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大乘教典中,一部文字最短少,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一起来看看吧!《心经》全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释义) | 【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 | |
白居易的诗文集《白氏长庆集》 | 《白氏长庆集》又名《白氏文集》、《白香山集》,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文合集。“长庆”是唐穆宗李恒年号。白居易生前曾几次对自己的诗文进行编集。第一次是在元和十年(815)江州任上,以诗约800首成15卷,为白集初型。长庆四年(824)冬,元稹为之编集,成50卷,始名《白氏长庆集》。此后白居易又前后五次对自己的诗文进行编集,最后一次是在会昌五年(845),最后定本是75卷,收诗文3840篇,包括前、后、续3集,共抄写5部,分藏于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家里。经唐末五代战乱,或毁或散 | |
明代词话《渚山堂词话》 | 三卷。明陈霆撰。陈霆(约1515年前后在世),字声伯,一字水南。德清(今属浙江)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刑科给事中,因抗直敢言,忤宦官刘瑾,逮狱廷杖,谪判六安州。瑾诛复起,历迁山西提学佥事,以师道自任。嘉靖中,隐居渚山四十年,著述百余卷。工诗词,有《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渚山堂词话》成书于嘉靖九年(153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词话》“较《诗话》为稍胜”,“犹明人词话之善本”。《渚山堂词话》录宋元明词家佚事甚博,不少佚篇断句也赖此书 | |
《词话丛编》全篇 | 《词话丛编》是一部大型的词话丛书。今人唐圭璋(1901—1990)编。他自1931年起,就“蓄志搜辑”,积三载之辛劳,遍检各大丛书、明清人集及各家选本,从中搜集宋至近代词话60种,编成《词话丛书》。 | |
《莲子居词话》简介 | 词话。四卷。清吴衡照撰。吴衡照(生卒年不详),字夏治,号子律。浙江海宁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官金华府教授,后里居著述。《莲子居词话》成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此书编次没有明显顺序,大致是校正词律讹缺,考订词韵分并,评定词家优劣,折中古今论词异同,间载词坛遗闻轶事。博征明辨,搜罗散佚,是其用力之处。吴衡照论词,遵循浙西词派基本观点。他盛赞浙派先辈的论著说:“词选本以竹垞(朱彝尊)《词综》为最善,吾乡许蒿庐(许昂霄)先生为之评。凡夫抒情之妙,写景之工,以及起结、述换、补贴之法,靡不指 | |
明代私家藏书目录《百川书志》 | 《百川书志》是一部明代私家藏书目录。明高儒编撰。成书于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最早有罗镜泉钞本,后长期以抄本流传,1915年长沙叶德辉有刊本,1919年叶氏刊印的《观古堂书目丛刻》收入此书。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以《观古堂书目丛刻》本为底本、参照翟凤起旧抄本点校出版铅印本,与明周弘祖《古今书刻》合订,此本较为通行。高儒,字子醇,号百川子,明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人,嘉靖时期的武官。在明代武人中喜爱文学、富有藏书的有两人:一是写《毛诗古音考》和《屈宋古音义》的陈第,二是高儒。 | |
《红楼梦》里《千家诗》 | 《红楼梦》里的诗词自成一景,在江河日下的明清诗歌里别开生面,可谓“诗起三代之衰”。正如脂砚斋所云:作者写此书亦有传诗之意。的确,“红楼”之诗与“红楼”之文,如星与月交相辉映,二者的完美结合,成就了这部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书中的诗词多为作者原创,不过也有部分酒令、灯谜里摘有前人的诗句,例如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里,大家为宝玉庆生日,夜宴怡红院,行的是“占花名儿”的酒令,从宝 | |
清代饮食著作《养小录》 | 饮食著作。三卷。清顾仲清撰。约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顾仲清、字咸山,又字闲山,号松壑处士,中村,生卒年不详。浙江嘉兴人。善人物画,画蝶更妍丽,有“顾蝴蝶”之称。推崇庄子学说,认为“著说庄千万言、剖从前之芒昧”,故人又称“顾庄子”。著有《历代画家姓名韵编》、《松壑诗》等。顾仲清在自序中述其著此书经过曰“曾尝著《饮食中庸之道》,及臆定饮食各条,草藁未竟。”康熙三十七年云游至中州(今河南省一带),居宝丰馆 | |
始皇嬴政 | 公元前221年,秦吞并山东六国,秦王嬴政(前259——前210)成为一统天下的至高君主,在秦都咸阳举行盛大隆重的朝会。面对崭新政局,嬴政感到 “王”的涵义过于狭小,不足垂留史册,必须更新名号,以表彰自己的无量功德和体现人君的至上权威,于是责成群臣议举尊号。群臣和博士在郑重讨论之后,认为秦王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功业空前,远超五帝,鉴于古有三皇而泰皇最贵的传说,建议尊号更为“泰皇”,命为“制”,令为 | |
