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跟道家学大气,跟佛家学静气,跟儒家学正气 | 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气,所谓元气;中国人最重视的精神之一,也是气,所谓人活一口气。养气,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修养工夫。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大家,也无一不着力于养气工夫。主要养的气虽有差异,却都是根本之气,源头之气。养好这三气,静可守一心之妙,动可达天地之奥,行可成中正之道,乃成大人。跟道家学大气道家的特质,就是“大”,眼界大,气象更大,直至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种眼界与气象来自何处?来自将眼光投向天与地,将洞察直抵道与气。合之,才有了内敛其内的大道,与显明其外的大气。于是老子才 | |
遇过的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 所见大则所志大,所志大则所学大。曾国藩有这样一句名言:“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什么叫格局?格是内心的位置,局是外在的局面。格局,就是指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和体现出来的外在状态。大格局是一种智慧,大智若愚;大格局是一种境界,大勇若怯;大格局是一种深度,大音希声;大格局是一种品性,大巧若拙;大格局是一种姿态,大象无形。决定格局最重要的一点,是视野。当我们在二楼的时候,看到的会是满地的垃圾;而在二十二楼的时候,会将满城的风景,尽收眼底。不同的楼层,就会有不同的视野和心态。人也一样,当我们迈入 | |
读了《礼记》这10句,才知道什么是“会说话” | 说话是一门艺术。智者慎言,言由心生,该说则说,适时而言。懂得说话的人,左右逢源,不得失任何一人,是人人都想结交的朋友。1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译文】君子在别人面前举止应慎重,容言要端庄,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感悟】对人不要说不该说的活,也不要作不该作的事。事情的成败得失,很多时候取决于说话之人能否在适当的场合说出适当的话。2公事不私议。《礼记·曲礼下》【译文】不私下议论公事。【感悟】有口不以私言,公事当公议、公办,如果私下 | |
左宗棠: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 人生好比一幅巨大的地形图,如果说精明是起伏的丘陵,那厚道就是绵延的山脉;如果说计较是涓涓的溪流,那坦诚就是澎湃的大海;如果说强势是不毛的荒漠;那和善就是肥沃的平原。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1-精明不如厚道《老子》中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待人之道,精明不如厚道。《红楼梦》中宝玉至太虚幻境看见一首形容王熙凤的曲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做人不必太精明,太会算计的人,往往会失去很多东西。人不能总想占小便宜,总想自己的利 | |
易经64卦,64种智慧,64种境界! | 1.乾——吉人自有天相把天上的星象同人间世事的吉凶联系起来,是古人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2坤——贴近大地的胸怀大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它虽然没有上天那么高高在上、神圣而神秘,却让人感到实在、亲切。3.屯zhūn——人间路难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地神灵固然可以成为精神上的支撑和鼓舞,而摆脱困境的难题, 却必须由人们凭借自己的努力来解答。4.蒙——诚信得神佑“精诚所至,金石 | |
古训:多与高人来往,勤与能人共事,乐与众人分享,常与亲人相伴 | 多与高人来往《荀子》中说:“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意思是说,学习没有比亲近高人、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疏略难解;《诗经》《尚书》古朴但远离现实;《春秋》简略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与高人往来,能让我们的修行之路更加顺畅。有时候,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作者的意思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可能就会走样。这 | |
150条历史典故,读懂大半个中国! |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r | |
王阳明:情绪不好,是智慧不够 | 改变情绪的最好方式,不是调整适应,而是升级自己的精神境界。精神世界,如同物质环境一样,东西多了,其它的便不容易进来。而且人的意识有这么个特点:意识同那个层次的物质相结合,便会强化哪个层次的功能。一句话,你被什么占领,你便可能成为什么。你让光明充满自己,阴暗、狭隘的东西自然进不来,你便会成为光明本身。尽管一生坎坷,王阳明始终坚持升级自己的情绪。即使在环境最为恶劣的龙场,九死一生,王阳明仍保持了积极光明的人生态度,终成龙场悟道!王阳明自己说:“我来龙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 | |
从先秦到晚清的告白 | 先秦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国风·卫风<木瓜>》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国风·邶风<击鼓>》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国风&am | |
