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42本“实在的最低限度”国学书目(必备书单) | 1.《书目答问》一部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书海无涯,从何处着手?这是初学者常常困惑的问题。晚清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为回答上述问题而编纂了《书目答问》这本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另增“丛书目”,每一类都列出该类最重要的著作及较好的版式本,并作适当的比较和评论,颇便初学者,故而在当时流传极广。2.九种《纪事本末》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九种纪事本末”是《左传纪事本末》《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西夏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明 | |
中国古籍书目大全 | 经部十三经001周易、 002尚书 、003诗经 、 003周礼 、 004礼记 、005左传 、 006公羊传 、007谷梁传 、008论语、 009孝经、 010尔雅 、011孟子 、 012中庸、 013仪礼其他001四书章句集注 、 002春秋繁露 、 003新本郑氏周易 、004大戴礼记005韩诗外传、 005易纬是类谋 、 007易纬坤灵图 、008易纬乾元序制记009陆氏易解 、010东坡易传 、 011周易正义 、 012易传 、013周易参同契014尚书正义 、015韩诗外传 、 016 | |
中医医经著作《类经》 | 三十二卷。明张介宾(1563-1640)撰。张介宾字景岳,又字会卿,别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随父游历京师(今北京),求学读书,拜名医金英(金梦石)学医、尽得其传。壮年投笔从戎,遍历我国东北各地,度过军旅生活,但无所成就,便卸职回京数十年致力于医学,以医为业,成为当时名医。明黄宗羲在《南雷文定·张景岳传》中称其“谒病者辐辏其门,沿边大帅皆遣金币致之”,可见医誉很大,晚年回山阴老家隐居。着作有《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景岳全书》等。 | |
论政治病 | 林语堂 | 曲斋老人解“父母惟其疾之忧”,说要人常患政治病,病就是下台,所以做父母的每引为忧。我想政治病,虽不可常有,亦不可全无。姑把我的意见,写下来如左。我近来常常感觉,平均而论,在任何时代,中国的政府里头的血亏、胃滞、精神衰弱、骨节酸软、多愁善病者,总比任何其他人类团体多,病院,疗养院除外。自袁世凯之脚气,至孙中山之肝癌,以及较小的人物所有外内骨皮花柳等科的毛病合起来,几乎可充塞任何新式医院,科科住满,门门齐备了。在要人下野电文中比较常见的,我们可以指出:脑部软化、血管硬化、胃弱、脾亏、肝 |
粘指民族 | 林语堂 | 染指、中饱、分羹、私肥,还是中国民族亘古以来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小卒文武老幼男女贤愚共同擅长的技术。根据这技术之普遍性及易学性,我们几乎可以主观的演绎的断定这染指性已是中国人之第二天性了。最近普斯基大学生物学教授摩尔君发明,中国人巴掌上分泌出来一种微有酸味之粘性液质,分泌管之后有脑系膜直通第五脊椎与眼系脑筋联络。凡眼帘射到金银铜时,即引起自然反应作用,分泌额外加多,钱到手时尤甚。此时所发出之泌液特富粘性,特别见于拇指与食指之末,而巴掌正中的一生蒂米突见方亦然。因此银钱到手,必有一部分胶泥手上,十元过手,必 |
说避暑之益 | 林语堂 | 我新近又搬出分租的洋楼而住在人类所应住的房宅了。十月前,当我搬进去住洋楼的分层时,我曾经郑重的宣告,我是生性不喜欢这种分租的洋楼的。那时我说我本性反对住这种楼房,这种楼房是预备给没有小孩而常川住在汽车不住在家里的夫妇住的,而且说,除非现代文明能够给人人一块宅地,让小孩去翻筋斗捉蟋蟀弄得一身肮脏痛快,那种文明不会被我重视。 |
《醒世姻缘传》主要内容简介 | 《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题“西周生辑著”,一百回,是明末清初继《金瓶梅》后又一部以家庭婚姻为中心、广泛反映社会问题的长篇白话小说。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徐志摩誉之为我国“五名内的一部大小说”(《醒世姻缘传序》)。“漫道姻缘皆夙契,内多伉俪是仇雠。”(《醒世姻缘传.引起》)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婚姻的缔结都是父母包办,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不是以当事人双方彼此相爱为基础的,所以,家庭不和、夫妻反目现象极为 | |
《姑妄言》主要内容简介 | 《姑妄言》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首引文一卷,正文二十四卷二十四回。题“三韩曹去晶编于独醒园,古营州林钝翁评”。曹去晶生平无考,三韩与古营州当指辽东一带。成书于清雍正八年(1730)。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抄本,藏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清初素纸精写本,残存四十至四十二回,原周越然藏;1941年上海优生学会铅印清初素纸精写残本。1997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清抄本。明朝万历年间,南京应天府有一闲汉,姓到名听,字图说。他上无父母,中鲜弟兄,终日唯以听新 | |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 《菩萨蛮》(有中华书局版《无曲选》本),为元未明初戏曲作家贾仲明的杂剧作品。题目《张云杰饱存君子志》,正名《萧淑兰情寄(一作“寄情”)菩萨蛮》。《曲海总目提要》简称为《萧淑兰》。共四折。故事亦载于《词苑丛谈》。这一则爱情故事写的是,浙江温州书生张世英,字云杰,自幼熟读经史,在友人萧山萧公让家作馆,教授萧的二子。萧妹淑兰,年十九,未曾聘人,容貌出众,善于吟咏。一日值清明佳节,萧公让夫妇前去上坟祭祖。淑兰因平时窥见世英“外貌俊雅,内性温良,才华藻丽,非凡器也。” | |
