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学术思想著作《伊洛渊源录》   作者:

伊洛渊源录》是理学学术思想专著。朱熹二程(程颢程颐)学派关于理学源流,加以汇述。朱熹,南宋哲学家(见“四书集注”)。成书于乾道九年(1173)。有朱子遗书本。元至正三年(1343)苏天爵刊于武昌郡学,后调任浙江吴郡,又刻于吴郡郡学,是传世的最古旧本。入明以来有嘉靖四十四年(1565)刊本,有日本庆安二年京师风月庄左卫门刊本,《四库全书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伊洛渊源录》全书14卷。记周敦颐以下及二程交游门弟子言行,其身列程门而言行无所表现,甚至像邢恕那样攻击程颐的人,也具录其姓名以备考。卷1,记录濂溪先生行状、遗事14条。卷2至卷3记录明道先生,有行状、门人朋友叙述、书行状后.哀词、墓表及遗事27条。卷4记录伊川先生,有年谱、祭文、奏状及遗事21条。卷5记录康节先生,有墓志铭、行状略及遗事15条。卷6记录横渠先生,有行状、《论谥书》、遗事19条以及张戬行状,遗事5条。卷7记录吕希哲,有家传略、遗事10条,范祖禹遗事4条等。卷8记录刘绚、李端阳等,有墓志铭、遗事等。卷9记录苏昞、谢良佐、游酢等人的奏状、遗事、墓志铭等。卷10记录杨时《龟山志铭辨》、行状略,遗事9条等。卷11记录刘安节、尹和靖的墓志铭、遗事等。卷12记录张思叔、马伸等,遗事、逸士状等。卷13记录胡安国,行状略。卷14记录程氏门人中无记述、文字留传者,如刘承仪、林大节、周恭叔等。

《伊洛渊源录》是记录从周敦颐开始的宋代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和言行。南宋理学上溯渊源以二程(程颢、程颐)为正宗,因而记载也以二程思想为最详。如卷2记范祖禹评述程颢说:“先生为人清明端洁,内直外方。其学本于诚意正心,以圣贤之道,可以必至。勇于力行,不为空文。其在朝廷,与道行止。立于忠信,不崇虚名。其为政视民如子,惨怛教受,出于至诚。建利除害,所必欲得。故先生所至,民赖之如父母,去久而思之不忘。先生常言,县之政,可达于天下,一邑者天下之式也……。对程颐学术、思想、品行、为政作了扼要评价。如在遗事中录程颢话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说出了程颢理学思想的核心。如程颐的遗事中,对于《易传》说:“颐于易传,今却已自成书,但遂旋作改,期以七十,其书可出。”说明为学之缜密。如在《雍行录》中,记载了程颐的另一则遗事:“元丰庚申岁,予行雍华间,关西学者相从者六、七人,予以千钱挂马鞍,比就舍,则亡矣。仆夫曰:‘非晨装而亡之,则涉水而坠之矣!’予不觉叹曰,‘千钱可惜!’坐中二人应曰:‘千钱亡去甚可惜也。’次一人曰,‘千钱微物,何足为意。’后一人曰,‘水中囊中,可以一视。人亡人得,又何叹乎?’予曰,‘使人得之,乃非亡也。吾叹夫有用之物,若沉水中,则不复为用矣?’至雍,以语吕与叔。曰,‘人之器识固不同,自上圣至于下愚,不知有几等?同行者数人尔,其不同如此也。’与叔曰,‘夫数子者之言何如?’予曰,‘后者善与!’叔曰,‘诚善矣,然观先生之言,则见其有体而无用矣’。”从对丢失千钱的不同评论中,分析不同人器识的高下。很有启发意义。

《伊洛渊源录》为研究宋代理学思想有重大参考价值。《宋史·道学传·儒林传》,多据此撰述。黄宗羲的《宋元学案》,也多借鉴于此。此书文笔生动,所载遗事不少从轶事中阐明哲理,颇多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