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郑道传著)

 记

石亭记(以下二首锦南杂题)

申公昌父。介特人也。其守有确然不可夺者。尝位于朝。既显矣。终以刚直不屈。见忤权臣。即引退归田里。性爱石。出外遇石稍异者。辄致之家。大者车载之。其次马驮之。又其次。使仆负之或腋之。凡力可以致者。无遗焉。方者锐者博者狭者。弃掷逦迤。纵横交错。有端重确实。清秀瑰伟。如君子之德容者。奇奇怪怪。如山林烟霞之士者。谔谔翼翼。如忠臣正色立朝。论难利害者。其他㠂岈突怒。如虎豹之拿者。跳踉腾倒。如群羊戏触者。琐琐屑屑。交首接尾。如鱼儿成队者。若此之类。难可殚记。公合而名其亭曰石亭。日磅礴于其中。夏风扇清。秋月澄耀。花草增妍。霜雪愈寒。皆石之助也。然人徒知公之乐乎石。而不知石之所以为乐也。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公之守有确然不可夺者。不屈权势。其介于石欤。即引退归田里。其不终日欤。以道自乐。无意外不测之祸。其贞吉欤。或者公之乐。其出于此乎。是可记已。

消灾洞记

道传赁居消灾洞黄延家。洞即罗属部曲。居平之地。有寺曰消灾。故以为名。环洞皆山也。而其北东则重峦叠岭。形势相属。西南诸峰。低小可以眺望。又其南。原野平衍。树林烟火。茅茨十馀户。乃会津县也。其名山水。曰锦城山。端重奇伟。以据乎东北。罗之镇也。曰月出山。清秀突兀。以阻乎东南。灵岩郡界也。曰锦江。由罗东南流。过会津县南。西入海。洞距海数十里。其山岚海瘴之气。中人肌肤。病作无时。然朝夕晦明。气象万千。亦可玩也。洞中无异草木。唯黄茅脩竹。间于松楠。人家门户藩篱。往往以竹代木。其萧洒清寒之状。使远人亦乐而安之也。居人淳朴无外慕。力田为业。延其尤也。家善酿。延又喜饮。每酒熟。必先觞予。客至。未尝不置酒。日久益恭。有金成吉者颇识字。其弟天能谈笑。亦皆善饮。兄弟同居。有徐安吉者老为僧曰安心。高鼻长面。容仪诡怪。凡方言俚话。乡井闾巷之事。无不记。有金千富者曹松者。其饮亦成吉,延之流也。日从予游。每得时土物。必持酒浆而来。尽欢乃去。予寒一裘暑一葛。早寝晏起。兴居无拘。饮食惟意。与二三学者。讲论之馀。夤缘溪涧。登降岩谷。倦则休。

乐则行。其遇佳处。徘徊瞻眺。啸咏忘归。或逢田父野老。班荆而坐。相劳问如故。一日登后冈以望。爱其西偏稍平夷。下临广野。遂命仆剔去椔翳。构屋二间。不剪茅。不削木。筑土为阶。编荻为篱。事简而功约。而(一本无而字)洞人皆来助之。不数日告成。扁曰草舍。因居之。噫。杜子美在成都。构草堂以居。仅阅岁而已。而草堂之名传千载。予之居草舍几时。予去之后。草舍为风雨所漂坏而已耶。野火所延爇。朽为土壤而已耶。抑有闻于后欤。无欤。皆未之知也。但予以狂疏戆直。见弃于时。放谪在远。洞人遇我甚厚如此。岂哀其穷而收之欤。抑长生远地。不闻时议。不知予之有罪欤。要皆厚之至也。予且愧且感。因记其本末以致意焉。

高丽国新作都评议使司厅记(己巳)

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丙午。殿下命臣道传曰。都评议使。实予相臣。左右我寡躬者也。当政之始而使司厅适成。尔宜记其颠末。明示后世。臣道传拜手稽首而言曰。国家置门下府掌理典。三司掌钱谷。密直掌军旅。各司其职。有大事则会三府以议之。谓之都评议使司。因事置罢。盖周礼官联之遗意也。近来使司专总众职。常置不罢。其职任礼秩。固已重于百僚矣。

而无定署。至是新作署宇。门下赞成事臣禹仁烈,评理臣契长寿,臣金南得,政堂文学臣金凑,同知密直司事臣柳和,签书密直司事臣李恬,慈惠府尹臣俞光祐。实董其役焉。凡削材塼瓦。皆役雇直之徒。而督勤工缮。经营于旬月之间。民不知劳。其巍然而据于中者曰使司厅。翼然而拱于左右者曰首领官厅。首领官。即古卿士之职也。承以廊庑。缭以垣墙。以至厨庖府藏。无不周完矣。殿下始以门下侍中臣沈德符,守门下侍中臣 李国讳为判事。三司则判事臣王安德以下。门下则赞成事臣郑梦周以下为同判事。密直则判事臣金(旧本作全)士安以下为使。正其名称。使司之任益重矣。唐以他官带同平章事者,得为宰相。即其制也。臣道传亦滥以庸疏。同判使司。而命臣以记文。臣不敏。何足以言哉。语曰。能近取譬。臣请即此厅而言之。堂宇譬则君也。梁栋譬则相也。基譬则民也。基当(基当。旧本作堂基。)坚厚。梁栋当安峙。然后堂宇得以固致矣。梁栋。上以承其宇。下以藉其基。犹宰相奉君父而抚民庶也。书曰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此之谓也。入此厅者。视其宇。思所以奉吾君。视其基。思所以厚吾民。视其梁栋。思所以称吾职可也。古之善相天子者。有若咎,夔,房,杜。其在列国。有若叔向,公孙侨。皆名相也。虽有天子列国之殊。所以顺天时遂民生。奉君上理庶官。则其职一也。咎,夔不可尚已。房以谋。杜以断。叔向以直。公孙侨以惠。盖非谋事不集。非断事不成。非直民不服。非惠民不怀。若数子者。亦善其职矣。然犹有所未尽也。必若先儒真西山之论相业。曰格君曰正己曰知人曰处事。然后可也。夫格君者。亦自正而已。身既正矣。须有知人之明。处事之方。乃可济也。幸今国祚中兴。明良相遇。上以诚待下。下以诚事上。此东方一盛际也。为相臣者宜各自勉。以副登庸之意。则使司之设。其庶几矣。于是乎记。

求仁楼记

世之极游观之荣者。必穷山水之幽深。涉原野之旷漠。疲精神劳筋骨。然后得之。亦不过快目前之景。恣一时之玩而已。乐极而罢。俯仰之间。惘然成陈迹。犹如昨梦之无有。其或得之畿甸之间。如裴晋公之绿野堂。谢太傅之别墅。诚亦难矣。或在晚年悬车之后。或在国步危急之秋。后之好事者。不能不为之浩叹也。惟吾尹公。逢国家閒暇之时。以妙年入中枢。参机密。卜地得城东南隅。构草屋以居。有山蓊然包乎其外。有泉泠然出乎其中。又起新楼于屋之东。日邀宾客。觞咏楼上。盖不离将相之位。而翛然有幽人出尘之想。不出户庭之间。而悠然得山水游观之乐。所谓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者。宁不信欤。孔子又曰仁者乐山。请以求仁名是楼。若夫仁道之大。与其求之之方。当在自勉焉。他日对子。必刮目矣。

