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深

古奇器录

附江东藏书目录小序

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一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说秘而宝之。

龟兹国进奉一枕,其色如玛瑙,温温如玉,其制作甚朴素,若枕之,则十洲三岛、四海五湖,尽在梦中所见。玄宗帝因名为「游仙枕」。后赐与杨国忠。

内库有一酒杯,青色而有纹如乱丝,其薄如叶,于杯足上有缕金字,曰「自煖杯」。上令取酒注之,温温然有气相吹如沸汤,遂收于内藏。

开元二年冬至,交趾国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温温然有煖气袭人。上问其故,使者对曰:「此辟寒犀也。顷自隋文帝时,本国曾进一株,直至今日。」上甚悦,厚赐之。

太白山有隐士郭休,字退夫,有运气绝粒之术。于山中建茅屋百余间,有白云亭、炼丹洞、注易亭、修真亭、朝玄坛、集神阁。每于白云亭与宾客看山禽野兽,即以槌击一铁片子,其声清响。山中鸟兽闻之,集于亭下,呼为「唤铁」。

内库中有七宝砚𬙎一所,曲尽其巧。每至冬寒砚冻,置于𬙎上,砚冰自消,不劳置火。冬月,玄宗常用之。叶法善有一铁镜,鉴物如水。每有疾病,以镜照之,尽见腑脏中所滞之物。后以药疗之,竟至痊瘥。

王元宝家有一皮扇子,制作甚质。每暑月燕客,即以此扇置于坐前,使新水洒之,则飒然风生。巡酒之间,客有寒色,遂命撤去。明皇曾命中使取视,爱而不释,曰:「此龙皮扇子也。」

隐士郭休有一拄杖,色如朱漆,叩之则有声。每出入遇夜,则此杖有光,可照十步之内。登危涉险,未尝失足,杖之力也。

学士苏颋有一锦文花石,镂为笔架,尝置于砚席间。每天欲雨,此石架即津出如汗,逡巡而雨。颋常以此为雨候无差。

虢国夫人有夜明枕,设于堂中,光照一室,不假灯烛。岐王有玉鞍一面,每至冬月则用之,虽天气严寒,而此鞍在坐,如温火之气。已上开元天宝遗事

东方朔得西域国玉枝,以进武帝。帝赐近臣年高者,云:「病则枝汗,死则枝折。」老聃得之七百年不汗,偓佺得之三千年不折。洞冥记

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府库,金玉珍宝不可胜言。其尤惊异者,有青玉九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盘龙,以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烂炳若列星盈室。复铸铜人十二枚,座皆高二尺,列于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点缀华采,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一人吹出,一人纳绳,则琴筑笙竽等皆作,与真乐不殊。有琴长六尺,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用七宝饰之,铭曰「渥玙之乐」。有玉笛长二尺三寸,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隐相次,吹息则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琯」。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通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肠胃五脏,历然无碍。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

烽火树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常然。

尚书靖,庆历中知桂州。境穷僻处,有林木延袤数十里。每至月盈之夕,辄有笛声发于林中,甚清远。土人云:「闻之已数十年,终不详其何怪也。」公遣人寻之,见其声自一大柏木中出,乃伐取以为枕,笛声如期而发。公甚宝惜。凡数年,公之季弟欲穷其怪,命工解视之,但见木之文理,正如人月下吹笛之像,虽善画者不能及。重以胶合之,则不复有声矣。

附江东藏书目录小序:

余家学时,喜收书,然𫌨𫌨屑屑,不能举群有也。壮游两都,多见载籍,然限于力,不能举群聚也。间有残本不售者,往往廉取之,故余之书多断阙。阙少者或手自补缀,多者幸他日之偶完而未可知也。正德戊辰夏六月,寓安福里,宿疴新起,命僮出曝,既乃次第于寓楼,数年之积,与一时长老朋旧所遗,历历在目,顾而乐焉。余四方人也,又虑放失,是故录而存之,各系所得,傥后益焉,将以类续入。是月六日史官江东陆深识

夫书莫尚于经。经,圣人之书也。后有作焉,凡切于经,咸得附矣,故录经第一。

性理之书,倡于宋而盛之,然经之流亚也,故录性理第二。

语曰:「经载道,史载事。」故录史第三。

书作于经史间,而非经史可附者,槩曰古书,故录古书第四。

圣辙既逝,诸子竞驰,故录诸子第五。

质渐趋华,而文集兴焉,故录文集第六。

四诗既删,体裁益衍,按厥世代,考高下焉,故录诗集第七。

山包海汇,各适厥用,然妍媸错焉,类书之谓也,故录类书第八。

纪见闻,次时事,而掌不在官,通谓之史可也,故录杂史第九。

山经地志,具险易,叙贡赋,寓王政矣,故录诸志第十。声音之道,与天地通,而礼乐所由出也,故录韵书第十一。

不幼教者不懋成,不早医者不速起,其道一也,故录小学医药第十二。

方艺伎术,故有成书者,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故录杂流第十三。圣作物睹,一代彰矣。宣圣从周,遵一统故也。特为一录,以次宸章令甲,示不敢渎云,目曰制书。

俨山外集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