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千古奇文《心相篇》:20句话,看透人性 |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心相篇》是北宋的陈抟老祖所作。所谓“心相”,意思是相由心生,但这本书并不是相面之术,而是指点人们认清人性人心,劝人去恶扬善,读之耐人寻味。01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相貌的根本是内心,一个人的相貌如何,大概就能看出他的内心如何。而行动是内心的表现,看一个人的行为,就知道他的祸福吉凶。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内心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刻在脸上,人到中年,脸就是你的心。善良不是口号,一个人行善才是真的善,才能得到福报。0 | |
顺治、康熙、雍正:清朝12位皇帝的年号有什么含义? | 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汉武帝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军元,而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雍正皇帝等。清朝共有十二位君主,一个皇帝一个年号,那么,他们的年号有什么含义呢?【庙号】清太祖【姓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年号】天命天命(元年:1616年—末年 | |
诸子百家精华50句,每一句都值得背诵! | 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学术局面盛况空前、一派繁荣。儒 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 | |
还珠楼主·生平简介 | 还珠楼主(1902一1961),本名李寿民,原名李善基,解放后改名李红。四川长寿人。他生长在山高水深的四川,从小随着父亲宦游,曾经三上峨眉,四上青城,大好河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虽然只上过私塾,却对佛道医卜星象都有心得。17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19岁时随母亲移居天津,在《大公报》供职,兼作家庭教师。23岁进入军界作幕僚。婚后为天津电话局局长秘书,兼写京剧剧本。他的小说处女作《轮蹄》署名“还珠楼主”,自述奔波经历和少年恋情,取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 | |
佛教自汉初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小说文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佛教自汉初传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冲突相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扎下深根,深刻影响了汉民族的政治、道德、伦理和文学艺术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部分。佛教的“出世”哲学传入中土后却与积极“入世”的儒家哲学相颈颁,为谋生存求发展,佛教不得不入乡随俗,顺应势力强大的儒家哲学,于是便有了既讲出世又讲入世的中国化的佛教新教义的出现。中国化的佛教首先对佛教的核心问题——佛性理论进行修改,将“佛性”落实到现实的&ldq | |
替天行道:古典小说里的行侠仗义! | 侠士的行侠方式,并无一定之规。同是史家,司马迁笔下的侠士与班固笔下的侠士尚且不同,后世文人笔下武侠小说中的侠士形象更是各具特色。1、以《史记·游侠列传》为代表的是实录阶段(两汉),陈平原谓“实录阶段的侠客形象当然也有作者的主观评价,但离实际生活不远”。这时的“游侠”并不一定会技击,“凡侠客必定武功高超”,那是小说家制造的“神话”。“游侠”结私交,立声名,解缓急,赴厄 | |
