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部汇考

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疏〉河图括地象云河精上为天汉。杨泉物理论云星者,元气之精也,汉水之精也。气发而著,精华浮上,宛转随流,名曰天河,一曰云汉。此天河虽则有光,不能照物。监亦有光是嫌其光之小也。

《大雅·棫朴》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

〈朱注〉倬,大也。云汉,天河也。在箕斗二星之间,其长竟天。章,文章也。〈大全〉《尔雅》注曰:箕,龙尾。斗,南斗。天汉之津梁也。

《云汉》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朱注〉云汉,天河也。昭,光。回,转也。言其光随天而转也。旧说以为宣王承厉王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复行,百姓见忧。故仍叔作此诗以美之。言云汉者,夜晴则天河明。故述王仰诉于天之词也。〈大全〉曹氏曰:汉在天,似云非云。故曰云汉也。汉者,水之精;而雨者,水之施也。天将雨,其兆先见于汉。故闵雨则望云汉而占之也。天汉起于东方,经尾箕之间,是为汉津。委蛇向西南,行至七星南而没。此其回旋之度也。云汉昭回则其非雨之候可知矣。

《尔雅》《释天》

析木谓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

《易纬》《乾凿度

月,坎也,水魄。坎者,水天地脉,上下无息。在上曰汉,在下曰脉。

《河图纬》《括地象》

川德布精,上为星河

史记》《天官书》

汉者,亦金之散气。其本曰水。汉,星多,多水,少则旱。

《大戴礼》《夏小正

七月,汉案户,汉也。案户也者,直户也,言正南北也。

晋书》《天文志》

天汉起东方,经尾箕之间,谓之汉津,乃分为二道。其南经傅说、鱼、天籥、天弁、河鼓。其北经龟贯箕下,次络南斗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夹瓠瓜,络人星,杵、造父、腾蛇、王良、傅路、阁道北端、大陵、天船、卷舌而南行,络五车,经北河之南,入东井水位而东南行,络南河、阙丘、天狗、天纪、天稷,在七星南而没。

