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东海歌[1]

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叱咤风云生[2],精神四飞舞。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3],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4]!不见项羽酣呼钜鹿战[5],刘秀雷震昆阳鼓[6]。年约二十馀[7],而能兴汉楚[8];杀人莫敢当[9],万世钦英武[10]。愧我年廿七[11],于世尚无补[12]。空负时局忧[13],无策驱胡虏[14]。所幸在风尘,志气终不腐[15]。每闻鼓鼙声[16],心思辄震怒[17]。其奈势力孤[18],群才不为助?因之泛东海[19],冀得壮士辅[20]。

红毛刀歌[21]

一泓秋水净纤毫[22],远看不知光如刀[23]。直骇玉龙蟠匣内,待乘雷雨腾云霄[24]。传闻利器来红毛,大食日本羞同曹[25]。濡血便令骨节解,断头不俟锋刃交[26]。抽刀出鞘天为摇,日月星辰芒骤韬[27]。斫地一声海水立,露锋三寸阴风号。陆犀象水截蛟,魍魉惊避魑魅逃[28]。遭斯刃者凡几辈?髑髅成群血涌涛。刀头百万冤魂泣,腕底乾坤杀劫操[29]。朅来挂壁暂不用,夜夜鸣啸声疑鸮[30]?英灵渴欲饮战血,也如块磊需酒浇[31]。红毛红毛尔休骄,尔器诚利吾宁抛。自强在人不在器,区区一刀焉足豪[32]?

吊吴烈士樾[33]

昆仑一脉传骄子,二百馀年汉声死[34]。低头异族胡衣冠[35],腥膻污人祖宗耻[36]。忽地西来送警钟[37],汉人聚哭昆仑东[38]。方知今日豚尾子[39],不是当年大汉风[40]。裂眦啮指争传檄[41],大叫同胞声激烈。积耻从头速洗清,毋令黄胄终沦灭[42]。大江南北群相和[43],英雄争挽鲁阳戈[44]。卢梭文笔波兰血[45],拚把头颅换凯歌[46]。年年岁月驹驰隙[47],有汉光复总无策[48]。志士奋呼东海东[49],胡儿虎踞北京北[50]。名曰同胞意未同,徒劳流血叹无功[51]。提防家贼计何酷[52]?愤起英雄出皖中[53]。皖中志士名吴樾,百炼刚肠如火热[54]。报仇直以酬祖宗[55],杀贼计先除羽翼[56]。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可怜懵懵天竟瞽,致使英雄志未伸[57]。电传噩耗风潮耸[58],同志相顾皆色动[59]。打破从前奴隶关,惊回大地繁华梦[60]。死殉同胞剩血痕,我今痛哭为招魂[61]。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62]!

日本铃木文学士宝刀歌[63]

铃木学士东方杰,磊落襟怀肝胆裂[64]。一寸常萦爱国心[65],双臂能将万人敌。平生意气凌云霄,文惊坐客翻波涛[66]。睥睨一世何慷慨[67]?不握纤毫握宝刀[68]。宝刀如雪光如电,精铁熔成经百炼[69]。出匣铿然怒欲飞[70],夜深疑共蛟龙战[71]。入手风雷绕腕生,眩睛射面色营营[72]。山中猛虎闻应遁,海上长鲸亦见惊[73]。君言出自安纲冶[74],于载成川造成者[75]。神物流传七百年[76],于今直等连城价[77]。昔闻我国名昆吾[78],叱咤军前建壮图。摩挲肘后有吕氏[79],佩之须作王肱股[80]。古人之物余未见,未免今生有遗憾。何幸获见此宝刀,顿使庸庸起壮胆[81]。万里乘风事壮游,如君奇节谁与俦[82]?更欲为君进祝语:他年执此取封侯[83]。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84]

漫云女子不英雄[85],万里乘风独向东[86]。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87]。铜驼已陷悲回首[88],汗马终惭未有功[89]。如许伤心家国恨[90],那堪客里度春风[91]?

有怀[92]

日月无光天地昏,沉沉女界有谁援[93]?钗环典质浮沧海[94],骨肉分离出玉门[95]。放足湔除千载毒[96],热心唤起百花魂[97]。可怜一幅鲛绡帕[98],半是血痕半泪痕!

