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理学文集《性理大全》 | 七十卷。又名《性理大全书》。明胡广(1370-1418)等奉敕编辑。胡广字光大,号晃庵,吉水(今属江西)人。建文进士,授修撰,赐名靖。因迎朱棣兵入南京,复名广。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甚得明成祖的宠信。永乐九年(1411),参加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十二年(1414),奉敕与杨荣、金幼孜等编《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另着有《胡文穆集》。此书完成于永乐十三年(1415),颁于两京,六部、国子监及府县学。此书为宋代理学着作和理学家言论的汇编。书前有明成祖朱棣撰的《序》,续列宋代理学家自周敦颐至黄溍共一百 | |
自题《秋冬之际草》 | 谭元春 | 昔人言:“秋冬之际,尤难为怀[1]。”以之命篇,非是之谓也。何尝快,独无忧,予之不怀良易矣。然则曷取焉?夫已冬而秋,不犹之方春而夏乎哉?鹦花藻野,则春同在夏矣;红黄振谷,则秋不遽冬矣。故君子际之以答岁也[2]。况独往苦少,同志苦多;泛则方舟,登或共屐;非甚喑滞[3],其何默焉。然当斯际也,以游则山澹澹而不至于癯[4],水岩岩而不至于嬉[5],故渊明所谓“良辰入奇怀”[6],灵运所谓“幽人尝坦步”[7],每临境下笔,皆抱此想矣。注释:[ |
自刻横塘集述 | 先君为诸生祭酒时[1],与省内名士结秋水社于横塘。横塘在白苹红蓼之傍,而赵文敏之故宅也[2]。宅西为莲花庄,东为长桥,桥亘于月湖,即所谓水晶宫也。先君既贵,横塘之居不守,唯长桥数椽尚在莲花庄,后为朱君采侍御宅,省内推城居第一。嗣后曹能始观察筑浮山堂于闽会城之郊,隔街为园。园因山因水,皆不事增饰,其奇石怪松,近胜于园者,远媚于堂。堂三楹,前后辟轩。前轩有池,颇广,为宽廊以翼其左,为花径以映其右,而隔街之松石峰岭皆倒影其中,省内又推郊居第一,名与莲花庄等。其地曰洪塘,闽方言即呼横塘。盖其水横亘于会城之外,有江 | |
拙效传 | 袁宏道 | 石公曰[1]:“天下之狡于趋避者[2],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3],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作《拙效传》。”家有四钝仆[4]: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眼虬须[5],色若绣铁[6]。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7],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 |
朱碧潭诗序 | 王慎中 | 诗人朱碧潭君汶,以名家子,少从父薄游[1],往来荆湖豫章[2],泛洞庭、彭蠡、九江之间[3],冲簸波涛,以为壮也。登匡庐山[4],游赤壁[5],览古名贤栖遁啸咏之迹[6],有发其志,遂学为诗,耽酒自放。当其酣嬉颠倒,笑呼欢适,以诗为娱,顾谓人莫知我[7]。人亦皆易之[8],无以为意者。其诗不行于时。屋壁户牖[9],题墨皆满,涂污淋漓,以诧家人妇子而已。贫不自谋,家人诮之曰:“何物可憎,徒涴墙户[10],曾不可食,其为画饼耶[11]!”取笔砚投掷之,欲以怒君,冀他有所为。君不为怒,亦 |
重修忠肃于公墓记 | 陈继儒 | 万历甲寅[2],武陵杨公[3],以御史奉命理两浙盐䇲[4],下车武林[5],首揭于忠肃公墓下,叹曰:“浙中伍大夫、岳武穆[6],与公鼎立而三,而公祠宇如陋巷矮屋。无论谒者伛偻几筵[7],有如公肃仪拥从出入庙中,讵此一丸土[8],能容数百万风车云马乎?”于是捐俸,命仁和令乔君[9],鸠聚工料[10],式增廓之[11],而此祠岿然,遂成湖上伟观。公属陈子碑而记之[12]。大抵忠臣为国,不惜死,亦不惜名。不惜死,然后有豪杰不敢;不惜名,然后有圣贤之闷[13]。黄河之 |
重修庐山白鹤观记 | 王思任 | 庐山五老峰前有白鹤观,道士刘混成骑鹤飞升处也。唐高宗敕建此观,而宋学士苏瞻常独游此,观棋有诗。天启乙丑夏[1],山阴王思任来游,携其友沈三贤、陆士慎,徘徊于观之前后,拘池臼之水,烹云雾之茶,摘蔬造饭,薄饮追凉,相与歌呼乐甚。然而欷嘘感叹者继之,盖不胜今昔之俯仰焉。栋宇颓危,门棂不设,饥猪扰案,鸟鼠碎檐,虽长松历涧,依然瑟响,而蒿荆篱豆,迷阳岑莫,亡聊赖甚矣[2]。 |
中州览胜序 | 唐寅 | 吾党袁臣器[1],少年逸器[2],温然玉映,盖十室之髦懿也[3]。弘治丙辰五月[4],忽翻然理篙楫,北乱杨子,历彭城[5],渐于淮海[6],抵大梁之墟[7],九月未归。乃绘所经历山川陵陆,并冲隘名胜之外,日夕展弄,目游其中。予忝与乡曲[8],得藉访道里[9],宛宛尽出指下[10],盖其知之素而能说之详也。予闻丈夫之生,剡蒿体[11],揉柘干[12],以丽别室[13],固欲其远陟遐举,不龌龊牖下也[14]。而愿悫者怀田里[15],没齿不窥闉阇[16],曰:世与我违,甘与菑木委灰同弃[17]。虽有分寸,而人莫 |
元末明初群雄角逐史料《国初群雄事略》 | 《国初群雄事略》明末清初钱谦益撰。共15篇。记载元末明初农民起义领袖韩林儿、郭子兴、徐寿辉、陈友谅、明玉珍,以及元朝将领扩廓贴木儿、李思齐等共15人的事迹。以人为纲,每人一篇。该书广征博引,对引文均不加改动,并注明出处,标明作者。“采自诸书,抵牾处不改定,参差处不画一,仍是长编之例,实非刊定之书”。但却使一些今已散失的资料得以保存下来。作者还对有疑问的史事及错诋之处附加按语,详为校订,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的一部重要史料。如该书第1卷《宋小明王》记载龙凤九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小明王韩林 | |