抱朴子》《天河分派》

天河从西北极分为两头,至于南极。其一经南井中过,其一经东井中过。河者,天之水也。随天而转入地下过。

广志》《天河名》

天河曰银汉,又曰银河,亦曰天汉、天津、绛河、明河。

《唐书》《天文志》

一行以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两戒。北戒自三危、积石,负终南地络之阴,东及太华,逾河,并雷首、底柱、王屋、太行,北抵常山之右,乃东循塞垣,至濊貊、朝鲜,是谓北纪,所以限戎狄也。南戒自岷山、嶓冢,负地络之阳,东及太华,连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逾江、汉,携武当、荆山,至衡阳,乃东循岭徼,达东瓯、闽中,是谓南纪,所以限蛮夷也。故星传谓北戒为胡门,南戒为越门。河源自北纪之首,循雍州北徼,达华阴,而与地络相会,并行而东,至太行之曲,分而东流,与泾、渭、济渎相为表里,谓之北河。江源自南纪之首,循梁州南徼,达华阳,而与地络相会,并行而东,及荆山之阳,分而东流,与汉水、淮渎相为表里,谓之南河。故于天象,则弘农分陕为两河之会,五服诸侯在焉。自陕而西为秦、凉,北纪山河之曲为晋、代,南纪山河之曲为巴、蜀,皆负险用武之国也。自陕而东,三川、中岳为成周;西距外方、大伾,北至于济,南至于淮,东达钜野,为宋、郑、陈、蔡;河内及济水之阳为邶、卫;汉东滨淮水之阴为申、随。皆四战用文之国也。北纪之东,至北河之北,为邢、赵。南纪之东,至南河之南,为荆、楚。自北河下流,南距岱山为三齐,夹右碣石为北燕。自南河下流,北距岱山为邹、鲁,南涉江、淮为吴、越。皆负海之国,货殖之所阜也。自河源循塞垣北,东及海,为戎狄。自江源循岭徼南,东及海,为蛮越。观两河之象,与云汉之所始终,而分野可知矣。于易,五月一阴生,而云汉潜萌于天稷之下,进及井、钺间,得坤维之气,阴始达于地上,而云汉上升,始交于列宿,七纬之气通矣。东井据百川上流,故鹑首为秦、蜀墟,得两戒山河之𩠐。云汉达坤维右而渐升,始居列宿上,觜觿、参、伐皆直天关表而在河阴,故实沈下流得大梁,距河稍远,涉阴亦深。故其分野,自漳滨却负恒山,居北纪众山之东南,外接髦头地,皆河外阴国也。十月阴气进踰乾维,始上达于天,云汉至营室、东壁间,升气悉究,与内规相接。故自南正达于西正,得云汉升气,为山河上流;自北正达于东正,得云汉降气,为山河下流。陬訾在云汉升降中,居水行正位,故其分野当中州河、济间。且王良、阁道由紫垣绝汉抵营室,上帝离宫也,内接成周、河内,皆豕韦分。十一月一阳生,而云汉渐降,退及艮维,始下接于地,至斗、建间,复与列舍气通,于易,天地始交,泰象也。踰析木津,阴气益降,进及大辰,升阳之气究,而云汉沉潜于东正之中,故易,雷出地曰豫,龙出泉为解,皆房、心象也。星纪得云汉下流,百川归焉,析木为云汉末派,山河极焉。故其分野,自南河下流,穷南纪之曲,东南负海,为星纪;自北河末派,穷北纪之曲,东北负海,为析木。负海者,以其云汉之阴也。唯陬訾内接紫宫,在王畿河济间。降娄、元枵与山河首尾相远,邻颛顼之墟,故为中州负海之国也。其地当南河之北、北河之南,界以岱宗,至于东海。自鹑首踰河,戒东曰鹑火,得重离正位,轩辕之祗在焉。其分野,自河、华之交,东接祝融之墟,北负河,南及汉,盖寒燠之所均也。自析木纪天汉而南,曰大火,得明堂升气,天市之都在焉。其分野,自钜野岱宗,西至陈留,北负河、济,南及淮,皆和气之所布也。阳气自明堂渐升,达于龙角,曰寿星。龙角谓之天关,于易,气以阳决阴,夬象也。升阳进踰天关,得纯乾之位,故鹑尾直建已之月,内列太微,为天庭。其分野,自南河以负海,亦纯阳地也。寿星在天关内,故其分野,在商、亳西南,淮水之阴,北连太室之东,自阳城际之,亦巽维地也。夫云汉自坤扺艮为地纪,北斗自乾携巽为天纲,其分野与帝车相直,皆五帝墟也。究咸池之政而在乾维内者,降娄也,故为少昊之墟。叶北宫之政而在乾维外者,陬訾也,故为颛顼之墟。成摄提之政而在巽维内者,寿星也,故为太昊之墟。布太微之政而在巽维外者,鹑尾也,故为列山氏之墟。得四海中承太阶之政者,轩辕也,故为有熊氏之墟。木、金得天地之微气,其神治于季月;水、火得天地之章气,其神治于孟月。故章道存乎,至微道存乎终,皆阴阳变化之际也。若微者沉潜而不及,章者高明而过亢,皆非上帝之居也。斗杓谓之外廷,阳精之所布也。斗魁谓之会府,阳精之所复也。杓以治外,故鹑尾为南方负海之国。魁以治内,故陬訾为中州四战之国。其馀列舍,在云汉之阴者八,为负海之国。在云汉之阳者四,为四战之国。降娄、元枵以负东海,其神主于岱宗,岁星位焉。星纪、鹑尾以负南海,其神主于衡山,荧惑位焉。鹑首、实沈以负西海,其神主于华山,太白位焉。大梁、析木以负北海,其神主于恒山,辰星位焉。鹑火、大火、寿星、豕韦为中州,其神主于嵩丘,镇星位焉。近代诸儒言星土者,或以州,或以国。虞、夏、秦、汉,郡国废置不同。周之兴也,王畿千里。及其衰也,仅得河南七县。今又天下一统,而直以鹑火为周分,则疆场舛矣。七国之,初天下地形雌韩而雄魏,魏地西距高陵,尽河东、河内,北固漳、邺,东分梁、宋,至于汝南,韩据全郑之地,南尽颍川、南阳,西达虢略,距函谷,固宜阳,北连上地,皆绵亘数州,相错如绣。考云汉山河之象,多者或至十馀宿。其后魏徙大梁,则西河合于东井;秦拔宜阳,而上党入于舆鬼。方战国未灭时,星家之言,屡有明效。今则同在畿甸之中矣。而或者犹据汉书地理志推之,是守甘、石遗术,而不知变通之数也。又古之辰次与节气相系,各据当时历数,与岁差迁徙不同。今更以七宿之中分四象中位,自上元之首,以度数纪之,而著其分野,其州县虽改隶不同,但据山河以分尔。须女、虚、危,元枵也。初,须女五度,馀二千三百七十四,秒四少。中,虚九度。终,危十二度。其分野,自济北东踰济水,涉平阴,至于山茌,循岱岳众山之阴,东南及高密,又东尽莱夷之地,得汉北海、千乘、淄川、济南、齐郡及平原、渤海、九河故道之南,滨于碣石。