君子亭记

吾党有达官者。其风仪挺然而秀发。志操卓尔而不群。君子人也。一日。开新亭于松树之下。邀诸公而觞之。请予亭名。予指松而语之曰。彼其苍然其髯。伛然其形。则君子之德容也。穷冬冱寒。风饕雪虐。众卉摧折。而亭亭后凋。盛夏炎热。石铄金流。生物憔悴。而郁郁不变。是则君子固守其节。不为贫贱之所能移。威武之所能屈也。请名是亭曰君子可乎。大抵古人之于草木。爱之各以其性之所近。灵均慷慨之士。故取兰之香洁。靖节恬退之士。故取菊之隐逸。以是观公之所爱。则其中之所存。盖可知矣。抑登是亭者。果有磊磊落落。不苟合于时世者乎。确然自持。不受变于流俗者乎。则此亭之乐。岂公之所独有。当与诸公共之矣。诸公曰诺。于是乎书。

二乐亭记(乙亥)

殿下定都之明年。分命亲臣。往治州郡。盖以军民为重也。宗盟门下左政丞平壤伯,门下右政丞上洛伯与诸同盟饯之于新都之南。登所谓二乐亭。行者念及王事之靡盬。其经营四方之志为如何。居者勉之以使命之重。其丁宁相赠之意又如何。而眷恋惜别之情。江山临眺之兴。交相感矣。则其叙言也有不能自已者。于是。属予为文记之。予曰。二乐亭乃义安伯别墅也。有峰屹然立于汉江之中。构亭其上。以为游观之所。诸山端重。如仁者以静自守。江水通注。如智者动而不括。宜君子之所当乐也。至若云烟掩暧于原野之外。鸥鸟上下于沙洲之际。树木阴翳。清风自至。景物之美至矣。伯以王室介弟。寄兴山水间。亦贤矣哉。虽然。诸公当草创之时。庶事未遑。忧劳尽瘁。且不睱于乐矣。昔范文正公登岳阳楼叹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思古人。实获我心。予亦以为待诸公戮力王室。底定生民。功成谢事。然后尊俎杖屦。翱翔于此亭之上。恣心志之娱乐。极江山之形胜。更为诸公赋之。

景福宫

臣按宫阙。人君所以听政之地。四方之所瞻视。臣民之所咸造。故壮其制度。示之尊严。美其名称。使之观感。汉唐以来。宫殿之号。或沿或革。然其所以示尊严而兴观感则。其义一也。 殿下即位之三年。定都于汉阳。先建 宗庙。次营宫室。越明年十月乙未。亲服衮冕。享 先王先后于新庙。宴群臣于新宫。盖广神惠而绥后禄也。酒三行。命臣道传曰。今定都享 庙。而新宫告成。嘉与群臣宴享于此。汝宜早建宫殿之名。与国匹休于无疆。臣受命。谨拜手稽首。诵周雅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请名新宫曰景福。庶见 殿下及与子孙享万年太平之业。而四方臣民亦永有所观感焉。然春秋。重民力谨土功。岂可使为人君者。徒勤民以自奉哉。燕居广厦。则思所以庇寒士。凉生(凉生旧本作生凉)殿阁。(一本作閤)则思所以分清阴。然后庶无负于万民之奉矣。故并及之。

康宁殿

臣按洪范九五福。三曰康宁。盖人君正心修德。以建皇极则能享五福。康宁乃五福之一。举其中以该其馀也。然所谓正心修德。在众人共见之处。亦有勉强而为之者。在燕安独处之时。则易失于安佚。而儆戒之志。每至于怠矣。而心有所未正。德有所未修。皇极不建而五福亏矣。昔者卫武公自戒之诗曰。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武公之戒谨如此。故享年过九十。其建皇极而享五福。明验已然。盖其用功。当自燕安幽独之处始也。愿殿下法武公之诗。戒安佚而存敬畏。以享皇极之福。圣子神孙。继继承承。传于千万世矣。于是称燕寝曰康宁。

延生殿○庆成殿

天地之于万物。生之以春。成之以秋。圣人之于万民。生之以仁。制之以义。故圣人代天理物。其政令施为。一本乎天地之运也。东小寝曰延生。西小寝曰庆成。以见 殿下法天地之生成。以明其政令也。

思政殿

天下之理。思则得之。不思则失之。盖人君以一身据崇高之位。万人之众。有智愚贤不肖之混。万事之繁。有是非利害之杂。为人君者。苟不深思而细察之。则何以别事之当否而区处之。人之贤否而进退之。自古人君。孰不欲尊荣而恶危殆哉。亲近匪人。为谋不臧。以至祸败者。良由不思耳。诗曰。岂不尔思。室是远而。(一本作尔)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书曰。思曰睿。睿作圣。思之于人。其用至矣。而是殿也每朝视事于此。万几荐臻。(荐臻。一本作辐辏。)皆禀 殿下。降敕指挥。尤不可不之思也。臣请名之曰思政殿。

勤政殿○勤政门

天下之事。勤则治。不勤则废。必然之理也。小事尚然。况政事之大者乎。书曰。儆戒无虞。罔失法度。又曰。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舜禹之所以勤也。又曰。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文王之所以勤也。人君之不可不勤也如此。然安养既久。则骄逸易生。又有謟谀之人从而道之曰。不可以天下国家之故。疲吾精而损吾寿也。又曰。既居崇高之位。何独猥自卑屈而劳苦为哉。于是。或以女乐。或以游畋。或以玩好。或以土木。凡所(一本所下有以字)荒淫之事。无不道之。人君以为是乃爱我(一本无我字)厚。不自知其入于怠荒。汉唐之君所以不三代若者此也。然则人君其可一日而不勤乎。然徒知人君之勤。而不知所以为勤。则其勤也流于烦碎苛察。不足观矣。先儒曰。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此人君之勤也。又曰。勤于求贤。

逸于任贤。臣请以是为献。

隆文楼○隆武楼

文以致治。武以戡乱。二者如人之有臂。不可偏废也。盖礼乐文物。灿然可观。戎兵武备。整然毕具。至于用人。文章道德之士。果敢勇力之夫。布列中外。是皆隆文隆武之至。庶见 殿下文武并用。以臻长久之治焉。

正门

天子诸侯。其势虽殊。然其南面出治则皆本乎正。盖其理一也。若稽古典。天子之门曰端门。端者正也。今称午门曰正门。命令政教。必由是门而出。审之既允而后出。则谗说不得行。而矫伪无所托矣。敷奏复逆。必由是门而入。审之既允而后入。则邪僻无自进。而功绪有所稽矣。阖之以绝异言奇邪之民。开之以来四方之贤。此皆正之大者也。

