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 对于人伦关系的探讨是孔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朱熹《四书章句——中庸》的说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人伦关系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由此可见,朋友关系是人伦关系的重要方面。孔子的交友思想十分丰富,仅就《论语》而言,可以将其梳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 朋友的作用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 | |
论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 | 在儒家思想的发展史上,孟子有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在孔子死后,孔门弟子曾子和孔子嫡孙子思先后担当起了继承与传播儒学思想的重任。如果说,孔子在他的时代,用“舍我其谁”的自信来巩固宗法制度下的一整套观念体系,那么同样可以说,从春秋时代到战国时代,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和发展,儒学思想也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起一个新的诠释体系。处于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儒学思想史上,就承担起了发展儒家思想的重任。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 | |
陆贾与贾谊:汉代儒学的一个阶段 | 春秋以降,学术百家殊方,虽互相辩难,然亦皆是“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战国之季,《荀子》、《庄子·天下篇》、《吕氏春秋》、《韩非子·显学篇》以及《易传》所代表的各家学派,都趋于总结综合的道路,而儒学渐成主流。汉初,学术传衍未断,“一”于一家的精神相沿不绝。陆贾、贾谊承儒学之要,采获各家,造新汉代“新儒学”。他们的思想本同而末异,各自代表了向汉代儒学衍化的不同路径。百家由独立而“ | |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再评价 |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成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以下简称“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文献上的丰富。很多学者据此写了许多研究文章,力求通过《孔子诗论》再现《诗三百》的本来面目。一时间,汉儒的诗解成了学术界辨正的焦点,《毛诗序》在历经千载的兴衰沉浮之后,又一次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怎样确认《毛诗序》的价值和历史地位也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 | |
李白《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 唐代:李白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落景转疏雨,晴云散远空。名山发佳兴,清赏亦何穷?石镜挂遥月,香炉灭彩虹。相思俱对此,举目与君同。译注寻阳江上大风吹动巨浪,灌婴井中亦水翻如涛。扬帆启航驰在天一般大的如镜湖面,直向彭蠡湖东而去。落日景色中忽然下起疏落小雨,待天放晴云朵散向远空。名山佳景引发人们佳美的情兴,清观幽赏怎能有所穷尽?巨大的石镜之上又有明月高挂,香炉峰上彩虹明灭。相思之时您我共对庐山美景,抬眼望去您我所见美景相同。1.寻阳城:即浔阳城,今江西省九江市。彭蠡:蠡读lǐ,彭蠡湖, | |
《汉书·艺文志》著录之《虞初周说》探佚 | 中国正统史书著录小说家及其作品始自《汉书·艺文志》。《汉志》对小说家的社会评价和对其作品的文化定位,影响了其后所有正统史学家和文学家对小说的基本看法,严重制约着中国传统小说的发展。因此,探讨《汉志》著录之小说家及其作品,对于我们认识中国传统小说的文体特征及其文化意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汉志》诸子略小说家类著录“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注: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云:“今计十五家,一千三百九十篇,多十篇。”即是说,《汉志》总计时少 | |
易经64卦,64个惊天智慧 | 1、养精蓄锐,把握机会,自强不息《易经》告诉人们,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定位是不同的,而又是承前启后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因而又是不能超越的。聪明的人,总是善于养精蓄锐,并且默默等待时机,一旦机会来了,必然能因时乘便,做出一番事业。《易经》中乾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两点:一是自强不息,而是善于把握时机。做到这两点,可以说就得到了乾卦的大智慧。2、厚德载物,静养光大,利生万物。当人们浮躁的时候,应该想想那浩繁飘渺无穷无尽的宇宙,为什么它能够数亿年的时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法则,遵循自己的规律不动摇。要知道黄忠六十才跟 | |
古诗词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 | 1、脱俗境界:心远地自偏饮酒·结庐在人境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说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会联想到写《瓦尔登湖》的美国人亨利·梭罗。陶渊明比梭罗早一千四百多年,而且陶渊明生活在农耕时代,梭罗却生活在后工业时代,但两人的生活态度确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抵拒物质享受的引诱,并回归自然去过简朴的生活。 但是陶渊明的境界更高一层。梭罗独自 | |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种修行 | 四大名著的内涵,是博大而丰盛的,不同的人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体悟。但无论如何,它们写的是人,进一步是人生,更进一步便是中国人的人生。人生是需要去完成的,那么我们便可以说,四大名著正是中国人的四种修行。红楼的主题是情,三国的主题是争,水浒的主题是义,西游的主题是悟。而要抵达或者超越它们,就构成了这种修行中,所要突破和跨越的四道关卡。过不去,就是平庸;过得去,便是超然。读红楼,过情关问世间情为何物?《红楼梦》一书的一开始,曹公便借空空道人之口,说出了此书的主旨:大旨谈情。情之一字,最是迷乱人,有人读罢全书也未必 | |
四大名著里的人生真味:8大人物,4种领悟 | 四大名著里有着众多的人物,各样的人生,就像这个大千世界,就像我们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小说里的主角则只有那么几个,因为他们的人生最精彩,最能代表芸芸众生的百态人生。当我们用心走近他们、感受他们,他们每个人就都是一种至深的人生领悟,蕴含着千般的人生滋味。尤其,是四本书中的这八大人物。红楼:黛玉的“真”,宝钗的“空”网上曾有一个面向男人的调查,黛玉和宝钗,你最想娶的是谁?80%的票投给了宝钗。这个问题如果换一下,问你最想谈恋爱的是谁?结果必定会反过 | |
简短12句话,教你读懂300万字的《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主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从周威烈王写到五代后周世宗,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论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鸣盛的一句话来概括:“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据说这书被毛泽东读了17遍。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历史地位有多么崇高。这么长的一部书,你没有那么多时间读全文的话,可以看看这12句浓缩了整部巨著的精华,值得一读。1.口有蜜腹有剑。——《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 | |
