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老子其姓其名其人推测 | 关于老子,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给出了三个说法:(1)“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 |
中国素食传统的国学蕴涵 | 素食在中国有深厚的传统。《墨子》记载:“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清人孙诒让注:“素食,谓食草木”。素食又称“蔬食”,《礼记》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东汉郑玄注:“草木之实为蔬食”。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中国以及整个东亚,饮食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舌尖之上是对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化精神的倾向。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蕴涵, | |
“青云”考论 | 从今天可见的可靠文献记载看,“青云”最早见于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王逸注:“言日神来下,青云为上衣,白霓为下裳也。日出东方,入西方,故用其方色以为饰也。”青是古人所谓五正色(青、赤、黄、白、黑)之一,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西方属金,其色为白。所以王逸注“青云”“白霓”,认为&ldqu | |
“建安风骨”之流变 |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社会发展、时局变迁对文学理论、审美风尚、文学题材与内容、体裁、形式乃至文人心态、文坛现象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谓“风动于上,波震于下”者也。本期围绕这一中心编发了3篇论文。“建安风骨”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自其产生以来,受到历代诗人和理论家的重视,而其内涵则随着时局的变迁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王洪琛的《“建安风骨”之流变》,不仅揭橥了这一理论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及由汉魏至唐以 | |
道家处世之道 |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关于处世之道的内容。刘歆指出,人际交往是“人道之本始,纪纲之大要”,有人际交往就会思考如何交往,因而古代众多思想家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处世之道。其中,道家以站在世俗之外的心态冷眼旁观,体会俗世种种,滋生出独特的处世智慧。道家既有指导实际生活的经验性方法、技巧,也有待人接物的理论性原则、价值,更有超越实际生活、追寻心灵自由的超越性境界。但是,长期以来道家处世之道备受误解,如以老子为阴谋论,以庄子为阿Q之“精神胜利法”或避世主义。充分 | |
清代布衣诗人张晋 | 张晋(1764—1819)是清乾隆嘉庆年间享誉三晋的布衣诗人,原名张光晋,字隽三,山西阳城人。其父系清代著名数学家、藏书家张敦仁的族叔张树佳,张树佳为乾隆年间拔贡,曾任夏县、榆社教谕和潞安府教授,是一个岁俸不足以生活、身后不余一钱的学官。张晋出生于贫寒读书人家庭,弱冠应童子试,府院县皆第一,时有“小三元”之美誉。中秀才后不求仕进,外出当幕僚二十余年,浪迹山水,周游梁、闽越、吴楚、燕齐间,足迹遍天下。40多岁归乡后与“樊南诗社”众诗友徜徉诗酒,抒写 | |
《西游记》里的南瓜 | 《西游记》第十一回:十殿阎王同意放唐太宗还阳,太宗非常感激,说,我回阳世,无物可酬谢,唯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说,我一回去即送来。于是,招募到刘全,让他“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到阴司给阎王送南瓜。阎王非常高兴,收下南瓜。憺漪子在回前批云:“一对南瓜,能值几文?”(黄周星点评本《西游记》,中华书局,2009年,第55页)嫌送的礼太便宜。张书绅说,太宗用两个南瓜,换了二十年阳寿&mdas | |
日本学者眼中的屈原及楚辞 | 楚辞文献传入日本的时间很早。日本学者藤野岩友曾著文说明楚辞已经对七世纪成书的《怀风藻》和《日本书记》等产生了影响。《大日本古文书》卷一《写书杂用帖》载:“《离骚》三帙,帙别十六卷。天平二年七月四日,高屋连赤磨。”从卷数上看,此处所谓《离骚》,当即《楚辞》。“天平二年”为公元730年,即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此乃日本著录《楚辞》之始。但真正意义上的楚辞研究应当从江户时代才开始。石川三佐男教授曾统计江户时期与楚辞相关的汉籍“重刊本”及&ldq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与信仰的再造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了大约三百年的分裂。在这漫长的分裂时期,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似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期。但是与此同时,旧的思想桎梏解除,思辨哲学发展;佛教传入,带来新的信仰和文化元素;道教不断改造,神仙体系完善;代表当时主要自然知识体系的阴阳五行继续发展,呈现出新的形式;各种知识和信仰交相辉映,互相影响,中华文明呈现出空前的思想自由、文化繁荣的场景。这三百年中形成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体系,为此后的文明发展轨迹指明了方向,很多其后的中华文明的要素,都可以从这段时期找到源 | |