寄友书题后[99]

分离未见日相思,何事鱼鳞雁羽迟[100]?慰我好凭三寸管[101],寄君惟有七言诗。风霜异国身无恙[102],花月侨乡乐可知[103]。引领尺书从速降[104],还将时局诉毛锥[105]。

感时二首[106]

忍把光阴付逝波,这般身世奈愁何[107]?楚囚相对无聊极[108],樽酒悲歌泪涕多[109]。祖国河山频入梦[110],中原名士孰挥戈[111]?雄心壮志销难尽[112],惹得旁人笑热魔[113]。

炼石无方乞女娲[114],白驹过隙感韶华[115]。瓜分惨祸依眉睫[116],呼告徒劳费齿牙[117]。祖国陆沉人有责[118],天涯飘泊我无家[119]。一腔热血愁回首[120],肠断难为五月花[121]。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122]

万里乘风去复来[123],只身东海挟春雷[124]。忍看图画移颜色[125]?肯使江山付劫灰[126]!浊酒不销忧国泪[127],救时应仗出群才[128]。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129]。

对酒[130]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131]。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132]。

* * *

[1] 这首诗当秋案发生时,清绍兴府曾搜去作“罪状”公布。原诗题已失,今依《浙江办理秋瑾革命全案》题作《泛东海歌》。诗作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夏第二次赴日时。篇首,诗人以她丰富的想象力,通过一种神奇的境界,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从而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他们青年时代,已是功勋卓著,名满全国;而自己年已廿七,却对祖国无任何贡献,相形之下,惭愧之感,油然而生。但诗人此时已视救国为己任,无奈势单力薄,相助者少,故她决心留学日本,联络革命志士,共同寻求拯救祖国危亡的道路。

[2]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极大。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3] 大人:即大人物,非凡的人,此指英雄豪杰。神物:神奇的动物,如上面所云“白龙”、“猛虎”之类。

[4] 豚(tún屯)犬诸儿:猪狗之辈。曹操曾经说过刘表的儿子“若豚犬耳”。见《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历》。此借指一般碌碌无能、苟且偷安的懦夫。豚,猪。以上六句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她的雄心壮志、英雄气概,以及对碌碌庸俗之辈的轻蔑。

[5] “不见”句: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秦将章邯围攻赵国,项羽率大军赴钜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救赵,当时项羽的军队士气高涨,呼声震天,大破秦军。见《史记·项羽本纪》。酣呼,大声喊叫。

[6] “刘秀”句:公元23年(汉更始元年),绿林军进迫宛城,不断取得胜利。王莽派王寻、王邑率大军反扑绿林农民起义军,围攻昆阳(今河南省叶县),攻势甚猛,各地起义军都进援昆阳。刘秀乘王莽轻敌懈怠,率精兵三千,直冲王莽军之中坚,鸣锣击鼓,声闻数百里,在昆阳大败莽军。见《后汉书·光武帝纪》。刘秀,东汉第一个皇帝,称光武帝。雷震,这里是形容鼓声如雷震。

[7] “年约”句: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秦始皇十五年),破秦时年二十六岁;刘秀生于公元前6年(汉建平元年),大破王莽时年二十九岁。

[8] 兴汉楚:刘秀打败王莽,建东汉;项羽破秦称楚。

[9] 莫敢当:无人能够抵抗。

[10] “万世”句: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敬佩项羽和刘秀英勇无敌。以上六句赞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以此为喻,激励自己。

[11] 年廿七:年二十七岁。按:秋瑾生于1877年(光绪三年)夏历十月十一日,此云“年廿七”,当以周岁计。

[12] 无补:意为没有贡献。补,补益,可引申为贡献。

[13] “空负”句:白白地为时局担忧。

[14] 胡虏:此指清统治者。

[15] “所幸”二句:我所感到庆幸的是,虽生在污浊的社会中,但报国的志气终未泯灭。风尘,此指污浊动乱的社会。

[16] 鼓鼙(pí皮):大鼓和小鼓,古代军队中司号令的乐器。《礼记·乐记》:“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

[17] 辄:就。

[18] 其奈:这里是“奈何”的意思。其,语助词,无实义。

[19] 因之:因为这。之,指示代词,代“其奈势力孤”二句。泛东海:指东渡日本留学。

[20] 冀:希望。壮士:这里指爱国豪杰。

[21] 这首诗约是秋瑾留日时期的作品。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赞红毛刀的明亮、锋利与威力,其主旨却在于“红毛红毛尔休骄,尔器诚利吾宁抛。自强在人不在器,区区一刀焉足豪?”这种认为人胜于武器的见解是十分光辉的。即使在今天,仍有其进步意义。红毛,《明史·外国六》:“和兰(即荷兰)又名红毛番……发眉须皆赤。”因英国人与荷兰人同种,毛发相似,所以后来又称英国人为“红毛”。这里“红毛刀”大约是指英国的刀。

