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鲁迅讲演录 | 鲁迅 | 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演讲者。鲁迅毕生坚守启蒙主义立场,致力于使中国青年洞悉世相,少走弯路,完成有决断、有创造性的人生。 当年风云激荡的年代,他在各大高校的现场讲演,吸引了无数青年人热切的目光,颇鼓舞了无数人的心。虽然过去了百年,但是“永远的大先生”的饱含期望、精彩睿智的演说,对于当下的我们仍有不可替代的力量。 本书收入鲁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演讲文章16篇,均经先生生前审定,经典名篇《娜拉走后怎样》《老调子已经唱完》《无声的中国》悉数收入。 |
梁方仲集 | 梁方仲 | 本书主要收录梁方仲先生1949年前后的学术论著,若干经典文献仍予以收录,但对1949年前学术著述有所侧重,旨在彰显梁方仲先生早期及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任职期间之学术成就,以体现梁方仲先生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之学术渊源。 |
多收了三五斗 | 叶圣陶 | 短篇小说集。叶圣陶著。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曾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其中蕴涵的主流价值、精神实质,在革命战争年代给人以力量和勇气,在和平建设时期给人以激励和鼓舞。《多收了三五斗》为题,由北京大学教授、叶圣陶研究专家商金林提供篇目建议,共纳入《夜》《赤着的脚》《冥世别》《某城纪事》《某镇纪事》《多收了三五斗》《我们的骄傲》《皮包》《邻舍吴老先生》《辞职》《春联儿》11篇富有时代意义和革命色彩的短篇小说作品,为“红色经典”的有机组成部分。 |
谨防扒手 | 刘半农 | 《谨防扒手》全书按年岁之先后编辑,收录了刘半农二十五年的写作,是一本彻头彻尾的杂文集。有论记,有小说,有戏曲;有做的,有翻译的;有庄语,有谐语;有骂人语,有还骂语;甚至于有牌示,有供状。称之为“杂”,可谓名实相符。刘半农的杂文主要谈的是一些文学现象,如谈诗歌与小说精神的革新、通俗小说的积极与消极教训、作品抄袭等。 |
郭沫若小说集 | 郭沫若 | 辑收郭沫若创作的全部小说,共41篇。所收作品,基本上按照写作时间或发表先后排序(其中历史小说10篇,为保存其独立完整,置于书末,未循此例)。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作家。四川乐山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前开始文学活动。曾参予“创造社”的创建。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小说以浪漫抒情为特点,或追求幻美、张扬个性、人性;或描摹穷愁潦倒,抒泄愤世嫉俗的胸臆;或通过历史人物,借古讽今。抗战时期的小说,则以揭露国统区的腐败黑暗为主旨。在艺术风格上,善于运用意识流和精神分析等。 |
张恨水中短篇小说集 | 张恨水 | 小说集,张恨水著,收张恨水短片小说12篇,中篇小说10篇,剧本两部。张恨水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
上下古今谈 | 张恨水 | 散文集,张恨水著。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为小说家的巨大声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上下古今谈》,全书别具风格,行文冲淡,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真个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让读者在忍俊不禁掩口葫芦中,又感到淋漓酣畅的痛快。 |
最后关头 | 张恨水 | 杂文集,张恨水著。1938年1月10日,现代著名通俗文学大家张恨水来到重庆,《新民报》社长陈铭德诚邀加盟。从此,张恨水成为《新民报》核心成员之一,主笔并主编副刊《最后关头》。作为主笔,张恨水在每期副刊上都要写上关头语录,虽寥寥几十字,却是针砭时弊、一针见血。但是,《最后关头》因笔触直接、犀利,直戳当局的痛处、揭露政治的黑幕,受到当局不断地打压,艰难地坚持了3年后被迫停刊。 |
曼殊室随笔 | 梁启勋 | 1948年正中书局出版,梁启勋为中国二十世纪著名词学家。与夏敬观、刘毓盘、吴梅、王易、汪东、顾随、任讷、陈匪石、刘永济、蔡桢、俞平伯、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赵万里等并为朱、况一脉。“曼殊室”是梁启勋位于北京南长街的书斋名,《曼殊室随笔》是梁启勋1926年至1947年间的读书笔记,全书分为词论、曲论、宗论、史论、杂论五卷,内容横跨词学、曲学、史学、哲学、心理学、天文学、生物学、民俗学等领域,兼及晚清掌故与民国趣闻,行文活泼不羁,警句迭出。梁启勋学贯中西,书中时常融汇传统儒释道学说与西方思想观念,展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辨精神。 |
