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六十种曲》 | 毛晋 | 《六十种曲》是古代戏曲作品选集。又称《汲古阁六十种曲》。明末毛晋编。明代戏曲发展到万历年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为了适应广大读者或演出需要,南都金陵书坊富春堂、世德堂、文林阁、文秀堂等,刊刻了大量传奇剧本,后将各家的书版择优汇集,合刊为一编。是编总为6套,每套10种,共60种。每套前有书衣一叶,题“绣刻演剧第几套”。此实为最早的“六十种曲”。今已非常罕见,残存52种,北京图书馆仅有《琵琶记》、《荆钗记》、《香囊记》、《易鞋记》、《寻亲记》、《浣纱记》和 《 |
明文总集《媚幽阁文娱》 | 《媚幽阁文娱》明文总集。明郑元勋(字超宗)编。共18卷。今存有明崇祯间刻本。集前有陈继儒、唐显悦序以及崇祯三年(1630)自序。清乾隆间将其列入《禁书总目》中,传本极稀。民国间《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集辑印了此集,使其得以较为广泛地流传。这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晚明小品集。集前序较详尽地说明此集收文的特点。郑元勋自序说:“夫人情喜新厌故,喜慧厌拙,率为其常,而新与慧之中,何必非至道所寓,晏子、东方生谐戏行其谲谏,谁谓其功在碎首剖心之下?”又说:“文者奇葩,文翼之,怡人耳目,悦 | |
施耐庵墓志 | 公讳子安,字耐庵,生于元贞丙申岁,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追溯旧闻,郁郁不得志,赍恨以终。公之事略,余虽不得详,尚可缕述;公之面目,余虽不得亲见,仅想望其颜色。盖公殁于洪武庚戌岁,享年七十有五。届时余尚垂髫,及长,得识其门人罗贯中于闽,同寓逆旅,夜间灺烛畅谈先生轶事,有可歌可泣者,不禁相与慨然。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即《水浒》。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 | |
明代通俗中篇猥亵小说《如意君传》 | 明代文言中篇艳情小说。全称《则天皇后如意君传》,一名《阃娱情传》。不分卷。题“吴门徐昌龄著”,其人不详,恐非真实姓名,或系伪托。成书于明成化至正德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日本清閟阁刊本;日本木活字本,藏美国国会图书馆;日本袖珍排印本,藏荷兰莱敦大学汉学研究院。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日本清閟阁刊本及日本木活字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日本清閟阁刊本。武则天初名媚娘,年十四被唐太宗纳入后 | |
查抄和珅家产清单 | 钦赐花园一所亭□□台二十座新添十六座 正屋一所十三进共七百三十间 东屋一所七进共三百六十间 西屋一所七进共三百五十间 徽式新屋一所七进共六百二十间 私设档子房一所共七百三十间 花园一所亭台六十四座 田地八千顷 银号十处本银六十万两 当铺十处本银八十万两号件未计金库 赤金五万八千两银库 元宝五万五千六百个 京锞五百八十三万个 苏锞三百一十五万个 洋钱五万八千元钱库 制钱一百五十万千文以上共约银五千四百余万两人参库 人参大小支数未计共重六百斤零玉器库 玉鼎十三座高二尺五寸 玉磬二十块 玉如意一百三十柄 镶玉如 | |
清代诗话《谈龙录》 | 诗话。一卷。清赵执信撰。赵执信(1662—1744),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益都(今属山东)人。官至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被革职后,五十余年到处漫游。著有《饴山文集》、《饴山诗集》、《礼俗权衡》、《声调谱》和《谈龙录》。《谈龙录》共三十六则。此书专为批驳王士禛诗论而作,持论多本冯班、吴乔之说。赵执信服膺吴乔“诗之中须有人在”之说以为名言,批评王士禛诗伪饰失实。他说:“夫必使后世因其诗以知其人,而兼可以论世,是又与于礼义之大者也。若言与心违 | |
明代史料笔记《广阳杂记》 | 史料笔记。五卷。清刘继庄撰。成书于康熙时。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生于顺治五年(1648年),卒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他于十九岁时南游,长期隐居苏州洞庭山,一生不仕,以教读著述为事,性喜游历。康熙二十六年,刘献廷受当时在清廷任职的大官僚徐乾学之聘,一度到北京参与《明史》及《大清一统志》的纂修工作,与万斯同、顾祖禹等名流学者交往甚深。刘献廷在学术研究方面,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他认为,人苟不能利济天下,徒为身家之谋,则不能谓之人。刘献廷学识渊博,对于礼乐、象纬、医 | |
