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张岱

张岱,字宗子,山阴人,明 广西参议汝霖孙也。年六岁,汝霖携之适杭州。时华亭 陈继儒客杭,见岱,命属对,奇之,谓汝霖曰:“此吾小友也。”及长,文思坌涌,好结纳海内胜流,园林诗酒之社,必颉颃其间。岱累世通显,服食豪侈,畜梨园数部,日聚诸名士度曲征歌,诙谑杂进。及间,以古事挑之,则自四部、七略以至唐 宋说家荟萃琐屑之书,靡不该悉。及明亡,避乱剡溪山。岱素不治生产,至是家益落,故交朋辈多死亡,葛巾野服,意绪苍凉。语及少壮秾华,自谓梦境。著书十余种,率以梦名。而石匮书纪明代三百年事,尤多异闻。年六十九,营生圹于项王里,曰:“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后又十余年卒。

乾隆绍兴府志

张岱传

张岱,字宗子,山阴人,明 广西参议汝霖孙。年六岁,汝霖携至杭州。时华亭 陈继儒见之,命属对,奇之,谓汝霖曰:‘此吾小友也。’及长,好结纳海内胜流,园林诗酒之社,必颉颃其间。家累世通显,服食豪侈,畜梨园数部,日聚诸名士度曲征歌,诙谐杂进。及间,以古事挑之,则自四部、七略以至唐 宋说家荟萃琐屑之书,靡不该悉。明亡,避乱剡溪山,素不治生产,至是家益落,故交朋辈多死亡,葛巾野服,意绪苍凉。语及少壮秾华,自谓梦境。著书十余种,率以梦名。而石匮书纪明代三百年事,尤多异闻,后谷应泰提学浙江购得之,为纪事本末。年六十九卒。

清 嘉庆山阴县志

张岱传

商 盘

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人,诸生。陶庵世家子,豪放自喜,家畜梨园数部,日聚海内名士征歌行酒,有文举座上之风。晚岁,家日落,郁郁不自聊,年九十三卒。著有西湖梦寻快园道古、奚囊十集诸书。

清 乾隆刻本越风

张岱传

温睿临

山阴 张岱,字宗子,左谕德元忭曾孙也。长于史学。丙戌后,屏居卧龙山之仙室,短檐颓壁,终日兀坐。辑有明一代纪传,既成,名曰石匮藏书。丰润 谷应泰督学浙江,闻其名,礼聘之,不往。以五百金购其书。慨然曰:“是固当公之,谷君知文献者,得其人矣。”岱衣冠揖让,犹见前辈风范。年八十八卒。

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版南疆逸史

张岱传

邵廷采

山阴 张岱,字宗子,左谕德元汴曾孙也。性承忠孝,长于史学。丙戌后,屏居卧龙山之仙室,短檐危壁,沉淫于有明一代纪传,名曰石匮藏书,以拟郑思肖之铁函心史也。至于废兴存亡之际,孤臣贞士之操,未尝不感慨流连陨涕,三致意也。顺治初,丰润 谷应泰提学浙江,修纪事本末,以五百金购请其书。慨然曰:“是固当公之,公之谷君,得其人矣!”年七十余卒。衣冠揖让,绰有旧人风范。

浙江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思复堂文集

张岱传

徐承礼

张岱,字宗子,山阴人。长于史学。丙戌后,屏居卧龙山之仙室,短檐颓壁,终日兀坐,辑有明一代纪传为石匮书。我学使谷应泰闻其名,礼聘之,不往。以五百金购其书,岱慨然曰:“是固当公之,谷君知文献者,得其人矣。”是时,明季稗史多体裁未备,惟岱书暨海宁 谈迁所著国榷具有本末。应泰并采之,以成纪事。岱于君臣朋友之间,天性笃至。其著书也,征实详核,不以作者自居。衣冠揖让,犹见前辈风范。年八十八卒。

中华书局一九五七年版小腆纪传补遗

序跋

张宗子诗序

王雨谦

予读宗子诗,而忽慨然于司马子长也。盖每读史记一书,不禁抚几立,曰:以子长(之才),克成此五十万言,胡不谋及乎……则当日东封之颂……即安能外……雄才大略,瓠子(之歌),秋风一辞,英姿顾盼,称……可天子。以子长赓歌其侧,何必不为阿卷矢音哉?武帝尝读司马相如大人赋,飘飘有凌云气,至恨不与同时,及其召见,则止以文园令了之,迨既没,则又搜其遗文,而封禅颂乃著子长,乃至下蚕食。嗟乎!遇天子如此,其怜才也而卒不得,以其……驰骋于赓歌矢音之列,而相如第……第以史鸣,才故有遇不遇……能诗耶?虽然……已浸浸乎以诗见,而子长(之诗则)五十万言足以包之。盖其生当天汉、元狩间,名山大川之华,金简玉字之奥,不克为当日建明,立其躬于明堂辟雍,甚则天子召问,救一李陵不可得,于是萦纡郁闷,不得已而寄孤愤于史记。予居恒谓,杜少陵诗史也,而司马子长则史诗也,彼史记者,风有之,雅有之,颂有之。然吾持此以号于世,世必曰,是固欺我。则将以记之肖乎诗者告之,如天官……云也,而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纶囷,非诗乎?而其记五星色也,则曰:“赤角犯我城,黄角地之争,白角哭泣之声。”非诗乎?若此者尚曰,声相似也。乃若肖诗之神,即一字一句,离奇质奥,寓意遥深,绘情属事,部署伦类,真如所云,褒 鄂发动,天吴倒褐。乾坤疮痍,至尊蒙尘,圣明自诛,褒 妲经纬,独固密勿,昔日“诗宰相”之言在记中无不可冥心遇之也。吾固谓子长史才也,实诗才也,而不以诗显。千载之后,张宗子则起而兼有之,(具廊庙)器,宜不独以著书(称),乃以彼其才处(于启)、祯朝,遇思庙 尧 舜主,而竟以文学老,甚且以甲申之变,穷愁著书,乃如渴司马与腐司马一登汉武之朝不可得,盖亦悲矣!然而十年苦思,石匮告成,特与史记并有今古。即俾宗子不作诗,石匮中未尝无诗也,而复以诗特闻。试读其诗,则于今昔之变,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此其诗又一史也,而非犹夫世之诗也。嗟乎!子长故言之:“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知诗哉!故使子长而与宗子遇,则子长未尝无诗,宗子正亦不必为诗也,两人之诗皆在史也,特以两人之遇主不同,而所处之世又不同。孟子曰,颂其诗必论其世。则宗子之作史与子长之作史,已自有异。是其所谓诗者,即欲不作,亦安得不作乎?悲歌行国,泣数行下,如屈子离骚,不得其平则鸣。吾于宗子曷怪哉?至若宗子之为人,豁达有大节,则海内鲜不闻之。其为诗则卓然为张子之诗,非诸子之诗,而并非三百篇之诗也。此其说在伯乐之相马也,故不必讙讙之为世人言耳。

子夏五潞溪 识字田夫雨谦撰。

按:钞稿本张子诗粃,参校上海图书馆清钞本,此序多残缺,括号内文字,以意补之。省略号皆表示缺字未详。

琅嬛诗集小序

张 弘

吾选宗子诗,不敢存宽严二字,但阿吾所好而已。杜工部,诗家集大成者。历下之选,一工部,竟陵之选,又一工部,总以成工部之大,无所不有而已。吾越徐文长,昭代诗豪,其诗酷似工部。宗子咏物诸篇又酷似文长。吾疑宗子曩所刻文长佚稿,或多宗子拟作,即如米南宫伪造晋人书帖,使人不可复辨。若以宗子诸诗与文长并驱中原,便可谓吾越有两文长也。吾近选诗存,去取文长诸诗,不能存十一。曹公曰:“缚虎不得不急。”以文长、宗子诸诗雄视一代,气魄难训,假操觚者不别存手眼,狠着钳锤,便当死其一句一字之下,岂有丹铅复及余子哉?宗子名下屈第一指,著作已流传海内。吾与宗子总角交契三十年,相视莫逆如一日,即其诗篇,咄咄惊奇,连章累牍,便可高踞汉 唐之上,而犹不能买菜求添,强吾所不好,此亦曹公缚虎之意也。吾故于宗子诗选录若干入明诗存讫,而复笔其篇端云。

