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如何养成君子人格 |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学堂做了一个著名的演讲,题目叫《君子》,他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子们养成君子人格。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人格境界,为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慕,塑造了一批又一批中国的脊梁,挺立着中国人的精气神。君子人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今天的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人格养成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君子,最早是指贵族,乃就社会地位而言。西周时贵族通常说来有教养有德行,凡君子必须要有德,可以说是有位而有德。随着贵族精神的衰败,春秋末期的孔子对君 | |
光业寺碑题记与唐代村落史研究 | 上世纪40年代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所论隋唐两朝实行“关中本位政策”和“李唐先世若非赵郡李氏之‘破落户’,即是赵郡李氏之‘假冒牌’”的颠覆性论断在唐史学界几乎无人不晓。陈寅恪据以作出这一判断的关键性资料是当时“河北省隆平县”尚存的光业寺碑文。《光业寺碑》记载了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李熙建初陵、第三代祖李天赐启运陵在当时赵郡象城县(后称昭庆县,即民国时期的隆 | |
中华美学关键词:激活“形神” | ●形神论把文艺看成生命体,这生命体由虚实两部分构成,形的部分为实,可分析仔细,讲得清楚,神的部分为虚,可以意会,难以言传●人生天地间,个体生命与天地大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文艺作品不仅要反映个体生命的生动气韵,也要反映与个体生命紧密相连的时代的气运,同时反映比时代更为根本的天地的本质●当今的文艺生产,在以影视产业、视觉文化、大众审美、设计思想为主流的环境中,更容易把关注点放在肉与骨的技术层面上,而对神这一层的关注,也更容易简化为其中较为肤浅的主题思想层,而忽略象内之象的审美的气韵生动,特别容易忽略言外之意的天 | |
后稷祭典的形成 | 后稷为周部族的始祖,近年来出土的楚地文献上博简《孔子诗论》《子羔篇》以及郭店楚简《唐虞之道》《尊德义》等文章,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们对后稷传说的讨论。生动地体现了后稷传说的多义性。《上博简二·子羔篇》记载了孔子与学生子羔的对话,其中谈到禹、契、后稷的感生传说:“禹之母……之女也,观于伊而得之,娠三年而画于背而生,生而能言,是禹也。契之母,有迺(娀)氏之女也,游于央台之上,有燕监(衔)卵而措诸其前,取而吞之,娠三年而画于膺,生乃呼曰 | |
谈儒家担当观 | 我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历来很重视担当精神,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较有影响的担当观,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儒家担当观的形成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担负;承当”。其基本意思都是勇于接受,并承担起责任。它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由此而来的忧患意识。检索《四库全书》,“担当”这个词直到宋代才出现,但有关“担当”意识在先 | |
先秦史官与《周易》 | 我国古代,“史官”作为“信史”的记录者、编著者与守护者,其职守显得神圣而庄严;而《周易》则常被人们视为“卜筮之书”。近代学者兼诗人朱自清就说:“《周易》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筮书”(朱自清《经典常谈·周易第二》);《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易》寓于卜筮。”在不少人眼中,作为卜筮之书的《周易》有几分神秘,甚至有几分荒诞。然而,内涵、特点等方面似乎相去甚远的史官与《周易 | |
儒家仁爱思想的现代意义 |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仁爱思想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的仁爱思想在当今时代仍具有广泛适用性,应大力推广,以应对极端个人主义的社会弊病,维护世界和平。爱是一种真挚的情感,是人类社会的崇高价值,任何社会都应把爱作为基本道德、核心价值规范。爱不是抽象的情感,爱中凝结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不同社会、不同文明形态中,爱的形式与内涵是不一样的。例如,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佛教讲慈悲之爱,基督教讲博爱,等等。儒家提出“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即爱人如己才 | |
儒家与社群主义不是一回事 | 近些年,将儒家和西方新兴的社群主义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是学界一个较热门的话题。学者们一般认为儒家和社群主义的思想在很多方面相近、相似,甚至相同。对此,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欠妥。如果我们进入到思想的内核中就会发现,儒家和社群主义实际上差异极大。众所周知,近代以来西方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主流传统是自由主义,但随着现代、后现代思潮的兴起,自由主义受到了质疑,其中极具批判性的一个理论思潮是社群主义,其理论的核心是用美德伦理学和共同善政治学代替自由主义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和权利政治学。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 | |
