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升经》的命运观解析   作者:

道教中有传说云:“老子西升,开道(导)竺干(古印度)”1,函谷关关令尹喜“望气,知有博大真人西游,乃齐庄遮道,邀迎至舍,请问乙密。”2老子虽已着《道德经》,“犹虑未足以尽妙”,于是“又为关尹言道之要,列为三十九章,目曰《西升经》。”3此将《西升经》归于老子名下,显系道教神话,不足凭信。由其托名关令尹喜据老子所述撰成此书来看,可能出于尊尹喜为祖师且力主老子“化胡”的楼观派道士之手。其成书年代当在西晋,因葛洪神仙传》曾引《西升经》,晋释道安《二教论》亦有称引,题名《老子西升经》。现存明《正统道藏》收入宋徽宗御注《西升经》三卷和宋陈景元(自称碧虚子)《西升经》六卷,均分三十九章,文字大同小异。

《西升经》虽以化胡为背景,其主旨却非“化胡”,而是如陈景元所说,“其微言奥旨,出入五千文之间”4。实际上也就是既继承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又从道教的立场对其作了一定程度的发挥或改造。其中尤能反映道教之特色者,就是提出了“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的命运观。

诗与思最美十首哲理诗

在道教产生以前,命定论是古代中国最流行的命运观。儒家承袭了殷周“我生不有命在天”5的天命论,认为“死生由命,富贵在天”6。道家亦主张“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7,告诫“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8。唯墨子对殷周以来的天命思想批评最力,认为事情之成败皆系于人之“力”,而并非由于“命”。但惜墨子之学不传,其思想渐没,中国人的头脑仍为命定论所笼罩。

直待东汉末叶道教于民间出世,魏晋时又向上层发展,始给传统的命运观以猛烈冲击。道教从古代神仙信仰和巫祝方术发展而来,十分注重个体生命的保养,以长生不死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种宗教特征决定了道教必须有一个信念作为人生之前提。就是命非由天定而为人自己主宰。儒道两家就因为无此信念,所以也不追求长生,分别只求今生和齐生死而已。道教既有长生不死之追求,就必然要在命运观上有根本的革新。早期道教自创立以来,虽然一方面受惯性的支配仍有“籍系星宿,命在天曹”9之类的传统说教,但另一方面则因成仙信仰的高涨而开始挣脱传统命定论的桎梏。如早期道经《太平经》对那些不相信自身力量,听天由命的人严厉批评说:“人命近在汝身,有身不自爱,当爱谁乎?有身不自成,当成谁乎?有身不自念,当念谁乎?有身不自责,当责谁乎?”10出于晋代的《西升经》就是在继承早期道教思想的基础上,首次以精练的语言概括揭示出了道教命运观的内涵和特征,标志着道教完全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命运观,从此足以与传统的命定论分庭抗礼。

在《西升经》中,标明道教命运观之主旨的言语出于《我命章》,该章假称老子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11在这里,“天地”是客,“我”是主。儒道两家都将自家性命委之于天地,只有道教毫不客气地将命运的主宰权从天地那里收回,交给人自己去支配。道教对于命运的态度,无疑充满了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分析起来,这种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主要体现于以下诸端。

(一)物我相分的意识。

所谓物我相分,就是能够把我与外物区分开来,其标志就是能够说出“我”字。黑格尔说:“平常我们使用这个‘我”字,最初漫不觉其重要,只有在哲学的反思里,才将‘我’当作一个考察的对象。在‘我’里面我们才有完全纯粹的思想出现。动物就不能说出一个‘我’字。只有人才能说‘我’,因为只有人才有思维。”12依我们的理解就是,说出“我”来才标志着主客体关系的形成,从而人才可能把自己看作主体。《西升经》明确地说出了这个“我”,并在“我”与“天地”之间划清界限,而将命归之于“我”。这说明它完全摆脱了动物物我不分的混沌意识,对主客体关系有了清晰的理解。这乃是道教中人的主体精神得以产生的前提,因为道教正是以此关系为基础来确立人的地位的。

(二)自主意识。

主体这一概念本身就含有自主的意思,自主意识可以说是主体本质力量的表现和主体地位的确证。唐李荣注“我命在我”说:“天地无私,任物自化,寿之长短,岂使之哉?”13这说明天地不能干预人的命运,人的命由人自己主宰。儒道两家将天地高高地置于人之上面,人的力量与地位相对被贬得很低,在命运面前只能俯首称臣。道教摆脱了天地对人及其命运的控制,人的力量与地位由此上升。《西升经》还进一步高扬人的能力,认为人的本质与天地相当,何愁不能掌握自身的命运?《我命章》说:“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韦处玄注云:“天地与我俱禀自然,一气之所生,各是一物耳,焉能生我命乎?”14即此之谓也。在人的活动中,自主性对于客体来说是主体的自主,对于主体来说则是主体的自由。《西升经》在确证人的自主性时,无疑也宣告获得了自由。