己丑重九日小弟弘首题并书。

钞稿本张子诗粃

琅嬛文集序

王雨谦

有大文之人而文始传。文也者,人也。其人为天地所属,则凡天地之所焕不能郁,与郁而不克告之天下万世者,皆汇而委诸其人。由是而日星之蒸变,河岳之苞孕,勤勤焉提以成之也。然其所际有显晦,且有不即内之于显,而困苦拂乱,与以晦晦之遇,而别有以显之,则天下文章莫大乎是矣。如昔左氏春秋、龙门史记,皆不屑以爵禄荣之,而特荣以三曾之大也。吾故于陶庵 张子之文,而知天地之成之显之者深且宏也。

陶庵为雨若先生之孙,而阳和公其曾祖父也。阳和公以文章大魁天下,雨若先生成进士,以理学推醇儒。陶庵尊人大涤公抱命世才,虽烺烺仕籍,竟不克大展其学,乃举累代清淑之气,尽以钟之陶庵。陶庵自束发为文,发藻儒林,以彼其才,使其立取一名,身都显要,自当复命造物,爽爽不怍,而以才大莫器。有识者咸为裂眦问天,而陶庵怡然听之,遂潜名成石匮一书,上与左史等鼎。甲申以后,屏弃浮云,益肆力于文章,自其策论辞赋传记笺赞之类,旁及题额柱铭,出其大力,为能登之重渊,而明诸日月,题曰琅嬛文集。盖其为文,不主一家,而别以成其家,故能醇乎其醇,亦复出奇尽变,所谓文中之乌获,而后来之斗杓也。余与陶庵以气谊文章为世外交,每一篇出,无不披华食实,如李才江之范金呼岛佛,柳柳州之盥熏读昌黎集也。兹者百家争喙,俾斯集行之于世,则震风凌雨,应知夏屋之为帡幪也。

陶庵其先蜀产也,其近则越产也,其人其文,几几各争有之。余则曰:“此非蜀之有,越之有,而天下之有也。张子天下才也。”

清 光绪刻本琅嬛文集

琅嬛文集序

祁豸佳

越故多才,其所最著者,宋有陆放翁,元有杨铁崖,明有徐青藤。后来才士所生不少,以沉埋帖括,淹屈多人,间有进贤纱帽,游戏古作,视为绪余。神宗朝,吾越中以古文名者三先生,一为陆景邺,一为王谑庵,一为倪鸿宝。陆长于武断,其蔽也敢;王长于撮巧,其蔽也狎;倪长于征僻,其蔽也鬼。较之前代,三贤尚难学步,而其所刻文集,又皆荣不择茅,金常夹砾。此虽作者之过,而选之者亦不得不任其责矣。

钟伯敬曰:“选者之力,能使作者读者之精神心目为之顿易。”“故夫选而后作者,上也;作而自选者,次也;作而待人选者,又次也。”陶庵所作诗文,选题选意选句选字,少不惬意,不肯轻易下笔,凡有所作,皆其选而后作者也。其后汇所存稿,悉简其代作、应付诸篇什,尽付一炬,有所存贮,又皆其作而自选者也。今兹选刻稿尚盈笥,王白岳又为之痛芟雠校,在十去七。所定琅嬛一集,譬之文豹留皮,但取其神光威沈;孔雀堕羽,只拾其翡翠金辉。淘汰簸扬,选择最核。以视前代,即放翁之剑南、渭南,铁崖之乐府、史钺,青藤之樱桃馆、阙编,何遂能过之也。

盖陶庵先为蜀产,后生会稽,以嵯峨渫之奇,席万壑千岩之秀,其所脱胎结撰,自合磊砢韵秀,亮拔不群。此其生质使然,岂可与之争锋角胜乎?昔李研斋见石匮书,力争陶庵决非浙产,言及先世,始然大笑,自谓知人。其藻鉴之确,信有以也。

清 光绪刻本琅嬛文集

刻琅嬛文集序

黎培敬

从来文字之流传,每关气数。一代魁杰之才,其所著作,有传有不传,有郁之久而后传。如有明 山阴 张陶庵先生所著琅嬛文集,其明证也。陶庵当明之际,肥遁逊荒,迁流展转,此稿犹得于余老友王个峰处藏之。个峰与余共事薇垣,凡八阅寒暑。生平耽吟咏,工楷隶,精数学,而于奇书古画尤钟爱特甚。每当焚香煮茗,促膝谈心,辄斤斤以陶庵琅嬛文集未及梓行为念。光绪丙子春,余于公退之暇,偶一披览,见其文闳深渊懿,劲折奥衍,诡谲瑰奇,各尽其致。陶庵所著书甚多,惜未获见,即此已窥一斑。爰促付剞劂,工竣,聊缀数语于简端,盖以识个峰佩服陶庵之深,而陶庵是集不至湮没于数百年之后,毋抑有气数存乎其间耶?是为序。

光绪三年岁在丁丑季秋月湘潭 黎培敬。

清 光绪刻本琅嬛文集

跋琅嬛文集

王 惠

余束发时,读书于山阴 余浣公侍御家,检其藏书,有琅嬛文集一帙,蚊脚细草,蟫蠹褵,盖张陶庵后裔世传,而尚未付雕者也。余见而攫之,五十年来,藏之敝簏,时一披阅,不少废离。今半肩襆被游黔,山川万里,与之偕来。儿子介臣,见而悦之,以为陶庵吾越名宿,才盖当世,闻其生平,有徐文长之癖。今读是编,笔挟风霜,气吞庄 列,实出文长之上。较余尤加珍重,属同人录出,乞余校正,分为六卷,合作一函,什袭藏之。俟客囊稍裕,将付剞劂,以垂久远,庶不负陶庵一生心血所存,浣公夙昔收藏之意。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岂敢独作枕中之秘哉?

道光戊戌良月会稽 王惠识。

清 光绪刻本琅嬛文集

书琅嬛文集后

王介臣

右琅嬛文集六卷,有明 於越 陶庵 张先生 岱著也。吾越 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先生他著,次第传世。石匮书则毛西河修明史作为蓝本,西河集中上先生书,言之详矣。惟是卷当时经王雨谦、祁止详两先生编次评点,会国变未刊,家藏蝇头本,相传为先生自携以避难者。后归越城 余浣公 文毅侍御家,当时大观楼藏书之富甲东南。此书为先君子兰上公借观。楼不戒于火,万卷顷刻成烬,是书以借出独完。先君子来黔,独袖是书,厥后越城失守,家藏悉尽,是书亦以携出独完。黔乱二十年,介臣携是册出入荆棘灰烬中,率无恙,岂造物欲存是书,人亦赖以存耶?书藏浣公及余家二百余年,迄未付梓,亦不轻视人。昔郑广文 珍见之曰:“精浑胜归 唐,何论二十四家耶?箧中有此,盗贼水火不能近也。”竭数昼夜力钞录去,此外无人见也。丙子春,黎简堂中丞见而爱之,急劝付梓,因述其颠末于后。

光绪丙子春正月个峰 王介臣识。

清、光绪刻本琅嬛文集

陶庵梦忆

王文诰

陶庵梦忆见瓯山 金氏本,刻入砚云甲编,书仅一卷,十失六七。此本余从王竹坡、姚春漪得之,辗转钞袭,多有脱讹,置箧中且十年矣。岁辛亥游岭南,暇时翻阅,粗为点定,或评数语于后,意之所至,无容心也。客过寓见者,请公同好,遂以付梓。而是书不著姓氏,卷中曰张氏,曰岱,曰宗老,据金氏考浙江通志,张岱字宗子,山阴世族,晚境著书,率以梦名,惟石匮书埋之嫏嬛山中,世未尽见。

恭阅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谷应泰因张岱石匮藏书排纂编次为纪事本末八十篇,虽非正裁,别调孤行,是石匮书竟以不传传陶庵。陶庵自云,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勿失。兹幸名列御书,幽光不泯,天之所以予陶庵者固甚厚矣。