林纾与新文化 | 自从在新文化运动中跟胡适、陈独秀、蔡元培一干人“打拚”一回而以失败告终之后,林纾就基本上以一个“拚此残年以卫道”的挡车螳螂的滑稽形象存在于后人的叙述中。1919年2、3月,林纾的学生张厚载将林写的《荆生》、《妖梦》拿到上海《新申报》上发表,张是林纾在五城中学堂的学生,当时正在北大读书。这两篇作品将北大校长(蔡元培)、教务长(陈独秀)、教授(胡适、钱玄同)挨个丑化一通。当时北大已经成为新文化大本营,白话文学主张由教授倡导发展到学生普遍参与,学生们主编的《新潮》 | |
灵和主义 | “灵和”是一个长期被道教界、道教研究者遗忘甚或忽略的术语。而实际上,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灵和”思想,可统称之为道教“灵和主义”。关于道教“灵和主义”的概念意涵,下文拟以道教基本经典《道德经》为中心进行阐释。其一,道教“灵和主义”是一种态度,主张柔和恬淡、清心寡欲。《道德经》第十六章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r | |
董仲舒之“数” | “数”作为哲学概念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并被《周易》《老子》与《荀子》等作品予以理论化。时至秦汉,《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等作品对“数”与“数字”也颇为钟情,董仲舒更是将“数”与“数字”大胆地运用到人伦、社会与政治领域,从而赋予其与众不同的哲学意蕴与伦理价值;因此《春秋繁露》中出现了数、大数、天之数、制度之数等范畴。基于此,董子运用以数诠经、以数解人、以数释天、以数统政等诠释范式建构出独 | |
山林间有一条理学家之路 | 宋鼎南移,中国的学术文化中心也随之南迁。孝宗乾道、淳熙之间,吕祖谦、朱熹、张栻、陆九渊都是中国学术史上坐标式的人物。吕祖谦居于浙东金华,是“浙学”的创建者。张栻初居于严州而后居于长沙,是“湖湘学”的创建者。朱熹居于闽西武夷,是“闽学”创建者。史称张、朱、吕为“东南三贤”。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后起于抚州金溪,是“心学”的创建者。理学家“门庭路径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rdqu | |
法家最直接地反映时代要求 | 在这个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如何看待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各家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学术界有一个不好的思维方式,就是片面化和极端化。在“评法批儒”运动中,法家思想被看作是革命的、进步的,因而被肯定和赞扬,儒家思想则被看作是腐朽落后的,因而被否定和批判。而近些年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大力的弘扬,法家思想却被认定为代表封建专制而被贬抑。学术界对儒家和法家的评价完全反转过来,但是或者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的思想方式并没有改变,而这种思维方式无法让我 | |
“狸猫换太子”传说里藏着的历史秘密 | 一、“狸猫换太子”传说由来有关北宋仁宗皇帝身世的“狸猫换太子”传说在元杂剧中已略见雏形,由于富有戏剧性,后来便被演绎成为京剧、越剧等多种艺术形式,遂众所周知。近年,又有了长达30集的电视连续剧《大宋奇案狸猫换太子传奇》,更家喻户晓。传说在宋真宗的皇后去世后,刘妃和李妃都怀上身孕,为了争夺皇后之位,刘妃串通太监和产婆,在李妃分娩昏迷之际,用一只剥掉皮毛的狸猫换走刚出生的太子。真宗看到狸猫以为李妃产下妖孽,遂怒将李妃打入冷宫。因此刘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太子,刘妃也被 | |
关学的共同体智慧 | 关学与洛学同为理学的创建者、奠基者。程颢智慧创新理学的新思维、新观念、新学风、新称谓;张载则阐明理学的宗旨和方向,是指导理学为学思辨和笃行的纲领,也是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宇宙观、天下观、道德观的宣示。其《西铭》以天地为人类父母及民胞与物与的思想,以及“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的命运共同体观念,为天下确立共同体文化价值,并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孝亲、仁民、爱物的共同体的本根与“太虚即气”的形而上学相融合,构成体用 | |
张璁的改革精神 | 自晚清以来,学界提及明代改革,主要讲的都是张居正改革。事实上,忽略嘉靖革新而仅谈隆庆、万历时期的变革,有明显的局限性。作为明代改革第一臣,张璁与明世宗一道开创了嘉隆万改革,书写了中国历史上君臣齐心协力来共同推动变革的模式。要真正认知明代改革的特点,必须正视张璁的改革精神,充分肯定张璁时代变革的历史作用和重要意义。张璁,成化十一年(1475年)出生,明代浙江永嘉县(今浙江温州市龙湾区)人,字秉用,号罗峰。嘉靖十年(1531年),因“璁”与朱厚熜之音同,世宗赐改孚敬,赐字茂恭,变罗峰为 | |