[22] “一泓(hónɡ红)”句:那雪亮的刀如一湾清澈的秋水,连一根毫毛都能照出来。泓,水清的样子。秋水,以秋水的清澈明亮比喻宝剑的光可鉴人。《越绝书》:“太阿剑色视之如秋水。”

[23] 如:或。此为还是的意思。

[24] “直骇”二句:进而点出它是一把宝刀。玉龙,指剑。李岩《观道士磨剑》诗:“欲整锋芒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嗥。”这里是同类借代,以剑代刀。蟠,盘曲而伏。

[25] “传闻”二句:极言红毛刀的名贵,连大食、日本有名的宝刀都比不上它。大食,国名,即阿拉伯帝国。羞同曹,羞与为伍的意思。同曹,同辈。

[26] “濡血”二句:极言刀的锋利。濡血,沾着点血,意为刀稍一接触肉体。“断头”句:刀还没放在脖子上,头就掉下来了。俟(sì四),等待。

[27] “抽刀”二句:极言刀的明亮。鞘(qiào窍),装刀和剑的套子。天为摇,天也因刀的光亮而摇动。“日月”句:日月星辰的光芒也都顿时隐藏起来。意为它们的光芒和刀相比也骤然失去光辉。韬,隐藏。

[28] “斫地”四句:极言刀的威力之大。斫,砍。号(háo毫),此为怒吼意。(tuán团),割,截断。犀(xī息),犀牛。蛟,古代传说中能兴水的类似龙之类的动物,也有的说是指鼍类的爬虫动物。魍魉(wǎnɡ liǎnɡ往两),传说中的山精木石之怪;魑魅(chī mèi吃妹),传说中山泽的神怪。这里“魍魉魑魅”指一切妖魔鬼怪。

[29] “遭斯”四句:言此刀杀人之多。凡几辈,共有多少人啊!髑(dú独)髅,死人的头骨。“腕底”句:因为刀好,杀人多,所持刀者的手腕可以操纵杀劫。杀劫,杀人流血的劫数。

[30] “朅(qiè妾)来”二句:为什么挂在墙上暂不用它,它就夜夜发出凄厉的啸声呢?李白《独漉篇》诗:“雄剑挂壁,时时龙鸣。”朅来,朅,疑问代词,何;来,语助词,无义。啸,兽类拉长声音叫。鸮(xiāo消),即鸱(chī吃)鸮,一种类似猫头鹰的恶鸟,叫的声音很凄厉。

[31] “英灵”二句:是上二句的答辞。英灵,英华灵秀之气所钟者,此指红毛刀。块磊,胸中瘀积的不平之气。《世说新语·任诞》:“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32] 区区:小的意思。

[33] 诗作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吴樾(1878—1905),字孟侠,安徽桐城人,是辛亥革命时期民主革命烈士。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想借此缓和当时人民反清的政治斗争。吴樾为了使这一骗局无法实现,便于9月24日,乘五大臣坐火车南下时,身怀炸弹入车,但因火车震动,炸弹爆发,载泽、绍英受伤,吴樾被炸身死。这时秋瑾尚在日本,得此不幸消息,悲痛欲绝,长歌当哭,写了这首诗。诗从汉族被满洲贵族统治写起,旨在唤起人们不要忘记这耻辱的现实。诗人壮志虽在,而报国无路;此时又听到吴樾不幸殉难的消息,悲愤实难言喻,然而秋瑾并没有被悲痛压倒,她从沉痛中抬起头来,继续探索革命的道路,所以诗的基调是高昂悲壮的。诗赞扬了烈士的革命精神,肯定了吴樾殉国的意义,并号召人们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继续奋斗。

[34] “昆仑”二句:意为中华本应属于汉族,可是二百年来汉族却像死去一样的无声无息。这种看法含有诗人狭隘的大汉族主义偏见。昆仑,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座大山。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昆仑山上有座宫殿,是黄帝下方的帝都,也是他常来游玩的行宫。见《山海经·西山经》,又见《穆天子传》。这里代指黄帝,他是华族即后来汉族的祖先。骄子,“天之骄子”的省称,本指胡人。见《汉书·匈奴传》。这里借指汉族子孙。死,沉寂。