梦忆出诸游戏,而俗情文言,笔下风发,亦今亦古,自名一家,洵非奇才不能。余厘为八卷,即以金氏本原序弁诸首。

时乾隆甲寅秋仁和 王文诰 纯生甫识。

清 乾隆刻本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序

佚 名

陶庵老人,著作等身,其自信者,尤在石匮一书。兹编载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读者如历山川,如睹风俗,如瞻宫阙宗庙之丽,殆与采薇、麦秀同其感慨,而出之以诙谐者欤?老人少工帖括,不欲以诸生名。大江以南,凡黄冠、剑客、缁衣、伶工,毕聚其庐。且遭时太平,海内晏然,老人家龙阜,有园亭池沼之胜,木奴、秫秔,岁入缗以千计。以故斗鸡、臂鹰、六博、蹴踘、弹琴、劈阮诸技,老人亦靡不为。今已矣,三十年来,杜门谢客,客亦渐渐辞老人去。间策杖入市,市人有不识其姓氏者。老人辄自喜,遂更名曰蝶庵,又曰石公。其所著石匮书,埋之琅嬛山中。所见梦忆一卷,为序而藏之。

清 乾隆刻本砚云甲编

陶庵梦忆跋

金忠淳

陶庵老人,不著姓氏,卷中曰岱,曰宗老,曰张氏,曰绍兴。考浙江通志,张岱字宗子,山阴人。明末避乱剡溪山,意绪苍凉,语及少壮秾华,自谓梦境。著书十余种,率以梦名,而石匮书纪前代事尤备。此帙为舅兄学林 胡氏藏本,奇情奇文,引人入胜,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惜其余各种不概见也。然恐老人狡狯,所云石匮书埋之琅嬛山中,非伊家茂先,孰过琅嬛福地而问之?瓯山 金忠淳识。

省志止称其家世通显,未详祖父何人。今观舌华录,载张氏兄弟不饮酒一则,有“张状元诸孙”之语,以证老人所谓“太仆公”及“先文恭”者,盖其曾祖天复,嘉靖进士,官太仆卿;祖元忭,隆庆状元,谥文恭;父汝霖,万历进士。卷中言“先父相鲁先王”,以其曾任山东副考,或与藩邸有旧耳。因阅舌华,参考志传,备载其家世如此。淳又识。

清 乾隆刻本砚云甲编

陶庵梦忆跋

伍崇曜

右陶庵梦忆八卷,明 张岱撰。按,岱字宗子,山阴人。考邵廷采思复堂集明遗民传,称其尝辑明一代遗事为石匮藏书,谷应泰作纪事本末,以五百金购请,慨然予之。又称明季稗史罕见全书,惟谈迁编年、张岱列传具有本末,应泰并采之以成纪事。则明史纪事本末固多得自宗子石匮藏书暨列传也。阮文达国朝文苑传稿略同。

是编刻于秀水 金忠淳研云甲编,殆非足本。序不知何人所作,略具生平,而亦作一卷,岂即忠淳笔欤?乾隆甲寅,仁和 王文诰谓从王竹坡、姚春漪得传钞足本,实八卷,刻焉。顾每条俱缀“纯生氏曰”云云,纯生殆文诰字也。又每卷直题文诰编,恐无此体。兹概从芟薙,特重刻焉。

孟元老撰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均于地老天荒、沧桑而后,不胜身世之感,兹编实与之同。虽间涉游戏三昧,而奇情壮采,议论风生,笔墨横恣,几令读者心目俱眩,亦异才也。考明诗综沈邃伯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事诗:“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敢齐。”云云。静志居诗话:“长陵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然奉先庙制,高后南向,诸妃尽东列,西序惟一人。盖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后生也。世疑此事不实,诵沈诗,斯明征矣。”云云。兹编钟山一条,即纪其事,殆可补史乘之缺。又王贻上分甘余话:“柳敬亭善说平话,流寓江南,一二名卿遗老左袒良玉者,赋诗张之,且为作传。余曾识于金陵,试其技,与市井之辈无异。”云云。而是编柳敬亭 说书一条,称其“疾徐轻重,吞吐抑扬,入情入理”,亦见其持论之平也。

咸丰壬子展重阳日,南海 伍崇曜谨跋。

清 咸丰刻本粤雅堂丛书

西湖梦寻序

王雨谦

木华作海赋,思路偶涩,或教之曰:“尔何不于海之上下四旁言之?”华因言其上下四旁,而海赋遂成。盖华之赋海,海之景物已尽,特缺其上下四旁已耳。则是海为主,而上下四旁,其辅也。若田叔禾之作西湖志,志都城,志大内,志市井里坊,志人物流寓,志士女游观,无所不志,而西湖之景物反多遗漏,则是借名西湖,而实与西湖无与。故碑记诗文,自苏白以后,记如袁石公之灵巧,张钟山之遒劲,李长蘅之淡远,诗如王弇州之华瞻,徐文长之奇崛,王季重之隽颖,无一字入志焉,得谓之志乎?

张陶庵盘礴西湖四十余年,水尾山头,无处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识者,而陶庵识之独详;湖中景物,真有日在西湖而不能道者,而陶庵道之独悉。今乃山川改革,陵谷变迁,无怪其惊惶骇怖,乃思梦中寻往也。虽然,西园雅集,得米海岳一叙,而人物园亭俨然未散;建章宫阙,得张茂先一语,而千门万户仿佛犹存。有梦寻一书,而使旧日之西湖于纸上活现,则张陶庵之有功于西湖,断不在米海岳、张茂先之下哉。潞溪 白岳 王雨谦撰。

康熙刻本西湖梦寻

西湖梦寻序

祁豸佳

天下山水之妙,有以诗传者,有以画传者。自王摩诘以一身兼之,赞之者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遂将诗画合为一物。若西湖则不然。西湖之妙,妙在空灵晶映,一入于诗,便落脂粉,即东坡二首,亦所不免。世间凡物,竹篱茅舍,鸡犬桑麻,一入于画,无不文雅,而西湖图景,虽桃柳舟航,犹是滓秽太清。故余犹谓:“看西湖,决不能为西湖之画;看西湖,决不能为西湖之诗也。”

余友张陶庵,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为西湖传神写照,政在阿堵矣。若使陶庵于此仍作诗想,仍作画想,一着揣摩,便于西湖十去八九,即在梦中,亦是魇呓。有想有因,卫洗马之病在膏肓,政未易瘳也。弟祁豸佳书于蟫仙庐。

清 康熙刻本西湖梦寻

西湖梦寻序

查继佐

张陶庵作西湖梦寻,以西湖园亭桃柳、箫鼓楼船,皆残缺失次,故欲梦中寻之,以复当年旧观也。余独谓不然。余以为西湖本质自妙,浓抹固佳,淡妆更好。湖中之繁华绮丽,虽凋残已尽,而湖光山色未尝少动分毫,东坡所谓“晴光潋滟”、“雨色涳蒙”,故端然自在也。西湖向比西子,若楼台池馆,则西子之锦衣袨服也;嫩柳夭桃,则西子之歌喉舞态也。近日西子乃罢歌舞,去靓妆,拔簪珥,解衣盘礴,政当西子澡盆出浴之时,须看其冰肌玉骨,妖冶动人,何待艳服乔妆方为绝色也哉?子舆氏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笔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事上帝。”以恶人而斋戒沐浴,尚可以事上帝,何况西子本身自洁,更能斋戒沐浴,其芳香藻洁当更增百倍矣。陶庵于此,政须着眼,何必辗转反侧,寤寐求之,乃欲以妖梦是践也?社弟查继佐偶书。

清 康熙刻本西湖梦寻

西湖梦寻序

释道隐

张陶庵作西湖梦寻,向余问讯曰:“弟闻华严经,佛言华严世界南赡部洲特华严海中一弹丸之地,则西湖不直一蠡壳水,其景界甚小。汤若士传南柯,蚁穴中有国都郡邑,社稷山川,则西湖不止一蚁穴,其景界又甚大。两说不一,乞和尚为我平章之。”