古齐、纪、祝、淳于、莱、谭、寒及斟寻、有过、有鬲、蒲姑氏之国,其地得陬訾之下流,自济东达于河外,故其象著为天津,绝云汉之阳。凡司人之星与群臣之录,皆主虚、危,故岱宗为十二诸侯受命府。又下流得婺女,当九河末派,比于星纪,与吴、越同占。营室、东壁,陬訾也。初,危十三度,馀二千九百二十六,秒一太。中,营室十二度。终,奎一度。自王屋、太行而东,得汉河内,至北纪之东隅,北负漳、邺,东及馆、陶聊城。又自河、济之交,涉荥波,滨济水而东,得东郡之地,古邶、鄘、卫、凡、胙、邘、雍、共、微、观、南燕、昆吾、豕韦之国。自阁道、王良至东壁,在豕韦,为上流。当河内及漳、邺之南,得山河之会,为离宫。又循河、济而东接元枵为营室之分。奎、娄,降娄也。初,奎二度,馀千二百一十七,秒十七少。中娄一度。终,胃三度。自蛇丘、肥成,南届钜野,东达梁父,循岱岳众山之阳,以负东海。又滨泗水,经方舆、沛、留、彭城,东至于吕梁,乃东南抵淮,并淮水而东,尽徐夷之地,得汉东平、鲁国、琅邪、东海、泗水、城阳,古鲁、薛、邾、莒、小邾、徐、郯、郐、鄅、邳、邿、任、宿、须句、颛臾、牟、遂、铸夷、介、根牟及大庭氏之国。奎为大泽,在陬訾下流,当钜野之东阳,至于淮、泗。娄胃之墟,东北负山,盖中国膏腴地,百谷之所阜也。胃得马牧之气,与冀之北土同占。胃、昴、毕,大梁也。初,胃四度,馀二千五百四十九,秒八太。中,昴六度。终,毕九度。自魏郡浊漳之北,得汉赵国、广平、钜鹿、常山,东及清河、信都,北据中山、真定,全赵之分。又北逾众山,尽代郡、雁门、云中、定襄之地与北方群狄之国。北纪之东阳,表里山河,以蕃屏中国,为毕分。循北河之表,西尽塞垣,皆髦头故地,为昴分。冀之北土,马牧之所蕃庶,故天苑之象存焉。觜觿、参、伐实,沈也。初,毕十度,馀八百四十一,秒四之一。中,参七度。终,东井十一度。自汉之河东及上党、太原,尽西河之地,古晋、魏、虞、唐、耿、扬、霍、冀、黎、郇与西河戎狄之国。西河之滨,所以设险限秦、晋,故其地上应天阙。其南曲之阴,在晋地,众山之阳;南曲之阳,在秦地,众山之阴。阴阳之气井,故与东井通。河东永乐、芮城、河北县及河曲丰、胜、夏州、皆东井之分。参、伐为戎索,为武政,当河东,尽大夏之墟。上党次居下流,与赵、魏接,为觜觿之分。东井、舆鬼,鹑首也。初,东井十二度,馀二千一百七十二,秒十五太。中,东井二十七度。终,柳六度。自汉三辅及北地、上郡、安定,西自陇坻至河右,西南尽巴、蜀、汉中之地,及西南夷犍为、越隽、益州郡,极南河之表,东至牂牁,古秦、梁、豳、芮、丰、毕、骀杠、有扈、密须、庸、蜀、羌、髳之国。东井居两河之阴,自山河上流,当地络之西北。舆鬼居两河之阳,自汉中东尽华阳,与鹑火相接,当地络之东南。鹑首之外,云汉潜流而未达,故狼星在江、河上源之西,弧矢、犬、鸡皆徼外之备也。西羌、吐蕃、吐谷浑及西南徼外夷人,皆占狼星。柳、七星、张,鹑火也。初,柳七度,馀四百六十四,秒七少。中,七星七度。终,张十四度。北自荥泽、荥阳,并京、索,暨山南,得新郑、密县,至外方东隅,斜至方城,抵桐柏,北自宛叶,南暨汉东,尽汉南阳之地。又自雒邑负北河之南,西及函谷,逾南纪,达武当、汉水之阴,尽弘农郡,以淮源、桐柏、东阳为限,而申州属寿星,古成周、虢、郑、管、郐、东虢、密、滑、焦、唐、随、申、邓及祝融氏之都。新郑为轩辕、祝融之墟,其东鄙则入寿星。柳,在舆鬼东,又接汉源,当商、洛之阳,接南河上流。七星系轩辕,得土行正位,中岳象也,河南之分。张,直南阳、汉东,与鹑尾同占。翼、轸,鹑尾也。初,张十五度,馀千七百九十五,秒二十二太。中,翼十二度。终,轸九度。自房陵,白帝而东,尽汉之南郡、江夏,东达庐江南郡,滨彭蠡之西,得长沙、武陵,又逾南纪,尽郁林、合浦之地,自沅、湘上流,西达黔安之左,皆全楚之分。自富、昭、象、龚、绣、容、白、廉州已西,亦鹑尾之墟。古荆、楚、郧、鄀、罗、权、巴、夔与南方蛮貊之国。翼与咮张同象,当南河之北,轸在天关之外,当南河之南,其中一星主长沙,逾岭徼而南,为东瓯、青丘之分,安南诸州在云汉上源之东阳,宜属鹑火。而柳、七星、张皆当中州,不得连负海之地,故丽于鹑尾。角、亢,寿星也。初,轸十度,馀八十七,秒十四少。中,角八度。终,氐一度。自原武、管城,滨河、济之南,东至封丘、陈留,尽陈、蔡、汝南之地,逾淮源至于弋阳,西涉南阳郡至于桐柏,又东北抵嵩之东阳,中国地络在南北河之间,首自西倾,极于陪尾,故随、申、光皆豫州之分,宜属鹑火,古陈、蔡、许、息、江、黄、道、柏、沈、赖、蓼、须顿、胡、防、弦、厉之国。氐涉寿星,当洛邑众山之东,与亳土相接,次南直颍水之间,曰太昊之墟,为亢分。又南涉淮,气连鹑尾,在成周之东阳,为角分。氐、房、心,大火也。初,氐二度,馀千四百一十九,秒五太。中,房二度。终,尾六度。自雍丘、襄邑、小黄而东,循济阴,界于齐、鲁,右泗水,达于吕梁,乃东南接太昊之墟,尽汉济阴、山阳、楚国、丰、沛之地,古宋、曹、郕、滕、茅、郜、萧、葛、向城、偪阳、申父之国。商、亳负北河,阳气之所升也,为心分。丰、沛负南河,阳气之所布也,为房分。其下流与尾同占,西接陈、郑为氐分。尾、箕,析木津也。初,尾七度馀二千七百五十,秒二十一少。中,箕五度。终,南斗八度。自渤海、九河之北,得汉河间、涿郡、广阳及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乐浪、元菟,古北燕、孤竹、无终、九夷之国。尾得云汉之末派,龟、鱼丽焉,当九河之下流,滨于渤碣,皆北纪之所穷也。箕与南斗相近,为辽水之阳,尽朝鲜三韩之地,在吴、越东。南斗、牵牛,星纪也。初,南斗九度,馀千四十二,秒十二太。中,南斗二十四度。终,女四度。自庐江、九江,负淮水,南尽临淮、广陵,至于东海,又逾南河,得汉丹阳、会稽、豫章,西滨彭蠡,南涉越门,讫苍梧、南海,逾岭表,自韶、广以西,珠崖以东,为星纪之分也。古吴、越、群舒、庐、桐、六、蓼及东南百越之国。南斗在云汉下流,当淮、海间,为吴分。牵牛去南河浸远,自豫章迄会稽,南逾岭徼,为越分。岛夷蛮貊之人,声教所不暨,皆系于狗国云。

