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历史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 | 一、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三国诸葛亮深通读书之道,不仅好学,而且善学,并因此成就了他的“足智多谋”。诸葛亮的读书法,对今人亦有裨益。诸葛亮读书只“观其大略”。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历史名人都是怎么读书的?石广元、徐庶、孟公威三人读书学习“务于精熟”。曾经“走马荐诸葛”的徐庶则折节学问,“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 | |
中华传统礼仪之年龄篇 | 襁褓:不满周岁孩提:尚在襁褓,初知发笑,(婴幼儿); (2~3岁)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牙,长出新牙,(七八岁间);髫年:女孩七岁龆年:男孩八岁垂髫:童子未冠,头发下垂谓之龆;总角:角,小髻。总,束发上分,人之童年;黄口:十岁以下幼学:《礼记》“人生十年月幼学”;豆蔻:“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女子十三四岁;舞勺之年:13~15舞象之年:15~20金钗之年:12岁(女孩)及笄:《礼记》&ldquo | |
中华传统礼仪之交友篇 |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贵贱;(《聊斋》)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间的交往;(《廉蔺列传》)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廉蔺列传》)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结成朋友;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竹马之交:幼年男女之间的交往;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许不分形迹;金石之交:交谊深厚、如金石般坚固;金兰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平昔之交:往日结交的朋友;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贫贱之交:贫困时结 | |
中华传统礼仪之礼貌用语 | 初次见面曰:久仰;好久不见曰:久违;请人原谅曰:包涵;请人收礼曰:笑纳;向人询问曰:动问;表示谢意曰:多谢;别人欲行曰:慢走;请受邀请曰:赏光;领受情谊曰:承情;分手告别曰:回见;晚上道别曰:晚安;未能亲迎曰:失迎;礼貌不周曰:失敬;要求回信曰:赐复;请人指教曰:赐教;征求意见曰:不吝;拜托答谢曰:有劳;请人任职曰:屈就;受人指教曰:叼教;请主人别送行:止步;自己作品给别人看:教正、斧正;请求接受赠品曰:赏脸;动问长辈年岁曰:高寿、贵庚;有话对人说:打扰;读者给编辑部:敬颂编安;晚辈给长辈:顺颂安康;长辈 | |
中华传统礼仪之书信常用词语 | (一)启始惠书敬悉,甚以为慰。顷接大示,如见故人。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二)思念别后月余,殊深驰系。睽违日久,拳念殷殊。分手甚久,别来无恙。故园念切,梦寐神驰。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 | |
中华传统礼仪之传统称谓 | 我国古代很多文明称呼,至今还被运用。如:将父母称为高堂、椿萱、双亲;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称别人兄妹为令兄、令妹;称别人儿女为令郎令媛;自称父母兄妹为家父、家严、家慈、家兄、舍妹;称别人庭院为府上,尊府;自称为寒舍、舍下、草堂。妻父俗称丈人,雅称为岳父、泰山。兄弟为昆仲、棠棣、手足。夫妻为伉丽、配偶、伴侣。妇女为巾帼;男子为须眉。老师为先生、夫子、恩师;学生为门生、受业。学堂为寒窗;同学又为同窗。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 | |
中华传统礼仪之口头称谓语 | 古代称谓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 | |
国学精粹十二道 | 一、孔子——为人之道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二、老子——处事之道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 |
我国历代公文体制、名称、用途简介 | 为了让读者较系统地了解我国历史上公牍的种类、用途及其演变情况,现以近人徐望之《公牍通论》中所列九十余种从三代到清末民初的公文体制为基础,参照明代吴讷《文章辩体序说》和徐师曾《文体明辩序说》中有关同一体裁的介绍,并征引近人许同莘《公牍学史》一书中的有关论述以及《辞源》和其他史籍中的资料,相互补充,撮为此篇,共介绍古代公文一百余种。讹谬处尚祈斧正。 一、春秋战国以前的公文体制【典】典常。是记述的古代帝王法文书,如《尚书》中的《尧典》、《舜典》。【谟】臣下为君主就国家大事进行策划谋议的文件。如《尚书》中的《大禹 | |
关于读书的成语典故30则 | 1.牛角挂书《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 | |
水浒108将绰号及含义解析 | 1,及时雨,呼保义,宋江及时雨:总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出现,顾名思义,能给予及时的帮助呼保义:所谓保义,即保义郎,原是宋代对殿中小使臣的称谓,官职卑微。到了后来,人们通常把一些小官吏通称作保义或保义郎。“呼保义”就是被人呼为保义郎的意思。2,玉麒麟,卢俊义玉麒麟:富贵相,麒麟是神兽,是百兽之长,玉麒麟是神仙世界的瑞兽3,智多星,吴用智多星,聪明,智慧多多的上界星辰4,入云龙,公孙胜入云龙,法术高超。神龙入云,见首不见尾,公孙胜也是一个神仙很神秘的人物,而且行踪不定。5,大刀关胜大刀,以 | |
国学带给孩子一生的财富! | 1、《易经》——不学易,无以为将相、无以成大医《易经》16589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的字数是4934字。《易经》就是经典的源头活水,在《易经》的影响下,产生许多著作,比如《道德经》《黄帝内经》,都离不开《易经》的思想,在《易经》的影响下,发展出道家、儒家、医学、甚至于兵法等等,那么,我们就跟在圣贤后面,也去喝源头之水,来读群经之源,万经之首,看到了那些著作对圣人有着深远影响!圣人以不言之教告诉我们该选择什么书读,那么,我们按照圣贤的指引,让孩子从高起点起飞!我们也 | |
一生定要知道的40条国学经典名句 |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 | |
中国历史上的10大帝王师 | 姜尚约公元前1156年-约公元前1017年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子牙或姜太公。他被周文王封为“太师”,共谋“翦商”,后又辅佐周武王灭商。姜尚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管仲公元前719年-公元前645年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齐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 | |
古代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 |