冒广生与《淮关小志》 | 我国关榷制度由来已久。淮安钞关(以下简称淮关)始设于明宣德四年(1429),据《续纂淮关统志》云:“关之设也,必扼要会而据通津。”依傍于大运河,淮安成为“南船北马、辕辑交替”之所在,北往南来之商旅络绎不绝,而板闸在“淮城西北十二里,即明平江伯陈瑄开挑运河所建四闸之一也。面湖背海,左江右河,镇居其中,为南北舟车之要道,故于此设关焉。”1931年,因国民政府推行统税制度而取消内地关卡,淮关至此被裁撤。热心公益为苍生冒广生(1873&mda | |
诗经研究著作《诗本义》 | 十六卷。附《郑氏诗谱补亡》一卷。欧阳修(1007-1072)撰。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任滁州太守、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等职。因批评朝政、参预革新,屡遭贬谪。晚年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对青苗法表示异议。于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诗、词、赋,文俱佳,而以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文主张明道取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 | |
理学文集《性理大全》 | 七十卷。又名《性理大全书》。明胡广(1370-1418)等奉敕编辑。胡广字光大,号晃庵,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进士,授修撰,赐名靖。因迎朱棣兵入南京,复名广。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甚得明成祖的宠信。永乐九年(1411),参加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十二年(1414),奉敕与杨荣、金幼孜等编《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另着有《胡文穆集》。此书完成于永乐十三年(1415),颁于两京,六部、国子监及府县学。此书为宋代理学着作和理学家言论的汇编。书前有明成祖朱棣撰的《序》,续列宋代理学家自周敦颐至黄溍共一百 | |
自题《秋冬之际草》 | 谭元春 | 昔人言:“秋冬之际,尤难为怀[1]。”以之命篇,非是之谓也。何尝快,独无忧,予之不怀良易矣。然则曷取焉?夫已冬而秋,不犹之方春而夏乎哉?鹦花藻野,则春同在夏矣;红黄振谷,则秋不遽冬矣。故君子际之以答岁也[2]。况独往苦少,同志苦多;泛则方舟,登或共屐;非甚喑滞[3],其何默焉。然当斯际也,以游则山澹澹而不至于癯[4],水岩岩而不至于嬉[5],故渊明所谓“良辰入奇怀”[6],灵运所谓“幽人尝坦步”[7],每临境下笔,皆抱此想矣。注释:[ |
自刻横塘集述 | 先君为诸生祭酒时[1],与省内名士结秋水社于横塘。横塘在白苹红蓼之傍,而赵文敏之故宅也[2]。宅西为莲花庄,东为长桥,桥亘于月湖,即所谓水晶宫也。先君既贵,横塘之居不守,唯长桥数椽尚在莲花庄,后为朱君采侍御宅,省内推城居第一。嗣后曹能始观察筑浮山堂于闽会城之郊,隔街为园。园因山因水,皆不事增饰,其奇石怪松,近胜于园者,远媚于堂。堂三楹,前后辟轩。前轩有池,颇广,为宽廊以翼其左,为花径以映其右,而隔街之松石峰岭皆倒影其中,省内又推郊居第一,名与莲花庄等。其地曰洪塘,闽方言即呼横塘。盖其水横亘于会城之外,有江 | |
拙效传 | 袁宏道 | 石公曰[1]:“天下之狡于趋避者[2],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3],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作《拙效传》。”家有四钝仆[4]: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眼虬须[5],色若绣铁[6]。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7],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 |
朱碧潭诗序 | 王慎中 |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1],往来荆湖豫章[2],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3],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山[4],游赤壁[5],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6],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7]。人亦皆易之[8],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9],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10],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11]!”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 |
