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十 杂家类

鬻子》一卷

旧本题周鬻熊撰,盖依托也。《汉志》载于道家者二十二篇,载于小说家者十九篇,此本疑即小说家所载。《崇文总目》作十四篇,《子略》作十二篇,《书录解题》作十五篇,此本篇数与《崇文总目》合。其注为唐逢行珪撰,亦无深义,以旧本存之耳。

墨子》十五卷

旧本题周墨翟撰,然书中多称“子墨子”,则其门人所记也。原本七十一篇,今佚八篇。其说为孟子所辟,不行于世。然其书则历代著录,列为九流之一。观其近理乱真之处,然后知儒墨异同之所以然,则亦不必废观也。

子华子》二卷

旧本题晋程本撰,盖南北宋间不得志者所托名。然在伪书之中,最有理致。

《尹文子》一卷

尹文撰。《汉志》列于名家。大旨指陈治道,欲自处于虚静,而万事则一一核其实,故立说在黄、老、申、韩之间。

慎子》一卷

慎到撰。《汉志》列之于法家。今考其书,大旨欲因物理之当然,各定一法以守之,不求于法之外,亦不宽于法之中,则上下相安,可以清净而治。然法有不行,势不能不以刑齐之,黄、老之为申、韩,此其转关矣。

鹖冠子》三卷

是书《汉志》著录,即佚其名氏,但知为楚隐士尔。其说颇杂刑名,而大旨原本于道德。其注为陆佃所作,文颇简略。

公孙龙子》三卷

周公孙龙撰。亦《汉志》所谓名家流也。原本十四篇,今存六篇,大旨欲综核名实,而恢诡其说,务为博辨。《孔丛子》所谓“词胜于理”,殆确论焉。其注为宋谢希深作,词不及龙,而欲伸龙之理,其浅陋宜矣。

鬼谷子》一卷

旧本题鬼谷子撰。《唐志》则以为苏秦撰,莫能详也。其书为纵横家之祖,原本十四篇,今佚其二。旧有乐壹等四家注,今并不传。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

旧本题秦吕不韦撰。实则其宾客所集也。凡十二纪、八览、六论,故《汉志》称二十六篇。实则纪、览、论各分子目,共一百六十篇。不韦人不足称道,而是书裒合群言,大抵据儒书者十之八九,参以道家、墨家之近理者十之二,较诸子为颇醇。高诱所注,亦多明古义。

淮南子》二十一卷

汉淮南王刘安撰,高诱注。安书原分内、外篇,此二十一卷其内篇也。大旨原本道德,而纵横曼衍,多所旁涉,故《汉志》列之杂家。诱注或题许慎撰,盖慎注散佚,误以诱注当之,今详为考定,仍题诱名。

人物志》三卷

魏刘邵撰,北魏刘昞注。凡十二篇。大旨主于论辨人材,以外见之符,验内藏之器,分别流品,研析疑似。其学出于名家,而大旨则不悖于儒者。昞注疏通大义,不沾沾于训诂,文词简括,亦有魏晋之遗。

金楼子》六卷

梁孝元皇帝撰。原本十五篇,久已散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尚存十四篇。其书综括古今,兼资劝戒,所征引者,亦多周秦古书,非今所及见。

刘子》十卷

是书或题刘歆,或题刘勰,或题刘孝标,惟袁孝政序定为刘昼。然其书晚出,至《唐志》始著录,《九流》一篇,全袭《隋书·经籍志》之文,疑即孝政所伪作,而自为之注也。然杂采古籍,融贯成篇,虽风格稍卑,而词采秀倩,即出孝政之手,亦唐代古书也。

颜氏家训》二卷

颜之推撰。旧作北齐人者,误也。其书凡二十篇,多辨正世俗之失,以戒子孙。大抵于世故人情,深明利害,而能文之以经训,故《唐志》《宋志》俱列儒家。然其《归心》等篇,申明佛法,非专以儒理立言,故今退置于杂家。

长短经》九卷

赵蕤撰。原本十卷,今佚其一。其源出于纵横家,主于因时制变,综核事功,不免于杂霸之学。而大旨尚为近正,其文格亦在《申鉴》《人物志》之间。

两同书》二卷

罗隐撰。上卷五篇,皆归本于老子之言;下卷五篇,皆归本于孔子之言。《崇文总目》谓其“以老子修身之说为内,孔子治世之言为外,会其旨而同元”。然则所谓“两同”者,取晋人仲尼、老聃将无同之义耳。

化书》六卷

南唐谭峭撰,宋齐丘攘为己作,故亦谓之《齐丘子》。凡六篇,曰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峭本道士,故大旨多出于黄老,而附合于儒言

昭德新编》三卷

晁迥撰。大旨勉人为善,而立言根柢于佛氏。自序谓东鲁之书,文而雅;西域之书,文而备。故酌中而作。晁氏累世之学,皆发源于此。

刍言》三卷

崔敦礼撰。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指切事理,于人情物态,抉摘隐微,多中窾要。而大旨在道家、儒家之间。

乐庵遗书》四卷

旧本题宋李衡撰,其门人龚昱编,其书至明隆庆元年始出,莫审其所自来。大旨提唱心学,以悟为宗,似乎传姚江之学者,依托为之。然终无显证,姑录备杂家之一种焉。

习学记言》五十卷

叶适撰。凡论经十四卷,论诸子七卷,论史二十五卷,论文鉴四卷。其说颇务新奇,故未能纯粹,要亦文章之豪也。

本语》六卷

高拱撰。是书成于万历丙子,距拱罢归之日,已十三年。故论史多借喻时事,论理亦或参二氏。其抉摘先儒,亦颇过悍。然其精确者,自不可磨。盖拱天性刚愎,敢言人所不敢言,故其长在破除拘牵,其短在无所畏忌云。

右杂家类杂学之属。二十二部,一百七十八卷。

白虎通义》四卷

班固撰。凡四十四篇。盖肃宗诏群儒,考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裒其议奏,为《白虎通德论》。后诏固撰集成书,始定此名。或称“白虎通”者,省文也。其说虽兼涉谶纬,而多传古义,至今为考证家所依据。

