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什么是名家? | 《汉书·艺文志》载: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名家其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称“名家”,也称“辩者”、“察士”。名家的代表人物 春秋末,郑国大夫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刘向序《邓析书》) | |
什么是诸子百家? |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 正如《汉书·艺文志》中所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当时 | |
什么是六艺? | 六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周代所说,指古人所要学习的六中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另外一种是汉代的说法:汉儒以六经为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六经者,大艺也;礼、乐、射、御、书、数者,小艺也。语似分歧,实无二致。古人先识文字,后究大学之道。”(章太炎《国学讲演录》) 汉代以后文 | |
什么是十三经? | 经,指儒家传统的经典著作。从西汉到清代,有十三种儒家文献渐次取得“经”的地位,形成了“十三经”。 最初儒家的经典为“六经”,就是孔子所说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皮锡瑞《经学历史》中说:“经学开辟时代,断自孔子删定《六经》为始。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孔子出而有经之名。《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 |
茶录四种 | ①宋代茶书。蔡襄(1012~1067)撰,1卷,今存。关于蔡襄生平,今人曹宝麟撰《年表》(刊荣宝斋本《中国书法全集》32《蔡襄》附录)及刘琳《蔡襄年谱》(刊《宋代文化研究》第四辑,四川大学 1994年 10 月版)最详备。宋代费兖《梁溪漫志》卷八载陈东遗文《跋蔡君谟〈茶录〉》云:“余闻之先生长者,君谟初为闽漕时,出意造密云小团为贡物,富郑公闻之,叹曰:‘此仆妾爱其主之事耳,不意君谟亦复为此。’余时为儿,闻此语,亦知感慕。及其《茶录》石本,惜君谟不移此笔书 | |
卫夫人独具慧眼 | 卫夫人(272—349),东晋女书法家。名铄,字茂漪,卫展之女,卫恒之侄女,李矩之妻,世称 “卫夫人”。卫夫人善书法,有书名。她出生在卫氏书法之家,三代善书。她工楷书,尤尚规矩。世传卫夫人曾做过王羲之的书法老师,羲之父子的书法皆卫夫人所传。作品有《急就帖》等。独具慧眼众所周知,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圣”,他的书法艺术传布广远,甚至在海外邻邦也享有极高声誉。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王羲之在书法事业上的成功,除了继承王家书法传统和自己的刻苦学习外,还 | |
赵壹与《非草书》 | 《非草书》是东汉灵帝时辞赋家赵壹所作的一篇赋文,历来对其褒贬不一,要真正的理解《非草书》还应该从他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以及赵壹本人的性情和处世的态度,将其还原到应有的历史背景之中去,才能理解他当时写这篇赋的真正的动机和目的。 对于《非草书》,我们一般认为它是最早论及书法的对草书进行非议的一篇赋文,文中对草书产生的渊源作了客观的、理性的分析,对当时的习草之风之盛也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并对这一流行时风予以了尖锐的批评,阐述了他对草书的认识和持有的态度。对后来的书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 | |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正史记载 | 颜真卿(公元708—784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颜师古之五世从孙。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调醴泉尉。迁殿中诗御史,后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反,与从兄杲卿固守平原,加户部侍郎。肃宗时,历工部、刑部尚书,又为同州、蒲州刺史。再迁吏部侍郎,封丹杨县子、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卢杞专权,改太子太师。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八月三日,为李希烈缢杀,年77岁,赠司徒,谥文忠。 | |