[35] “低头”句:汉族人民受清朝统治,并穿戴满族的服装。胡,即匈奴,此借指满族。

[36] 腥膻(shān山):腥膻之气,这是对少数民族带污辱性的语言。膻,羊肉的气味,过去少数民族多以牛羊肉为食,故有膻气。祖宗耻:连汉族的祖先也感到羞耻。

[37] 西来送警钟:指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人民敲起了警钟。

[38] 昆仑东:此即中国本土,因昆仑山在中国的西北部。

[39] 豚尾子:猪尾巴,指当时男人留的发辫。按:满俗,男子剃发垂辫。清统治者入关后,强迫各族人民剃发留辫。

[40] 大汉:汉代对朝廷的尊称,这里指汉族。

[41] “裂眦”句:革命志士愤怒而沉痛地争相发出讨伐清统治者的檄文。裂眦,见前《宝剑歌》注〔4〕。啮(niè聂)指,咬破手指头,用血写字,表示沉痛或发誓。啮,同“咬”。檄(xí习),即檄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42] 毋:副词,不要。黄胄:黄帝的后代,这里指汉族。

[43] 群相和:群起响应。

[44] “英雄”句:此用鲁阳公挥戈的故事,表示革命志士斗志昂扬。鲁阳戈,春秋时,楚国鲁阳公和韩国打仗,战斗正激烈时,太阳要落山了,这时鲁阳公把戈一挥,太阳为之退回三舍。见《淮南子·览冥训》。三舍,是三星宿的距离。古代天文学家分周天的恒星为三垣,二十八宿。一宿为一舍。

[45] “卢梭”句:指革命者用笔、鲜血与敌人进行斗争。卢梭文笔,法国十八世纪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骚)(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曾著《不平等之起源》、《民约论》等书,主张人权平等,宣传民主思想,后来成为法国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武器,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也起过一定的启蒙作用。波兰血,波兰在十八世纪末叶被俄、普、奥三国瓜分后,国内曾经发生过多次革命,反对异族统治者,付出了很多鲜血。

[46] “拚把”句:指甘愿用生命换取胜利。凯歌,因它是歌颂胜利或是战斗胜利时唱的歌,这里用它代胜利。

[47] 驹驰隙:喻光阴过得极快。《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隙),忽然而已。”

[48] “有汉”句:想光复汉族总是没有办法。有,语首助词,无义。

[49] 东海东:指日本。当时的革命者多聚集在日本。

[50] 北京北:满人的故乡,今辽宁、吉林一带。

[51] “名曰”二句:表面上虽称同胞,但彼此并不同心合力,革命志士虽流血牺牲,也徒劳无益。

[52] 家贼:见前《普告同胞檄稿》注〔23〕。

[53] 皖中:安徽中部。吴樾是桐城人,桐城居安徽中部。

[54] 百炼刚: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55] 直以:当用来。

[56] 贼:此指清最高统治者。羽翼:即爪牙、帮凶,此指端方等五大臣。

[57] “爆裂”四句:说吴樾为国忘身,想与出洋五大臣同归于尽,可怜老天糊涂无眼,不从人愿,使英雄壮志未能实现。懵(měnɡ猛)懵,糊涂。瞽,瞎。

[58] “电传”句:吴樾不幸殉国的消息传到日本后,立即在留学生中掀起风潮。噩耗,凶信,一般指人死的消息。

[59] 相顾皆色动:喻极度的悲伤愤怒。色动,形于颜色。

[60] “打破”二句:是说烈士的行动有惊醒人民的作用,可以打破从前甘心做奴隶的幻想,可以惊醒许多终日醉生梦死的人。

[61] “我今”句:我今天写此诗就是为了招回死者的灵魂。痛哭,这里是“长歌当哭”意。《战国策》:“长歌之哀,过于恸哭。”

