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百卉凋零的季节,我家廊下,却有异军突起,那就是一大株盆栽的鸟不宿。

这株鸟不宿原为苏州老园艺家徐明之先生手植,在我家已有二十余年。它的树龄,足足在百岁以上,根部中空,更见苍老。枝条屈曲粗壮,分作三大片。种在一只白釉的明代大圆盆中,碧绿的叶、朱红的子、雪白的干和枝条互相映带,绮丽夺目,可以算得盆树中的尤物。

鸟不宿的名称很别致,只为它那光泽的长方形叶片,上下共有五角,每角都有尖刺,致使飞鸟不敢投宿其间,因此得名。可是鸟虽不宿,而偏喜啄食红子,尤其是白头翁,把它们当作佳肴美点,经常要来一快朵颐,即使被那叶上的尖刺,刺伤了嘴和眼,也在所不顾。

鸟不宿一名“十大功劳”,是属于木犀科的一种常绿乔木,产于山地,山民又称为“枸骨”。据明代李时珍说,枸骨树如女贞,肌理很白,叶长二三寸,青翠而厚硬,有五刺角,四时不凋。五月开细白花,结实如女贞。九月熟时作绯红色,皮薄味甘,核有四瓣,人采其木皮煎膏,可黏鸟雀,称为黏䅻。但他并未说明它和鸟不宿、十大功劳同为一物,不知何故?又据《本草》说,枸骨又名猫儿刺,因为它肌白好似狗骨,叶有五刺,其形如猫。那么猫儿刺又是鸟不宿的别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