青石洞宴饮记

六月甲申。天使黄公等还京师。侍中平壤伯,侍中上洛伯与诸公。送至于金郊驿。日中而返。时当炎暑。火云甚炽。堂吏张幕于青石洞溪边。为避暑也。诸公据胡床坐。水流其下。风自四至。身夷神旷。脱然若沈痾去体。高管噭(旧本作激)噪。流觞再匝。诸公相与熙然而乐。未几平壤伯遽曰。乐则乐矣。无已过乎。道传曰。宰相之职劳矣。众责萃其身。百虑萦(一本作营)其心。以致气郁志滞。虽明且智。未免或有所遗失也。故裨谌谋郑国之政。必至于野。盖于閒静之中而得之也。然则宣其堙郁之气。道其滞塞之志。其必有助之者乎。诸公曰。子之言是也。然平壤伯偶因送客至此。一见诸公之乐。遽戒其过。是又不可不识也。于是乎书。

 说

李浩然名字后说(按李原龄避辛旽之祸。窃负其父唐。昼伏夜行。隐于永川。旽诛始还。改名与字。李崇仁作名字说。)

客问曰。李君原龄更名集。字浩然。何也。李君盖尝困于忧患。岂徵其平日而有所改欤。予曰。否。不然也。李君义士也。凡事苟自外至者。举不能动其中。况改平日哉。李君忧患。我知之。当逆旽用事时。君之乡人。有为旽门下(旧本脱下字)者。君不义其所为。大忤其意。将害之。君避之南方。携老扶幼。野处草食。风霜雨雪之所侵。盗贼虎狼虫蛇之患。饥寒冻饿。忧劳穷厄。凡所谓人所苦者。方丛于一身。而君之志不小衰。是其中必有所养者存。故于忧患之来。其安之以义也若泰山之重。人不见其动转。其去之以勇也若鸿毛之于燎原之火。泯然无迹。其愈困而愈坚其志也如精金良玉。虽有烘炉之铄。沙石之攻。而其精刚温润之质。愈益见也。非中有所养者。能然乎。由是言之。李君之更名字。盖将识其养之素。而守之固以加勉之也。谓是为困于忧患。徵其平日而改之云者。非知李君者也。客曰。闻命矣。其所养者与养之之方何如。今李君集其名。字浩然。是本于孟子之言也。近星山李氏为李君名字序甚详且明。奚容赘焉。然不可孤问意。强一言之。夫所谓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凡物之盈于两间者。皆得是气以为之体。故在鬼神为幽显。在日月星辰为照临。轧之为雷霆。润之为雨露。为山岳河海之流峙。为鸟兽草木之所以蕃。其为体也至大而至刚。包宇宙而无外。入毫芒而无内。其行也无息。其用也无所不周。而人则又得其最精者以生。故其在人。耳目之聪明。口鼻之呼吸。手之执足之奔。皆是气之所为。本自浩然。无所欠缺。与天地相流通。此则李君之所养者。而其养之也又非私意苟且而为也。舍之不可也。助之不可也。必有事焉。集义而已矣。噫。是气流行之盛。虽金石不可遏。入水而水不濡。入火而火不热。触之者碎。当之者震裂而莫能御。况吾既得最精者以生。而又养其最精者于吾身之中。以为之主。则向所谓人所苦者。皆外物之生于是气之馀者。又安能反害于吾之最精者哉。此吾断然以为李君中有所养。而无所改于忧患而无疑者也。客唯唯而退。书以赠李君。为名字后序。(一本作说)

无说山人克复楼记后说(以下五首锦南杂题)

艅艎(按艅艎。罗州废属县。)赵生璞。袖克复楼记来示予曰。此记乃无说山人所作。楼在涌珍寺。夫人之所贵乎楼观者。以其登高望远。游心骋目。穷山川引风月。以资游观之乐而已。于学也无与焉。今玆楼以克复名。何取于楼哉。予曰否。不然也。人之忧乐。系之心而发之于所遇之境。彼其心有系于忧者。虽遇山川之胜。风月之美。适足以为之伤感也。零陵之山。南方之最秀者也。而逐臣(一本作者)以为囚。岳阳之楼。天下之壮观也。而迁客以为悲。苟失其本心则无往而不戚戚也。虽有楼观。岂得而乐哉。若夫克去己私。以复天理。则其心豁然。与天地同其大。万物同其和。浩浩荡荡。随所遇而皆乐。故有以箪瓢陋巷而不改其乐者。颜子之克复也。要之。惟其仁而后能乐其乐也。其以克复名楼。

得其本哉。

景濂亭铭后说

谦夫卓先生(光茂)于光州别墅。凿池种莲。筑土池中为小岛。构亭其上。日登以乐。益斋李文忠公命其亭曰景濂。盖取濂溪爱莲之义。欲其景慕之也。夫见其物则思其人。思其人则必于其物致意焉。感之深而厚之至也。尝谓古人之于花草。各有所爱。屈平之兰。陶潜之菊。濂溪之于莲是也。各以其中之所存。而寓之于物。其意微矣。然兰有馨香之德。菊有隐逸之高。则二子之意可见。且濂溪之言曰。莲。花之君子也。又曰。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夫以其所乐。与人共之。圣贤之用心也。而叹时人之莫己知。以俟后来于无穷。苟知莲之为君子。则濂溪之乐。庶乎得矣。然因物而得圣贤之乐。亦岂易言哉。黄鲁直曰。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程子曰。自见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自是唫风咏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道传私窃以为景濂有道。须要识得洒落气象。有与点之意。然后可以言至。文忠公之铭曰。钩帘危坐。风月无边一句。截断古人公案。安得一登其亭。与谦夫同参。