《独断》二卷

蔡邕撰。皆考论旧制,综述遗文,与《白虎通义》《风俗通义》,俱为讲汉学者之资粮。然《风俗通义》多说杂事,不及二书之字字皆为典据也。

古今注》三卷,附《中华古今注》三卷

《古今注》,晋崔豹撰;《中华古今注》,五代马缟撰。二书皆考证名物,而文相同者十之九。故两存其书,且并为一帙,以便互考焉。

资暇集》三卷

李匡乂撰。案:匡乂或作匡文,或作正文,或作匡义,均传写之误 。大抵考证旧文。自序称世俗之谈,类多讹误,故著此书。上篇正误,中篇谈原,下篇本物。书中乃不标此目,然所说一一与此目相应。

《刊误》二卷

李涪撰。原本五十篇,今佚其一。皆考究典故,引旧制以正唐末之说,又引古制以正唐制之失,多可以订正礼文。下卷兼及杂说,亦皆典核。

苏氏演义》二卷

苏鹗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书中所言,与崔豹《古今注》、马缟《中华古今注》,多相出入。非《永乐大典》仅存,则豹书之出缟书犹可考见,缟书之袭此书,竟无从而验也。然缟书所未载者,尚几及半,则亦考证家所必资矣。

兼明书》五卷

五代丘光庭撰。皆考证之文。首总说诸书,次说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次《文选》,次杂说,次字书。并引据典核,辨订详明。

近事会元》五卷

李上交撰。其书纪唐至五代典制。体例在蔡邕《独断》、高承事物纪原》之间。惟第五卷载及琐闻,然亦多关掌故。《书录解题》称其皆纪杂事细务,盖未详阅其书。

东观余论》二卷

黄伯思撰,其子 编。伯思尝作《法帖刊误》二卷,又作《古器说》四百六十二篇, 合而编之,益以伯思所作论辨题跋,共为一书,总题此名。伯思终于秘书郎,故称“东观”云。

靖康缃素杂记》十卷

黄朝英撰。原本二百条,今存者九十条,皆考证经典异同。其学出于王安石,故刘敞晁公武皆摭其解诗“握椒”一条为谐笑,然其他皆具有根据,非苟作者。王氏学固非正轨,然其徒如陈祥道、陆佃及朝英实皆淹通古义,未可以门户之见,并废所长也。

猗觉寮杂记》二卷

朱翌撰。上卷皆诗话,止于考究典据,而不详词意之工拙;下卷杂论文章,兼及史事。近时鲍氏知不足斋刻本,割其下卷六十八条,移入上卷,以均篇页,殊失古人著书之意,今仍从原本分卷焉。

能改斋漫录》十八卷

吴曾撰。向无刊本,传写者以意分合,卷数各异,门目亦不甚相同。此本凡分事始、辨误、事实、沿袭、地理、议论、记诗、记事、记文、类对、方物、乐府、神仙鬼怪十三类,稍有条理,大抵皆考证之文,颇为诸家所纠驳,而精确者终不可废。

云谷杂记》四卷

张淏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于诸家著述,析疑正误,多所厘订。

西溪丛语》三卷

姚宽撰。其书考正旧文,间有疏舛之处,亦多精确之处。统观大致,瑜七八而瑕二三也。

学林》十卷

王观国撰。本名《学林新编》;称“学林”者,省文也。专以辨别字体字义为主,于经史诸书笺释注疏之文,皆胪列异同,考求得失,多前人所未发。

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三笔》十六卷,《四笔》十六卷,《五笔》十卷

洪迈撰。其书随时札记,以次成编。惟《五笔》未成而迈没,故独止于十卷。皆考辨经史,厘订典故,旁及文章艺术,无不有所论说。虽贪多务广,不免偶有疏漏,然淹通该博,南渡以后诸说部,惟《野客丛书》可与对垒,他家终不逮也。

考古编》十卷

程大昌撰。其考辨经史,援据该博,多发先儒所未发。其短亦在好生新义,务异先儒。特其学本淹通,故与枵腹高谈,掊击郑贾者,终不同耳。

演繁露》十六卷,《续演繁露》六卷

宋程大昌撰。绍兴中,《春秋繁露》始出,大昌斥为伪本,谓《繁露》原书必句用一物,以发己意,案:二句即分条辨证之意,而文义不明,故姑仍其原文 。乃作此书以拟之,故立此名。其说殊谬。然此书则辨证详博,多有可采。《演繁露》不分目,续编则分制度、文类、诗章、谈助四门。

纬略》十二卷

高似孙撰。似孙《子略》即论诸子,《骚略》即论《楚辞》,惟此书以“纬略”为名,而非论纬书。大抵皆考证旧文,疏通疑滞,采摭颇富。沈士龙跋,谓其多引类书,夸示宏肆。然本书存者当引本书,本书佚者不能不取诸类书也。惟不以类书标目,而仍标本书,是其一短耳。

《瓮牖间评》八卷

袁文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一卷论经,二卷论史,三卷论天文、地理、人事,四卷论小学,五卷论诗文书画,六卷论衣食器用之属,七卷论释道方技及物产,八卷杂论神怪。持论具有根据。

芥隐笔记》一卷

龚颐正撰。芥隐者,颐正书室之名也。是书篇页无多,而考据博洽,不在洪迈《容斋随笔》下。每条多有附注,其中班固宾戏一条,与本书不相应。王安石草堂怀古一条,明注与本书异同;王建一条,乃纠驳本书。知非颐正所自注。其出于谁手,则不可考矣。

芦浦笔记》十卷

刘昌诗撰。以作于监芦沥场盐课时,故名“芦浦”。皆考辨讹文疑义,而纠正吴曾《能改斋漫录》者为多。间记轶事,不及全书十之一,盖偶尔附载,非其通例也。

《野客丛书》三十卷,附《野老记闻》一卷

王楙撰。其书卷帙繁富,考辨详明,于经籍异同,多所厘正。在南宋说部之中,最为善本。陈继儒刻入《秘笈》,仅删存十二卷,殊为庸妄。今仍以原本著录。末附《野老记闻》,乃楙父所作,多记元祐中轶事,原本所有,仍并存之。其父之名字,则不可考矣。

坦斋通编》一卷

邢凯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多考证之文,颇为有据。间论史传及杂事,亦多中理。

考古质疑》六卷

叶大庆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上自六经诸史,下及宋代著述,各为抉摘疑义,考订厘正。其征引古书,及旁通互证之处,各夹注本文之下,体例尤为详悉。