[62] 轩辕孙:黄帝的子孙。轩辕,见前《宝刀歌》注〔5〕。

[63] 这首诗是诗人在日本留学时的作品。秋瑾喜爱宝剑、宝刀,她诗集中有多首咏宝剑、宝刀之作。这不仅仅是个人的爱好问题,也反映了诗人在祖国危亡之际对武力的重视。她曾在《宝刀歌》中说:“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这种尚武精神,正是诗人爱国主义思想的折射。此诗通过赞颂宝刀的光辉、犀利和威力,一方面抒发诗人蕴藏在胸中的英雄豪气,另一方面对于处在外国侵略下的中国人民也是一种精神鼓舞。铃木,即当时在北京京师大学堂教日文的日本人铃木信太郎(1874—?),千叶县印幡郡公津村大字台方人。1902年东京大学汉文学科毕业,翌年应聘京师大学堂,在总教习服部宇之吉手下工作。大约是1904年秋瑾经服部繁子介绍与铃木相识,秋瑾曾跟铃木学习日文。学士,学衔。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大学毕业成绩合格,授学士学位。

[64] 磊落:光明正大。

[65] 一寸: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66] 翻波涛:这里喻铃木的文章,汪洋恣肆,气势雄伟澎湃。

[67] 睥睨(pì nì譬逆):斜视貌,此可引申藐视一切,傲视一切。

[68] 纤毫:指毛笔。

[69] 百炼:多次锻炼。

[70] 铿(kēnɡ坑)然:声音响亮貌。怒欲飞:形容宝刀出匣时光华四射,怒然想从匣中飞出。宝刀可以化龙飞上天,详见前《宝剑歌》注〔19〕。又,元稹《说剑》:“白虹坐上飞,青蛇匣中吼。”

[71] “夜深”句:写宝刀的神奇。元稹《说剑》诗:“霆电满室光,蛟龙逐奋走。”

[72] “入手”二句:宝刀入手,若有风雷,刀光闪闪,使人目眩色营。眩睛,耀眼,使人眼花。营营,营通“”,因光极强,给人以迷惑之感。

[73] “山中”二句:极言刀的威力。遁,逃跑。

[74] 安纲:日本古代的冶炼巧匠。

[75] 于载成川:日本十三世纪铸造刀剑的名匠。

[76] 神物:指宝刀。

[77] 直:价值。《战国策·齐策三》:“象床之直千金。”连城:战国时,赵惠王得和氏璧,“价值连城”。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8] 昆吾:宝刀名。《海内十洲记·凤麟洲》:“昔周穆王时,西胡献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

[79] 吕氏:指吕虔刀。三国魏刺史有一把宝刀,铸工相之,以为必是三公才可佩带。吕虔以此刀赠王祥,祥后列三公。王祥临终,又把刀授给弟弟王览,王览后来也官至大中大夫。事见《晋书·王览传》。后人便以“吕虔刀”作为宝刀的美称。

[80] 王肱(ɡōnɡ宫)股:皇帝的辅佐大臣,也当位在三公之列。肱,胳膊由肘至肩的部分,泛指胳膊。股,大腿。胳膊、大腿,均为身体行动的关键部位,故这里以肱股喻辅佐大臣。

[81] 庸庸:平庸之人,这里是自谦之词。

[82] 君:第二人称的敬词,此指铃木。谁与俦:谁能相比,无人可与比者之意。

[83] “他年”句:来日凭借此宝刀建功封侯。封侯,封建时代对建有特殊功勋之人的一种奖誉。

[84] 诗作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去日本留学途中。当时同船的日人石井索和,诗人便写了这首诗。诗表现了秋瑾作为一个女英雄的革命气概,以及她对祖国危亡的热切关注。石井,一位日本友人,生平未详。索和(hè贺),要求别人和诗。原韵,指用原诗的韵。

[85] 漫云:如今言“甭说”。

[86] 乘风:即乘风而行的意思。《列子·黄帝篇》:“(列子)乘风而归……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这里“万里乘风”亦兼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事。见《宋书·宗悫传》。向东:指去日本。

[87] “诗思”二句:横渡大海发人诗兴,三岛夜月又萦人梦魂。诗思,如今言作诗的灵感。三岛,参见《警告我同胞》注〔6〕。《明史·外国三·日本》:“日本……有五畿、七道、三岛。”

[88] 铜驼:见前《宝刀歌》注〔9〕。

[89] “汗马”句:言自己并未为祖国立下什么功绩。汗马,因战马疾驰而流汗,故称战功为汗马功劳,这里诗人以“汗马”自喻。“汗马”,语出《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90] 如许:这些,这样。