答田父

寓舍卑侧隘陋。心志郁陶。一日出游于野。见一田父。厖眉皓首。泥涂沾背。手锄而耘。予立其侧曰。父劳矣。田父久而后视之。置锄田中。行原以上。两手据膝而坐。颐予而进之。予以其老也。趋进拱立。田父问曰。子何如人也。子之服虽敝。长裾博袖。行止徐徐。其儒者欤。手足不胼胝。丰颊皤腹。其朝士欤。何故至于斯。吾老人。生于此老于此。荒绝之野。穷僻瘴疠之乡。魑魅之与处。鱼虾之与居。朝士非得罪放逐者不至。子其负罪者欤。曰然。曰何罪也。岂以口腹之奉。妻子之养。车马宫室之故。不顾不义。贪欲无厌以得罪欤。抑锐意仕进。无由自致。近权附势。奔走于车尘马足之间。仰哺于残杯冷炙之馀。耸肩谄笑。苟容取悦。一资或得。众皆含怒。一朝势去。竟以此得罪欤。曰否。然则岂端言正色。外示谦(一本作廉)退。盗窃虚名。昏夜奔走。作飞鸟依人之态。乞哀求怜。曲邀横结。钓取禄位。或有官守。或居言责。徒食其禄。不思其职。视国家之安危。生民之休戚。时政之得失。风俗之美恶。漠然不以为意。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以全躯保妻子之计。偷延岁月。如见忠义之士不顾身虑。以赴公家之急。守职敢言。直道取祸。则内忌其名。外幸其败。诽谤侮笑。自以为得计。然公论諠腾。天道显明。诈穷罪觉以至此乎。曰否。然则岂为将为帅。广树党与。前驱后拥。在平居无事之时。大言恐喝。希望宠锡。官禄爵赏。惟意所恣。志满气盛。轻侮朝士。及至见敌。虎皮虽蔚。羊质易慄。不待交兵。望风先走。弃生灵于锋刃。误国家之大事。否则岂为卿为相。狼愎自用。不恤人言。佞己者悦之。附己者进之。直士抗言则怒。正士守道则排。窃君上之爵禄为己私惠。弄国家之刑典为己私用。恶稔而祸至。坐此得罪欤。曰否。然则吾子之罪。我知之矣。不量其力之不足而好大言。不知其时之不可而好直言。生乎今而慕乎古。处乎下而拂乎上。此岂得罪之由欤。昔贾谊好大。屈原好直。韩愈好古。关龙逢好拂上。此四子皆有道之士。或贬或死。不能自保。今子以一身犯数忌。仅得窜逐。以全首领。吾虽野人。可知国家之典宽也。子自今其戒之。庶乎免矣。予闻其言。知其为有道之士。请曰。父隐君子也。愿馆而受业焉。父曰。予世农也。耕田输公家之租。馀以养妻子。过此以往。非予之所知也。子去矣。毋乱我。遂不复言。予退而叹之。若父者。其沮溺之流乎。

锦南野人

儒家者流谈隐先生居锦南。一日。锦南野人有不闻儒名者求见先生。谓从者曰。吾侪野人。鄙不远识。然吾闻居乎上。治国政曰卿大夫。居乎下。治田曰农。治器械曰工。治货贿曰商贾。独不知有所谓儒者。一日。吾乡人欢然相传儒者至。儒者至。乃夫子也。不知夫子治何业而人谓之儒欤。从者曰。抑所治广矣。其学之际天地也。观阴阳之变五行之布。日月星辰之照临。察山岳河海之流峙。草木之荣悴。以达鬼神之情。幽明之故。其明伦理也。知君臣之有义。父子之有恩。夫妇之有别。长幼朋友之有序有信。以敬之亲之经之序之信之。其达于古今也。自始有文字之初。以至今日世道之升降。俗尚之美恶。明君污辟。邪臣忠辅。言语行事之否臧。礼乐刑政之沿革得失。贤人君子之出处去就。无不贯。其趋向之正也。知性之本乎天命。四端五典万事万物之理。无不统其中而非空之谓也。知道之具于人生日用之常。包乎天地有形之大而非无之谓也。于是。辨佛老邪遁之害。以开百世聋瞽之惑。折时俗功利之说。以归夫道谊之正。其君用之则上安而下庇。其子弟从之则德崇而业进。其穷而不遇于时。则修辞以传诸后。其自信之笃也。宁见非于世俗。而不负圣人垂教之意。宁穷饿其身。颠踬困厄。而不犯不义。以为是心之羞愧。此儒者之业。而夫子之所欲治也。野人曰。侈哉言也。其无乃誇乎。吾闻诸吾乡之老。曰无其实而有其名。鬼神恶之。虽有其实。自暴于外则为人所怒。故以贤临人则人不与。以智矜人则人不助。是以。君子慎之。子从夫子游。而其言若是。夫子可知已。其不有鬼恶。必有人怒乎。呜呼。而夫子殆矣。吾不愿见。惧及也。奋袖而去。

家难

自予得罪。窜逐南荒。毁谤蜂起。口舌诪张。祸且不测。室家慞惶。使谓予曰。卿于平日。读书孜孜。朝饔暮飧。卿不得知。室如悬磬。甔石无资。幼稚盈堂。呼寒啼饥。予主中馈。取具随时。谓卿笃学。立身扬名。为妻子之仰赖。作门户之光荣。竟触宪网。名辱迹削。身窜炎方。呼吸瘴毒。兄弟颠踣。家门荡析。为世戮笑。至于此极。贤人君子。固如是乎。予以书复。子言诚然。我有朋友。情逾弟昆。见我之败。散如浮云。彼不我忧。以势非恩。夫妇之道。一醮终身。子之责我。爱非恶焉。且妇事夫。犹臣事君。此理无妄。同得乎天。子忧其家。我忧其国。

岂有他哉。各尽其职而已矣。若夫成败利钝。荣辱得失。天也。非人也。其何恤乎。

 题跋

李牧隐送子虚诗序卷后题(按子虚。朴宜中字。号贞斋。)

道传奉阅牧隐先生送子虚诗序。至其称子虚曰。缜密精切。一毫不尽。欿然如不得。未尝不一日三复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是其道体之妙。充塞天地。贯彻古今。其所以流行发见者。无一息之间断。而在于人。则方寸之间。虚灵不昧。莫非此道之体。与天地周流而无间。惟是气质有偏。物欲为蔽。此心之灵。不能无操舍收放之时。而道之本于吾心。见诸日用之间者。于是乎有晦明绝续之几也。是以。君子之心。兢兢业业。惟恐一毫之未尽。而窒天命之流行。无一动之敢慢。所以协天行也。无一息之敢怠。所以顺天时也。学者而求至于此。岂有他哉。亦存一毫不尽。欿然如不得之心耳。充是心而广之。则其戒惧乎不睹不闻之前。致谨乎隐微幽独之际者。自不容已。日用之间。真有以见天理之流行果无一毫之不尽。而心亦无所欿然。广大宽平。自有不可形容之乐矣。抑尝窃念是道也。虽非窈冥恍惚之物。而其所以为微妙者。不可以泛滥求也。虽在平常日用之间。而其所以远大者。亦不可以卑近得也。唯其高明卓绝之士。潜深笃至之资。然后可与有为而亦有所达矣。是吾道之兴丧。在于人才。而天下之才。自古以为难。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牧隐先生主盟吾道。以兴起斯文为己任。有忧于此。其亦久矣。今称达可则曰豪爽卓越。子虚则曰缜密精切。盖赤乐得英才。深喜之之辞也。古人于斯文之兴丧。未尝不推之于天。而以得人为难。今二子之遇先生。天也。先生之得二子。亦天也。先生曰。斯文之兴。子虚既与其始。当与子虚终之。是天也。吾数人者。听命于天而已。此其所喜者甚至。而所期者赤远矣。二子勉矣哉。

读东亭陶诗后序(锦南杂题)

自晋至今千有馀年。世喜称渊明为人。予以为论其世诵其诗。则其人可知。当南北分裂之际。干戈相寻。民无宁日。内乱将作。王室将倾。此义人志士有为之时。而渊明则归去田园而已。及观其诗乞食,贫士怨诗饮酒等篇。但不胜其憔悴无聊。姑托酒以遣耳。得称于后世者如此。何欤。杜子美曰。陶潜避世翁。未必能达道。观其著诗集。颇赤恨枯槁。韩退之读醉乡记。

