉藏智。护内怀凶悖,外托尊崇。凡厥臣民,谁亡怨愤。朕纂承洪基,十有三载,委政师辅,责成宰司。护志在无君,义违臣节。怀兹虿毒,逞彼狼心,任情诛暴,肆行威福,朋党相扇,贿货公行,所好加羽毛,所恶生疮痏。朕约己菲躬,情存庶政。每思施宽惠下,辄抑而不行。遂使户口彫残,征赋劳剧,家无日给,民不聊生。且三方未定,边隅尚阻,疆场待戎旗之备,武夫资干城之力。侯伏龙恩、万寿、刘勇等,未效庸勋,先居上将,高门峻宇,甲第雕墙,寔繁有徒,同恶相济。民不见德,唯利是视。百姓嗷嗷,道路以目;含生业业,相顾钳口。常恐七百之基,忽焉颠坠,亿兆之命,一旦阽危,上累祖宗之灵,下负苍生之责。今肃正典刑,护已即罪,其馀凶党,咸亦伏诛。氛雾既清,遐迩同庆。朝政惟新,兆民更始。可大赦天下,改天和七年为建德元年。
建德七年,改为宣政元年。〈一年〉
按《周书·武帝本纪》:宣政元年三月壬辰,改元。
宣政元年六月,宣帝即位。改明年为大成元年。〈一年〉按《周书·宣帝本纪》:宣政元年六月戊戌,即皇帝位。大象元年春正月癸巳,受朝于露门,大赦,改元大成。宣帝大成元年二月,改为大象元年。〈共二年〉
按《周书·宣帝本纪》:大象元年春正月癸巳,大赦,改元大成。二月辛巳,诏曰:有圣大宝,寔惟重器。元天表命,人事与能,幽显同谋,确乎不易。域中之大,实悬定于杳冥;天下为公,盖不避于内举。我大周感苍昊之精,受河洛之锡,武功文德,光格区宇,创业垂统,永光无穷。朕以寡薄,祗承洪绪,上赖先朝得一之迹,下藉群后不贰之心。职贡与云雨俱通,宪章共光华并亘。圆首方足,咸登仁寿。思隆国本,用弘天历。皇太子衍,地居上嗣,正统所归。远凭积德之休,允叶无疆之祚。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期,不谋已至。朕今传位于衍。乃眷四海,深合讴歌之望;俾予一人,高蹈风尘之表。万方兆庶,知朕意焉。可大赦天下,改大成元年为大象元年。帝于是自称天元皇帝。
大象二年五月,静帝入居天台。改明年为大定元年。〈一年〉
按《周书·静帝本纪》:大象元年二月辛巳,宣帝于邺宫传位授帝,居正阳宫。二年夏五月己酉,宣帝崩。帝入居天台。大定元年春正月壬午,诏曰:朕以不天,夙遭极罚。光阴遄速,遽及此辰。穷慕缠绵,言增号绝。踰祀革号,宪章前典。可改大象三年为大定元年。
隋
文帝受周禅,即皇帝位。改周大定元年为开皇元年。〈共二十年〉
按《隋书·文帝本纪》:开皇元年二月甲子,即皇帝位于临光殿。设坛于南郊,遣使柴燎告天。是日,告庙,大赦,改元。
开皇二十一年,改为仁寿元年。〈共四年〉
按《隋书·文帝本纪》:仁寿元年春正月乙酉朔,大赦,改元。
仁寿四年秋七月,炀帝即位。改明年为大业元年。〈共十三年〉
按《隋书·炀帝本纪》:仁寿四年七月,即皇帝位。大业元年春正月壬辰朔,大赦,改元。
炀帝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恭帝即位。改为义宁元年。〈共二年〉
按《隋书·恭帝本纪》:义宁元年十一月壬戌,上即皇帝位于大兴殿。诏曰:王道丧乱,天步孔艰,古往今来,代有其事,属之于朕,逢此百罹,彼苍者天,胡宁斯忍。襁褓之岁,夙遭悯凶,孺子之辰,太上播越,兴言感动,实疚于怀。太尉唐公,膺期作宰,时称舟楫,大拯横流,纠合义兵,翼戴皇室,与国休戚,再匡区夏,爰奉明诏,弼予幼冲,显命光临,天威咫尺,对扬尊号,悼心失图。一人在远,三让不遂,僶俛南面,厝身无所,苟利社稷,莫敢或违,俯从群议,奉遵圣旨。可大赦天下,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