余曰:“佛言世间凡事大小,皆繇心造。若见为大,则芥子须弥矣;若见为小,则黄龙蝘蜓矣。佛于此只不动念,则景界俱空,大小尽化,蕉鹿庄蝶,一听其自为变幻,于我空相,则亦何有?以余所见,大小高下,只在目前。即以西湖言之,尔见六桥、三竺,缥缈湖山,其大若此;若置身于南北高峰,由高视下,西湖止一杯之水,歌舫渔舟正如飞鸟浮芥,为物甚微。盖眼界所及,愈低愈小,则愈高愈大。庄生所言鲲背鹏翼,千里而遥,鹏之视人,亦何异人之视蚁?齐谐志怪,勿得尽以寓言忽之。昔有人渡海,飞来一物,大如风帆,以篙击之,是一蝶翅,称之,重八十余斤。则天壤间实有是境,实有是物,或大或小,一任人之见地为之。余眼光不及数武,何能为尔定其大小也!尔若只以旧梦是寻,尚在杯水浮芥中往来盘礴,何足与于寥廓之观。”武林 道隐偶题。

清 康熙刻本西湖梦寻

西湖梦寻序

李长祥

甲申三月,一梦跷蹊,三十年来,若魇若呓,未得即醒。旁人且将升屋唤之,犹恐魂之不返,何暇寻梦中所有,且寻昔日梦中之所有哉!张陶庵见西湖残破,而思蘧榻于徐,惟旧梦是保,自谓计之得矣。吾谓陶庵惟知旧梦,而不知新梦。论旧梦者曰:“梦必有想,梦必有因。故无想无因,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薤啖铁杵。”若新梦则不然。淳于棼梦入南柯,则身历蚁穴;幻人能吞刀吐火,则口煅钢锋。卫玠之论想论因,反落肤浅之见矣。昔王荆公与东坡论扬子云投阁,为史臣之妄,剧秦美新之作,亦为后人所诬。东坡曰:“轼亦疑一事。”荆公曰:“何事?”东坡曰:“不知西汉果有子云否?”余见陶庵所说之西湖,与近日所见之西湖,毫无足据,亦谓明季时果有西湖否?且谓明季时西湖中果有张陶庵否?识得明季时未必有西湖,方可与寻西湖;识得明季时西湖中未必有陶庵,方可与读陶庵西湖之梦寻。古夔旧史 李长祥书。

清 康熙刻本西湖梦寻

西湖梦寻提要

西湖梦寻五卷,国朝张岱撰。岱字陶庵,自号蝶庵居士,家本剑州,侨寓钱塘。是编乃于杭州兵燹之后,追记旧游,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为小序,而杂采古今诗文列于其下。岱所自作尤夥,亦附著焉。其体例全仿刘侗帝京景物略,其诗文亦全沿公安、竟陵之派。

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版四库全书总目

西湖梦寻凡例

张 礼

一、志西湖者备矣,皆能发越乎山灵。而先王父是编,盖身历盛衰之际,感时事之旋易,嗟景光之顿殊,托为梦寻,言寄斯慨,以目接之景作魂交之游。此亦如神返华胥,犹历历不忘其故迹,即境以征事,抒辞以达情。览者有感于斯文,是亦梦中之觉路也。

一、西湖之景物綦繁,传者每多失次,是集首序湖总,中分四方,方各以景从,而终之以外景。凡夫山林丘壑、寺观亭台,以及木石禽鱼之微,举皆依次而列,举纲张目,晰缕分条。阅者按籍而稽,步步引人入胜。若所谓六桥桃柳,三竺烟岚,不必着屐扶筇,而已历探其阃奥矣。

一、西湖之名胜,具有源流,流俗所传,多承讹谬。是集于名区兴废,胜迹升沉,以及林泉之变迁,草木之荣落,莫不详稽博考,务得其真。至若历朝亮节之臣,往代潜光之士,其故居古墓,皆灵爽所存,尤极意表章,使人心兴感,此更有关于名教,岂徒于山水逞游观哉?

一、西湖之题咏,名作如林,往籍所收,美难尽载。是集于白苏而外,复采佳篇,记如袁 李之灵巧清敷,诗若王 徐之高华奇崛,以至雅词名对,皆以次而登,并能照耀古今,发扬山水。后附以先王父平时之所作,识者谓能竞胜争奇,以登作者之堂,似可与诸公分一席也。

一、先王父是集,久为名人所传,若李研斋 长祥,金道隐 堡、查伊璜继佐、祁止祥 豸佳,诸公时共较雠,雅相推重,所作文序尤极其称扬。而王白岳 雨谦先生,与先王父论交尤笃,其所点次评论,更为精详,列之篇端,以志相得之雅。令音未替,遗泽犹存,思其笑言,辄复神往耳。

一、先王父平素多撰述,所著如陶庵文集、石匮全书,以及夜航船、快园道古,诸本皆探奇抉奥,成一家言,以卷帙繁多,未能授梓。是集为从弟潗携来岭南,而韶州太守胡公见而称赏,令付剞劂,以张前徽。余小子自顾颛愚,不克仰承先志,而奉兹遗集,益感中怀,爰授之梓人,锓以问世。其家藏诸种,俟有力梓行,庶几先王父未坠之精华,复得表章于当代也已。

康熙丁酉年十月望日孙礼谨识。

清 康熙刻本西湖梦寻

古今义烈传序

陈继儒

四海相识,落落如晓星,而老病相妒,不能一酬其墓。所当车过腹痛者,莫如山阴 张肃之,肃之与余称三十季老友,而素心遥对,杖屦诗酒,呼吸相通。今弃我七季,墓木已拱,陟阜临风,人琴怀感,筼筜遗卷,曝书忽见,每动与可之哭也。

今年夏,吾乡太史吴澹人持其友张宗子烈士传视余,向余征序曰:“若故人子,若识之乎?”余取读之,见其凡例、名籍,竖义侃侃,便已心异其人。读未终卷,其条序人物,深得龙门精魄,典赡之中,佐以临川,孤韵苍翠。笔底赞语奇峭,风电云霆,龙蛇虎豹,腕下变现,而隽冷悠然,飘渺孤鸿,天外呖,是又汉书、三国诸赞中所绝不经见者也。余于是深异之,力究其人。澹人曰:“是若友张雨若先生孙也,为海内知名士,靡所不长,古文辞其游戏也。”余然笑,口张而不能噏,曰:“嗟乎!有以也。”昔张肃之与黄寓庸、罗玄父、张梦泽、王弱生诸公读史于白门,余及见其评骘诸史,议果而确,识敏而老,余手钞其副本归,奉为定论。今宗子风霜之口酷似其祖,但其才力天出,灵动活现,老泉之质,不若斜川之颖也。余少时亦有是志,取古来义士列其名,未及作传。后见皇甫士安烈士传、屠纬真义士传,寥寥数人,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便尔中止。乃宗子远逮商 周,近迄熹庙,卑至奴隶,琐及犬马,洋洋大章,洵是持世之作。三都成而伧父辍笔,嗣今以往,保无敌手也。

常见老人饴弄孙子,见孺子能嗫嚅效大人语,则其祖若父必喜而笑,举以示座客,座客亦无不喜而笑。余于肃之不止座客,而宗子将作大声惊人,亦不止仅仅作效大人语。余思吾良友虽终不可得吾肃之之一笑,而见有文孙如此,肃之其不死矣。

壬申秋七月晒书日,云间老人 陈继儒书于顽仙庐。

明 崇祯刻本古今义烈传

序义士传

刘荣嗣

生平见异人读异书,辄作数日喜。余待罪东兖,张尔弢来相鲁国,一见而异之。其人似庄似骚,半谐半谑,盖以谪仙中人,借金马门作游戏散吏也。

一日,滕 李宰索余颜署,尔弢在座。余拟议未得,尔弢曰:“薛归于滕,今李宰晋秩郡司马,宜书滕 薛大夫。”一座叫绝。少顷,尔弢亦索书,余曰:“能工确如前语乎?”尔弢应声曰:“季 孟之间,非鲁右史而何?”余服其敏妙。

丁卯冬,嘉祥 赵令以大计殁于道,借库藏千金,囊廉无补,胥役至留难其妻孥丧,一邑骚动,以摄篆请者,视为岩邑。余曰:“老子胸中兵甲,无过余右长史才者。”尔弢遂以单骑往,见其老嫠诸孤茕茕无措,毅然解其囊中千金,代输公帑,更锤其腰间黄镪,为麦舟之赠。东土喧填,谓范式再世矣。余于是益敬惮之。

今秋,其长公宗子来,望其丰彩,轩轩若朝霞举,商古论今,如数家物。余方惊其言似河汉之无极,出一卷见视,乃其所著义士传,自商迄今,得四百余人,各为论赞。余得卒业,奇古灵隽,盖统腐史、世说合而成一家言者。余平时读刘向列女传,贞淫杂出,繁简失宜,末赘小赞,寥寥寂寂,愧不成语,乃擅一代词宗,闭阁燃藜,至来太乙之照,是不可解。宗子著作,足垂千古。尔弢又身作之仪,留为世则,如范尧夫以麦舟举石曼卿三丧,文正闻而叹其赠之何晚,一气一理,水乳忽合。则是宗子以世德世其文章,彼青藜爝火,敢与日月争光耶?