以为阮籍,陶潜。犹未能平其心。或为事物是非相感发。于是有所托而逃焉者也。二子为世名儒。善论人物。而其言如彼。则予之惑滋甚。今得东亭先生陶诗后序。曰憔悴于饥寒之苦。而有悠然之乐。沈冥于曲蘖之昏。而有超然之节。伏以读之。不觉叹息曰。噫。此所以为渊明也。虽去千载之远。如闻其謦欬而接见其容仪也。且其憔悴于饥寒之苦。沈冥于曲蘖之昏者。迹也外也。有悠然之乐。超然之节者。心也内也。在外者易见。在内者难知。宜后学未能窥其藩篱也。向者韩,杜之言。特托而言之耳。先生曰。不然也。渊明生于衰叔之世。知其时之不可为。高蹈远引。养真衡茅之下。尘视轩冕。铢看万钟。虽衣食不给。而悠然乐以忘其忧。及乎宗国既灭。世代迁易。一时之辈相招仕进。若吾渊明则不然。拳拳本朝之心。如青天白日。不事二姓。隐于诗酒之中。其高风峻节。凛乎秋霜之烈。不足此也。至于其诗。当忧则忧。当喜则喜。当饮酒则饮酒。其曰。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则其饥寒之苦。为如何哉。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则其悠然之乐。又如何也。其曰。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又曰。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岂非于沈冥之中而有超然之节乎。盖渊明之乐。不出饥寒之外。而其节亦在沈冥之中也。何也。知渊明不义万钟之禄。甘于畎亩之中。则饥寒乃所以为乐也。托于曲蘖。终守其志。则沈冥乃所以为节也。不可以内外异观也。道传曰。命之矣。退而书之。

题兰坡四咏轴末(按兰坡。清川伯李居仁自号。)

予在松京。日诣先生之室。左右无他物。惟琴书在床。傍置小盆。植松竹梅兰于其中。玩而乐之。予惟世俗之于松竹于梅兰。但见其苍苍而已。粲粲猗猗而已。亦知其妙有会于此心者乎。方其霜雪霾天。火云烁空。郁彼松竹。挺然独秀。阳德所钟也。冰崖石裂。众卉扫地。梅萼始敷。盈盈馥馥。春意之盎然也。至若露晓月夕。有香泠然。触于鼻端。是则兰之为物。禀阳气之多。而其馨香之德。可比于君子者也。盖阳者原之通。天地之生意也。草木虽微。生意发育。与此心生生之理。周流无间。先生之乐。其有得于此乎。先生之于草木。爱之笃而养之勤如此。况人与我同类而至贵者乎。况志同气合。如云之从龙者乎。今玆观察于庆尚也。推是心而广之。将使斯民遂其有生之乐。熙熙然如草木之得时雨也无疑矣。

题渔村记后(按渔村。孔俯号。)

可远权先生为孔伯共(一本作恭。下同。)作记。宛然画出一渔村。伯共以朝士号渔村。志其乐也。伯共不惟乐之于心。而又发之于声。每酒酣。歌渔父词。非宫商。非律吕。而高下相应。节奏谐协。盖出于自然者也。夫乐渔村者伯共也。乐伯共之乐者可远也。道传听伯共渔父词。读可远渔村记。有悠然而会于心者。谓予能乐二子之乐。亦可也。嗟乎。俯仰此身。沧海一粟。当与二子浮云乎斯世。虚舟乎江湖。竟不知乐之者谁也。呜呼微哉。三峰郑道传宗之。书于江月亭。

兰坡四咏后说跋

道传尝为兰坡咏松竹曰。方其霜雪霾天。火云烁空。郁彼松竹。挺然独秀。自以为句语(句语。旧本作语句。)颇工。后闻挺字乃兰坡家讳。(按兰坡大人文简公名挺)思欲改之而难其字。问诸独谷。独谷微吟古人竹诗曰。屹然风霜表。色照乾坤寒。予即于言下领其意。以屹易挺。雅健(一本作捷)可诵。于是表其得于独谷者。俾世之独学而自以为是者有以洗其陋而袪其惑。因以自勉焉。

题真赞后

右真赞二篇。阳村权可远所作也。不扬之貌。奚足以辱先生之笔哉。而其言有过当者。予甚愧焉。然从游既久。则相观亦深矣。其有不可诬者乎。崔氏真赞。乃画外传神也。于是志之以示子孙耳。

三峰先生真赞(权近)

 温厚之色。严重之容。瞻之如仰高山。即之如坐春风。观其睟面而盎背者。可以知和顺之积中也。(此言其容貌)

 光焰万丈。气吐长虹。方其穷而其志不挫。及其达而其德益崇。是其胸次浩然而自得者。必有因其集义以充之者也。(此言其气像)

好善之笃。处事之通。宽弘若河海之广。信果若蓍龟之公。则其局量规模之大。又非迂僻固滞者之所可得而同也。(此言其材器)

 若夫性理之学。经济之功。辟异端以明吾道之正。仗大义以佐兴运之隆。文垂不朽。化洽无穷。真社稷之重臣。而后学之所宗也。(此言其学问事业文章)

庆淑宅主真赞(按庆淑宅主。即公夫人崔氏隰之女。)

 事君子顺而义。教儿孙慈而厉。待亲族惠而周。抚婢仆严而恕。是虽出于天质之美。其亦有得于以德而相与者乎。

 传

郑沈传(锦南杂题)

郑沈。罗州人也。仕州为户长。善骑射。不事家人生产。洪武四年春。以全罗道按廉使命。奉济州山川祝币。航海而去。与倭贼相遇。众寡不敌。舟中皆惧。议将迎降。沈独以为不可。决意与战。射贼应弦而毙。贼不能逼。及矢竭。沈知事不济。具袍笏正坐。贼惊谓曰。官人也。相戒莫敢害。沈自投水以死。而舟中人皆降贼。死者唯沈而巳。其乡人皆惜其死之不幸。而愚其果于自死也。郑先生闻而悲之。为之作传。且曰。嗟乎。死生固大矣。然人往往有视死如归者。为义与名也。彼自重之士。当其义之可以死也。虽汤镬在前。刀锯在后。矢石注于上。白刃交于下。触之而不辞。蹈之而不避。岂非义为重死为轻欤。果有能言之士述之于后。著在简编。其英声义烈。照耀人耳目。耸动人心志。其人虽死。有不死者存焉。故好名之士。甘心一死而不以为悔。今夫沈之死也。国家不得知。又无能言之士为之记述以垂于后。则沈之忠义。与水波而俱逝矣。吁可悲也。且以子路之贤。结缨之事。人以为难。沈一乡曲吏耳。而知降贼之不义。虽在急迫之时。能不失其正。具盛服待死。贼人见之。凛然莫敢犯。则其忠壮之气。有以折服顽凶之心矣。贼既不能害。勇于自裁。投之不测之渊。无一毫污染。从容就义。慷慨杀身。虽古人不及也。此皆出于天质之美。又非好名之士有所为而为者比也。忠义之烈如此。而世无知者。虽在乡党。不过惜其死之愚耳。呜呼。诚使人无死。则人道灭久矣。当寇敌胁降之时。忠臣非死。何以全其义。当彊暴侵逼之时。烈女非死。何以保其节。人遭难处之事。能不失其正者。幸有一死焉耳。以今言之。倭寇作患将三十年于玆。族姓士女。多被虏掠。甘为仆妾而不辞。甚者为之行谍指道。视其所为。曾狗彘之不若。而不以为愧。无他。畏死故也。其视沈之死。为如何哉。且在平居之时。闻人行义。常自激昂策励。思效其万一。至于一朝亲履其变。畏怯恐惧。夺于利害。偷生负义者皆是。况不知其死之为义而以为愚乎。况其死泯灭而不传乎。呜呼。操行之难而名姓翳然。又为时俗所侮笑者。岂独沈哉。此传所以作也。