陆游《书愤》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的伟大爱国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广泛影响。陆游生于南宋王朝日渐衰颓的年代。他出生的第二年就赶上了靖康之变,他在战乱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时常听父辈们谈论国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所以他青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宏伟志愿。但朝 | |
春秋学著作《春秋属辞》 | 《春秋属辞》十五卷。元赵汸撰。至正十七年,赵汸完成《春秋集传》初稿,因《礼记》“比事属辞,《春秋》之教也”之语,悟《春秋》之义在于比事属辞,又重新推究孔子笔削之旨,着为此书。赵汸《东山集》有《与朱枫林书》,其云:“谓《春秋》随事笔削,决无凡例”。引丹阳洪氏曰:“《春秋》本无例,学者因行事之迹以为例,犹天本无度,历家即周天之数以为度”。认为“此论甚当”。又引其师黄泽之语曰:“鲁史有例,圣经无例。非无例 | |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 | 太上玄门功课经序窃以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墙,讽经诵咒乃修仙之径路。得入道之门可以复元始之性,获修仙之路,得以晓自然之心。是故道者,住丛林焚香火,三千日里勤功,十二 时中无怠,朝夕朝礼圣容,当输自己之诚,殷勤祝厘国祚,必获升仙之庆。且夫功课者何为者也?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者,修自身之道也。 | |
中国历代帝王纪年表 | 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虞舜重华夏:(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共432年*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今山西雯县)。1、宗神夏禹??年2、帝启9年3、太康29年4、仲康l3年;5、帝相28年--(羿-寒浞)40年6、少康22年7、帝抒17年;8、帝槐26年9、帝芒l8年lO、帝泄l6年l1、不降59年;l2、帝扃2l年l3、胤甲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皋l1年;l6、帝发l9年17、履癸53年。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 | |
道教的入门书籍都有哪些?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旷古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璀璨的传统文化。道教是发源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宗教,自张道陵天师正式创立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了,它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在道家的黄老思想基础上,并结合原始的神仙崇拜发展而来。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书,去体悟书中带来的乐趣。道教的典籍浩如烟海、包罗万象,它们不仅仅记录道教的教规戒律、斋醮科仪、修炼之术等等,同时还记录了中国传统的哲学、科学、医药学等多个方面 | |
三十八种道教入门书目 | 一、语录类1.《栖云真人盘山语录》栖云真人的语录以修心炼性为宗要,修行中常见的各种问题也谈到了很多。初学者如果能好好读这册语录,并能够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和修行中,百分之九十的道教经书都不用看了。2.《修道真言》白玉蟾祖师的心法直言。简明扼要,都在一个心字。3.《丹阳真人直言》4.《丹阳真人语录》丹阳宗师的语录,关键在“清静”两个字,直言重在劝勉精进。5.《丘祖垂训文》各秉丹诚。6.《长生真人语录》7.《长真真人语录》8.《广宁真人语录》以上几部语录都很简短,重在劝勉。 | |
十二本道教入门书籍 | 1、《道德经》《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2、《南华经》《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 | |
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后七国乐田演义》 | 《后七国乐田演义》题“古吴烟水散人演辑,茂苑游方外客较阅。”或谓作者即清人徐震,全书二十回,成书于清康熙年间,国内最早的版本为康熙五年(1666) 的啸花轩刊本,与 《孙庞斗志演义》合刻,名 《前后七国志》,另有光绪积山书局石印本,也与 《孙庞斗志演义》 合刻,但回数与啸花轩本不同,为四卷十八回。京都文和堂刊本、宝华堂刊本以及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本均为十八回。另有湖南人民出版社校点本。此书叙七国称雄时燕王哙愚顽昏聩,仿尧舜传贤让位事,把王位禅让给奸臣子之,并把反对禅让的太子平废为庶人。 | |
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三门街前后传》 | 三门街前后传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一名《八剑七侠十五义平蛮前后传》、《众英雄大闹三门街前后传》,又名《守宫砂》。八卷一百二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末储仁逊抄本,藏南开大学图书馆;清光绪文宜书局石印本;1913年上海天机书局石印本,藏南京图书馆。1993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中国近代小说大系”排印文宜书局石印本。明朝正德年间,内官刘瑾擅权揽政,与当朝右相史洪基狼狈为奸,诬害忠良,谗杀文武。朝中百官侧目,只有忠臣首丞范其鸾敢言敢谏,不避权奸,奸党尚惧他三分。 | |