《御制评鉴阐要》概述 | 《御制评鉴阐要》共12卷。乾隆四十六年(1781)成书,有《四库全书》本行世。该书乃裒辑《通鉴辑览》 中弘历御批及馆臣撰拟之批语最后经弘历改定者,共798则,按朝代顺序编排而成。共10万余字。批语悉依清圣祖玄烨《御批资治通鉴纲目》之原则,所谓析疑正陋,有感而发,以垂教于后世。作者同其父祖一样,以清朝皇帝之尊于日理万机之暇,留心典籍,尤青睐史书。于历朝历代治国得失处,深有所感,遂随笔而书,时有灼见。该书乃其指示馆臣按其具体要求编辑《通鉴辑览》后,通阅时随即写成之批语。表明作者之史观。 | |
《历代名贤确论》概述 | 《历代名贤确论》是我国古代文人学者论述五代以前历史的著作汇编。编选者不详。一般认为书成于南宋。明弘治(1488—1505)年间有钱孟浚的刊刻本。本书的编选者,在明末清初的刊刻本中,有的题为华亭钱福。此显系伪托,殊不足信。因为钱孟浚刊刻时,曾邀长洲吴宽作序,序中未提及本书编选者。盖吴宽作此序于弘治十七年(1504),钱福则登第于弘治三年(1490),两人系同时代人,且共同活动在江南地区,如果《历代名贤确论》确是钱福编选,那么吴宽不会不知道,也不会不提及的。至于一般认为本书的编选者为南宋时人,其原 | |
心学著作《陆九渊集》 | 中国南宋心学(陆王学派)著作。陆九渊长子陆持之于1205年编成《象山先生全集》28卷,另外集4卷。南宋开禧三年(1207)高商老刊于郡庠,南宋嘉定五年(1212)袁燮刊刻于江西。此后版本主要有明正德李茂元刻本、明嘉靖王宗沐刻本、清道光金溪槐堂书屋刻本等。1980年中华书局以上海涵芬楼影印嘉靖本为底本,参照其他诸本而校订、标点、汇集为《陆九金集》。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号存斋或象山翁,学者称象山先生,中国宋代哲学家。抚州金溪(今江西临川县)人。青年时代,立志习武,反对金兵侵扰,后 | |
先秦通史《绎史》 | 《绎史》是专述先秦历史的通史著作。清马骕撰。书成于清康熙九年(1670)。当时即有刊本。《四库全书》收入史部编年史类。另有光绪间绿荫堂刊本、武林尚友斋刊本,浙江书局刊本等。马骕(1621—1673),字宛斯,一字聪卿。山东邹平人,顺治进士。任安徽灵璧县知县,任内有德政。康熙十三年(1673)卒于官。享年52岁。谥“文恭”。骕平生专攻上古史,尤于《左传》融会贯通,除撰本书外,另有《左传事纬》。时人有“马三代”之称。本书总160卷,分5部。卷首附世系 | |
中国古代纪事本末体春秋史《左传纪事本末》 | 纪事本末体史籍。五十三卷,清高士奇著,成书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生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浙江钱塘人。幼好学能文。家贫,以监生就顺天乡试,充书写序班。工书法,以明珠荐,入内廷供奉,授詹事府詹事。高士奇除著《左传纪事本末》外,还有《春秋地名考略》、《春秋地名考略目》、《蓬山密记》、《金鏊退食笔记》、《江村草堂记、诗》、《江村消夏录》、《江村书画目》、《天禄识余》、《北墅抱瓮录》、《扈从东巡日录》、《扈从西巡日录》、《塞北小钞》、《扈从纪程》 | |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 《通鉴纪事本末》是我国古代第1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南宋袁枢撰,成书于1174年。此书素有宋小字本和宋大字本两种版本传世。南宋淳熙三年(1176),初刊于严州郡学,世称小字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为现存最早的版本。南宋宝祜五年(1257)重刻于湖州,世称大字本。民国时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据宋刻大字本影印,为现在通行的最佳版本,1964年中华书局据此出版了标点本。袁枢(1131—1205),字机仲,南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著名史学家。南宋孝宗隆兴年间初试礼部,词赋第一,出任温州判官,兴州军教授。乾 | |
中国明代筹划沿海防务的专著《筹海图编》 | 海防兵书。十三卷。明郑若曾撰。成书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生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卒于隆庆四年(1570年)。苏州昆山人。嘉靖初贡生。初受业于著名文人、官僚魏校,后受业于当时理学大师湛若水和王守仁。嘉靖中叶以后,因倭患严重,遂任总督胡宗宪之幕客,助其御倭,著述甚多,有《万里海防图论》二卷,《江防图考》一卷,《日本图纂》一卷,《朝鲜图说》一卷,《安南图说》一卷,《琉球图说》一卷,《海防一览图》一卷,《海运全图》一卷,《黄河图议》一卷,《苏松浮粮议》一卷。后其五世孙郑启泓 | |
理学学术思想著作《伊洛渊源录》 | 《伊洛渊源录》是理学学术思想专著。朱熹将二程(程颢、程颐)学派关于理学源流,加以汇述。朱熹,南宋哲学家(见“四书集注”)。成书于乾道九年(1173)。有朱子遗书本。元至正三年(1343)苏天爵刊于武昌郡学,后调任浙江吴郡,又刻于吴郡郡学,是传世的最古旧本。入明以来有嘉靖四十四年(1565)刊本,有日本庆安二年京师风月庄左卫门刊本,《四库全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伊洛渊源录》全书14卷。记周敦颐以下及二程交游门弟子言行,其身列程门而言行无所表现,甚至像邢恕那样攻击程颐的人,也具 | |