《宋·陆佃·埤雅》《云汉》

水气之在天为云,水象之在天为汉。

郑樵·通志》《天汉起没》

天河亦一名天汉。起自东方、箕尾间。遂乃分为南北道。南经傅说、入鱼、渊、开籥、戴弁、鸣河鼓;北经龟、宿贯箕边。次络斗,魁、冒左旗,又合南道天津湄。二道相合西南行,分夹瓠瓜、络人星、杵畔、造父、腾蛇精、王良、附路、阁道、平登此大陵泛天船直到卷舌又南征,五车驾向北河南,东井水位入吾骖,水位过了,东南游经次南河向阙丘、天狗、天纪与天稷,七星南畔天河没。

《观象玩占》总叙

云汉一曰天汉,一曰天河,一曰河汉。河汉起东方、尾箕之间,乃分二道。其南经傅说鱼星、天渊、天籥、天弁、河鼓;其北经龟星贯箕,次络南斗魁、左旗,至天津下而合南道乃西南行,又分而交匏瓜,络人星、杵星、造父、腾蛇、王良、附路阁道,北端经大陵天船卷舌而南,络五车经北河之南,入东井水位而东南行,络南河阙丘、天狗、天稷,至七星南而没。凡经十有九宿。石氏曰:汉乃天一之所生,凝毓而成者。天所以为东西南北,襟带之限也。天下河汉之源,盖出于此。《天文志》曰:河汉自坤,抵艮为地之纪。《尔雅》云:析木谓之津,箕斗之间汉津也。