重修忠肃于公墓记 | 陈继儒 | 万历甲寅[2],武陵杨公[3],以御史奉命理两浙盐䇲[4],下车武林[5],首揭于忠肃公墓下,叹曰:“浙中伍大夫、岳武穆[6],与公鼎立而三,而公祠宇如陋巷矮屋。无论谒者伛偻几筵[7],有如公肃仪拥从出入庙中,讵此一丸土[8],能容数百万风车云马乎?”于是捐俸,命仁和令乔君[9],鸠聚工料[10],式增廓之[11],而此祠岿然,遂成湖上伟观。公属陈子碑而记之[12]。大抵忠臣为国,不惜死,亦不惜名。不惜死,然后有豪杰不敢;不惜名,然后有圣贤之闷[13]。黄河之 |
重修庐山白鹤观记 | 王思任 | 庐山五老峰前有白鹤观,道士刘混成骑鹤飞升处也。唐高宗敕建此观,而宋学士苏瞻常独游此,观棋有诗。天启乙丑夏[1],山阴王思任来游,携其友沈三贤、陆士慎,徘徊于观之前后,拘池臼之水,烹云雾之茶,摘蔬造饭,薄饮追凉,相与歌呼乐甚。然而欷嘘感叹者继之,盖不胜今昔之俯仰焉。栋宇颓危,门棂不设,饥猪扰案,鸟鼠碎檐,虽长松历涧,依然瑟响,而蒿荆篱豆,迷阳岑莫,亡聊赖甚矣[2]。 |
中州览胜序 | 唐寅 | 吾党袁臣器[1],少年逸器[2],温然玉映,盖十室之髦懿也[3]。弘治丙辰五月[4],忽翻然理篙楫,北乱杨子,历彭城[5],渐于淮海[6],抵大梁之墟[7],九月未归。乃绘所经历山川陵陆,并冲隘名胜之外,日夕展弄,目游其中。予忝与乡曲[8],得藉访道里[9],宛宛尽出指下[10],盖其知之素而能说之详也。予闻丈夫之生,剡蒿体[11],揉柘干[12],以丽别室[13],固欲其远陟遐举,不龌龊牖下也[14]。而愿悫者怀田里[15],没齿不窥闉阇[16],曰:世与我违,甘与菑木委灰同弃[17]。虽有分寸,而人莫 |
元末明初群雄角逐史料《国初群雄事略》 | 《国初群雄事略》明末清初钱谦益撰。共15篇。记载元末明初农民起义领袖韩林儿、郭子兴、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以及元朝将领扩廓贴木儿、李思齐等共15人的事迹。以人为纲,每人一篇。该书广征博引,对引文均不加改动,并注明出处,标明作者。“采自诸书,抵牾处不改定,参差处不画一,仍是长编之例,实非刊定之书”。但却使一些今已散失的资料得以保存下来。作者还对有疑问的史事及错诋之处附加按语,详为校订,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的一部重要史料。如该书第1卷《宋小明王》记载龙凤九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小明王韩林 | |
陆游《书愤》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广泛影响。陆游生于南宋王朝日渐衰颓的年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赶上了靖康之变,他在战乱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时常听父辈们谈论国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所以他青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宏伟志愿。但朝 | |
春秋学著作《春秋属辞》 | 《春秋属辞》十五卷。元赵汸撰。至正十七年,赵汸完成《春秋集传》初稿,因《礼记》“比事属辞,《春秋》之教也”之语,悟《春秋》之义在于比事属辞,又重新推究孔子笔削之旨,着为此书。赵汸《东山集》有《与朱枫林书》,其云:“谓《春秋》随事笔削,决无凡例”。引丹阳洪氏曰:“《春秋》本无例,学者因行事之迹以为例,犹天本无度,历家即周天之数以为度”。认为“此论甚当”。又引其师黄泽之语曰:“鲁史有例,圣经无例。非无例 | |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 | 太上玄门功课经序窃以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墙,讽经诵咒乃修仙之径路。得入道之门可以复元始之性,获修仙之路,得以晓自然之心。是故道者,住丛林焚香火,三千日里勤功,十二 时中无怠,朝夕朝礼圣容,当输自己之诚,殷勤祝厘国祚,必获升仙之庆。且夫功课者何为者也?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者,修自身之道也。 | |
中国历代帝王纪年表 | 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虞舜重华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共432年*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今山西雯县)。1、宗神夏禹??年2、帝启9年3、太康29年4、仲康l3年;5、帝相28年--(羿-寒浞)40年6、少康22年7、帝抒17年;8、帝槐26年9、帝芒l8年lO、帝泄l6年l1、不降59年;l2、帝扃2l年l3、胤甲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皋l1年;l6、帝发l9年17、履癸53年。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 | |
道教的入门书籍都有哪些?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旷古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璀璨的传统文化。道教是发源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宗教,自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了,它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在道家的黄老思想基础上,并结合原始的神仙崇拜发展而来。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去体悟书中带来的乐趣。道教的典籍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它们不仅仅记录道教的教规戒律、斋醮科仪、修炼之术等等,同时还记录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