经外杂钞》三卷

魏了翁撰。皆杂录诸书,而略以己意标识于下。多有不载全文,但书“云云”字者,亦有两互见者。盖随手记载,以备考证。后人得其稿本,缮写成帙也。

古今考》一卷,《续古今考》三十七卷

《古今考》,宋魏了翁撰;《续考》,元方回撰。了翁以郑玄《礼》注“某物即今某物者”,孔、贾诸疏多不能考,欲即《汉书》本纪所载,随文辨证,然其书未成,仅得二十条。回乃因其手稿衍而续之,亦以《汉书》本文标目而推类,以尽其余。

《颖川语小》二卷

陈昉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考究文籍异同、掌故沿革,颇似洪迈《容斋随笔》。其论文多辨别经史句法,又颇似陈骙文则》。

宾退录》十卷

宋赵与峕撰。与峕受学于杨简,文艺非其所长,故是编论诗多迂谬。至于考订经史,辨析典故,则精核者十之七八。

《学斋佔毕》四卷

宋史绳祖撰。皆考定经史疑义,间有穿凿舛漏,而立论尚多根据。上比王观国、洪迈、王楙则不足;下方姚宽、孙奕,亦可以肩随。

鼠璞》一卷

戴埴撰。《文献通考》列之小说家,然其辨证经传,考订名物训诂,颇有可采,实非小说家言。曰“鼠璞”者,取《战国策》以鼠为璞之意也。

朝野类要》五卷

赵升撰。是书征引朝廷故事,大致如蔡邕《独断》,惟以类相从,分为十四门,一一标题系说,体例少异耳。宋代案牍之文,与搢绅之习语,今有不可以文义推求者,披检是书,往往得其解也。

困学纪闻》二十卷

王应麟撰。凡说经八卷,天道、地理、诸子二卷,考史六卷,评诗文三卷,杂识一卷。援据精博,为宋一代说部之后劲。阎若璩何焯皆有评本,今并刊附书内。焯评多大言诋諆;若璩之评,附著所见而已。盖若璩亦博极群书也。

《识遗》十卷

罗璧撰。璧盖讲学之家,故谓孔子之道至晦翁集大成,诸家经解自晦翁断定,始出于正,而诋《礼记》为委巷之谈,颇不免党同伐异。然其征据旧文,爬梳钩索,亦尚可观。

爱日斋丛钞》五卷

不著撰人名氏。但据《说郛》所载,知其姓叶,据书中咸淳年号,知为宋末人耳。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多考证名物典故,于宋人说部如何薳、赵德麟、王直方、蔡绦、朱翌、洪迈、陆游周必大、龚颐正、赵彦卫诸书,皆博引繁称,核订同异。惟文笔冗沓,是其所短。

日损斋笔记》一卷

黄溍撰。于经史子集,各有所辨订,而论史十六条,尤为根据分明,不同臆断。

丹铅余录》十七卷,《续录》十二卷,《摘录》十三卷,《总录》二十七卷

杨慎撰。三录皆所自编。总录则其门人梁佐编也。明代诸儒,惟慎为博洽,故傲视一世,谓莫能核其真伪,遂往往赝托古书,佐其辨论,致陈耀文胡应麟等乘隙而攻。然二家所驳,亦互有得失,平心而论,慎所学终在其上也。

谭苑醍醐》九卷

明杨慎撰。是书成于嘉靖壬寅,与《丹铅录》间相出入。其曰“醍醐者”,自序谓如从乳出酪,从酪出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盖晚年著述,所得愈精之意也。

正杨》四卷

明陈耀文撰。凡一百五十条,皆纠杨慎《丹铅录》之讹。其间精确者颇多,惟是衅起争名,语多吹索,丑词恶谑,无所不加,殊乖著书之体。取其博赡而已,其浮嚣则不可训也。

疑耀》七卷

张萱撰。旧题李贽者,伪托也。皆考证之文。虽有穿凿,要为典赡。盖萱为中书舍人时,尝重编《文渊阁书目》,多见古图籍也。

艺彀》三卷,补二卷

邓伯羔撰。其考订旧文,颇有精核之处。虽或疏舛,要于大体无伤。隆庆、万历之际,心学横流,伯羔独研求古义,亦可谓庸中佼佼矣。

名义考》十二卷

周祈撰。以天、地、人、物分四部,条列子目,而训释其名义。于诸说舛误之处,皆参考诸书,一一辨定。惟引用旧文,而概不著其出典,不出明季著书之通病。

《笔精》八卷

明徐渤撰。分易通、经臆、诗谈、文字、杂记五门。其曰“笔精”者,取江淹《别赋》语也。其中踳驳颇多,未能脱明季卤莽纵恣之习。然 家富藏书,多见古本,引据究为博赡。分别观之,亦未尝不资参考。

通雅》五十二卷

方以智撰。以考证训诂音声为主,而旁及于名物度数艺术之类。援据博奥,条理分明。明一代考证之书,罕与并骛。

卮林》十卷,补遗一卷

周婴撰。皆纠古书之舛误。其胪列诸家,系以考订,体例如朱子《杂学辨》。其每条以两字标目,而各系以作者之姓,如驳鱼豢《魏略》即谓之“质鱼”之类,体例如《孔丛》“诘墨”。其所刊正,多中肯綮。

拾遗录》一卷

明胡爌撰。皆杂考训诂之文。原本十卷,明季散佚于兵火。其裔孙掇拾残稿,得说经者二百三十二条,论文考古者六十三条,分为六类,仅十之二存耳。

日知录》三十二卷

国朝顾炎武撰。乃其读书有得,随时札记,故以“日知”为名。然炎武之学,博赡而能通贯,每一事必核其始末,究其异同,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故积三十年而后成。自序谓其有不合,时复改定,则易稿亦不知凡几。不似杨慎诸人,偶有所见,即行记录,往往知一而不知其二也。

义府》二卷

国朝黄生撰。上卷论经;下卷论子史集,附以金石。又有所注《冥通记》,以异教之言,缀于末焉。生于小学训诂,研究独深,是书虽卷帙无多,而讑其精核,不在方以智《通雅》之下。

艺林汇考》二十四卷

国朝沈自南撰。本所辑类书,凡二十四门。此本仅刻其栋宇、服饰、饮食、称号、植物五门。所采皆诸书之有辨证者。虽依文排纂,无所论断,而异同兼备,首末悉赅,开卷厘然,与考证之学无异。故进而列之杂考,不使与他隶事之书,摘录字句,徒供文藻者伍焉。