《红楼梦》教会你的10个为人处世之道 | 林黛玉入乡随俗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点评:外界的环境既然我们无法改变,那么,就去主动地适应环境吧。袭人众醉独醒袭人在沁芳桥畔遇见管葡萄的老祝妈,老祝妈说:“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 | |
曾国藩家训经典语录20则 | 1、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2、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3、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4、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 | |
庄子寓言故事18则,用智慧滋养人生 | 屠龙之技——做事脱离现实一场空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列御寇》)解析: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mda | |
《韩非子》经典20句,洞悉世事,经营人生 |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全书重点阐述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家学说,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 | |
7段古文,寥寥数笔道尽浮生 |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一个高洁之人,灵魂有香气,居室亦有香气!《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所求 | |
曾国藩的宽与窄! |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这个笑话并非空穴来凤。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宽,是大精明但是,曾国藩又是个极为“精明”的人。他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战略家。太平军起,举国束手无策。只有他独僻蹊径,以超人之胆识创立湘军。在从皇 | |
三国演义歇后语大全 | >>>>1、曹操曹操转胎——疑心重曹操杀人——乱来一气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曹操作事——干干净净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曹操用计——又奸又滑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曹 | |
《史记》中的十个经典成语典故 | 破釜沉舟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纪》)翻译:于是项羽带领军队过河,把船沉入河底,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每个士兵只带三天的粮食,用来表示士兵一定战死,没有一个想逃跑。喻意:比喻决一死战,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卧薪尝胆出处: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翻译: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就 | |
《礼记》十句话,感悟待人处事 |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译文:君子身处上位,不作威作福,欺凌处于下位的人。处在下位,不巴结奉迎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作为而不去苛求别人,那么就不会产生怨恨。感悟: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一个正直的君子,居上而宽,不会刁难欺凌下属,也不会对才处在自己上位的人阿谀奉承。自己行的端做得正,不对别人提出无礼的或者不合道义的要求,就不会招致怨恨。古人告诉我们,要想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不招致怨恨,就要“正己”。身正不怕影子斜,身正不仅是个人修养,也为 | |
曾国藩的三十六字诀:字字价值无量 | 01、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竞成;02、恒: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03、专: 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04、熟: 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05、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06、静: 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07、淡: 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08、暇: 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09、松: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10、明: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 | |
钱穆:读五类书,做一个高境界的人 | 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目前在香港固然有三百几十万人之多,然而我们大家的做人境界却不一定能高,人生情味也不一定能深。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在书中遇见的人可不同;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像孔子,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试问中国能有几个孔子呢?又如耶稣,也快达二千年。他如释迦牟尼、穆罕默德等人。为什么我们敬仰崇拜他们呢?便是由于他们的做人。当知论做人,应别有其重要之所在。假如我们诚心想做一人,&ld | |
天涯旧恨,别离最销魂 | 《恨别》【唐代】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点评: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加微信mh588520免费制作音乐相册,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长恨歌》(节选)【唐代】白居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 | |
读古人山水诗文,感受古风古韵 | 游览山水,是古代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可以触发文思、寄托情感。他们在游览山水时往往会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的奥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兰亭集序(节选)【晋】王羲之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三峡【南 | |
读书四重境界 | 读书确实没有止境,然而读书却有境界。我想起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句话,他阐述了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读书作为生命的需求,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品行情操的方式,作为一项净化、丰富、扩展人生的崇高事业,读书当然有境界,而且有四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乃第一境也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住寂寞,甘于孤独,要潜心铸剑,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心无旁鹜。柳宗元诗云:“真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