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元杂剧剧本《救风尘》 | 《救风尘》此剧全名为《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故名思义,就是用追欢买笑的风月手段,解救失误沦落的风尘姐妹。妓女宋引章被奸商周舍用甜言蜜语、虚情假意诱骗上钩,备受欺凌,向同行姐姐赵盼儿求救。赵盼儿不计较引章前错,慷慨相助,以自己的美貌和智慧,赚得周舍给引章的休书,救出引章,使其与忠厚老实的安秀才结了婚。剧中故事围绕妓女宋引章被花花公子周舍诱骗、欺凌、休弃的过程而展开,但主要表现的却是宋引章结拜姐妹赵盼儿的老练、机智、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急于摆脱非人地位,但因年轻而不懂世事的宋引章,贪恋富贵,又被周舍的虚情假意、 | |
元杂剧剧本《哭存孝》 | 《哭存孝》全名《邓夫人哭存孝》,或作《邓夫人苦痛哭存孝》,主要写唐代节度使李克用于酒醉时听信谗言,屈斩忠孝之子李存孝的故事。李存孝本名安敬思,雁门关飞虎峪灵丘县人,自幼父母双亡,邓大户将他抚养,长大后便给邓大户家牧羊。李克用见存孝有打虎之力,招安他做义儿家将,封他为十三太保飞虎将军李存孝,并着他与邓大户家为婿。自从跟了李克用,存孝多有功劳;曾经活拿了孟截海,怒挟了邓天王,杀败了张归霸,力取了太原,复夺了并州,立诛了五将。华严川大战,杀败了葛从周。十八骑杀入长安,攻破黄巢,扶持唐社稷。李克用许诺,战败黄巢, | |
元杂剧剧本《单刀会》 | 《单刀会》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是元代有名的三国戏。写的是赤壁鏖兵之后,鲁肃作保,劝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以荆州为跳板,取益州,并汉中,占西川,称孤道寡,天下遂成鼎足之势。鲁肃见刘备有“霸业兴隆之志”,便欲索取荆州。因荆州守将关羽,“韬略过人”,不敢直取。鲁肃打算在江下排宴设乐,邀请关羽度江赴会,先以共贺刘备功美,礼索荆州;礼索不成,拘收江上战船,不放关羽返回,让其心中知悔,献还荆州;如若不与,壁衣内暗藏甲士,酒酣之际,生擒关羽,囚于江下,若还 | |
元杂剧剧本《玉镜台》 | 《玉镜台》全名《温太真玉镜台》。此剧主要写翰林学士温峤与其表妹刘倩英由相识到定婚、结婚以至和好的过程。刘倩英只有一十八岁,温峤却比她年长得多。虽然倩英开始不喜欢他,但由于温峤的钟情和才华,终于取得了倩英的爱情,夫妻归于和好。温峤别无亲眷,出于敬老之心,取来年老寡居的姑娘到京师居住。他平生得志,自诩不在古今得志者之下,所谓“正行功名运”,“正在富贵乡”,“帽檐相接御楼前,靴踪不离金阶上”。但他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尚无一中意的妻子与他& | |
元杂剧剧本《绯衣梦》 | 《绯衣梦》全名《钱大尹智勘绯衣梦》,或作《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写钱大尹为书生李庆安平冤和婚的故事。汴梁财主王员外的女儿王闰香与富户李十万的儿子李庆安本是指腹为婚。但因李十万家道穷乏,王员外派嬷嬷送给李家十两银子、一双鞋儿,悔了这桩婚事。王员外的女儿闰香却念念不忘李庆安。秋雨的一天,同梅香到后花园散心,看见树下有一双鞋,命梅香取来一看,原来是自己做给李庆安的鞋;又发现树上有个人影,叫下来一问,方知是李庆安。原来李庆安从王员外悔婚的十两银子中拿了二百文钱买了个风筝去放,风筝挂在王员外家后花园梧桐树上,他越墙上 | |
元杂剧剧本《调风月》 | 《调风月》全名《诈妮子调风月》,主要写婢女燕燕与小千户的爱情婚姻纠葛。一次,主人的亲戚小千户前来探望主人,主人命燕燕前去伏侍,并说:“别个不中,则你去”,这既是主人对燕燕的赏识(因为她“半世为人,不曾教大人心困。虽是搽胭粉,只争不裹头巾”,说明她聪明能干),另方面也使她感到做婢之“苦”,做婢之“难”。而那些懒懒散散的婢女既不为主子赏识,也就少许多“苦差”。心性高强的燕燕对这些人是很反感的 | |