己巳秋仲,半舫 刘荣嗣书于兖东公署。

明 崇祯刻本古今义烈传

义烈传序

刘光斗

自媕淟者盈宙,有利害而无是非。非无是非也,利害之太晰,一如骛,一如沍,即是非之镜朗悬于前,而阉然不能自振。为突梯,不为濡缕,而大义之顿沦也,直以温蠖障烛龙之驭。于是上关国社,旁及矜盟,琐至闾井,蒙狸面而匿鼠首,而古今之沥肝指发者,尽汩汩于容脰之智。如行墟墓间,无有生气;如入女人国中,无有男子气。以至偷荫处堂,坐视祸败,而莫之所。故曹蜍、李志之毒天下,较烈也。

夫百年有尽,人杀鬼杀埒耳,亦安见汗饵床箦者之必不死哉?而究不如直行其是者。其幸而成也,而得不死也,可以肉虎狼,而饴鼎镬。即不幸而身殉之,心抒一寸之丹,血化九原之碧,赤利刃而死,青柔翰而生,而烈士之名,犹足以照千古。

余不佞,夙负毅奋,见拳曲不平辄为眦奋。往往读二十一史之牒,流览一二,则疾引大白酬之。既局局理官,括帖籍书,两耗畴昔,然私心所赴泐,拂拂从湛卢跃去。乃一睹张宗子之所汇义烈传,而爽然消我瘕也。凡事出士大夫勿概论,其或它人之酒杯,与下士之嚆矢,无编摩以勖之,无旗表以驱之,不缩不矜,不利荧,不害怵,要于必行其是,尤足术也。

宗子,文恭曾孙,四世簪组,所家储不止三十乘,故综列闳博,蔑足异,余尤异宗子貌恂恂,挹对温克,无卞激之态,而持论讽谊,直以电光霍开魅界。至诸赞词,又复手涴七襄,肠贯九曲,而五色摩尼,逼现毫楮,使人琅琅披之,涤而日月,震而雷霆,栗而霜雪,究从舌瓣作冷香,沁入脾腑,又不翅酿沆瀣为甘露也。宗子才擅金闺,行出而树世,即义烈一刻,唾玉屑于地,而亘铁英于天,且尽呼天下之蜍志,而鼓朝气以还其须眉,于功世也弘矣哉!余时迫去越,亟题之以归宗子。

兰陵 刘光斗题于龙屿之夙有斋。

明 崇祯刻本古今义烈传

义烈传序

祁彪佳

孙樵曰:“为史官者,明不顾刑辟,幽不见鬼怪,若梗避于其间,其书可烧也。”古人高擅史才,龙门、西蜀,千载绝唱。唐兴二百年间,作者数十辈,独高昌黎修顺宗实录,尚不能当班坚,遑问它耶?至于庐陵、涑水,骥失而驽,驽失而蟆。虽有作者,子长、子云,勿可及已。乃议者谓太史公排节义,退正直,不叙杀身成仁之美。而莽大夫剧秦美新,行负其腹,磨毫黩札,丛阁饱帙。但以官大宠浓,讲文张字,如司马子长之叙周缪,班孟坚之传蔡义,其所谓梗避者,亦已甚矣。

余生平有史癖,见烈士侠徒,握拳攘臂,汹汹思逞,但记载散见,如电光石火,不能多逅。迨余友张宗子目穷学海,才注文河,十年搜得烈士数百余人,手自删削,自成一家言。其点染之妙,凡当要害,在余子宜一二百言者,宗子能数十字辄尽情状,及穷事际,反若有千百言在笔下。论赞杂出,一字之评,笔怀秋严,舌蓄霜断,出没其意中,忖度其言外,秦铜相照,纤悉不能躲闪。至如索隐钩深,推心置腹,一出一入,无不忭直骨于枯坟,脔谄魂于泉下。其所鉴别,片言武断,尤足令千古输心。宗子齿发未及壮,其所得如此,则不知子长、子云当宗子年齿时文章果何如也。

余里居三年,与宗子析疑赏奇,数山间晨夕,得以窥其武库独富。而宗子王大父太史公创绍兴郡志、会稽县志,而太史公尊人右太仆成山阴县志,义严衮钺,传为一方信史。时人比之班氏父子,而未得殚其精华,常为懊惜。今吾宗子以绣虎之才,克世其美,不减谈 迁之继述,异日石渠、虎观虚左席以待宗子,宗子亦何庸多让焉?

余驱车将北,告人曰:“会稽 宛委、禹穴间,有出手眼而挟龙门、西蜀之奇者,将大用矣!”

辛未仲夏山阴友弟祁彪佳书于西湖 偶居。

明 崇祯刻本古今义烈传

史阙跋

郑 佶

右史阙十四卷,宁都 下河巡检蒋君芝楼贻余也。芝楼得之吴门肆上乱书堆里,题曰“古剑 陶庵 张岱”。岱之为人不可考。其旨法春秋书“夏五”,阙文取义之义,上自伏羲,下逮金 元,有明一代不与焉,意其时明史未之修欤?其所叙述,有与正史事同而文异者,有与正史全异者,辨证博洽,持论平允,尤熟读百史而得闲者也。

原本密行密格,未经缮写,纸色甚旧,折痕皆断裂,殆非近时所钞,间有次序差错,字画鱼鲁。余与屠君愚谷同为考订,愚谷之力居多,且手录一通,置诸案头。愚谷之舅氏徐君谷耘,于余为内兄弟,其于异书有嗜痂之癖,见之狂喜,任赀付刊,阅三月而竣。

於乎!向不为芝楼所得,沉埋于废纸丛中,归于一炬,余何由得见?谷耘不即为寿之梓,艺林亦不及共赏。今其传也,岂偶然哉?芝楼名曾灼,吴县人。

时道光四年岁次甲申闰七月朔吴兴 郑佶 柳门氏跋。

清 道光刻本史阙

前明越州先贤三不朽图像序

蒋士铨

张陶庵辑前明 越中先贤画像,题曰三不朽图,镂板藏朱文懿公家。吾友秉直 朱君为公嫡裔,特重此编,于乾隆戊子装印多本,载属予序。

尝考古人中自陆探微爱画古圣贤像,李公麟画孔门弟子,颇有关于世教。他如张僧繇、吴道子、阎立本、顾德谦、苏汉臣、丁原躬、陈洪绶、植芝等,刻画簪缨,摹写神佛,大都为供玩之资,且多弗传于世。至朱宾占凌阁功臣图及金古良无双谱,其间所取,品类纯杂,亦无益于后生取法。夫士君子读书论世,左图右史,考献征文,未能偏废。凡诵著作而仰德业者,瞻瞩苍茫,以不见古人为恨。越州山水清雄奇秀,代多贤杰,即胜国三百年中,禀扶舆清淑之气,赫然辉映丹青者,已若此之盛,其有裨于后学也岂浅鲜哉?

昔张子韶在岭表,居无与游,忧过之不闻,学之不进,乃于室中悬孔子、颜子像,又杂绘渊明、曲江、富公、寇公、韩魏公、司马公及永叔、东坡、康节、淳夫、器之、彦和、山谷、少游、无咎、文潜诸小影,环列左右,晨夕瞻礼,藉肃心志,且云:“使有愧憾,则见诸贤如挞朝市。”呜呼!洋洋在上鉴观,有赫其凛诸冥漠者,何若临之师保乎?