经典古籍《道德经》 |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道德经》,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后人增删、意改,而在其传抄刊印过程中又有错置等情况发生,从而形成了老子道德经一书极其复杂的版本问题。 《道德经》,东周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在陕西写成,据《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载,周昭王二十五年,尹喜候西游入秦的老子至函谷关,在楼南高冈筑台(位于现陕西周至县终南山北麓楼观台),老子述《道德经》五千言以授之,在这里写出了这部凝结了华夏智慧的绝世之作,故此处胜迹又称楼观台。《道德经》上下 | |
清代江南名医叶桂相关史料 |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先世自歙迁吴,祖时,父朝采,皆精医术。范少参①长倩晚年生子,无谷道,延朝采视之,曰:“是在膜里。”用金刀割之而开。子即伏庵太史②也。朝采兼工书画,好吟咏,善鼓琴,轻财好施,年未五十卒,时桂年才十四耳。父既殁,从学于父之门人朱某。朱即以得于师者授之。桂闻言即解,见出朱上,有闻于时。……桂治病多奇中。一富室新娶妇,病如騃③,治而无效。桂诊之,命于空室掘地作池,贮不洁其中,覆板,舁病者卧其上,静伺之,俄而呻吟,逮旦④还内室 | |
中国农业典籍目录 | 二画卜式养羊法(养羊法) 卜岁恒言 十二月纂要 二如亭群芳谱 九华新谱 三画山居要术 山居四要 山蚕谱 山左蚕桑考 大农孝经 大观茶论 士农必用 三径怡闲录 三农纪 四画尹都尉 王氏 王良相牛经 牛经(相牛经) 牛马书 牛书(贾朴)牛皇经 牛经方 牛书(杨时乔) 牛经(贾氏) 牛经切要 牛经备要医方 月政畜牧栽种法 月季花谱 水牛经 水云录 水蜜桃谱 亢仓子 分门琐碎录 天彭牡丹谱 天工开物 天机秘录 日食菜物 元亨疗马集 木棉谱 五画氾胜之书 四民月令 四时纂要 四时栽种记 四时栽接花果图 四晨类要 四 | |
古籍善本家谱目录 | 仙源申氏宗谱 (民国木活字本 59册)兹溪谢氏三修族谱(光绪刻本3册)余氏家谱(光绪刻本2册)凰冈徐氏家谱 (光绪刻本四卷5册)吴越钱氏大宗庆系谱(民国木活字内有民国铁券照片及彩绘图存1册卷1-3)刘氏家谱(民国木活字本16册)张氏家谱(乾隆活字本10册)胡氏统宗谱(乾隆以前手抄1册)冯氏家谱(明正德左右时手稿残1册)吉州欧阳氏通谱(明万历刻本,内有欧阳修 存2册)吴氏家谱(光绪木活字8册)珠山汪氏宗谱(光绪木活字12册)廖氏宗谱(民国木活字本2册)扬氏家谱(道光刻本12册)余氏族谱(宣统元年木活字10册 | |
常用古籍版本目录 | 一、文史类 《晋书。孙恩卢循传》笺证-冯君实笺证--中华书局-1963。9《新唐书。南诏传》笺证-王忠笺证--中华书局-1963。31900-l901年俄国在华军事行动资料(中译本第三册)(义和团资料丛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董果良译-齐鲁书社-1982。9按辽御珰疏稿-(明)何尔健撰-何兹全、郭良玉编校-中州书画社-1982。8八家后汉书辑注(全二册)-周天游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辽宁省图书馆古籍部整理--辽沈书社-1989。10八琼室金石补正-(清) | |
古籍目录及其功用 | 我们的目录学历史悠久。汉代刘向、刘歆编制《七略》、《别录》,奠定了基础,此后,目录学不断发展,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国古代目录学家留下的许多目录以及目录学专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视为引导我们打开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一把金钥匙,是逐步了解、利用、掌握这一宝库不可缺少的向导。所以古人称目录学为读书治学的门径,这无疑是恰当的。 我国古籍目录数量多、种类多,内容极其丰富。如果从目录编制的体例看,大致可分如下三种: 第一种,部类前后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解题又叫叙录或提要。它的作用是叙述作者生平 | |
古籍版本知识 | 古籍的版式 版式即古籍每一印页的格式。印页上各部分都有特定名称,主要有: 版面指每页上印版所占范围。 版框版面四周的粗线,也叫边栏。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有的印页版框上下栏单线,两旁双线,被称为"左右双边"或"左右双栏"。 行格版面之 | |
名家推荐的国学书目 | 1。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 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尝试集》等。 1920年,胡适开列了《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列举古籍31种,以备中学生阅读。 《诗经》《战国策》《论语》《庄子》《荀子》《楚辞》《淮南子》《论衡》《左传》《老子》《墨子》《孟子》《韩非子》《元曲选》《史记》《汉书》《明曲选》杜甫白居易陶渊明李白韩愈柳宗元王安石陆游辛弃疾关汉卿欧阳修朱熹杨万里马致 | |
