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作品介绍   作者:

原名《文献大成》。类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明成祖解缙等撰,后复敕姚广孝等与解缙同监修。终成于永乐五年(1407年)冬。(解缙事迹参见“《解文毅公集》”条)

姚广孝,生于元元统三年(1335年),卒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十四岁出家,法名道行,字斯道。洪武中,从燕王至北京,为心腹谋士。惠帝削藩,劝燕王起兵,为之筹划军事。燕王即位,是为成祖,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除此书外,曾任《明太祖实录》监修官。

永乐元年(1403年)闰七月,成祖谓解缙等曰:“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繁,不易检阅。欲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尔。尝观《韵府》、《回溪》二书,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记载太略。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次年十一月,书成。赐名《文献大成》,预其事者凡一百四十七人。成祖以所纂尚多未备,复命姚广孝、刘季篪,与解缙共同监修,而以翰林学士王景、侍读学士王达、国子监祭酒胡俨、司经局洗马杨博、儒士陈济为总裁,预其事者凡二千一百六十九人。于五年十一月奏进,改赐名《永乐大典》,并命复写一部。原拟刊刻,因工费浩繁而罢。定都北京之后,移贮文楼。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选礼部儒士程道南等一百人,重录副本,命高拱张居正校理。至隆庆初告成。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宬。明亡,正本因战火焚毁。皇史宬副本,至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仅存二千四百二十二卷。

全书体例仿元阴时夫韵府群玉》及宋钱讽《回溪史韵》,并以《洪武正韵》为纲,按其单字排列,先注音义,又依唐颜真卿《韵海镜源》例,注楷、篆、隶各体。“用字以系事”,即“随字收载”有关文献。引书漫无标准。每首字及标目以下,或以一字一句分韵,摘引数句;或析取一篇,以篇名分韵;甚至全录一书,以书名分韵,如《水经注》,即全书录入。就其体例而言,实兼有字书、韵书、类书、丛书之综合功用。采掇搜罗,极为浩博,且中多世所不经见之书。所收各种文籍大致有七、八千种之多。明代之前大量秘籍佚文,赖此以传。又其引文“皆直取全文,未尝擅减片语”,“兼容并包”,故又有极高校勘价值,为唐宋类书所不可企及。清雍正间开三礼馆,全祖望得见此书,极称其“或可补人间之缺本,或可正后世之伪书,则信乎取精多而用物宏,不可谓非宇宙间之鸿宝也”。并从此书中辑得王安石《周官新义》等几十种书。乾隆间修《四库全书》,从此书辑得佚书,计经部六十六种,史部四十一种,子部一百零三种,集部一百七十五种,凡三百八十五种,四千九百四十六卷。存目者凡一百二十九种,六百十六卷。徐松从中辑得《宋会要辑稿》、《宋中兴礼书》、《续中兴礼书》等;又所撰《登科记考》,所用材料不少为此书所引之宋元及明初方志。此后文廷式、缪荃孙等亦从中辑出《中兴政要》、《大元官制杂记》、《顺天府志》等。尤可珍贵者,明清类书,不录宋元杂剧、话本小说、通俗文学作品,而此书所录尤多。如“戏”字韵,收录戏文三十三本;“剧”字韵,收录杂剧九十多本;“话”字韵,收录平话二十六卷;“梦”字韵,收录古本《西游记》中一段《魏征梦斩泾河龙》;“辽”字韵,收录《薛仁贵征辽》平话。集部诗文佚篇更是不可胜数。清法式善曰:“苟欲考宋元两朝制度、文章,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焉。”在校勘方面,不仅可校现存之书,即乾隆间从此书所辑之籍,亦可借此原书校补。如所辑《旧五代史》,有避忌讳而改者,如历代文籍对少数民族多称为“夷”、“狄”、“蛮”、“戎”、“虏”等侮辱之词,然作为文献,理当保持原貌。清代统治者为满人,亦为少数民族,故尤忌此类之词,多加改易。《王周传》:“开运末,杜重威降于契丹,引契丹主临城谕之。”此书卷六八五一引,“契丹”原作“虏”,“契丹主”原作“虏主”。《王权传》:“未尝有奉使而称陪臣者。”又:“岂能远便于契丹乎?”此书卷六八五一分别引作:“未尝有称臣于戎虏者”、“岂能稽颡于穹庐之长乎”。亦有因粗疏而漏辑者。如此书卷六八五○引王令谦、潘知麟被安从进之子弘超杀害之事,卷六八五一引《王弘贽传》,卷一三四五二引《马希范传》,皆为四库馆臣漏辑。其他窜改、抄误等现象更多。窥此一斑,可见此为四库辑本之普遍现象。凡此之类,均可据现存《永乐大典》一一加以校补。惜此书今残存七百九十七卷,仅及原书百分之四,倘全璧俱在,其价值自不待言。

此书正本原藏文渊阁,早佚。清初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上曰:“文渊阁制既庳狭,而牖复暗黑,抽阅者必秉烛以登,内阁辅臣无暇留心及此,而翰苑诸君所称读中秘书者,曾未得窥东观之藏。至李自成入都,付之一炬,良可叹也!”据此,可知正本毁于明崇祯末年。藏于皇史宬之副本,明清易代之际亦有散佚。清徐乾学编珠序》曰:“以余所见皇史宬所藏《永乐大典》,鼎革时亦有佚失。”乾隆间开《四库全书》馆辑佚,所据即为副本,据当时清点之数,已缺二千四百二十二卷。故高宗《命校永乐大典因成八韵示意》有“久阅沧桑惜弗全”之叹。嘉庆、道光之间,因官员挟带、偷窃,亦有部分散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绝大部分被焚毁,兵燹之余,亦被入侵者劫走。现散藏于近十个国家和地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卷一一一二七至一一一四一,共十五卷;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影印本,共七百三十卷,缩印二百零二册,另附原书卷二四三五至二四三七“乌”字韵仿制本一册,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又将新征集之六十七卷影印出版,又连同原影印本七百三十卷合并影印成十六开精装本,分装十册出版,为目前最齐全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