《历学会通》《天汉》

天汉,天下江河。淮济海岳之气,起东方、尾箕之间,谓之汉津,分为两道。其河南经傅说、鱼尾、天江、天市,络辇道渐台河北,经鱼鳖,贯箕、南斗柄、天籥、天弁、河鼓、右旗、天津,下合南河西行,历瓠瓜、人星、造父、腾蛇、王良,附路又西南,行经天狗、天纪、大陆天船卷舌五车,南入东井、四渎、天稷七星南而没。凡历十九宿。

阳玛诺·天问略》《天河》

近世西洋精于历法。一名士,务测日月星辰奥理,而哀其目力尪羸,则创造一巧器以助之。持此器观列宿之天,则其中小星更多稠密。故其体光显相连,若白练然。即今所谓天河者。

《汤若望·新法表异》《天汉破疑》

天汉斜络天体,与天异色。昔称云汉疑为白云者,非也。新法测以远镜,始知是无算小星攒聚成形,即积尸气等亦然,足破从前谬解。

天河部总论

懒真子

《论天汉分二股》

政和中,仆为邓州淅川县令。与顺阳主簿张持执权同为金州考试官。毕,同途而归。至均州界中,宿于临汉江一寺,寺前水分两股,行十馀里复合。主僧年六十馀,极善谈论。因言股河。主僧曰:不独江汉如此,天汉亦复如是。因取天汉图相示,天汉起于东方,经箕尾之间,谓之汉津,乃分为二道。其南道,则经傅说星天籥星、井星、河鼓星;其北道,则经龟星、南斗、魁星。左旗下至天津而合为一道。故知股河,天地皆然也。仆曰:凡水之行,前遇堆阜则左右分流,遂如股之状。今天汉乃水象,亦有高卑坳平之状乎。其僧笑曰:吾不知也。后有知星者,亦不能答。

《鬳斋十一槁》《天河》

古之人,有以天河断两界者,天犹卵也,经星之次环其四周,银河之所界者半,其馀则天市太微位焉。故二十八舍,其附于河者,三分二。沿之河以分其势,稽紫宫以定其馀,有条有次。故秦虽西而位坤,维之鹑首,云汉之升,两界之道也;吴虽东南而位坤,维之星纪,云汉之降,两界之终也;燕穷北纪之曲,故以末派之,析木为燕。盖星河之流,起于井终于箕。则南者反北,北者反南矣。

天河部艺文一

《天河赋》〈以天空色际宁见浮槎为韵〉唐卢肇

惟天有河,是生水德。凌浩渺之元气,挂峥嵘之远色。所以正辰极、奠南北,其清莫挹;濯星斗以滋上元,其恶可流。荡云霓以临下国,赫赫融融。自西自东,沿大象而其源不竭,横终古而其运无穷。磅礡九霄,浸润岂沾于土宇。轻清一气,波澜宁动于天风。匪荡荡而就下,但耿耿而浮空。处昼则潜,由昏则见。俟良夜之延瞩,故高明而自擅。光连月窟,何惭媚以怀珠。影照天津,岂愧净而如练。至若白榆风劲,析木烟秋。吹玉叶而将落,泛金波而共流。皎晶无际,阑干自浮,渡蟾魄之孤轮,不闻濡轨;涨鹊桥之远岸,讵见操舟。莫议高深,孰能揭厉演漾。必滋于若木,氛氲更袭于丹桂。映苍天而渐出,想积石于河澨。拂远树以将低,误一苇于天际。遥思濯手,远忆乘槎。流合璧之辉,几疑沉玉。映散金之气,或类披沙。辨牛岂见其津涘,闻鸡遽隐于云霞。是宜以河之名,居天之大。阁道蛇横于曲渚,骊珠蚌剖乎浅濑。源流自远,清无可羡之鱼;分野甚明,皎若誓封之带。凿自太古,疏于圆灵。奔注肯随于川渎,高明自贯于日星。夫其济黄道、决青冥、荫地轴、洒天经,悠矣久矣,配吾君之永宁。

《明河赋》谢偃

月初回于夕阳,日夜没于天纲。步庭砌以游衍,觉云霄之杳茫。气象万殊,缅星河而尽列。光辉一道,罗银汉之灵长。徒观其粲兮如磋,洁兮如磨。明月照而不失其素,飘风惊而匪扬其波。莫测其深,含天际之四气;莫度其远,掩人间之众河。及夫岁入三秋,势直千里。度龙驾而容曳,构鹊桥而迤逦。霞妆星靥,知婺女之不如;杂佩明珰,必姮娥之相似。七夕作之,以良会群,方于是而仰止固能。流不可准,涯不可度。既莫见乎端倪,亦焉知其厚薄。夫其为谦也,太阳曜而不争其光;夫其为德也,巨海枯而莫之能涸。夺凝霜之漫漫,方白石之凿凿。居崇高而不危,体虚无而自若。名连地脉,影杂天文。当霁夕而逾晓,凝微雨以暂曛。明白可称,则皓如曳练;正平可缉,亦矗似长云。亘紫极以斜转,横碧空而中分。吐霄光而澹滟,含曙色而氤氲。将欲问之于槎客,如何取决于严君。