[91] “那堪”句:哪允许我袖手旁观、虚度年华呢?客里,此用其引申义。秋瑾此后将客居(留学)日本,故云。

[92] 这首诗的题下,作者自注“游日本时作”。从诗的内容看,可能是抵日后不久的作品,即约作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诗人慨叹中国死气沉沉的女界无人援助,毅然离开祖国去寻求妇女解放的道路。诗人留日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为了反清救国,但其中也有拯救女界的意图,诗中“热心唤起百花魂”即是明证。

[93] 沉沉:这里是死气沉沉的意思。

[94] “钗环”句:秋瑾赴日留学,婆家不同意,丈夫王子芳不供给学旅费,想借此阻挠她的东行。但诗人赴日留学的决心已定,并不因此向封建家庭妥协,于是她典当首饰、衣物,作为留日的学费。钗环,妇人首饰。典质,抵押。浮沧海,渡海去日本。

[95] “骨肉”句:离开亲人出国。按:秋瑾赴日时,老母尚在,而她自己的一子一女(子沅德、女灿芝;时灿芝尚在襁褓)又必须留在家中。离开母亲和孩子,只身去日本,故言“骨肉分离”。玉门,宫阙。刘向《九叹·怨思》:“背玉门以奔骛兮。”王逸注:“玉门,君门。”这里指北京。秋瑾赴日前住在北京,她是1904年夏天离开北京的,此一说。另,玉门,也可能是指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古代玉门关是通西域的北方要道,出玉门也就是离开祖国的意思。此二说在诗中均讲得通。

[96] “放足”句:秋瑾原是缠足的,留日时放了脚。湔(jiān煎)除,洗雪清除。千载毒,指女子缠足。相传缠足始于南唐李后主(一说始于南齐东昏侯),距秋瑾生活的年代已近千年。

[97] 百花:此指妇女。

[98] 鲛绡:神话中鲛人所织的绡,一种不透水的龙纱,此泛指薄纱。

[99] 这首诗从“风霜异国身无恙,花月侨乡乐可知”两句看,可能是诗人第一次赴日期间的作品,约作于1904年(光绪三十年)。诗题作“寄友书题后”,可知它是附在信尾寄给朋友的。秋瑾离开祖国日久,很想知道国内时局的变化情况,但又少有朋友的书信来往,故这首诗中表现了她待信急切的心情。

[100] 鱼鳞、雁羽:这里均指书信。见前《寄柬珵妹》注〔2〕。

[101] 三寸管:毛笔。

[102] 风霜:本喻艰苦,这里“风霜异国”就是住在外国的意思。无恙(yànɡ样):无病,很健康。

[103] 花月侨乡:与“风霜异国”同义。

[104] 引领:伸长脖子遥望,喻盼望之殷切。尺书:即书信。

[105] “还将”句:还望您将国内时局的变化写在信里。毛锥,毛笔的别称。《新五代史·史弘肇传》:“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

[106] 这两首诗从“祖国河山频入梦”句看,约作于留日期间。诗写作者对祖国危亡的感叹,虽有雄心壮志,然救国无术,呼唤不应;而年华易逝,不免唱出“一腔热血愁回首,肠断难为五月花”这样低沉、凄凉的调子。

[107] “忍把”二句:哪忍把大好的时光付之流水,但这样的生活遭遇又怎能令人不愁呢?逝波,滚滚东去的流水。奈愁何,对愁无可奈何的意思。

[108] 楚囚相对:《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此以“楚囚”喻不忘故乡。又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东晋一些由北方过江的士大夫们,经常在新亭饮宴,一次,周叹息说:风景还是这样,可是国家的河山却变样了。在座的人听了都不禁流下泪来,独王导不以为然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诗用此意,指救国无术的人相聚在一起。

[109] 樽酒:对酒。樽,酒杯。

[110] “祖国”句:言思念祖国之切。频,屡次。

[111] 中原:旧指黄河中下游一带汉族人民所住的地方,这里泛指中国。挥戈:见前《吊吴烈士樾》注〔12〕。这里以鲁阳公挥戈止日落,喻挽救祖国的危亡。

[112] 销难尽:难以消磨干净。

[113] 惹得:引起。热魔:本指热心欲狂,此喻诗人极度热心于革命事业。

[114] “炼石”句:这句应视为“炼石乞女娲无方”,救国无术意。参见《季芝姊以诗相慰次韵答之》注〔7〕。

[115] 白驹过隙:见前《吊吴烈士樾》注〔15〕。韶华:美好的时光。

[116] 瓜分:喻国土被分割。《战国策·赵策三》:“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敝而瓜分之。”依眉睫:逼近眼前。