(三)理性的自由意识。

《西升经》并认为人有了自主性就可以为所欲为,相反,若要控制自己的命运,还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条件。在道教中,通常以道作为生命的本质,所谓“生道合一”也,而以气作为生命的物质基础。道与气二者就是生命的原则与规律,人只有与道气相守,才可使自己的生命永存,不由天地任意宰割。故李荣注“我命在我”说:“若能存之以道,纳之以气,气续则命不绝,道在则寿自长,故云不属天地。”15《西升经》本文亦说:“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李荣注云:“身将神合,命与道同,故云长久。所言不属天地,其行如是。”刘仁会注云:“耳目之用废,心智之虑忘,心神不出身,契乎常道矣。”16后世道经在阐释“我命在我”的命运自主意识时,也同样强调要把握生命的规律(道与气)才可能命运自主。如《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引《元气论》说:“仙经云:我命在我,保精受气,寿无极也。又云:无劳尔形,无摇尔精,归心静默,可以长生。生命之根本,决在此道(元气之道)。”17《真气还元铭》说:“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注云:“言人性命生死,由人自己。人若能知自然之道,运动元和之气,外吞三景,内服五芽,动制百灵,静安五藏,则寒温饥渴不能侵,五兵百刃不能近。死生在乎,变化由心,地不能埋,天不能煞。此之谓我命在我也。”18正因为道教始终将命运自主与对规律的把握联系在一起。同时,在道教中人也并不因为有了客观规律的牵制就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它恰恰通过对规律的把握,即“知自然之道”给自己开辟了通向自由的道路。这种不是靠任性而是因尊重规律获得的自由,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理性的自由。

(四)能动意识。

“我命在我”也蕴含着一种能动意识,即人应当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生命和命运。虽然保养生命的规律客观地存在着,人亦有能力主宰自己的命运,可有些人常常不知道或不愿知生之可贵与养生之道,即或知道了也不去实践,相反却纵情肆欲,伤害自家性命。这种人在命运面前根本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毫无主体意识。如果说“我命在我”是针对主体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就是非主体的人。一般的人学理论同意将主体与人作区分,认为主体是人,但反过来说人是主体则不一定正确。假如人有自由意志,也能自主活动,但他却并不去行动,那此人就只是可能的主体而非现实的主体。正如《胎息经》注称:“道经云:我命在我,不在天地。所患人不能知其道,复知而不行。知者,但能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长生之道毕矣。”19《西升经》就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因此它激烈批评那些不爱惜反而戕害自己生命的人,假托老子说:“民之所以轻命早终者,民自令之尔,非天地毁,鬼神害,以其有知,以其形动故也。”由此可知,虽然天地鬼神皆不能制约这些人的寿命,但他们还是早夭或短命,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在生命面前表现为主体,也就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相反,人若爱惜自己的生命,并谨遵养生之道而行,则其自然长存。故经文又说:“人欲长久,断情去欲,心意以索,命为反归之。”20总之,要有能动意识,人才可能成为主体,长生成仙也才有指望。《西升经》的这种思想很有影响,后世有许多道经都引以为据,用来批评人在命运面前表现出的非主体性举措。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西升经》因受佛教影响,在其命运观中还夹杂着少许宿命论的颗粒。《行道章》说:“各有行宿本,命禄之所关。”刘仁会注云:“贤愚贵贱,贫富寿夭,皆宿植行,本于前命禄,关之于后。”李荣注云:“命有短长,禄有丰偷,必同着于往昔,始受报于当今。”21《西升经》显然接受了佛教的因果报应和轮回学说,宣称人现世的贫富寿夭乃是由前世的业行决定的。因前世之业行已无可更改,因此人面对眼前的命也无可奈何。这就是佛教的宿命论。不过,佛教的宿命论实际上并不那么彻底,因为它又称,人今世的善恶行为将决定来世的命运。如果不计前世,仅着眼于今生和来世,则人至少还可以通过今世努力行善以得来世之好报,这又为人的自为和自主留下了余地。李荣注云:“是以善人同道,故得道;同德,得德根。恶人不同道,故失道;不同德,失德根。”刘仁会注云:“报应无差。”22这里隐含的意思就是,只要人今世积极去恶从善,与道德相合,来世就必有好报,反之则有恶报。正如李荣注“我命在我”所称:“但由人行有善有恶,故命有穷通。”23

最后想指出,正因为《西升经》中“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一语蕴含着丰富的主体精神,鲜明地体现了道教的本色,因此为后世道书广泛征引,俨然成了道教的一面大旗。它作为道教的重要纲领,就像一股原动力,推动道教不断去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的奥秘,发展出内外丹术等众多道法,为人类操纵自身命运的神圣事业作出了不可抹杀的贡献。

注:

1.《西升经》卷上《西升章》第一,《道藏》第11册第490页,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联合影印本,1988年版。下引同。

2.4.《西升经集注》序,《道藏》第14册第566页。

3.《西升经》序,《道藏》第11册第489页。

5.《尚书》卷十《西伯戡黎》,中华书局影印《十三经注疏》本,1980年版。

6.《论语?颜渊》。

7.《庄子?人世间》。

8.《庄子?秋水》。

9.王明《太平经合校》第594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

10.同上第527页。

11.《西升经》卷下,《道藏》第11册第507页。

12.《小逻辑》第82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3.14.《西升经集注》卷五,《道藏》第14册第594页。

15.16.《西升经集注》卷五,《道藏》第14册第594页。

17.《道藏》第22册第386页。

18.《云笈七签》卷六十,《道藏》第22册第425页。

19.《西升经》卷下《民之章》第二十九,《道藏》第11册第508页。

20.21.《西升经集注》卷二,《道藏》第14册第578页。

22.《西升经集注》卷五《我命章》第二十六,《道藏》第14册第594页。