元杂剧剧本《陈母教子》 | 《陈母教子》全名《状元堂陈母教子》,主要写宋代陈母教其三子中状元的故事。陈母所生三子:长子陈良资,次子陈良叟,三子陈良佐。另有一女陈梅英。她教子读书,盖一堂名曰状元堂,激发其子仕进。一天,打墙处刨出一窖金银,她让休动,照旧培埋,理由是:“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她不求金玉重重贵,只愿儿孙个个贤。往年三年开一遭选场,如今一年一遭选场。她先命老大陈良资求官应举,“得一官半职,改换家门”,她要求老大“金榜无名誓不归”,为老二老三作个好 | |
元杂剧剧本《蝴蝶梦》 | 《蝴蝶梦》全名《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主要写包待制“杨善”的故事。这里的“善”指贤妇和孝子。戏剧的这个主题是通过包拯的一个梦幻告诉观众的。有一天,包待制升厅,坐起早衙,命张千把一个酸枣县解到的偷马贼上了长枷,下在死囚牢里,自己困倦休息,梦见一个蝴蝶打在亭子上结着的蜘蛛网上,飞来一只大蝴蝶救出了这只蝴蝶;又一个蝴蝶飞来打在网上,也被大蝴蝶所救。后来一个小蝴蝶亦坠网中,大蝴蝶虽然看见,却不救而飞。包拯动了恻隐之心,救出小蝴蝶。梦中的大蝴蝶就是剧中主人公王母。三个坠 | |
元杂剧剧本《五侯宴》 | 《五侯宴》全名《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主要写王氏母子因受赵太公欺辱而分离聚合的故事。王氏乃潞州长子县人,自身姓李,夫主王屠下世之后,家中一贫如洗,无钱使用,将未及满月的孩儿王阿三抱到街上去卖,以便讨些钱物,埋殡夫主。恰好有一富户赵太公,妻子亡化,撇下个未满月的孩子,打算寻一有乳食的妇人看觑孩儿。王氏情愿将自身典与赵太公三年,赵太公给她钱钞埋了丈夫。王氏到了赵太公家一月光景,赵太公便把典身文书改做卖身文书,妄图让王氏永远供他家使用。王氏在赵太公这“瞒心昧己使心毒”的豪户家中干活,&ld | |
元杂剧剧本《鲁斋郎》 | 《鲁斋郎》全名《包待制智斩鲁斋郎》,这是一个反映清官锄强扶弱的反霸戏。(一)剧中的“强者”是题目标明的鲁斋郎。鲁斋郎一上场就有一段自我介绍: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街市小民闻吾怕,则我是权豪势要鲁斋郎。……谢圣恩可怜,除授今职。小官嫌官小不做,嫌马瘦不骑。但行处引的是花腿闲汉,弹弓粘竿儿小鹞。每日价飞鹰走犬,街市闲行,但见人家好的玩器,怎么他倒有我倒无,我则借三日玩看了,第四日便还他,也不坏了他的。人家有那骏马雕鞍,我使人牵来, | |
元杂剧剧本《单鞭夺槊》 | 《单鞭夺槊》全名《尉迟恭单鞭夺槊》,《古名家杂剧》题为关汉卿作,一般认为不确。该剧写定阳刘武周部将尉迟敬德归降唐元帅李世民的经过,表现李世民的爱惜人才和尉迟恭的忠诚勇猛。尉迟敬德辅佐定阳刘武周,使一条水磨鞭,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和唐元帅李世民相持在美良川,与秦叔宝交战百余合不分胜负,被唐元帅设计引至介休空城,团团围住;唐军师徐茂公又施反将计,派刘文靖标来刘武周首级,要敬德降唐。敬德开始不愿背主降唐,今见主公首级,悲痛之余,只好降唐,提出为主服孝三年,徐茂公不允,最后提出服孝三日,开城投降,并将火尖枪、深乌马 | |
元杂剧剧本《双献功》 | 《黑旋风》又名《双献功》,或作《双献头》,全名《黑旋风双献功》。主要写梁山泊英雄李逵从牢里救出孔目孙华,杀死侍势勾引孙孔目之妻并置孙于死地的白衙内及淫妇郭念儿的故事。此剧在写李逵时能把“相貌丑”和“心里善”结合起来,把他“装呆”和“施智”结合起来,给人以生动亲切之感。孙孔目要去泰安烧第三年还愿香,因“泰安神州谎子极多,哨子极广”,安全没有保障,到梁山泊欲找一护臂同往。李逵自告奋勇,护送孙 | |
元杂剧剧本《遇上皇》 | 《遇上皇》全名《赵元遇上皇》,写好爱饮酒的赵元受官吏迫害,遇皇帝得官的故事。东京汴梁人赵元,招赘与刘二公为婿,浑家小字月仙。赵元酷好饮酒,以酒解其心间愁闷。为此浑家和父亲对他非常憎嫌。一天他正在酒店饮酒,刘二公和月仙找到酒店,狠狠地打了赵元一顿,骂赵元是“糟弟子孩儿”、“村弟子孩儿”、“贪酒不干营生糟丑生贼弟子孩儿”、“不成半器的畜生”、“狗弟子孩儿”、“乱箭射的、冷枪戳的、 | |