叔孙豹以世禄不朽,歧而为二。窃谓三者之中,立功为难,必德之与言,皆可自策。父兄之教,师友之资,世家子弟能奋发砥励,较寒畯成就尤易,孰谓不朽之事非华胄高门之所有事耶?秉直守文懿家学,精于经世之术,居恒闭关讽咏,督率后昆,于先人遗经中不少宽假,且复孜孜于是。诗曰:“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苟乡之学者更能继诸公而起,则他日衣冠容止,绳绳以续斯编者,正多遗范矣。秉直曰:“是吾之愿也。”遂书于卷端云。

清 嘉庆刻本忠雅堂文集

有明越人三不朽图赞序

许景仁

夫终有明之世三百年来,越故大有人哉。古剑老人起而图之赞之,以三不朽分著之,留形模以垂范,表践履以作型,盖甚欲不朽其人于后世也。顾怀忠履孝,植节守廉,既钦硕德,又何以不遗细行?理究性命,论切安危,既称博识,又何以兼录片言?功勋一世,惠爱群生,既表宏材,又何以下逮小技?或曰滥矣,然有可称焉,奚忍湮没乎?盖世际沧桑,玄黄战野,采薇而食,于周固称饿夫,实商之义士也。而后世藉口自晦,则以遗民没世者,抑又何求?其有浮沉观变,终不得与于微 箕之数者。生平才识,又颇淹声誉,而究其晚节,未为挺挺也。概予以不朽,实滋清议,老人又何说之辞?而予曰:不然。一生之修名不立,而末路堪称;垂老之气节或颓,而平居自好,如之何以言废人,以人废言哉?矧夫议者论其迹,未谅其心。其中或有大不忍者,迄因循老死,而异世讥评。遂多求索,老人所不忍出也。揆老人之心,则曰其非改头换面者,乌忍弃其所可称,而不与于图赞之列系?曰:有明著越之多节也,较他郡之驰逐风云者,越实矫矫也。其余一材一艺,同是胜国遗老,比王毓蓍、倪舜平辈,特欠一死耳,而一腔忠义,余知多赍志以没矣。览老人不朽图赞,其殆作于平水梦后也,而或有议者,要之无碍于其人之不朽也,又安知不因是而反藉以不朽乎?后六七十年,而予窃与于遗议之末,又幸与老人共白此不朽之衷也,噫!

乾隆乙亥古重九日同里许景仁 檗子撰。

按:本序及以下陈锦序、陈仲谋序、余烜跋、朱文然跋、傅鼎乾跋均录自清 光绪刻本明於越三不朽名贤图赞。

重刻有明於越三不朽名贤图赞序

陈 锦

有明三不朽图赞,吾乡古剑老人 张陶庵先生遗书,与野公 徐子亲至各家造门祈请,恳示遗象而成者。初属明州 蔡尔达刻二十余象,而先生逝。越四十年,嗣子式宣以未刻五十图授其甥陈仲谋力完之。又二十年,蔡氏子仲明亦归前刻,合成今书,而距先生始事时,世已再传,岁周挠甲矣。后五十余年,原椠几敝,乾隆乙卯,慕村 余氏起而补之,一百八象,顿还旧观。嘉庆庚辰,板归松山 朱氏,梓行未久,逮乎今,兹传次及予,又一周甲矣。递授渊源,绵延不绝,每更数十年而一兴,向非鬼神呵护有灵,择人而与,安见其几阅沧桑而不同归煨烬乎?

且古剑老人前代之遗贤也,深有见于吾越 有明人物之盛,自德行以至文学,代有其人,而其难能而可贵者,总无逾乎气节;气节之重,理学为宗。是书首列王 刘,而即继以殉义诸贤者,实出老人感时嫉俗之心,题曰“有明”,犹隐存胜国遗忠本旨,披图景仰,良用怃然。夫古人往矣,极读书论世之量,恨不文琴旦梦,合千载一堂,得先我而见知者,为一一肖其衣冠,状其仪表,而举而示之,使无前不见古人之憾,呜呼,此非后生小子之幸与!

予生道光初,甫离襁褓,先大夫即出是编,令恭敬瞻礼,由今思之,盖适当朱氏之重修也。曾几何时,予年且七十,先训不可得闻矣,而吉光片羽之留,乃获重新于小子之手,始愿已不及此。犹忆壬午、癸未间,居忧里门,访是书罕知者,幸得一朱氏重印本,为刻入越中观感录,仅存姓名传示后起,良自愧矣。今年春,求助于山左中丞张朗斋尚书,顿遂重刊之志,中丞世越人,抑亦关心桑梓,而乐与有成,不自今始者,坠绪茫茫,绝而复续,呜呼,此又后生小子之幸也!观是象也,读是书也,有不感发而兴起者与?

光绪戊子三月山阴后学陈锦 补勤氏识。

三不朽图赞序

陈仲谋

昔余外祖宗子 张公,集三不朽一书,付梓工,未半而逝世,迟至四十余年不克竣。后舅氏式宣病中以表弟辈远出,将未刻五十图授余曰:“设尔有与其后裔交好者,可力完之。”第前有二十余图付蔡尔达,刻成因乏资,尚未取回。又因循十余载,己未春,蔡之次子仲明自明州回,道及其事,并付刻资。仲明曰:“此吾母汪素志欲竣其事也。”即为检还。今又蒙好义诸君损资慨助,始得告成。嗟嗟!外祖作此书时,余年未二十,今已七十有三,不意流传至今,始竟其事。此皆诸先贤德望昭著,阴为默侑所致,否则几淹没吾外祖之苦心,抑几负吾舅氏之委托矣。不胜欣幸,聊跋其事。陈仲谋谨序。

三不朽图赞跋

余 烜

右古剑 蝶庵先生所著於越有明一代三不朽之图赞也,独恨其稿甫就,汗青未半,先生遽尔化去,以致转辗因循,讫不得就。后经其戚属陈仲谋氏代为筹划,始得蒇工,然距其经始之时,已一周挠甲矣。先锓板片委积梓所已就朽蠹,而庚申至今,甲又将周,板且屡易,其所藏者未识珍惜,蟫蚀鼠残,霉朽漫漶,更加于昔,形模字画,不可省识者,已居三四。今年夏始归于予,不胜叹惋,遂选善工,急加修治,并出旧藏原本,详加核定,缺者补之,漶者新之,用工匝月,始还旧观,共得一百八像,为椟而敬藏于佑启楼中。

呜呼!当先生作此时,有谓:“吾越前明一代贤才辈出,甲于宇内,其可以不朽者,宁止此百十人哉?而即此百十人之中,往往有不过片长一技,而遽与忠孝节义、理学勋业诸公同量齐观,其能免于遗滥之讥乎?”是大不然。夫先生之于是书也,盱衡二百数十年之间,别白精微,其所取舍,独具只眼,或数语而该其终身,或片言而举其独行,而且较略于初盛,致详于末造,此先生裁鉴之苦心,识者可因此而窥其微矣。盖由其作石匮书之绪余而为之,夫岂漫然无所审择于其间哉?不朽虽同归于一,而其所以不朽者,亦各视其操履之极致而已,何不可并垂于后乎?前人著述,具有深意,岂浅夫陋学所可訾议,多见其不自量而已矣。

或曰:“是书也,有劝而无惩。”是又不然。此非史书例也,安得惩劝并行哉?然而不惩之惩,其惩深矣。嗟乎!士生其后者,可不深自振拔,努力奋兴,由求免于其不惩,而驯至乎其所劝,而要同归不朽,庶不负先生昔日以激发意气,砥砺勉旃,惓惓于后来之心也?不禁太息而跋之。时乾隆旃蒙婵嫣之岁仲秋朔日昜堂山人 慕村 余烜敬书于南涧菜根堂之。

三不朽图赞跋

朱文然

此前明 张宗子先生三不朽图赞也。作书之意,序中详哉其言之矣。其板向存朱氏,后归余氏,予尝欲印刷行世,以公同好,但有志未逮也。至戊寅秋,始购得之,惟多历年所,梨枣漫漶,因细为检阅,残者葺,阙者补,得成完璧,印刷以酬素愿。窃思人之好善,谁不如我,以我之谫陋无才,尚勉为此举,则当世士君子景仰前贤,对遗像而琴梦相通,读箴言而持赠思遍者,岂少也耶?此板现藏山阴 南涧之双桐堂,凡愿印送以继前哲作书之意者,噬肯来游,足慰鄙怀。特跋数语,以告同志云耳。嘉庆庚辰岁端月之吉山阴后学朱文然 松山氏谨跋。