明代史料笔记《读书堂西征随笔》 | 《读书堂西征随笔》清汪景祺著。此书系作者随年羹尧西征途中的笔记整理而成,“读书堂”为其书室之名。此书不分卷次,杂记清初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史事,如年羹尧击败罗卜藏丹金的功绩,康熙年间西北吏治的腐败,青陕地区的民变,熊赐履撰修《明史》的经过和清初某些官吏的事迹等,同时述及一些风土人情与异闻。由于书中夹有讥讪清统治者的语句,被雍正帝御批:“悖谬狂乱,至于此极”,做为年羹尧之狱的附案,以大不敬罪将作者处斩。汪景祺,浙江钱塘人,康熙年间举人。由于仕途不畅,他于雍正二年 | |
清代词话《论词随笔》 | 词话。一卷。清沈祥龙撰。沈祥龙(生卒年不详),字约斋。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人。光绪诸生。有《乐志簃集》。《论词随笔》六十二则,系由《乐志簃集》中辑出。其《小序》云:“余偶学倚声,未谙格律,乃取宋、元以来诸家词,探究其旨。又历询先辈之能词者,偶有所得,则笔而存之。顾于词终未能工,亦不欲求其工也。光绪戊戌夏六月。”知书成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论词随笔》篇幅不大,但态度严谨,论列精赅。持论大体宗尚常州词派的尊体说和比兴说。首先,沈氏明确反对词为小道:“以词为小技,此 | |
清代笔记《今世说》 | 《今世说》清代文言短篇志人类笔记小说集。八卷。题“仁和王晫丹麓撰”。王晫(1636—?),字丹麓,号松溪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霞举堂刊本,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咸丰二年(1852)“粤雅堂丛书”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民国上海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石印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 | |
佛教禅宗史书《景德传灯录》 | 《景德传灯录》简称《景德录》或《传灯录》,原名《佛祖同参集》。佛教禅宗史书。三十卷。宋道原编集(一说原为湖州铁观音院拱辰所作)。禅宗把禅法的传承比喻为灯火相续,因而把记载禅法传承历史的典籍名为“传灯录”;又因本书修成于北宋景德元年(1006年),故题名《景德传灯录》。作者道原,生平事迹已无可考,现仅知他是东吴(今苏州)人,天台德韶国师(890—971年)法嗣,法眼宗清凉文益禅师的法孙,属青原行思下十世。本书以禅宗师徒传承禅法的世系次序为基本线索,记述自过去诸佛至法眼文益 | |
清代笔记《明语林》 | 《明语林》志人小说集。十四卷。作者吴肃公,明末清初人。据作者书前凡例和自序,知本书初稿作于康熙元年(1662),后搁置箧中二十年,经新安吴仲乔怂恿,刊刻于康熙辛酉(二十年,1681)年。本书有碧琳琅馆丛书本、芋园丛书本。书中仿《世说新语》体例,全袭旧目,共三十七门,记明代士大夫轶闻旧事。遗民问题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现象,它是民族问题在封建社会改朝换代后的反映。中国历史上元代和清代的遗民意识尤为集中、强烈。文学作品则是抒发这种遗民意识的理想途径。清初以顾炎武等人为代表的遗民诗,便集中反映了当时知识阶层的这种意 | |
明代文言短篇轶事小说集《情史》 | 《情史》明代文言短篇轶事小说集。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二十四卷八百八十二则。题“江南詹詹外史评辑”。詹詹外史,一般认为是冯梦龙。冯梦龙,字犹龙,一字子犹,别号龙子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成书于明天启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明末东溪堂藏版本,藏上海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清初芥子园刊本;清嘉庆十四年(1809)刊本;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三让堂刊本;清经国堂刊本;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石印本;清平妖堂刊本;民国上海会文堂书局排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ldq | |