 行状

高丽国奉翊大夫检校密直提学,宝文阁提学,上护军,荣禄大夫刑部尚书郑先生行状。

本贯。安东府奉化县。考。检校军器监 均。祖。秘书郎同正 英粲。曾祖。户长 公美。

先生姓郑。讳云敬。字▣▣。早丧母。养于姨母家。年(一本无年字)甫十馀。自奋于学。入荣州乡校。升福州牧乡校。初至。诸生易之。及课每捷魁。州牧皆器重之。从舅氏翰林安状原(名奋。母之兄。)来开京。学问日进。游十二徒。有名诸生中。大为翰林刘公,(名东美)门下赞成事谨斋安公所称赏。稼亭李公与为忘年交。闻东方山水之胜。约先生往观焉。先生欣然。不远千里。徒步从之。至宁海府。因留而(一本无而字)读书凡数年。又与故谏议大夫尹公(名安之)读书三角山。一览辄记。通大义即止。丙寅▣月。中司马试。至顺元年十月。宋天逢榜登同进士。二年正月。除尚州牧司录。有诬龙宫监务赃罪者。按廉命先生按之。至龙宫见监务。不问而还曰。吏之贪污。虽曰恶德。非才足以弄法。威足以畏人者。不能济。今监务老耄不能任。人何畏而行赂乎。使(一本。使上有按廉二字。)果知其诬。叹曰。近来官吏皆以苛察为能。司录。诚长者也。州人有宦者得幸天子。奉使来入州。欲加先生以非礼。先生即弃官去。吏士号哭于道。宦者惭惧。夜追至龙宫郡。血颡谢请还。三年四月。入典校为校勘。四年三月。注簿。闰八月。郎阶(一本作皆)兼都评议录事。时院使张海奉御香使。国家命先生为接伴录事。使爱江陵妓与之偕。先生入启事。妓与使共席坐自若。先生叱下之。使愠怒。已而慰谕。先生丑之辞还。五年九月。迁三司都事。六年十月。除通礼门祗候。至正原年六月。典仪,注簿。阶皆承奉郎。二年八月。加德直郎弘福都监判官。三年▣月。出知密城郡事。时宰相赵永晖以密人有负债者。托御香使安祐。移文本郡徵之。先生寝其事不行。密候吏见使驰入金海府。以不及郊(一本无郊字)迎笞府使。奔还。与长吏入白金海府使无故见辱。今不从命。辱且不测。先生不听。一邑危之。使入郡礼毕。问前有移牒如何。先生曰。密人苟有负债者。赵自徵之。非相公所宜问。使怒令左右围之。先生正色曰。今郊迎舞蹈。奉迎天子之命。何以罪我。相公不布德音以惠远民。敢为是与。使诎而止。及代。先生以公干在外。不入郡即去。密人以月俸所当入赆行。夫人不受。四年九月。迁福州牧判官。户长权援尝同游乡校。下车之夕。持酒肴求谒。先生召与坐饮酒。

谓曰。今与若饮酒。不忘旧也。明日有犯法。判官不汝贷也。州僧正于瓮川驿路为贼所害。性命仅存。驿吏见之。问其故。僧正曰。予赍布若干疋。入某人家见粪田役人饮酒。到某处见人耘田。去许多步。有人自后厉声曰。我耘田者。呼与语。不应何也。未及对。即击之。夺布而去。吏扶入人家。未几死。吏执耘田者告于牧。耘田者服罪狱成。时先生自外还曰。杀僧正者恐非此人。牧使曰。已服矣。先生曰。愚民不忍鞫问之苦。恐怖失辞耳。牧使曰。公明处此。吾不知也。先生问粪田主曰。吾闻汝飨役人之日。僧正出。有言及僧正布者。毋隐。粪田主白。有一人在座曰僧正布。可充酒价。于是。拘其人及其妻以来。置其人外。先鞫其妻曰。吾闻某月日。而夫归汝布若干疋。渠谓从何得之。妻白某月日。夫以布归曰。借布者还之。问其人。借(一本。借下有布字。)者谁欤。其人辞屈伏罪。牧使邑人惊问之。先生曰。大抵盗贼。秘其踪迹。唯惧人知。其曰我耘田者。诈也。五年▣月。入为三司判官。六年十月。拜奉善大夫书云副正。是年冬。充贺正使书状官朝燕京。时奇氏宠专宫掖。中贵多东人。持酒馔来馈。颇倨傲。先生正色曰。今日之馈。为旧主也。中贵愕然曰。教我矣。子大秀才也。七年三月。成均司艺。十二月。加奉常典校副令,直宝文阁知制教。八年二月。出按杨广道。九年十月。按交州道。风采所临。州郡肃然。其按杨广也。稼亭请扫先茔归韩州。先生造谒焉。笑语如布衣时。先生醉卧。顾稼亭曰。吾等可谓达矣。稼亭曰。予位四宰。然犹有居上者在。子仅得按廉秩四品。敢言达乎。先生曰。盍思东游时乎。稼亭大笑。十年四月。典仪副令。十一年正月。典法总郎。狱无冤滞。(按丽史本传日。转典法总郎。恭悯即位。以云敬与佐郎徐浩。守法不为权贵所挠。召入内殿赐酒。尚书玄庆言曰。两宫寝殿。地禁甚严。今外人出入无制。宫殿司门。宦寺之职。今使忽赤守之。视事之时。陛卫宜谨。今左右如市。奏事未了。已泄于外。掌刑之官。不可昵近。今郑云敬,徐浩。赐酒寝殿。皆戾古制。王然之。)十二年九月。又出为全州牧使。借奉顺大夫判典校寺事。时春夏之交旱甚。上官日大雨。吏民悦。前此有僧娶妻居家。一日出外。被伤死山路。其妻状诉于牧。无證久不决。先生上官。其妻又来诉。即鞫其妻有所私者。妻曰。无之。但邻有无妻男。尝戏妾曰老僧死则事谐矣。于是。即拘其男及其(一本无其字)母以来。置男外。鞫其母曰。某月日。而子为在家欤。出外欤。母曰。是日男自外而来曰。予困矣。与友人饮酒醉。即问其男所与饮酒者为谁。其男辞屈。果杀僧者也。时有(一本无时有二字)御香使卢某暴横甚。所至陵辱守令。疾驰入州。罪以不及郊迎。先生引礼不屈。即日弃去。父老号哭。使亦愧服。留之不得。后累有朝命。竟不赴。丙申七月。召为中散大夫兵部侍郎。掌武班铨选。注拟平允。九月。奉西海道察访兼军须之命。时当兵兴之初。粮饷为急。先生输粟数十万。(一本。万下有斛字。)期月事集。国家督诸道。引西海为辞。至正十七年二月。加中大夫秘书监宝文阁直学士。四月。存抚江陵兼朔方道采访使。朔方州郡。久没女真。疆域未分。兵革遽起。人民流散。先生辨疆域。制民产。不失土宜。民以为便。父老数百人状荐于朝。至今称之。七月。除大中大夫。十八年二月。以本职知刑部事。讼事有自都评议使下。先生谓宰相曰。式序百官。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宰相事也。至于法守。各有司存。事事皆由庙堂。是侵官也。讼者辐凑。先生听之。初若不经意者。及两造俱讼。剖析精当。胜屈皆称其平。玄陵嘉之。十九年三月。超授荣禄大夫形部尚书。二十年冬。玄陵南巡。先生追至忠州上谒。玄陵大悦。引见慰勉之。二十三年七月。除奉翊大夫检校密直提学,宝文阁提学,上护军。从其便也。二十五年冬。谢病归荣州。二十六年正月二十三日乙巳。病卒于家。寿六十二。附葬于先墓之域。在荣州治东十里。是年冬十二月十八日。夫人禹氏卒。(按圃隐奉使稿序曰。奔父丧荣州。居二年。继有母丧。凡五年。两说必有一误。)附之。荣州士族散员渊之女也。先生平日。不事家产。于世利淡泊如也。客至必置酒。夫人不计有无。随宜馔具。以顺亲贤友善之意焉。男三人。曰道传。壬寅科进士。今为宣德郎通礼门祗候。(按公乙巳为通礼门祗候。而此曰今为通礼门祗候。可疑。)曰道存,道复。皆读书。女一人。适士人黄有定。成均司艺瑾之子也。孙二人。津,澹(一本作泳)皆幼。男道传谨状。