王夫之《黄书》简介 | 清代哲学政论著作。一卷。 清初王夫之(生平见《张子正蒙注》条)著。 成书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内分《原 极》、《古仪》、《宰制》、《慎选》、《任官》、《大 正》、《离合》七篇,另附《后序》。自称此书 的主旨是:“拒闲气殊类之灾,扶长中夏以 尽其材”(《后序》)。总结明王朝覆灭的教 训,充满了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民族主义 精神。《黄书》认为明王朝之所以被“夷族” 的清王朝取而代之,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 的。“生民以来未有之祸,秦开之而宋成 之。& | |
孔子学《易》考论 | 一、关于“《鲁》读”问题孔子是否对《周易》曾有精深研究?本来,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汉书·儒林传》称,孔子“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尤其是被公认的最可靠的孔子文献《论语》亦载:“ | |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 训诂学的传统观念形成于唐代的孔颖达,而国学大师黄侃则创立了训诂学的现代观念。黄氏界说一出,训诂学的现代观念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分工派”与“综合派”两家。前者以陆宗达、王宁的“古代文献词义学派”影响最大,后者以殷孟伦、许嘉璐等的“综合派”为代表。笔者在考察以往训诂学史的基础上,继承章太炎、黄侃的学说,首次提出训诂学的“二重性”问题,并将训诂学划分为三个部门:“词义生成学”、“微观文献疏证学”与“古代文献词义考证学”。前二者属训诂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后者属训诂学的应用学科。 | |
古籍之最 | 1、最早的类书——皇览 2、现存最早的类书——北堂书钞 3、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4、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 5、最早的政书——政典 6、现在最早的政书——通典 7、现存编纂最早的断代政书——唐会要 8、最早的丛书——儒学警悟 9、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 |
中国经典古籍有哪些 | 《诗经》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它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 | |
经典古籍《史记》 | 《史记》是一本纪传体通史。 《史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 | |
学习古籍的基本常识 |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大家对于中国的古籍和名著了解欸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籍和名著文学常识,希望能帮到大家! 1.“四书”、“五经” “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 2.《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 | |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 | 一、引言 自两汉时代起,研究和阐发《周易》经传成为一种专门之学,即易学。而易学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个基本派别,即象数学派与义理学派(此外尚有一兼综象数与义理的中间派别)。如何对待象数与义理,如何在《易》的基本学说架构下给象数与义理分别进行定位,历来被视为判明象数学派与义理学派分际的主要依据。然而,一旦触及到易学发展史的实际,此一问题即远要复杂得多了。正因为其复杂,所以才衍生出了一系列对人们颇富影响力的错误识见。“象数对于义理学派而言无足轻重,甚至可以被全然抛弃”,即 | |
王弼哲学的方法论探究 | 一、前言 本文将针对王弼注<老>及注<易>之作中所显现具有哲理创造的思想部份进行方法论的探究,就王弼所阐发的哲学观点而言,主要表现在独立作品<周易略例>及<老子指略>二文中,其余<老子注>及<周易注>之作品中关于方法论思维的部份亦不超出于该二专文之上。所谓方法论之探究即为在我们所提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为中心的基本哲学问题研究法”〔[1]〕的研究进路上从事分析王弼哲学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的理论活动的特质,务使王弼哲学的基本性格予以显明化,王弼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多年来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