移风易俗:汉代乐府的文化建构 | 汉代乐府是汉代的国家机构,承担着国家文化建设的任务。汉代乐府学是适应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家文化建设,在汉代礼乐文化建构中逐渐发生的。故它在乐府的“诗”“乐”关系这一基本理论范畴方面,继承先秦儒家乐学“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礼记·乐记》)的政治价值取向,鲜明地强调移风易俗的社会功用。第一,汉武帝扩大乐府职能是基于正俗的需要。董仲舒向武帝献的& | |
读点“六经” 滋养精神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中国人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立德。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今日起,我们开设“书里乾坤”栏目,邀请名家大家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典、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以及各领 | |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史料拓展 | 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曾经被陈寅恪先生归于“不古不今之学”。学界对于所谓“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等语意与语境的理解虽见仁见智,但“不古不今”之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魏晋南北朝的史料特点。在20世纪前期的学术环境下,较之文献稀缺、史料难征的先秦两汉和文集众多、档案浩繁的明清时代,中古时期的史料系统完整,数量适中,学者可以凭借博闻强识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基础史料的积累,进行有的放矢的系统研究。数十年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名家辈出,硕果累累,但史料 | |
现代文学 老庄记忆 | 近现代以来,老庄思想受到激烈批判,但是,老庄思想的自然理念及超然物外等观念仍然吸引了众多作家,相关创作呈一时之盛。可以说,伴随着整个现代文学,都有老庄的身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从时代的主战场退下来,走向传统道家式的避世退隐的人生。周作人回到自己的“苦雨斋”,林语堂营造了“有不为斋”,梁实秋隐居在“雅舍”。林语堂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林语堂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一改其“语丝”时期的战斗风采,转向小 | |
试帖诗之得与失 | 试帖诗是中国科举时代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高宗永隆年间,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试帖诗和八股文一样,都是科举时代读书人求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以试帖诗来考核、选拔人才,检验不出人才的真正能力,选拔不出真正经世济民的人才。一从文体上看,试帖诗源于唐代律诗,但唐代选择作诗的题目非常宽泛,对诗的内容也没有过多硬性要求,考生容易发挥水平,展示才能。宋神宗时期,由于王安石变法,科举考试取消了试帖诗,元明两代迄未恢复。清代自乾隆朝开始,恢复试帖诗这一考 | |
历代《老子》研究举隅 | 从先秦时代开始,学者们对《老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几乎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为使初学者了解历代《老子》研究的概况,本文对历代《老子》研究做了一番挂一漏万式的描述。中国古代的老子研究汉初黄老之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无不受到老子学说的影响。老子被道教视为始祖,也被视为气功养生学说的创始人。关于古代老子研究的详细情况可参看熊铁基等主编的《中国老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等相关著作。1.作为思想家的老子战国秦汉时代老子后学继续活跃,黄老之术在汉初政坛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存最早解释老子思想的是《韩 | |
从“田园之志”到田园文学 | 文征明楷书《归去来兮辞》 资料图片张衡(78年—139年)的《归田赋》被当成第一篇写田园的作品来看待,但这里有个疑问:何以张衡之前三百来年的汉代文学竟丝毫不见田园文学的踪影,而张衡为什么就能写出《归田赋》来?问题可能就出在“归田”二字上。田园文学的产生,需要有田园(土地),有文学,有文学家(这些汉代都具备),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还缺少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对田园的兴趣,对田园的审美。只有对田园发生了兴趣,且以审美的眼光去观照田园的时候,才会有田园文学的产生。考 | |
《五藏山经》记述的地域及作者新探 | 《五藏山经》是今传本《山海经》的前半部分,简称《山经》,本来是一部独立的著作,是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在校理古书时,将它和《禹本纪》合在一处,题名《山海经》的[1]。历来研究《山海经》者很多,对《山经》的争论也纷纭复杂,特别是其著作的地域和记述的地理方位,诸说不一。就其著作的地域而言,顾颉刚认为是秦人的作品[2],蒙文通以为是巴蜀人的作品[3],袁珂以为是楚国或楚地的人所作[4]。其记述的地理范围,一般认为是在豫西、晋南和陕中地区,茅盾、郑德坤、顾颉刚、谭其骧及日本学者小川琢治诸家基本都主此说。但要真拿《山经 | |