《潜丘札记》六卷

国朝阎若璩撰。世有二本,一为其孙学林所刊,编次糅杂,无复端绪;一为山阳吴玉搢所编,较有条理,今取以著录。此书为若璩未成之本。然援据精博,与顾炎武《日知录》,方轨并骛,未决谁先。

湛园札记》四卷

国朝姜宸英撰。皆考证经史之文。而讑三礼者尤多。自序称阎若璩欲改“札记”为“劄记”,宸英以“劄”乃古人奏事之名,不见经传,而《左传》《尔雅》注中,皆有“简札”之文,故不从其说,可知其言必据典矣。

白田杂著》八卷

国朝王懋竑撰。以所作辨证之文,合为一帙。与黄伯思《东观余论》,体例略同。懋竑于朱子之书,用力至深,并能辨别其真伪,参考其异同,不苟相附合,于经史亦多自抒心得。凡所发挥,多先儒之所未及。

义门读书记》五十八卷

国朝何焯撰,其门人蒋维钧编。焯文章负盛名,而自选刻时文以外,无所著作。焯没之后,维钧乃搜辑其所评所校之书,录其题识,共为一编。凡经十二卷,史十七卷,集二十九卷。

樵香小记》二卷

国朝何琇撰。凡考证诸书疑义一百二十条,说经者居其大半,论小学者次之。其学盖出于阎若璩、顾炎武、朱彝尊毛奇龄诸家。

管城硕记》三十卷

国朝徐文靖撰。皆辨析典籍之疑误,每条以原书为纲,各系以考证,略如陈耀文《学林就正》之体,而论说加详。

订讹杂录》十卷

国朝胡鸣玉撰。皆考证声音文字之舛,及事迹传闻之误。大抵依据旧文,参以己见,不甚多生新义。故罕所特创,亦罕所穿凿。

识小编》二卷

国朝董丰垣撰。凡二十四篇。议礼者居十之九,虽不免得失互形,而多可节取。

右杂家类杂考之属五十七部,七百零七卷。

谨案:考证之书,始于《白虎通义》及《独断》。唐以后,作者日繁;宋以后,更动成巨帙。其说大抵兼论经、史、子、集,不可限以一类,真班固所谓出于议官之杂家也。今汇而编之,命曰杂考。

论衡》三十卷

王充撰。原本八十五篇,今佚其一。充生当汉季,愤世嫉俗,作此书以劝善黜邪,订讹砭惑。大旨不为不正,然激而过当,至于问孔、刺孟,无所畏忌,转至于不可以训。又务求尽意,不惜繁词,其文亦冗漫而无制。瑕瑜不掩,分别观之可也。

《风俗通义》十卷,附录一卷

应劭撰。《后汉》书劭本传作《风俗通》,省文也。原本三十卷,卷为一篇,分子目一百三十四。其姓氏一篇,自宋已佚。然散见《永乐大典》中,今裒为一篇,附录于末。其书考论典礼,类《白虎通义》;纠正流俗,类《论衡》。不名一体,故列之于杂说。

封氏闻见记》十卷

封演撰。原本五卷,此本分为十卷,而残缺特甚。前六卷多陈掌故;七卷、八卷,多记古迹杂论,颇资考证;末二卷则皆载唐代轶事,嘉言懿行居多,惟末附谐谑数条而已。

尚书故实》一卷

李绰撰。《宋志》作李纬,盖传刻之误。尚书者,张嘉贞之玄孙,其名无考。绰尝客游其家,述其所言为此书。犹韦绚之《刘宾客嘉话》也。其书虽多记杂事,而时征古义,援据博洽,颇资考证。

灌畦暇语》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据书中所说,盖元和以后人。《书录解题》始著录,朱子《韩文考异》亦引之。然世罕传本,此本乃明李东阳偶得残帙,重为排整成书,凡存三十二条,皆杂述旧文,附以论断。其宗旨出于黄老,而持论尚不悖于圣贤。

春明退朝录》三卷

宋敏求撰此书。《文献通考》凡两载,一入故事,一入杂家。今观所记,虽多述宋代掌故,而杂说杂事,亦参错其间,不全为数典之书。今隶之杂家,于义为惬。

《笔记》三卷

宋祁撰。或作宋庠者,误也。上卷曰释俗。中卷曰考订,多正名物、音训,颇有裨于小学,亦间及论文、论史。下卷曰杂说,则欲自为子书,刻意造语,近乎焦氏《易林》、谭氏《化书》。末附庭戒、治戒、左志、右铭,皆身后之事,未知为祁所预拟,为其子孙附入也。

东原录》一卷

龚鼎臣撰。是书辨订经史,考论训诂,多为确当。兼记轶事,亦多有资于掌故。惟解经好立新义,是其所短。《洪范》错简之说,于古未有,即鼎臣倡其始也。

王氏谈录》一卷

王钦臣撰。旧题其父洙之名,盖以卷末观览书目有“王洙敬录”字而误也。书凡九十九条,皆述洙平日所论。

文昌杂录》七卷

庞元英撰。原本断烂颠舛,今为厘正。是书乃元丰壬戌,元英官主客郎中时作。时官制初更,所记一时闻见,关于典制者为多。于朝廷礼仪、百官除拜,多详其时日,可以补《宋史》之阙。故《宋史·艺文志》入之故事类中。然中间颇涉杂事、杂论,不尽朝章国宪也。

麈史》三卷

王得臣撰。所记凡二百八十四事,分四十四门。于朝廷掌故、耆旧轶事,多所记载。其参稽经典,辨别异同,亦深资考证。其师为郑獬胡瑗,又与明道、程子友,而于洛、蜀二党,俱无所攀附。惟于王安石一人,书名示贬,盖亦特立之士矣。

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

沈括撰。梦溪其润州别业也。是书凡分十七门。于遗闻、旧典、文章、技艺,以及小说家言,无不赅载。而乐律、象数二类,尤其专门绝学。补、续二编,旧本别行,今附载于后,以备一家之言焉。