明代史料笔记《谷山笔麈》 | 《谷山笔麈》史料笔记。十八卷。明于慎行撰。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首次刊印。于慎行,字无垢。生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卒于万历三十五年(1608年)。山东东阿人。隆庆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万历初年,当完成《穆宗实录》后,进升编撰,充当日讲官。史官能得此位者很少。后因得罪于首辅张居正,以病辞归故里。张居正死后,又官复原职,又由侍讲学士升礼部右侍郎、左侍郎、改为吏部掌詹事府,官至礼部尚书。万历十八年(公元18年)致仕,闭门读书著述。本书即此时所写。此外还有《谷城山馆文集》、《谷城山馆诗集》、《读 | |
佛教伪经代表性经典《佛说盂兰盆经》 | 《盂兰盆经》全称为《佛说盂兰盆经》,约千余字,一般被认为是佛教伪经的代表性经典。“伪经”是中国古代佛教徒假托佛说,用梵文撰述又用汉文译出的佛教经典,大多有较重要的文献价值。《盂兰盆经》自西晋泰始二年(266)至建兴元年(313)间,由竺法护翻译而后传播开来。“盂兰”为梵文音译,义为“救倒悬”,“盆”是汉语,指盛放供品的器皿,言此供具可解先亡倒悬之苦。此部经典叙途了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最初得到六通(神足通、天眼通、 | |
徐学谟《宛城梦记》及诗文八首 | 宛城梦记徐子之再起家,守宛也,盖领二千石者垂十□云诸后徐子领二千石者加徐子上乃徐子竟弗迁也。会岁戊辰大计,群吏事竣,当选人除布之期,自二千石以上纷纷递迁有差,而徐子又弗迁也。方是时,徐子以□车来宛,而家人忽驰报内人病甚,恐不能朝夕需也。盖归乎?徐子心征征摇也,若悬旌焉,以商诸幕客卢生,卢生曰:“君欲以迁归耶?迁即迁矣,而归不可得也”。徐子曰:“若何征耶?”卢生曰:“吾昨之夕梦有人□余书‘整饬河南’四字赠君。 | |
清代古籍辨伪目录《古今伪书考》 | 《古今伪书考》是清代一部古籍辨伪目录。清姚际恒撰。该书最早版本是清乾隆至道光年间歙西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本。此后有清光绪三年(1877)广汉张馥笙刊本、光绪十八年(1892)浙江书局刊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沔阳卢氏刻《慎始基斋丛书》本、苏州文学山房木活字印本、1933年北平景山书社再版《辨伪丛刊》本、1934年海虞瞿氏铁琴铜剑楼重修《晋石厂丛书十种》本。校注本还有清光绪七年(1881)归安姚氏粤东藩署校刊《晋石厂丛书十种》本、光绪十五年(1889)长沙章氏经济书堂校刊本、1929年北平朴社顾颉刚 | |
清代志人小说集《豪谱》 | 《豪谱》志人小说集。一卷。清高承勋辑。未见单行刊本,据《中国文言小说书目》,知有续知不足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此书仿刘义庆《世说新语》体,辑录汉至明代群书而成。作者把历代书中称“豪”之人之事,分义豪、谊豪、 才豪、 气豪、谈豪、辩豪、狂豪、奇豪、侠豪、态豪、文豪、 书豪、 笔豪、绘豪、饮豪、隐豪、闺豪、童豪、市豪、贼豪、 色豪、 奢豪等二十一类, 故名之曰“豪谱”。作为小说, 《豪谱》为我们展示了众多的人物形象,许多人物刻划的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如& | |
明代史料笔记《戒庵老人漫笔》 | 《戒庵老人漫笔》又名《戒庵漫笔》。史料笔记。八卷。明李诩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李诩,字厚德,自号戒庵老人。生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卒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南直隶常州府江阴人。他七次入试皆落第。后来放弃仕途,居家读书著述。他阅读藏书很多,见闻较广。本书是他晚年的笔记。此外还有《世德堂吟稿》、《名山大川记》、《心学摘要》等。现流传下来的仅有《戒庵老人漫笔》。《戒庵老人漫笔》是研究明初至万历社会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记人叙事采用杂记形式,有条目,凡五百六十二则,最后纂集成书。所记内 | |