高山仰止,致敬中华10大师德 | 1因材施教优秀的老师,会针对孩子不同的天赋秉性,进行不同的教育。孔子的学生子路脾气暴躁,所以孔子告诫他三思后行;而冉有性格柔弱,经常犹豫不决,孔子就鼓励他临事果断。好的老师不搞一刀切,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得孩子可以扬长避短,获得最好的发展。2言传身教“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正的教育就是树立榜样,而不是一味说教。曾子杀猪的故事家喻户晓,就是因为曾子懂得,想要教育孩子,就必须以身作则。3有教无类孔 | |
五四最经典30句话: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五四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影响深远。而五四不仅仅是一场运动,更是一个时代,是一种精神。五四精神和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今天是2018年5月4日,小编为大家编选了五四时代的经典语录,让我们重温五四精神。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一、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 | |
话有三不说,事有三不做,人有三不交 |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01.话有三不说1. 揭人之短的话不要说。《菜根谭》:“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此三者可以养德,亦可远害。”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不要攻人短处,揭人疮疤。揭人疮疤的人,招人痛恨,害人害己。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每一个人都有尊严,都好面子,所以在生活中,不要揭人短处、言人隐私。2. 标榜自己的话不要说。别人称赞叫口碑,自我标榜叫吹嘘。“天不言自高,地不 | |
曾国藩40种大智慧,指引当下人生的40味奇药! | 曾国藩,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进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为整个清朝以一介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并在晚清恶劣、剧变的政治环境中全身而退,去世之时获得清廷国葬的最高优待。考察曾国藩的一生,基本达到了古人“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的最高追求,虽然因镇压太平天国而存在争论,却已堪称圆满。有人说“中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和王阳明是其中两个,曾国藩则是那半个。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 |
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飞多远 | 在家庭中, 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有着更高的上限。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飞多远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在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做自己的偶像。孩子对父亲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是一个例子,曾纪泽以父亲为榜样,为人处世、做官做事都向父亲学习。其后入朝为官,在政治事务中表现出不亚于其父亲的 | |
王阳明40种人生大智慧,一口气读完心学精华! |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评价说:“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几百年来,王阳明的思想影响了海内外无数人,张居正、曾国藩、章太炎、康有为等都从中受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
梁启超10句话,9个子女皆成大才! |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他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小编为大家选择梁启超家书中的十句话,分享梁启超的教子经。01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 | |
四大名著神点评,以前真是白读了(句句精辟!) | 关于四大名著的书评很多,但将四大名著糅合在一起评的却少。此文颇有新意和见地,尤其开篇的对比评述,言简意赅,思之有理。01. 总结与感慨。三国写了一个大时代,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红楼写了一个大家族,西游写了一伙大妖怪。三国玩的是心计,水浒玩的义气,红楼玩的感情,西游玩的是感性。三国在国,治国,兴国,安国,丧国。水浒在气,勇气,义气,豪气,霸气。红楼在情,亲情,爱情,宦情,民情。西游在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 02. 细分区别。三国写了一次变革,水浒写了一次冲动,红楼写了一场恋爱,西游写了一次旅游。所谓道 | |