[117] “呼告”句:想唤起民众,但也不过是白费唇舌,此可与邹容《和西狩》诗“举世呼不应”句互参,均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看不到群众革命要求的思想弱点。

[118] 祖国陆沉:此为拯救祖国危亡意。陆沉,见前《致徐小淑绝命词》注〔2〕。

[119] 天涯:极远的地方,这里指四海之内。飘泊:此指为国事东奔西走,行止无定。

[120] 回首:回忆。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21] 五月花:是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Harriet Beecher Stowe,1811—1896)1843年出版的一部随笔作品The Mayflower的中文译名。由于中国近代翻译界在译介美国这位作家的传记(《批茶女士传》)时有意无意的误译以及读者的误读,把批茶(斯托父名Beecher不标准的音译)视为美国力主废除农奴制的作家,《五月花》成为呼唤黑奴脱离苦海的杰作。因此,批茶与《五月花》便成为近代读者心目中的女神和救世书,诚如《批茶女士传》中的译者在文末所说的:“我愿二万万女子,以批茶之事,为五月之花,而发生其热心也!”可以推想,秋瑾亦是批茶与《五月花》(按:将斯托夫人的另一部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误为此书)的误读者。她在弹词《精卫石》中就把批茶与女英雄罗兰、马尼他、苏菲亚同等礼赞:“余日顶香拜祝女子之脱奴隶之范围,作自由舞台之女杰、女英雄、女豪杰,其速继罗兰、马尼他、苏菲亚、批茶、如安而兴起焉。”秋瑾这句诗的意为:最痛苦的是,我难以像写出《五月花》的作者批茶那样,激发国人的革命斗志(关于批茶与《五月花》的考证,详见夏晓虹《批茶女士与斯托夫人》,《诗骚传统与文学改良》,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另,近代诗人徐畹兰《鬘华室诗选》中有诗云:“狂澜今日凭谁挽,此是批茶《五月花》。”也是对《五月花》的误读。

[122] 这首诗《秋瑾史迹》题作《日人银澜使者索题并见日俄战地早见地图有感》。诗作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夏历十二月第二次由日归国途中。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次年9月结束。秋瑾是战争结束后的这年12月回国的,途中有人告诉她日俄海战的地方,又见日俄战争地图,心有所感,适值日人索句,故写了上面这首诗。诗表现了秋瑾不辞万里只身东渡的英雄气概,以及她关心祖国命运、积极拯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

[123] 乘风:见前《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注〔3〕。去复来:秋瑾1904年夏东渡,翌年春回国;1905年夏再次赴日,同年12月返国。

[124] 春雷:春雷惊群蛰。见《礼记·月令》。这里借指启聩振聋的革命道理。

[125] 图画:指地图。图画移颜色,日俄战争时,日俄双方都把中国的东三省(即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作为战场。这里地图改变颜色,即指中国的领土被日、俄帝国主义侵吞。

[126] “肯使”句:岂肯让祖国河山被日、俄帝国主义的侵略炮火化为灰烬!江山,这里指作为日俄战场的中国东三省。劫灰,劫火之灰,佛家语。梁朝释慧皎的《高僧传·竺法兰》云:“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知,可问西域胡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这里借指被日、俄兵火焚毁后的残迹。

[127] “浊酒”句:秋瑾性豪放,善饮酒;世人又有“以酒浇愁”的说法,可是连酒也不能消除诗人心头忧国忧民的愁苦,可见此愁苦之深。

[128] 出群才:出类拔萃的人物。

[129] 乾坤:天地,此指中国危亡、颓弱的局势。

[130] 吴芝瑛在《记秋女侠遗事》中提到,秋瑾在日本留学时曾购一宝刀,诗可能写于此时。雪莱在《诗辩》中说:“一首诗则是生命的真正形象。”《对酒》可以说是革命诗人秋瑾豪侠形象的艺术体现。表现了她轻视金钱的豪侠性格和杀身成仁的革命精神。

[131] 貂裘换酒:历来传为美谈,汉代的司马相如和晋代的阮孚都有貂裘换酒的故事。李白《将进酒》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秋瑾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其豪侠形象跃然纸上。

[132] “一腔”二句:意谓要珍惜自己满腔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掀起革命的风暴。碧涛,《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但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故后世多以碧血指烈士流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