清代笔记小说集《三异笔谈》 | 《三异笔谈》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四卷。题“云间许仲元小欧甫著”。许仲元(1755—1827年以后),字少欧,云间(今上海松江)人。成书于清道光七年(182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申报馆丛书”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民国上海中华图书馆石印本;1936年上海大达图书局铅印本。199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笔记小说文库”《清说七种》影印上海大达图书局铅印本,1995年江苏广陵古 | |
明代笔记《少室山房笔丛》 | 《少室山房笔丛》48卷,明胡应麟撰。胡应麟是明代中叶的博学大家,和杨慎、陈耀文、焦竑等人齐名。此书是汇辑他的考据杂说而成,全书共包括12部:《经籍会通》4卷,考论古籍的撰著与存亡聚散情况;《丹铅新录》8卷,专门驳斥杨慎《丹铅录》等书考据的舛谬;《史书占毕》6卷,考论史书兼评论史事;《艺林学山》8卷,系诗话、词话及评骘各体文学作品的优劣;《九流绪论》3卷,考论诸子百家的源流和得失;《四部正讹》3卷,考辩历代伪书;《三坟补遗》2卷,专论《竹书纪年》、《逸周书》《穆天子传》3种汲冢遗书;《二酉缀遗》3卷,采录古 | |
明代史料笔记《水东日记》 | 《水东日记》史料笔记。四十卷。明叶盛撰,初刻于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叶盛,字与中。生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卒于成化十年(1474年)。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县人。正统十年进士,初授兵科给事中,累官都给事中,擢山西右参政,督宣府,协赞军务;天顺时,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两广,成化时,为左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后擢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职。除本书外,其著作尚有《叶文庄奏议》、《菉竹堂稿》等。叶盛久居官场,见闻甚广,对当时各项制度比较熟悉,又深知其沿革利弊,故书中主要内容是记述明前期的典章 | |
清代通俗词语分类考释书《通俗编》 | 《通俗编》汇释历代俗语常言、文章典故、神话传说辞书。三十八卷。清翟灏撰。成书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翟灏,字大川,后改字晴江。生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卒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仁和(今杭州)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历任衢州、金华等地教授。所撰尚有《尔雅补郭》、《四书考异》、《艮山杂志》、《湖山便览》、《无不宜斋诗稿》等。翟氏酷爱读书,自经史之外,凡诸子百家、山经地志、乃及荒冢破壁之奇字,无不包孕而贯穿之。《通俗编》周天度序称翟:“往来南北十许年,五方风土,靡所不涉。”这 | |
史料笔记《涌幢小品》 | 史料笔记。三十二卷。明朱国桢撰。成书于天启间,有朱氏家刻本。朱国桢,字文宁,号平涵。生年不详,卒于崇祯五年(1632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明万历十七年进士,累官国子监祭酒,以病谢官归家,长时间不出仕。天启三年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太子太保,曾升为内阁首辅,不久为阉党李蕃所劾,以病求归。纂有《皇明史概》一百二十卷,《涌幢小品》,《大政记》。《涌幢小品》是朱国桢闲居在家时写成的。是研究明代政治、经济、文化史的重要资料。全书分为很多类,各类下又分若干目,分别叙述。该书涉及的方面很广,内容很丰富。包 | |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政纲《资政新篇》 |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提出的改革建议书。洪仁玕撰,清咸丰九年(1859)写成。同年经洪秀全旨准镌刻颁行。本书现存最早的刻本有二:一部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院,王重民将此藏本摄录成照片,经校订后於1936年发表在《逸经》半月刊第17、18、19期上。1948年又收入 《太平天国官书十种》(广东丛书)之中。1950年开明书店出版的《太平天国史料》 (中华书局1955年、1958年、1959年重印) 和1952年神州国光社排印的 《太平天国资料丛刊》均依据此版本;另一部于1952年在上海发现,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