《秋河赋》张环

倬彼昭回,凿天而开。舍秋耿耿,积曙皑皑。水清浅而不落,光逶迤而屡回。非碧海之分上,即黄河之转来。万里直绳,九霄横带。奕奕高影,汤汤连濑。透垂帘于户前,飞瀑布于云外。黯如平江不动,矗似长云欲销。映东吴而写练,挂南斗而成桥。气象晶明,波澜澒洞。泛滥星点,纡馀月弄。界黄道而宵迎,落青山而晓送。虽滔天而作限,乃沃日而为节。识示盈而必谦,恒昏凝而昼灭。亦犹灵乌之谢,顾兔之缺。适足明其舒卷,夫何累乎昭晰。于是,张平子仰而叹曰:此何灵辉,若有若微,杳杳回薄,茫茫是非。鹊填银而何去,人取石而何依。乘槎之子兮上不上,弄杼之女兮归不归。坐回遑而晓失,空白露兮沾衣。

天河部艺文二〈诗〉《秋河曙耿耿》陈张正见

耿耿长河曙,滥滥宿云浮。天路横秋水,星桥转夜流。月下姮娥落,风惊织女秋。德星犹可见,仙槎不复留。

《明河篇》宋之问

八月凉风天气清,万里无云银汉明。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洛阳城阙天中起,长河夜夜千门里。复道连甍共蔽亏,画堂琼户特相宜。云母帐前初汎滥,水晶帘外转逶迤。倬彼昭回如练白,复出东城接南陌。南陌征人去未归,谁家今夜捣寒衣。駌鸯机上流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雁飞萤度愁难歇,坐见明河渐微没。巳能舒卷任浮云,不惜光辉让流月。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

《天河》杜甫

常时任显晦,秋至最分明。纵被浮云掩,终能永夜清。舍星动双阙,伴月落边城。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

《赋得秋河曙耿耿》陈润

晓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桥成鹊已去,机罢女应过。月上殊开练,云行类动波。寻源不可到,耿耿复如何。

《银河》宋·王初

阊阖疏云漏绛津,桥头秋夜鹊飞频。犹残仙媛湔裙水,几见星妃度袜尘。历历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湿冰轮。年来若有乘槎客,为吊波灵是楚臣。

《和石曼卿明河咏》苏舜钦

八月银河好,天高夜自明。楼台通迥意,风露得馀清。几为浮云没,都宜小雨晴。离人强回首,耿耿得无情。

《银河咏》孔平仲

江湖有客卧孤城,每见银河眼亦明。万里长风吹不断,一番彻雨洗光清。星辰白石参差乱,云气飞梁倏忽生。牛女东西波浪隔,夜寒天阔不胜情。

《明河篇》谢翱

牵牛夜入明河道,泪滴相思作秋草。婺女城头玩明月,星星冢上无啼鸟。天寒露净沾衣巾,明河倏化为白云。云飞蜿蜿秋在水,石压槎头海烟起。

《明河秋夕图》元·刘因

明河澹澹纵复横,行云悠悠度疏星。凤媒不来乌夜惊,琼枝玉佩迟所托。画中隐隐闻机声,秋来秋去今犹古。此恨不随天宇青,昆崙西头风浪平。办我一舟莲叶轻,浩歌中流击明月。九原唤去严君平,人间此水何时清。

《银河》金銮

月出影渐没,夜深光倍明。鹊毛看又尽,填到几时平。

天河部纪事

竹书纪年》:周敬王十四年,汉不见于天。

拾遗记》:屈原以忠见斥,隐于沅湘,披蓁茹草,混同禽兽,不交世务。采柏实以和桂膏,用养心神。被王逼逐,乃赴清冷之水。楚人思慕,谓之水仙。其神游于天河,精灵时降湘浦。楚人为之立祠。

三辅黄图》:秦皇都咸阳,决渭水贯都,以象天河。《汉书·萧何传》: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何諌之曰:《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注〉孟康曰:言地之有汉,若天之有河汉,名号休美。臣赞曰:流俗语云天汉,其言常以汉配天。此美名也。