海外广为流传的古典小说《剪灯新话》因何被封禁? | 说到明清著名小说,大家会想到《水浒传》《三国演义》,其实当年还有一部《剪灯新话》也是非常有名的。它是在南京写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被官方明文禁毁的小说。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它在周边邻国大量流传,并对亚洲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遭禁是因为明代最高学府校长上书倡议《剪灯新话》是明洪武十一年(1378)写成的,永乐十九年(1421)重新校订出版,正统七年(1442)被禁。它之所以会被禁,与当时的国子祭酒有关,也就是明代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校长。此人叫李时勉,那时刚上任几个月,可是很郁 | |
古代小说排行前十名,红楼梦不是第一 | 10. 《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实在太出名了,是个中国人都知道封神榜,都知道哪吒,都知道姜子牙。这得益于电视剧的改编,导致大部分没看过小说的孩纸都能侃侃而谈几句武王伐纣,元始天尊啥的。鲁迅先生曾评价《封神演义》是,其间时出佛名,偶说名教,混合三教,略如《西游》,然其根柢,则方士之见而已。看来在鲁迅眼中,封神榜是和西游记有点像的,可却不如西游。故位列第十。9. 《三言》明代的小说家非常多,而冯梦龙就是其中之一,他编撰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把很多优秀小说进行改写编进《三言》之中,比如我们熟 | |
人性本恶:中国古典小说的出发点! | 在中国古典小说领域,意境作为一种祟高追求,在其创设过程之中及其之后均呈现出鲜明的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指向。1、中国古典小说环境意境的创构是实现天人合一追求的重要方式。《西游记》第一回叙述应天地之数,天地开辟之后分为四大部洲:处于东胜神州的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其来历天赋神异色彩。“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屡离渊”,先以雄奇之笔写其形、势雄伟壮观;然后笔势一转,“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rd | |
元代词论《词旨》 | 《词旨》词话。二卷。元陆辅之撰。陆辅之(1275—1349?),名行直,一说名韶,字季道,号壶天居士。吴江(今属江苏)人。生于南宋末,元大德中任湖北十学士,迁翰林典籍。皇庆间致仕归,七十五岁尚健在。工诗文词,善书画。与南宋著名词人张炎交,并师承其词学,作《词旨》。张炎词学论著《词源》成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词旨》当成于其后。这是一本奉南宋风雅派词学观为宗旨,指导后学填词的入门读物。今本《词旨》分上、下两卷。上卷提出关于词的创作理论,凡七则,其大要,一是力主清空:&l | |
词学专著《词苑丛谈》 | 《词苑丛谈》词学专著。十二卷。清徐釚撰。成书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徐釚,字电发,号虹亭。生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吴江(今属江苏)人。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著作除《词苑丛谈》外,有《南州草堂集》三十卷,《本事诗》十二卷。《词苑丛谈》专辑词家轶事,并对词作进行评论,涉及自唐至清千余年间的词人词作。该书自序谈到编写情况:“徐子之为《词苑丛谈》也,从无聊羁旅中,提取乐章,可佐尊前酒边之所吐属者,拾残纸秃笔,随时随地书之。床头置一竹笼,撚纸条纳 | |
清代词论《词学集成》 | 《词学集成》词话集。八卷。清江顺诒辑、宗山参订。江顺诒(生卒年不详),字子谷,号秋珊,别署愿为明镜生、愿为明镜室主人,晚号窳翁。安徽旌德人。廪贡生。同治十年(1871)署钱塘县丞。对诗、词、曲均有著述,著有《梦花草堂诗钞》、《诗话》、《愿为明镜室词稿》、《镜中泪传奇》等。宗山(生卒年不详),字小梧,一字啸吾,亦作歗梧,姓鲁氏,盛京铁岭(今属辽宁)人。隶内务府镶黄旗汉军,官浙江候补同知,权乍浦同知。著有《窥生铁斋诗存、词、随笔》、《希晦堂杂著》、《词钞》等。《词学集成》成于光绪年间,全书分为词源、词体、词音 | |