仇池笔记》二卷

旧本题宋苏轼撰。今勘验其文,盖后人集其杂帖为之,非所手著。以颇资考证,故至今传之。中有不类轼语者,疑或以伪迹窜入欤。

东坡志林》五卷

旧本题宋苏轼撰。一名《东坡手泽》,后编入《东坡大全集》中,改题此名。核其文义,亦搜辑墨迹所编也。

《珩璜新论》一卷

孔平仲撰。即《孔氏杂说》也。皆考证旧闻,亦间托史事,以寓意议论,特为条畅,盖三孔本皆工文也。

晁氏客语》一卷

晁说之撰。其体近于语录,亦间记朝野见闻,并注得之于某人,所谓“客语”也。其持论淆杂儒禅,盖自晁迥以来,家学如是。其述元祐诸人轶事,亦多可补史传之遗。

师友谈记》一卷

李廌撰。杂记苏轼、范祖禹黄庭坚秦观、晃说之、张耒之言,故曰“师友谈记”。其人皆元祐胜流,而廌之文章学问,亦足以解其所谈,故所录多名言格论,非小说琐语之比。

杨公笔录》一卷

杨延龄撰。其论《易》取郑夬,盖据司马光之奏。其字义训诂,亦取王安石、陆佃。又称过洛见程子。盖于熙宁、元祐两局,无所偏附,自据所见而著书也。

吕氏杂记》二卷

吕希哲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希哲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学,又从二程子、张子及王安石游,故其学问出入于数家之间,醇驳互见。其所记家世旧闻、朝廷典故,亦多足与史传相参。

冷斋夜话》十卷

宋释惠洪撰。晁氏《读书志》著录十卷,与此本合。然此本经后人删削,已非完帙。又每条标题,皆后人所妄加,亦非其旧也。其书杂述见闻,而论诗者居十之八,论诗之中称引元祐诸人者又十之八,黄庭坚语尤夥。盖假借以增声价,故宋人多病其依托,然所论则未为无理也。

曲洧旧闻》十卷

朱弁撰。盖其使金被留时所作。以皆追述北宋轶事,无一事涉于金朝,故曰“旧闻”。《文献通考》入之小说家,然所述北宋君臣事迹,皆足以明一代治乱之由,实非小说之琐语。第兼及诗话、文评,及诸考证,不可以入杂史,故今改隶杂家类焉。

元城语录》三卷,附《行录》一卷

马永卿撰。皆述其师刘安世之语。安世,元城人,故以名书。多叙述旧闻,亦参以论事、论学之说。大旨传述司马光,其时杂禅理,则颇近于苏轼。盖其师友渊源如是也。《行录》一卷,崔铣所纂,于文熙又补缀之,旧附卷末,今亦并存焉。

《嬾真子》五卷

宋马永卿撰。乃其随笔札记,亦多述刘安世语。中间颇及杂事,而考证之文为多。

春渚纪闻》十卷

宋何薳撰。凡杂记五卷,东坡事实一卷,诗词事略一卷,杂书琴事附墨说一卷,记研一卷,记丹药一卷。其特述苏轼者,薳父去非为轼所荐士也。

石林燕语》十卷,《考异》一卷

《石林燕语》,宋叶梦得撰;《考异》,宇文绍奕撰。梦得书旧有刊本,绍奕书则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合为一编。梦得纂述遗闻,多有关掌故,于官制科目,言之尤详。绍奕所纠,或不免有意吹求,而援引旧章,详确者亦十之八九,相辅而行,于考证乃益明焉。

避暑录话》二卷

宋叶梦得撰。梦得本蔡京之门客,又章惇之姻家,故是书所述,往往于熙宁、绍圣之弊政,阴为解释,殊乖公道。以梦得练习旧闻,又博通群籍,其所叙述辨讑,亦颇有裨于考核,故仍录而存之。

岩下放言》三卷

宋叶梦得撰。商维浚《稗海》刻有郑景望《蒙斋笔谈》二卷,其文全与此同,乃剿取此书以作伪也。书为梦得晚年所作,多归心于二氏,持论殊不甚醇,而见闻终博,故亦时有可采。

却扫编》三卷

徐度撰。度为靖康中参知政事,处仁之子,故家遗俗,具有传闻,故所纪皆朝廷旧典、耆宿轶事,深有裨于史学。

五总志》一卷

宋吴垧撰。记见闻杂事,间亦考证旧闻。其讑诗独尊黄庭坚,盖亦江西之流派。其名“五总志”者,取“龟生五总,灵而知事”之义也。

紫微杂说》一卷

吕本中撰。旧本题吕祖谦者,误也。其书分条胪列,于六经疑义、诸史事迹,皆有所论辨,大都中理。

辨言》一卷

员兴宗撰。其书胪举经、传、子、史,及宋代诸家之说,凡理有未安,皆条列而与之辨。

墨庄漫录》十卷

宋张邦基撰。所记轶事多参以神怪,颇阑入小说家言。至于辨定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诸诗,皆为典核,考证名物,亦资博识。

寓简》十卷

沈作喆撰。其才辨纵横似苏轼,其菲薄王安石、抵牾程子,以及谈养生、耽禅悦,持论亦皆似轼,盖眉山之余派也。其考据颇多精核,惟以禅解《易》,为支离而不可训。

栾城遗言》一卷

苏籀撰。籀为苏辙之孙,是书皆记辙平日之语。于文章流别,古今人是非得失,辨析颇详。惟轼、辙兄弟无尤,而此书乃抑轼以尊辙,是则籀之私心,必非辙意也。

东园丛说》三卷

旧本题宋李如篪撰。其名虽见正德《崇德县志》,而此本莫考所从来。且多不似南宋人语,疑为依托旧名,造作伪本。以其考辨多有根据,故明知其赝,而仍录存之。

常谈》一卷

吴箕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大抵多评骘史事,而亦间及于考证。其学出自陆九渊,故持论往往相近。

云麓漫钞》十五卷

宋赵彦卫撰。书中记宋时杂事十之三,考辨名物训诂者十之七。自序谓可敌叶梦得《避暑录话》,今核其书,乃似胜梦得书也。

示儿编》二十三卷

宋孙奕撰。凡总说一卷,经说五卷,文说诗说共四卷,正误三卷,杂记字说五卷。大抵杂引众说,罕所裁制,往往伤于芜杂,又引征既繁,不免小有舛误,故不能与沈括诸家并驾。而精核之论,亦时时错出于其间。

游宦纪闻》十卷

张世南撰。所记多闻诸刘过、高九万、赵蕃韩淲诸人,而程迥之说尤夥。惟录前辈轶事,无一字涉时政。所记诸杂物,亦足资博识。

密斋笔记》五卷,《续记》一卷

谢采伯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杂论经史文艺,凡五万余言。自序以为无抵牾于圣人。今观其书,虽不及洪迈诸人之博洽,而援据史传,颇足考镜得失。杂录前贤言行,亦多寓劝惩。