三不朽图赞跋

傅鼎乾

自昔圣贤图象,仿自汉 文翁绘孔门七十二贤,继此乃有云台麟阁、西园雅集诸图,大抵拟诸形容,未必写真惟肖。独吾越 古剑老人三不朽图编列姓名,造门求象,务得真容,迟至再传,始蒇厥事。原序所谓“设有与其后裔交好者,可力完之”,想见当年以影堂忾之资,为闾里景行之助,无一敢参以意造,所以难也。时则明社既屋,追叙明贤,或正笏立朝,或角巾旋里闾,有儒冠野服,靡不神情逼肖,如见其人,其读书论世之宝鉴矣。象百有九,而忠义什居其六,绎传赞语,上溯讲学师承,下逮证人高弟。其递授渊源则梨洲之学案也,其旁搜轶事则石匮之史余也,其感喟兴亡则西台之恸记也,岂直曰尹 姞衣冠其容不改哉?梓乡乱后,仅见越中观感录胪举姓名,道是吉光片羽,今竟重锓图象,俾是书常在人间,呵护有灵,奚啻桑田三见,噫!是谁之力与?戊子七月萧山后学傅鼎乾谨跋。

书补录张陶庵阳明像赞后

郑 珍

王阳明先生燕坐小像,后有门人王龙溪、钱绪山、邹谨之侄正思赞,及国朝袁简斋诸人题识。曩为先生裔孙兰陔所藏,兰陔自其父某久客湖南,遂为善化诸生。后携此册游黔,以存臬使唐镜海 鉴处,而食于他所。镜海调官去,留之巡抚贺耦耕 长龄。道光甲辰,耦耕遂以藏行省东郭外芙风山先生祠中。山阴 王上舍 个峰 介臣为先生疏属裔,与余言本末如此。

余据简斋题语,称为无锡典史王裕猷属题,裕猷不知于兰陔何属,以知册由裕猷始传之兰陔父子,其前不能详也。祠中别藏先生侯服大像,幅高六七尺许,上书封新建侯敕,亦不能详其传授。贵筑 黄观察 琴坞 辅辰言,自嘉庆初建祠时,有敖芗坪某从云 贵总督菊溪 百龄所乞弆于祠,后失去。道光中,为同里王观察 梦湘玥购得,仍奉归之。自是祠有大小二画像。咸丰乙卯十月初八日,余偕琴坞子编修子寿 彭年,独山 莫孝廉 子偲 友芝,携子知同谒祠下,肃观册帧,心向往久之。

个峰家藏有明 张陶庵 岱三不朽图赞,陶庵,南轩先生后,元忭曾孙。此书乃与徐野公图明代乡人立功、德、言者,皆沿门乞遗像仿成。而先生侯服侧面像居其首,以视祠中大像,须眉权颡,神貌若一,益信陶庵精摹,而大像于先生尤肖也。余观此册,龙溪四公赞,一纸都一手书,盖后人自他帧移录者。因例此为录陶庵赞,以补所不备,并记所闻,俾来许得稽焉。

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巢经巢文集卷六

乔坐衙

祁彪佳

一日寿张大尹,便博得宗子一传,二十年宰相,反乞不得崔舍人半纸谀墓文。此何以故?明眼人自当知之。文言之灵转不必言,至于选韵谐音,又何以累黍弄丸,巧妙若是也!慧业文人,才一游戏词场,便堪夺王关之席。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远山堂剧品

张宗子乔坐衙剧题辞

陈洪绶

吾友宗子才大气刚,志远学博,不肯俯首牖下。天下有事,亦不得闲置。吾宗子不肯俯首,而今俯首;不得闲置,而今闲置之。宗子能无言田亩乎?乔坐衙所以作也。然吾则为宗子何必如是也,古圣先贤怀其宝玉走四方,不遇则进学弥笃。即使宗子少年当事,未免学为气用,好事喜功。今日之阻,当进取圣贤,弗以才士能人自画,损下其志气,复温故书,深究时政,三年间可上书天子。吾不为宗子忧也。然吾窃观明天子在上,使宗子其人得间而为声歌,得间而为讥刺当局之语,新辞逸响,和媚心肠者,众人方连手而赞之美之,则为天下忧也。

清 光绪刻本宝纶堂集

书札

与张宗子

祁彪佳

按:都门入里尺牍、里中入都尺牍、林居尺牍,收与张宗子凡八通,俱录自祁彪佳文稿。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捧李公祖复札,知缁衣之好有同心也,弟顺风作呼,倘得不辱命,幸矣!何足烦齿芬之及乎?弟病疟之后,遂发怔忡,偃仰一室,日与药饵为伴。昔汤若士自号茧翁,弟似之矣。俟体中稍愈,当挐舟载酒,一消仁兄胸中磈礧。兹尚在僵卧时,万不敢辱玉趾之临也。来札附览,惟照入。不一。

都门入里尺牍

与张宗子

祁彪佳

别后即奉云翰,重拜珍锡三品,使浪游之子既醉且饱,但轻舟一叶,不堪载深重耳。今正兴尽而归,尚当选暇以邀玉趾,共作快谈,勿令剡溪雪笑人寂寂也。叨惠过侈,不任铭佩,舟次乏众,并祈恕之为祷。

都门入里尺牍

与张宗子

祁彪佳

以弟之谫谫,得交臂于仁兄,深荷声气之雅。丈夫七尺可捐,况乎涓埃未效,才言报字,仁兄便浅之乎视弟矣。琳琅之锡胡为乎来?不几令人愧死耶?然仁兄重命之矣,又曷敢不拜拜,二事以佩明德于不朽。兄之垂注乃尔,礼似为吾辈设,然弟终不敢即附芹,将恐烦裁复也。惟俟春日佳丽,时拟挈一樽作快饮耳,惟仁兄亮之。李映碧使者已取复札去,小言无取,不敢录呈矣。马讷斋书曾于席间投之,并附闻。

都门入里尺牍

与张宗子

祁彪佳

弟再疏乞身,思欲于养母之暇,犹夷一艇,望天际真人,饱聆霏玉。不意顷复奉严纶,揆之臣子之分谊,不得不促装就道,将母未遑,进退维谷。顾重烦垂注,且清贶俯颁,醉心知己之雅,感当何如。数日入城,尚图晤谢,统惟崇照,不尽临风。

里中入都尺牍

与张宗子

祁彪佳

向日弟有吴中之役,仁兄尝惠我义烈一书,觉于生来血性,少有触动,以故小小兴革,皆以热肠行之。见信于吴中者以此,见忌于吴中者亦以此,然总之得力于仁兄之一书甚大。古人于行也,赠之以言,不意于今日见之。

竣事归来,再疏乞身,觉百念可冷,独于故交之谊愈切于中。向尊府询起居者再,知仁兄在富春,江云烟树之间,真人天际,翘企久之。小价从武林归,则湖上一椽,幸邀玉趾。在昔楼名八咏,亭著三峰,每见地以人胜,何小庄之多幸耶?诸所欲言,统俟躬布,不腆之将,仰惟照存为荷。

里中入都尺牍

与张宗子

祁彪佳

新禧尚未展贺,乃荷华灯之惠,藉以奉老母一觞,翁兄锡类之仁大矣。得名园纪胜及和陶诸咏,竟将我上青云去,即捧读犹恐第二义,敢佛头着粪耶?昨使者慢去,以一星劳之,诸容面谢。不一。

里中入都尺牍

与张宗子

祁彪佳

小注一经品题,遂生简帙之色,仁兄真还丹点铁手。更拜读名章,见迥句新声,络绎奔会,妙处自堪千古,宁但颉颃辋川耶?但有请者,诸友诗多不入选,恐不免以见遗为罪。欲借大作数首冒彼姓名,盖以仁兄八斗才可了数十人,咳唾所及,犹足藻绘断沟,既为小集增重,复为诸友借光,亮亦宗工见允者也。两三日内,有小役至许公祖处,章侯兄大笔不知可即得否?倘未便挥毫,闻有捉刀人,乞仁兄转求之,何如?润笔之赀,望命示奉来,庶得速就耳。诸不尽欲吐。