元杂剧剧本《襄阳会》 | 《襄阳会》全名《刘玄德独赴襄阳会》,又名《刘先主襄阳会》,主要写刘备向刘表借地存身及在新野樊城战败曹兵的一段曲折经历。刘备与其结义兄弟关羽、张飞在徐州被曹将夏候惇打败失散,三年之后在古城重会。古城地方窄狭,亦无粮草,难以拒曹,刘备便派简雍去荆州,向族兄刘表借一立足之地。刘表于三月三日请刘备到襄阳赴宴。席间,刘表先答应把新野樊城借给刘备,后来又几次言说自己年迈,掌不住荆襄九郡,愿把牌印让与刘备掌管。刘备推辞不受,并说大公子刘琦文武双全,宽仁厚德,可以承袭。刘表二公子刘琮听了心中不服,派蒯越蔡瑁擒拿刘备,盗走 | |
元杂剧剧本《谇范叔》 | 《谇(同唬)范叔》全名《须贾大夫谇范叔》,写战国时辩士范睢贫贱时立功受辱、为相后倚势复仇的故事。齐国遣孙膑于马陵山射杀庞涓,掳了公子申。魏曾教齐三年一进贡。这第三年,魏惠王染病不起,命丞相魏齐权国。魏齐欲派中大夫须贾前往齐国,一来还其三年贡物,二来求放公子申还朝,重修两国之好。须贾自觉“生而拙讷,不能应对”,恐误两国之好,举荐辩士范睢为副使同行。魏齐同意范睢为副使,并对范睢说:如完成使命,“那其间自有重赏加官也。”范睢字叔,魏国人,幼习儒业,兼看兵书,父母双 | |
元杂剧剧本《渑池会》 | 《渑池会》全名《保全公径赴渑池会》,主要写战国时赵国蔺相如两次胜利出使秦国并与廉颇和好的故事。战国七雄纷争,五国皆伏于秦,唯有赵国不服。秦昭公为占有赵国的楚和氏玉壁,派使命到赵,要求赵遣人送玉壁至秦,换取秦国十五座城池,两国修好;如若不从,干戈相见。赵国大将廉颇主张不送玉壁,如起干戈,兵来将迎,水来土堰。赵国中大夫蔺相如亦深明秦昭公之诈,但又认为“他以城求壁而不与,曲在我矣。与之壁而不与我城,则曲在秦矣”,并主动请求奉壁往秦,如秦昭公无意偿城,保证完壁归赵,否则,自己永不还赵国。赵 | |
元杂剧剧本《疏者下船》 | 《楚昭公》又名《疏者下船》,全名《楚昭公疏者下船》(“公”一作“五”),主要写春秋时楚国遇难得救的故事,颂扬忠臣申包胥、良将伍子胥和楚昭公的贤妇及孝子。(一)此剧以吴楚争湛卢宝剑开始。湛卢宝剑是吴国当年征伐越国时所得,乃世之奇宝,不意此剑飞入楚国,吴国屡屡派人索取,楚却不予付还,于是便引起楚人吴将子胥伐楚之战。对于湛卢宝剑,作者通过吴王之口对它进行了一番抽象的夸赞,又通过楚王之口赞其“冰刃霜寒,玉华光灿”,“紫气冲霄汉&r | |
元杂剧剧本《忍字记》 | 《忍字记》全名《布袋和尚忍字记》,又名《布袋和尚醉屈忍字记》,主要写罗汉转世的财主刘均佐,生性悭吝,经过布袋和尚(为弥勒尊者化身)反复点化,出家苦修,终成罗汉的故事。刘均佐原是上方贪狼星、第十三尊罗汉,因在佛祖讲经时起一念思凡之心,罚往汴梁刘氏门中,投胎托化为人,娶妻王氏,生男名佛留,生女名僧奴,是汴梁城第一个财主。此人悭吝苦克,风雪天和妻子只饮两杯酒,因怕破费不再多饮。过生日不喝自己家的酒,要喝别人送的洒。洛阳人刘均佑在他门前冻锇而倒,他念刘均佑和自己同姓连名,便救了刘均佑性命,并结为兄弟,让刘均佑放钱 | |
元杂剧剧本《金凤钗》 | 《金凤钗》全名《宋上皇御断金凤钗》,主要写秀才赵鹗的一段坎坷经历。郑州人赵鹗,应试落榜,一家三口人住在状元店修习,店小二为激发他应举,故意怂恿其妻向赵鹗讨休书,自己向赵鹗索店钱,赵鹗七岁儿子福童喊肚子饥要吃饭,赵鹗被逼之无奈,只好答应当日便去求官应举,若不得官,决不回家。赵鹗一举状元及第,不意在丹墀内谢恩,失仪落简,只得在待漏院听候发落。他忍冷担饥,寒窗苦读,如今正待要脱白换绿,挂紫穿绯,殿头官传下圣旨,因他失仪落简,本当见罪,皇帝见他文章不错,饶他不死,着他纳下靴笏襕袍,回原籍为民。赵鹗这个不知&ldq | |
元杂剧剧本《包待制智勘后庭花》 | 《后庭花》全名《包龙图智勘后庭花》,又作《包待制智勘后庭花》。主要写两桩命案的经过及包拯对两案的查究。此剧前两折的主角是廉访使赵德方手下的祗侯人李顺,李顺作为祗侯人,一方面常受人欺,另一方面经常欺人。他在剧中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主要以被害者出现。皇帝赐赵廉访使一个女子名王翠鸾,和她的母亲一起来到赵家。赵廉访使不知夫人意下如何,不敢私自收留,让手下堂候官王庆带去见老夫人。老夫人见翠鸾生的好,怕让她伏侍老相公,生得一男半女,压倒自己,便命王庆将翠鸾母女或勒死或杀死。王庆和手下祗候李顺浑家私通,两人商议让李 | |