屈原“九章”作品排序问题浅解 | “九章”是屈原《离骚》、《九歌》、《天问》等之外的九篇作品的合称。其名称来历有二说:一则王逸认为:“章者,著也,明也。言己所陈忠信之道甚著名也。”(《楚辞章句》);二则朱熹认为: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按:当指刘)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按:亦非一地之言)也(《楚辞集注》)。王逸之说是毫无根据的。完全是自己的主观臆想。其原因亦有二:一是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中的相关叙述,表明在刘向之前尚未有&ld | |
李纨形象解读 | 凡读《红楼梦》者,很少有人在初读时对李纨产生深刻的印象。在人们的头脑中,李纨的形象似乎再清楚不过了,她是“槁木死灰”,是封建淑女,是标准的节妇,是妇德妇功的化身。对于这样一个人物,人们似乎觉得没什么要说的。历年来,研究《红楼梦》者不计其数,作品亦是如此,但以李纨为研究对象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即是明证。在研究当中由于惯性使然,使得一些人对她产生了许多怀疑:有人对李纨的十二钗位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人对其人格产生了怀疑。于是有了李纨藏奸,更有甚者,用佛洛依德理论寻求其性意识等等。其实细细品味, | |
近代词学阅读书目 | 词集词选类:严迪昌.近代词钞.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王昶.清词综.北京: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丁绍仪.清词综补:国朝词综补.北京: 中华书局, 1986叶恭绰.全清词钞.北京:中华书局,1982陈乃干.清名家词.上海:上海书店,1982钱仲联.清八大名家词集.长沙:岳麓书社,1992张宏生.清词珍本丛刊.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近代词选三种,台北:世界书局,1962王瀣.清词四家录,扬州市: 广陵书社, 2003.郑文焯.樵风乐府.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王鹏.半塘定稾.上 | |
词牌索引 | 词牌,即填词所用的曲调。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和词的内容就不一定有联系,而且大多数词都已不再配乐歌唱,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阿那曲】词牌名。又名《鸡叫子》。【安公子】词牌名。唐时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有80、106字诸体。【暗香】词牌名。又名《红香》、《红情》、《晚香》。宋姜夔自度曲,见《白石道人歌曲》。词咏梅花,因林逋《山园小梅》诗"暗香浮动月黄昏"句,取为调名 | |
《三国》刘蜀后期人物三论 | 长期以来,在《三国演义》的众多人物形象中,除曹操之外,人们主要致力于对刘蜀集团人物的研究;而在刘蜀集团人物中,研究最多的则是诸葛亮、关羽、刘备、张飞等创业和立国阶段的人物。这与《演义》的整体构思相合,因而是合理的。不过,对刘蜀后期人物关注过少,毕竟还是一个缺点。本文特拈出其中几个重要人物,略加论析。一、阿斗——庸主的典型《三国演义》中的蜀汉后主刘禅(乳名阿斗),在位四十一年(223-263),先有千古名相诸葛亮主持大局,后有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文武贤臣尽心辅佐,但他却一直浑浑噩 | |
再论曹操形象 | 在汉末三国时期的众多人物中,历史贡献最大,同时又是历代评价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首推曹操。而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艺术形象中,内涵最复杂,并一再引起争议的,也是曹操。一、汉末三国最杰出的人物历史上的曹操(155—220),是东汉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豪门,其父曹嵩官至太尉;年轻时便机警而有权术,被当时名气很大的人物评论家许劭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镇压黄巾军中,他初露头角,历任骑都尉、济南相、典军校尉;在天下大乱时,他更是大显身手,由东郡太 | |
晚清士绅的文化权力与政治 | 陈旭麓先生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简称《新陈代谢》)探讨了晚清随着列强的入侵,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转变,并专门探讨了地主阶级的分化。[1]从陈先生文中“地主阶级”的指称对象来看,主要指的是官僚士绅知识分子,应此,其所指不是地主集团,而是士绅集团。①士绅一般通过科举考试或相关渠道获取一定功名或身份,以遵守儒家道统为基本道义要求。有人认为士绅仅仅指在野的儒家知识分子。[2]本文认为,士绅应该包括在野的儒家知识分子以及为官的儒家知识分子,两者都以通过科举考试获取相应身份标识,不管在何 | |
浅谈穿越小说 | 近几年,穿越小说横行天下。不管是网络上,还是在出版商眼里,穿越小说已经成了一块香饽饽。 2007年《中国青年报》上刊登过一篇文章,文章开头作者丁运时就说:今夏最时尚的读物是什么?不是风生水起的讲坛类通俗历史读物,也不是刚刚掀起波澜的以盗墓为题材的鬼神类小说。当下最时尚的是一种称之为“穿越小说”的读物。有人甚至声称:“网络阅读,不知道‘穿越’的人已经过时了。”“穿越小说”眼下已成为各大原创文学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