《风土记》:七月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有耀五色。以此为徵应。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颇有受其祚者。《幽明录》:晋宋黄祖奉亲至孝,母病笃。天汉明开,有一老父将小儿持箱自通。即以两丸药赐,母服之,患顿消。

本事诗》:宋考功,天后朝求为北门学士,不许。作明河篇以见其意末。云: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上人。则天见其诗,谓崔融曰:吾非不知之问有才调,但以其有口过。盖以之问患齿疾,口常臭故也。之问终身惭愤。

《妆楼记》:薛瑶英于七月七日,令诸婢共剪轻綵、作连理花千馀朵,以阳起石染之。当午散于庭中,随风而上,遍空中如五色云霞,久之方没。谓之渡河吉庆花《五国故事》:南唐后主李煜每七夕延巧,必命红白罗百匹,结为日宫天河之状,一夕而罢,乃收之。

清异录》:世宗时,水部郎韩彦卿使高丽,卿有一书,曰《博学记》,偷抄之,得三百馀事,今抄天部七事,一秋明大老天河也。

太平广记》:僧惠沿行凶,率常于阒处,凿井深数丈,投以黄精数百斤,求人试服。观其变化乃饮。姚坤大醉,投于井中,以硙石咽其井。坤及醒,无计跃出,但饥茹黄精而已。如此数日夜,忽有人于井中召坤姓名。谓坤曰:我狐也,感君活我。子孙不少,故来教君。我狐之通天者,初穴于冢。因上窍乃窥天汉星辰,有所慕焉。恨身不能奋飞,遂凝盼注。神忽然飞出,虚驾云登天汉,见仙官而礼之,君但能澄神泯虑,注盼元虚,如此精确。不三旬而自飞出,虽窍之至微,无所碍矣。《北京岁华记》:七夕,宫中最重韨上卖巧果,人家设宴,儿女对银河拜。

天河部选句

楚屈原《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

魏伯阳《参同契》:焕若星经汉兮,炳如水宗海。晋潘岳《寡妇赋》:霜被庭兮,风入室;夜既分兮,星汉回。左思《蜀都赋》:云汉舍星而光耀洪流。

宋谢庄《月赋》:斜汉左界,北陆南躔。

唐王损之《曙观秋河赋》:澄奕奕之浮彩,隐苍苍而引曜。孤星回泛,状清浅之沉珠;残月斜临,似沧浪之垂钓。轻晖幕幕,远景萧萧。色分隐映,光凝泬㵳。凝瀑布而不落,似轻云之欲销,夜景将分,清光向晓。萦碧落以回薄,澹晴空而缥缈。跻攀不及限一水,以心遥旷望空劳,邈九霄而思杳。发迹无际,凌虚不倾。积曙色之牢落,涵爽气之凄清。疑曳练而势远,讶残虹而体轻。

欧阳修《秋声赋》:星月皎洁,明河在天。

古诗:河汉清且浅,相去讵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魏文帝诗: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又〉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鲍照诗:夜来坐几时,银汉倾露落。

谢朓诗:秋河曙耿耿〈又〉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梁刘邈诗:长河似薄云。

刘孝绰诗:长河似曳素。

唐苏颋诗:当轩半落天河水。

沈佺期诗:寻河取石旧支机。

孟浩然诗:微云澹河汉。

杜甫诗:明河傍塞微〈又〉满空星河光破碎〈又〉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钱起诗:河近画楼明。

独孤及诗:银河入檐白。

顾况诗: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捲近银河。白居易诗:山郭灯火稀,峡天星汉少。

杜牧诗:初旭红可染,明河澹如埽。

李商隐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又〉由来碧落天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苏轼诗:北户星河落短檐。

惠祟诗:阴井生秋草,明河转曙迟。

宗泐诗:天河只在南楼上,不借人间一滴凉。

天河部杂录

孝经》:援神契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

《孝经内事》:天子得云台之礼,则河行不离其常;河若离常,则有决溢之忧。

列子·殷汤篇》: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庄子·逍遥游篇》: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张衡灵宪》:水精为汉。

东观奏记》:武帝好长生、久视之术。宫中筑望仙台,势侵天汉。

《晋书·皇甫谧传》:释劝论时清道,真可以冲迈。此真吾生濯发云汉、鸿渐之秋也。

《太清记》:翰曰:牵牛郎何在。女曰:河汉阻隔,不复相开。《汉中志》:汉有二源,其应上昭于天。又曰惟天有汉。《世说新语》:谢公云:圣贤去人其间,亦迩子侄,未之许。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颜氏家训》:天汉悬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腾。《唐书·李昭德传》:昭德怙权,鲁王府功。曹参军丘愔上疏曰: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元真子·涛之灵篇》:天文皎夜而为汉。