梁溪漫志》十卷

费衮撰。是书开禧二年,尝取入史馆备参考。然惟前二卷言朝廷典故,三卷多说杂事,四卷惟述苏轼事,五卷至九卷则多考证史传、评论诗文,末卷乃兼论神怪,盖杂家之言,不尽为史事作也。

涧泉日记》三卷

宋韩淲撰。案:淲字或作虎,或作謕,或作琥,并传写之误 。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首掌故,次品评人物,次考证经史,次评论诗文,次杂记山川古迹。淲本故家耆宿,所言率根据旧闻,与剿说者异。

老学庵笔记》十卷,《续笔记》二卷

宋陆游撰。《宋史·艺文志》载入杂史类,《文献通考》载入小说类。史志盖以其多述旧闻,《通考》则以其杨戬诸条近神怪、鲜于广诸条近谐戏也。实则综述见闻,考订文艺,确为杂家而已。

愧郯录》十五卷

岳珂撰。多记宋代制度,颇可补史志所未备。其曰“愧郯”者,取左传“郯子来朝仲尼问官”事,言通知掌故,有愧古人也。

祛疑说》一卷

储泳撰。泳平生笃好术数,久而知其诈伪,乃作此书以辨之。商维浚尝刻入《稗海》,删节不完,此本犹足本也。

琴堂谕俗编》二卷

宋郑至道撰。彭仲刚续,元应俊补。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皆采摭经史故事关于伦常日用者,旁引曲喻,以开导下愚。故其词惟主于通俗,而其说亦多诫以利害。

鹤林玉露》十六卷

罗大经撰。其体例在诗话、语录、小说之间,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学、山人之间。大抵详于议论,而略于考证。

贵耳集》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

张端义撰。“贵耳”即尊闻之义。特变幻其字,如“ 阁虬户”耳。初集、二集多记朝廷轶事,兼及诗话,亦有考证数条。三集则多记琐闻,兼涉神怪。故自序有“稗官虞初之文”也。

吹剑录外集》一卷

俞文豹撰。文豹所作《吹剑录》,持论偏驳,已斥存其目。此其晚年所作,以续前录,故曰“外集”。学问渐深,意气渐平,其论辨乃渐归于醇正。

脚气集》二卷

车若水撰。因病脚气时所著,遂以为名,殊不雅驯。其书略如语录之体,所论多坚持道学门户,往往横斥古人,而援据考证,亦颇有精确之处。盖若水初师陈耆卿,接永嘉之派,后乃改师陈文蔚,称考亭之传。其学问原在两岐之间,故变而有所不尽变也。

藏一话腴》四卷

陈郁撰。分甲、乙二集,多记南北宋杂事,间及诗话,亦或自抒议论。其说诗颇穿凿,所录遗事轶闻,尚可资劝戒。

佩韦斋辑闻》四卷

俞德邻撰。多考论经史,间及当代故实,与典籍艺文,颇为该核。惟第四卷皆解《四书》,往往横生新意,伤于穿凿。

书斋夜话》四卷

宋俞琬撰。卷一皆发明经义,考证训诂,颇为赅洽。卷二、卷三,多发明《河图》《洛书》,《先天》《太极》二图,盖琬之易学,本从陈、邵出也。四卷皆论文之语,多不中窾。观所著《林屋山人集》,知于文章一道,犹茫乎未解矣。

齐东野语》二十卷

周密撰。密家湖州,此书称“齐东”者,其先世济南人也。中颇考证古义,皆极典核。而所记南宋旧事为多,皆兴亡治乱之大端,足以补史传阙失。与《癸辛杂识》,好录琐语者,不同。故《杂识》入小说家,此则录之杂家焉。

困学斋杂录》一卷

鲜于枢撰。所录当时诗话杂事为多,故厉鹗跋称,卷中金源人诗,可补刘祁归潜志》之阙。然编次颇乏伦贯,疑偶然抄记,后人录其墨迹成帙也。

《隐居通义》三十一卷

元刘埙撰。埙虽宋之遗民,初亦遁迹,然晚岁终食元禄,称隐居者非实也。其书分十一门。论学既堕虚无,考古亦颇饾饤,率无可取。惟说诗论文之二十卷,则埙生于宋末,旧集多存,其所称引,今或莫识其姓名,又多备录全篇,首尾完具,足补诸家总集之遗。其诗话文评,亦多出诸家说部之外。

湛渊静语》二卷

白珽撰。乃其杂记之文。辨证多有可取。虽或小舛,于大体无伤。其记汴京故宫,尤为详备。至所载宋理宗赐林希逸诗,厉鹗《宋诗纪事》不载,则鹗未见此书矣。

敬斋古今黈》八卷

李冶撰。其命名不甚可解,疑为塞聪专思之义,或作“古今难”,字之误也。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皆订正旧文,以考证佐其议论。词锋峻利,博辨不穷。虽间或横生别解,有意翻新,而大致皆有根据,不同于虚骋浮词。

日闻录》一卷

元李翀撰。案:李翀或作凌翀,传写误也 。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多考究历代掌故,略如《独断》《古今注》之体,亦间及元代杂事。