记取赤子心曲——纪念鲁迅 | 在时间上,我们离鲁迅先生远了,但在心灵上,我们或许更加靠近,相比从前能更平静地去体会他作品的好、体会他作品里的真,更深刻地感受一颗赤子心多么可贵 敬佩鲁迅,敬佩的是他的光辉艺术成就和沉默而坚定的校订、译介之功,更该敬佩的是他不保留的赤诚,不犹豫的“剥脱”;重读鲁迅,读的是中国新文艺进程之初的精华,更读的是身在时代进程中不做无所谓的旁观者的责任感今年适逢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逝世80周年。与“鲁迅”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我们才能强烈地感受到,55年这一段并不算 | |
简说法家的以人为本 | “以人为本”四个字家喻户晓,这与“民惟邦本”“民为贵”“民者,君之本也”“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等等儒家之论是一个意思。论述儒家这种思想的文章比比皆是,囿于所见,论述法家“以人为本”的似乎很少。在此我做点简说。法家可分为两大支——晋秦法家和齐法家。这个问题另行讨论。齐法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法儒融合,齐法家明 | |
朱熹与金门书院 | 金门古称“浯洲”“仙洲”,简称“浯”,自五代时起即被划为泉州属地,辖于同安县。金门历史上曾有四大书院,先后为建于南宋的燕南书院、元代的金山书院和浯洲书院、清代的浯江书院。其中,至少有两座书院与朱熹有着直接的联系。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年称晦翁,又号考亭先生、云谷老人等,祖籍徽州婺源(现属江西),生于福建省尤溪县,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一生著述鸿富,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教 | |
孤桐意象的嬗变 | 梧桐意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而且具有多层次性,在历史长河中曾经历过多次嬗变。特别是孤桐意象,更是经历了由祥瑞、美好到孤独、悲苦再到怀才不遇、清高、孤直、刚毅的嬗变历程。此外,《禹贡》所载“峄阳孤桐”是制作琴瑟的上好材料,作为文学母题,孤桐意象由此延伸到乐声特质领域,由治世之音、清乐之音、怀古之音到呼唤知音、寻求知音再到酬谢知己,进一步丰富了孤桐意象的文学内涵。梧桐自古被视为柔木、嘉木,是祥瑞的象征。《诗经·小雅&middo | |
张载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贡献 | 于佑任手书“横渠四句”资料图片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是北宋理学创立者之一,也是关学宗师。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王夫之高度评价张载之学在中国儒学史上的地位,称其“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如皎日丽天,无幽不烛,圣人复起,未有能易焉者也”。张载为后世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相当丰富。其中,最具特色并能为中华民族留下永久记忆的是:“尊礼贵德”的人文价值、“横渠四句”的太平理念 | |
关学思想史·小识 | 关学自张载立宗开派,迄清末殆八百余年。张载以千古造道之勇,“穷神化,一天人,立大本,斥异学”,不唯建立孟子以迄宋世“未之有也”之宏大思想体系,且以“学古力行,笃志好礼”,成为一代“关中士人宗师”。当时“关学之盛,不下洛学”,蓝田诸吕,武功苏季明,三水范巽之、张芸叟,长安李潏水,武功游师雄等,并立张载门下,接续横渠遗风。然张载殁于临潼,哲人其萎,关学衰微。诸吕、范、苏等,转入程门,唯为传道 | |
秦汉新道家与黄老之学 | 20世纪70年代末我研究《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1981年在《文史哲》第2期刊物上发表题为“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新道家”的文章,1984年又集结有关论文出版《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虽然“秦汉新道家”这一提法曾经受到学界广泛的注意,但明确赞同和使用这个提法的人不多。而同时引起的一个研究就是黄老之学的研究,先后有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 | |
基础姓源 | 赵Zhào:伯益的后裔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其后代以国为姓。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赵姓放在第一位与此有关。钱Qián:彭祖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其后人以其官为姓。孙Sūn:周文王的一后代叫惠孙,他的后代以他的名字“孙”作为姓。李Lǐ:皋陶的后人理征因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妻儿在一棵李子树下摘果充饥得以活命,其后人为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为“李”姓。周Zhōu: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 | |
十香词案 | 辽道宗在宗元之乱后,对皇亲国戚失去信任,重用出身平民的耶律乙辛等人,不断引起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争斗。懿德皇后萧观音因谏阻辽道宗狩猎而渐受冷遇,为弥补感情裂痕,作《回心院》词,并将其谱曲,希望道宗皇帝能够回心转意。是时宫廷乐队中的伶人大都不会演奏此曲,只有汉人伶官赵惟一能演奏。因罪被没入宫中的宫婢单登原是耶律宗元的奴婢,也擅长演奏琵琶、筝等乐器,对于皇后召赵惟一进宫演奏《回心院》,颇为不满。又加之皇后曾进谏道宗对在宫中服役的罪犯家属应多加预防,因而对皇后更加怨恨。大康元年(1075),辽道宗诏皇太子耶律濬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