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琢磨那首咏“长沙”的《沁园春》词时,一时不知该怎样着手?穷思极想之余,却给我抓住了末一句“浪遏飞舟”四个字,得到了启发,可就联想到那三万六千顷浪遏飞舟的太湖,又联想到那太湖上花果烂漫的洞庭山。当下就把洞庭山作为主题,费了大半天的工夫,好容易总算写成了。上半首写的是山上景物和动态,下半首写的是前几年游山的回忆,抚今思昔,真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那时我游的是洞庭西山,恰值是杨梅成熟的季节,因此我那下半首的头二句用“游”字韵和“稠”字韵,凑巧地写成了“年时曾此遨游,恰夏果杨梅万紫稠”。真的,当时在山上所见到的,记忆犹新;在那漫山遍野无数的杨梅树上,密密麻麻地结着无数红红紫紫的杨梅,别说数也数不清,简直连看也看不清了。我跟着那位导游的朋友在山径上走走停停,欣赏着那许多杨梅树上的累累硕果。一路走去,常常听得路旁杨梅树上响起一片清脆的笑声,从密密的绿叶丛中透将出来。原来是山农家的姑娘们正在那里摘取她们劳动的果实;一会儿就三三两两地下了树,把摘到的杨梅从小篮子里放到大竹筐里,用扁担挑着竹筐回家去。我从旁瞧着,觉得这情景倒是挺有诗意的,于是口占了二十八字:“摘来嘉果出深丛,三两吴娃笑语同。拂柳分花归去缓,一肩红紫夕阳中。”所谓“一肩红紫”,当然是指她们肩挑着的满筐杨梅了。

杨梅毕竟是果中大家,不同凡品,因此植物学家给它所定的科属,就是杨梅科和杨梅属。李时珍给它释名,说是“其形如水杨子而味似梅,故名”。段氏(公路)《北户录》名朹子;扬州人呼白杨梅为圣僧。以圣僧作为白杨梅的别名,不知是何所取义?我总觉得太怪了。杨梅树是常绿乔木,叶形狭长而尖,很像夹竹桃,可是形态较短而较厚,一簇一簇的光泽可喜。我曾从西山带回来一株矮矮的老树,模样儿很美,栽在盆子里作为盆景,想看它开花结果。可是山野之性,不惯于局处盆子,不满两年,就与世长辞了。杨梅在春天开出黄白小花来,有雌有雄。雄花不能结实,雌花结成小球似的果实,周身是坚硬的小颗粒,到小暑节边成熟。为了种子的不同,因有红、紫、白、黄、浅红等色彩,自以紫、白二种为上品。味儿有酸有甜,但是甜中带一些酸,倒也别有风味,正如宋代诗人方岳咏杨梅诗所说的:“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可算是知味的了。

杨梅的品种,因地而异,据旧籍《群芳谱》载:“杨梅,会稽产者为天下冠;吴中杨梅种类甚多,名大叶者最早熟,味甚佳,次则卞山,本出苕溪,移植光福山中尤胜;又次为青蒂、白蒂及大小松子,此外味皆不及。”不错,我们苏州光福镇原是一个花果之乡,潭东一带的杨梅,至今还是果类中颇颇有名的产品,与色紫而刺圆的洞庭山所产的杨梅,可以分庭抗礼。浙江的杨梅,会稽当然包括在内;大叶青种就产在萧山,果形椭圆,刺尖,作紫色,甘美可口。不可多得的白杨梅,就产在上虞,果形不大,而颗颗扁圆,很为别致。明代诗人瞿佑咏白杨梅诗,曾有“乃祖杨朱族最奇,诸孙清白又分枝。炎风不解消冰骨,寒粟偏能上玉肌”之句,有力地把个“白”字衬托了出来。

杨梅供人食用,大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梁代江淹就有一篇《杨梅赞》:“宝跨荔枝,芳轶木兰。怀蕊挺实,涵黄糅丹。镜日绣壑,照霞绮峦。为我羽翼,委君玉盘。”说它跨荔枝而轶木兰,真是尽其赞之能事了。汉代东方朔作《林邑记》有云:“林邑山杨梅,其大如杯碗。青时极酸,既红,味如崖蜜。以酝酒,号梅香酎,非贵人重客,不得饮之。”杨梅竟大如杯碗,闻所未闻;至于用杨梅酿酒,至今还在流行,并且还有杨梅果汁和杨梅果酱等等,供广大群众享受了。

杨梅又有一个别名,叫做“君家果”,据《世说》载:梁国杨氏子修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自从有了这个故事以后,姓杨的人就是往往跟杨梅认起亲来。例如宋代杨万里诗:“故人解寄吾家果,未变蓬莱阁下香”;明代杨循吉诗:“杨梅本是我家果,归来相对叹先作”,只因这两位诗人都是姓杨,所以就称杨梅为吾家果了。此外,还有把唐明皇的爱宠杨贵妃拉扯在一起的,如宋代方岳的一首咏杨梅诗:“五月梅晴暑正袢,杨家亦有果堪攀。雪融火齐骊珠冷,粟起丹砂鹤顶殷。并与文园消午渴,不禁越女蹙春山。略如荔子仍同姓,直恐前身是阿环。”这位诗人竟把杨梅当作杨玉环的后身,真是想入非非。

栽杨梅宜山土,以砂质而混合一些细石子的,最为合适,所以栽在山地上就易于成长,并且最好是在山坡的东面和北面,西、北二面还要有一带常绿树,给它们挡住西北风,才可安稳过冬。栽种和移植时期,宜在农历三四月间,每株距离约二丈见方,不可太近。地形要高,但是地土要湿润,因此梅雨时节,就发育得很快,自有欣欣向荣之象。一到炎夏,烈日整天地晒着,枝叶就容易焦黄,影响了它的发育。新种的苗木,必须注意它的干湿,即使经过二三年,要是遇到天旱,仍须好好浇水,不可懈怠。浇水之外,还要注意施肥,用豆粕、草木灰、人粪尿等和水,先在春初一二月间施一次,到得结了果摘去以后,再施一次。树性较强,病虫害较少;枝条如果并不太密,也就不必常加修剪。

三年以来,我们苏州洞庭东西山的杨梅,年年获得大丰收。一九六一年五月下旬,有一位诗友从洞庭山来,说起今年杨梅时节,踏遍了东西二山,他所看到的,正如陆游诗所谓“绿阴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千千万万颗的杨梅,仿佛显得分外的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