勤有堂随录》一卷

陈栎撰。皆其札记之文,虽多谈义理,而亦兼考证于宋末、元初诸人,各举其学问之源流、文章之得失,尤多公论。

玉堂嘉话》八卷

王恽撰。述其中统二年、至元十四年,两入翰林时,一切掌故及词馆中考核讨论诸事。于当时制诰记录特详。足见一朝典制。于前代故实,多录史所不载者,尤足资博识。

庶斋老学丛谈》三卷

盛如梓撰。其书辨论经史,评骘诗文,亦间及朝野轶事。盖如梓犹及与元初故老游,故所记多前人绪论,具有根据。

研北杂志》二卷

陆友撰。友取段成式《汉上题襟集》序中语,自号曰“研北生”,因以名其笔记。所录皆佚文琐事,而友颇精赏鉴,亦工篆隶,故关于书画古器者为多。其考证诗文,颇见依据。

北轩笔记》一卷

陈世隆撰。所辩论者,史事为多。援据颇详,亦时具特识。惟载僧静如事一条,体杂小说,为自乱其例。

闲居录》一卷

吾丘衍撰。乃其未成之手稿,陆友仁得而传之。故先后无次第,字句亦多未润饰。然其考辨诸条,往往可采。

雪履斋笔记》一卷

郭翼撰。或以为明人,误也。是编乃其江行舟中所记,随手杂录,漫无铨次。然于经史疑义,颇有考证,持论亦多有理致。

霏雪录》二卷

明镏绩撰。绩父涣,通《毛诗》,故此书辨订诗义,多有根据。又及与元末故老游,故综述旧闻,亦多有渊源。好记梦幻诙谐,不免体杂于小说。

蠡海集》一卷

王逵撰。旧本作宋人,误也。逵之学,出于邵子,其书亦规摹《观物外篇》,凡分八门,皆即数究理,推天地人物之所以然。

草木子》四卷

叶子奇撰。凡八篇,自天文、地纪、人事、物理,皆一一辨析,颇多微义。其记元代故事,亦颇详核。

胡文穆杂著》一卷

胡广撰。乃其随笔札记,原别本单行,后乃编入文集中。然广文集未足名家,此书考订经史疑义,反多可取。

谰言长语》一卷

曹安撰。皆据所见闻,阐明义理。其论诗不中肯綮,所称诸诗,大抵不工。至欲以《尚书》所载诸歌及《诗》三百篇,刻为一集,使天下摹拟其体,更万不可行。然其他议论尚醇正,颇有裨于风教。

蟫精隽》十六卷

徐伯龄撰。凡二百六十一条,论杂事者居十之一,文评诗话居十之九。其体例略似孟棨本事诗》。其多录全篇,又略似刘埙《隐居通义》。遗文旧事,多他书所未载。惟往往体杂小说,是其所短。

震泽长语》二卷

王鏊撰。凡十三类。鏊当明之盛时,儒者尚究心古学,故是书持论,皆有根据。惟内阁丝纶簿之类,失于考据;河北试行井田之类,过于迂阔;梦兆一门,侈谈灵异。均为白璧之瑕。

井观琐言》三卷

郑瑗撰。旧本作宋人,误也。其书大抵考辨故实,评骘古今,颇能有所发明。其掊击王柏之改经,尹起莘之发明《纲目》,尤为笃论也。

南园漫录》十卷

张志淳撰。自序称因读《容斋随笔》《鹤林玉露》二书,仿而为之。卷首数条,皆摭洪迈之失,其余则述所见闻,各为考证。大抵似洪书者十之一,似罗书者十之九。

雨航杂录》二卷

冯时可撰。上卷多论学、论文,下卷多记物产而兼涉杂事。持论笃实,无隆万间狂恣之习。

采芹录》四卷

徐三重撰。第一卷论养民教民,二卷、三卷多论学校贡举政事利弊,四卷多论明代人物,大抵考证典故,究悉物情。持论不失平允,惟力主均田之议,为迂阔而远于事情。

画禅室随笔》四卷

董其昌撰。第一卷论书。第二卷论画,平生心得,具见于斯。三卷分记游、记事、评诗、评文四子目。四卷亦分四子目:曰杂言上、曰杂言下、曰楚中随笔、曰禅悦,皆取盈卷帙而已。

六研斋笔记》四卷,《二笔》四卷,《三笔》四卷

李日华撰。日华工于书画,故是编所记,论书画者十之八。词旨清隽,其体皆类题跋。余所记杂事,亦楚楚有致,不失为雅人吐属。至于考证,则动辄疏舛。所谓人各有能,有不能欤。

物理小识》十二卷

明方以智撰。乃其《通雅》之绪余。首为总论,次分十有五门,大致本《博物志》《物类相感志》而衍之。但张华赞宁,但言物性,此更推阐所以然耳。

春明梦余录》七十卷

国朝孙承泽撰。所述明代典故,颇为详悉,足备考核。惟体例瞀乱,似地志而非地志,似职制而非职制,似故事而非故事,无类可入。姑以不名一格,录之于杂说焉。

居易录》三十四卷

国朝王士祯撰。乃康熙己巳至辛巳,十三年中所纪。大抵辨证典籍,评品诗文,表彰人物,而于所见古书,言之尤悉。三卷以后,兼记政事;九卷以后,兼记差遗迁除。俱编月系日,略如史体。盖用庞元英《文昌杂录》之例,然庞录亦非通例也。

池北偶谈》二十六卷

国朝王士祯撰。凡谈故四卷,皆朝廷殊典,及衣冠盛事。谈献六卷,皆嘉言懿行。谈艺九卷,皆论诗文。谈异七卷,皆记神怪。其曰“池北”者,士祯家有池北书库故也。

香祖笔记》十二卷

国朝王士祯撰。“香祖”者,其滋兰之室也。是书体例与《居易录》同,惟不载时事为异。盖士祯已罢官家居也。

古夫于亭杂录》六卷

国朝王士祯撰。是书作于康熙乙酉。多考证之文,疏密互见。因所居鱼子山,有古夫于亭,因以名书。

《分甘余话》四卷

国朝王士祯撰。是书作于康熙己丑,因年已垂暮,故取王羲之分甘之语为名。大抵随笔记录,琐语为多。间有考辨,亦不及《居易录》《池北偶谈》之详核。盖老无余事,姑以著书遣日而。然多年耆旧,其持论终有典型。

右杂家类杂说之属。八十六部,六百三十六卷。

洞天清录》一卷

赵希鹄撰。所论皆鉴别古器、书画之事。凡分十一类,辨析精审,为后来收藏赏鉴家所宗。世有真伪二本,此犹希鹄之原书也。

负暄野录》二卷

陈槱撰。上卷论石刻及诸家书格,下卷论学书之法及笔墨纸研诸器。皆源委分明,足资考证。

云烟过眼录》四卷,《续录》一卷

《云烟过眼录》,宋周密撰,皆记所见古器奇玩及书画,各以所藏之人标目,但略分甲、乙,不甚考证。《续录》,为汤允谟作,凡三十九条,旧附于末,今亦并录之。

格古要论》三卷

曹昭撰。凡分十三门。其铜器、古画、墨迹、碑帖、古研、古琴、窑器七门,古人所已论;珍奇、金铁、漆器、绮绣、异木、异石六门,则自昭始创也。赏鉴器玩,略具于斯。郎瑛七修类稿》,尚欲更广其门目,不知古人著书,据所闻见,而天下奇物,安能以数卷括之耶。

竹屿山房杂部》三十二卷

是书凡分五种。养生部六卷,燕间部、树畜部各三卷,明宋诩撰。种植部十卷,尊生部十卷,诩子公望撰。公望子懋澄,合而编之。于田居杂事,最为详悉,亦间有所考证,颇见根据。不但为小品清言,如陈继儒之流派。