中国风水十大名著 | 一、中国风水第一书——《宅经》宅经《宅经》亦称《黄帝宅经》),相传黄帝所作。讲述了人与住宅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宇宙的和谐。该书认为宅是阴阳之枢纽,首次将住宅分为“阴宅”和“阳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二、中国风水文化之宗——《葬经》葬经《葬经》亦称《葬书》,西晋郭璞著。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 | |
《名公书判清明集》详细介绍 | 《名公书判清明集》简称《清明集》。宋代诉讼判决书和官府公文分类汇编。十四卷。编印者没有署姓名,只题了“幔亭曾孙”的别号。这个别号的意思是“武夷乡人”。可以确定《清明集》的编印者是福建崇安人。本书约成于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或稍后。判词作者共四十九人,其中事迹可考者只有十九人。他们分别是:胡颖、蔡杭、翁甫、吴势卿、刘克庄、范应铃、吴革、方岳、宋慈、真德秀、马光祖、王遂、姚珤、李昴英、叶武子、赵汝腾、王伯大、史弥坚、方大琮。胡颖,字叔献,号石璧。生年不详,卒 | |
《道德经》10大智慧名言,字字珠玑,受益无穷 | 《道德经》虽然成书于两千多年前,却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永不过时,充满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下面与大家分享其中的10句名言,共同学习领悟古人的智慧。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风不会在早上一直刮个不停,暴雨也不会整整下上一天。自然现象如此,人生在世也是如此,逆境和困苦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终有一天,会否极泰来,时来运转。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果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小心谨慎,始终如一,就不会有失败这一说了。我们之所以会经常遭遇失败,就是因为不能从一而终,不管做什么事,总是三分钟热度,激情过后,就开始得过且过, | |
老子的无为概念是什么 | 我们该如何理解无为这一概念?这是决定我们是否能正确解读经文内容的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首先,我们要知道无为这一概念是老子学说中特有的概念,这就意味着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说明我想要了解这一概念的意义我需要立足于老子,立足于《道德经》的经文,要看看老子使用这一概念时代表着什么意义。换句话说无为这一概念的定义我们只能从经文中去找而不能跑到经文之外去。历史上有很多哲学家都有创造新概念和新词汇的现象,而那些属于作家自己新创造的概念和词汇的含义我们也只能从作家本人的作品中去找,不可能到他们的作品之外去找寻。比如,我 | |
诠释:《道德经》是本什么书? |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一本享誉世界的不朽著作,被世界政要、精英名流、企业领袖所崇拜,奉为旷世经典、万经之王的奇书;是世界上被翻译的语言最多、发行量最大的文化名著,其道家学说的智慧可运用于人生的方方面面,被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道德经》共81章,约5000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治国、修身、处世、养生......尽收眼底,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外名人给《道德经》做出令人惊叹的极高评价。尼采 | |
简说曾子与《大学》 | 一、曾子其人(一)孔子的关门弟子曾参。曾子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嘉祥)。生于春秋时代,周敬王十五年。其父名点,是孔子深为喜爱,甚至欣赏的弟子。曾点在五十三岁时,将十七岁的曾子送入孔门学习,曾子是孔子门下最年少的弟子。曾子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十年,至二十七岁时孔子过世。故曾子深得孔子真传,可为关门弟子。(二)儒家“宗圣”曾参。曾子是孔门三千弟子中著述最多的弟子,他的著作主要有四种:一是《论语》,二是《曾子》,三是《孝经》,四是《大学》。据考证,《论语》最先是由曾子主持,他的弟 | |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实意义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了一个个人提高自己实现自我的一个指导,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主观意愿也有客观事实,只要参与了社会活动,似乎都可以对应到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实意义1现实意义是什么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 | |
陈继儒《宝颜堂秘笈》目录 | 笔记丛书。明陈继儒编刻。二百二十六种、四百五十七卷。《千顷堂书目》类书类著录称:“陈继儒《宝颜堂》二十卷,又《续秘笈》五十卷,又《广秘笈》五十卷,又《普秘笈》四十六卷(原书四十九卷,“九”字疑误),又《汇秘笈》四十一卷。”此处之卷数实为种数,数目略有差异。辑者自序云:“余得古书,校过付抄,抄过复校,校过付刻,刻过复校,校过即印,印后复校。”所收书包括陈氏自著:《见闻录》、《珍珠船》、《偃曝余谈》、《岩栖幽事》、《太平清话》等十六种,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