浮想录 | 陈旭麓 | 《浮想录》是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生前在授课、研究之余随时记录下来的片段性学术随想,以及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看法。从1977年7月始至1988年,历时12年,记录有695条,文字简洁、思辨,且多有深刻警句令人拍案叫绝。 陈旭麓先生的“新陈代谢”史学思想影响深远,而《浮想录》对“新陈代谢”有着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多种表述和使用,是这一史学思想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此书,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新陈代谢”史学思想的认识。 本次出版《浮想录》,收录了陈旭麓先生的《浮想录》和诗词作品。 |
怀疑与学问 | 顾颉刚 | 本书是著名学者、史学家顾颉刚的散杂文作品集,其中既有教导青少年立志、读书、为学等做人做事的散杂文,又收录其研究民俗文化、神话传说、历史事迹等方面的随笔。其中,《怀疑与学问》入选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它集思想性、学术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具有一定学术色彩的普适性读物。 |
写在人生边上 | 钱锺书 | 现代杂文集。钱钟书著。上海开明书店1941年12月初版。列入“开明文学新刊”。收作者《序》1篇,杂文10篇。钱钟书在《序》中说,“人生是一部大书”,他的杂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零星的随感”。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根据初版本重排,作者作了文字上的修订,列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第二辑。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意味深长。这个魔鬼,类似歌德笔下的靡菲斯特,常常在对社会人生的独特分析和批判中,说出一些令人颤栗的“可怕的真理”,如“你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己,你得看他为别人做的传;你要知道别人,你倒该看他为自己做的传。自传就是别传”。钱钟书的杂文以知识性和思辨性见长,突出表现在他的议论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视角,独特纹理,充满着许多启神益智的思想和妙趣横生的警句,如《窗》说“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迂远了”;《论快乐》说“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说笑》说“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为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谈教训》说“不配教训人的人最宜教训人;愈是假道学愈该攻击假道学”;等等。其中有奇异的遐思,有丰富的联想,有对世情的讽刺,有对人生的体味。 钱钟书的杂文喜欢旁征博引,文章的知识密度大,语言巧喻泉涌,妙语连珠,富于幽默感。谈的虽是平常的事物,然而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辛辣而冷峭,时见智慧的光芒,思辨的力量。 |
写作生涯回忆 | 张恨水 | 民国三十八年(1949)1月至2月13日,《写作生涯回忆》在北平“新民报”连载。写的就是张恨水的创作过程,里面极少涉及他的家庭生活,可是说都是关于写作的,从他由识字到他写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小说。全书不但列举了他发表了和没有发表过的作品,还贯穿了他读书写作的思想,一个从小就是喜欢看小说的“小说迷”最后成为一个写小说的名家。 书中有一段关于青少年写作的心态,我觉得很真实“当年写点东西,完全是少年人好虚荣。虽然很穷,我已知道靠稿费活不了命,所以起初的稿子,根本不是由‘利’字上着想得来。自己写的东西印在书上,别人看到,自己也看到,我这就很满足了。我费工夫,费纸笔,费邮票,我的目的,只是满足我的发表欲。”看到这我忍不住笑了,我当年不也是这种心态吗?刚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就是这么想的。 |
微神集 | 老舍 | 现代短篇小说集。老舍著。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7年4月初版,列入“晨光文艺丛书”。收短篇小说17篇:《上任》、《牺牲》、《柳屯的》、《毛毛虫》、《善人》、《邻居们》、《大悲寺外》、《马裤先生》、《微神》、《开市大吉》、《歪毛儿》、《柳家大院》、《抱孙》、《黑白李》、《眼镜》、《铁牛和病鸭》、《也是三角》。前有《自序》一篇。 这是作者自编的短篇小说集,经过严格的筛选。这些作品含义严肃,思想深刻,或谴责丑恶的社会现象,或关注普通人民群众的人生命运。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上任》、《牺牲》、《微神》、《柳家大院》等篇。《上任》描写一群“弃暗投明”的土匪头目上任治安稽察官而继续通匪容匪的罪恶勾当,揭示出官匪一家的社会黑幕,鞭挞了社会黑势力的危害。《牺牲》刻划了买办知识分子毛博士崇洋媚外的丑恶嘴险。他一身洋装,满嘴女人和好莱坞,“他不喜欢中国人的一切”,骂中国人“野蛮”、“脏”,甚至看不起同行的中国教授。他认为“在中国当个国民是非常冤枉的事”,做什么都要作出“牺牲”。他在所谓“美国精神”的装饰下干出了种种荒唐无耻的行径,最后被送入了疯人院。