林居尺牍

与张宗子

祁彪佳

中秋社诗渐集,争妍竞秀,各出所长,然自高吟就,而众喙成喑矣。赋雁影兼得雁字,自是千古绝唱,宁止压倒中郎兄耶?第六集社诗归璧,闻仁兄欲于重九续龙山佳会,足觇高怀,但恐此时尚在两峰探秋色,未能涉江而西耳。诸俟晤悉。

林居尺牍

与李映碧公祖

祁彪佳

按:与李映碧三通,录自祁彪佳文稿,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治弟自武林获奉颜色,因病归里,迨入里而抱病转甚,即今困顿床褥,已越四旬,尚无起色。伏闻老公祖将奉台使之檄按节敝乡,彼其时尚不知能强起褦襶,一遂瞻云就日之怀否也。

兹有启者,文宗刘公祖以执法之公,兼衡鉴之妙,此番岁试敝乡,不特优拔者争鼓舞以励前修,即劣置者亦思濯磨而期后效。从来嚣竞之士习,至此而翕然为一变,犹且虚怀于定案之后,宿士偶遗,遽蒙剪拂,士子又无不感而思奋者。

今有府学增生张岱,当其试卷初落笔时,士共以前茅相推许,盖亦因其夙望在人故耳。及文宗公祖考列五等,人颇骇之。治弟始取其文而披阅焉,则不可不谓一日之短也,然据夙昔所怀抱,即治弟与之寒窗伊唔时,已见其淹贯经史,博极群书,旁及诗歌古文,真可衙官屈宋,则今数载已来,其所造之更有进焉可知矣。乃高自标置,不肯俯就时趋,治弟每规之而不听,今日之遭蹶,病正坐此。在此生固义命自要,惟是窜迹深山,闭门诵读,绝不敢求一郡邑有司之先容。治弟以数年笔砚之友,不忍见其才华肝胆消落至此,且盐车一困,便使乡党揶揄,故交掉臂,有才有骨之士,宁能堪此?是以旬日以来,形销骨立,若不能自有其生。治弟极知文宗公祖公严之下,必不敢漫有陈托,而独不免为此生饶舌者,盖以文宗公祖必能信老公祖怜才之雅念,而老公祖或亦信治弟非干泽之私心也。

在今功令方严,学政之申饬伊始,此真世道人心所关系,稍有血气者宁不欲各守硁硁之素,以挽情面之世风?是以治弟仅一子,而学业未就,不令赴考止一经而以佹得佹失,听其自取,乃独为此同窗食贫之友不觉饶舌者,天日可鉴,岂有所利之哉?夫亦气谊感召,自不容已,则治弟之非敢为私更可知也。且老公祖莅临在迩,试问公祖父母,治弟年来曾有为亲戚子弟转求干泽者否?再问三学诸生,有一谓张岱之非抱才有学偶蹶可怜者否?则治弟非敢为私事可知也。今特令敝友亲叩台阶,老公祖视其眉宇,听其议论,阅其平日之著述,定当以弟言为不诬。倘蒙老公祖果信微言,则乞乘大案未到之时,特垂鼎力置之平等,则国士之感岂言所能尽哉?

病榻口占,因钟情友谊,遂多不次不伦之语,仰祈照原,可任惶仄。

都门入里尺牍

与李映碧

祁彪佳

治某之于老公祖也,虽晤面不数数,而雅意高情真有令人时在寤寐者。里中传台驾以台使檄将临敝郡,今则否,未知抠奉颜色又在何时,怀想光霁,益不胜耿耿耳。

治某有慨于士风之嚣竞,情面之纠缠,是以此番文宗按试,矢不敢以一人干请。而独不能不喋喋于张生者,盖实通国之舆论所共为称惜,此之谓所言公言之也。张生为阳和公曾孙,雨若公冢孙。治弟昨绝不敢述其家世,而第以其有用之学,足怜之才,仰求栽植,正有符于老公祖所云,可以理夺,难以情求也。治弟固不足数,比妻父林居以来,颇怀雅尚,岂漫为人出一语哉?兹开台谕,知其间婉转鼎造,费几许苦心,此真高厚为德,公而且溥。寒生闻之,必有泣下者,非独一人一家之感佩已也。文宗向有声气之雅,而于荆溪民变尤所谓同患难中人,然以是故而首当仰体,其公严者在。治弟舟遇邗关,曾以此语相订,是以于其莅任之时,即一见亦绝迹也。今此之恳,惟真可质鬼神而鉴天日,乃敢求老公祖之鼎致耳。再晤间万祈祖台道此,鄙悃所荷,相成之爱,更为无涯。诸容小刻印成,再布缕缕,临楮可任驰注之至。

都门入里尺牍

与李映碧

祁彪佳

治某僻居远村,入秋多病,匿迹山林,邈隔城市。闻老公祖迩于武林,往返屡住山阴道上,而某追攀不遑,虽祖台以疏节见亮,如郁郁此中何。

昨于妻父座中见盛述高雅,益耿耿企恋之怀矣。张生一介士,何至重烦注若此。夫昌黎之知长吉,欧公之识大苏,虽俱在未遇时,然未有于坎坷偃蹇中,人方弃之,我独收之,此生不知何如作国士报也。文宗公祖以原卷相示,正见其虚怀,士子佹得佹失,文场原是苦海,此间宁有定评?然治某所为之扼腕者,亦采其生平之品望,而非谓一字一句无可摘之瑕疵也。

屡荷手翰,惟有佩戢隆谊,永之世世。原卷缄附,幸赐照原,不任驰注。

都门入里尺牍

寄张岱乞藏史书

毛奇龄

居故乡时少,但及壮岁,即亡名走四方,从未经抠衣得一登君子之堂,快读异书,每中夜起忆,辄成恨事。今吾乡老成,渐若晨星,而一代文献如先生者,犹幸得履修容,享耆齿,护此石纽,则夫天之厚属先生者,原有在矣。

夫名山之藏,本待其人,久不发,必成物怪。方今圣明右文,慨念前史,开馆修辑,已幸多日。乃荐辟再三,究无实济,翰音鼓妖,于今可见。向闻先生著作之余,历纪三百年事迹,饶有卷帙,即监国一时,亦多笔札。顷馆中诸君,俱以启 祯二朝记志缺略,史宬本未备。而涿州相公家,以崇祯一十七年邸报全抄送馆编辑,名为实录,实则罣一漏万,全无把鼻。顷总裁启奏,许以庄烈皇帝本纪得附福王、鲁王、唐王、桂王诸纪于其末。而搜之书库,惟南都一年,有泰兴 李映碧廷尉南渡录。西南建号,有冯再来少司寇滇 黔诸记,稍备考索。至鲁国、隆武,始终阙然。今总裁竟以是纪分属某班,旋令起草,此正惇典殷献之时也,不揣鄙陋,欲恳先生门下,慨发所著,汇付姜京兆宅抄录寄馆,以成史书。

夫汉书蓝本肇于叔皮,然而远胜他书者,以史官分严,虑有得失,反不若茂才闭户之闿而公也。若夫欧阳五代成于私著,然而宋直用之,而迥不及他史者,以匹夫疏陋,三家言事,万不若史局之审而核、博而通也。今以先生之学力,媲美茂才,然且家有赐书,远过欧九。其苦心撰著,原不欲藏之井中,而一旦移入史乘,传之其人。将先生慷慨亮节,必不欲入仕,而宁穷年矻矻,以究竟此一编者,发皇畅茂,致有今日。此固有明之祖宗臣庶,灵爽在天,所几经保而护之,式而凭之者也。仲尼云:“贤者识其大者。”向使仲尼复生,亦当啧啧称献贤矣。

若其中忌讳,一概不禁,只将本朝称谓一易便了,至其事则正无可顾也。且史成呈进,当详列诸书,所自不敢蔑沫。况此书既付过史馆,则此后正可示人,无庸再,尤为朗快。书到,即乞启钥,确付京兆宅抄付。悚惕,不具。

清 康熙刻本西河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