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犀珠玉怪珍之物[1],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2],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材;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聃为多书[3]。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4],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5],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6],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7],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以涉其流,探其源,採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注释】

[1]象犀:象牙、犀牛角。

[2]六材:指干、角、筋、胶、丝、漆六种材料。

[3]惟周之柱下史聃为多书:老子姓李名耳,谥聃,曾为周三室的柱下守藏史,即掌管藏书的官。

[4]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5]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古代无纸,秦汉以前的文字主要刻在甲骨、青铜器、竹木条等材料上。秦汉以来,竹木简册和帛书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东汉时发明了纸,六朝隋唐演变成为手抄的帛书和纸书,五代时起,开始发展为印本。这句话说明了文字的笔画书法越来越方便。

[6]益以苟简:指越发的不认真。

[7]当倍蓰于昔人:当超过前人好几倍。蓰:五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