遵生八笺》十九卷

高濂撰。以闲适消遣之事,分为八类,故曰“八笺”。其标目纤俗,不出明季小品积习。而考论古器,汇集单方,一壶千金,时亦可采。久为世所行用,今亦过而存之焉。

清秘藏》二卷

张应文撰,其子谦德润色之。上卷分二十门,下卷分十门。皆论玩好赏鉴诸物。其曰“清秘藏”者,原序谓取倪瓒清秘阁意,殊割裂不成文义,其斯以为明季人乎。

长物志》十二卷

文震亨撰。以闲适玩好之具,分十二门,大抵以《洞天清录》《考槃余事》为蓝本,而傅以己意。虽亦明季山人之习,然震亨为文徵明曾孙,家世儒雅,其赏鉴具有渊源,固非俗士所能拟也。

韵石斋笔谈》二卷

国朝姜绍书撰。盖仿周密《云烟过眼录》而作,记所见书画器玩。惟密书以收藏之人标目,此则以其物标目。密书但记其名,此并载其形模色泽及诸家授受得失之始末。为体例加详耳。

《七颂堂识小录》一卷

国朝刘体仁撰。所记书画古器,凡七十四条。多称孙承泽、梁清标诸旧家物,盖体仁与汪琬、王士祯以诗文相高,与承泽等又以赏鉴相高也。

《研山斋杂记》四卷

不著撰人名氏。疑为孙承泽之孙炯所作也。首论六书,而附以玺印及刊板告身之属;次研说、墨谱,而附以眼镜;次为铜器窑器考。皆有资于鉴别。

右杂家类杂品之属。十一部,八十三卷。

谨案:古人质朴,少涉杂事,其著为书者,至射法、剑道、手搏、蹴鞠止矣。至《隋志》而《欹器图》犹附小说,《象经》《奕势》犹附兵家,不能自为门目也。宋以后则一切赏心娱目之具,无不勒有成编,图籍于是始众。今于专明一事者,皆别入谱录,其杂陈众品者,并类聚于此门。盖既为古所未有之书,不得不立古所未有之例矣。

意林》五卷

马总编。初,梁庾仲容取周、秦以来诸家杂记一百七家,摘其要语,名曰《子抄》。总以其繁略失中,复增损以成是书。原本残缺,仅存七十一家,每家所录,不过数条。然今人所未见者,十之七八也。

绀珠集》十三卷

不著编辑者名氏。或题宋朱胜非者,误也。摘录古书凡一百三十七种,体例与曾慥类说》相近,而去取各有不同。

《类说》六十卷

宋曾慥编,摘录古书二百六十一种,分前、后二集。南宋之初,旧籍多存,慥又精于鉴别,凡所甄录,大都遗文僻典,裨助多闻。

事实类苑》六十三卷

江少虞编。少虞以宋代朝野事迹,散见诸家之记录,乃裒集排纂,类为二十四门,并全录原文,不加点窜,仍各以书名注于条下,以示有征。援引浩博,北宋一代之遗闻,略具于是。其原书散佚者,亦皆赖此以存。

仕学规范》四十卷

张镃编。分为学、行己、莅官、阴德、作文、作诗六类。皆采宋代名臣事状,各据所载之书,胪列原文,注其出典。其所援引,多修《宋史》者所未见,可以补列传之遗。

自警编》九卷

赵善璙编。皆采宋代名贤言行可以为法者,厘为八类,又分五十五子目。原本各注所引书名,今多佚脱,诸刻并同,无从校补,亦姑仍其旧焉。

言行龟鉴》八卷

元张光祖编。原本散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书盖因赵善璙《自警编》重为删补,传写屡更,所采诸书,不能尽注出典,亦与《自警编》同。

《说郛》一百二十卷

陶宗仪编。体例如曾慥《类说》,而采摭较富,所摘录亦稍详。原本一百卷,后佚其三十卷。弘治中,上海郁文博仍补为一百卷,此本为国朝姚安、陶珽所刊,又增为一百二十卷,盖非宗仪之旧矣。

玉芝堂谈荟》三十六卷 谨案:《总目》《古今说海》一百四十二卷,列此部之前 。

徐应秋编。亦考辨之学。每事立一标题,而杂引诸书之文,以相左证。虽或失之琐屑,其博赡亦未可没也。

元明事类钞》四十卷

国朝姚之骃撰。皆摘取元、明诸书,分门隶载,亦江少虞《事实类苑》之流。元人纪载较少,故搜罗主于详;明人纪载最多,故去取主于慎。体例颇为不苟。

右杂家类杂纂之属。十部,三百九十四卷。

俨山外集》三十四卷

陆深撰。皆其札记之文,其子楫编为一集,凡二十四种。今汰其六种,所存者凡十八种,曰《传疑录》《河汾燕闲录》《春风堂随笔》《知命录》《金台纪闻》《愿丰堂漫书》《溪山余话》《玉堂漫笔》《停骖录》《续停骖录》《豫章漫钞》《中和堂随笔》《史通会要》《春雨堂杂钞》《同异录》《蜀都杂钞》《古奇器录》《书辑》。

《古今说海》一百四十二卷

陆楫撰。采前代至明小说一百三十五种,分为七家,统以四部:一曰说选,载小录、偏记二家;二曰说渊,载别传家;三曰说略,载杂记家;四曰说纂,载逸事、散录、杂纂三家。

少室山房笔丛》正集三十二卷,续集十六卷

明胡应麟编。大抵皆考证之文。两集共十二种:曰《经籍会通》《史书佔毕》《九流绪论》《四部正讹》《三坟补逸》《二酉缀遗》《华阳博议》《庄狱委谈》《玉壶遐览》《双树幻钞》《丹铅新录》《艺林学山》。其说利钝互陈,而在明季诸人中,终为博洽。

钝吟杂录》十卷

国朝冯班撰。凡九种:曰《家戒》《正俗》《读古浅说》《严氏纠谬日记》《戒子帖》《遗言》《通鉴纲目》《纠谬》《将死之鸣》。皆班没之后,其从子武收拾遗稿所编也。

右杂家类杂编之属。四部,二百三十四卷。

谨案:合数家之书,以成一编者,俗谓之丛书。《明史·艺文志》无类可归,遂附之类书,究非其实。今以其杂合诸书,不名一类,隶之于杂家。其一人之书,自有数种,共为一部者,无所附丽,亦并录于此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