因话录》:《汉书》载张骞穷河源言,其奉使之远实,无天河之说。惟张茂先《博物志》说近世有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见海槎来,不违时。赍一年粮,乘之到天河。见妇人织,丈夫饮牛。遣问严君平,云:某年某月某日,客星犯斗牛。即此人也。后人相传云:得织女支机石,持以问君平。都是凭虚之说。今成都严贞观有一石,俗呼为支机石皆目云当时君平留之。宝历中,余下第还家于京洛,途中逢官差,递夫舁张骞槎,先在东都禁中。今准诏索有司取进,不知是何物也。前辈诗往往有用张骞槎者,相袭谬误,纵出杂书,亦不足据。《蠡海集》:天之色苍苍然也,而前辈曰丹霄曰绛宵河汉曰银河可也。而曰绛河,盖观大者,以北极为标准;所仰视而见者,皆在于北极之南。故称之曰丹曰绛借南之色,以为喻也。

西溪丛语》:海潮之说多矣。或谓天河激涌。

《野客丛谈》:刘桢赋素秋,三七天汉。指隅人胥祓,除国子水嬉。

癸辛杂识》:乘槎之事,自唐诸诗人以来,皆以为张骞。虽老杜用事不苟,亦不免有乘槎消息。近无处问张骞之句,按骞本传止曰:汉使穷河源而已,张华《博物志》云:旧说天河与海通,有人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月至一处,有织女及丈夫饮牛于渚。因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问严君平,则知之。还,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然亦未尝指为张骞也。及梁宗懔作《荆楚岁时记》乃言:武帝使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见所谓织女牵牛,不知懔何所据而云。又王子年《拾遗记》云:尧时,有巨槎浮于西海,槎上有光若星月。槎浮四海,十二月周天,名贯月槎、挂星槎,羽仙栖息其上。然则,自尧时已有此槎矣。

熙朝乐事》:七夕,人家盛设瓜果酒殽于庭心,或楼台之上,谈牛女渡河事。

脉望天河自尾箕,寅位注于东井,而循环于天地之间。古人云:水出昆崙之下,注出尾闾复上,谓之天河此天地之河也。人之河自尾闾,尾闾系寅位,溯流而上,昆崙与天地同焉。

《天爵堂笔馀剡汉漫笔解》:三峡,星河影动,摇引天官。《书注》:左旗九星在河鼓左,右旗九星在河鼓右。是天之旗鼓动摇主兵。杜公虽破万卷,恐未必拘拘证古。若此暑月,夜半露坐,时观晴空,星河影隐映,错落俨然动摇况三峡乎。《元亭涉笔》:银湾,许浑谓银河为银湾,李贺谓银浦。汲县志:七月七夕,陈酒脯瓜果于庭,见天河中有白云,便拜得福。

《高邮州志》:七月七夕前,望潢河影出没,占荞麦丰歉。《太湖县志》:七夕相传是日,银河没以其去,日远近卜谷价多寡。

《铅山县志》:七夕以前,占河影没;三日而后,见则谷贱;七日而后,见则谷贵。

《衡州府志》:七夕乞巧之会衡,俗不甚重。但以此后数夜,天河隐现,定来岁。米价归早米贵,归迟米贱。

天河部外编

《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馀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集林》:有人寻河源,见妇人浣纱,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君平曰:此织女支机石也。《搜神记》:谢端少丧父母,为邻人所养,年十七未婚。后感天汉中白水素女。潜为其炊,以备饮食端后。怪而潜候之,得见。言曰:天哀汝孤贫恭顺,使我相为守舍。今既见便去,留不可。

《拾遗记》:太初二年,大月氐贡双头鸡四足一尾。帝置于甘泉故馆,以馀鸡混之,得其种类而不能鸣。谏者曰:非吉祥也。帝乃送还西域,鸡反顾望汉宫而哀鸣,此鸡未至月支国,乃飞于天汉。

齐谐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吾向已被召,不得停与尔,别矣。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去。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复三年当还。明日失武丁,至今云织女嫁牵牛。

《元真子·涛之灵篇》:涛之灵曰江胥,汉之神曰河姑会于真原之野。江之胥问乎河之姑曰:吾以子为水也,县而不散,夜而能焕。异乎川者,何也。河之姑曰:代谓吾之神以至于此,吾亦何知焉。若不闻乎泛天船,泻天江,俾牵牛织女之相望。此吾之所能也。道之微曰至元,至元谓曰:吾将告若,欲知汉之说者。观乎碧之理,有洁白之文;寥乎萤之腹,有昏晓之变。体之异也,岂有姑之神耶。虽天汉之大,非川可知矣。

《尔雅》:翼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