清代侠义小说《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 | 《云钟雁三闹太平庄全传》简介鉴赏侠义小说,五十四回,清无名氏撰, 有道光己酉(1849年)琅环书屋刊小本,和同治甲子(1864年)一笑轩刊本,首有道光二十九年(即1849)夏四月珠湖渔隐序,并绣像八幅。书叙明代天启年间事。“云钟雁”是三家姓合成的:“云”指文华殿大学士云定,他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后从族中过继一子,叫云文;“钟”指刑部侍郎钟珮,他有一子一女,叫钟山玉和钟玉环;“雁”指九门提督副都统雁翎,他有一位公子 | |
中国思想传统中的文学观念 | 在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模式为主的背景之下,对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学观念,研究者们往往是以一种“纯文学”的理念来进行解读和批评。这其中,无论是借用古典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系统,还是现代文学阐释学经典的文本、作者、读者体系,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辨丽横肆的思想,及体大虑周的话语集合,常常被这类研究方式所遮蔽、支离,并且横生出一系列问题。本雅明在《选择的亲缘》一文的导言中,深刻地指出文学研究的不同层次: “批评关心的是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评论则注重题材,两者的关系由文学的基本规律决定& | |
朝鲜古典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 自古以来,中国与朝鲜半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很多朝鲜古代文人曾出使中国,留下了不少描写中国见闻的文学作品,塑造出一系列中国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考察和分析,我们既可以通过外部视角审视自我,也可以具体了解朝鲜民族的对华认识及其特点。柳梦寅(1559—1623)是朝鲜中期的著名文人,在散文和诗歌创作方面负有盛名,又是曾担任要职的官员,曾三次作为使臣出访明朝,堪称16世纪末17世纪初朝鲜对明外交中的重要人物。其文集《於于集》收录了他1609年访问中国时创作的纪 | |
《沈清传》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 朝鲜古典小说。它源于古代口头传说,经过不断加工润色成为书面小说。小说叙述黄州桃花洞盲人沈学圭中年得女,其妻生下女儿沈清七天后,便离开了人世。沈学圭抱着沈清向邻里的妇女讨奶抚养沈清长大。为了照顾眼盲多病的父亲,沈清从11岁时起就独自要饭赡养父亲。一次,沈父在出去迎接讨饭归来的女儿时,不慎落入水中,被梦云寺化缘僧救起,沈学圭听信了化缘僧说只要敬施供米三百石眼睛便能复明的话,在化缘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沈清得知此事后,毅然卖身给船商换取供米三百石,作为活祭品投身于临堂水之中。他的孝行感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命四海龙 | |
元代一部农家日用百科式通书《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 《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是我国古代一部民间日用百科全书性质的通书。原书不著撰人姓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根据书中有大德五年(1301)吴郡徐元瑞《吏学指南序》圣朝字俱跳行,又《永乐大典》屡引用之,认为其为元人书无疑。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云或谓熊宗立撰,清邵懿辰 《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王祯农书条》提到此书,说是元代李梓撰,有元刊本,又有熊宗立所编的1种,共10卷,附4卷,也有刊本。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云两种本子内容不知有什么不同,邵氏所见过的题为李梓撰的元刻本不知是否尚存。明刻本全书以十 | |
南宗禅之形成与禅净合修之盛行 | 本文先简略地说明禅、特别是最具我国特色之南宗祖师禅之形成,及其五家七宗的传统关系;然后列出自永明延寿后,对禅净双修有理论创新或有重大影响的禅宗大德48位,以说明禅净合修盛行原因及他们对禅净合修圆融理义形成的贡献。从而也使净土法门成为汉地佛教的共宗,而禅亦同时成为各案深层次行持的方法。 | |
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 | 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2.《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长度适中,佛理精深,是佛教的核心经典之一,中国佛教很多人长持此经。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经主 要是佛对弟子中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讲的,或者说,是全知者释迦牟尼佛对大修行人须菩提尊者讲的,非常精深和抽象、概要。所以这部经读虽容易,要准确理解则得精进研习, 乃至最好有一定的实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不推荐你把此经作为了解佛理的首要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