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小论文的主旨,在于纪述事实,并不在于评论。若然中间有些地方带着些评论的意味,那不过是为着要把所说到的事实,说得分外明了些。

此外还有一件事要声明:我虽然是国语统一筹备会的会员,我在论文中,却并不作此会的宣传者,这就是说,我的态度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即如注音字母,在普通教育及社会教育上,我承认它有相当的价值,但我并不就因此承认它在科学的研究上有何等的价值。

关于国语一个问题上的事实,可以按着时间,略叙如下:

最初是为着要普及教育,便利妇孺,而苦于文言太难,因此就有人提倡做白话书报。这一期的白话文,依着作者的意旨,是专为便利妇孺的,并不是给读书识字的人看的。

但是,这种文体的改变,并没有能收到多大的效果。因为把文言改成了白话,只是能“易懂”,并不能“易识”,而易识的重要,乃更在易懂之前。因此,接着就有了一个字母时期。这一期中的作者,想要造成一种字母制的字,替代原来的汉字,使识字一件事,可以容易些。

在这一期的作者中,我们不应当忘记了王照劳乃宣两先生。

但是,假使我们要利用字母,我们马上就可以发见一个极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读音问题。假使没有方法统一读音,字母就全无用处。

在起初一步,大家以为这问题很容易解决,只须把京语当作标准语就完了。

后来大家渐渐看出,采用京语有许多的不相宜;为中国全民族着想,与其用京语,不如用一种人造语。这人造语中的各分子,连最重要的读音一件事也包括在内,应当先期分别研究,务求所造成的语言,使全中国人民,能于接受。

到此地才是真正的国语运动的开场;也是到了此地,一般提倡国语的人,才把中国全民族混通看作一块,不再用开通知识便利妇孺等话头,把一国的人民,勉强分成两家。

自此以后直到今天,我们常在这一条轨道中走,虽然中间也经过了不少的变更与周折。

目下的国语的情形是这样:

自从民国七年注音字母公布了,次年《国音字典》出版了,关于统一读音的一个问题,已算有了个解决,虽然这个解决并未能完全应合到我们的理想与希望。

自从民国八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了,我们已有了一个正式的永久机关,去研究关于国语的一切问题,并安排关于国语的一切事务。

自从有了民国五年以后的文学革命,国语一件事就渐渐的建造于一个稳固的基础上。我们应当注意:我们是直到了此一刻,才能明了白话文的真价值。

在这种种的情状之下,我们可以说,亦许在十年八年之后,我们可以有得一种很合实用的辅助语。

但是在此地,我们应当补说一件事:

目下从事于国语的人,几乎把全力用在统一读音上,希望理想中的辅助语,可以早早造成。除去少数的罗马字提倡者以外,我们再听不见有什么人主张要用什么字母来代替汉字;注音字母只是一件标音的工具,使读音可以统一,并不是一种文字,看它的名称可以知道。

这种态度上的转变,看去自然是很奇怪的。因为我们方才说过,统一读音并不是一个目的,乃是一种方术,或者说,是一种预备的工夫,使字母制的文字,可以实现。按着理说,我们当然不能在半路上就停止了。

但是要使字母制的文字实现,无论是用罗马字或另一种字,我总觉非常困难,虽然这问题是重要到极顶。我以为我们应当有些耐心。我们应当将这问题用最精细的方术去研究;凡是与这问题有关系的事项,都该一一分别讨论,不能放松一点。若不先下这种工夫,贸贸然然就尝试,恐怕结果一定不好。因此就目前说,我们应当把野心收小一点,暂认我们今日所做的统一国语的工作,也是一种差可满意的工作,因为这种工作的本身,也有相当价值在。

因此缘故,我在论文中对于汉字罗马化这一个问题,只是在结束处很简略的说了一说,并没有能将诸位提倡人的办法,节要写入。我在这件事上很抱歉,但我希望他们将来提出的办法,能比今日以前的更好,更进步,更完满。在根本上说,我决然不是他们的反对者。

以上将我论文中的大要说完;以下请允许我指出几个特别点:

第三章说注音字母。用英文写的说注音字母文章,已有了几篇,用法文写的,这亦许还是第一篇。

因求便利于非语音学者的读者起见,我的标音法和论音法,并没有采用Rousselot制或“国际制”。

第四章中说到文学革命。这当真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件大事。在记述此事之前,有一段文言的构成史。这是我个人的研究,虽然说得很简略,或者还不是全无根据。

最后是在第五章中,第一七八节,我说明官话究竟是什么,一八二至一八七节,我把京语与国语两相比较。这两段,我自信剖析得很清楚。

192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