元杂剧剧本《看钱奴》 | 《看钱奴》全名《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主要写周荣祖一家由富变贫、由贫变富的过程。剧本写了两个因果报应的故事。第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是周荣祖家的变故:第二个因果报应的故事是贾仁的荣枯。周荣祖是汴梁曹州人氏,先世广有家财,因祖父周奉记敬重释门,起盖一座佛院,每日看经念佛,祈保平安。至其父亲,一心只做人家,为修理宅舍,无处取办木石砖瓦,遂将那所佛院尽毁废了。比及宅舍工完,他父亲得了一病,医治无效而亡,人皆以为这是他父亲不信佛教之过。神佛报应还没有到此为至,又延及到周荣祖。周荣祖学成满腹诗书,为了应举得官,把祖财埋在 | |
元杂剧剧本《冤家债主》 | 《断冤家债主》也叫《冤家债主》、《崔府君》,全名《崔府君断冤家债主》,主要写张善友因失财、得财而招致兴家、败家后果的故事。晋州古城县的张善友平日看经念佛,修行办道,为人良善。他被一个为埋葬亡母、表其孝心、出于无奈而做贼的赵廷玉偷去一生苦挣的五两银子,妻子叫喊捉贼,他制止说:“悄悄里缉访贼人便了。”五台山和尚把抄化来的十个银子暂时寄放他家,他去烧香时叮咛妻子,假如和尚取银,如数交还。其妻却见财起意,于和尚取银时赖而不还。后来张善友从晋州古城县搬到福阳县居住,三十年中生了两个儿子:大子 | |
元杂剧剧本《墙头马上》 | 《墙头马上》全名《裴少俊墙头马上》,也称《鸳鸯简墙头马上》。杂剧剧本。四折。元白朴撰。刊行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正大三年(1226年),卒年不详。隩州(今山西河曲)人。少年失母,由父执元好问抚育。后流亡聊城。身经异代,屡遭磨难,拒绝出仕,自比嵇康。南宋亡,寄居金陵,怀念故国。作杂剧十五本,多为历史传说、才人韵事。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有散曲四十首,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集有《天籁集》。剧情:裴尚书的公子裴少俊到洛阳赏春,与李世杰女李 | |
元杂剧剧本《梧桐雨》 | 《梧桐雨》是元代白朴撰写的杂剧剧本。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载,全名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天一阁本、孟称舜本、《说集》抄本、曹栋亭本等《录鬼簿》及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皆题元白朴撰。这部杂剧无单行本,收入明人戏曲选集中,今存臧晋叔编《元曲选》本、孟称舜编《酹江集》本、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刊《古杂剧》本、继志斋刊《元明杂剧》本及1978年顾肇仓选注《元人杂剧选》本。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传见《墙头马上》条。《梧桐雨》是4折1楔子的北杂剧,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 | |
元杂剧剧本《东墙记》 | 《东墙记》全名《董秀英花月东墙记》,主要写书生马文辅和董秀英的爱情故事。临阳书生马文辅,二十五岁,先父马昂任三原县令时,与松江府董府尹为友。董府尹曾将小女董秀英许马文辅为妻,因马县令和董府尹下世,不曾成合。马文辅为问亲事,同时游学,收拾琴剑书箱到松江府一客店安歇,正好这家客店与董府尹家隔壁。马文辅应店主人之请,为其小子山寿设馆教读。董秀英于三春天气奉母命同梅香去后花园散闷,面对落花,愁恨愈深。正在这时,马文辅在东墙上向她观望,董秀英不由得欢欣动情,眼送秋波。马文辅明知她就是自己想念的董秀英,却不能相会,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