古诗词名句分类赏析 | 一、古诗词之传统节令春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重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元宵:南宋.朱淑真(一说欧阳修)《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 | |
《庄子》最有深意的经典文字 | 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译: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本性的话,那他就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2、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译:主观偏见会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3、至乐无乐,至誉无誉。译:最大的快乐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快乐,最高的荣誉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荣誉。评:如果我们能把世俗的钱财、美色、权利、荣誉都放下,也许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了。4、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译: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他,他也不会因此而灰心丧气。评:在人生道 | |
读书的十大好处 | 一、养静气,去躁气静可观变,静能制动。而烦躁则失态,躁动则生乱。静是一门真功夫。对读书学习来讲,“板凳要坐十年冷”,特别要注意静心研读,不怕坐冷板凳。读书要求环境安静、心理平静、内心清静,心不在焉、心烦意乱、心浮气躁是读不进书的。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的状态,实际上也是一种修炼自我的气功状态,是个人品性修养、意志磨砺与心理能量积累的过程。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读书,宁神定气几十年,座位下的地面硬是被锃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马克思也成就了人类千年的思想家。荀子在《劝学篇》中说:&ldqu | |
源于《孟子》的成语探析 |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孟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意蕴深刻而又生动形象的成语。专心致志、缘木求鱼、出类拔萃、茅塞顿开……这些成语可都是来源于《孟子》,你知道这些成语是怎么从原文中提炼出来的吗?一起了解下!1、截取原文,直用原义 源自《孟子》的成语,大都是直接从原文中截取而成,而且词义没有太大改变。例如:【好为人师】[出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释义>不谦虚,好在别人面前以教育者自居。【乱臣贼子】[出处]&ldquo | |
中国历史著名人物 |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唐诗四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大家: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小说四大家: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当代散文四大家: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吴伯箫也不错)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之赵孟頫 | |
养性立德,顺应自然和社会 | 中国传统养生学不仅注重客观因素在健康长寿中的作用,更关注如何在已然的客观条件中去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 |
动静咸宜,多元并存的养生方法 | 作为一种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文化现象,传统养生学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且也积累了一整套实用,同时又充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实践方法。由宋至清是中国养生方法演进的重要阶段。宋代,儒家一反汉唐专治经学的传统,转而引释、道入儒,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理学。当时的理学家认定“理”是先天存在的、是永恒而至高无上的。为了穷究此“理”,理学家们提出了“去人欲、存天理”的总原则,而静坐则被视为实现这种原则的最有效的 | |
戏曲的发展和完善 | 随着不断的探索,到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初,剧本体制又有了许多新的创造,在宋元南戏和金元杂剧基础上出现了传奇和杂剧,并且表演艺术也有了新的提高。明传奇因地域的不同,音乐声腔也不同,分为海盐、余姚、昆山、弋阳四种,其中昆山腔、弋阳腔流传最为广泛。与传奇并存的杂剧在流传中,在保持元杂剧的主要艺术特点的同时,还受传奇的影响,在演唱曲词和语言方面进行了若干改革。明传奇是在明代中叶以后流布到全国的。当时的优秀作品有苏复之的《金印记》、王济的《连环记》、徐霖的《绣襦记》、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 | |
从巫舞到元杂剧 |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滑稽戏、说唱艺术等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所以说起它的起源,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说出它具体起源于何时,因为中国戏曲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孕育才形成的。它是由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先秦、汉唐时期的孕育、发展,直到宋金时期才形成较为完整的戏剧形态。原始社会的民间歌舞,发展到奴隶制社会主要是以祭神的巫舞为主,到西周末年则出现了专供帝王娱乐的倡优和俳优。倡优和俳优一般由能歌善舞、擅长模仿的男子充当。到春秋时期,出现了“傩”舞。“傩”舞是一种严肃的 | |
民族文学 | 最古时的中华就是所谓的中原地区,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陕西、山西这一带。中原地区的人,认为南方的楚国是夷狄,说“戎狄是膺,荆舒是惩”。所以相对当时中原这个狭小的文化地区来说,楚国的文学就是少数民族文学了。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这种崇尚明显具有当地土著民族的风气。从屈原的《招魂》、《离骚》、《天问》、《卜居》这些篇目中可以看出楚国文学受巫文化(土著文化)影响的幽深。所以说,楚辞是早期民族文学的代表作。汉朝时,用汉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