《微神》是老舍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春暖花开时节,“我”来到了过去情人的故居,回忆起甜蜜而凄惨的初恋:“我”与“她”真诚相爱,然而为生计所逼,“我”只身飘零南洋,“她”却沦为暗娼,当“我”从南洋归来时,“她”却自杀了,为的是永远活在“我”的心中,留给“我”的“永远是青春”。春色中的“微神”境界被粉碎了,心中涌起了对多舛人生的感叹和哀怨。《柳家大院》通过一个小媳妇被折磨致死的悲惨故事,揭示出封建礼教的残忍和现代帝国主义所标榜的“文明”的虚伪性。这些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幽默凝重的风格特征。如在《牺牲》中把毛博士写成一个“自私自利而好摹仿的猴子”,其幽默的讽刺和调笑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杂感集 | 许地山 | 许地山著。商务印书馆1946年11月出版。系作者遗稿的辑录,由作者夫人周俟松编辑。收入1935年至1940年所写文章15篇,另有周俟松《序》1篇。其中有演讲辞,如分别对北京大学、岭南大学学生作的演讲,强调中华民族必须拥有“维持正义与和平”的“充足的能力”,号召人们能奋起抵御强敌的侵略,从而“拯民众于水火之中”;有为报纸写的时评,呼吁“用血,用铁,用坚定的意志来抗战到底”,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此外,还有一些写景散文。 |
忏余集 | 郁达夫 | 郁达夫著。上海天马书店1933年2月出版,为小说、散文合集。内收散文《忏余独白》、《钓台的春昼》等4篇,并《迟桂花》等小说。《忏余独白》即代序,回顾了自己各时期创作的动机与心理,并介绍了集内文章貌似隐逸循世、实则曲折释愤的格调之来由。特别是以抒情笔调忆述自幼养成的迷恋大自然、渴望空远与远游的个性,留学日本时期写作小说《沉沦》的背景与心境,十分真率痛切,颇为感人。《钓台的春昼》描绘严子陵钓台清幽颓荒的景观,并于述幽纪胜之中题诗抨击“中央党帝”与汉奸佞臣,品调卓尔不凡。《志摩在回忆里》悼念同学同庚的故友,不作通常的哀辞,而是生动地勾画了徐志摩生前的音容笑貌,以见其活泼聪敏的个性和内蕴的愤世悲情,令人观之难忘。《东梓关》描写徐竹园的舒徐浑厚的名医风度以及东梓关有关战乱殃民的传说;《瓢儿和尚》描写北伐时当旅长的秦国柱隐匿山林当和尚的经历;《迟桂花》描写“我”到西湖参加昔日同学婚礼的经过,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出山居恬静、自然的生活情趣和明媚多姿的湖光山色。故通观全集,并非如苏汶等评说的充满了“隐逸的情趣”,“充满了循世之作”,而是或实写人事、或寄情山水,均表现了愤世嫉俗的心态,多别有寄托之作。 |
对反民主的抗争 | 邹韬奋 | 1946年7月出版。邹韬奋,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他的书写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一段耀眼的新闻出版记事。《对反民主的抗争》收《美国政治顾问与中国政治》、《对苏联的态度问题》、《言论自由与民主政治》、《邓演达先生的精神不死》等27篇。以探讨民主政治为重点,间或论述当时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及国内抗战局势,以及中美和中苏关系。 |
国粹与国学 | 许地山 | 许地山著。1946年8月商务印书馆初版。内容涉及宗教、文物、语文等,共十三篇论文。是许地山在抗日战争时期所撰遗稿,由周俟松整理成集。本书收录了许地山在逝世前一年于《大公报》连载的13篇议论文章,涵盖宗教、文物、语文三个领域。宗教部分主要论述儒、儒学、儒教之间的关系;医学和道教的关系;宗教对妇女的态度等问题。文物部分既有对器物、制度等的考证,对礼俗的议论,也有对香港考古工作的记述。语文部分除《国粹与国学》这篇文章外,主要讨论的是汉字改革问题。《国粹与国学》则提出了作者对"国粹"的定义,并讨论了国学的价值和路向等问题。 |
瞿秋白杂论 | 瞿秋白 | 瞿秋白(1899-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瞿秋白,坚持说真话,勇于自我剖析,展示纯真诚挚的心灵,是瞿秋白作品的永存魅力。本书收录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国文与中国人、出卖灵魂的秘诀等散论。 |
蔡元培谈教育 | 蔡元培 | 共收录蔡元培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32篇。前大部分文章均为蔡元培先生以一个教育家身份所撰写的关于教育的心得文章,主要收录了能够代表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全部重要文章,如《美育与人生》《以美育代宗教》《美育》《学生的责任和快乐》等,也包括一些为师生做的演讲稿;后面部分的文章是蔡元培所写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北京大学、谈文化、他读书、谈孔子等方面的文章。 |
情趣人生 | 梁启超 | 本书着重在生活的趣味与情感方面,对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作出系统的梳理。梁启超曾言“因情立趣”,在吸纳西方现代美学情感独立、审美自律等核心理念的同时,又传承了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人生为中心、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体验方法;这样就把梁启超的情感教育、趣味教育、美育思想通过“趣味”统一在了一起。并且,对于趣味与情感在梁启超美学思想体系中的关系与地位这一在学界争论不断的问题,也有了清晰的梳理与回答。正如梁启超所言“情感是趣味的条件”“是趣味的构成”,也是“趣味的实质”。而本书也是秉持梁启超先生的这一理念,结合其论著和生活点滴,引出本书的中心思想,即趣味教育的根本是情感教育,而情感也正是人之趣味得以生成的关键因素。 |