 墓表

廉义之墓

有原至正二十六年。高丽检校密直提学郑先生。卒于荣州之私第。其年正月乙巳。葬荣州(按郑尚书卒于丙午正月二十三日乙巳。而此曰其年正月乙巳。葬荣州。两说必有一误。)治东十里。附先茔也。友人星山宋密直,福州权检校相与议曰。生则字以表其德。没则谥以著其节。古也。然爵不应谥。则朋友谥之。若陶渊明之称靖节。徐仲车之称节孝是也。先友郑先生。早擢显科。扬历华秩。可谓达矣。而家无宿赀。妻子未免饥寒。处之淡如也。其廉矣乎。于朋友少有患难。以身任救恤之责。非其义。虽有公卿之势。视之蔑如也。其仪哉。于是题其墓曰廉义先生。

 祭文

哭潘南先生文(并序○此下二首。锦南杂题。○按辛祦乙卯。朴公尚衷与公。请却北元使。遂得罪杖流。道死。)

噫乎先生乎。先生之生也。人疑之。先生之死也。人益疑之。俗贤利口。其巧如簧。时尚诡随。其柔如韦。先生不然。简默无言。先生守正。不与时推移。小人以此疑先生为讷为鲁。简贤附势。无人不是。利禄所在。举世争趋。先生不然。宁饿死沟壑。而吾不苟得。宁终身卑贱。而吾不妄求。此为善虽在佣丐之微。好之如芝兰。彼为恶虽在赵孟之势。疾之如仇雠。小人以此疑先生为迂为妄。当其死也。人皆畏死而重生。蒙耻冒辱。迭出哀鸣。先生不然。吾义之安于死也。宁触虎狼之口。吾不负义以求活也。吾身可杀也。吾道不可屈也。小人以此疑先生之戆也。君子则曰。先生之有道也。可以尊主庇民。而不得行于世。先生之有学也。可以贯穿古今。而不得信于人。义色凛然。而群小以愠。忠言直切。而上不以闻。以此疑先生命之戾而时之屯也。先生之为善也。可以福禄永终。而不得享其寿。可以遗庆后嗣。而不得保其身。以此疑先生之不幸也。

予则以为彼之疑皆非也。皆不知先生者也。道之行不行。时也。死生祸福。非在己(旧本作器)者也。先生于此。将何为哉。行吾义而已矣。先生之生也吾信之。先生之死也吾益信之。先生不与贪鄙者同贵。不与奸佞者同生。则其死乃所以保其身。其不贵乃所以为荣也。而又何疑乎。然则何哭乎。哭斯民之不被先生之泽也。哭吾道之无所托也。哭吾辈之无所取则也。非哭死也。为生者哭也。哭曰。

呜呼先生兮。已而已而。丁时不淑兮。人莫我知。闵时世之崄巇兮。不忍默默以无言。曾微躯之几何兮。横抑河海之狂奔。遭漂溺而莫救兮。竟陨其生。人以此议先生兮。卒得狂名。我苟得其所兮。中心孔宁。惟贤达之卓轨兮。亮愚昩之难明。吾辈负义以偷活兮。徒遑遑其畴依。嗟面目之有腼兮。内包羞而怀悲。呜呼。九原如可作兮。惟吾先生之与归。

谢魑魅文(并序)

会津多大山茂林。僻近于海。旷无人居。岚蒸瘴池。易阴以雨。其山海阴虚之气。草木土石之精。薰染融结。化而为魑魅魍魉。非人非鬼。非幽非明。亦一物也。郑先生独坐一室。昼永无人。或时投策出门。负手遐观。

则山川纠纷。草木相接。天阴野暝。满目萧然。阴气中人。支体沈困。于是还入其室。烦郁愦眊。倦极就睡。低头暝目。若寐非寐。向之所谓魑魅魍魉之属。相与捓揄(捓揄。一本作揄捓。)嚘嘤。往来欻翕。有若喜者。有若悲者。有若笑者。以跳踉冲冒。偃仆荡倚。先生厌其烦聒。又恶不祥。举手驱去。去而复来。不胜其怒。高声大叫。则忽然而觉。因(一本作固)以形消迹灭。廓尔无物。先生神悸气恐。如有所丧。久而后定。凝神静虑。肃气细息。假寐而坐。复有其物。援明引类。累累而至。若前所为。先生曰。尔阴物。与我不同类。曷为而来。且尔曷为而悲。曷为而喜笑乎。语讫。若有进而言者曰。通都显邑。第宅相望。冠盖日游。人之所居也。幽阴之墟。荒绝之野。魑魅之所滋也。子来即我耳。非我即子也。何以去我。子不量力。触讳犯忌。见黜明时。玆非可笑欤。力学笃志。径行直遂。终罹祸谪。无路自明。亦可悲已。伏阴处幽。世莫我知。而子之学。钩深探赜。无微不穷。而得相从于荒陬裔壤之中。是则可喜也。且子不得齿于平人。见放在远。遇子者目动。语子者心怵。皆摇手却立。掉臂背行。惟我等喜子之来。与之从游。今以非类斥之。舍我其谁与为友哉。先生于是愧其言。且厚其意。谢以