《资治通鉴目录》提要 | 【臣】等谨按资治通鉴目録三十卷宋司马光撰此书亦与通鉴同奏上即进书表所谓畧举事目以备检阅者也其法年经国纬着其嵗阳嵗名于上而各标通鉴卷数于下又以刘义叟长厯气朔闰月及史所载七政之变着于上方复撮书中精要之语防于间次第厘然具有条理葢通鉴一书包括宏富而篇帙浩繁光恐读者倦于披寻故于编纂之时提纲挈要并成斯编使相辅而行端绪易于循覧其体全仿年表用史汉书之旧例其标明卷数使知某事在某年某年在某卷兼用目録之体则光之创例通鉴为纪志之总防此书又通鉴之总防矣至五星凌犯之类见于各史天文志者通鉴例不偹书皆列上方亦足补本书所未及书録觧题称光 | |
编年体史书《两朝纲目备要》 | 亦称《续编两朝纲目备要》。编年体史书。十六卷。撰者不详。成书于宋淳祐元年(1241年)至宋祥兴二年(1279年)之间。清代著名藏书家张金吾根据书中遇‘昀’字则侧注‘御名’,认为作者当为宋理宗时人;《四库总目提要》则认为作者既可能是宋末时人,又可能是元代人。但书中出现的最晚年代是宋淳祐元年(1241年);全书避讳宋代当讳之字“贞”、“惇”、“完”、&ldqu | |
什么是《算经十书》 | 《算经十书》是中国汉唐数学书籍的总集。千余年来,其构成稍有变化。先是,唐初李淳风(602-670)与算学博士梁述、助教王真儒等奉敕编算并注释《算经十书》,包括汉《周髀算经》(赵爽、甄鸾注)、《九章算术》(魏刘徽注)、魏刘徽《海岛算经》、南北朝《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祖冲之《缀术》、甄鸾《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唐王孝通《缉古算经》,是为中国筹算数学奠基时期的总结。显庆元年(656)完成,颁行国子监算学馆作为教材,并作为明算科的考试科目。北宋元丰七年(1084)秘书省刊刻十书,是为世 | |
清代《白雨斋词话》 | 词话。八卷。清陈廷焯撰。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流寓泰州。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早岁致力于诗文,宗尚杜甫。初习倚声,从学浙派,后与同乡词人庄棫交,转宗常州派,编选历代词成《词则》二十四卷,并撰《白雨斋词话》。此书原为十卷,陈廷焯死后由门人许正诗整理,其父陈铁峰审定,删并成八卷,于光绪二十年(1894)刊刻行世。《白雨斋词话》论词,大致以儒家诗教为本,崇尚比兴之义,即“本诸《风》《骚》,正其情性,温厚以为体,沉郁以为用”(《自序》)。&ld | |
楚辞研究著作《山带阁注楚辞》 | 《山带阁注楚辞》楚辞研究著作。十卷。清蒋骥撰。蒋骥(1678?—1745),字涑塍。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苦读,学问渊博,经史子集无所不通,每为时辈所称誉。但老于诸生,困于场屋,与举业无缘,以至疾病缠身而死。《山带阁注楚辞后序》自叙身世颇详。他尽其毕生之力,以穷愁潦倒之身研究楚辞,故会心特多。此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卷首,包括两篇序言、参考书目、屈原本传、《楚世家》节略,以及五帧地图。第二部分注释屈原作品六卷,自宋玉以下的作品不录。第三部分为《余论》二卷,记录作者的研究心得。第四部分为《 | |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著作《乐律全书》 | 《乐律全书》是我国古代一部有关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学、音律学、天文历法和计量学)和艺术科学(音乐、乐器和舞蹈)的综合性著作。明代朱载堉著。是书卷帙浩博,百余万言。内含14种书,它们是:《律学新说》(4卷),《律吕精义》 ( “内篇” 10卷,“外篇”10卷),《乐学新说》 (不分卷),《算学新说》 (不分卷),《律历融通》附 《音义》(5卷),《操缦古乐谱》 (不分卷),《乡饮诗乐谱》(6卷),《六代小舞谱》(不分卷),《小舞乡乐谱》 (不分卷),《二佾缀兆 | |
各版本《老子注》 | ①二卷。汉河上公注。河上公,汉代人,姓名、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老子注》,又称《老子道德经》、《道德真经注》。先秦诸子研究《老子》一书的史料今存甚少,《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中还可散见残文。战国时韩非虽有《解老》、《喻老》二篇,但不是逐句释解全文。传说西汉刘向雠校群书,校定《老子》为二篇八十一章,《上经》三十七章,《下经》四十四章。但无注本流传。河上公 《老子注》 一书,分《道经》、《德经》上下二篇,逐段逐句注解经文。其注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为要旨,阐释道为天地之本始,提倡以道治国、以道立身、以 | |