文学形象中的唐伯虎 | 唐寅是明朝中期有名的画家、文学家,字伯虎,又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 “桃花庵主”、 “逃禅仙吏”等。江南吴县(今苏州)人。吴中有名的才子,为人疏狂不羁,轻世傲物,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正因为历史上的唐寅是一个有着如此鲜明个性的才子,因而到了晚明的“说话”艺人口中,便敷衍出一段“唐解元一笑姻缘”的风流佳话来。小说见于《警世通言》第二十六卷,说的是唐寅因科场案 | |
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字号 | 弘一浙江平湖人同盟会员。南社社友。曾任南京高等师范绘画、音乐教师。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往来杭州永嘉、上海、厦门等地宣讲宗律、1934年于南普陀创办佛教养心院。为我国历史上十八高僧之一。著有《弘一诗文选·词选》、《蟓情》、《华严集联三百》等。俗姓:李幼名:文涛学名:成蹊字:秋宾、哀公、瞋同、息翁、息庵、惜霜、微阳号:叔同、叔庐、俗同、息翁、息庵、息霜、瘦桐、漱筒、欣欣道人、黄昏老人自号:晚晴老人、晚晴晚号:二一老人、晨晖老人,澹泞老人、瞖瞗老人法名:演音、演音和尚、音法号:弘一 | |
梁启超的史学 | 1.梁启超(1873年—1929年)的生平梁启超一生可以分三个阶段:(1)二十岁以前是学习时期。他天资很高,三岁开始读书,六岁就读完四书五经;七八岁已会写文章,十来岁就能写一千字的文章;十二岁研究训诂学、考证学;十六岁中举,十七岁从学于康有为,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知识,如世界史、哲学、文学。至二十岁结束学习生活。梁已在二十岁之前打好了做学问的基本功,中国的世界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都通了。(2)二十一岁到四十七岁,主要从事政治活动,即便是学术也是与当时的政治相联系的。这时期参加了戊戌变法,二十一 | |
纪传体通史《续通志》 | 纪传体通史。六百四十卷。清嵇璜等奉敕编撰。成书于乾隆五十年(1783年)。嵇璜,字尚佐,又字黻庭、拙修。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卒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一作无锡人。雍正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乾隆初年,命值南书房。历任大理寺卿,累迁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与他人一道奉敕编撰《续通志》、《续通典》、《清朝通志》和《清朝通典》等。《续通志》是接续郑樵《通志》的作品。其体例与《通志》相同,包括本纪、后妃传、略和列传四个部分,共有本纪七十卷、后妃传十卷、略一百卷、列传四百六十 | |
南宋文学家陈亮 | 陈亮(1143年10月16日—1194年),字同甫,原名汝能,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为人才气豪迈,喜谈兵,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著《酌古论》。隆兴初,婺州以解头荐,时方与金人议和,亮持不可,上《中兴五论》,不报,退而力学著书十年。淳熙五年,更名为同,六次诣阙上书,极论时事,直斥当世朝廷大臣,为大臣交沮,归乡里。十一年,醉后大言,被逮入狱,孝宗释之。绍熙元年十二月,复因家僮杀人下狱,以辛弃疾等解救,得不死。四年策进士,光宗亲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年五十二。 | |
南宋思想家陈亮的人学思想 | 陈亮,南宋思想家,永康学派的代表。字同甫,浙江永康人,人称龙川先生。青年时曾研究古人用兵事迹,写成《酌古论》。乾道五年(1169)连上五疏,提出不与女真媾和、争取中兴的建议。淳熙五年(1178)再上书,批评朝廷的苟安政策和士人中空谈性命的风气,他因无意为官,遂还乡,因当权者构陷,两次下狱,备受鞭笞之苦。淳熙十五年(1188)亲至建业一带观察形势,再度上书朝廷,提出了利用天然之险作军事设防的计划,并以此驳斥当时的“江南不易保”的谬论。后返乡聚众讲学。陈亮与吕祖谦、叶适、辛弃疾等人的关 | |
李长吉歌诗 | 《李长吉歌诗》别集。又名《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唐李贺撰。李贺(790—816),字长吉。家居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他为李昌谷。出身没落的皇室后裔家庭。七岁时因作诗“名动京师”,十五、十六岁时已工乐府,与先辈李益齐名,但因避父晋肃讳,不得应进士第,断了科举仕进之路。只做过三年在宗庙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终愤而辞职。年仅二十七就去世。《李长吉歌诗》共存录二百四十余首诗。李贺的诗有不少讽刺黑暗政治和社会现象,或直陈时事,或借古讽今。如揭露帝王骄奢无度,酣歌宴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