中国的一日 | 茅盾 | 现代报告文学集。茅盾主编。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9月出版。这是仿照高尔基主编《世界的一日》而发起的《中国的一日》征文运动的来稿编辑而成的。征文选定当年5月21日这一天为写作内容,要求参加者写下当天“所发生的事”,或“社会上一部分人的生活状况”。前后不到3个半月的时间,来稿数百万言,3000篇以上。“除了僧道妓女以及‘跑江湖’等特殊‘人生’而外,没有一个社会阶层和职业‘人生’不在庞大的来稿中占一个位置。”编者从来稿中选出490篇,计80万言,编成这部报告文学集。 书前收有蔡元培的《〈中国的一日〉序》的墨迹、茅盾《关于编辑的经过》和长幅木刻《全国大事记》。正文分18编:第1编“全国鸟瞰”。是当天的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与体育等要闻,概括地反映全国重大事件。征文稿分别收入第2编到第17编。其中第2编到第15编又以地域划分,其中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重要省市单独成编,其他省市按地域相近合并成编;第16编《海·陆·空》,反映军队的生活。第17编“侨迹”,报道海外华侨的动态。第18编“一日间的娱乐”,报道各大城市当天的电影、戏剧、广播等娱乐节目。书中插入照片、木刻、漫画等69幅。作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短篇小说,有报告文学、有小品文、有日记、信札、游记、速写、印象记,也有短剧”,但绝大部分是生活速写与报告文学。茅盾说:“从中国的每一角落,发出了悲壮的呐喊,沉痛的声诉、辛辣的诅咒,含泪的微笑,抑制着的然而沸腾的热情,醉生梦死者的呓语,宗教徒的欺骗,全无心肝者的狞笑!这是现在中国一日的然而也不仅限于此一日的奇瑰的交响乐!”(《关于编辑的经过》) |
谈修养 | 朱光潜 |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美学散文重要著作之一,共计22篇散文,并附有6封书信。阐发了人生修养途径,涉及“立志”“处群”“冷静”“学问”“交友”“价值意识”等话题。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蔽障,引导读者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养性”,但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 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涵义境界的理解释读。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的释读,带有很大程度道德文化的传承性和充分的个人意志的成分,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为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修养的概念很宽泛,在任何领域任何角度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在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品格中孜孜不倦的探究。 |
关系千万重 | 黄仁宇 | 古今中外的重要文学作品,不外发挥以下三种关系:生死、金钱与性,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都曾予以详细分析;但是今日的局势则是这三种关系都在进行重大的修订与转变,各种关系丛集交织,令人有无法抽身之感。本书是八十年代为我们引进大历史观点的黄仁宇博士重新尝试的书写角度,他悠悠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值得再三阅读与深思。 提到关系这一名词,我们就可以立即想到私人关系、家庭关系、利害关系、性关系、金钱关系、外交关系、乡土关系、人知关系、多重关系、双边关系、直接关系、微妙的关系、紧张的关系等等。这是一本随笔,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也渗入了某些“寡人好勇,寡人好货,寡人好色”的成分;不过和作者所著其他书刊有很多接近的地方。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来,今日各种关系丛集,有令人无法抽身之感。 |
诗律武库 | 吕祖谦 | 类书。前后集三十卷。旧本题宋吕祖谦撰。祖谦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官至直秘阁著作郎、国史院编修。是编为祖谦年谱所不载,且祖谦乃一代硕儒,文辞闳肆博辩,凌厉无前,而此书征引故实,大抵习见之事,在类书中最为浅薄,学者以为断非祖谦所作,当出于后人依托。有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洞庭东山郑氏桃源山庄刊本,《金华丛书》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