舌诊专书《敖氏伤寒金镜录》 | 《敖氏伤寒金镜录》又名《伤寒金镜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书。敖氏原著,元杜本撰。初刊于至正元年 (1341)。后经薛已加以润色,收入 《薛氏医案》,始得以广泛流传于世。明《医藏书目》最早著录。现存主要版本除《薛氏医案》本外,还有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 (1764) 钱塘王氏刻本,及 《医林指月》本。作者敖氏,据明卢复载: “敖氏不知何许人,有舌法十二首,以验伤寒表里”,但 《中医人名辞典》据《古今名医言行录》载: “敖继翁,字君寿,宋元间福建福州人,&helli | |
玄学与科学(节选)——评张君劢的《人生观》 | 玄学①真是个无赖鬼——在欧洲鬼混了二千多年,到近来渐渐没有地方混饭吃,忽然装起假幌子,挂起新招牌,大摇大摆的跑到中国来招摇撞骗。你要不相信,请你看看张君劢的《人生观》(见前)!张君劢是作者的朋友,玄学却是科学的对头。玄学的鬼附在张君劢身上,我们学科学的人不能不去打他;但是打的是玄学鬼,不是张君劢,读者不要误会。玄学的鬼是很利害的;已经附在一个人身上,再也不容易打得脱,因为我们打他的武器无非是客观的论理同事实,而玄学鬼早已在张君劢前后左右砌了几道墙。他叫他说人生观是“主观 | |
历代古文总集《古文辞类纂》 | 《古文辞类纂》75卷,清姚鼐编,书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嘉庆时康绍庸刊刻初稿本,附有姚氏评语及圈点。道光时吴启昌重刻姚氏晚年定本,删去圈点。光绪时李承渊重刻本,又恢复圈点。民国十二年(1923)上海广益书局刊行徐斯异、阚家祺、郑家祚、胡惠生等人编撰的《评点笺注古文辞类纂》,广泛搜集古代及清代方苞、刘大櫆、姚鼐、梅曾亮、张裕钊、吴汝纶等人对入选文章的圈点和评语,有总批、眉批,并加简注。世界书局1935年重印徐刻本,有简注和诸家集评,每文题下加有单圈双圈和三 圈,读者可先阅三圈者。 | |
明代哲学著作《弘道书》 | 《弘道书》哲学文集。上中下三卷。明清间费密撰。刊行于清初。费密,字此度,号燕峰。生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四川新繁人。明崇祯己卯举人。张献忠推进四川后,流寓江苏泰州,隐居不仕,以著述终身。所著较富,有《弘道书》、《中传正记》、《燕峰集》等。所谓“弘道”,即所以广圣人之道。分上中下三卷,十五篇。上卷为统典论、辅弼录论、道脉谱论、古经旨论、原教、圣人取人定法论,中卷为礼乐祀典议五篇、先王传道述、圣门传道述、吾道述,下卷为圣门定旨两变序记。又有附表十张 | |
正史记载张果老 | 张果,尊称为张果老中唐道士。据传擅长法术,常隐居在恒州中条山,世人相传他活了数百岁。唐太宗、高宗都曾派使者召张果入京,被拒绝。武则天时,不得已奉诏出山,到半路又佯死未去。在唐玄宗的再三邀请下,张果进入宫中,由于屡显神迹而得到玄宗的信任和仰慕。玄宗想把玉真公主嫁给他,他拒不奉命,并恳求返回隐修之地。在回去的路上突然死去,传说是“尸解成仙。”玄宗在当地建栖霞观用以记念和祭祀张果。民间传说他常倒骑毛驴云游四方,劝化世人。[正 史]张果者,晦①乡里世系以自神,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世传数 | |
道教内丹丛书《古书隐楼藏书》 | 以道教内丹著作为主体的丛书。十四册,三十九种。清闵一得辑。成书于清道光十四年 (1834年)。闵一得,原名苕旉,字补之,一字小艮,自号懒云子。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 (1758年),卒于道光十六年 (1836年)。吴兴 (今浙江吴兴县) 人。清代著名道教学者。九岁奉道,先谒东篱高师于桐柏山,遂皈依龙门宗派。后遇金怀怀,白马李,李蓬头,皆龙门派西竺心宗诸师,相与讲论,多所契合。乾隆五十五年往云南鸡足山谒鸡足道者,得西竺斗法。有沈一炳者,为高东篱首座弟子。东篱死后,闵一得复从沈学道,以师礼事之。至沈逝世金盖山纯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