文辞曰。

山之阿兮海之陬。天气霪阴兮草木以幽。旷无人以独居兮。舍尔吾谁与游。朝出从兮夕共处。或歌以和兮春复秋。既违时而弃世兮。曷又何求。跹跹草莽兮。聊与尔优游。

祭文僖公文(代人作○按文僖公。即柳淑。公之座主。代淑之子密直副使实作此文 。○乙丑)

呜呼。有昊天之德而不能报。有穷天之憾而不能释。(按恭悯戊申。柳淑论辛旽杖流。旽缢杀于灵光郡。)不肖孤所以痛心而泣血也。而又行高于一世而不能纪。功在于王室而不能白。则不肖孤尤得罪于名教也。惟我先考。当玄陵潜邸之日。间关万里。身负羁绁。及王定位。东还于国。入掌枢机。昵侍帷幄。从容参赞。多所裨益。变故相仍。祸乱屡作。不避危险。苦心焦力。以济艰难。此功在王室者也。间言一入。抽身而出。泥涂其轩冕。弊屣其爵禄。欣然若将终身。无纤芥之形于辞色。至于死生之际。确乎有不可夺之节。其行可谓高于一世矣。自先考之逝。日月倏忽。至十有八年之久。而志墓之石始刻。不肖孤稽缓之罪。不以是而免也。而先考之行之功。几泯而复存。岂非幸之万一哉。卜于吉日。埋此碑石。

先考有知。歆我明酌。

 策题

会试策

问。自古言善治之道者。必有成法以为持守之具。其所以养国脉淑人心。传祚累世者。皆由于此。不可不慎也。若稽有虞。秩宗典礼。士师明刑。成周宗伯掌礼。司寇掌刑。以致雍熙隆平之治。其详可得而言欤。其命官也同。其列职也等。礼与刑果无轻重欤。至汉叔孙通制礼。萧何定律。亦何所本欤。绵蕞之仪。识者讥之。画一之法。得清静宁壹之效。唐太宗制贞观礼书。布之中外。又厅任德不任刑之说。有贞观太平之盛。是汉之治。由于刑法。而唐之治。本于德礼也。先儒曰。汉之大纲正。唐之大纲不正者。何欤。所谓德礼者。非大纲乎。恭惟 主上殿下以聪明之德。勇智之资。应天顺人。肇造丕基。不以势位为高。而常怀雍雍肃肃之敬。慈祥恻怛之念。谨礼恤刑之本。于是乎立矣。爰命攸司。考古今礼典之文而损益之。译朝廷颁降之律而开晓之。礼可谓定而刑可谓明矣。然其丧祭之制。果合于先王之旧。而无淫祀浮屠之杂欤。其制军也。果得蓄将教兵之法。而武备不至于弛欤。谓宴享得鹿鸣和乐之意。婚姻得附远厚别之义。而无习俗之陋可乎。贪墨非不戢也。暴乱非不禁也。而作奸犯科者或有之。其故何欤。岂有司不体吾 君之意。视礼刑为文具。而奉行之未至欤。抑承前朝紊乱之馀。弊习已甚而未易革欤。伊欲俾斯礼秩秩乎其文。绳绳乎其典。上自 宗庙朝廷。下至闾巷乡井。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俾斯刑井井乎其可辨也。凿凿乎其可行也。上不避乎贵势。下不陵乎柔弱。期至于无刑。同归于至治。其道何繇。诸生以明体适用之学。待有司之问久矣。其悉著于篇。

殿试策

王若曰。惟予寡昧。荷 祖宗积累之德。膺臣民推戴之心。获登宝位。任大责重。罔知攸济。良用惕然。仰惟前代是宪。期致小康。稽之于书。曰文王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又曰。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则宜若无所事事矣。其日不遑者何欤。自古为人君者。莫不以勤劳得之。逸豫失之。然徒知其勤。而不知所以为勤。其弊也失于苛察而无补于治矣。然则人君之所当勤者。抑何事欤。予每当听政。惟恐一事之或废。然万几至繁。何以辨其当否。而处之无

失欤。孜孜访问。惟恐民情之郁于下。何以使聪明益广而无所蔽欤。至于修令。惟恐反汗而不行。何以合于公理而使民怀服欤。子大夫讲明经学。博古通今。其必有能言是者矣。毋泛毋略。悉心以对。予将采择而用之矣。

 铭

竹窗铭(并序○以下二首锦南杂题)

三峰隐者见彦畅父李先生问曰。子号竹窗。然乎。夫竹。其心虚其节直。其色经岁寒而不改。是以君子尚之。以励其操。至于诗以兴君子生质之美。学问自修之进。则其所托者深矣。古人之取于竹非一。敢问所安。先生曰未也。无甚高论。且竹。春宜鸟。其声高亮。夏宜风。其气清爽。秋冬宜雪月。其容洒落。至于朝露夕烟。昼影夜响。凡所以接乎耳目者。无一点尘俗之累。予于是早起盥瀹。坐竹窗净几焚香。或读书或弹琴。有时拨置万虑。默然危坐。不知吾身之寄于竹窗也。噫。先生之乐不在竹。但得之心而寓之于竹耳。请以是铭之。

有辟其窗。有郁者竹。君子攸宇。其贞如玉。左图右书。阅此朝夕。不物于物。维乐其乐。

河浩甫字铭(并序)

梅川河公字浩甫。求其铭于三峰隐者。隐者曰。物之在天地间。何莫非是气之所发见。然其至切而易见者莫如水。水之行也。流通而不息。其势也滔滔汨汨。浩然而莫能御。其至也必放乎海而后已。是孰使之然欤。易曰天一。生水。其生也最先。其去本也未远。即水之所以为浩然者。乃气之浩然也。公字浩甫。其取于水欤。取于气欤。观公所乐与所养。可知也。铭曰。

气乌乎养。义也。水乌乎乐。智也。智圆而义方。斯其所以为君子也欤。

 赞

赵政丞(浚)真赞

于惟我 后。乃有重臣。重臣伊谁。赵公惟贤。志存经济。拯世之屯。手扶日毂。升于中天。功在王室。泽被生民。虽古名相。莫能或先。惟公之心。惟公之真。与国匹休。于千万年。

赵政丞(浚)真赞

其望之也。岩然岳峙。澄然渊渟。其即之也。温然玉润。蔼然春阳。孰其状之。炳焕丹青。功高开国。位冠端揆。其事君也。坚确之节。夷险不贰。其爱民也。生育之心。

霈乎厥施。见恶如病。嗜善如饥。自处以正。人不忍欺。我赞非佞。多士是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